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作用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曲柳 贾伟伟 强珂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521-1525,共5页
目的探讨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在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就诊的136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68例)和常规组(68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组... 目的探讨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在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就诊的136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68例)和常规组(68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运动恐惧[恐动坦帕评分(TSK)]、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PaO_(2)、FEV_(1)、FVC、MVV高于常规组,研究组PaCO_(2)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TSK、SDS、PSQI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可减轻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运动恐惧、负性情绪,改善患者血气指标、肺功能,提升患者睡眠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导预警护理 Ⅱ型呼吸衰竭 运动恐惧 血气指标 肺功能
下载PDF
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结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声门下冲洗引流在重症脑卒中机械通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栾成艳 郭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1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究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结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声门下冲洗引流在重症脑卒中机械通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接收的102例重症脑卒中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究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结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声门下冲洗引流在重症脑卒中机械通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接收的102例重症脑卒中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结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声门下冲洗引流。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痰痂形成率、口咽与气管内定植菌发生率、口腔炎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ICU时,观察组的气道阻力(Raw)、气道峰压(PIP)低于对照组(P<0.05)。出ICU时,观察组的过氧化物还原蛋白1(PRDX1)、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结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声门下冲洗引流可调节PRDX1、sTREM-1水平,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呼吸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 复方氯己定含漱液 声门下冲洗引流 重症脑卒中 机械通气
下载PDF
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联合血糖控制在重症肺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姜金花 潘月帅 +3 位作者 周丹 王楚 高娜 魏丽丽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5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对重症肺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施以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联合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1~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重症肺炎合并2型糖尿病者纳入研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研究对象分入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 目的探讨对重症肺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施以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联合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1~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重症肺炎合并2型糖尿病者纳入研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研究对象分入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观察组患者施以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联合血糖控制,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2周后,观察组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更低(P均<0.05),肺功能指标(呼气流量峰值、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相较于对照组均更优(P均<0.05)。与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联合血糖控制进行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其肺功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2型糖尿病 督导预警护理 血糖控制 血糖水平
下载PDF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许雅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5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析督导式预警性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间76例老年COPD患者为观察样本,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比较两组血气指标、肺功... 目的探析督导式预警性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间76例老年COPD患者为观察样本,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比较两组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并发症、生活质量[St George’s呼吸疾病问卷评估量表(SGRQ)]、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均更优(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SGRQ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更高(P<0.05)。结论督导式预警性护理对老年COPD患者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改善、并发症减少、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提高等均可产生积极效应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肺疾病 督导预警护理 血气指标 肺功能指标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在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应用 被引量:50
5
作者 黄美霞 余正芝 +2 位作者 张波 程玉生 李玲玲 《西部中医药》 2021年第8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将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运用于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以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探讨将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运用于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以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比较两组VAP发生率及相关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10.00%(4/40)]显著低于对照组[32.50%(13/40)](P<0.05);观察组VAP相关死亡率[2.50%(1/40)]与对照组[7.50%(3/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9.00%(36/40)]显著优于对照组[77.50%(31/40)](P<0.05)。结论: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应用于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治疗期间有助于降低患者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肺炎 督导预警护理
下载PDF
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在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郑健 谢中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102-105,共4页
衡量重症肺炎患者使用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意义和效果。方法 选取二零一九年一月至二零二零年十二月期间于某三级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四十五例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多个不同指标的差... 衡量重症肺炎患者使用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意义和效果。方法 选取二零一九年一月至二零二零年十二月期间于某三级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四十五例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多个不同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缩短(P<0.05),氧合指数明显改善(P<0.05),炎症指标下降幅度明显(P<0.05),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 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在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模式 氧合指数 炎症指标 医院感染发生率 住院时间
下载PDF
督导式预警性护理联合早期被动训练在ICU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卢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167-170,共4页
探究督导式预警性护理联合早期被动训练在ICU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早期被动训练)和研究组(额外的督导室预警性护理),各50例,观察护理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6.61±1.44)d... 探究督导式预警性护理联合早期被动训练在ICU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早期被动训练)和研究组(额外的督导室预警性护理),各50例,观察护理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6.61±1.44)d、(8.45±1.82)d、(13.71±2.59)d、(7.54±1.22)万元、(16.00%,8/50)比,研究组机械通气(5.75±1.08)d、住ICU(7.11±1.43)d、住院时间(11.59±2.08)d更短,住院费用(6.86±0.98)万元与并发症发生率(4.00%,2/50)更低,血气指标及生活质量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 督导式预警性护理联合早期被动训练能促进ICU机械通气转归,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可推荐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导预警护理 早期被动训练 ICU 机械通气
下载PDF
督导式预警性护理联合分级肺康复护理在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李静 《中华养生保健》 2025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督导式预警性护理联合分级肺康复护理在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80例,依照不同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督导式预警性护理联合分级肺康复护理在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80例,依照不同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督导式预警性护理联合分级肺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脱机后48 h内再插管率、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脱机后48 h内再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VE1)、用力肺活量(FVC)及FVE1/FVC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实施督导式预警性护理联合分级肺康复护理可缩短患者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降低脱机后再插管率,改善患者通气功能,降低院内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导预警护理 分级肺康复护理 序贯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并发症 满意度
下载PDF
基于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模式的督导式预警性护理预防成人心脏术后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邢丽娜 李芳 彭晓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6期181-184,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模式的督导式预警性护理对成人心脏术后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二科心脏术后接受通气治疗的84例成人... 目的 探讨基于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模式的督导式预警性护理对成人心脏术后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二科心脏术后接受通气治疗的84例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FMEA模式的督导式预警性护理干预,两组均护理15 d。比较两组护理期间VAP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基于FMEA模式的督导式预警性护理可有效预防成人心脏术后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动脉血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督导预警护理 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模式 呼吸机相关肺炎
下载PDF
ESPCS宣教模式联合功能递进式康复护理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10
作者 张聪聪 兰元梅 +1 位作者 冯悦颖 陈天超 《中华养生保健》 2025年第6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患者应用讲解-模拟-练习-沟通-支持(ESPCS)宣教模式联合功能递进式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老年OTLF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以干预方法不同分成干预组(n=...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患者应用讲解-模拟-练习-沟通-支持(ESPCS)宣教模式联合功能递进式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老年OTLF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以干预方法不同分成干预组(n=41)与对照组(n=4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ESPCS宣教模式联合功能递进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骨质疏松知识认知水平、疼痛程度、腰椎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健康行为。结果干预后,两组骨质疏松知识认知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健康行为评分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PCS宣教模式联合功能递进式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OTLF患者,能够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及其健康行为,提高骨质疏松知识认知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缓解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 ESPCS宣教模式 功能递进康复护理
下载PDF
督导式预警护理措施对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分析
11
作者 李晓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2期070-073,共4页
分析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护理方案,探究督导式预警护理措施引入后应用效果。方法 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的患者(家属代签)纳入研究,同时满足呼吸衰竭、资料完整等要求,共计纳入60例(本院ICU收治)... 分析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护理方案,探究督导式预警护理措施引入后应用效果。方法 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的患者(家属代签)纳入研究,同时满足呼吸衰竭、资料完整等要求,共计纳入60例(本院ICU收治),选取时间2023年9月到2024年9月,按照1:1比例分组,均予以机械通气干预,DZ组(护理方案—ICU常规)、DDS组(护理方案—ICU常规+督导式预警措施),分析护理情况。结果 通气干预耗时分析(t值3.230)结果、ICU停留时间分析(t值6.709)结果、总住院时间分析(t值6.727)结果,DDS组均较DZ组短(P<0.05)。时间节点护理后,DDS组氧分压(t值6.967)、氧合指数(t值3.784)更高,二氧化碳分压(t值15.331)更低(P<0.05)。时间节点护理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值5.455)结果、满意度分析(值6.405)结果,DDS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机械通气ICU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引入督导式预警护理措施,使得治疗更顺畅,改善血气指标情况,预防患者并发症、提升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导预警护理 ICU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原文传递
快速康复护理模式结合量化式目标锻炼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癌因性疲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12
作者 王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183-186,共4页
评价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进行快速康复护理模式结合量化式目标锻炼对生存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程度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在本院接受食管癌手术的70例患者,方法 不同分组:对照组(35例,接受常规护理)与观察组(35例,... 评价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进行快速康复护理模式结合量化式目标锻炼对生存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程度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在本院接受食管癌手术的70例患者,方法 不同分组:对照组(35例,接受常规护理)与观察组(35例,采用快速康复护理并辅以量化目标锻炼)。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相关指标上的表现,发现观察组在术后首次排气、排便及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显示出较对照组更短的趋势,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此外,观察组在情感疲乏、躯体疲乏和认知疲乏等主观感受上的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一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分析生活质量指标,观察组的患者在整体上展现出了更高的生活质量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食管癌术后患者的护理上,快速康复护理模式结合量化式目标锻炼可加速患者的术后恢复进程,改善癌因性疲乏程度,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促进康复进程,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快速康复护理模式 量化目标锻炼 生存质量 癌因疲乏
下载PDF
督导式预警性护理干预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并发症风险控制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章艳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9期85-88,共4页
探究督导式预警性护理干预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并发症风险控制的效果。选取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KCM组(40例)与DSF组(40例),KCM组患者接受常... 探究督导式预警性护理干预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并发症风险控制的效果。选取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KCM组(40例)与DSF组(40例),KCM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DSF组患者接受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指标、康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DSF组患者各项住院指标均优于KCM组(P<0.05),且护理后各项康复指标也优于KCM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KCM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KCM组(P<0.05)。研究发现,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实施督导式预警性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导预警护理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并发症风险
下载PDF
督导式预警性护理联合叩击震颤排痰在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14
作者 翟淑敏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6期109-112,共4页
目的观察督导式预警性护理联合叩击震颤排痰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漯河市中心医院RICU接收的90例AECOPD伴... 目的观察督导式预警性护理联合叩击震颤排痰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漯河市中心医院RICU接收的90例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叩击震颤排痰,治疗组给予督导式预警性护理联合叩击震颤排痰,比较两组治疗指标、呼吸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R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日均排痰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呼吸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督导式预警性护理联合叩击震颤排痰可以缩短RICU内AECOPD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时间,促进患者痰液排出,改善患者呼吸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患者护理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肺疾病 加重期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叩击震颤排痰 督导预警护理
下载PDF
督导式预警性干预联合密闭式吸痰法在急诊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宁 于亚军 +3 位作者 徐亚楠 张颖 张志忠 崔洋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7期2622-2625,共4页
目的探讨督导式预警性干预联合密闭式吸痰法在急诊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集2020年5月至2023年4月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急诊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8例,其中44例实施密闭式吸痰法干预的患者纳入对照组... 目的探讨督导式预警性干预联合密闭式吸痰法在急诊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集2020年5月至2023年4月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急诊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8例,其中44例实施密闭式吸痰法干预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其余44例实施督导式预警性干预联合密闭式吸痰法干预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2组干预前、干预3 d时患者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干预1、3、5 d时痰液黏稠度、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相关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干预3 d时,2组PaO_(2)均升高,PaCO_(2)均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aO_(2)高,PaCO_(2)低(P<0.05)。干预1、3、5 d时观察组痰液黏稠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督导式预警性干预联合密闭式吸痰法干预可改善急诊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改善患者痰液黏稠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密闭吸痰法 督导预警干预 并发症
下载PDF
探究纽曼护理模式联合预警性预防护理模式在乳腺旋切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16
作者 王爱珍 黄品芳 陈玲凤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究纽曼护理模式联合预警性预防护理模式在乳腺旋切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解放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实施乳腺旋切手术治疗的患者89例作为本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组,对照组(44例)接受... 目的探究纽曼护理模式联合预警性预防护理模式在乳腺旋切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解放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实施乳腺旋切手术治疗的患者89例作为本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组,对照组(44例)接受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纽曼护理模式联合预警性预防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估量表(Mental Status Scale in Nonpsychiatric Settings,MSSNS)评分、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Nursing Satisfaction Scale,NSNS)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护理前MSSNS中焦虑、抑郁、愤怒、孤独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MSSNS中焦虑、抑郁、愤怒、孤独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NSNS评分为(81.75±3.86)分,高于对照组的(78.89±4.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3,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旋切患者围术期中实施纽曼护理模式联合预警性预防护理模式可以有效调节其心理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并提高患者满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曼护理模式 预警预防护理模式 心理状态 乳腺旋切 术后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围术期
下载PDF
督导式预警性护理对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探究
17
作者 刘婷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114-0117,共4页
分析督导式预警性护理应用于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探究对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 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从收治于ICU的呼吸衰竭且实施机械通气患者中选取56例个体作为样本,通过抓阄法将纳入个体分成2组,即:参照组... 分析督导式预警性护理应用于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探究对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 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从收治于ICU的呼吸衰竭且实施机械通气患者中选取56例个体作为样本,通过抓阄法将纳入个体分成2组,即:参照组(28例,常规护理)和试验组(28例,督导式预警性护理),比对2组指标,即:康复进程(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肌力评分、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肾损伤、压疮、休克)。结果 2组康复进程有差异,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3.42±0.71)d、ICU入住时间(5.33±0.87)d、住院时间(15.24±1.77)d均较参照组同项有更短时间值P<0.05。2组肌力评分护理前无差异,护理1d后、3d后、1周后均以试验组(43.69±3.46)分、(45.82±3.43)分、(51.54±3.51)分相较参照组有更高数据表现P<0.05。血气指标2组护理前无差异,护理后试验组PaO2(81.47±4.56)mmHg,PaCO2(58.13±4.08)mmHg相比参照组优势显著P<0.05。并发症2组有差异,试验组发生概率计算值0.00%相比参照组14.29%有更低表现P<0.05。结论 督导式预警性护理辅助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工作开展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对其康复进程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能够促进其肌力水平提升,改善血气指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导预警护理 ICU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康复进程
原文传递
医疗失效模式效应分析下的预警性护理在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18
作者 王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61-0164,共4页
分析基于医疗失效-效应(HFMEA)模式下的预警性护理在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接收的动脉瘤患者,共72例。据护理方案划分:对照组32例,接受常规护理;另一组观察组40例,接受基于HFMEA模式下... 分析基于医疗失效-效应(HFMEA)模式下的预警性护理在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接收的动脉瘤患者,共72例。据护理方案划分:对照组32例,接受常规护理;另一组观察组40例,接受基于HFMEA模式下的预警性护理。对两组住院指标、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结果 观察组住院指标好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F-36评分更高,感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在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中,通过实施基于HFMEA模式的预警性护理,观察到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康复进程明显加快,且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MEA模式 预警护理 动脉瘤 围手术期 效果
下载PDF
慢性疾病轨迹模式干预联合激励式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SAS、SDS影响分析
19
作者 陈琴 陈秀榕 罗秋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8期64-66,共3页
目的 探析慢性疾病轨迹模式干预联合激励式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本院收治的7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入两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慢性疾病轨迹模式干预联... 目的 探析慢性疾病轨迹模式干预联合激励式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本院收治的7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入两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慢性疾病轨迹模式干预联合激励式护理,比较两组负性情绪、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比对照组更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疾病轨迹模式干预联合激励式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改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提高等均可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 疾病轨迹模式 激励护理 情绪
下载PDF
SHEL联合协作式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小儿电子鼻咽喉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陈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150-154,共5页
观察小儿电子鼻咽喉镜检查中SHEL联合协作式无缝隙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资料对象: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的患儿,病历采集200例,回顾起始、截止时间2023年01月、2023年12月,全部患儿均实施SHEL联合协作式无缝隙护理模式。分析护理前... 观察小儿电子鼻咽喉镜检查中SHEL联合协作式无缝隙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资料对象: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的患儿,病历采集200例,回顾起始、截止时间2023年01月、2023年12月,全部患儿均实施SHEL联合协作式无缝隙护理模式。分析护理前、护理后对患儿的影响。结果:紧张焦虑情绪:比较护理前结果,护理后紧张焦虑测评分值低P<0.05;疼痛、恶心次数,护理质量:比较护理前,护理后患者的疼痛评分低,恶心次数少,护理质量显著,P<0.05;检查依从性:比较护理前,护理后依从性为95.00%;家长满意度:统计的家长满意度为97.50%。结论:在小儿电子鼻咽喉镜检查中应用SHEL联合协作式无缝隙护理模式的价值显著,有效改善患儿紧张焦虑状态,减少疼痛、恶心次数,有效提高患儿检查依从性,提高家长对服务的满意度,使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咽喉镜检查 小儿 SHEL联合协作无缝隙护理模式 紧张焦虑情绪 疼痛 恶心次数 护理质量 检查依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