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迷走神经刺激通过自噬机制对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模型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洪春永 蔡秋菊 +3 位作者 曾有福 吴欣宇 李清金 林进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22期2370-2374,共5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t-MCAO)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平分为3组,即迷走神经刺激组(VNS组,造模后予迷走神经刺激)、模型组(重复VNS组步骤但不刺激迷走神经)及假手术组...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t-MCAO)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平分为3组,即迷走神经刺激组(VNS组,造模后予迷走神经刺激)、模型组(重复VNS组步骤但不刺激迷走神经)及假手术组(重复VNS组步骤,但不栓塞大脑中动脉及刺激迷走神经)。其中,采用线栓法将大脑中动脉闭塞,术后2 h拔出栓线,建立t-MCAO模型。各组给予相应操作流程后24 h,记录神经行为学评分、计算脑梗死体积及观察脑皮质区LC3-Ⅱ、Beclin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较假手术组均显著恶化(P <0. 05),VNS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较模型组有改善(P <0. 05),但仍差于假手术组(P<0. 05)。相对于假手术组,模型组LC3-Ⅱ、Beclin1表达显著升高(P <0. 05),VNS组LC3-Ⅱ、Beclin1表达水平相对于模型组显著降低(P <0. 05),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 <0. 05)。结论迷走神经刺激可能通过调控自噬激活水平发挥对大鼠短暂性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迷走神经刺激 神经保护 自噬
下载PDF
通咽喷雾剂对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吞咽功能的干预效应 被引量:3
2
作者 袁清洁 冯学功 +5 位作者 刘建勋 徐立 郝文杰 宋文婷 姚明江 王光蕊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3期1965-1969,共5页
目的 观察通咽喷雾剂(TYSpray)对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tMCAO)模型大鼠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tMCAO组、tMCAO+TYSpray组。tMCAO组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于90min后再灌注,以建立tMCAO大鼠模型。tMCAO+TYSp... 目的 观察通咽喷雾剂(TYSpray)对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tMCAO)模型大鼠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tMCAO组、tMCAO+TYSpray组。tMCAO组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于90min后再灌注,以建立tMCAO大鼠模型。tMCAO+TYSpray组大鼠在造模后给予通咽喷雾剂口咽部喷雾用药,Sham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大鼠一般营养状况并记录死亡数;于7d、14d时,记录大鼠体重及进食水量;于14d时,观测大鼠吞咽潜伏期及吞咽次数。结果 tMCAO组大鼠除表现为吞咽潜伏期延长和吞咽次数减少等吞咽直接指标的异常,还表现为毛发干枯少泽、活动度减低、体型瘦弱、精神状态不佳、死亡率高、体重下降和体重增量/体重比值下降、进食量减少、进水量减少和进水量/体重比值下降等吞咽间接指标的异常。tMCAO+TYSpray组大鼠未见吞咽潜伏期延长和吞咽次数减少,而表现为吞咽次数明显增加,在进食量/体重比值方面虽与tMCAO组大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表现出一定的改善趋势,在14d时的进水量/体重比值与tMCAO组大鼠相比明显增加。结论 通咽喷雾剂可有效改善tMCAO组大鼠的吞咽功能,在改善进食水方面亦显示出较好的改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 吞咽障碍 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 通咽喷雾剂 吞咽潜伏期 吞咽次数
下载PDF
通咽喷雾剂对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吞咽功能和肺组织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袁清洁 冯学功 +6 位作者 刘建勋 徐立 杨斌 郝文杰 宋文婷 姚明江 王光蕊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766-1771,共6页
目的探讨通咽喷雾剂对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t MCAO)模型大鼠吞咽功能和肺组织炎症的影响。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模型组30只、通咽喷雾剂组30只。模型组和通咽喷雾剂组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于90 min后再灌,以... 目的探讨通咽喷雾剂对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t MCAO)模型大鼠吞咽功能和肺组织炎症的影响。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模型组30只、通咽喷雾剂组30只。模型组和通咽喷雾剂组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于90 min后再灌,以建立t MCAO大鼠模型。通咽喷雾剂组大鼠在造模后给予通咽喷雾剂口咽部喷雾用药,空白组、模型组代以同等量生理盐水喷雾,每日1次,每次1喷。14天后观察大鼠吞咽潜伏期及吞咽次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肺组织P物质含量,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测大鼠支气管黏膜上皮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支气管腔及肺泡充气扩张,肺组织结构紊乱,肺泡间隔变薄;吞咽潜伏期延长、吞咽次数减少,血清、肺组织P物质含量增加,支气管黏膜上皮组织TNF-α、IL-6表达增加(P <0. 05或P <0. 01)。与模型组比较,通咽喷雾剂组大鼠肺组织病变有减轻的趋势,吞咽次数明显增加,血清和肺组织P物质含量增加(P <0. 05或P <0. 01),支气管黏膜上皮TNF-α、IL-6表达无明显改善(P>0. 05)。结论通咽喷雾剂可有效改善t MCAO模型组大鼠的吞咽功能,增加吞咽频率,可能与增加血清、肺组织P物质含量有关,但其对肺组织炎症改变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 吞咽障碍 通咽喷雾剂 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 P物质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原文传递
pipeline栓塞装置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疗效:一项回顾性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莹 罗斌 +17 位作者 康慧斌 刘健 张义森 杨新健 张鸿祺 李天晓 买买提力·艾沙 毛国华 宋冬雷 王云彦 冯文峰 汪阳 史怀璋 万杰清 刘建民 管生 赵元立 王超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225-229,共5页
目的 探讨pipeline栓塞装置(PED)治疗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9年10月我国14个临床中心采用PED治疗的33例MCA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 33例共39个动脉瘤,使用37个PED。3... 目的 探讨pipeline栓塞装置(PED)治疗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9年10月我国14个临床中心采用PED治疗的33例MCA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 33例共39个动脉瘤,使用37个PED。33例完成临床随访,30例(36个动脉瘤)完成影像随访;随访时间4~22个月,平均(10.6±6.3)个月;动脉瘤完全或近全闭塞30个(83.3%,30/36);相对于单纯PED治疗组(71.4%),PED辅助弹簧圈栓塞组动脉瘤闭塞率更高(100%;P=0.031);预后不良(m RS评分>2分)3例(9.1%),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30例(90.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2%(8/33),术前规律服用双抗药物3 d以上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规律服用双抗药物的病人(P=0.033)。结论 MCA动脉瘤可以采用PED治疗,疗效较满意。对于直径大、形态不规则的MCA动脉瘤,可使用PED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以获得更高的闭塞率。术前、术后应规范应用双抗药物以减少缺血、出血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大脑动脉 血流导向装置 pipeline栓塞装置(PED) 疗效
下载PDF
电凝法与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在脑卒中后中枢痛研究中的应用对比
5
作者 汲晓宇 刘彤彤 +2 位作者 张传汉 祝畅 张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60,共7页
目的采用电凝法与线栓法分别造成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建立脑卒中后中枢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模型,探究更贴近临床的造模方法。方法选择6~8周龄(20~25g)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aive组)、电凝组(dMCAO组)... 目的采用电凝法与线栓法分别造成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建立脑卒中后中枢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CPSP)模型,探究更贴近临床的造模方法。方法选择6~8周龄(20~25g)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aive组)、电凝组(dMCAO组)和线栓组(tMCAO组),进行不同造模处理。在造模后行Longa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利用TTC染色评估大脑梗死体积,通过机械性缩足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评估小鼠的疼痛状态,旷场实验评估小鼠的运动功能。结果与Naive组相比,电凝组和线栓组小鼠造模后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均升高(均P<0.01),TTC染色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脑缺血(P<0.05,P<0.01);与Naive组相比,电凝组和线栓组在造模后的第7、14、21、28天均表现出机械性痛觉超敏和热痛觉过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aive组相比,电凝组小鼠在造模后第29天的运动功能无显著差异,而线栓组小鼠的运动功能下降(P<0.01)。结论电凝法和线栓法均可诱发脑卒中后中枢痛,但电凝法更贴近CPSP的临床表征,更具复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枢痛 动物模型 神经病理性疼痛 大脑动脉栓塞 脑缺血
下载PDF
颈总与颈外插线构建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模型脑微循环灌注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勇 袁健梅 +8 位作者 芦丹妮 任敉宏 邓博文 王佳俊 马荣 谢倩 李金秀 徐卓 王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83-1691,共9页
背景:颈总插线法和颈外插线法制备的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是脑缺血临床前研究常使用的模型,但既往关于2种插线方法在模型制备难易度、缺血性脑损伤中微循环灌注量的差异及其相关机制的对比研究较少。目的:比较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插线制备... 背景:颈总插线法和颈外插线法制备的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是脑缺血临床前研究常使用的模型,但既往关于2种插线方法在模型制备难易度、缺血性脑损伤中微循环灌注量的差异及其相关机制的对比研究较少。目的:比较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插线制备的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在模型制备难易度以及微循环灌注量的差异。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颈总动脉插线组和颈外动脉插线组分别应用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插线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假手术组大鼠麻醉后除不结扎血管和插入线栓,其他操作与上述2种方法相同。记录各组大鼠插线时间、插线成功率、模型术后死亡率以及造模成功率。插线后采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观察大鼠缺血90 min内和再灌注90 min内缺血半球脑血流灌注量以及缺血半暗带血管直径的变化;LONGA法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分别评价术后2,24,48,72 h大鼠神经功能缺缺损情况;TTC染色法、干湿质量法以及伊文思蓝染色法分别计算术后72 h大鼠脑梗死率、脑组织含水量以及血脑屏障通透性;ELISA法检测大鼠术后72 h血清内皮素1、降钙素基因肽、环磷酸腺苷、前列腺素E2和一氧化氮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与颈外动脉插线组相比,颈总动脉插线组手术操作时间明显缩短(P<0.01),模型成功率更高(P<0.05);且颈总动脉插线组再灌注后缺血半球脑血流灌注量和血管直径均显著小于颈外动脉插线组(P<0.05),血清环磷酸腺苷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②但颈外动脉插线组和颈总动脉插线组在脑梗死率、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以及血清内皮素1、降钙素基因肽、前列腺素E2和一氧化氮水平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提示相对于颈外动脉插线法,颈总动脉插线法操作简单、模型成功率高,但再灌注后大脑皮质存在明显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障碍;微循环血流的灌注不足可能与血清环磷酸腺苷水平的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 大脑动脉栓塞模型 小泉法(KOIZUMI法) LONGA法 颈外动脉插线法 颈总动脉插线法 微循环
下载PDF
应用高分辨率MRI研究大脑中动脉狭窄率在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差异 被引量:8
7
作者 谢珊珊 程敬亮 +1 位作者 张勇 寇培思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3年第6期411-415,共5页
目的应用3.0 T高分辨率MRI(high-resolution MRI,HR MRI)研究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在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差异。材料与方法 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连续入组经MRA或DSA证实的症状... 目的应用3.0 T高分辨率MRI(high-resolution MRI,HR MRI)研究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在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差异。材料与方法 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连续入组经MRA或DSA证实的症状性MCA M1段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91例,使用3.0 T MR扫描仪对狭窄段进行HR MRI检查,测量并计算血管狭窄率,并加扫DWI、T2WI及黑水序列,明确有无脑梗死。结果 78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其中脑梗死患者46例,HR MRI上测得的狭窄率为0.72±0.21;TIA患者32例,HR MRI上测得的狭窄率为0.72±0.2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M1段的狭窄程度在脑梗死与TIA患者中无差异,提示血管狭窄程度并非脑梗死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 大脑动脉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脑血管支架置入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符丽艳 杨传友 +2 位作者 刘诗翔 汪洪 刘剑雄 《疑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进一步了解及探讨脑血管支架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短暂性脑缺血反复发作患者30例行脑血管造影示大脑中动脉不同程度狭窄>50%,并予狭窄处血管支架置入。结果 26例手术顺利,随访(21±... 目的进一步了解及探讨脑血管支架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短暂性脑缺血反复发作患者30例行脑血管造影示大脑中动脉不同程度狭窄>50%,并予狭窄处血管支架置入。结果 26例手术顺利,随访(21±15)个月,术后患者均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患者术中出血,1例患者并发梗死。结论血管支架置人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狭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管支架置入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在急性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观察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9
作者 秦鑫 冯志慧 +3 位作者 许海娜 王振平 钟健 余宁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8期57-61,共5页
目的:研究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在急性脑梗死(ACI)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斑块特征观察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症状性MCA粥样硬化患者,依据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将其分为ACI组... 目的:研究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在急性脑梗死(ACI)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斑块特征观察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症状性MCA粥样硬化患者,依据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将其分为ACI组(42例)和TIA组(38例)。两组均于治疗前行HRMRI检查,对比两组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以及斑块表面不完整、斑块负荷百分比、斑块面积、血管面积(VA_(reference))、参考血管腔面积(LA_(reference))、血管最狭窄处面积(VA_(MLN))、血管最狭窄处管腔面积(LA_(MLN))、管壁面积(WA_(MLN))、狭窄率及重构方式的定量指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粥样硬化血管及斑块特征诊断的价值。结果:两组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以及VA_(reference)、LA_(reference)及VA_(MLN)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ACI组斑块表面不完整患者占比显著高于T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17,P<0.05);斑块负荷百分比、斑块面积、WA_(MLN)及狭窄率显著高于TIA组,LA_(MLN)显著低于T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0,t=2.100,t=7.021,t=3.310,t=4.015;P<0.05)。经ROC曲线分析,斑块负荷百分比、斑块面积、LA_(MLN)、WA_(MLN)及狭窄率均能用于ACI的诊断,AUC分别为0.709、0.940、0.879、0.789和0.819。结论:症状性MCA粥样硬化中,ACI与TIA患者的斑块特征存在差异,HRMRI能够用于症状性MCA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MCA)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脑梗死(ACI)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病变与卒中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荣伟 禹红梅 王慕一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236-237,241,共3页
目的探讨伴有MCA狭窄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卒中事件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通过TCD及MRA选择96例伴MCA狭窄的TIA患者,随访1年,观察卒中事件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96例伴MCA狭窄的TIA患者1年内卒中事件的发生率为14.6%,MCA轻... 目的探讨伴有MCA狭窄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卒中事件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通过TCD及MRA选择96例伴MCA狭窄的TIA患者,随访1年,观察卒中事件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96例伴MCA狭窄的TIA患者1年内卒中事件的发生率为14.6%,MCA轻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的TIA患者卒中事件的发生率不同(4.9%、20.0%、60.0%,均P<0.05);卒中者与非卒中者危险因素的聚集率不同(57.1%vs29.3%,P<0.05)。Logisti回归分析显示,伴MCA狭窄的TIA患者卒中事件的发生与MCA狭窄程度、危险因素的聚集及未服用抗血小板制剂密切相关(OR=0.261、0.149、0.203,均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病变卒中危险性与MCA狭窄程度、危险因素的聚集及未服用抗血小板制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 大脑动脉闭塞性病变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栓子监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晋华 李常新 翟俊格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7期831-832,共2页
目的监测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大脑中动脉(MCA)血流的栓子信号(MES)。方法采用PIONEER.TC-8080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90例TIA患者双侧MCA双深度(50-52,60-62)处栓子信号。结果 90例短暂性脑缺血(前循环缺血)患者中有4例栓子检测阳... 目的监测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大脑中动脉(MCA)血流的栓子信号(MES)。方法采用PIONEER.TC-8080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90例TIA患者双侧MCA双深度(50-52,60-62)处栓子信号。结果 90例短暂性脑缺血(前循环缺血)患者中有4例栓子检测阳性,4.44%阳性率较国内患者下降。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小于50%的16例,有2例栓子阳性;大于70%的8例,其中有2例栓子阳性。4例栓子阳性患者中有3例是大脑中动脉主干供血区域脑梗死,1例是分支区域腔隙性梗死。大脑中动脉主干狭窄的5例患者中栓子监测阴性。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前循环缺血)中大脑中动脉血流栓子检测是脑血管疾病筛查的一种手段,是预防脑血管疾病发展的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前循环) 大脑动脉血流监测 经颅多普勒超声 栓子信号
下载PDF
介入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分析研究
12
作者 韦帅 孔成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10期1939-1941,共3页
目的 分析介入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62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两组,对照组(n=30)给予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n=32)给予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 分析介入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62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两组,对照组(n=30)给予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n=32)给予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情况,记录术前、术后2周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良好(GOS评分5分)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两组的MBP、IMA、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 介入栓塞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安全有效,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调节血清MBP、IMA、TNF-α水平,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 动脉 介入栓塞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缺血修饰白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髓鞘碱性蛋白 并发症
下载PDF
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介入栓塞术对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延迟性脑缺血的疗效比较
13
作者 李俊 丁涟沭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3期1-5,15,共6页
目的比较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及对延迟性脑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96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5例行显微手术夹闭治疗者设为显微手术组,31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者设为介入栓塞组... 目的比较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及对延迟性脑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96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5例行显微手术夹闭治疗者设为显微手术组,31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者设为介入栓塞组。比较2组手术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炎性指标、围术期指标、延迟性脑缺血发生率、预后等。结果与显微手术组相比,介入栓塞组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低,治疗费用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3 d的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及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降低,且显微手术组的IgG、IgM及IgA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 d的纤维蛋白原(Fi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术前升高,且介入栓塞组术后3 d的Fib及TNF-α水平均低于显微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延迟性脑缺血发生率、脑缺血死亡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栓塞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术后复发率高于显微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均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破裂的有效手段,但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创伤更小,免疫抑制更轻,可能对降低术后延迟性脑缺血发生风险有益,但术后复发率也较高,治疗费用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瘤破裂 显微手术夹闭 血管介入栓塞 延迟性脑缺血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电针联合跑轮训练缓解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脑神经损伤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14
作者 杨坤 胡锋 +2 位作者 闵慧 梅求安 许明军 《中国康复》 2023年第2期67-72,共6页
目的:探究电针联合跑轮训练通过抑制tau过度磷酸化缓解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脑神经损伤的机制。方法: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处理,n=10)、MCAO组(进行MCAO手术,n=10),观察组(大鼠进行MCAO手术后的第7天,每天使... 目的:探究电针联合跑轮训练通过抑制tau过度磷酸化缓解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脑神经损伤的机制。方法: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处理,n=10)、MCAO组(进行MCAO手术,n=10),观察组(大鼠进行MCAO手术后的第7天,每天使用跑轮训练12h,持续10周,同时进行电针治疗)。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分析大鼠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通过莫里斯水迷宫(MWM)测试大鼠的认知功能;采用蛋白印迹分析大鼠丘脑组织中凋亡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xl基因(Bcl-xL)和陶蛋白(tau protein)蛋白的表达;采用尼氏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分析丘脑组织中神经元损伤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海马中p-Tau丝氨酸396/404的磷酸化蛋白水平。结果:训练后,MCAO组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阳性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TUNEL染色阳性细胞凋亡率较MCAO组降低(P<0.05)。MCAO组发现隐藏平台的潜伏期较对照组增加(P<0.05),探测试验时间减少(P<0.05),观察组发现隐藏平台的潜伏期时间较MCAO组减少(P<0.05),探测试验时间增加(P<0.05)。MCAO组Bax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Bax蛋白表达较MCAO组降低(P<0.05),MCAO组Bcl-2和Bcl-xL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Bcl-2和Bcl-xL蛋白表达较MCAO组升高(P<0.05)。MCAO组完整神经元数量较对照组减少(P<0.05),观察组完整神经元数量较MCAO增多(P<0.05)。MCAO组p-Tauser396和p-Tause404磷酸化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p-Tauser396和p-Tause404磷酸化表达较MCAO组降低(P<0.05)。MCAO组p-Tauser396、p-Tause404和总Tau蛋白表达升高(P<0.05),观察组p-Tauser396、p-Tause404和总Tau蛋白表达升降低(P<0.05)。结论:电针联合跑轮训练通过抑制tau过度磷酸化和tau蛋白表达减少MCAO大鼠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联合跑轮训练 大脑动脉栓塞(MCAO) TAU磷酸化 神经元
下载PDF
大脑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高分辨率磁共振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迪 张保朝 殷洁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09-211,215,共4页
目的通过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技术探究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性狭窄最狭窄处的管腔狭窄程度、血管壁面积及管壁重构模式与前循环TIA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目的通过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技术探究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性狭窄最狭窄处的管腔狭窄程度、血管壁面积及管壁重构模式与前循环TIA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前循环TIA患者93例,均经磁共振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存在MCA粥样硬化性狭窄,根据24 h内TIA发生次数分为频发组(24 h内TIA≥2次)和非频发组(24 h内TIA<2次)。所有患者入院后1周内行HRMRI检查,对比2组患者MCA最狭窄处的管腔狭窄程度、血管壁面积及管壁重构模式。结果 2组患者MCA最狭窄处管腔面积、参考处管腔面积以及血管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MCA参考处血管壁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频发组患者MCA最狭窄处血管壁面积和血管重构率显著大于非频发组(P<0.001)。结论 MCA血管壁的正性重构生长模式是前循环TIA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 大脑前循环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大脑动脉 血管重构
下载PDF
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双抗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栓塞的临床效果
16
作者 王泽麟 舒畅 肖罡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3期67-69,共3页
目的:探究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双抗治疗用于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乐昌市人民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脑外科接收治疗的50例大脑中动脉急性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 目的:探究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双抗治疗用于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乐昌市人民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脑外科接收治疗的50例大脑中动脉急性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独支架机械取栓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双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效果和出院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统计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和颅内、大便以及消化道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Rankin修订量表(mR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双抗治疗应用于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且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能够保证患者的安全性,血管再通率较高,同时患者出院后的身体预后情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栓塞 支架机械取栓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下载PDF
高压氧辅助治疗大脑中动脉双侧狭窄致短暂性脑缺血反复发作1例
17
作者 刘冬梅 张华 卢海英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5年第4期385-385,共1页
关键词 高压氧辅助治疗 短暂性脑缺血 大脑动脉 反复发作 2002年8月23日 狭窄 双侧 右侧肢体无力 扩血管药物 下肢活动 意识清楚 二便失禁 自行缓解 对症治疗 频繁发作 麻木感 阵发性 高血压 糖尿病 出现
下载PDF
通咽喷雾剂改善线栓法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吞咽困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彩彩 简郭血骄 +4 位作者 杨向竹 郭健 冯学功 马鑫 高誉珊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676-680,共5页
目的研究通咽喷雾剂对线栓法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塞(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t MCAO)模型大鼠吞咽功能的改善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药物组,后两组采用线栓法短暂... 目的研究通咽喷雾剂对线栓法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塞(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t MCAO)模型大鼠吞咽功能的改善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药物组,后两组采用线栓法短暂性阻塞大脑中动脉90分钟造模,药物组给予通咽喷雾剂治疗14天。于造模后第7天、第14天记录各组大鼠在相同时间内由蒸馏水引发的吞咽次数和吞咽反应时间;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P物质(substance P,SP)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延髓孤束核内P物质(substance P,SP)、5-羟色胺(serotonin,5-HT)含量。结果造模后第14天模型组大鼠吞咽次数减少(P<0.01)、吞咽反应时间延迟(P<0.05),药物组吞咽次数增加(P<0.05);模型组血清SP含量降低(P<0.01)、延髓孤束核内SP及5-HT阳性神经纤维含量减少(P<0.05,P<0.01);药物组血清SP含量增加(P<0.05),延髓孤束核内SP及5-HT阳性神经纤维含量增加(P<0.05,P<0.01)。结论通咽喷雾剂可改善t MCAO大鼠的吞咽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血清SP及孤束核内SP与5-HT阳性神经纤维含量,激活辣椒素敏感类神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大脑动脉阻塞 脑卒后吞咽困难 通咽喷雾剂 P物质 5-羟色胺
下载PDF
电针刺对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梗塞大鼠病灶及半暗区Akt、caspase-9、TUNEL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少军 郭辉 +3 位作者 贾淑兰 王富龙 张明明 躬晓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04年第2期111-112,共2页
目的研究电针刺人中、百会穴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机理。方法选用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梗塞90min大鼠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观察电针刺人中、百会对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梗塞90min大鼠生存因子Akt、凋亡因子caspase-9的作用。结果磷... 目的研究电针刺人中、百会穴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机理。方法选用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梗塞90min大鼠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观察电针刺人中、百会对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梗塞90min大鼠生存因子Akt、凋亡因子caspase-9的作用。结果磷酸化Akt免疫反应增多表现在梗塞大脑半暗区的8和24h,8h为高峰期,表现在阳性细胞的数量和颜色的浓度上,活化的caspase-9激烈的表现在半暗区的8h;电针刺能抑制caspase-9的活性化,TUNEL阳性细胞减少表现在24h病灶侧大脑皮质。结论针刺能促进生存因子p-Akt增多,抑制caspase-9的活性,从而使TUNEL阳性细胞减少;针刺或许有一种潜在的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刺 短暂性大脑动脉梗塞 大鼠 病灶 半暗区 AKT CASPASE-9 TUNEL
下载PDF
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82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侯霞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5年第5期462-463,共2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最常见的是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微栓塞[1]。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患者,极易发生微栓塞及血流动力学障碍,发生 TIA。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是高渗盐水,可通过提高渗透压起...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最常见的是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微栓塞[1]。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患者,极易发生微栓塞及血流动力学障碍,发生 TIA。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是高渗盐水,可通过提高渗透压起到很强的扩容及升压作用,改善低灌注并通过增加脑灌注来提高栓子向血管远端移动的能力,避免栓子致相应动脉闭塞的发生[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淀粉 40 氯化钠 大脑动脉狭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