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7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体化睡前饮食规划护理联合抗阻运动训练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及衰弱情况的影响
1
作者 黄小妮 肖小惠 刘德亮 《糖尿病新世界》 2024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 探讨个体化睡前饮食规划护理联合抗阻运动训练在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深圳市中医院内分泌病科收治的96例老年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 目的 探讨个体化睡前饮食规划护理联合抗阻运动训练在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深圳市中医院内分泌病科收治的96例老年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化睡前饮食规划护理联合抗阻运动训练。对比两组糖代谢指标、衰弱情况、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夜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夜间3点空腹血糖(6.17±0.93)mmol/L、夜间6点空腹血糖(6.49±0.68)mmol/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老年人衰弱评估量表中的生理衰弱评分(3.08±0.37)分、心理衰弱评分(1.10±0.22)分、社会衰弱评分(0.69±0.15)分、环境适应衰弱评分(0.73±0.21)分、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5.11±0.94)分、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中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个体化睡前饮食规划护理联合抗阻运动训练可以改善T2DM患者夜间血糖,减少低血糖,减轻衰弱情况,提高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个体化睡前饮食规划护理 抗阻运动训练 糖代谢指标 衰弱情况
下载PDF
睡前饮食规划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血糖波动及PSQI评分的影响
2
作者 张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94-0197,共3页
本文研究护理方案,睡前饮食规划护理,研究患者搜集糖尿病(2型),分析上述护理方案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简称:PSQI)评分、血糖夜间波动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搜集,我院住院,搜集时间,2021.02.23(开始),2023.05.25(结束),共计搜集例数82... 本文研究护理方案,睡前饮食规划护理,研究患者搜集糖尿病(2型),分析上述护理方案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简称:PSQI)评分、血糖夜间波动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搜集,我院住院,搜集时间,2021.02.23(开始),2023.05.25(结束),共计搜集例数82,类型—糖尿病(2型),入院后随机编号,均分组别,GF组—常规护理方案—41例患者;SQY组—常规护理+睡前饮食规划护理方案—41例患者,搜集患者年龄30-82岁,观察PSQI评分、夜间血糖波动、并发症及夜间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进行SQY组、GF组PSQI的 7个维度分对比(t值9.068、3.226、3.770、19.906、7.388、2.246、3.410),SQY组均更低(P<0.05)。护理后进行SQY组、GF组对比,进行入睡前血糖(t值5.348)对比、次日3:00-4:00血糖(t值4.381)对比、次日6:00-7:00血糖(t值3.213)对比,SQY组均更低(P<0.05)。SQY组、GF组护理后(值6.116、6.609)并发症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对比,SQY组均更低(P<0.05)。结论 糖尿病(2型)患者护理方案可选择性高,睡前饮食规划护理应用于该类患者护理中,对患者睡眠、血糖波动(夜间)影响积极,还可预防夜间低血糖、并发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睡前饮食规划护理 PSQI 血糖
原文传递
睡前加餐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TIPS围手术期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培培 平春霞 +2 位作者 孙玉 马良 宋立波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2期55-57,共3页
目的 探讨睡前加餐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围手术期营养评估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TIPS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3例,对照组TIPS术后予常规营养饮食,实验组在对照... 目的 探讨睡前加餐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围手术期营养评估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TIPS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3例,对照组TIPS术后予常规营养饮食,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睡前1 h加餐,额外供能200 kCal/晚。对比两组整体营养状况主观评估(PG-SGA)等级评定、肝功能及肝性脑病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PG-SGA分级A、B、C等级术后1个月分别为16、7、0例,对照组分别为18、5、0例,实验组TIPS术后1个月应用PG-SGA法评定营养不良发生率(B和C级的和与总数的比值)从65.22%(15/23)降至30.43%(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基线和术后1个月营养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1个月,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高于术前(P均<0.05)。对照组术后1个月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至术后3个月,实验组发生肝性脑病3例(13.04%),对照组发生肝性脑病6例(26.09%),两组肝性脑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3,P>0.05)。结论 睡前加餐可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TIPS围手术期营养状态,降低肝性脑病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睡前加餐 营养干预
下载PDF
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睡前尿频症状的经验探讨
4
作者 杨昊东 赵红乐 +2 位作者 邹强 张明强 邓龙生 《云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57-60,65,共5页
睡前尿频症状是男科患者常见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睡眠质量,且易令患者产生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进入种“焦虑-尿频-焦虑”的恶性循环。在临床实践中,基于肝郁痰阻病机,使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该症状取得了较好疗效。
关键词 睡前尿频症状 肝郁痰阻 半夏厚朴汤
下载PDF
大学生睡前玩手机时长与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江丽丽 闫欢 +2 位作者 刘倩倩 高银燕 曾司源 《甘肃科技》 2023年第2期46-50,共5页
评估大学生睡前玩手机时长与抑郁情绪的相关性。通过使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评估学生的抑郁情绪状况,利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大学生睡前长时间玩手机患抑郁情绪的风险,并分组探讨了不同特征的学生睡前长时间玩手机患抑郁情绪的风... 评估大学生睡前玩手机时长与抑郁情绪的相关性。通过使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评估学生的抑郁情绪状况,利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大学生睡前长时间玩手机患抑郁情绪的风险,并分组探讨了不同特征的学生睡前长时间玩手机患抑郁情绪的风险。共纳入大学生1 168人,年龄为(21.58±2.31)岁。与对照组相比,睡前玩手机0.51~2.51 h的大学生患抑郁情绪的风险更高:[OR=1.91;95%CI:1.32~2.77;P=0.001];[OR=3.35;95%CI:1.83~6.15;P <0.001],长时间玩手机的女大学生、非毕业生和医学生患抑郁情绪风险比对照组高。大学生睡前长时间玩手机患抑郁情绪的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睡前玩手机 抑郁
下载PDF
睡前加餐对老年住院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能量代谢及预后的影响
6
作者 吴奕萱 张俊 +2 位作者 商瑜瑜 梅润 曾倩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3年第6期1268-1272,1278,共6页
目的探讨睡前加餐对老年住院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能量代谢及预后的影响,旨在为其临床诊治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9例老年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 目的探讨睡前加餐对老年住院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能量代谢及预后的影响,旨在为其临床诊治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9例老年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39)。由专业的营养科医师计算每日总热量,对照组患者常规3餐饮食,而观察组每日日间3餐,每餐均减少67 kcal(相当于16.7g碳水化合物)食物,在睡前1 h时进行加餐。干预时间为2周。比较2组2周后的体质量指数(BMI)、糖代谢指标、营养状况、生化指标、生活质量及28 d死亡率等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低血糖发生率和胰岛素抵抗指数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NRS 2002≥3的比例显著下降,28 d死亡率显著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白蛋白、前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均显著升高(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总分和生理方面得分较对照组显著上升,提示该维度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好转。结论老年ACLF患者睡前加餐能够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降低28 d死亡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慢加急性肝衰竭 睡前加餐 能量代谢 预后
下载PDF
玩会儿手机再睡?——基于手机依赖的睡前拖延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王长潇 杨立奇 王蕊雷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3年第2期47-64,共18页
智能传播时代的青年群体的睡前手机依赖问题愈加严重。为探究影响青年群体睡前拖延行为发生的因素,在本研究中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媒介接触心理—手机依赖习惯—睡前拖延行为”为研究脉络,构建自我控制、错失恐惧、补偿满足、手机... 智能传播时代的青年群体的睡前手机依赖问题愈加严重。为探究影响青年群体睡前拖延行为发生的因素,在本研究中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媒介接触心理—手机依赖习惯—睡前拖延行为”为研究脉络,构建自我控制、错失恐惧、补偿满足、手机依赖和睡眠拖延的关系模型。笔者研究发现,青年群体的自我控制负向影响手机依赖,错失恐惧与补偿满足正向影响手机依赖。青年群体的手机依赖程度正向影响睡前拖延行为,并且手机依赖在自我控制、错失恐惧、补偿满足与睡前拖延行为的因果关联中发挥着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前拖延行为 手机依赖 自我控制 社交媒体 智能传播
下载PDF
睡前服用高血压药物对非勺型和反勺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
8
作者 谭雁仪 黄丽敏 肖长林 《医药前沿》 2023年第16期69-71,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非勺型和反勺型高血压患者睡前与晨起服用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广州市东升医院收治的100例非勺型和反勺型高血压患者,其中轻度、中度高血压患者各50例,随机分为晚服组(n=50)和晨服组(n... 目的:对比分析非勺型和反勺型高血压患者睡前与晨起服用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广州市东升医院收治的100例非勺型和反勺型高血压患者,其中轻度、中度高血压患者各50例,随机分为晚服组(n=50)和晨服组(n=50)。根据病情轻重程度,将晚服组分为A组(轻度高血压25例)和B组(中度高血压25例),晨服组分为C组(轻度高血压25例)和D组(中度高血压25例)。晚睡前A组服用缬沙坦,B组服用缬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晨起C组服用缬沙坦,D组晨起服用缬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比较四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结果:A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最高,D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最低,A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C、D组,且B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D组(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LVEDD均较治疗前降低,且A组低于C组,B组低于D组(P<0.05);治疗后四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均升高,且A组高于C组,B组高于D组(P<0.05);A组、C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D组治疗后的肌酐、尿素氮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B组低于D组(P<0.05)。结论:对于非勺型和反勺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晚睡前服用高血压药物能够更好地控制血压,保护心功能,且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前服用 高血压药物 非勺型高血压 反勺型高血压
下载PDF
睡前高觉醒在军校学员睡前使用手机与主观睡眠质量间的部分中介效应 被引量:1
9
作者 何静文 屠志浩 +2 位作者 苏彤 肖磊 唐云翔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45-948,共4页
目的探讨睡前觉醒程度在军校学员睡前使用手机与主观睡眠质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以整群抽样法,采用自编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睡前觉醒量表(PSAS)对某军校565名学员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检... 目的探讨睡前觉醒程度在军校学员睡前使用手机与主观睡眠质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以整群抽样法,采用自编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睡前觉醒量表(PSAS)对某军校565名学员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Bootstrap法检验睡前高觉醒在军校学员睡前使用手机与主观睡眠质量间的中介效应。结果收回有效问卷553份,有效率为97.88%。553名军校学员中81.56%(451名)的学员大部分时间或总是在睡前使用手机。睡前使用手机情况与PSQI量表总分和PSAS总分均呈正相关(r=0.255,P<0.01;r=0.216,P<0.01)。睡前高觉醒在睡前使用手机与主观睡眠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2.86%(P<0.01)。结论睡前高觉醒在军校学员睡前使用手机与主观睡眠质量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人员 学员 睡前使用手机 睡前觉醒程度 主观眠质量 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睡前服药警惕三大风险
10
作者 马虹英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15年第4期44-44,共1页
对不少患者而言,睡觉前除了洗漱,还有一件必须要做的事——吃药。睡前吃的药有一定特殊性,也可能带来特定的风险。需要在睡前服用的药物,多是为了利于起效,如安眠药能帮助睡眠;硫精铝和铝碳酸镁也最好睡前服,因为此时胃部已排空... 对不少患者而言,睡觉前除了洗漱,还有一件必须要做的事——吃药。睡前吃的药有一定特殊性,也可能带来特定的风险。需要在睡前服用的药物,多是为了利于起效,如安眠药能帮助睡眠;硫精铝和铝碳酸镁也最好睡前服,因为此时胃部已排空,服药形成的保护膜不易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前服药 风险 铝碳酸镁 睡前服用 保护膜
下载PDF
睡前用药小提醒
11
作者 祝建材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10年第6期48-48,共1页
睡前用药一般是指入睡前15~30分钟服药,此时服药应有选择,不可乱吃。 有些药不宜睡前服用 止咳药:虽然止咳药止住了咳嗽,但它造成了呼吸道中痰液的潴留,容易阻塞呼吸道。入睡后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睡前用药一般是指入睡前15~30分钟服药,此时服药应有选择,不可乱吃。 有些药不宜睡前服用 止咳药:虽然止咳药止住了咳嗽,但它造成了呼吸道中痰液的潴留,容易阻塞呼吸道。入睡后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使支气管管腔变形缩小。在越发狭窄的管腔里,加上痰液的阻塞,易导致肺通气的不足,造成人体缺氧,出现心胸烦闷、呼吸困难等,反而会加重身体的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前用药 气管平滑肌收缩 副交感神经 睡前服用 呼吸困难 止咳药 呼吸道 兴奋性
下载PDF
睡前加餐对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能量代谢及血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董金玲 贾琳 +4 位作者 王忠英 朱跃科 胡中杰 于红卫 孟庆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3期4047-4053,共7页
背景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很多存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和糖代谢紊乱,由于患者肝糖原储备差和胰岛素抵抗,易发生晨起低血糖.既往研究发现睡前加餐(LES)能够缩短患者饥饿时间,降低肝硬化患者自身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分解供能,预防次晨... 背景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很多存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和糖代谢紊乱,由于患者肝糖原储备差和胰岛素抵抗,易发生晨起低血糖.既往研究发现睡前加餐(LES)能够缩短患者饥饿时间,降低肝硬化患者自身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分解供能,预防次晨低血糖,但是否适用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人群值得探讨.目的 探究200 kcal LES对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能量代谢、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01-01至2017-12-30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重症医学科住院的符合研究标准的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2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升糖指数、高碳水化合物LES管理组(干预组,n=13)和肝硬化糖尿病饮食组(非干预组,n=12).患者均继续使用抗病毒、护肝、降糖治疗.非干预组维持肝硬化糖尿病3餐饮食;干预组患者将传统3餐改为4餐,3餐各减少67 kcal(每餐减少16.7 g碳水化合物)食物,放在睡前1 h进行加餐.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基线和干预结束3个月人体测量学资料(体质量、BMI)、饮食摄入情况(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能量)、能量代谢指标〔静息能量消耗(REE)、预计静息能量消耗(PREE)、REE占PREE百分比(PREE%)、呼吸商(RQ)、碳水化合物氧化率(CHO%)、脂肪氧化率(FAT%)、蛋白质氧化率(PRO%)〕、糖代谢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FBCI)、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LB)、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和干预结束3个月体质量、BMI、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脂肪摄入量、蛋白质摄入量、能量摄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结束3个月REE、PREE、PRE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结束3个月RQ、CHO%高于非干预组,FAT%、PRO%低于非干预组(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结束3个月RQ、CHO%高于同组基线,FAT%、PRO%低于同组基线(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结束3个月HbA1c、FBG、FINS、HOMA-IR低于非干预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结束3个月FB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结束3个月HbA1c、FBG、FINS、HOMA-IR低于同组基线(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结束3个月TP、ALB、PALB高于同组基线(P<0.05).结论 睡前给予200 kcal低升糖指数、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能够改善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营养代谢状况及血糖控制情况,降低胰岛素抵抗,预防糖代谢紊乱可能引发的低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乙型肝炎 糖尿病 睡前加餐 能量代谢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睡前饮食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22
13
作者 孙玉肖 周嫣 +4 位作者 冯芳茗 冯晓萍 肖松梅 李陵君 郭彦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22期14-16,41,共4页
目的运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睡前饮食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佩戴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且睡前(22:00监测)指尖血糖在5.0-5.6mmol/L之间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 目的运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睡前饮食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佩戴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且睡前(22:00监测)指尖血糖在5.0-5.6mmol/L之间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饮食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夜间低血糖、高血糖发生率及血糖波动幅度。结果观察组夜间低血糖发生5人次,对照组发生44人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夜间高血糖发生4人次,对照组发生2人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波动幅度比较:观察组血糖范围在3.9-5.6mmol/L时各时间段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糖范围在≤3.9、3.9-5.6、5.7-10mmol/L时各时间段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2:00血糖若低于5.6mmol/L时,应给予饮食干预,可有效预防夜间低血糖的发生,同时不增加高血糖风险,而且降低了血糖波动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前饮食干预 2型糖尿病 夜间低血糖
下载PDF
个体化睡前饮食指导预防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效果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彦飞 雷小雪 +2 位作者 傅桂芬 张艳萍 肖惠花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14期1763-1765,1769,共4页
目的观察个体化睡前饮食指导预防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效果。方法将3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睡前饮食指导,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睡前... 目的观察个体化睡前饮食指导预防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效果。方法将3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睡前饮食指导,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睡前(22:00时)、夜间(次日3:00、6:00时)空腹血糖水平及干预过程中夜间低血糖发生率。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睡前、次日3:00时、次日6:00时的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个体化睡前饮食指导能有效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使患者血糖水平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老年人 个体化 睡前饮食 夜间低血糖
下载PDF
睡前护理干预对预防2型糖尿病夜间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的效果 被引量:19
15
作者 方芳 文学芳 王和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4期132-134,共3页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在住院患者中低血糖的发病率普遍较高[1],其起病急骤、变化快,可造成患者多系统功能的损害[2],造成患者躯体痛苦,产生恐惧心理,严重者甚至会引发昏迷,导致死亡[3]。研究[4-5]报道,夜间是低血糖的高发时段...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在住院患者中低血糖的发病率普遍较高[1],其起病急骤、变化快,可造成患者多系统功能的损害[2],造成患者躯体痛苦,产生恐惧心理,严重者甚至会引发昏迷,导致死亡[3]。研究[4-5]报道,夜间是低血糖的高发时段,大部分为无症状且严重的低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前干预 糖尿病 夜间低血糖 预防
下载PDF
睡前服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杜屏 王观宇 高海来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评价睡前服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中国高血压指南2005年版高血压诊断标准、除外继发性高血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杓型血压模式60例(A组)和非杓型血压模... 目的评价睡前服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中国高血压指南2005年版高血压诊断标准、除外继发性高血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杓型血压模式60例(A组)和非杓型血压模式60例(B组)。每组再随机分为晨起一次给药组30例(1组)、睡前给药或早晚分次给药组30例(2组)。根据诊室血压调整降压药物种类及剂量,目标血压为140/90mmHg以下。8周后复查24h动态血压,观察各组用药前后24h动态血压参数及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变化。结果无论杓型血压组及非杓型血压组,两种给药方法均能显著降低dSBP、dDBP、nSBP、nDBP(P〈0.05)。治疗后仍保持杓型血压节律的比例A1组为36.6%,A2组为66.6%(P〈0.05)。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呈升高趋势的比例B1组为43.3%,B2组为73.3%(P〈0.05)。结论对于非杓型血压模式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睡前服药有利于其向杓型血压模式转换;而对于杓型血压模式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维持杓型节律方面,睡前给药或早晚分次给药优于晨起一次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治疗学 血压昼夜节律 晨起服药 睡前服药
下载PDF
睡前进食对夜间胃食管反流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冰冰 查健忠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07-209,共3页
目的胃食管反流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不良饮食习惯是重要的诱发因素之一。该文试图通过分析夜间食管pH检测的各项参数,探讨睡前进食对夜间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进行24h胃食管反流监测的38例患儿,根据睡前2h内是否进食分为进... 目的胃食管反流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不良饮食习惯是重要的诱发因素之一。该文试图通过分析夜间食管pH检测的各项参数,探讨睡前进食对夜间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进行24h胃食管反流监测的38例患儿,根据睡前2h内是否进食分为进食组(A组n=16),未进食组(B组,n=22)。比较两组夜间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持续时间〉5min的反流次数和pH〈4的时间百分比。结果A,B两组各项检测参数分别为①夜间总反流次:32(21.5—43.5)和24(15—37.3)次;②最长反流时间:6.6(2.4~29.8)min和4.5(2.5—13.2)min;③持续时间〉5min的反流次数:1.5(0—3)和0(0~3)次;④pH〈4的时间百分比:4.3%(2.1%~15.0%)和4.1%(2.0%~7.2%),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睡前非刺激性饮食对夜间反流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胃食管反流 食管PH监测 睡前进食
下载PDF
睡前三宜三忌
18
作者 李永 《中国保健营养》 2004年第3期74-74,共1页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正常良好的睡眠,可调节生理机能,维持神经系统的平衡,是生命中重要的一环。睡眠与健康、工作和学习的关系甚为密切。睡眠不良或不足,翌日会出现头昏脑胀、全身无力。要想晚间获得良好...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正常良好的睡眠,可调节生理机能,维持神经系统的平衡,是生命中重要的一环。睡眠与健康、工作和学习的关系甚为密切。睡眠不良或不足,翌日会出现头昏脑胀、全身无力。要想晚间获得良好的睡眠,注意睡前三宜三忌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 睡前散步 睡前足浴 睡前刷牙 饱食 浓茶 咖啡
下载PDF
睡前适量运动对失眠自疗功效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庞宇波 张慧君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401-402,405,共3页
针对患有失眠症的不同群体 ,运用适量运动的自疗方法进行实验 ,结果表明 :受试者能有效地缩短入睡时间 ,改善和提高睡眠质量 ,增强体力 ,且简便易行 。
关键词 失眠 自疗 强身健体 睡前运动 功效
下载PDF
睡前加餐对肝硬化患者营养指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闫茗 韩军军 +3 位作者 贾海媛 刘菲菲 李胜利 时淑云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A01期707-707,共1页
目的:观察睡前加餐对肝硬化患者营养指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其睡前加餐并对加餐前后营养指标和生活质量影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加餐前后营养指标、生活质量... 目的:观察睡前加餐对肝硬化患者营养指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5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其睡前加餐并对加餐前后营养指标和生活质量影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加餐前后营养指标、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前加餐有助于改善肝硬化患者营养指标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前加餐 肝硬化 营养指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