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眼眶减压术对甲状腺相关眼病术后眼位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郑嵩山 柴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51-956,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眼眶减压术对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术后眼位保护的作用。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将2008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接受眼眶减压术的TAO患者96例136眼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成2个组,其中改良眼眶减压术组患者70例100... 目的探讨改良眼眶减压术对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术后眼位保护的作用。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将2008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接受眼眶减压术的TAO患者96例136眼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成2个组,其中改良眼眶减压术组患者70例100眼,传统眼眶减压术组患者26例36眼。改良眼眶减压术组术中在眼眶尖部作减压骨窗,传统眼眶减压术组术中采用传统的方法在眼眶中前部作减压骨窗。比较2个组手术1个月后最佳矫正视力、睑裂大小、眼球突出度、斜视、眼球位置、CT影像等情况。结果改良眼眶减压术组100眼中术后斜视改善者10例14眼,无变化者52例75眼,轻度加重者8例11眼,无明显加重者;传统眼眶减压术组36眼中术后无斜视改善者,轻度加重者4例6眼,明显加重者22例30眼。改良眼眶减压术组100眼中术后眼球移位均无明显改善,无变化者64例91眼,轻度加重者6例9眼,无明显加重者;传统眼眶减压术组36眼中术后眼球移位均未改善,轻度加重者10例15眼,明显加重者16例21眼。2个组间不同斜视和眼球移位变化的眼数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634、-10.278,均P<0.01)。改良眼眶减压术组和传统眼眶减压术组术眼术后眼球突出度值分别为(14.36±2.03)mm和(14.17±1.03)mm,明显低于术前的(20.47±1.92)mm和(20.28±2.0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CT影像显示,改良眼眶减压术组术眼眶尖部减压骨窗清晰,传统眼眶减压术组术眼减压骨窗位于眼眶中前部。随访期内改良眼眶减压术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改良眼眶减压术减少了传统眼眶减压手术加重患者眼位偏斜程度的并发症,对TAO术后的眼位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病/手术 眶减压术 改良/方法 眼位偏斜/并发症
下载PDF
眼肌断离性斜视(附5例报告摘要)
2
作者 李宏科 李胜 +1 位作者 严正琪 张东杲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438-438,共1页
本文报告5例眼肌断离性斜视,1条眼肌断离移位者4例、3条者1例,其中下直肌占4条。致伤原因:钝器戳伤4例、医疗断腱1例。
关键词 断离 戳伤 下直肌 钝性物体 同视机检查 报告摘要 眼位偏斜 扫视运动 运动受限 视性弱视
下载PDF
屈光参差眼位检测时需注意的细节
3
作者 吴华胜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0年第1期140-142,共3页
众所周知,垂直眼位不正是导致眼疲劳的一个重要因素。日常工作中,许多验光师往往忽略了一些检测的基本因素,从而造成人为的垂直眼位偏斜。据以往经验,屈光参差患者在做垂直眼位检查时,如果综合验光仪检测发现患者瞳孔中心没有和镜片光... 众所周知,垂直眼位不正是导致眼疲劳的一个重要因素。日常工作中,许多验光师往往忽略了一些检测的基本因素,从而造成人为的垂直眼位偏斜。据以往经验,屈光参差患者在做垂直眼位检查时,如果综合验光仪检测发现患者瞳孔中心没有和镜片光学中心吻合,此时就要注意这极有可能是出现了人为的垂直隐斜,对此,必须引起专业验光人员的高度重视。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综合测试时座位太矮,导致患者瞳孔中心处于综合验光仪光学中心下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中心 综合验光仪 瞳孔中心 疲劳 验光师 综合测试 眼位偏斜 问题的原因
下载PDF
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4
作者 张春悦 方力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678-1684,共7页
背景急性脑梗死是急性前庭综合征中较为危重的疾病。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起病急,症状重,CT诊断急性脑梗死的灵敏度低,而核磁共振检查又不易立即实施,这使得表现为急性前庭综合征的急性脑梗死诊断具有一定挑战性,因此有必要探究适用于急... 背景急性脑梗死是急性前庭综合征中较为危重的疾病。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起病急,症状重,CT诊断急性脑梗死的灵敏度低,而核磁共振检查又不易立即实施,这使得表现为急性前庭综合征的急性脑梗死诊断具有一定挑战性,因此有必要探究适用于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的检查和评价方法。目的分析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中急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急性前庭综合征中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提供借鉴,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黄金治疗时间。方法收集2021年4月—2022年7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102例,录入相关临床体征,以核磁共振检查结果作为脑梗死诊断的金标准,分为脑梗死组(16例)与非脑梗死组(86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特点,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急性前庭综合征中脑梗死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相关影响因素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脑梗死组患者吸烟史、饮酒史、头脉冲试验-眼震-眼位偏斜试验(HINTS)阳性比例、ABCD2评分均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INTS阳性、ABCD2评分、吸烟史、饮酒史、听力下降是脑梗死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INTS阳性(OR=99.043,95%CI=8.120~1208.090)和ABCD2评分(OR=2.820,95%CI=1.188~6.696)是脑梗死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多指标联合、HINTS阳性、ABCD2评分、吸烟史、饮酒史、听力下降预测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49、0.874、0.734、0.643、0.649和0.604。结论急性前庭综合征患者中非脑梗死比例较大,其中以前庭神经炎最常见,HINTS阳性和ABCD2评分与急性前庭综合征中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持续性头晕 急性前庭综合征 脑梗死 头脉冲试验-震-眼位偏斜试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知觉性斜视的手术效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卢秀珍 屈政朋 +2 位作者 马先祯 刘冬梅 解孝锋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07-407,共1页
关键词 知觉性 手术效果 眼位偏斜 视觉 继发性 共同性 视力低下 约束作用
下载PDF
针灸治疗后天性眼肌麻痹80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吴风华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第5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后天性肌麻痹 针灸治疗 临床表现 眼位偏斜 代偿头 治疗方法 临床治疗 针刺治疗
下载PDF
中西医治疗麻痹性斜视的进展
7
作者 王淑玲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268-270,共3页
关键词 麻痹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 外肌 眼位偏斜 球运动受限
下载PDF
眼肌外伤的手术治疗探讨
8
作者 徐虹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2期625-626,845,共3页
本文通过对2例较复杂的眼肌外伤后的手术治疗,指出正确诊断、重建麻痹肌功能、作牵引缝线及将收缩的球结膜后徙祼露巩膜区是手术成功和防止复发的关键。
关键词 下直肌 代偿头 垂直性 肌功能 内直肌 同视机检查 眼位偏斜 外直肌 上直肌
下载PDF
隐斜视检查
9
作者 张国梅 《实用防盲技术》 2009年第3期35-42,共8页
两眼仅有偏斜倾向而能被融合功能所控制,使斜视不显,并保持双眼单视,这种潜在性眼位偏斜,称之隐斜视。隐斜视是一种潜在性眼位偏斜,但能在融合反射控制下保持双眼单视,以强制两眼球保持在正位而不显出偏斜。一旦大脑融合作用遭到... 两眼仅有偏斜倾向而能被融合功能所控制,使斜视不显,并保持双眼单视,这种潜在性眼位偏斜,称之隐斜视。隐斜视是一种潜在性眼位偏斜,但能在融合反射控制下保持双眼单视,以强制两眼球保持在正位而不显出偏斜。一旦大脑融合作用遭到阻断(如一眼被遮盖时)或失去控制(如在过度使用目力或精神疲劳时),眼位偏斜就会表现出来。因此,隐斜视与显斜视之间,只是程度上而不是性质上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位偏斜 检查 单视 融合功能 精神疲劳 过度使用 融合作用
下载PDF
垂直肌完全移位术联合内直肌后部固定缝线术治疗内收功能不足 被引量:3
10
作者 Snir M. Friling R. +1 位作者 Kalish-Stiebel H. 王永强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5年第10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后固定缝线术 双上 肌麻痹 直肌 眼位偏斜 视功能 球转动 外肌 干预性
下载PDF
谈文眼线适应证的选择
11
作者 王丽 刘跃珍 杨志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1994年第4期233-233,共1页
文眼线是目前面部美容常用的方法。笔者结合近年120余例文眼线术的经验,体会到适应证的选择,不同的眼形眼线设计是极为重要的。并非所有的人都适合文眼线。1 某些全身性或眼局部疾病患者:有传染病。
关键词 线 面部美容 局部疾病 皮肤皱纹 睑松弛 求美者 眼位偏斜 睑裂 心血管疾病 皮肤过敏
下载PDF
僵人综合征患者的眼球运动异常
12
作者 Economides J.R Horton J.C. 桑延智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6年第3期10-10,共1页
The authors describe a 38-year-old woman with stiff person syndrome (SPS) and gaze-holding nystagmus, limited abductio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ocular misalignment, deficient smooth pursuit, and impaired saccade init... The authors describe a 38-year-old woman with stiff person syndrome (SPS) and gaze-holding nystagmus, limited abductio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ocular misalignment, deficient smooth pursuit, and impaired saccade initiation.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ocular myasthenia, indicating that abnormalities of ocular motor function can occur as a primary manifestation of SPS, perhaps from depletion of GA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运动异常 僵人综合征 患者 主要临床表现 运动功能异常 球震颤 眼位偏斜 GABA 水平性 肌无力
下载PDF
临床药师帮助临床医生诊断青霉素致眼肌麻痹一例
13
作者 张燕 《医学信息》 2011年第15期5055-5056,共2页
眼肌麻痹是周围性眼肌麻痹,系由一条或数条眼外肌完全或不完全麻痹所引起的眼球运动障碍、眼位偏斜的疾病,本病起病突然,伴有复视、头晕、恶心、呕吐及步态不稳等症状。致眼肌麻痹的原因甚多,现将一例眼肌麻痹的病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周围性肌麻痹 临床医生 临床药师 青霉素 诊断 球运动障碍 眼位偏斜 步态不稳
下载PDF
隐斜视的测定方法
14
作者 叶盛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0年第9期133-134,共2页
隐斜视是指当两眼有合像冲动的刺激时可保持眼球正常位置,但当取消合像冲动时,则会发生眼位偏斜的眼部疾患。为了保持肌力平衡,较弱或者不平衡的眼外肌要持续收缩,以保持正常的肌力紧张,因而在整个工作时间里得不到休息,容易引起眼部紧... 隐斜视是指当两眼有合像冲动的刺激时可保持眼球正常位置,但当取消合像冲动时,则会发生眼位偏斜的眼部疾患。为了保持肌力平衡,较弱或者不平衡的眼外肌要持续收缩,以保持正常的肌力紧张,因而在整个工作时间里得不到休息,容易引起眼部紧张和视疲劳,可诱发各种眼部和全身症状。隐斜视是一种能被双眼融合机能控制的潜在的眼位偏斜。隐斜视的定性和定量测量方法有多种,如交替遮盖法、遮盖及去遮盖法、三棱镜遮盖法、VonGraefe法、Maddox杆法、同视机测量法、全自动隐斜仪检测法等。本文通过几种常用方法的比较和分析,从中寻求可靠和简单易行的隐斜视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方法 眼位偏斜
下载PDF
视觉训练对共同性斜视患者术后眼位控制及双眼视觉功能重建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孟昭君 付晶 +3 位作者 李蕾 赵博文 马楠 褚航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3期166-172,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视觉训练方式对年龄≥9岁的共同性斜视患者术后的眼位控制及双眼视觉功能重建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进行斜视矫正手术的共同性斜视患者133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66例... 目的比较不同视觉训练方式对年龄≥9岁的共同性斜视患者术后的眼位控制及双眼视觉功能重建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进行斜视矫正手术的共同性斜视患者133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66例,年龄9-34岁,平均年龄(15.6±7.8)岁。于术后1周时,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传统双眼视觉训练组及视感知觉训练组。传统双眼视觉训练组和视感知觉训练组患者分别接受相应训练,与观察组全部完成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眼部常规检查、斜视度检查、眼球运动检查、双眼视觉功能检查及视感知觉检查。以(x±s)描述患者的年龄和斜视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年龄;以术后1周为基线,采用GLM重复测量多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别不同时间点患者的斜视度;以例数和百分比描述患者的性别、斜视类型、双眼同时视功能、融合功能及立体视功能,并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性别和斜视类型。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E模型分析比较不同组别不同时间点三组患者的双眼同时视功能、融合功能及立体视功能。结果眼位控制方面,观察组、传统双眼视觉训练组及视感知觉训练组等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术后组内比较看远斜视度和看近斜视度均较基线值(术后1周)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_(远,近)=33.65,36.84;P<0.05);三组患者各时间点看远斜视度和看近斜视度组间及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_(远,近)=0.38,0.63,0.22,0.55;P>0.05)。术后组内比较,视感知觉训练组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水平偏移数值均较基线值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_(水平)=7.80,P<0.05);三组患者知觉眼位水平偏移和垂直偏移各时间点组间及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_(水平,垂直)=1.01,1.81,0.59,1.30;P>0.05);三组患者垂直偏移各时间点术后组内比较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_(垂直)=0.95,P>0.05)。双眼同时视功能方面,三组患者双眼同时视功能各时间点术后组内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38,P>0.05);三组患者双眼同时视功能各时间点组间及交互作用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3.92,3.19;P>0.05)。融合功能方面,三组患者双眼融合功能各时间点组间及交互作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1,2.54;P>0.05);术后组内比较,传统双眼视觉训练组和视感知觉训练组在术后6个月时较基线值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9.13,P<0.05)。立体视功能方面,三组患者远立体视功能和近立体视功能各时间点组间及交互作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_(远,近)=0.16,10.36,0.24,0.99;P>0.05);术后组内比较,视感知觉训练组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远立体视功能较基线值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_(远)=9.05,P<0.05);术后组内比较,三组患者近立体视功能各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_(近)=4.86,P>0.05)。结论大龄儿童及成年共同性斜视患者术后通过视感知觉训练在知觉水平上可以获得更稳定的眼位控制并更好地重建远立体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性 眼位偏斜 视觉功能 视感知觉
原文传递
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的MRI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夏爽 李瑞利 +1 位作者 王健 祁吉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44-1146,共3页
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congenital fibrosis of the extraocular m uscles,CFEOM)是一种遗传性非进展性疾病.病变特征为眼外肌广泛纤维化、眼球运动障碍、眼位偏斜,可伴有上睑下垂及全身其他系统的异常,发病率约为1/230 000[1].传统观... 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congenital fibrosis of the extraocular m uscles,CFEOM)是一种遗传性非进展性疾病.病变特征为眼外肌广泛纤维化、眼球运动障碍、眼位偏斜,可伴有上睑下垂及全身其他系统的异常,发病率约为1/230 000[1].传统观点认为该病是原发性眼肌疾病,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提示CFEOM可能是原发性神经病变继发肌源性改变的结果[2-3].笔者回顾性分析了6例散发CFEOM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期发现CFEOM患者眼外肌及眼运动神经的MRI特征,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外肌纤维化 MRI特征 球运动障碍 肌疾病 广泛纤维化 运动神经 病变特征 眼位偏斜
原文传递
双眼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31例的临床表现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方华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观察31例双眼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Duane′sretractionsyndrome,DRS)的临床表现,并对其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方法回顾性总结31例双眼DRS,并对其临床表现包括主诉、年龄、性别分布、疾病... 目的观察31例双眼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Duane′sretractionsyndrome,DRS)的临床表现,并对其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方法回顾性总结31例双眼DRS,并对其临床表现包括主诉、年龄、性别分布、疾病类型、第一眼位的眼位偏斜、外转及内转受限、内转时眼球后退、眼球急速上转及下转等进行了分析。结果31例中,男性14例,女性17例;男女之比为0.81。主诉包括眼球运动异常者14例(45%),眼位偏斜者10例(32%)。本征的最常见类型为Ⅰ型29例(94%),余2例为Ⅲ型(6%),其临床表现包括企图内转时眼球后退伴同侧睑裂缩小,常有外转受限伴不同程度的内转受限及患眼内转时出现急速上转和/或下转。结论非典型患者内转时,眼球后退不明显,诊断DRS时应与眼球运动异常疾病即外展神经麻痹、Moebius综合征、先天性眼球运动不能和先天性或婴儿型内斜视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ne球后退综合征 DRS 眼位偏斜 屈光不正 球运动
原文传递
前核间性眼肌麻痹一例
18
作者 王雪 郎卫华 +2 位作者 李坤 侯四清 王静娴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61-61,共1页
患者.男.31岁.因“双眼视物重影、眼位偏斜2d”于2015年3月来我院眼科就诊。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半个月,曾就诊于我院内科,
关键词 核间性肌麻痹 高血压病史 视物重影 眼位偏斜 患者 就诊
原文传递
手术联合肉毒毒素治疗双眼外展神经麻痹一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怡 艾立坤 《眼科》 CAS CSCD 2018年第4期319-320,共2页
女性,52岁。车祸伤后眼位偏斜伴双眼视物成双3个月,3个月前因车祸伤昏迷,醒后出现眼位偏斜.伴双眼视物成双,无眼红、眼胀、眼痛、视力下降等,外院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否认全身性疾病史及家族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1.... 女性,52岁。车祸伤后眼位偏斜伴双眼视物成双3个月,3个月前因车祸伤昏迷,醒后出现眼位偏斜.伴双眼视物成双,无眼红、眼胀、眼痛、视力下降等,外院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否认全身性疾病史及家族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1.0;眼压右眼10.4mmHg,左眼9.5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治疗 外展神经麻痹 肉毒毒素 手术 视物成双 眼位偏斜 视力下降 营养神经
原文传递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20
作者 常目珍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7年第3期61-61,共1页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在垂直眼外肌麻痹中较为常见,由于眼外肌的发育异常或产伤所致。此病发病年龄较小,单眼发病较多,典型特征为代偿头位,其次为眼位偏斜,早期手术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我院2002~2006年收治的46例先天性上斜肌麻...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在垂直眼外肌麻痹中较为常见,由于眼外肌的发育异常或产伤所致。此病发病年龄较小,单眼发病较多,典型特征为代偿头位,其次为眼位偏斜,早期手术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我院2002~2006年收治的46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手术治疗的患者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上肌麻痹 手术治疗 临床观察 垂直外肌麻痹 发病年龄 发育异常 代偿头 眼位偏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