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3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镜蛇神经毒素分离纯化及其经大鼠直肠给药吸收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张昊 廖明 +6 位作者 张学荣 周怡 孔露平 胡少聪 肖曼琪 张子彦 罗小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694,共8页
目的利用色谱技术从眼镜蛇粗毒中分离纯化神经毒素,探索神经毒素经大鼠直肠途径给药后的吸收情况和镇痛活性。方法通过CM Sepharose Fast Flow阳离子交换色谱和Sephadex G-50凝胶过滤色谱两步法分离纯化神经毒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目的利用色谱技术从眼镜蛇粗毒中分离纯化神经毒素,探索神经毒素经大鼠直肠途径给药后的吸收情况和镇痛活性。方法通过CM Sepharose Fast Flow阳离子交换色谱和Sephadex G-50凝胶过滤色谱两步法分离纯化神经毒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神经毒素在大鼠直肠组织中的分布。利用Shotgun质谱技术和数据库检测大鼠血浆神经毒素片段。利用HE染色观察神经毒素对大鼠直肠组织结构的影响。利用醋酸扭体法测定神经毒素直肠给药后镇痛活性。结果通过色谱分离纯化得到电泳纯的神经毒素。神经毒素直肠给药3 h后直肠黏膜组织内神经毒素分布明显,阳性面积比率、平均光密度值、H-SCORE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1)。质谱检测到大鼠血浆中神经毒素有关片段。HE染色表明神经毒素对大鼠直肠组织没有损伤,组织结构无明显病理变化。醋酸扭体法测定小鼠直肠给药神经毒素3 h后扭体抑制率达50%,提示具有镇痛活性。结论眼镜蛇神经毒素可以通过直肠吸收入血并且发挥镇痛作用,为后续研究眼镜蛇神经毒素直肠给药制剂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蛇 神经毒素 直肠给药 免疫组化 质谱 镇痛
下载PDF
祛腐生肌方治疗中华眼镜蛇咬伤溃疡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蓝洲 孙少红 +6 位作者 青浙 高玉广 赵旋 陀鹏 雷志强 黎广源 赵玲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3期488-490,共3页
目的观察祛腐生肌方治疗中华眼镜蛇咬伤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华眼镜蛇咬伤后伤口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毒蛇咬伤后的常规处理,并清除坏死组织。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祛腐生肌方均... 目的观察祛腐生肌方治疗中华眼镜蛇咬伤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华眼镜蛇咬伤后伤口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毒蛇咬伤后的常规处理,并清除坏死组织。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祛腐生肌方均匀涂抹在溃疡面上,并外用无菌纱布覆盖和绷带固定妥当。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利凡诺尔湿敷溃疡创面。两组患者均每天换药2次,治疗2周。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在溃疡肢体肿胀、皮疹、疼痛、愈合有效率、愈合时间、后遗症等方面的比较,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腐生肌方对治疗中华眼镜蛇咬伤溃疡后红肿、皮疹、疼痛、愈合有效率、愈合时间、后遗症等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眼镜蛇咬伤 祛腐生肌方 溃疡
下载PDF
D-二聚体和乳酸对眼镜蛇咬伤溃疡坏死的预警价值研究
3
作者 刘彦伶 周维 +1 位作者 江维晗 陈莉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2期148-152,160,共6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和血乳酸(Lac)水平对眼镜蛇咬伤导致溃疡坏死的相关性及预警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1月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动物咬伤科收治的136例眼镜蛇咬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眼镜蛇咬伤后肢体是否发生溃疡坏死...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和血乳酸(Lac)水平对眼镜蛇咬伤导致溃疡坏死的相关性及预警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1月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动物咬伤科收治的136例眼镜蛇咬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眼镜蛇咬伤后肢体是否发生溃疡坏死分为溃疡组(n=85)和无溃疡组(n=51)。并从患者入院治疗后开始随访30 d,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血常规、D-D和Lac等血生化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D-D及Lac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眼镜蛇咬伤导致溃疡发生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D-D及Lac水平对眼镜蛇咬伤溃疡坏死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溃疡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Lac水平、C反应蛋白(CRP)、D-D均显著高于非溃疡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D和Lac是眼镜蛇咬伤患者溃疡坏死发生的影响因素;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眼镜蛇咬伤患者严重程度(SSS)评分与D-D和Lac水平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D和Lac对眼镜蛇咬伤患者发生溃疡坏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D-D和Lac等的单独监测(P<0.05)。结论:D-D和Lac水平与眼镜蛇咬伤患者溃疡坏死发病风险相关,可作为溃疡坏死风险预测因子,对临床上伴有D-D和Lac升高的眼镜蛇咬伤患者,临床医护应提高警惕,加强监控,采取个体化的治疗策略,以改善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蛇 D-二聚体 乳酸水平 溃疡坏死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眼镜蛇细胞毒素致昆明小鼠局部皮肤坏死模型的构建
4
作者 陆雪玲 朱俊蓉 +5 位作者 黄周 黄东凌 王璠 韦晚霞 刘恋 王威 《蛇志》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通过皮内注射中华眼镜蛇细胞毒素(CTX)建立中华眼镜蛇咬伤皮肤坏死小鼠模型。方法通过凝胶层析+离子层析从中华眼镜蛇粗毒中分离出眼镜蛇细胞毒素(CTX-X)。取30只小鼠随机分为10组:生理盐水组、10μg粗毒组、20μg粗毒组、25μg粗... 目的通过皮内注射中华眼镜蛇细胞毒素(CTX)建立中华眼镜蛇咬伤皮肤坏死小鼠模型。方法通过凝胶层析+离子层析从中华眼镜蛇粗毒中分离出眼镜蛇细胞毒素(CTX-X)。取30只小鼠随机分为10组:生理盐水组、10μg粗毒组、20μg粗毒组、25μg粗毒组、10μg CTX-X组、20μg CTX-X组、30μg CTX-X组、40μg CTX-X组、50μg CTX-X组、60μg CTX-X组,每组3只。注毒72 h后观察小鼠注射部位皮肤坏死直径及病理变化。结果(1)中华眼镜蛇粗毒通过Sephadex G-50凝胶层析分离获得2个蛋白峰(F1、F2),将CTX-X所在的F2峰经过CM Sepharose TM CL-6B阳离子交换柱色谱分离获得F1、F2、F3、F44个峰,通过小鼠体内实验及SDS-PAGE确定F4峰分离的CTX-X具有活性且达到电泳纯。(2)CTX-X组小鼠的皮内坏死直径随着CTX-X剂量增加而增大,51.21μg CTX-X组的小鼠皮内坏死直径均值达到5 mm。粗毒组小鼠随着皮内注射粗毒剂量的增加,小鼠72 h内的死亡率增高,当皮内注射粗毒剂量<25μg时,注毒72 h后处死并解剖小鼠,注射部位未观察到皮肤坏死情况;当皮内注射粗毒剂量≥25μg时,所有小鼠在注毒后3 h内死亡,且皮内注射部位未见明显坏死。结论应用Sephadex G-50凝胶过滤+CM Sepharose TM CL-6B阳离子交换分离所得的CTX-X,于小鼠背部皮内注射可成功构建中华眼镜蛇CTX-X致局部皮肤坏死的动物模型,该模型稳定性高且具备良好的可复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眼镜蛇 细胞毒素 皮肤坏死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覆盖式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眼镜蛇咬伤后肢体肿胀及溃疡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苏祖雄 李炳文 +3 位作者 黄国亮 林进师 毛坡 罗毅 《蛇志》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覆盖式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眼镜蛇咬伤后肢体肿胀及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85例眼镜蛇咬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VSD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0)。VSD治疗组采取覆盖式VSD对眼镜蛇咬伤创面进... 目的探讨覆盖式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眼镜蛇咬伤后肢体肿胀及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85例眼镜蛇咬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VSD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0)。VSD治疗组采取覆盖式VSD对眼镜蛇咬伤创面进行处理,对照组采取常规创面引流处理,两组均给予常规换药、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咬伤部位肢体肿胀及创面溃疡情况、疼痛水平、炎症指标,并比较创面溃疡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 d后,VSD治疗组的创面溃疡面积、肿胀评分、VAS评分及溃疡愈合时间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治疗7 d后,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而且VSD治疗组的WBC、CK、Mb、AST、CRP指标水平降低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VSD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9,P=0.036)。结论覆盖式VSD治疗眼镜蛇咬伤后肢体肿胀及溃疡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控制炎症反应,对促进消肿及溃疡愈合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引流技术 眼镜蛇咬伤 肢体肿胀 皮肤溃疡
下载PDF
眼镜蛇咬伤后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对咬伤部位感染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凌洪奖 农凯 +2 位作者 陆艳建 潘陆 农剑锋 《蛇志》 2024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研究眼镜蛇咬伤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对咬伤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1日我院收治的眼镜蛇咬伤中毒患者3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眼镜蛇毒血清、地塞米松磷酸钠... 目的研究眼镜蛇咬伤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对咬伤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1日我院收治的眼镜蛇咬伤中毒患者3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眼镜蛇毒血清、地塞米松磷酸钠、破伤风抗毒素、伤口清创以及负压封闭引流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即给予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预防,连续应用3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伤口细菌阳性率、伤口化脓率和发热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周后,对照组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的细菌阳性率和伤口化脓率及发热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有助于减少眼镜蛇咬伤局部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蛇 蛇伤 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感染
下载PDF
眼镜蛇咬伤急诊救治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7
作者 罗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62-0165,共4页
探究被眼镜蛇咬伤后的急诊救治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 以时间轴为:2022年1月-2023年7月,选择本院病历系统中符合分析条件且同意接受调研的眼镜蛇咬伤患者28例,分组方法为:奇偶数字法;将28例患者划分为:研究组、常规组,每组患者病例数均... 探究被眼镜蛇咬伤后的急诊救治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 以时间轴为:2022年1月-2023年7月,选择本院病历系统中符合分析条件且同意接受调研的眼镜蛇咬伤患者28例,分组方法为:奇偶数字法;将28例患者划分为:研究组、常规组,每组患者病例数均为14例;护理方法分别为:急诊救治和护理、常规急救和一般护理,探究将两种不同急诊救治和护理分别应用到两组患者护理中产生的影响。结果 常规组患者急诊救治效率、疼痛评分、护理质量评分以及临床指标均明显差于研究组,且该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 在患者被眼镜蛇咬伤后对其实施急诊救治,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与生命体征指标,能够有效提高急诊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救治 眼镜蛇咬伤 护理质量评分 不良事件发生概率
下载PDF
眼镜蛇粉对小鼠H_(22)肝癌细胞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张文涛 邱华 +4 位作者 禤继斌 房华荣 郑作文 郑芬彩 黄丽贞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58-61,共4页
[目的]观察眼镜蛇粉及其水提液对小鼠H_(22)肝癌细胞移植瘤的抑制作用以及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取60只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环磷酰胺组(0.015 g/kg)和蛇粉混悬液高剂量组(3.75 g/kg)、低剂量组(1.88 g/kg)以及蛇粉水提液高剂量组(... [目的]观察眼镜蛇粉及其水提液对小鼠H_(22)肝癌细胞移植瘤的抑制作用以及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取60只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环磷酰胺组(0.015 g/kg)和蛇粉混悬液高剂量组(3.75 g/kg)、低剂量组(1.88 g/kg)以及蛇粉水提液高剂量组(20 g/kg)、低剂量组(10 g/kg),每组10只;通过小鼠右侧腋下无菌接种H_(22)肝癌细胞悬液建立小鼠H_(22)肝癌细胞移植瘤模型,灌胃给药结束后取出瘤块称重,计算肿瘤抑制率。另取72只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和蛇粉混悬液高剂量组、低剂量组以及蛇粉水提液高剂量组、低剂量组(药物剂量同上);除空白组外,各组小鼠隔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溶液(50 mg/kg)建立免疫抑制模型,灌胃给药结束后眼眶静脉丛取血测定吸光度值,取肝脏和脾脏称重,按公式计算免疫器官指数、胸腺指数、碳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结果]通过比较,蛇粉混悬液高、低剂量,蛇粉水提液高、低剂量均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移植瘤的生长(P<0.01或P<0.05),并呈现一定量效关系,肿瘤抑制率分别为69.06%、49.81%、56.42%、41.51%;蛇粉混悬液高剂量、蛇粉水提液高剂量均能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胸腺指数(P<0.01或P<0.05);蛇粉混悬液高剂量,蛇粉水提液高、低剂量均能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巨噬细胞碳廓清指数(P<0.01或P<0.05);蛇粉混悬液高、低剂量,蛇粉水提液高、低剂量均能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巨噬细胞吞噬指数(P<0.05)。[结论]眼镜蛇粉及蛇粉水提液对小鼠H_(22)肝癌细胞移植瘤有抑制作用,与增强小鼠免疫反应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蛇 肝癌 肿瘤抑制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与贫血小板血浆治疗中华眼镜蛇细胞毒素致小鼠皮肤溃疡的效果比较
9
作者 张志文 黄君庭 +8 位作者 杨磊 吴伯威 周红甜 曹赞锋 杨展正 陈少英 蒋敏 梁子敬 梁庆 《蛇志》 2023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 比较富血小板血浆(PRP)与贫血小板血浆(PPP)治疗中华眼镜蛇细胞毒素致小鼠皮肤溃疡的效果。方法 将中华眼镜蛇细胞毒素造模成功的30只中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PRP组(n=10)、PPP组(n=10),造模后第9天各组分别给予单纯生理盐水... 目的 比较富血小板血浆(PRP)与贫血小板血浆(PPP)治疗中华眼镜蛇细胞毒素致小鼠皮肤溃疡的效果。方法 将中华眼镜蛇细胞毒素造模成功的30只中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PRP组(n=10)、PPP组(n=10),造模后第9天各组分别给予单纯生理盐水、PRP、PPP治疗,比较3组小鼠皮肤溃疡面积、溃疡创面愈合率、创面面积差绝对值与HE染色的病理改变。结果 低速组的PRP、PPP符合工作浓度标准。PRP凝胶、PPP凝胶治疗小鼠溃疡愈合时间可缩短3 d。PRP组与PPP组创面愈合率及3 d内面积差绝对值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镜下见PRP凝胶、PPP凝胶可减少炎症细胞浸润,促进小鼠上皮细胞再上皮化等病理改变。结论 PRP凝胶、PPP凝胶均可促进中华眼镜蛇伤溃疡皮肤修复,缩短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眼镜蛇 细胞毒素 皮肤溃疡 富血小板血浆 贫血小板血浆
下载PDF
中华眼镜蛇神经毒素相转化水凝胶微针的制备及其初步镇痛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月 许玲玲 +2 位作者 葛廷雨 庄富萍 汪电雷 《中南药学》 2023年第7期1794-1799,共6页
目的以中华眼镜蛇神经毒素为模型药物制备相转化水凝胶微针,并对其质量以及镇痛作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两步法制备神经毒素相转化水凝胶微针。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针形貌进行考察,筛选最佳处方,在最佳处方下对微针的载... 目的以中华眼镜蛇神经毒素为模型药物制备相转化水凝胶微针,并对其质量以及镇痛作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两步法制备神经毒素相转化水凝胶微针。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针形貌进行考察,筛选最佳处方,在最佳处方下对微针的载药量、机械性能、体外溶胀、体外透皮等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通过热板实验考察神经毒素相转化水凝胶微针的镇痛作用。结果针尖部位最佳处方为聚乙烯醇/葡萄糖水溶液(84/16,W/W),背衬层最佳处方为聚乙烯醇水溶液(25%,W/W)。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微针针体垂直,排列整齐,矩阵清晰;HE染色结果表明微针可以刺入皮肤表层为药物递送提供通道。180 min后溶胀率达到210%;载药量可达到23.4%;12 h后体外释放率接近85%;6 h后微针的体外透皮率达到80%,而中华眼镜蛇神经毒素水溶液几乎没有穿过皮肤。药效学实验表明,神经毒素相转化水凝胶微针具有镇痛作用。结论本实验制备的微针可以刺破皮肤,在体内可以达到镇痛的疗效,为蛋白类药物剂型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眼镜蛇神经毒素 透皮给药 相变水凝胶微针 镇痛药效
原文传递
眼镜蛇咬伤溃疡创面炎症细胞趋化及血管内皮因子表达的研究
11
作者 曾昭 罗威 +2 位作者 严欣健 梁明贤 霍华锋 《蛇志》 2023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分析眼镜蛇咬伤溃疡创面炎症细胞趋化及血管内皮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30例眼镜蛇咬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5例接受常规清创、换药及伤口肿胀处给予50%硫酸镁外敷治疗的患者为甲组,另15例行... 目的分析眼镜蛇咬伤溃疡创面炎症细胞趋化及血管内皮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30例眼镜蛇咬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5例接受常规清创、换药及伤口肿胀处给予50%硫酸镁外敷治疗的患者为甲组,另15例行负压封闭吸引技术及伤口肿胀处给予飞龙汤外敷(本院经验方)治疗的患者为乙组,比较两组患者溃疡面炎症细胞趋化[(巨噬细胞、白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C反应蛋白(CRP)]及血管内皮因子表达情况、创面疼痛程度及恢复(肿胀消退、创面愈合及住院时间)情况。结果治疗第7 d时,乙组患者的巨噬细胞含量高于甲组,IL-6、NEUT及CRP水平均低于甲组,血管内皮因子表达高于甲组,而且乙组治疗第3天及第7天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均低于甲组,肿胀消退、创面愈合及住院时间均短于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眼镜蛇咬伤患者溃疡创面予以负压封闭吸引技术配合飞龙汤外敷干预,能有效调节炎症细胞趋化,提高血管内皮因子的表达,促进创面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蛇咬伤 溃疡创面 炎症细胞 血管内皮因子 负压封闭吸引技术
下载PDF
分离纯化眼镜蛇蛇毒因子的一种经济方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任先达 黄守坚 +1 位作者 吴楚坤 孙家钧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71-275,共5页
将较大批量的眼镜蛇粗毒依次通过SephadexG75,DEAE-celluloseDE52和Bio-GelP200柱层析可高效地分离纯化眼镜蛇蛇毒因子(CVF),50g粗毒可制备电泳纯CVF960mg,产率大大高于既... 将较大批量的眼镜蛇粗毒依次通过SephadexG75,DEAE-celluloseDE52和Bio-GelP200柱层析可高效地分离纯化眼镜蛇蛇毒因子(CVF),50g粗毒可制备电泳纯CVF960mg,产率大大高于既往文献报道,整个制备过程仅需时数日。通过SDS聚内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其分子量为226000,其溶血活性从抗补体活性均与文献报道相近。所以,本实为一种经济,高效的实验室大量制备CVF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蛇毒液类 中华眼镜蛇 补体 色谱法
下载PDF
中国黑眼镜蛇毒蛋白酶natrahagin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动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郭丹 吴曙光 +1 位作者 陈娜娜 朱正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7-30,共4页
研究从中国黑眼镜蛇毒中纯化的中国黑眼镜蛇毒蛋白酶natrahagin对血小板聚集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采用比浊法测定兔血小板聚集率 ,双缩脲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 .应用胰蛋白酶损伤血管内皮的方法制作家兔颈动... 研究从中国黑眼镜蛇毒中纯化的中国黑眼镜蛇毒蛋白酶natrahagin对血小板聚集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采用比浊法测定兔血小板聚集率 ,双缩脲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 .应用胰蛋白酶损伤血管内皮的方法制作家兔颈动脉血栓模型评价natrahagin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结果发现 ,新西兰家兔natrahagin ( 0 .0 2 5~ 0 .1mg·kg- 1,iv)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 ( 10 μmol·L- 1)和胶原 ( 10 0mg·L- 1)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 .剂量为 0 .1mg·kg- 1时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 33.3% .并能有效地抑制兔颈动脉血栓的形成 ,效应呈剂量依赖性 .0 .1mg·kg- 1剂量组对血栓形成的抑制率达到 4 5.4 % .研究提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黑眼镜蛇 眼镜蛇 蛋白酶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眼镜蛇毒抗补体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叶春玲 任先达 +1 位作者 吕艳青 叶开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3-476,480,共5页
Cobra venom factor (CVF), separated from the cobra venoms, is an acidic glucoproteins with anticomplementory activity The combination of CVF with factor B in the blood produces a stable C3 and C5 converterase resultin... Cobra venom factor (CVF), separated from the cobra venoms, is an acidic glucoproteins with anticomplementory activity The combination of CVF with factor B in the blood produces a stable C3 and C5 converterase resulting in complement depletion by activating complement continually. There are many studies on it, such as inflammation, autoimmune disease, xenotransplantation, anti-tumor, etc. CVF is also an important tool drug for the study of complement role in the pathophysiological development of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蛇毒液类 补体 补体激活 CVF 眼镜蛇毒因子
下载PDF
复现经典 雷蛇眼镜蛇专业版多模游戏鼠标
15
作者 吕震华(文/图) 《微型计算机》 2023年第19期70-73,共4页
轻巧设计幻彩夺目,整体设计方面,雷蛇眼镜蛇专业版多模游戏鼠标采用了偏对称的尺寸分配搭配分体式按键设计,119.6mm×62.5mm×38.1mm的尺寸搭配77g的重量让它可以被绝大多数玩家轻松掌控。鉴于仅鼠标左侧提供了两颗侧键,因此雷... 轻巧设计幻彩夺目,整体设计方面,雷蛇眼镜蛇专业版多模游戏鼠标采用了偏对称的尺寸分配搭配分体式按键设计,119.6mm×62.5mm×38.1mm的尺寸搭配77g的重量让它可以被绝大多数玩家轻松掌控。鉴于仅鼠标左侧提供了两颗侧键,因此雷蛇眼镜蛇专业版多模游戏鼠标更符合习惯右手使用鼠标的玩家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版 鼠标 按键设计 分体式 眼镜蛇 多模 整体设计 玩家
下载PDF
中华眼镜蛇毒致局部组织损伤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跃 谭宇顺 +5 位作者 王理德 陈洪海 李景新 朱江 姚铿 许东光 《蛇志》 2005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 对中华眼镜蛇毒致局部组织损伤的 6种治疗方法 ,通过动物实验进行疗效优劣比较 ,找出最佳治疗方法。 方法 用中华眼镜蛇毒制作动物家兔局部组织损伤模型 ,分别采用 6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局部治疗 ,观察其疗效。 结果  6种治... 目的 对中华眼镜蛇毒致局部组织损伤的 6种治疗方法 ,通过动物实验进行疗效优劣比较 ,找出最佳治疗方法。 方法 用中华眼镜蛇毒制作动物家兔局部组织损伤模型 ,分别采用 6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局部治疗 ,观察其疗效。 结果  6种治疗方法从优到劣依次是 :抗蛇毒血清局部注射—糜蛋白酶局部注射—蛇伤药酒外敷—坏死组织早期切除—局部烧灼法—局部组织切开冲洗。 结论 中华眼镜蛇伤致局部组织损伤的治疗方法应首选抗蛇毒血清局部注射和糜蛋白酶局部注射 ,其次选用蛇伤药酒外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眼镜蛇 局部组织损伤 动物实验 眼镜蛇毒血清
下载PDF
中华眼镜蛇蛇毒因子的简易提纯及鉴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晓平 李朝龙 +2 位作者 朱正光 丘玉昌 孙燕荣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索从中华眼镜蛇(Chinese cobra,Naja naja atra)蛇毒中一次性快速分离提纯具有抗补体活性及溶血活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因子子质量测定,并鉴定其活性与毒性。结果本法CCVF得率高于2%,电泳图谱... 目的探索从中华眼镜蛇(Chinese cobra,Naja naja atra)蛇毒中一次性快速分离提纯具有抗补体活性及溶血活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因子子质量测定,并鉴定其活性与毒性。结果本法CCVF得率高于2%,电泳图谱呈单一区带,由3个亚基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45 800,抗补体及溶血活性强,毒性低。结论本法操作简单,时间短,纯度高,为一实用高效快速提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眼镜蛇蛇毒 眼镜蛇蛇毒因子 提纯 鉴定
下载PDF
抗中华眼镜蛇毒鸡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其效价测定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四红 侯力强 孔天翰 《蛇志》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索免疫鸡制备高效价抗眼镜蛇毒抗体的新方法。方法用中华眼镜蛇原毒作抗原免疫22周龄的莱航母鸡,水溶法粗提抗体,DEAE Sepharos FF柱纯化,切向流超滤膜脱盐及浓缩,免疫电泳及双向免疫扩散法进行鉴定及效价测定,采用BCATMProte in ... 目的探索免疫鸡制备高效价抗眼镜蛇毒抗体的新方法。方法用中华眼镜蛇原毒作抗原免疫22周龄的莱航母鸡,水溶法粗提抗体,DEAE Sepharos FF柱纯化,切向流超滤膜脱盐及浓缩,免疫电泳及双向免疫扩散法进行鉴定及效价测定,采用BCATMProte in Assay K it测定蛋白含量。结果鸡卵黄经水溶法的粗提物与中华眼镜蛇毒即有较明显沉淀反应,其效价随着纯度的提高而增强。将马源性抗血清的蛋白质含量调至与浓缩的IgY相同(2mg/m l),经双向免疫扩散及免疫电泳鉴定,该抗体不但对中华眼镜蛇毒有特异性结合,与孟加拉眼镜蛇毒亦有较强的交叉免疫活性,其效价较马抗眼镜蛇毒血清高4倍以上。结论用中华眼镜蛇原毒制备的IgY抗体,其效价较马抗血清有显著提高,并与孟加拉眼镜蛇毒有高度交叉免疫。本实验为抗眼镜蛇IgY的应用及其它抗蛇毒IgY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 卵黄抗体 中华眼镜蛇 盂加拉眼镜蛇
下载PDF
眼镜蛇长链神经毒素镇痛效应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彭建明 苏兰娣 +2 位作者 罗雪 叶记林 于有江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19期2896-2898,共3页
目的探究眼镜蛇长链神经毒素(CBT)的镇痛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方法记录慢性炎症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的痛诱发放电,分别对六组实验大鼠注射生理盐水(5μL)、CBT(20、40、80 ng/kg)、阿托品(2 mg/kg)、阿托品(2 mg... 目的探究眼镜蛇长链神经毒素(CBT)的镇痛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方法记录慢性炎症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的痛诱发放电,分别对六组实验大鼠注射生理盐水(5μL)、CBT(20、40、80 ng/kg)、阿托品(2 mg/kg)、阿托品(2 mg/kg)+CBT(40 ng/kg),观察不同含量CBT对脊髓背角神经元痛诱发放电的影响,同时观察胆碱能受体拮抗剂阿托品能否翻转其镇痛效应。结果不同含量CBT均可以显著抑制慢性炎症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的痛诱发放电,各含量CBT组放电频率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效应可被阿托品所阻断,阿托品+CBT组在20、30、40、50、60 min放电频率与CBT(40 ng/kg)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T具有显著的镇痛效应,该效应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胆碱能受体系统参与了其镇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蛇毒液类 眼镜蛇 神经毒素类 镇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