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源漏不对称的石墨烯场效应管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曾荣周 李平 +1 位作者 廖永波 张庆伟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石墨烯场效应管(GFET)在栅极和源/漏电极之间存在的不对称的未被栅极覆盖的区域,会引起栅、源和栅、漏电极之间的串联电阻不相等,这将对GFET的性能会产生影响.首次测试了源漏不对称GFET在互换源、漏电极的情况下的输出特性、转移特性和... 石墨烯场效应管(GFET)在栅极和源/漏电极之间存在的不对称的未被栅极覆盖的区域,会引起栅、源和栅、漏电极之间的串联电阻不相等,这将对GFET的性能会产生影响.首次测试了源漏不对称GFET在互换源、漏电极的情况下的输出特性、转移特性和跨导,并采用带源极负反馈电阻的共源极电路模型和石墨烯沟道总电阻计算公式,分析了源漏不对称对器件特性的影响机理.为研制GFET及其他的纳米结构材料晶体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场效应管 源漏不对称 un-gated区域 串联电阻
下载PDF
液栅型石墨烯场效应管的缓冲液浓度和pH响应特性
2
作者 杜晓薇 成霁 +2 位作者 郭慧 金庆辉 赵建龙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7-171,共5页
本文使用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石墨烯制作了高灵敏度、低噪声的液栅型石墨烯场效应管(Solution-Gated Graphen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SGFETs),并测试了该器件对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 本文使用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石墨烯制作了高灵敏度、低噪声的液栅型石墨烯场效应管(Solution-Gated Graphen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SGFETs),并测试了该器件对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浓度和p H的响应特性.随缓冲液浓度的增大,SGFETs转移特性曲线的最小电导点向左偏移,偏移量与溶液浓度的自然对数呈线性关系.随p H的增大,其最小电导点向右偏移,偏移量与溶液p H呈线性关系.该响应特性对石墨烯生化传感器排除外界影响因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石墨 液栅型石墨烯场效应管 缓冲液浓度和pH
下载PDF
石墨烯场效应管的Verilog-A建模
3
作者 邓雄彰 常胜 +2 位作者 王高峰 黄启俊 王豪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93-497,533,共6页
在传统硅基器件日益趋近物理极限的背景下,石墨烯场效应管作为一种新型纳米器件受到了广泛关注。以漂移-扩散传输理论为基础,得到了石墨烯场效应管的漏电流解析表达式,并以此建立了适合电路设计的石墨烯场效应管Verilog-A模型。利用该... 在传统硅基器件日益趋近物理极限的背景下,石墨烯场效应管作为一种新型纳米器件受到了广泛关注。以漂移-扩散传输理论为基础,得到了石墨烯场效应管的漏电流解析表达式,并以此建立了适合电路设计的石墨烯场效应管Verilog-A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栅长为10μm、沟道宽度为5μm的石墨烯场效应管进行HSPICE仿真,仿真结果与实验所测数据相符。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石墨烯场效应管的共源放大电路、共漏放大电路和共栅放大电路三种基本电路组态的仿真结果,表明石墨烯场效应管应用于模拟及RF电路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场效应管(GFET) 纳米器件 漂移-扩散理论 Verilog—A HSPICE
原文传递
MEMS兰姆波谐振器驱动的石墨烯场效应管
4
作者 梁骥 孙晨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4-600,共7页
随着消费者对电子器件要求的提高,电子器件需要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拓展与优化功能.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将压电MEMS谐振器与IC电路集成,谐振器驱动的晶体管可以表现出独特的性能.之前研究的器件基本都是基于表面波谐振器,但器件频率低,体积... 随着消费者对电子器件要求的提高,电子器件需要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拓展与优化功能.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将压电MEMS谐振器与IC电路集成,谐振器驱动的晶体管可以表现出独特的性能.之前研究的器件基本都是基于表面波谐振器,但器件频率低,体积大,无法利用半导体工艺将二者集成在一起.为解决上述缺点,设计制作了一种由MEMS兰姆波谐振器驱动的石墨烯场效应管.借助声电流效应,MEMS谐振器产生的兰姆波将石墨烯中的载流子进行了传输,设置于声波传播路径上的一对电极可以检测出电流值,且底部的栅极可以调节电流的大小.通过仿真,预测了谐振器的工作模式,在3 GHz以内主要有A_0、S_0、S_13种工作模式.经过微加工技术得到的兰姆波谐振器电学特性与仿真吻合,且A_0、S_0、S_1这3种模式都成功驱动石墨烯产生了声电流,其中,2.9 GHz(S1模式)是已有报道中能够激发出声电流的最高频率.以S0模式激发的声电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结果表明:声电流大小与输入射频功率呈正相关性,但由于谐振器功率承载能力有限,二者表现出了非线性关系;栅极电压由于改变了石墨烯中载流子迁移率与电导率,最终成功调制了声电流的大小;兰姆波谐振器驱动石墨烯晶体管工作频率更高,体积更小,成功验证了一种新的芯片集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兰姆波谐振器 石墨烯场效应管 声电流效应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场效应管的无标记大肠杆菌快速检测方法
5
作者 张月敏 王春兴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63-67,共5页
食源性细菌检测方法是食品安全的的重要课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细菌检测方法——基于石墨烯场效应管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大肠杆菌快速检测方法.在该方法中,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获得石墨烯,之后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原则捕获大肠杆... 食源性细菌检测方法是食品安全的的重要课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细菌检测方法——基于石墨烯场效应管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大肠杆菌快速检测方法.在该方法中,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获得石墨烯,之后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原则捕获大肠杆菌,通过检测石墨烯在大肠杆菌掺杂后的电学特性变化来表征大肠杆菌浓度.该文设计的系统有较好的稳定性(CV=6.98%)和较低的信噪比(6.8%).经过实验测试,系统的检测范围为10-107 cfu/ml,最低检测限为10CFU/ml(R=0.94).检测过程控制在30min以内完成,可以实现现场实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石墨烯场效应管 细菌检测
下载PDF
石墨烯场效应管及其在太赫兹技术中的应用
6
作者 闭吕庆 戴松松 +1 位作者 吴阳冰 郭东辉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3-509,共17页
石墨烯是单原子厚度的二维碳同素异形体材料,因其出色的电学、热学、光学及力学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检测、医学、新能源、微电子、射频电路等领域。正是凭借着石墨烯独一无二的材料特性,石墨烯基场效应管(GFETs)比传统的硅基晶体管... 石墨烯是单原子厚度的二维碳同素异形体材料,因其出色的电学、热学、光学及力学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检测、医学、新能源、微电子、射频电路等领域。正是凭借着石墨烯独一无二的材料特性,石墨烯基场效应管(GFETs)比传统的硅基晶体管具有更高的迁移率、微缩空间及特征频率。此外,石墨烯零带隙的对称圆锥形能带结构,以及在受外部激发下形成的负电导率特性(太赫兹频段),使得GFETs能广泛应用于太赫兹功能器件中,也为实现太赫兹技术商业化提供了一种兼容当前半导体产业技术的低成本选择。针对硅基晶体管发展面临的尺度瓶颈,本文综述了GFETs器件的基本结构、射频/太赫兹领域的主要特性以及制备工艺,并举例说明了其在太赫兹技术领域的最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石墨烯场效应管 负动态电导率特性 太赫兹技术
下载PDF
三材料线性掺杂石墨烯纳米条带场效应管性能(英文)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伟 高健 +4 位作者 张婷 张露 李娜 杨晓 岳工舒 《计算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5-126,共12页
采用量子动力学模型研究单材料和三材料的石墨烯纳米条带场效应管(GNRFETs)在不同掺杂情况下的弹道输运特性,模型基于非平衡格林函数方程(NEGF)以及自洽的泊松方程的量子数值解.结果证明:三材料线性掺杂的石墨烯纳米条带场效应管(TL-GNR... 采用量子动力学模型研究单材料和三材料的石墨烯纳米条带场效应管(GNRFETs)在不同掺杂情况下的弹道输运特性,模型基于非平衡格林函数方程(NEGF)以及自洽的泊松方程的量子数值解.结果证明:三材料线性掺杂的石墨烯纳米条带场效应管(TL-GNRFET)不仅能够有效地抑制短沟道效应(SCE)和漏极势垒降低效应(DIBL),而且相对于其它几种结构而言,它有更好的亚阈值斜率以及更高的开关电流比.另外,还研究了非对称栅结构对石墨烯场效应管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上栅和下栅同时向源端移动的时候,可以改善器件的电流开关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场效应管 非平衡格林函数 三材料 线性掺杂
下载PDF
异质栅氧化层石墨烯隧穿场效应管构建反相器
8
作者 孙倩 《通讯世界》 2017年第9期264-265,共2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结构的石墨烯纳米条带(GNR)隧道场效应晶体管(TFET)应用于反相器的性能。主要是在HSPICE中构建逻辑电路,并且基于Verilog-A模型的查找表进行的,主要比较了高K氧化层石墨烯隧穿场效应管(HKTINV)和异质氧化层石墨烯隧穿场... 本文研究了不同结构的石墨烯纳米条带(GNR)隧道场效应晶体管(TFET)应用于反相器的性能。主要是在HSPICE中构建逻辑电路,并且基于Verilog-A模型的查找表进行的,主要比较了高K氧化层石墨烯隧穿场效应管(HKTINV)和异质氧化层石墨烯隧穿场效应管构建反相器(HTINV)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隧穿场效应管 异质氧化层 反相器
下载PDF
B/N掺杂单栅GFET的自洽模型研究
9
作者 刘杰 王军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1,66,共6页
建立了B/N掺杂单栅石墨烯场效应管(GFET)全工作区域下的漏极电流模型。利用自洽方法获取精确的电势-电荷关系,解决了建模过程中的多重对数问题。该模型明确捕捉到产生非零带隙和狄拉克(Dirac)点偏移对载流子片电荷密度和迁移率等参数的... 建立了B/N掺杂单栅石墨烯场效应管(GFET)全工作区域下的漏极电流模型。利用自洽方法获取精确的电势-电荷关系,解决了建模过程中的多重对数问题。该模型明确捕捉到产生非零带隙和狄拉克(Dirac)点偏移对载流子片电荷密度和迁移率等参数的影响。此外,通过考虑相互作用参数和杂质浓度建立了一种半经典扩散迁移率模型。所提出的漏极电流模型和扩散迁移率模型的模拟数据与7.5%B-掺杂单栅GFET的实验数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在不同掺杂浓度下,B/N掺杂单栅GFET漏极电流模型所预测的转移特性曲线与输出特性曲线表明,通过掺杂能够完全抑制单栅GFET的双极性行为,增强了输出饱和性,并提高了开关比。因此,B/N掺杂单栅GFET能够同时满足模拟/射频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应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场效应管 B/N掺杂 自洽方法 半经典扩散迁移率
下载PDF
基于非对称掺杂策略的GNRFET电学特性研究
10
作者 蒋嗣韬 肖广然 王伟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1-27,共7页
基于量子力学非平衡Green函数理论框架,在开放边界条件下,通过自洽求解三维Poisson和Schrdinger方程,构建了适用于非均匀掺杂的石墨烯场效应管的输运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计算采用非对称HALO-LDD掺杂策略的石墨烯纳米条带场效应管(G... 基于量子力学非平衡Green函数理论框架,在开放边界条件下,通过自洽求解三维Poisson和Schrdinger方程,构建了适用于非均匀掺杂的石墨烯场效应管的输运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计算采用非对称HALO-LDD掺杂策略的石墨烯纳米条带场效应管(GNRFET)的电学特性。通过与采用其他掺杂策略的GNRFET的输出特性、转移特性、开关电流比、亚阈值摆幅、阈值电压漂移等电学特性对比分析,发现这种掺杂结构的石墨烯场效应管具有更大的开关电流比、更低的泄漏电流、更小的亚阈值摆幅和阈值电压漂移,表明采用非对称HALO-LDD掺杂策略的GNRFET具有更好的栅控能力,能够有效的抑制短沟道效应和热载流子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纳米条带场效应管 非对称HALO-LDD掺杂 非平衡格林函数 掺杂策略 DIBL效应
下载PDF
Impact of Channel Length and Width for Charge Transportation of Graphen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11
作者 Kamal Hosen Md.Rasidul Islam Kong Liu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6期757-763,I0003,共8页
The effect of channel length and width on the large and small-signal parameters of the graphen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have been explored using an analytical approach.In the case of faster saturation as well as extre... The effect of channel length and width on the large and small-signal parameters of the graphen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have been explored using an analytical approach.In the case of faster saturation as well as extremely high transit frequency,the graphen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shows outstanding performance.From the transfer curve,it is observed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shift of Dirac point from the voltage of 0.15 V to 0.35 V because of reducing channel length from 440 nm to 20 nm and this curve depicts that graphene shows ambipolar behavior.Besides,it is found that because of widening channel the drain current increases and the maximum current is found approximately 2.4 mA and 6 mA for channel width 2μm and 5μm respectively.Furthermore,an approximate symmetrical capacitance-voltage(C-V)characteristic of the graphen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is obtained and the capacitance reduces when the channel length decreases but the capacitance can be increased by raising the channel width.In addition,a high transconductance,that demands high-speed radio frequency(RF)applications,of 6.4 mS at channel length 20 nm and 4.45 mS at channel width 5μm along with a high transit frequency of 3.95 THz have been found that demands high-speed radio frequency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ENE Graphen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Large signal Small-signal Channel length Channel width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