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1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眶骨折术后患者眼球运动训练认知及需求的调查研究
1
作者 李岩岩 周丽娟 +1 位作者 马贵娥 康越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调查眼眶骨折术后患者对眼球运动训练的认知和需求,为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提供参考。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含患者一般资料、患者对眼球运动训练相关知识的了解、术后训练遵医行为及患者对训练辅助设备的需求4个方面。选取本院于2... 目的调查眼眶骨折术后患者对眼球运动训练的认知和需求,为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提供参考。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含患者一般资料、患者对眼球运动训练相关知识的了解、术后训练遵医行为及患者对训练辅助设备的需求4个方面。选取本院于2018年1月-2021年12月间收治的321例眼眶骨折术后患者为对象进行调查。结果(1)患者对眼球运动训练相关知识了解:患者对术后训练注意事项、训练不适症状得分较少,认知情况较差;不遵医行为表现最多的是训练标准的不遵从行为,其次为不能坚持每天训练、不遵从训练时长。(2)术后遵医行为:影响患者出现不遵医行为的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疼痛影响、效果不明显,其他因素和不适应。(3)训练辅助设备需求:目前主要采用手指,患者心中理想的辅助设备是电子训练仪,操作性和舒适性是患者关注的重点。结论眼眶骨折术后患者对眼球运动训练缺乏一个全面性、系统性的认知,护理人员应加强注意事项及不适症状等方面的宣教,针对患者康复期中存在的不遵医行为及时进行干预,同时考虑患者对训练辅助设备的需求,从操作性、舒适性角度开发患者理想的训练器材,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保证患者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科手术 眼眶骨折 眼球运动训练 遵医行为 训练辅助设备需求 调查研究
下载PDF
阿戈美拉汀联合普拉克索治疗特发性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合并焦虑抑郁30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尤红 梅俊华 +4 位作者 徐金梅 陈国华 刘敏珍 龚雪 杨青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8-202,共5页
目的分析阿戈美拉汀联合普拉克索治疗特发性快速眼球动睡眠期行为障碍(iRBD)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有效性,为临床上iRBD合并焦虑、抑郁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武汉市第一医院睡眠医学中心2018年9月—2021年12月收治iRBD合并焦虑、... 目的分析阿戈美拉汀联合普拉克索治疗特发性快速眼球动睡眠期行为障碍(iRBD)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有效性,为临床上iRBD合并焦虑、抑郁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武汉市第一医院睡眠医学中心2018年9月—2021年12月收治iRBD合并焦虑、抑郁患者60例,完善颅脑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PSG)记录患者夜间12 h的睡眠状况。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普拉克索片0.125 mg,每晚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戈美拉汀25 mg,服用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筛查量表(RBDSQ)评价两组患者睡眠、心理状态、RBD梦境及行为异常状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PSG参数、PSQI、ESS、HAMD、HAMA、SAS、SDS、RBDSQ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PSQI、ESS、HAMD、HAMA、SAS、SDS、RBDSQ分值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戈美拉汀联合普拉克索治疗不仅可改善iRBD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状态,还更好改善快速眼球动睡眠期的行为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戈美拉汀 普拉克索 特发性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强迫症患者探究性眼球运动异常及其临床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伯全 朱日升 +4 位作者 韩永华 方明昭 阎俊 崔玉华 沈渔邨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8-9,共2页
目的:观察强迫症患者感觉-运动整合功能最敏感的指标探究性眼球运动与其临床变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002-01/2004-01在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门诊首次就诊的强迫症患者58例作为病例组,按用药情况分为2组,用药组30例,未用药组28例。北京... 目的:观察强迫症患者感觉-运动整合功能最敏感的指标探究性眼球运动与其临床变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002-01/2004-01在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门诊首次就诊的强迫症患者58例作为病例组,按用药情况分为2组,用药组30例,未用药组28例。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职工和实习生为对照组,共30例。分别对各组进行探究性眼球运动检查并进行评分,评定指标包括眼球注视点数、眼球注视总长度、眼球注视平均长度、认知性探究分、反应性探究分及判别分析值(正分为异常,负分为正常)。并分析探究性眼球运动指标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未用药组有1例因头围过大,无法使用眼球运动仪而退出,用药组、未用药组及对照组分别有30,27及30例进入结果分析。①病例组患者探究性眼球运动指标反应性探究分、眼球注视点数、认知性探究分以及眼球注视总长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t=2.02~3.90,P<0.05或<0.01),判别分高于对照组(t=-4.37,P<0.01)。②病例组判别分的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犤37%,8%,(χ2=0.56,P<0.01)犦。与判别分正常的强迫症患者相比,判别分异常的强迫症患者自知力较差(t=2.52,P<0.05)。③用药组、未用药组及对照组的判别分、反应性探究分、认知性探究分、眼球注视点数及眼球注视总长度之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F=5.19~10.49,P<0.05或<0.01)。④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反应性探究分仅与思维形式障碍有关;认知性探究分与强迫症状诱发因素、病程、精神运动迟缓分、Mausley强迫症状总分有关;眼球注视点数与强迫症状诱发因素、用药和抑郁有关;眼球注视总长度与强迫症状诱发因素及用药有关。结论:强迫症患者探究性眼球运动指标存在异常,而且与强迫症状、诱发因素、病程及精神运动迟缓分等临床指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性人格障碍 眼球运动障碍 因素分析 眼球运动异常 强迫症状 临床相关性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患者 探究性眼球运动 正常对照组
下载PDF
脑干和小脑卒中病人眼球运动异常 被引量:4
4
作者 何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17期68-69,71,共3页
关键词 小脑病变 同侧 外展神经 动眼神经核 脑干 眼球浮动 眼球运动异常 眼震 眼球运动障碍 眼球运动受限 中脑网状结构 凝视麻痹 桥脑被盖 脑卒中病人
下载PDF
帕金森病眼球运动异常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毕书荣 田玉玲 +1 位作者 陈香莲 兰子庆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2期2226-2230,共5页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眼球运动异常,常伴随或先于运动症状出现,目前通过定量化的眼动参数与临床症状评估帕金森病病情。综述眼球运动的类型、帕金森病眼球运动异常形式及其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预测...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眼球运动异常,常伴随或先于运动症状出现,目前通过定量化的眼动参数与临床症状评估帕金森病病情。综述眼球运动的类型、帕金森病眼球运动异常形式及其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预测疾病进展和鉴别诊断提供新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眼球运动 扫视 综述
下载PDF
眼球运动及眼动追踪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6
作者 尤佳璐 惠延年 张乐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0-95,共6页
眼球运动是指眼球一系列的自发性、控制性及目的性运动。基于科学研究及临床工作中对眼球运动的大量观察发现,眼球运动不仅对维持人类清晰视觉至关重要,还是大脑活动的客观体现,对多学科疾病的诊断和定位具有重要意义。眼动追踪技术是... 眼球运动是指眼球一系列的自发性、控制性及目的性运动。基于科学研究及临床工作中对眼球运动的大量观察发现,眼球运动不仅对维持人类清晰视觉至关重要,还是大脑活动的客观体现,对多学科疾病的诊断和定位具有重要意义。眼动追踪技术是获取眼球运动信息的检测技术。利用眼动追踪技术可以获取精准客观的眼动数据,探究眼动的发生机制、发育过程及不同眼动类型代表的临床意义。此外,眼动追踪技术在眼科客观检查、诊断评估及治疗方面也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综述眼球运动及眼动追踪技术在眼科临床上应用的研究进展,如在幼儿客观视力检查、斜视诊疗、角膜屈光手术以及青光眼诊断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运动 眼动追踪技术 脑高级控制中枢 视力检查 斜视 近视手术 青光眼
下载PDF
帕金森病合并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眼球扫视运动、步态适应性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分析
7
作者 张晓艺 徐志强 +1 位作者 李晓昶 杨改清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合并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患者眼球扫视运动、步态适应性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 目的探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合并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患者眼球扫视运动、步态适应性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就诊的100例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伴有RBD进行分组,分为RBD组48例与单纯PD组52例,另外选取同时期至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普通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眼球扫视运动、步态适应性、自主神经功能水平,并分析RBD组患者眼球扫视运动、步态适应性与自主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单纯PD组及对照组相比,RBD组扫视潜伏期显著延长,RBD组自主神经功能症状评定量表(autonomic nerve function symptom scale,SCOPA-AUT)中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评分及总分显著高于另外两组,而RBD组扫视精确度及曲线行走、躲避障碍物评分明显低于单纯PD组及对照组(P<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扫视潜伏期与SCOPA-AUT总分呈明显正相关,而扫视精确度、曲线行走、躲避障碍物与SCOPA-AUT总分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与健康人群及单纯PD患者相比,PD合并RBD患者眼球扫视运动、步态适应性及自主神经功能均更差,且其眼球扫视运动、步态适应性与自主神经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 眼球扫视运动 步态适应性 自主神经功能
下载PDF
从肝脾失调论治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
8
作者 宋昕桦 张忠文 周莉涵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1期82-87,共6页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BD)是指在视频多导睡眠监测(v-PSG)上监测到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异常行为发作或肌肉失迟缓现象(RWA),其中特发性RBD是α-突触核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的前驱期标志,目前临床上西医药物疗效欠佳,并且有一定副作用...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BD)是指在视频多导睡眠监测(v-PSG)上监测到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异常行为发作或肌肉失迟缓现象(RWA),其中特发性RBD是α-突触核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的前驱期标志,目前临床上西医药物疗效欠佳,并且有一定副作用。RBD暂无特定的中医病名,但“梦魇”“梦呓”“梦惊”等均为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肝脾失调”是贯穿该病发生发展始终的核心病机,气机升降失司、血液功能失常、风痰上扰为三大主要病因病机,以疏肝理气、养血活血、熄风化痰法拓展RBD新的中医辨证思路,随证灵活化裁,以期为中医药治疗睡眠疾病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及临床经验,为未来临床及科研提供借鉴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脾失调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 病因病机
原文传递
脑桥出血眼球运动障碍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薛丽杰 何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5-235,共1页
关键词 脑桥出血 眼球运动障碍 临床分析 眼球运动异常 桥脑出血 临床特点
下载PDF
眼眶骨折修复手术对复视和眼球运动障碍的改善 被引量:26
10
作者 沈勤 林厚维 范先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1-684,706,共5页
目的观察眼眶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复视和眼球运动障碍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62例因眼眶骨折实施修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眼眶CT明确骨折的部位、范围及眼外肌嵌顿情况。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检查并记录复视和眼球运... 目的观察眼眶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复视和眼球运动障碍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62例因眼眶骨折实施修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眼眶CT明确骨折的部位、范围及眼外肌嵌顿情况。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检查并记录复视和眼球运动情况。结果62例眼眶骨折中23例为单纯眶壁骨折,其中18例术前有复视,19例出现Ⅰ级或Ⅱ级眼球运动障碍;术后12个月时,仅5例残留Ⅰ级或Ⅱ级复视,5例有Ⅰ级眼球运动障碍。39例复合性眼眶骨折中,其中36例术前有复视,38例发生眼球运动障碍;术后12个月时,29例有复视(6例为Ⅲ级复视),22例有眼球运动障碍。术后12个月时,伤后3周内施行手术修复的12例患者中仅1例为Ⅲ级复视,而3个月后施行手术的23例患者中有5例为Ⅲ级复视。结论手术修复眼眶骨折能够有效改善眼球运动功能和复视程度,早期手术疗效优于晚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骨折 复视 眼球运动障碍 修复手术
下载PDF
仿生型机器人眼球运动控制系统建模 被引量:8
11
作者 邹海荣 龚振邦 谢少荣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2-347,共6页
首先,分析了人眼眼球运动的特点和形式.然后,在人眼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回路,建立了可实现人眼功能的仿生型机器人眼三维眼球运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在与生理学试验相同的条件下对该模型用Matlab 6.5进... 首先,分析了人眼眼球运动的特点和形式.然后,在人眼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回路,建立了可实现人眼功能的仿生型机器人眼三维眼球运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在与生理学试验相同的条件下对该模型用Matlab 6.5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与生理学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该模型能自适应地实现人眼的平滑追踪、前庭动眼反射、视动反射及其复合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模 机器人眼 仿生眼 眼球运动控制 自适应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症状特征与探究性眼球运动的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景旭 唐宏宇 +1 位作者 韩永华 朱日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58-660,共3页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症状特征与探究性眼球运动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眼球轨迹运动标记记录仪(MODEL IV,日本提供)测试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并对PANSS五因子(阳性因子、阴...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症状特征与探究性眼球运动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眼球轨迹运动标记记录仪(MODEL IV,日本提供)测试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并对PANSS五因子(阳性因子、阴性因子、兴奋因子、抑郁因子、认知因子)、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与探究性眼球运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患者组探究性眼球运动各指标评定结果均小于正常对照组(t=3.22-8.46,P<0.01)。认知探究分(CSS)、反应性探究分(RSS)与PANSS阴性症状呈负相关(均为r=-0.256,P=0.048),与PANSS认知因子呈负相关(r=-0.331、-0.427,P< 0.01)。结论:PANSS认知因子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探究性眼球运动障碍这一生物学标记的外显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探究性眼球运动 病例对照研究 PANSS五因子模型
下载PDF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探究性眼球运动特点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黎 王玉凤 +1 位作者 韩永华 朱日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4-287,共4页
目的 :比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探究性眼球运动的特点。方法 :应用眼球运动轨迹标记记录仪对 33例ADHD儿童及与之按年龄、性别配对的 33名正常儿童进行探究性眼球运动轨迹检查 ,比较两组眼球注视点、眼球注视总长度... 目的 :比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儿童与正常儿童探究性眼球运动的特点。方法 :应用眼球运动轨迹标记记录仪对 33例ADHD儿童及与之按年龄、性别配对的 33名正常儿童进行探究性眼球运动轨迹检查 ,比较两组眼球注视点、眼球注视总长度、眼球注视平均长度、认知探究分、反应性探究分及D公式分。结果 :眼球运动轨迹中的基本成分比较 :ADHD儿童眼球注视点 (NEF)数目减少 ,明显低于正常儿童 ,眼球注视平均长度 (MESL)较正常儿童延长 ,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ADHD儿童反应性探究分低于正常儿童 ,差异有显著性 ;ADHD儿童D公式分为正分 ,正常儿童为负分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ADHD儿童探究性眼球运动眼球注视点数目明显减少 ,眼球注视平均长度延长 ,反应性探究分明显降低 ,这些特点可能反映了ADHD儿童执行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探究性眼球运动 额叶整合功能障碍
下载PDF
整复重建术治疗眼眶骨折对患者视力及眼球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洋 王彦荣 胡文静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1397-1399,共3页
目的研究整复重建术治疗眼眶骨折对患者视力及眼球运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15年6月1日来延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眼眶骨折患者41例。治疗前检查并记录视力、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情况。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麻下行微型钛板塑形内固... 目的研究整复重建术治疗眼眶骨折对患者视力及眼球运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15年6月1日来延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眼眶骨折患者41例。治疗前检查并记录视力、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情况。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麻下行微型钛板塑形内固定整复术。治疗后6个月复查,比较分析治疗前、后视力、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经整复重建术后6个月,视力恢复在1.0~1.5范围者占21.95%、0.6~1.0范围者高达48.78%,与治疗前对比,视力好转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视0级由0.00%变为63.42%、Ⅰ级占17.07%,尤其Ⅲ级降为0.00%,相比治疗前有明显好转,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球运动障碍0级高达53.66%,Ⅰ、Ⅱ、Ⅲ级改善的疗效均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眶骨折患者经整复重建术,可明显提高视力,降低复视发生,避免眼球运动障碍,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复重建术 眼眶骨折 视力 眼球运动
下载PDF
深轻刺加电针治疗眼球运动神经麻痹78例 被引量:13
15
作者 盛广玉 高毅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0-50,共1页
眼球周围有动脉环,深刺易出血,浅刺又常常达不到效果。笔者在收治的不同类型眼球运动神经麻痹的患者中,用深轻刺、不捻转、加小电流刺激、压迫起针的方法治疗78例,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无筛选的收治了由眼科明确诊断的眼... 眼球周围有动脉环,深刺易出血,浅刺又常常达不到效果。笔者在收治的不同类型眼球运动神经麻痹的患者中,用深轻刺、不捻转、加小电流刺激、压迫起针的方法治疗78例,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无筛选的收治了由眼科明确诊断的眼球运动神经麻痹78例。男41例,女3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运动 神经麻痹 针刺疗法 电针疗法
下载PDF
电针改善单纯外展神经麻痹性眼球运动障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马朝廷 杨迎新 +3 位作者 马秋艳 张丹丹 赵彦萍 李喜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2171-2173,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球后、合谷穴改善后天性单纯性外展神经麻痹眼球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眼科门诊2012-03/2015-03确诊为后天性单纯性外展神经麻痹的患者48例48眼,分为治疗组26例26眼和对照组22例22... 目的:观察电针球后、合谷穴改善后天性单纯性外展神经麻痹眼球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眼科门诊2012-03/2015-03确诊为后天性单纯性外展神经麻痹的患者48例48眼,分为治疗组26例26眼和对照组22例22眼。治疗组采用电针患侧球后、合谷穴,配合体针加眼周诸穴;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0.5mg,3次/d)加患侧颞浅静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1次/d,每日2m L)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遮盖患眼,疗程1mo,观察患者眼球运动度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基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经过1mo治疗后,电针球后、合谷穴治疗组眼球运动度改善明显,由治疗前13.06±2.31mm增加到治疗后19.35±3.21mm,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5.43,P<0.01)。电针球后、合谷穴治疗组有效率为88.5%,对照组有效率为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P=0.04)。结论:电针球后、合谷穴对治疗后天单纯性外展神经麻痹所引起的眼球运动障碍具有一定疗效,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展神经麻痹 眼球运动障碍 电针疗法
下载PDF
眼球运动异常在脑干病变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荣杰 林世和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158-159,共2页
目的 探讨眼球运动异常在脑干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51例经影像学证实的脑干病变患者的眼球运动异常特点,及其与病变部位的关系。结果 (1)中脑病变眼球位置异常形式欠样,垂直注视麻痹,会聚不能是其特征;(2)水平性... 目的 探讨眼球运动异常在脑干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51例经影像学证实的脑干病变患者的眼球运动异常特点,及其与病变部位的关系。结果 (1)中脑病变眼球位置异常形式欠样,垂直注视麻痹,会聚不能是其特征;(2)水平性眼球运动障碍而垂直注视功能保留是桥脑病变的特征;(3)延髓病变最多见各种眼震,需结合眩晕,呕吐,真性球麻痹等症,征定位;(4)眼震形式对脑干病变具体定位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运动异常 中脑 桥脑 延髓 脑干病变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修复缺损及改善复视和眼球运动功能(英文)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斌 常少海 +2 位作者 蓝育青 萧曼云 洪清琦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6期3574-3576,共3页
目的:测量手术前后眶腔容积变化,以探讨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对眶爆裂骨折所致眶壁畸形的矫正及眼球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11例眶爆裂骨折患者来自中山大学颅颌面外科中心住院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18~42岁。对11例单侧眶爆裂骨... 目的:测量手术前后眶腔容积变化,以探讨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对眶爆裂骨折所致眶壁畸形的矫正及眼球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11例眶爆裂骨折患者来自中山大学颅颌面外科中心住院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18~42岁。对11例单侧眶爆裂骨折患者应用计算机三维诊断和手术设计系统,测量分析其眶腔容积变化、眼球陷没的发生机制。采用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以修复眶腔容积及眼球运动功能。结果:术前眶腔容积患侧与健侧的差值为(9.3±2.8)cm3,两者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t=9.740,P<0.01);术后眶腔容积患侧与健侧的差值为(0.54±0.18)cm3,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本组11例未出现植入骨感染、外露等并发症。其中10例患者眼球陷没、复视得以矫正,眼球运动功能康复。其中1例复视未得到矫正,眼球运动功能恢复欠佳。结论:解除眼外肌粘连或嵌顿,还纳眶内容,并植骨恢复眶腔容积是改善眶爆裂骨折后复视和眼球运动功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爆裂骨折 眶壁畸形 羟基磷灰石人工骨 眼球运动功能 眶腔容积 复视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非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障碍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媛媛 刘星亮 潘妍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0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非快速眼球运动期(NREM)睡眠障碍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多导睡眠图对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56例急性脑梗死伴NREM睡眠障碍患者(病例组)和同期32例...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非快速眼球运动期(NREM)睡眠障碍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多导睡眠图对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56例急性脑梗死伴NREM睡眠障碍患者(病例组)和同期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病例组NREM睡眠S1期[(155.58±47.94)min]长于对照组[(110.00±38.76)min],NREM睡眠S2期[(80.75±33.05)min]、S3+S4期[(15.01±12.79)min]均短于对照组[(120.02±28.08)、(66.32±18.92)min],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MoCA中视空间与执行总分[(4.61±0.43)分],命名总分[(3.00±0.01)分]均高于病例组[(2.36±0.98)、(2.38±0.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病例组时间定向[(2.76±1.51)分]、注意计算[(2.50±1.96)分]、延迟记忆[(1.50±0.62)分]、结构能力[(0.51±0.43)分]得分低于对照组[(4.76±0.38)、(2.62±0.42)、(2.65±0.42)、(1.00±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NREM睡眠S2期、S3+S4期时间缩短,认知功能下降,睡眠结构变化与认知功能可能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非快速眼球运动 睡眠障碍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脑干梗死眼球运动异常定位诊断意义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双 吴云 梁庆成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39-440,共2页
关键词 脑干梗死 眼球运动 定位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