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7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关于金朝翰林待制以下带“同知制诰”衔的考辨
1
作者
王曾瑜
《宋史研究论丛》
2005年第1期296-297,共2页
百衲本《金史》卷五五《百官志》载:翰林学士承旨,正三品,掌制撰词命。凡应奉文字,衔内带‘知制诰’(直学士以上同)。翰林学士,正三品。翰林侍读学士,从三品。翰林侍讲学士,从三品。翰林直学士,从四品,不限员。翰林待制,正五品,不限员,...
百衲本《金史》卷五五《百官志》载:翰林学士承旨,正三品,掌制撰词命。凡应奉文字,衔内带‘知制诰’(直学士以上同)。翰林学士,正三品。翰林侍读学士,从三品。翰林侍讲学士,从三品。翰林直学士,从四品,不限员。翰林待制,正五品,不限员,分掌词命文字,分判院事,衔内带‘知制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翰林待
制
知制诰
词命
金朝
国史院编修官
翰林直学士
掌
制
直郎
党怀英
《金史》
原文传递
唐代三大類型知制誥的特徵與區别
被引量:
5
2
作者
賴瑞和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5-212,共28页
唐代有三大類型的知制誥。第一型在唐前期,大多以高官(如侍郎)去充任,其本官的官品比中書舍人的正五品上高,跟皇帝的關係密切,往往由皇帝親自欽點委任。第二型在唐後期,特别是憲宗以降,多以郎中和員外郎充任,本官的官品比中書舍人的低,...
唐代有三大類型的知制誥。第一型在唐前期,大多以高官(如侍郎)去充任,其本官的官品比中書舍人的正五品上高,跟皇帝的關係密切,往往由皇帝親自欽點委任。第二型在唐後期,特别是憲宗以降,多以郎中和員外郎充任,本官的官品比中書舍人的低,跟皇帝比較疏遠,而跟宰相的關係密切,常由宰相薦任,一般負責草外制。第三型則是學士院中帶有知制誥銜的翰林學士,跟宰相没有什麽關係,而跟皇帝親近,一般負責草内制。翰林學士當中,有些帶有知制誥銜,有些不帶;若帶則只是一種加銜,似為定俸禄之用。此外,唐宋中書舍人照例從不帶知制誥官銜,但後人有時會誤書"中書舍人知制誥"那樣的職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制诰
中书舍人
翰林学士
舍人院
学士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白的郎官知制诰经历与制诰文创作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永波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0-107,156,共9页
中唐元和末年元稹、白居易先后由外州入京为员外郎、郎中,并知制诰,创作了大量的制诰文。他们对由骈体写作的制诰文进行了革新,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提出了改进,尤其是在文风的转变上直接促进了中唐制诰文的发展。虽然他们的制诰文还存在...
中唐元和末年元稹、白居易先后由外州入京为员外郎、郎中,并知制诰,创作了大量的制诰文。他们对由骈体写作的制诰文进行了革新,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提出了改进,尤其是在文风的转变上直接促进了中唐制诰文的发展。虽然他们的制诰文还存在一些缺陷,影响也有一定的限度,但作为一种文学史现象,对全面了解元稹、白居易的散文创作,以及当时的文坛风貌,提供了原始的文献,具有一定的文学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稹
白居易
知制诰
制
文
原文传递
论王禹偁知制诰经历对其古文成就之影响
被引量:
1
4
作者
侯佳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王禹偁作为北宋古文运动的先驱,提出了"传道明心""易道易晓"等理论主张,培养、举荐了一批古文作家,对古文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宋初名臣,王禹偁曾于太宗、真宗两朝三度任职知制诰。知制诰经历不仅为王禹偁进行...
王禹偁作为北宋古文运动的先驱,提出了"传道明心""易道易晓"等理论主张,培养、举荐了一批古文作家,对古文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宋初名臣,王禹偁曾于太宗、真宗两朝三度任职知制诰。知制诰经历不仅为王禹偁进行文学革新提供了重要平台,还使他成为天下文士之楷模,对北宋古文运动精神的形成影响深远。王禹偁的知制诰经历成就了他文坛领袖的地位,他的古文成就与在宋初古文运动中的作用应该得到客观公允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禹偁
知制诰
古文运动
传道明心
易道易晓
文坛风气
原文传递
唐宋的知制诰
被引量:
4
5
作者
张东光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7-30,共4页
唐代后期至两宋,中央政府起草文书诏命有两套秘书班子,一是翰林学士,称为内制;一是中书舍人,称为外制,合称两制。两制在多数情况下,只有加知制诰衔,才得行视草之职,否则仅备顾问,或任其他差遣。因此,加知制诰是唐宋时中央秘书官制度的...
唐代后期至两宋,中央政府起草文书诏命有两套秘书班子,一是翰林学士,称为内制;一是中书舍人,称为外制,合称两制。两制在多数情况下,只有加知制诰衔,才得行视草之职,否则仅备顾问,或任其他差遣。因此,加知制诰是唐宋时中央秘书官制度的重要特征,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解开两制之谜的钥匙。知制诰初称知诏诰,派生于中书舍人。南朝时即有知诏诰。梁武帝时,'裴子野以中书侍郎鸿胪卿兼中书通事舍人,别敕知诏诰'(《通典·职官·中书舍人》)。《旧唐书·职官二》云:'魏、晋、齐、梁诏诰皆出于中书令、中书侍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制诰
通事舍人
中书侍郎
裴子野
外
制
鸿胪卿
旧唐书
两
制
元丰改
制
唐代后期
原文传递
知制诰——北宋朝廷的文字秘书
6
作者
李廷海
《秘书工作》
2006年第4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文字秘书
皇帝
宰相
知制诰
朝廷
北宋文人
太宗
原文传递
跟着书家学文言文 康里巎巎《谪龙说》
7
作者
吴紫薇
李子健
《书法教育》
2024年第9期52-55,共4页
看一看元代康里巎巎的《谪龙说》是一幅草书作品,纵28.8厘米,横137.9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此书笔画遒媚,转折圆劲,俊逸洒脱,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康里巎巎(1295—1345),字子山,号正斋、恕叟,元代著名少数民族书法家。曾任礼部尚书、奎...
看一看元代康里巎巎的《谪龙说》是一幅草书作品,纵28.8厘米,横137.9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此书笔画遒媚,转折圆劲,俊逸洒脱,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康里巎巎(1295—1345),字子山,号正斋、恕叟,元代著名少数民族书法家。曾任礼部尚书、奎章阁大学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以书名世,其书法与赵孟、鲜于枢、邓文原齐名。他的书法成就主要在行草方面,代表作有《谪龙说》《李白古风诗卷》《述笔法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里巎巎
书法成就
邓文原
赵孟
鲜于枢
修国史
知制诰
故宫博物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宋代外制官的封还词头
被引量:
1
8
作者
崔现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8-118,共11页
词头是两制词臣撰拟制诏时所依据的摘由或提要,内容多为皇帝下达的有关人事任免方面的处理意见。如果词臣对于当草制书的决策有异议,可以将词头封还,不予草制,即所谓“封还词头”。封还词头是外制官特别重要的权力,凭借此项职权,外制官...
词头是两制词臣撰拟制诏时所依据的摘由或提要,内容多为皇帝下达的有关人事任免方面的处理意见。如果词臣对于当草制书的决策有异议,可以将词头封还,不予草制,即所谓“封还词头”。封还词头是外制官特别重要的权力,凭借此项职权,外制官参与了很多政务的决策。在宋代,外制官封还词头的权力是逐渐争取到的,其制度形成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宋代的封还词头之制始于富弼,成于胡宿,而大备于“熙宁三舍人”。在辨析封还词头涵义的基础上,分期考察宋代外制官的封还词头,理清其发展脉络,评估其作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还词头
外
制
官
知制诰
中书舍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轼知颍州主要政绩考评
被引量:
1
9
作者
刘奕云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135-140,28,共7页
北宋中后期,朝中政争激烈.元祐六年(1091)苏轼再次遭人诬陷,感到'群小侧目,必无安理',而自己又不能'随世俯仰,改其常态'(《东坡奏议集》:《杭州召回乞郡状》).便多次上章高太皇太后,要求'引嫌求避',离开朝廷.八...
北宋中后期,朝中政争激烈.元祐六年(1091)苏轼再次遭人诬陷,感到'群小侧目,必无安理',而自己又不能'随世俯仰,改其常态'(《东坡奏议集》:《杭州召回乞郡状》).便多次上章高太皇太后,要求'引嫌求避',离开朝廷.八月,以龙图阁学士知制诰兼侍读出知颍州.苏轼在颍州写下数十首诗词,广为后人传诵,但他任期内政治生活经历,却很少为人道及.笔者近年因从事地方志工作,对于苏轼知颍时的政绩,瞥观疏记,识小积多.深感苏轼不仅是位伟大的诗人和文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颍州
知制诰
东坡
北宋中后期
阁学
胡宗愈
水利专家
李直方
侍读
罗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于小道中窥大道
10
作者
刘勇强
《特别关注》
2023年第10期90-91,共2页
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三个宋代的小故事。第一个故事出自北宋文学家李在《师友谈记》里记录的苏口述。苏轼从凤翔还朝,英宗想把他召入翰林院为知制诰,这是一个起草皇帝令的要职。宰相韩琦不赞成,他说:苏轼之才,是远大之器,将来自当为天下用...
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三个宋代的小故事。第一个故事出自北宋文学家李在《师友谈记》里记录的苏口述。苏轼从凤翔还朝,英宗想把他召入翰林院为知制诰,这是一个起草皇帝令的要职。宰相韩琦不赞成,他说:苏轼之才,是远大之器,将来自当为天下用,但要有赖于朝廷的培养,使天下之士都仰慕钦佩,希望朝廷任用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制诰
苏轼
翰林院
故事
原文传递
宋朝“敕命”的书行和书读
被引量:
11
11
作者
朱瑞熙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08年第1期101-122,共22页
北宋前期的知制诰和以后的中书舍人及翰林学士负责撰写敕命或制敕包括诰词的初稿,称为“书行”,又称“书名行下”、“签书行下”、“行词”、“行”、“命词”、“演词”、“撰述”、“草”等。知制诰和中书舍人及翰林学士一般应在本...
北宋前期的知制诰和以后的中书舍人及翰林学士负责撰写敕命或制敕包括诰词的初稿,称为“书行”,又称“书名行下”、“签书行下”、“行词”、“行”、“命词”、“演词”、“撰述”、“草”等。知制诰和中书舍人及翰林学士一般应在本人撰写的敕命或制敕包括诰命初稿后面署上自己的名或姓名,偶尔还在其后写“行”字。给事中负责复看或复审这些初稿,也在其后署上自己的名或姓名,初步断定在最后面并不签书一个“读”字。有时由於皇帝或权相的干预,出现过命令给事中或起居舍人、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书行”,或者命令中书舍人或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书读”等反常情况,而一些中书舍人、给事中、起居舍人等也往往严词拒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敕命
知制诰
中书舍人
给事中
书行
书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中书舍人六人”考辨
12
作者
刘万川
曹向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52-58,共7页
唐代职官典籍都记载中书舍人员额为六人,但在实际任职中有四种情形:一为中书舍人实任满员;二是中书舍人缺员;三为以他官知制诰补足缺员;四是以翰林学士补足缺员。虽有其他官员使职的补充,但中书舍人常有缺员,且自始至终未超六人。
关键词
中书舍人
知制诰
翰林学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代乐论》辑录:论音乐观念
13
作者
李方元
康瑞军
杨成秀
《音乐文化研究》
2020年第1期130-135,M0004,共7页
论雅乐吹律暖寒谷赋以阳气中暖,寒谷和畅为韵夏竦撰题解见《文庄集》一百卷,夏竦撰。夏竦(985—1051),字子乔,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人。父承皓,力战契丹死。竦年二十赠崇仪使,录为润州丹阳县主簿。景德四年,举贤良方正科,累迁知制诰,出...
论雅乐吹律暖寒谷赋以阳气中暖,寒谷和畅为韵夏竦撰题解见《文庄集》一百卷,夏竦撰。夏竦(985—1051),字子乔,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人。父承皓,力战契丹死。竦年二十赠崇仪使,录为润州丹阳县主簿。景德四年,举贤良方正科,累迁知制诰,出知诸州。天圣三年,复知制诰,充翰林学士兼侍读、龙图阁学士,迁枢密副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密副使
知制诰
贤良方正
音乐观念
县主簿
夏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相富弼的诟如不闻与持诚守真
14
作者
刘立祥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45,共3页
富弼(公元1004—1083年),字彦国,洛阳人,北宋名相,历仕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先后任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知制诰、枢密副使、郓州知州、亳州签判、枢密使、宰相等职,封郑国公。富弼一生在宦海沉浮,无论是任职地方还是立身朝堂,...
富弼(公元1004—1083年),字彦国,洛阳人,北宋名相,历仕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先后任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知制诰、枢密副使、郓州知州、亳州签判、枢密使、宰相等职,封郑国公。富弼一生在宦海沉浮,无论是任职地方还是立身朝堂,春风得意还是身处逆境,都始终保持着天空一样的博大胸怀和纯如童真般率直坦诚的做人为官之道。这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弼
枢密副使
神宗
朝堂
宦海沉浮
监丞
吕夷简
郓州
知制诰
文彦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颋年谱(二)
被引量:
4
15
作者
陈钧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58-62,73,共6页
景龙二年戊申(708)三十九岁〔著作〕七月七日:《奉和七夕两仪殿应制》(见《纪事》卷九、《癸签》卷二七)十月四日,授修文馆学士。俄拜中书舍人。《会要》卷六四:景龙二年“十月四日……赵彦昭、给事中苏颋……并为学士。”《韩序》:“...
景龙二年戊申(708)三十九岁〔著作〕七月七日:《奉和七夕两仪殿应制》(见《纪事》卷九、《癸签》卷二七)十月四日,授修文馆学士。俄拜中书舍人。《会要》卷六四:景龙二年“十月四日……赵彦昭、给事中苏颋……并为学士。”《韩序》:“迁给事中,特制授修文馆学士。迁中书舍人,专知制诰。”《苏颋·初至益州上讫陈情表》:“臣……十有四年中书省。”按,开元八年,颋罢为礼部尚书(两《传》),由是年倒推十四年,(除去景云二年、太极元年、延和元年、先天元年丁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颋
修文馆
两仪殿
知制诰
七月七日
彦昭
彭景直
给事中
礼部尚书
卢藏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王安石苏轼友谊的基础——金陵之会的思考
被引量:
1
16
作者
周本淳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34-38,共5页
众所周知,王安石和苏轼原来不但谈不上友谊,甚至可以说水火不相容,根源可以推到苏轼父亲苏洵身上。《石林避暑录话》卷一说:苏明允本好言兵,见元昊叛,西方用事久无功,天下事有当改作,因挟所著书嘉祐初来京师,一时推其文章。王荆公为知制...
众所周知,王安石和苏轼原来不但谈不上友谊,甚至可以说水火不相容,根源可以推到苏轼父亲苏洵身上。《石林避暑录话》卷一说:苏明允本好言兵,见元昊叛,西方用事久无功,天下事有当改作,因挟所著书嘉祐初来京师,一时推其文章。王荆公为知制诰,方谈经术,独不喜之,屡诋于众,以故明允恶荆公甚于仇雠。会张安道亦为荆公所排。二人素相善,明允作《辨奸》一篇密献安道,以荆公比王衍、卢杞,而不以示欧文忠。荆公后微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允
知制诰
东坡
安道
嘉祐
雪诗
介甫
谈经
临汉隐居诗话
王荆文公诗笺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九龄:最有风度的宰相
被引量:
1
17
作者
刘立祥
《唯实》
2021年第10期81-84,共4页
张九龄(673/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文献公"。进士及第,历任校书郎、左补阙、洪州都督、工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知制诰、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宰相等职。张九龄宦海一生,...
张九龄(673/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文献公"。进士及第,历任校书郎、左补阙、洪州都督、工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知制诰、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宰相等职。张九龄宦海一生,刚直不阿,大公至正,功绩卓著,有"从岭南走出的第一位宰相"和"开元盛世最后一位名相"之誉,尤以"唐朝最有风度的宰相"彪炳青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九龄
校书郎
知制诰
大都督府长史
开元盛世
工部侍郎
集贤院
补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史·宰辅表一》校正一则
18
作者
张延和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6-76,共1页
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卷二一〇《宰辅表一》天圣七年已巳(1029)“执政进拜加官”栏载:“[二月丁卯]陈尧佐自翰林学士兼龙图阁直学士、右谏议大夫、权知开封府迁枢密副使。”(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5451页)《宋宰辅编年录校补》卷四“天...
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卷二一〇《宰辅表一》天圣七年已巳(1029)“执政进拜加官”栏载:“[二月丁卯]陈尧佐自翰林学士兼龙图阁直学士、右谏议大夫、权知开封府迁枢密副使。”(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5451页)《宋宰辅编年录校补》卷四“天圣七年二月丙寅”条亦载:“陈尧佐枢密副使。自翰林学士兼龙图阁直学士、右谏议大夫、知制诰、权知开封府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
知
开封府
枢密副使
知制诰
谏议大夫
直学士
陈尧佐
《宋史》
天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金朝翰林待制以下带“同知制诰”衔的考辨
1
作者
王曾瑜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出处
《宋史研究论丛》
2005年第1期296-297,共2页
文摘
百衲本《金史》卷五五《百官志》载:翰林学士承旨,正三品,掌制撰词命。凡应奉文字,衔内带‘知制诰’(直学士以上同)。翰林学士,正三品。翰林侍读学士,从三品。翰林侍讲学士,从三品。翰林直学士,从四品,不限员。翰林待制,正五品,不限员,分掌词命文字,分判院事,衔内带‘知制诰’。
关键词
翰林待
制
知制诰
词命
金朝
国史院编修官
翰林直学士
掌
制
直郎
党怀英
《金史》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唐代三大類型知制誥的特徵與區别
被引量:
5
2
作者
賴瑞和
机构
臺灣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出处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5-212,共28页
文摘
唐代有三大類型的知制誥。第一型在唐前期,大多以高官(如侍郎)去充任,其本官的官品比中書舍人的正五品上高,跟皇帝的關係密切,往往由皇帝親自欽點委任。第二型在唐後期,特别是憲宗以降,多以郎中和員外郎充任,本官的官品比中書舍人的低,跟皇帝比較疏遠,而跟宰相的關係密切,常由宰相薦任,一般負責草外制。第三型則是學士院中帶有知制誥銜的翰林學士,跟宰相没有什麽關係,而跟皇帝親近,一般負責草内制。翰林學士當中,有些帶有知制誥銜,有些不帶;若帶則只是一種加銜,似為定俸禄之用。此外,唐宋中書舍人照例從不帶知制誥官銜,但後人有時會誤書"中書舍人知制誥"那樣的職稱。
关键词
知制诰
中书舍人
翰林学士
舍人院
学士院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白的郎官知制诰经历与制诰文创作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永波
机构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与艺术研究所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0-107,156,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代郎官与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3BZW061)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中唐元和末年元稹、白居易先后由外州入京为员外郎、郎中,并知制诰,创作了大量的制诰文。他们对由骈体写作的制诰文进行了革新,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提出了改进,尤其是在文风的转变上直接促进了中唐制诰文的发展。虽然他们的制诰文还存在一些缺陷,影响也有一定的限度,但作为一种文学史现象,对全面了解元稹、白居易的散文创作,以及当时的文坛风貌,提供了原始的文献,具有一定的文学史价值。
关键词
元稹
白居易
知制诰
制
文
Keywords
Yuan Zhen
Bai Juyi
Zhizhigao
Zhigao writing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王禹偁知制诰经历对其古文成就之影响
被引量:
1
4
作者
侯佳
机构
河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文摘
王禹偁作为北宋古文运动的先驱,提出了"传道明心""易道易晓"等理论主张,培养、举荐了一批古文作家,对古文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宋初名臣,王禹偁曾于太宗、真宗两朝三度任职知制诰。知制诰经历不仅为王禹偁进行文学革新提供了重要平台,还使他成为天下文士之楷模,对北宋古文运动精神的形成影响深远。王禹偁的知制诰经历成就了他文坛领袖的地位,他的古文成就与在宋初古文运动中的作用应该得到客观公允的评价。
关键词
王禹偁
知制诰
古文运动
传道明心
易道易晓
文坛风气
Keywords
Wang Yuchen
Zhizhigao
ancient prose movements
preaching the way and enlightening the heart
the simple waywith its simple meaning
literary etho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唐宋的知制诰
被引量:
4
5
作者
张东光
出处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7-30,共4页
文摘
唐代后期至两宋,中央政府起草文书诏命有两套秘书班子,一是翰林学士,称为内制;一是中书舍人,称为外制,合称两制。两制在多数情况下,只有加知制诰衔,才得行视草之职,否则仅备顾问,或任其他差遣。因此,加知制诰是唐宋时中央秘书官制度的重要特征,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解开两制之谜的钥匙。知制诰初称知诏诰,派生于中书舍人。南朝时即有知诏诰。梁武帝时,'裴子野以中书侍郎鸿胪卿兼中书通事舍人,别敕知诏诰'(《通典·职官·中书舍人》)。《旧唐书·职官二》云:'魏、晋、齐、梁诏诰皆出于中书令、中书侍郎。
关键词
知制诰
通事舍人
中书侍郎
裴子野
外
制
鸿胪卿
旧唐书
两
制
元丰改
制
唐代后期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知制诰——北宋朝廷的文字秘书
6
作者
李廷海
机构
河北省雄县县委办公室
出处
《秘书工作》
2006年第4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文字秘书
皇帝
宰相
知制诰
朝廷
北宋文人
太宗
分类号
C931.46 [经济管理—管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跟着书家学文言文 康里巎巎《谪龙说》
7
作者
吴紫薇
李子健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实验小学
出处
《书法教育》
2024年第9期52-55,共4页
文摘
看一看元代康里巎巎的《谪龙说》是一幅草书作品,纵28.8厘米,横137.9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此书笔画遒媚,转折圆劲,俊逸洒脱,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康里巎巎(1295—1345),字子山,号正斋、恕叟,元代著名少数民族书法家。曾任礼部尚书、奎章阁大学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以书名世,其书法与赵孟、鲜于枢、邓文原齐名。他的书法成就主要在行草方面,代表作有《谪龙说》《李白古风诗卷》《述笔法卷》等。
关键词
康里巎巎
书法成就
邓文原
赵孟
鲜于枢
修国史
知制诰
故宫博物院
分类号
G624.75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宋代外制官的封还词头
被引量:
1
8
作者
崔现芳
机构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8-118,共11页
文摘
词头是两制词臣撰拟制诏时所依据的摘由或提要,内容多为皇帝下达的有关人事任免方面的处理意见。如果词臣对于当草制书的决策有异议,可以将词头封还,不予草制,即所谓“封还词头”。封还词头是外制官特别重要的权力,凭借此项职权,外制官参与了很多政务的决策。在宋代,外制官封还词头的权力是逐渐争取到的,其制度形成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宋代的封还词头之制始于富弼,成于胡宿,而大备于“熙宁三舍人”。在辨析封还词头涵义的基础上,分期考察宋代外制官的封还词头,理清其发展脉络,评估其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
封还词头
外
制
官
知制诰
中书舍人
Keywords
seal back Citou;Outer Drafters
Drafting of Proclamations
Secretariat Drafters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轼知颍州主要政绩考评
被引量:
1
9
作者
刘奕云
出处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135-140,28,共7页
文摘
北宋中后期,朝中政争激烈.元祐六年(1091)苏轼再次遭人诬陷,感到'群小侧目,必无安理',而自己又不能'随世俯仰,改其常态'(《东坡奏议集》:《杭州召回乞郡状》).便多次上章高太皇太后,要求'引嫌求避',离开朝廷.八月,以龙图阁学士知制诰兼侍读出知颍州.苏轼在颍州写下数十首诗词,广为后人传诵,但他任期内政治生活经历,却很少为人道及.笔者近年因从事地方志工作,对于苏轼知颍时的政绩,瞥观疏记,识小积多.深感苏轼不仅是位伟大的诗人和文学家。
关键词
颍州
知制诰
东坡
北宋中后期
阁学
胡宗愈
水利专家
李直方
侍读
罗适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于小道中窥大道
10
作者
刘勇强
机构
不详
出处
《特别关注》
2023年第10期90-91,共2页
文摘
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三个宋代的小故事。第一个故事出自北宋文学家李在《师友谈记》里记录的苏口述。苏轼从凤翔还朝,英宗想把他召入翰林院为知制诰,这是一个起草皇帝令的要职。宰相韩琦不赞成,他说:苏轼之才,是远大之器,将来自当为天下用,但要有赖于朝廷的培养,使天下之士都仰慕钦佩,希望朝廷任用他。
关键词
知制诰
苏轼
翰林院
故事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宋朝“敕命”的书行和书读
被引量:
11
11
作者
朱瑞熙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教授
出处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08年第1期101-122,共22页
基金
上海市教委中国古代史重点学科(项目编号:J50405)建设成果之一。
文摘
北宋前期的知制诰和以后的中书舍人及翰林学士负责撰写敕命或制敕包括诰词的初稿,称为“书行”,又称“书名行下”、“签书行下”、“行词”、“行”、“命词”、“演词”、“撰述”、“草”等。知制诰和中书舍人及翰林学士一般应在本人撰写的敕命或制敕包括诰命初稿后面署上自己的名或姓名,偶尔还在其后写“行”字。给事中负责复看或复审这些初稿,也在其后署上自己的名或姓名,初步断定在最后面并不签书一个“读”字。有时由於皇帝或权相的干预,出现过命令给事中或起居舍人、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书行”,或者命令中书舍人或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书读”等反常情况,而一些中书舍人、给事中、起居舍人等也往往严词拒绝。
关键词
宋朝
敕命
知制诰
中书舍人
给事中
书行
书读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中书舍人六人”考辨
12
作者
刘万川
曹向华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52-58,共7页
基金
河北省博士后择优资助项目(项目编号:B2014002026)
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项目编号:W2010B07)
文摘
唐代职官典籍都记载中书舍人员额为六人,但在实际任职中有四种情形:一为中书舍人实任满员;二是中书舍人缺员;三为以他官知制诰补足缺员;四是以翰林学士补足缺员。虽有其他官员使职的补充,但中书舍人常有缺员,且自始至终未超六人。
关键词
中书舍人
知制诰
翰林学士
Keywords
palace secretary
drafters
Hanlin academician
分类号
D6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代乐论》辑录:论音乐观念
13
作者
李方元
康瑞军
杨成秀
机构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出处
《音乐文化研究》
2020年第1期130-135,M0004,共7页
文摘
论雅乐吹律暖寒谷赋以阳气中暖,寒谷和畅为韵夏竦撰题解见《文庄集》一百卷,夏竦撰。夏竦(985—1051),字子乔,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人。父承皓,力战契丹死。竦年二十赠崇仪使,录为润州丹阳县主簿。景德四年,举贤良方正科,累迁知制诰,出知诸州。天圣三年,复知制诰,充翰林学士兼侍读、龙图阁学士,迁枢密副使。
关键词
枢密副使
知制诰
贤良方正
音乐观念
县主簿
夏竦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相富弼的诟如不闻与持诚守真
14
作者
刘立祥
机构
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45,共3页
文摘
富弼(公元1004—1083年),字彦国,洛阳人,北宋名相,历仕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先后任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知制诰、枢密副使、郓州知州、亳州签判、枢密使、宰相等职,封郑国公。富弼一生在宦海沉浮,无论是任职地方还是立身朝堂,春风得意还是身处逆境,都始终保持着天空一样的博大胸怀和纯如童真般率直坦诚的做人为官之道。这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
关键词
富弼
枢密副使
神宗
朝堂
宦海沉浮
监丞
吕夷简
郓州
知制诰
文彦博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颋年谱(二)
被引量:
4
15
作者
陈钧
出处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58-62,73,共6页
文摘
景龙二年戊申(708)三十九岁〔著作〕七月七日:《奉和七夕两仪殿应制》(见《纪事》卷九、《癸签》卷二七)十月四日,授修文馆学士。俄拜中书舍人。《会要》卷六四:景龙二年“十月四日……赵彦昭、给事中苏颋……并为学士。”《韩序》:“迁给事中,特制授修文馆学士。迁中书舍人,专知制诰。”《苏颋·初至益州上讫陈情表》:“臣……十有四年中书省。”按,开元八年,颋罢为礼部尚书(两《传》),由是年倒推十四年,(除去景云二年、太极元年、延和元年、先天元年丁忧。
关键词
苏颋
修文馆
两仪殿
知制诰
七月七日
彦昭
彭景直
给事中
礼部尚书
卢藏用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王安石苏轼友谊的基础——金陵之会的思考
被引量:
1
16
作者
周本淳
出处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34-38,共5页
文摘
众所周知,王安石和苏轼原来不但谈不上友谊,甚至可以说水火不相容,根源可以推到苏轼父亲苏洵身上。《石林避暑录话》卷一说:苏明允本好言兵,见元昊叛,西方用事久无功,天下事有当改作,因挟所著书嘉祐初来京师,一时推其文章。王荆公为知制诰,方谈经术,独不喜之,屡诋于众,以故明允恶荆公甚于仇雠。会张安道亦为荆公所排。二人素相善,明允作《辨奸》一篇密献安道,以荆公比王衍、卢杞,而不以示欧文忠。荆公后微闻之。
关键词
明允
知制诰
东坡
安道
嘉祐
雪诗
介甫
谈经
临汉隐居诗话
王荆文公诗笺注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九龄:最有风度的宰相
被引量:
1
17
作者
刘立祥
机构
不详
出处
《唯实》
2021年第10期81-84,共4页
文摘
张九龄(673/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文献公"。进士及第,历任校书郎、左补阙、洪州都督、工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知制诰、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宰相等职。张九龄宦海一生,刚直不阿,大公至正,功绩卓著,有"从岭南走出的第一位宰相"和"开元盛世最后一位名相"之誉,尤以"唐朝最有风度的宰相"彪炳青史。
关键词
张九龄
校书郎
知制诰
大都督府长史
开元盛世
工部侍郎
集贤院
补阙
分类号
K8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K24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史·宰辅表一》校正一则
18
作者
张延和
机构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6-76,共1页
文摘
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卷二一〇《宰辅表一》天圣七年已巳(1029)“执政进拜加官”栏载:“[二月丁卯]陈尧佐自翰林学士兼龙图阁直学士、右谏议大夫、权知开封府迁枢密副使。”(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5451页)《宋宰辅编年录校补》卷四“天圣七年二月丙寅”条亦载:“陈尧佐枢密副使。自翰林学士兼龙图阁直学士、右谏议大夫、知制诰、权知开封府除。”
关键词
权
知
开封府
枢密副使
知制诰
谏议大夫
直学士
陈尧佐
《宋史》
天圣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关于金朝翰林待制以下带“同知制诰”衔的考辨
王曾瑜
《宋史研究论丛》
2005
0
原文传递
2
唐代三大類型知制誥的特徵與區别
賴瑞和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元白的郎官知制诰经历与制诰文创作
王永波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9
2
原文传递
4
论王禹偁知制诰经历对其古文成就之影响
侯佳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
原文传递
5
唐宋的知制诰
张东光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3
4
原文传递
6
知制诰——北宋朝廷的文字秘书
李廷海
《秘书工作》
2006
0
原文传递
7
跟着书家学文言文 康里巎巎《谪龙说》
吴紫薇
李子健
《书法教育》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宋代外制官的封还词头
崔现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苏轼知颍州主要政绩考评
刘奕云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于小道中窥大道
刘勇强
《特别关注》
2023
0
原文传递
11
宋朝“敕命”的书行和书读
朱瑞熙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08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唐“中书舍人六人”考辨
刘万川
曹向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宋代乐论》辑录:论音乐观念
李方元
康瑞军
杨成秀
《音乐文化研究》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宋相富弼的诟如不闻与持诚守真
刘立祥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苏颋年谱(二)
陈钧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略论王安石苏轼友谊的基础——金陵之会的思考
周本淳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张九龄:最有风度的宰相
刘立祥
《唯实》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宋史·宰辅表一》校正一则
张延和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