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感通能力与“可以为善”:朱子对性善论的诠释
- 1
-
-
作者
江求流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
出处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7-24,共8页
-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海外汉学中的中国哲学文献翻译与研究”(18JZD014)。
-
文摘
心性论构成了朱子哲学的重要内容,但论者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心、性、情等概念的内涵及相互之间关系的辨析。事实上,朱子心性论的核心所涉及的是以仁义礼智之性为具体内容的人性对主体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人性何以是善的这两个关键问题。在朱子那里,人性实质上是主体内在的感通能力,主体以这种感通能力为基础,在遭遇相应的外在情境时发而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情。对朱子而言,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情,作为心理层面的善的意识,可以进一步引发亲亲、仁民、爱物、敬长、尊贤等具体的善的行为。虽然从善的意识到善的行为的转化往往受到主体自身的自私自利的动机的抑制,但这种善的意识本身总是会在主体遭遇孺子入井等情境时,不可遏止地、必然地流露出来。所谓的人性本善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说的。
-
关键词
感通
性善
仁义礼智
作用是性
知觉为仁
仁道原则
-
Keywords
empathy
innate goodness
benevolence,righteousness,propriety,wisdom
function is nature
perception is benevolence
principle of benevolence and virtue
-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