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眶骨折术后患者眼球运动训练认知及需求的调查研究
1
作者 李岩岩 周丽娟 +1 位作者 马贵娥 康越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调查眼眶骨折术后患者对眼球运动训练的认知和需求,为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提供参考。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含患者一般资料、患者对眼球运动训练相关知识的了解、术后训练遵医行为及患者对训练辅助设备的需求4个方面。选取本院于2... 目的调查眼眶骨折术后患者对眼球运动训练的认知和需求,为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提供参考。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含患者一般资料、患者对眼球运动训练相关知识的了解、术后训练遵医行为及患者对训练辅助设备的需求4个方面。选取本院于2018年1月-2021年12月间收治的321例眼眶骨折术后患者为对象进行调查。结果(1)患者对眼球运动训练相关知识了解:患者对术后训练注意事项、训练不适症状得分较少,认知情况较差;不遵医行为表现最多的是训练标准的不遵从行为,其次为不能坚持每天训练、不遵从训练时长。(2)术后遵医行为:影响患者出现不遵医行为的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疼痛影响、效果不明显,其他因素和不适应。(3)训练辅助设备需求:目前主要采用手指,患者心中理想的辅助设备是电子训练仪,操作性和舒适性是患者关注的重点。结论眼眶骨折术后患者对眼球运动训练缺乏一个全面性、系统性的认知,护理人员应加强注意事项及不适症状等方面的宣教,针对患者康复期中存在的不遵医行为及时进行干预,同时考虑患者对训练辅助设备的需求,从操作性、舒适性角度开发患者理想的训练器材,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保证患者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科手术 眼眶骨折 眼球运动训练 遵医行为 训练辅助设备需求 调查研究
下载PDF
眼眶爆裂性骨折术后眼球运动训练辅助牵拉试验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冯慧萍 夏月琴 +3 位作者 张锋花 庞晓静 张海艳 郭伟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6期576-577,共2页
目的观察单纯眼球运动训练和眼球运动训练辅助牵拉试验在眼眶爆裂性骨折术后患者眼肌力训练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视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143例眼眶爆裂性骨折修复术后患者分为试验组63例和对照组80例,试验组在术后第1-3天给予眼球运动训练... 目的观察单纯眼球运动训练和眼球运动训练辅助牵拉试验在眼眶爆裂性骨折术后患者眼肌力训练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视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143例眼眶爆裂性骨折修复术后患者分为试验组63例和对照组80例,试验组在术后第1-3天给予眼球运动训练辅助被动牵拉试验;对照组单纯给予眼球运动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的复视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3.6%(59/6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5%(58/80,P<0.01)。结论眼球运动训练辅助牵拉试验可促进眼眶爆裂性骨折术后患者视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爆裂性骨折 眼球运动训练 牵拉试验 复视
下载PDF
眼眶爆裂性骨折术后眼球运动训练辅助被动牵拉训练的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冯慧萍 刘昀 +1 位作者 郭伟玲 庞晓静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9期14-15,共2页
目的分析单纯眼球运动训练和眼球运动训练辅助被动牵拉训练在眼眶爆裂性骨折术后患者眼肌力训练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视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将眼眶爆裂性骨折修复术后患者143例随机分为干预组63例和对照组80例,眼部检查... 目的分析单纯眼球运动训练和眼球运动训练辅助被动牵拉训练在眼眶爆裂性骨折术后患者眼肌力训练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视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将眼眶爆裂性骨折修复术后患者143例随机分为干预组63例和对照组80例,眼部检查均存在不同程度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眼球内陷等症状。干预组在术后第1~3天,由责任护士了解手术经过及术后病情,给予患者被动牵拉训练治疗,同时进行眼球运动训练。对照组单纯给予眼球运动训练治疗。结果干预组的训练有效率为93.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训练有效率(72.50%);干预组的训练无效率(6.35%)明显低于对照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9,P<0.01)。结论眼球运动训练辅助被动牵拉训练是提高眼眶爆裂性骨折术后患者改善复视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爆裂性骨折 眼球运动训练 被动牵拉训练
下载PDF
白内障患者术前眼球运动训练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新荣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95-95,97,共2页
目的:探讨术前眼球运动训练在白内障手术效果的支持。方法:对161名白内障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前眼球运动训练。结果:161例患者经过术前眼球运动训练,手术效果良好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白内障患者手术前进行眼球运动训练,可使患者术中很好... 目的:探讨术前眼球运动训练在白内障手术效果的支持。方法:对161名白内障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前眼球运动训练。结果:161例患者经过术前眼球运动训练,手术效果良好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白内障患者手术前进行眼球运动训练,可使患者术中很好的配合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运动训练 白内障 手术 护理
下载PDF
全自动眼球训练仪在眼眶爆裂性骨折术后眼球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峥嵘 肖孜 谌晓兰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4-36,共3页
目的分析全自动眼球训练仪在眼眶爆裂性骨折术后患者眼球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眼眶爆裂性骨折术后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摆放悬吊物进行眼球运动训练,观察组采用自制全自动... 目的分析全自动眼球训练仪在眼眶爆裂性骨折术后患者眼球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眼眶爆裂性骨折术后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摆放悬吊物进行眼球运动训练,观察组采用自制全自动眼球训练仪进行训练。训练3个月比较两组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分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眼眶爆裂性骨折术后患者使用全自动眼球训练仪进行眼球运动训练,可得到精准、规范、有效的眼球训练,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眼球运动恢复水平,改善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爆裂性骨折 复视 眼球运动障碍 眼球运动训练 全自动眼球训练
下载PDF
基于运动想象疗法的眼球运动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单侧空间忽略及踩踏精确性的有效性
6
作者 张璐 杨华 陈珏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第24期3702-3706,共5页
目的探究基于运动想象疗法的眼球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及踩踏精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医院康复治疗的12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1—6月入院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7月—2020年1月入院患者61例... 目的探究基于运动想象疗法的眼球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及踩踏精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医院康复治疗的12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1—6月入院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7月—2020年1月入院患者61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运动想象疗法的眼球运动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患者单侧空间忽略恢复评分、视觉扫描能力以及踩踏精确性。结果干预前,两组删除试验、画钟试验、直线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删除试验、画钟试验、直线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测试完成时间、错误连接提醒、抬笔提醒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测试完成时间、错误连接提醒、抬笔提醒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规避失败个数、踩踏失败个数、用时、步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规避失败个数、踩踏失败个数、用时、步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实施基于运动想象疗法的眼球运动训练,有助于单侧空间忽略恢复,提高视觉扫描能力和踩踏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象疗法 眼球运动训练 脑卒中 单侧空间忽略 踩踏精确性
下载PDF
眼球运动训练对老年AIDS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万彬 冯世平 +6 位作者 赵霞 郭利华 郭慧 李虹霞 吴春陶 雷丽梅 吕春容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9-633,共5页
目的探讨眼球运动训练对老年AIDS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感染科100例老年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 目的探讨眼球运动训练对老年AIDS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感染科100例老年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8周眼球运动训练干预,两组均干预8周。于干预前及干预后对两组患者进行Berg平衡功能测试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评估眼球运动训练对老年AIDS患者平衡能力的干预效果。结果共干预完成99例老年AIDS患者,试验组50例,对照组49例。干预后对照组Berg平衡功能测试、起立-行走计时测试分别为51.00(46.50,53.00)分、13.20(11.70,15.85)s,试验组分别为55.00(50.00,56.00)分、9.55(8.20,12.70)s。组间比较,干预后试验组平衡功能测试结果高于对照组,起立-行走计时测试用时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内比较,试验组干预前后握力、Berg平衡及Barthel指数测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球运动训练能改善老年AIDS患者平衡能力,提升日常生活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艾滋病患者 平衡功能 眼球运动训练 日常生活安全性
原文传递
头盔式眼球运动训练联合云南白药对眼眶骨折术后视力恢复及疼痛缓解的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洁 王翠玉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1519-1522,1530,共5页
目的:探讨头盔式眼球运动训练联合云南白药对眼眶骨折术后视力恢复及疼痛缓解的效果。方法:以随机抽签法将2020年3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眼眶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均行眼眶骨折修复术,对照组术后施以常规的... 目的:探讨头盔式眼球运动训练联合云南白药对眼眶骨折术后视力恢复及疼痛缓解的效果。方法:以随机抽签法将2020年3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眼眶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均行眼眶骨折修复术,对照组术后施以常规的眼球训练方法和抗炎、消肿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头盔式眼球运动训练联合云南白药治疗。比较两组训练前和训练后1周、1个月、3个月的复视分级情况、静态立体视功能以及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观察组训练后1个月和3个月复视占比低于对照组,阳性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后1周、1个月、3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盔式眼球运动训练联合云南白药能有效改善眼眶骨折患者术后的视功能水平,促进静态立体视功能的恢复,同时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骨折 头盔式眼球运动训练 云南白药 视力
原文传递
头盔式眼球运动训练系统在眼眶骨折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周丽娟 付晶 +3 位作者 周军 赵博文 李蕾 褚航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2期116-122,共7页
目的探讨头盔式眼球运动训练系统在眼眶骨折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行眼眶骨折修复术的患者40例(40只眼)。其中,男性25例(25只眼),女性15例(15只眼),年龄7... 目的探讨头盔式眼球运动训练系统在眼眶骨折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行眼眶骨折修复术的患者40例(40只眼)。其中,男性25例(25只眼),女性15例(15只眼),年龄7~55岁,平均(26.4±12.8)岁。术后采用头盔式眼球运动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检查并记录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眼位、斜视度、静态立体视觉及动态立体视觉。以例数(眼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采用混合效应模型比较不同时间点的斜视度;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比较不同时间点的眼位偏斜率、静态立体视觉及动态立体视觉。结果本研究40例(40只眼)患者中眶下壁骨折者12例(12只眼),眶内壁骨折者6例(6只眼),眶内下壁骨折者19例(19只眼),眶外下壁骨折者1例(1只眼),多发性骨折者2例(2只眼)。术后1周,眼位偏斜者有22例(22只眼),占57.89%;术后1个月,眼位偏斜者有12例(12只眼),占35.29%;术后3个月,眼位偏斜者有3例(3只眼),占9.68%。术后各时间点患者眼位的偏斜率经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比较,水平偏斜率、垂直偏斜率以及水平合并垂直偏斜率随时间变化均逐渐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0,6.21,3.24;P<0.05)。水平偏斜组内进一步两两比较,术后1周与术后3个月比较,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52,2.06;P<0.05)。垂直偏斜组内进一步两两比较,术后1周与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2,3.42;P<0.05)。水平合并垂直偏斜组内进一步两两比较,术后1周与术后3个月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P<0.05)。水平斜视度在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分别为(1.92±2.73)△、(1.29±2.24)△及(0.23±0.72)△。垂直斜视度在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分别为(2.61±4.22)△、(0.74±1.76)△及(0.10±0.40)△。经混合效应模型比较,水平与垂直斜视度均随时间变化逐渐下降,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41,7.83;P<0.05)。水平斜视度与垂直斜视度术后1周与1个月和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8,2.01,2.86,3.74;P<0.05)。术后1周,具备静态立体视觉功能的患者22例(22只眼),占56.41%;术后1个月,具备静态立体视觉功能的患者30例(30只眼),占81.08%;术后3个月,具备静态立体视觉功能的患者有34例(34只眼),占91.89%。经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比较,具备静态立体视觉功能的患者均随时间变化逐渐增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1,P<0.05)。术后1周与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6,3.82;P<0.05)。术后1周,具备动态立体视觉功能的患者有29例(29只眼),占74.36%;术后1个月,具备动态立体视觉功能的患者有34例(34只眼),占91.89%;术后3个月,具备动态立体视觉功能的患者有36例(36只眼),占97.30%。经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比较,具备动态立体视觉功能的患者均随时间变化逐渐增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2,P<0.05)。术后1周与1个月及3个月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0,-3.14;P<0.05)。结论眼眶骨折术后患者应用头盔式眼球运动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可以减少患者眼位偏斜度,助其恢复立体视觉,提高双眼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骨折术后 眼球运动训练 立体视觉 康复
原文传递
两种训练方法在眼眶骨折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丽娟 窦艳琦 +1 位作者 褚航 董桂霞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21期2867-2871,共5页
目的探讨头盔式眼球运动训练系统在眼眶骨折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4—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由同一名医生行眼眶骨折修复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 目的探讨头盔式眼球运动训练系统在眼眶骨折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4—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由同一名医生行眼眶骨折修复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以患者的手指做视标进行眼球运动训练,试验组采用头盔式眼球运动训练系统进行训练。分别于训练前、训练后1周、1个月以及3个月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复视分级和双眼立体视功能。结果训练后1、3个月试验组患者复视分级和静态/动态立体视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盔式眼球运动训练系统可以提高患者的训练效果,帮助患者恢复立体视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骨折术后 复视 头盔式眼球运动训练 康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