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7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倍他司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疗效、血液流变学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1
作者 李丹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32-0135,共4页
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疗效。方法 选取96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予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比较应用效果及相关指标... 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疗效。方法 选取96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予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比较应用效果及相关指标。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8% vs 79.2%,P<0.05)。观察组治疗后眩晕评分(0.72±0.21 vs 1.43±0.40分)、平衡障碍评分(0.64±0.16 vs 1.17±0.23分)、听力障碍评分(0.59±0.17 vs 1.51±0.30分)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评分(0.42±0.13 vs 0.95±0.28分)低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中的WBV(2.05±0.23 vs 3.73±0.59 mPa·s)、PV(1.21±0.26 vs 1.85±0.40 mPa·s)和Fib水平(2.08±0.25 vs 3.26±0.34 g/L)低于对照组,氧化应激指标中的SDD(110.47±9.02 vs 96.90±8.43 mg/L)、CAT水平(82.44±6.29 vs 71.36±5.75 IU/ml)高于对照组,MDA水平(4.55±0.93 vs 6.24±1.05 mmol/L)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倍他司汀可提高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氧化应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软胶囊 倍他司汀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 血液流变学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的效果
2
作者 刘俊花 姜晓蕊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6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VBIV)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82例VBIV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倍他...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VBIV)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82例VBIV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眩晕症状[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全血黏度(HWBV)、血浆黏度(PV)及红细胞聚集指数(EAI)]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40/41),高于对照组的75.61%(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眩晕、恶心呕吐消失时间及平衡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DHI评分及HWBV、PV、EA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VBIV患者效果显著,可加快症状缓解,减轻眩晕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效果优于单用倍他司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症 倍他司汀 天麻素注射液 血液流变学指标
下载PDF
经络刮痧配合灸法治疗颈椎病性眩晕症的效果
3
作者 邓玲琳 陈青萍 +1 位作者 林广清 陈春燕 《西藏医药》 2024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经络刮痧配合灸法治疗颈椎病性眩晕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颈椎病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灸法治疗,观察组使用经络刮痧配合灸法行联合治疗。通过眩晕量表(DHI)... 目的探讨经络刮痧配合灸法治疗颈椎病性眩晕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颈椎病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灸法治疗,观察组使用经络刮痧配合灸法行联合治疗。通过眩晕量表(DHI),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评分;主要临床症状评分、左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压痛、颈部活动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络刮痧配合灸法治疗颈椎病性眩晕症的效果较好,可降低其眩晕症严重程度,提高椎动脉血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刮痧 灸法 颈椎病性眩晕症 临床 椎动脉血流速度
下载PDF
丹葛汤加减结合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4
作者 潘华 兰昊 郝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5-209,共5页
目的观察丹葛汤加减结合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CV)的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138例CV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丹葛汤加减治疗),每组69例... 目的观察丹葛汤加减结合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症(CV)的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收治的138例CV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丹葛汤加减治疗),每组69例。连续治疗2周后评价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内皮素(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主症、次症及总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主症、次症及总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主症、次症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66/69)高于对照组85.51%(59/69)(P<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的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的血浆ET-1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CGRP水平则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葛汤加减结合温针灸治疗CV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平衡血浆ET-1、CGRP水平,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葛汤 温针灸 颈性眩晕症 临床疗效 椎-基底动脉 血流速度
原文传递
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5
作者 王轶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期48-51,共4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9月南平市第一医院诊治的眩晕症患者78例,根据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分为BTH组和FLU组,每组39例。BTH组给予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FLU组予... 目的观察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9月南平市第一医院诊治的眩晕症患者78例,根据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分为BTH组和FLU组,每组39例。BTH组给予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FLU组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周。比较2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炎性因子、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BTH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FLU组的76.92%(χ^(2)=5.186,P=0.023)。治疗3周后,2组患者PTX3水平较治疗前下降,BTH组BDN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BTH组PTX3水平低于FLU组、BDNF水平高于FLU组(P均<0.01);2组患者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水平、全血黏度及血清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BTH组低于FLU组(P<0.05或P<0.01);2组患者生理机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及情感职能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BTH组高于FLU组(P均<0.01)。BTH组与FLU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6%vs.12.82%,χ^(2)=0.126,P=0.723)。结论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PTX3、BDNF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症 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 血液流变学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子午流注择时穴位按摩联合风险管理对眩晕症病人中医证候及风险事件的影响
6
作者 张英丹 《循证护理》 2024年第7期1291-1294,共4页
目的:探讨将子午流注择时穴位按摩与风险管理相结合对眩晕症病人中医证候评分的改善及降低风险事件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病人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3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将子午流注择时穴位按摩与风险管理相结合对眩晕症病人中医证候评分的改善及降低风险事件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病人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穴位按摩联合风险管理干预,研究组给予子午流注择时穴位按摩联合风险管理干预,7 d为1个疗程,连续干预2个疗程。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评分、眩晕残障情况及干预期间风险事件。结果:两组干预1个疗程、干预2个疗程中医证候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两组干预2个疗程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干预1个疗程,且研究组干预1个疗程、干预2个疗程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时点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1个疗程、干预2个疗程眩晕残障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两组干预2个疗程眩晕残障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1个疗程,且研究组干预1个疗程、干预2个疗程眩晕残障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时点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疗程期间,研究组跌倒发生率(3.17%)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1,P=0.027)。结论:子午流注择时穴位按摩联合风险管理可降低眩晕症病人中医证候评分,改善其临床症状并降低跌倒风险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 子午流注 穴位按摩 风险管理 跌倒 护理
下载PDF
分级式护理在耳源性眩晕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7
作者 郭柳柳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6期47-49,共3页
目的分析耳源性眩晕症患者用分级式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78例耳源性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实施分级式护理)和对照组(实施常规眩晕护理),各39例。比较... 目的分析耳源性眩晕症患者用分级式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78例耳源性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实施分级式护理)和对照组(实施常规眩晕护理),各39例。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及眩晕、眼球震颤、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前HAMD、HAMA、DH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D、HAMA、DHI评分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眼球震颤、眩晕、恶心呕吐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耳源性眩晕症患者实施分级式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利于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且患者情绪及眩晕症状改善更明显,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式护理 耳源性眩晕症 眩晕障碍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火龙罐联合手指点穴在中老年眩晕症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罗红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68-0171,共4页
研究火龙罐联合手指点穴应用于中老年眩晕症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3年6月84例中老年眩晕症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手指点穴循经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药物+手指点穴联合火龙罐循经治... 研究火龙罐联合手指点穴应用于中老年眩晕症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3年6月84例中老年眩晕症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手指点穴循经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药物+手指点穴联合火龙罐循经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眩晕、头痛、心悸气短、呕吐痰涎症状积分,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干预前中医症状积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眩晕、头痛、心悸气短、呕吐痰涎症状积分数值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85.71%VS64.29%(P<0.05)。结论 火龙罐联合手指点穴应用于老年眩晕症的治疗效果满意,能切实改善中老年患者的眩晕、头痛、心悸气短、呕吐痰涎等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罐 手指点穴 中老年眩晕症 临床护理
原文传递
涤痰通窍定眩汤联合针灸在痰瘀阻窍证眩晕症中的治疗效果分析
9
作者 张丽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24-0027,共4页
探究涤痰通窍定眩汤联合针灸在痰瘀阻窍证眩晕症中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 电脑随机数划分2022.1-2023.6治疗的100例痰瘀阻窍证眩晕症患者,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予以中医疗法(涤痰通窍定眩汤联合针灸),观... 探究涤痰通窍定眩汤联合针灸在痰瘀阻窍证眩晕症中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 电脑随机数划分2022.1-2023.6治疗的100例痰瘀阻窍证眩晕症患者,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予以中医疗法(涤痰通窍定眩汤联合针灸),观察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治疗率统计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右椎、左椎、基底动脉)流速更快(P<0.05),DHI评分降幅更大(P<0.05),眩晕发作持续时间降低(P<0.05)发作频率更少(P<0.05)。结论 涤痰通窍定眩汤联合针灸治疗痰瘀阻窍证眩晕症能加速循环血流速度,促进脑组织供血,减轻眩晕的症状,缩短其发作的时间,降低复发频率,增加整体治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痰通窍定眩汤 针灸 痰瘀阻窍证 眩晕症
下载PDF
分级护理在耳源性眩晕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门凤芳 《医药前沿》 2024年第9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干预对于耳源性眩晕症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利津县中心医院确诊为耳源性眩晕症的3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分级护理干预,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病情程度、心理状态...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干预对于耳源性眩晕症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利津县中心医院确诊为耳源性眩晕症的3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分级护理干预,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病情程度、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等情况的变化。结果:37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37例患者的遵医行为优良率为97.30%;护理后,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护理前,前庭症状指数(VSI)、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耳源性眩晕症患者采用分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其病情康复,提升其遵医行为与护理满意度,并可改善其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源性眩晕症 分级护理干预 满意度
下载PDF
天麻素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有效性分析
11
作者 赵海岩 王春景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2期171-172,共2页
目的探讨天麻素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患者的有效性。方法100例眩晕症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天麻素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眩晕障碍程度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 目的探讨天麻素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患者的有效性。方法100例眩晕症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天麻素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眩晕障碍程度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眩晕障碍程度优于对照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素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效果显著,有助于缓解患者病情,改善脑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甲磺酸倍他司汀 眩晕症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探讨强力定眩片联合倍他司汀对眩晕症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及ET-1、CGRP平衡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常国宁 康进忠 +1 位作者 郭严 时高波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3期419-422,共4页
目的:探讨强力定眩片联合倍他司汀对眩晕症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及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平衡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12例眩晕症患... 目的:探讨强力定眩片联合倍他司汀对眩晕症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及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平衡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12例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倍他司汀组和联合组,各56例。倍他司汀组患者餐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倍他司汀组基础上增加口服强力定眩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眩晕症状、血流动力学、ET-1/CGRP平衡状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 m后,联合组的眩晕症状评分、眩晕障碍调查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低于倍他司汀组(P<0.05)。联合组的右椎动脉(Right vertebral artery,RVA)、左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LVA)及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均高于倍他司汀组(P<0.05)。联合组的血清CGRP水平高于倍他司汀组,血清ET-1水平及ET-1/CGRP值低于倍他司汀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强力定眩片辅助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通过调节血清ET-1、CGRP物质的平衡改善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联合治疗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定眩片 眩晕症 倍他司汀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天麻钩藤汤联合抑眩宁胶囊治疗老年高血压伴肝阳上亢型眩晕症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鹏凯 白洁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8期132-135,共4页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汤联合抑眩宁胶囊治疗老年高血压伴肝阳上亢型眩晕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伴肝阳上亢型眩晕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汤联合抑眩宁胶囊治疗老年高血压伴肝阳上亢型眩晕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伴肝阳上亢型眩晕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抑眩宁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天麻钩藤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DARS)评分,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CD63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DAR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小板CD62p、CD6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汤联合抑眩宁胶囊治疗老年高血压伴肝阳上亢型眩晕症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血压、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水平、DAR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效果优于单纯抑眩宁胶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眩宁胶囊 天麻钩藤汤 老年 高血压 肝阳上亢 眩晕症 中医证候积分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薛记红 程相杰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3期325-326,共2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采用银杏叶提取物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椎动脉血...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采用银杏叶提取物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WMFT、BBS、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及日常活动能力,调节脑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甲磺酸倍他司汀 眩晕症
下载PDF
不同药物治疗急诊眩晕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冉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7期37-40,共4页
目的对比急诊眩晕症以不同药物进行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急诊眩晕症患者,应用抽签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常规组采用氯丙嗪治疗,实验组采用盐酸异丙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症状反应评分及不良... 目的对比急诊眩晕症以不同药物进行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急诊眩晕症患者,应用抽签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常规组采用氯丙嗪治疗,实验组采用盐酸异丙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症状反应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相关指标、预后复发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分别为(9.12±0.23)mPa·s、(1.69±0.14)mPa·s、(4.40±1.07),均低于常规组的(10.40±1.12)mPa·s、(2.07±0.58)mPa·s、(5.89±1.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头晕、耳聋、耳鸣、恶心、出汗评分分别为(0.74±0.20)、(0.53±0.12)、(0.62±0.14)、(0.46±0.18)、(0.56±0.19)分,均低于常规组的(1.92±0.43)、(1.78±0.39)、(1.82±0.27)、(1.25±0.38)、(1.36±0.4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常规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症状反应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24±1.05)、(4.70±0.52)d,均短于常规组的(5.78±1.19)、(6.78±0.9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预后总复发率为5.00%,低于常规组的3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氯丙嗪相比,采用盐酸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患者疗效更好,用药安全性极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异丙嗪 氯丙嗪 急诊 眩晕症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强力定眩片联合倍他司汀对眩晕症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春辉 饶观萍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461-463,共3页
目的:探讨强力定眩片联合倍他司汀对眩晕症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赣州市兴国县中医院收治的88例眩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倍他司汀、强力定眩片治疗。比... 目的:探讨强力定眩片联合倍他司汀对眩晕症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赣州市兴国县中医院收治的88例眩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倍他司汀、强力定眩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眩晕严重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RR)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基底动脉(BA)、右椎动脉(RVA)、左椎动脉(LVA)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眩晕障碍调查量表(DH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症患者采用强力定眩片、倍他司汀联合治疗有利于控制病情进展,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BA、RVA、LVA平均血流速度,减轻眩晕严重程度,临床应用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症 强力定眩片 倍他司汀 脑血流动力学指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常见眩晕症诊断思路与鉴别诊断
17
作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 赵永 +1 位作者 韩军良 吴子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4-577,共4页
眩晕及头晕为临床常见症状,国外有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在18~79岁的成年人中,眩晕的终生患病率为7.4%,年患病率为4.9%,年发病率为1.4%[1]。我国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10岁以上人群的眩晕总体患病率为4.1%[2]。眩晕发病机制复杂,涉... 眩晕及头晕为临床常见症状,国外有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在18~79岁的成年人中,眩晕的终生患病率为7.4%,年患病率为4.9%,年发病率为1.4%[1]。我国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10岁以上人群的眩晕总体患病率为4.1%[2]。眩晕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到耳科、神经科和眼科等领域的众多交叉知识,诊断相对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生患病率 常见 诊断思路 眩晕症 流行病学 神经科 发病机制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天麻素联合西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小梅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4期502-504,共3页
目的观察天麻素联合西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VBIV)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收治的82例VBIV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均接受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疗效、D... 目的观察天麻素联合西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VBIV)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收治的82例VBIV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均接受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疗效、DARS评分、DHI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组(75.61%)(P<0.05);治疗2周,观察组DARS、DHI评分和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右侧椎动脉、左侧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及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素联合西医治疗VBIV的效果确切,可提升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血脂水平,减轻眩晕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症 天麻素 盐酸氟桂利嗪、
下载PDF
倍他司汀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眩晕症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钢招 钟丽 沈娟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5期644-646,共3页
目的 研究倍他司汀(BET)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眩晕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77例眩晕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给予BE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 研究倍他司汀(BET)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眩晕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77例眩晕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给予BE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4 d眩晕程度和脑血流动力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两组DH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Vm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ET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眩晕症,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眩晕程度,改善脑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症 倍他司汀 天麻钩藤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