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未知死,焉知生”——中国古代死亡观探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毕治国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3年第4期18-23,共6页
中国古代死亡观大体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和近代几个阶段和几大观点。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和统治地位,主要观点是"未知生,焉知死";道家主要观点是"齐生死";无神论主要观点"人始于生,而卒于死"。
关键词 知生 知生 死亡观
下载PDF
“三点”促整体认知生成——《高祖本纪》的教学尝试
2
作者 张长松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Z期23-26,共4页
在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今天,教学《史记》选读,如何走出以知识积累为单纯指向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文本、利用史料,读出文学味,读出史学味,充分挖掘《史记》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读本的功用,应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索的内容。《... 在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今天,教学《史记》选读,如何走出以知识积累为单纯指向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文本、利用史料,读出文学味,读出史学味,充分挖掘《史记》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读本的功用,应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索的内容。《史记》之所以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就在于其超绝的史学价值与杰出的文学价值。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我们在引导学生研读《史记》篇目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文学素养的提升,还要让学生在研读中生成史学识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尝试 《高祖本纪》 优秀传统文化 《史记》 知生 体认 引导学 史学价值
下载PDF
正名·知生·燕居——孔子与海德格尔生存论的三个维度
3
作者 殷学明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75-78,共4页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一切言说和行为都是为了生存。孔子与海德格尔关于生存论说展示:"词语破碎处,无物存在"、"正名"是现实生存的秩序化调整;"向死而生"、"未知生,焉知死"是人类生存的终极关怀...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一切言说和行为都是为了生存。孔子与海德格尔关于生存论说展示:"词语破碎处,无物存在"、"正名"是现实生存的秩序化调整;"向死而生"、"未知生,焉知死"是人类生存的终极关怀;"诗意的栖居"和"燕居"是人类生存的追求指向。通过二者比较不仅显明了中国人的生存特点,而且也显现了当下中国的生存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正名 知生 燕居 存论 海德格尔
下载PDF
未知生,焉知死——孔子生命教育活动轨迹追寻
4
作者 赵国权 周洪宇 《教育科学文摘》 2016年第1期8-9,共2页
如果说“中国文化之开端,哲学观念之呈现,着眼点在生命,故中国文化所关心的是生命”的话,那么作为中国文化之代表的孔子,就是“生命”教育的开拓者和践行者。
关键词 命” 教育活动 孔子 知生 中国文化 哲学观念 开拓者
下载PDF
知生知死知我——“子曰:‘未知生焉知死?’”简论
5
作者 刘顺 《阴山学刊》 2007年第2期61-65,共5页
“生”与“死”是孔子学说中没有明言的问题,通过遮诠的表述,孔子表达了对“生”、“死”问题上采用对象化把握方式的反对。孔子对“知生”与“知死”割裂表诠,意在通过不可言说的言说,达到对“知生”与“知死”本是同一过程的领悟。在... “生”与“死”是孔子学说中没有明言的问题,通过遮诠的表述,孔子表达了对“生”、“死”问题上采用对象化把握方式的反对。孔子对“知生”与“知死”割裂表诠,意在通过不可言说的言说,达到对“知生”与“知死”本是同一过程的领悟。在此领悟中,此在退回到本真能在。知生即为知死,知死即为知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此在 知生 共同在世 罪责
下载PDF
预设“问题串”,渐次推进新知生成——以“有理数乘法”第1课时教学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丽 《中学数学(初中版)》 2016年第11期15-17,共3页
在最近一次本地区教学研讨活动中,笔者有机会执教有理数乘法第1课时,本文梳理该教学实录,并跟进反思,提供研讨.
关键词 有理数 课时教学 乘法 预设 知生 教学研讨活动 第1课时 教学实录
下载PDF
刘伯温:600年后不知生在何处
7
作者 庾晋 左弦 姚晓静 《地图》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2-23,共2页
近年来,一场场争夺名人故居地、祖籍地或者事件发生地的浪潮在全国各地席卷开来,有的大局已定,有的难解难分,有的正是吵得口干耳热之际……
关键词 刘伯温 姜太公 诸葛亮 籍贯 刘基 知生 中国
下载PDF
鉴死知生话清明
8
作者 郭文斌 《党政论坛》 2010年第8期13-13,共1页
春分过后是清明。这是小时候从父亲口中听到的一句话。现在想来,它既是一句话,又是一个哲理。只有太阳直射到黄经,才有昼夜等长,阴阳平衡。而只有昼夜等长,阴阳平衡,才有“清明”。
关键词 清明 知生 阴阳平衡
原文传递
未知死焉知生?
9
作者 计文 《天风》 2017年第6期46-47,共2页
对于“生”,人们想得多,体验得多;而对于死,人们既不愿想,也不敢想,又无法主动地去体验。也许正是基于此,古代先贤便说:“未知生,焉知死?”然而,从基督教教义和生活的反思中,人们又可以毫不犹豫地提出:“未知死,焉知生?... 对于“生”,人们想得多,体验得多;而对于死,人们既不愿想,也不敢想,又无法主动地去体验。也许正是基于此,古代先贤便说:“未知生,焉知死?”然而,从基督教教义和生活的反思中,人们又可以毫不犹豫地提出:“未知死,焉知生?”一个没有充分认识死亡真面目的人,不可能充分掌握今生存活的意义;从不思考死亡的人,也从来不会思考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生 基督教教义 目的人 死亡
下载PDF
未知死,焉知生?
10
作者 恩惠 《天风》 2009年第4期64-64,共1页
茫茫大地,大干世界。人类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对于“生”,人们想得多,体验得多;而对于死,人们既不愿想,也不敢想,又无法主动去体验。也许正是基于此,古代的孔夫子便说“未知生,焉知死”?在老夫子看来,死亡是彼岸世界的... 茫茫大地,大干世界。人类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对于“生”,人们想得多,体验得多;而对于死,人们既不愿想,也不敢想,又无法主动去体验。也许正是基于此,古代的孔夫子便说“未知生,焉知死”?在老夫子看来,死亡是彼岸世界的事,生的事情还没有弄清楚,哪有时间去研究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生 彼岸世界 时间 基督教
下载PDF
未知死,焉知生?
11
作者 盛文沁 《社会观察》 2010年第11期86-86,共1页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个人幸福的核心在于两个基本概念:“过日子”与“做人”。
关键词 知生 中国文化传统 “做人” 个人幸福
下载PDF
构建自主学习平台,促进主动求知生智
12
作者 陈周鸿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08年第4期7-9,共3页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使学生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单一的个体学习状态,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机械的接受学习状态,培养探究能力。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自我导向的学习,在...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使学生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单一的个体学习状态,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机械的接受学习状态,培养探究能力。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自我导向的学习,在此类学习方式中,学习者清楚自己的学习需要,知道运用何种方法主动寻找资料,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开展自主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学习平台 知生 学习状态 探究能力 学习方式 合作交流 被动学习
下载PDF
未知死,焉知生
13
作者 Portia 《疯狂英语(新悦读)》 2015年第8期28-28,共1页
第一次听到有人说,死亡教育在中国严重缺失的时候,觉得有点耸人听闻。死,谁不知道啊,还要怎么教呢?可仔细一想,小时候,关于死亡,我们听到的如果不是恐吓,就是一大堆谎言。换言之,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在大人的忽悠中长大的。如今我们成年... 第一次听到有人说,死亡教育在中国严重缺失的时候,觉得有点耸人听闻。死,谁不知道啊,还要怎么教呢?可仔细一想,小时候,关于死亡,我们听到的如果不是恐吓,就是一大堆谎言。换言之,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在大人的忽悠中长大的。如今我们成年了,才发现:敢情大人们也在忽悠自己——死亡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教育 知生 热爱 趣味盎然
下载PDF
知死,更知生:以“语文”的方式谈死亡
14
作者 林蕊 《福建教育》 2021年第14期13-14,共2页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于是乎,几千年来,死亡始终披着神秘的面纱,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藏起它的面容。当我们将死亡视作一种忌讳,对死亡的恐惧就会幻化出天堂,衍生出地狱,变成“黑白无常”,令人胆颤——邻居的猫死了,家里的花枯萎了,...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于是乎,几千年来,死亡始终披着神秘的面纱,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藏起它的面容。当我们将死亡视作一种忌讳,对死亡的恐惧就会幻化出天堂,衍生出地狱,变成“黑白无常”,令人胆颤——邻居的猫死了,家里的花枯萎了,水缸里的金鱼浮在水面上,再也不会动了……死亡,是那么神秘,又是那么近,没有引导,没有交流,一个小小的疑惑也许就这样被压抑成更深的恐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生 语文 令人
下载PDF
鉴死知生话清明
15
作者 郭文斌 《新湘评论》 2010年第6期59-60,共2页
春分过后是清明。这是小时候从父亲口中听到的一句话。现在想来,它既是一句话,又是一个哲理。只有太阳直射到黄经,才有昼夜等长,阴阳平衡。而只有昼夜等长,阴阳平衡,才有“清明”。
关键词 清明 知生 阴阳平衡
下载PDF
因爱从教 因教知生——课改十年忆教学过往
16
作者 吴琳 《陕西教育(教学)》 2018年第4期9-11,共3页
新课改倡导素质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探索性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合作、自主创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多年来,我们多数的教师"摁... 新课改倡导素质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探索性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合作、自主创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多年来,我们多数的教师"摁着牛头吃草",一厢情愿地训练"牛嘴"要张开多少度、如何吃草,岂不知吃草是牛的本能。十年间,我忙碌地摸着石头过河,还时常不忘让"牛多吃些草",我走过小小的弯路,同时也验证了课改对自己专业成长的提升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改 身心健康 教学 知生 终身学习 课程改革 探索性学习 体验性学习
下载PDF
未知死,焉知生——鲁敏论 被引量:4
17
作者 岳雯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7-141,共5页
在鲁敏的小说里,我辨认出死亡。有时候,死亡被每个汉字、每个语词、每句话浓墨重彩地渲染着,声势浩大地宣誓着它对文本主题的所有权;有时候,它静静地趴在小说的空白处,像一个庞然巨兽,发出咻咻的气息;有时候,你以为摆脱了它,... 在鲁敏的小说里,我辨认出死亡。有时候,死亡被每个汉字、每个语词、每句话浓墨重彩地渲染着,声势浩大地宣誓着它对文本主题的所有权;有时候,它静静地趴在小说的空白处,像一个庞然巨兽,发出咻咻的气息;有时候,你以为摆脱了它,却在猝不及防的时候与它迎面相逢,并奇异地踏上了另外一条小路。可以说,死亡是鲁敏小说显在或潜在的主题、结构甚至信念。我有一种预感——如果不谈论死亡,我们可能对鲁敏一无所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敏 知生 文本主题 死亡 小说 所有权 空白处
原文传递
未知生,焉知死
18
作者 王以培 《金融博览》 2014年第7期22-24,共3页
自从父亲去世,对我来说,大地顿时变得柔软,因为我的父亲安葬在里面。不久前.母亲又去世,让我倍感凄凉——“子欲养而亲不待”。失去父母,让我更加深切体会到孔子所说的”未知生.焉知死”。
关键词 知生 去世 父亲 孔子
原文传递
未知死 焉知生——浅议临终关怀与临终心理
19
作者 凌艾青 《大众心理学》 2008年第7期22-23,共2页
同样的死亡等待着所有的人。
关键词 临终关怀 心理 知生
原文传递
从“知人论世”到“知生论文”——小议阅读教学中作家作品等信息的有效介入
20
作者 张原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4年第11期20-21,共2页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大多会涉及到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等信息,即通常说的"知人论世"。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用来助推文本解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还是必要的。但在教学实践中,它却往往被异化,变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与套路,运用不当,或适...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大多会涉及到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等信息,即通常说的"知人论世"。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用来助推文本解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还是必要的。但在教学实践中,它却往往被异化,变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与套路,运用不当,或适得其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论世” 作家作品 阅读教学 信息 论文 知生 文本解读 教学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