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菌血流感染5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许晓倩 陈莉 +5 位作者 吕书晴 沈茜 许育 杨建民 邱慧颖 王健民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28-232,共5页
目的分析真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进一步探讨真菌血流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对2003—2008年医院诊断的真菌血流感染57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白念珠菌是真菌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占42.1%;真菌血流感染的发生与广谱抗生素应用、中心... 目的分析真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进一步探讨真菌血流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对2003—2008年医院诊断的真菌血流感染57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白念珠菌是真菌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占42.1%;真菌血流感染的发生与广谱抗生素应用、中心静脉置管、恶性肿瘤和使用免疫抑制剂有关;治疗有效率为50.0%,7例患者在未治疗前病情恶化死亡,总病死率为56.1%。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提示使用过卡泊芬净与两性霉素B治疗明显利于患者生存,而高APACHE评分、未行抗真菌治疗及行全胃肠外营养患者病死率较高。结论广谱抗菌药使用、中心静脉插管与真菌血流感染相关性可能更强;对氟康唑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尽早更换为两性霉素B或棘白菌素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血流感染 氟康唑 卡泊芬净 两性霉素B 经验性治疗
下载PDF
真菌血流感染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汪甜 叶燕青 潘庭静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475-478,共4页
目的分析真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真菌血流感染患者60例,调查其真菌种类、基础疾病、临床资料,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白色假丝酵母菌是真菌血流感染的主要... 目的分析真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真菌血流感染患者60例,调查其真菌种类、基础疾病、临床资料,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白色假丝酵母菌是真菌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占23.3%,其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持续发热,易合并休克、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低蛋白血症、中心静脉置管、入住ICU、机械通气、留置尿管、留置胃管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P均〈0.05);其中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低蛋白血症、中心静脉置管为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真菌血流感染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为不同程度的持续发热,同时易合并休克、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低蛋白血症、中心静脉置管为真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临床特征
下载PDF
真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廷廷 夏文颖 +4 位作者 许雨乔 倪芳 梅亚宁 刘根焰 金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5-469,共5页
目的研究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真菌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与死亡率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真菌血流感染提供病原学依据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107例真菌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并按患者结局分为生存组、死亡组,用... 目的研究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真菌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与死亡率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真菌血流感染提供病原学依据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107例真菌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并按患者结局分为生存组、死亡组,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显示与死亡率相关(P<0.05)的所有变量,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016—2018年血培养共分离到真菌117株,主要分布于ICU和血液科,占53.0%;排在前三位的菌种分别是光滑念珠菌(28.2%,33/117)、白念珠菌(20.5%,24/117)和近平滑念珠菌(17.9%,21/117)。107例真菌血流感染患者中死亡17例,死亡率15.9%(17/107);单因素分析显示ICU入住、机械通气、抗真菌治疗和初始(1,3)-β-D-葡聚糖>100 ng/L与死亡率相关(P<0.05),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初始(1,3)-β-D-葡聚糖>100 ng/L(OR=6.364,95%CI:1.076~37.623,P=0.041)是与真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初始(1,3)-β-D-葡聚糖>100 ng/L是与真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进行血培养和(1,3)-β-D-葡聚糖联合检测,对于阳性结果尽早干预以降低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血流感染 死亡率 危险因素 (1 3)-β-D-葡聚糖
下载PDF
临床真菌血流感染的菌株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刘云 黄晓春 +3 位作者 万玉香 马炜 李亚周 秦琴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81-82,86,共3页
目的分析临床真菌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为真菌血流感染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临床真菌血流感染的菌株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共分离264例真菌。近平滑念珠菌检出率最高(53.79%),其次是... 目的分析临床真菌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为真菌血流感染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临床真菌血流感染的菌株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共分离264例真菌。近平滑念珠菌检出率最高(53.79%),其次是角膜假丝酵母(13.63%)和白念珠菌(7.58%)。检出念珠菌数前三位科室依次为普外科(32.58%)、心血管外科(21.59%)和胸外科(8.33%)。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的敏感率,白念珠菌均为100%;近平滑念珠菌分别为100%,99.3%和100%;角膜假丝酵母分别为94.4%,19.4%和97.2%。对于5-氟胞嘧啶,白念珠菌敏感率100%,近平滑念珠菌和角膜假丝酵母的敏感率仅为70.4%和11.1%。三者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95%。结论近平滑念珠菌是该院临床血流感染最常见的真菌,绝大部分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较高。要高度重视病原学监测,规范临床抗真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血流感染 念珠菌 真菌药物 耐药性
下载PDF
某部队医院2013-2018年真菌血流感染菌种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继霞 薛炼 +3 位作者 武静 崔海荣 闵彦 孙晓 《武警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772-775,共4页
目的调查医院真菌血流感染状况,为真菌血流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部队医院2013-2018年真菌血流感染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感染真菌种类、科室分布及耐药性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真菌血流感染菌株97株,30. 93%为... 目的调查医院真菌血流感染状况,为真菌血流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部队医院2013-2018年真菌血流感染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感染真菌种类、科室分布及耐药性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真菌血流感染菌株97株,30. 93%为白色念珠菌,但由2013年的41. 67%,下降至2018年的27. 78%,呈现下降趋势。真菌血流感染的主要科室为血液科(24. 74%)和重症医学科(22. 68%)。97株真菌对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氟胞嘧啶97. 80%、伏立康唑97. 80%、氟康唑93. 30%、伊曲康唑71. 10%。结论血流感染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但非白色念珠菌感染有上升趋势;提高患者免疫力,减少有创性检查和治疗是减少真菌血流感染的重要环节;三唑类药是抗真菌药的主力军,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检测其耐药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真菌 真菌血流感染 分析
下载PDF
2019—2021年四川省血流感染病原真菌分布特征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邓劲 殷琳 +27 位作者 江海燕 旷凌寒 彭溪 杨向贵 倪苏娇 张帮勤 冯金芳 王燕玲 马瑜珊 陈宗耀 钟涵宇 吴贤丽 黎昆 王玲 高伟 杨学强 朱军 陈喻 张弦 孙昌君 罗军 李玉梅 李彦 张兵 谢宁 王俊 谢轶 康梅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198-204,210,共8页
目的收集全国真菌病监测网四川省中心真菌血流感染数据,整理分析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情况,为四川省真菌血流感染提供流行病学数据。方法研究28家医院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门急诊及住院患者真菌血流感染的数据,采用... 目的收集全国真菌病监测网四川省中心真菌血流感染数据,整理分析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情况,为四川省真菌血流感染提供流行病学数据。方法研究28家医院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门急诊及住院患者真菌血流感染的数据,采用Whonet 5.6及Microsoft Excle数据透视表功能分析真菌血流感染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信息。结果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28家医院上报数据中的1220株真菌中,念珠菌属占88.8%(1083/1220),以白念珠菌为主,占35.3%(431/1220);新生隐球菌位于总分离株数的第5位,占8.3%(101/1220)。男性占比56.6%(690/1220),女性患者相比较少(43.4%,530/1220);其中中老年患者(>46岁)79.8%,34.8%来自于重症监护室。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最高(85.7%);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43.4%和43.3%,且逐年上升。分离的101株新生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均存在不同的非野生株,比例分别为5.0%、2.5%、11.8%、5.7%和8.5%;每家医院分离病原菌的数量排序存在一定差异,大多数医院以白念珠菌为主,但儿童专科性医院近平滑念珠菌分离数最多。结论真菌血流感染病原菌及其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存在地域性特点,准确掌握所在地区病原菌流行病学资料可以为临床选择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血流感染 病原菌 真菌药物敏感性 分布特征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新生儿真菌血流感染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罗军 陈妍汶 刘云兵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8年第22期2715-2717,共3页
目的 分析新生儿真菌血流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4 276例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真菌血流感染临床特点。结果 4 276例新生儿住院患者中,血培养共... 目的 分析新生儿真菌血流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4 276例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真菌血流感染临床特点。结果 4 276例新生儿住院患者中,血培养共检出真菌21例,主要为白色念珠菌9株(42. 9%),其次为热带念珠菌5株(23. 8%),药敏结果显示对常用抗真菌药物较敏感。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气管插管、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中心静脉置管时间与真菌血流感染的发生有关(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真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有早产儿和低出生体质量儿(P 〈0. 05)。结论 新生儿真菌血流感染病原菌以念珠菌为主,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较高;早产儿和低出生体质量儿是新生儿真菌血流感染发生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真菌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真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8
作者 姜波 朱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20-22,共3页
探讨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真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采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NICU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近平滑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患儿 43 例,其中单独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感染者17例... 探讨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真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采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NICU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近平滑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患儿 43 例,其中单独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感染者17例(40%),合并一种或两种革兰阴性菌感染者26例(60%)进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7例单独感染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26例混合感染患儿两组中进行单因素分析,分析表明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低和复查血培养阳性三个因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感染使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继而合并感染革兰阴性菌是影响患儿真菌血流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低和复查血培养阳性是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真菌血液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抗生素的使用导致菌群失调继而合并感染革兰阴性菌是影响患儿真菌血流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引起重视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U 极低出生体重儿 真菌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肝硬化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郭武辉 张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570-1572,1576,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肝硬化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肝硬化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患儿60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接受治疗的肝硬化患儿50例为病例对照组,选择健康儿童50例为对照组。对比三组儿童血清T淋巴细胞... 目的:探究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肝硬化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肝硬化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患儿60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接受治疗的肝硬化患儿50例为病例对照组,选择健康儿童50例为对照组。对比三组儿童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4^(+)、CD3^(+)及CD4^(+)/CD8^(+))以及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及中性粒细胞(NE)]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4^(+)、CD3^(+)及CD4^(+)/CD8^(+)对肝硬化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和病例对照组患儿CD4^(+)、CD3^(+)及CD4^(+)/CD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儿CD4^(+)、CD3^(+)及CD4^(+)/CD8^(+)明显低于病例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和病例对照组患儿PCT、WBC以及N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儿上述指标水平明显高于病例对照组(均P<0.05)。CD4^(+)、CD3^(+)、CD4^(+)/CD8^(+)单项、两项联合以及三项联合均对肝硬化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三项联合,曲线下面积(AUC)为0.951。结论:CD4^(+)、CD3^(+)及CD4^(+)/CD8^(+)联合检测对肝硬化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以考虑将其作为该症的早期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真菌血流感染 T淋巴细胞亚群 联合检测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真菌性血流感染相关检测指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洲 查晓敏 +1 位作者 李航 章志国 《安徽医学》 2018年第6期722-724,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PL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1-3)-β-D-葡聚糖、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在真菌性血流感染(BS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目的探讨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PL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1-3)-β-D-葡聚糖、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在真菌性血流感染(BS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且符合真菌性BSI诊断标准的38例患者为真菌性BSI组,同期选取痰、中段尿、胸腹水、脑脊液(除血标本外)等标本中培养出的真菌感染患者30例为一般真菌感染组,另选取在体检中心经体格检查无任何基础疾病的健康体检者35人为正常对照组。根据感染类型,真菌性BSI组分为白色念珠菌组(24例)与非白色念珠菌组(14例);根据临床治疗结局,真菌性BSI组分为死亡组(10例)与治愈组(28例)。检测研究对象的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LT、hs-CRP、BUN、Scr、(1-3)-β-D-葡聚糖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真菌性BSI组、一般真菌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的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hs-CRP、(1-3)-β-D-葡聚糖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性BSI组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hs-CRP、(1-3)-β-D-葡聚糖水平均高于一般真菌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一般真菌感染组的hs-CRP、(1-3)-β-D-葡聚糖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色念珠菌组、非白色念珠菌组与正常对照组的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hs-CRP、(1-3)-β-D-葡聚糖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色念珠菌组与非白色念珠菌组的WBC、hs-CRP、(1-3)-β-D-葡聚糖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白色念珠菌组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非白色念珠菌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真菌性BSI中,死亡组的PLT、BUN、Scr水平均高于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作为诊断白色念珠菌BSI与非白色念珠菌BSI的依据,PLT、BUN、Scr可作为真菌性BSI死亡的高危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血流感染 超敏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1-3)-β-D-葡聚糖
下载PDF
质谱快速鉴定两例AIDS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病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宁 王玉月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81-384,共4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以损伤免疫系统为主要特征,患者极易获得机会性感染,而新型隐球菌、马尔尼菲蓝状菌等深部真菌的机会性感染是AID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新型隐球...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以损伤免疫系统为主要特征,患者极易获得机会性感染,而新型隐球菌、马尔尼菲蓝状菌等深部真菌的机会性感染是AID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新型隐球菌最常引起的感染为隐球菌性脑膜炎,其发病隐匿、病死率高。患者主要表现为难以忍受的头痛,伴发热、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等脑膜炎的症状与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鉴定 AIDS 真菌血流感染
下载PDF
血小板计数、尿素氦、血肌酐联合检测对真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丹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5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血小板计数(PLT)、尿素氮(BUN)、肌酐(Scr)联合检测对真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78例真菌性感染患者,依据感染类型分为真菌性血流感染组(n=38)和局部真菌感染组(n=40),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正常组),检测... 目的探讨血液血小板计数(PLT)、尿素氮(BUN)、肌酐(Scr)联合检测对真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78例真菌性感染患者,依据感染类型分为真菌性血流感染组(n=38)和局部真菌感染组(n=40),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正常组),检测三组血液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LT、BUN、Scr水平,比较真菌性血流感染组与局部真菌感染组PLT、BUN、Scr检测阳性率,并运用ROC曲线分析血液PLT、BUN、Scr联合检测对真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真菌性血流感染组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LT、BUN、Scr较局部真菌感染组、正常组明显升高,局部真菌感染组PLT、BUN、Scr较正常组也明显升高(P<0.05);真菌性血流感染组PLT、BUN、Scr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局部真菌感染组(P<0.05);PLT、BUN、Scr三项联合检测诊断真菌性血流感染的AUC、灵敏度高于三者单一检测时(P<0.05)结论。真菌性血流感染患者血液PLT、BUN、Scr水平有明显升高趋势,三者联合检测在真菌性血流感染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血流感染 血小板计数 尿素氮 肌酐 诊断价值
下载PDF
ICU血流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建军 张灏 《中国农村卫生》 2016年第10X期68-68,共1页
目的:分析ICU患者血流真菌感染与菌群分布以及真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ICU患者的血液总检标本,通过培养仪培养,以及系列临床生化实验检测,确认ICU患者血液送检标本中的真菌菌群分布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真菌菌群分布与耐药性... 目的:分析ICU患者血流真菌感染与菌群分布以及真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ICU患者的血液总检标本,通过培养仪培养,以及系列临床生化实验检测,确认ICU患者血液送检标本中的真菌菌群分布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真菌菌群分布与耐药性的相互关系。结果:检验标本中分离出多种真菌类型,且所有真菌类型对5-氟胞嘧啶、氧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以及两性霉素B等抗真菌药物具有彼此不同的耐药表现。结论:ICU患者的血流真菌感染菌群种类分布,与真菌的耐药性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相关性,患者感染的真菌菌株类型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且不同真菌菌群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具有显著差异,应当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血流真菌感染 菌群分布 耐药性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患儿的临床免疫学特点及预后分析
14
作者 李庆源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8期1378-1380,共3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患儿的临床免疫学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0肝硬化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的患儿设为观察组,另取60例健康儿童的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儿童的NEUT%、WBC、hs-CRP以及PCT...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患儿的临床免疫学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0肝硬化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的患儿设为观察组,另取60例健康儿童的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儿童的NEUT%、WBC、hs-CRP以及PCT,分析免疫学特点。依照患儿不同的免疫功能状态将观察组分为免疫功能正常组(n=23)与免疫功能抑制组(n=37),对比不同免疫状态患儿的病原菌构成、中性粒细胞比例、WBC、hs-CRP和PCT、预后指标。结果:观察组NK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CD3^(+)、CD4^(+)比例与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肝硬化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的真菌类型有白色念珠菌、隐球菌和马尔尼菲篮状菌三种,而免疫功能正常组和免疫功能抑制组患儿感染真菌的种类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免疫功能抑制组与免疫功能正常组患儿中性粒细胞比例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WBC、PCT水平低于免疫功能正常组,hs-CRP高于免疫功能正常组(P<0.05);免疫功能正常组患儿总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细菌清除时间与28d病死率明显低于免疫功能抑制组(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真菌性血流感染患儿免疫功能明显低于健康儿童,而且还分为免疫功能抑制与免疫功能正常两种状态,虽然两种不同免疫状态的患儿感染的真菌类型无明显差别,但是感染指标出现明显差异,而且处于免疫功能抑制的患儿预后情况不佳,死亡率也高于免疫功能正常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真菌血流感染 免疫学 免疫指标 预后分析
下载PDF
250例真菌性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凌勇 侯铁英 +2 位作者 陈柳勤 张玉 陈晓丽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4876-4878,4881,共4页
目的研究广东省人民医院真菌性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及临床特点,进一步探讨真菌性血流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50例真菌性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其基础疾病、危险因素、转归等,并采用χ2检验,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采用... 目的研究广东省人民医院真菌性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及临床特点,进一步探讨真菌性血流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50例真菌性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其基础疾病、危险因素、转归等,并采用χ2检验,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 250例患者血培养共分离出真菌261株,真菌中最常见的是念珠菌属234株占89.7%;住院期间因各种原因死亡87例,粗病死率为34.8%;其中因真菌性血流感染死亡50例,归因病死率为20.0%;单因素分析显示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留置尿管、留置引流管、ICU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年龄≥60与住院期间死亡相关;多因素分析中,气管插管、年龄≥60、使用糖皮质激素增加真菌性血流感染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结论真菌性血流感染病原菌以念珠菌属为主,尤其是白色念珠菌,出现真菌性血流感染的患者预后差,气管插管、年龄≥60、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增加真菌性血流感染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血流感染 临床特点 预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G试验联合真菌培养在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诊治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宗来斌 吕火烊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660-664,共5页
目的了解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患者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情况,评估(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联合真菌培养在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患者的... 目的了解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患者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情况,评估(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联合真菌培养在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状况,同步分析G试验检测结果。结果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所检出的90株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最为敏感,敏感率为100.00%;对5-氟胞嘧啶、伏立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8.89%、90.00%、87.78%和77.78%。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56.25%、50.00%和43.75%,光滑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敏感率仅为58.33%。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患者、局部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76、P<0.001;t=1.988、P=0.049)。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水平高于局部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8,P<0.001)。90例患者中有54例进行了G试验,其中13例患者G试验先于血培养出现阳性结果。G试验阴性患者(54例中有17例G试验为阴性)中有8例第1次送检G试验晚于血培养报阳时间。结论 G试验可作为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的诊断参考依据,血清(1,3)-β-D-葡聚糖水平与假丝酵母菌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G试验联合真菌培养在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诊治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和监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血流感染 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 真菌培养 G试验
原文传递
ICU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流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涛 陆卉 任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4468-4470,共3页
目的:探讨IC U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流真菌感染临床易感因素和真菌耐药性,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65例IC U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中出现真菌感染进行危险因素和病原菌耐药性... 目的:探讨IC U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流真菌感染临床易感因素和真菌耐药性,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65例IC U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中出现真菌感染进行危险因素和病原菌耐药性分析。结果 IC U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流真菌感染13例,感染率为35.38%;共分离出真菌39株,其中热带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最高,占33.33%;热带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耐药率较低,分别为7.69%和11.11%,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胞嘧啶耐药率较低,为10.0%,光滑假丝酵母菌对酮康唑耐药率为0;中心静脉插管时间长(>14 d )、低蛋白血症、多个静脉导管接头(>3个)、多根留置体腔内引流(>4根)、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时间长(>7 d)、伴有其他部位感染、肠外营养时间长(>7 d)、病情严重(评分为4~5分)是ICU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流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流真菌感染与置管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加大干预后可降低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中心静脉置管 血流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耐药性
原文传递
ICU中心静脉置管血流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俊杰 黄芸菲 +2 位作者 裘晓慧 金雨虹 石林惠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4771-4773,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流真菌感染(CVC-RBFI)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ICU中发生导管相关性真菌血流感染的6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VC-RBFI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流真菌感染(CVC-RBFI)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ICU中发生导管相关性真菌血流感染的6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VC-RBFI临床特点和主要生化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数据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U CVC-RBFI患者基础疾病前4位分别为肿瘤、神经系统疾病、肺部疾病、腹部疾病,分别占34.9%、19.0%、14.3%、14.3%;诱发因素主要有广谱抗菌药物使用>5d、静脉营养≥10d、中心静脉导管留置>5d等,其分别占96.8%、95.2%、93.7%;共检出真菌63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26株占41.27%,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占58.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细菌菌血症、APACH EⅡ评分>18分是CVCRBFI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 CVC-RBFI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病死率高,加强对上述危险因素及真菌药敏监测、及早撤除医源性侵入因素,可以改善CVC-RBFI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 相关血流真菌感染 预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