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榆社北魏孙龙石椁研究
1
作者 安瑞军 《文物季刊》 2024年第1期97-107,共11页
孙龙石椁是目前所见北魏洛阳时代纪年最早的石质葬具,其文字结合图像的主题表达形式颇具特点,具有重要的标本学价值。本文回顾了孙龙石椁的发现与研究历程,纠正了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对石椁形制、题铭与榜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文字表达... 孙龙石椁是目前所见北魏洛阳时代纪年最早的石质葬具,其文字结合图像的主题表达形式颇具特点,具有重要的标本学价值。本文回顾了孙龙石椁的发现与研究历程,纠正了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对石椁形制、题铭与榜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文字表达的是一种旌表孝行的意图。文章重点对图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结合大量考古新发现,对图像布局及题材渊源、主题表达等进行了探讨,认为墓主人夫妇宴飨图、四神图、升天图为主题图像;射猎图、杂技图、牛车鞍马出行图、树下并坐图等居于次要地位。其在文化面貌上表现出受洛阳主流文化的影响,又留有许多平城传统的印记,体现出大变革时代文化交融、过渡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榆社 孙龙石椁 升仙图 树下并坐图
下载PDF
北魏孙龙石椁题铭研究
2
作者 安瑞军(文/图) 段彬(文/图) 《大众考古》 2023年第1期38-41,共4页
孙龙石椁是一组重要的北魏洛阳时代葬具,有明确纪年。石椁头挡题铭记述了墓主孙龙为官履历、家族地望、卒年等相关信息。孙龙出自魏晋士族中都孙氏家族,当为永嘉之乱后孙氏留居并州的房支之一。孙龙石椁题铭填补了北朝中都孙氏史料的空白。
关键词 永嘉之乱 石椁 北魏 葬具 并州 地望 魏晋士族 孙氏家族
下载PDF
浅谈唐墓壁画和石椁线刻中女性形象的视线
3
作者 姚静敏 赵海晨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第12期68-73,共6页
壁画和石椁线刻是唐代墓葬中女性形象的重要载体,但是过去论述研究数量较少。以壁画和石椁线刻中女性人物的视线为研究的切入点,详细分析女性视线的角度和观看对象,从中了解唐代墓葬对庄穆的墓葬礼仪和活泼的日常生活的平衡,并且体会到... 壁画和石椁线刻是唐代墓葬中女性形象的重要载体,但是过去论述研究数量较少。以壁画和石椁线刻中女性人物的视线为研究的切入点,详细分析女性视线的角度和观看对象,从中了解唐代墓葬对庄穆的墓葬礼仪和活泼的日常生活的平衡,并且体会到墓葬平面载体中的女性形象是唐代道德准则和社会风貌的体现,也是现实生活的变相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墓葬壁画 石椁线刻 女性形象 视线角度 时代风气
下载PDF
北京房山金陵遗址M6出土龙纹、凤纹石椁
4
作者 曾婧(文/图) 《大众考古》 2023年第10期57-62,共6页
北京西南大房山麓的金朝帝陵遗址,包含有帝陵、坤厚陵及诸王兆域等区域,其主陵区位于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门口村九龙山南侧坡地。2002年,考古工作者在金陵遗址主陵区6号墓(M6)清理出土汉白玉凤纹石和龙纹石各一具,发掘编号为M6-3和M6-4。
关键词 考古工作者 金朝 石椁 诸王 帝陵 北京房山 汉白玉 周口店
下载PDF
唐武惠妃石椁纹饰初探 被引量:18
5
作者 程旭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7-101,I0003-I0008,共21页
陪葬敬陵的唐武惠妃墓石椁规模宏大,内外雕刻着精美的纹饰,其中的人物、乐舞、神兽、动植物纹带有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盛期的明显特征,也反映出墓主人的佛教信仰倾向,以及安排武惠妃葬式葬仪者的思想与感情,为研究唐代宫廷文化、宗教和文... 陪葬敬陵的唐武惠妃墓石椁规模宏大,内外雕刻着精美的纹饰,其中的人物、乐舞、神兽、动植物纹带有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盛期的明显特征,也反映出墓主人的佛教信仰倾向,以及安排武惠妃葬式葬仪者的思想与感情,为研究唐代宫廷文化、宗教和文化融合等提供了珍贵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惠妃 石椁 纹饰 乐舞 佛教 文化交流
下载PDF
墓葬中的窣堵波:再论武惠妃石椁勇士神兽图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庆卫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5-158,共14页
此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唐代武惠妃石椁外壁纹饰的宗教内涵重新分析,认为其中的4幅"勇士神兽图"表现的可能是力士狮子的含义,它所表现的是犍陀罗佛教艺术中的护法者郝拉克勒斯和狮子形象的变体。石椁外壁的动植物纹饰... 此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唐代武惠妃石椁外壁纹饰的宗教内涵重新分析,认为其中的4幅"勇士神兽图"表现的可能是力士狮子的含义,它所表现的是犍陀罗佛教艺术中的护法者郝拉克勒斯和狮子形象的变体。石椁外壁的动植物纹饰表达着不同的生死信仰,共同组成了一幅佛教的涅槃之地——窣堵波的墓葬化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犍陀罗艺术 窣堵波 石椁线刻画 墓葬美术
下载PDF
浅谈唐代石椁人物线刻的创作主体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杰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2年第10期13-13,共1页
20世纪中期以来,有关唐代石椁人物线刻作者的研究大多将作者集中于民间画工或领俸工匠之中,并分为两种观点,一为勒石刻工整体完成;二为画工与刻工合作完成。文章则依据所刻人物身份特性及制作过程结合文献,确定样本画家为待诏和高官画家... 20世纪中期以来,有关唐代石椁人物线刻作者的研究大多将作者集中于民间画工或领俸工匠之中,并分为两种观点,一为勒石刻工整体完成;二为画工与刻工合作完成。文章则依据所刻人物身份特性及制作过程结合文献,确定样本画家为待诏和高官画家,勒石刻工则为工部甄官署领俸刻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椁线刻 样本作者 刻工
下载PDF
大同北魏吕续墓石椁壁画的意义——在汉晋北朝墓葬壁画变迁的视野下
8
作者 韦正 《美术大观》 2022年第4期56-60,共5页
除石椁正面异域特征的武士形象外,吕续墓石椁壁画中的四神、千秋、万岁、羽人等形象皆见于汉晋时期,且富于系统性,集中表达了升仙主题,但有别于汉晋北朝墓葬壁画以现实题材为主流的途径,是理解北魏平城时代文化多样性和汉晋文化在十六... 除石椁正面异域特征的武士形象外,吕续墓石椁壁画中的四神、千秋、万岁、羽人等形象皆见于汉晋时期,且富于系统性,集中表达了升仙主题,但有别于汉晋北朝墓葬壁画以现实题材为主流的途径,是理解北魏平城时代文化多样性和汉晋文化在十六国北朝时期走向的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续墓 石椁壁画 升仙 汉晋文化
下载PDF
虞弘墓石椁彩绘对图形设计的启示
9
作者 毕瑞芳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11年第1期32-33,共2页
本文基于虞弘墓石椁彩绘的研究,探索和分析图形设计对于虞弘墓石椁彩绘中形态的借鉴和应用,以及图形设计的意象表达。进而提出对图形创新设计、综合重构、"回归自然"将其应用于图形设计的设计实践。
关键词 虞弘墓 石椁彩绘 图形设计
下载PDF
重现与沉浸:唐乾陵陪葬墓石椁线刻的本体设计与VR展示
10
作者 王秀丽 《媒介批评》 2017年第1期98-106,共9页
陕西虽有“唐代石刻博物馆”之称,但关于陕西石刻纹饰的研究多集中于历史文化研究、考古类型学研究等领域,从设计学角度单独对石刻纹饰进行形式方面的研究凤毛麟角。本文立足于设计学的视角,剥离掉石刻纹饰的可述历史,重点阐述其可视可... 陕西虽有“唐代石刻博物馆”之称,但关于陕西石刻纹饰的研究多集中于历史文化研究、考古类型学研究等领域,从设计学角度单独对石刻纹饰进行形式方面的研究凤毛麟角。本文立足于设计学的视角,剥离掉石刻纹饰的可述历史,重点阐述其可视可感的设计性及与当下新技术相契合的薪火传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陵 历史文化研究 石椁 陪葬墓 本体设计 唐代 考古类型学 博物馆
下载PDF
新发现的唐武令璋石椁和墓志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勇刚 白保荣 宿平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29,68,I0010-I0016,共18页
武令璋石椁为唐代石椁中最高等级的庑殿式结构,迄今唯在皇亲国戚或高官宠臣墓中出土过。石椁线刻的技艺精湛、题材丰富,有琵琶、吹箫、歌妓、胡腾乐舞、侍女以及卷草花叶等图案。乐舞内容占比例较大,作者推测其表现的是墓主生前的私家... 武令璋石椁为唐代石椁中最高等级的庑殿式结构,迄今唯在皇亲国戚或高官宠臣墓中出土过。石椁线刻的技艺精湛、题材丰富,有琵琶、吹箫、歌妓、胡腾乐舞、侍女以及卷草花叶等图案。乐舞内容占比例较大,作者推测其表现的是墓主生前的私家乐舞场景。墓志载墓主于天宝十三载葬于"统万城南二十里高原",如此,墓志资料也为统万城历史沿革的考证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石椁 线刻图 胡腾乐舞 墓志
下载PDF
西安北郊百花村汉代石椁墓(M6)发掘简报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翔宇 柴怡 +6 位作者 杨永岗 张世杰 王凤娥 呼安林 张红仓 王励耘 罗晓艳 《文博》 2013年第5期3-14,F0002,F0003,共14页
2012年3月,西安北郊凤城三路百花村百花家园小区在建设过程中发现一座大型汉代墓葬。该墓为一座汉代砖室石椁积沙墓(M6),规模较为宏大,尤其是发掘出土的石椁为西安地区汉代墓葬中所罕见。西安地区的西汉石椁墓,目前已公布的仅有两座,而... 2012年3月,西安北郊凤城三路百花村百花家园小区在建设过程中发现一座大型汉代墓葬。该墓为一座汉代砖室石椁积沙墓(M6),规模较为宏大,尤其是发掘出土的石椁为西安地区汉代墓葬中所罕见。西安地区的西汉石椁墓,目前已公布的仅有两座,而百花村M6的砖石混合结构,前室砖室,后室内为石椁,外为砖室,且双券并列,这在本地区是极少见的,为西安地区汉墓的结构与葬俗研究提供了新资料,不仅对研究长安地区汉代墓葬的形制和丧葬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研究汉代石作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及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百花村 汉墓 石椁
下载PDF
汉代石椁墓神树图像方位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倩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3期24-32,共9页
苏鲁豫皖四省的汉代石椁墓多数描有呈三角形的抽象树形图像,这种图像并非一种具有装饰意味的符号,而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宇宙树。此种神树为神话中通天的梯子,也是亡灵升天的通道。作为天梯的神树并非为汉代独有,它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神... 苏鲁豫皖四省的汉代石椁墓多数描有呈三角形的抽象树形图像,这种图像并非一种具有装饰意味的符号,而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宇宙树。此种神树为神话中通天的梯子,也是亡灵升天的通道。作为天梯的神树并非为汉代独有,它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神话与图像中。催生此种图像类型的是二分式神话方位结构:宇宙由天界和人间构成,二者之间通过位于宇宙中心的神树而得以沟通。对人类而言,死者亡灵能够通过宇宙中心的天梯而升天,继而获得永恒不朽的生命。这就意味着,汉代石椁墓神树图像的时间结构通过空间结构而得以表现,其图像内容描绘的宇宙图景为时空混同的神话宇宙论,与汉代神话文本《淮南子》《山海经》等表述的神话宇宙论并无两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椁 神树 玉璧 宇宙论 图像
下载PDF
铜梁县发现明代石椁墓 被引量:4
14
作者 叶作富 《四川文物》 1986年第4期54-54,共1页
1984年12月,在铜梁县巴川镇南门教场的基建施工中发现了明代石椁墓五座。这座墓群是李氏家族墓。墓是一次性建成分先后埋葬,墓葬规模较大。五座墓出土石刻仪仗队俑一百三十件,(图一)墓志四方,明代服装和《大明天启七年大统历》三册。 ... 1984年12月,在铜梁县巴川镇南门教场的基建施工中发现了明代石椁墓五座。这座墓群是李氏家族墓。墓是一次性建成分先后埋葬,墓葬规模较大。五座墓出土石刻仪仗队俑一百三十件,(图一)墓志四方,明代服装和《大明天启七年大统历》三册。 据出土墓志铭,(图二、三)1号墓为明代云南按察副使李仕亨之妻淳氏墓,2号墓为明代云南按察副使李仕亨之母李氏墓。两墓埋葬时间为明隆庆三年十二月,距今四百一十四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椁 铜梁县 明代云南 仪仗队 墓志铭 天启 大统历 李氏家族 墓群 死者
下载PDF
唐乾陵陪葬墓石椁线刻画分析——以线刻人物画为主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青峰 赵海荣 《文博》 2017年第1期60-67,共8页
1960~1972年,陕西考古工作者先后抢救性发掘了陪葬乾陵的唐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和懿德太子墓。三墓不仅出土了以唐三彩为主的大量珍贵文物,还各出土精美石椁一具。作为唐代最高等级葬具的三具石椁不仅造型高大雄伟、尊贵典雅,而且在... 1960~1972年,陕西考古工作者先后抢救性发掘了陪葬乾陵的唐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和懿德太子墓。三墓不仅出土了以唐三彩为主的大量珍贵文物,还各出土精美石椁一具。作为唐代最高等级葬具的三具石椁不仅造型高大雄伟、尊贵典雅,而且在其内外壁上还刻绘有大量线刻画,精细传神,美不胜收。本文拟就这些线刻画的内容、题材、雕刻技法、构图技巧以及艺术成就等浅做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陵 陪葬墓 石椁线刻画 分析
下载PDF
胶东地区石椁墓及相关问题初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仲雨 闫勇 《文物春秋》 2016年第5期29-33,共5页
胶东地区是指胶莱河以东的半岛区域,按现在的行政区域划分,主要包括青岛、烟台、威海三市及所辖市县区。作为较为独特的一种墓葬形制,石椁墓在此地区也有发现,本文对该地区出土的汉代石椁墓的墓葬形制特征、画像内容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胶东地区 石椁 画像 汉代
下载PDF
武惠妃石椁线刻画中的“胡人与神兽”图和“酒神的胜利游行”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可婧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2年第5期96-101,共6页
唐代武惠妃石椁线刻画中出现的“胡人与神兽”形象,从图式上受到了罗马艺术“酒神的胜利游行”题材中酒神侍从与大型猛兽组合形象的影响。神兽造型在狮子的基础上融合了酒神的坐骑——豹与格林芬混合形神兽的元素。“胡人与神兽”图出... 唐代武惠妃石椁线刻画中出现的“胡人与神兽”形象,从图式上受到了罗马艺术“酒神的胜利游行”题材中酒神侍从与大型猛兽组合形象的影响。神兽造型在狮子的基础上融合了酒神的坐骑——豹与格林芬混合形神兽的元素。“胡人与神兽”图出现于武惠妃石椁装饰之上,是唐代艺术大规模吸收异域视觉元素的又一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惠妃石椁 酒神 酒神的胜利游行 唐代艺术
下载PDF
李重润墓石椁线刻宫女图 被引量:2
18
作者 樊英峰 《文博》 1998年第6期70-71,共2页
这幅画绘于石椁东壁外侧中间一块石板上,高约135公分,宽约79公分.画面上有宫女及门框.门坎、门捐和门额等建筑材料.宫女有两位,作相向站立状,双手拱于胸前,分别位于门扇之前,其着装比较特殊.以右边的一位为例,头戴高冠,冠高出头部约一半... 这幅画绘于石椁东壁外侧中间一块石板上,高约135公分,宽约79公分.画面上有宫女及门框.门坎、门捐和门额等建筑材料.宫女有两位,作相向站立状,双手拱于胸前,分别位于门扇之前,其着装比较特殊.以右边的一位为例,头戴高冠,冠高出头部约一半,顶部插五树花钿钗,前部正中有一圈串珠,内镶五颗宝石.左右两侧绘两层圆珠,前后插凤头金簪,风嘴衔长缨,长缨之下有步摇,步摇由王珩、玉据、玉璜、冲牙、组绶组成.上身穿双挑式袒胸宽袖窄衣短衫,在特别宽大、几欲垂足的袖口端绣有一对鸾鸟及蔓草.腰束宽带,带宽约3.5公分,上绣宝相花团,下着曳地长裙,外罩一笼裙,笼裙比长裙稍短.左侧部垂一绶带,绶带连接一组王佩,玉佩由玉珩、玉琚、冲牙和组绶组成.左边宫女的装饰同右边,只是冠部插六树花钿钗,估计她的身份较右边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女 石椁 线刻 建筑材料 二方连续 《事物纪原》 内外命妇 历史价值 树花 舆服制度
下载PDF
黄梅县清理一座宋代石椁双室墓
19
《江汉考古》 1998年第1期31-34,共4页
关键词 黄梅县 双室墓 石椁 考古研究所 湖北省 侧板 博物馆 青铜色 隶书 时代特征
下载PDF
北朝隋唐时期房形石椁门宇纹饰基础研究
20
作者 田惠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96-102,共7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门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围绕"事死如事生"观念产生的房形石椁之上的门宇纹饰同样与墓主人身份地位、兴趣爱好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关联。椁身、椁门与墓门纹饰具有一致性,三者纹饰或呼应或互补,共同构成墓葬...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门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围绕"事死如事生"观念产生的房形石椁之上的门宇纹饰同样与墓主人身份地位、兴趣爱好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关联。椁身、椁门与墓门纹饰具有一致性,三者纹饰或呼应或互补,共同构成墓葬宅第。北朝椁门纹饰自由且无阶级区分,而唐朝却愈趋僵化且有明显阶层性。北朝隋唐的椁门纹饰发展经历了北魏太安元年至北魏分裂、北魏分裂至唐朝建国、唐朝建国至武后退位、唐中宗时期及以后四个阶段。椁门从自由散漫到墓葬信仰的符号,最后随着石椁的没落而消失,其纹饰是当时墓葬观念的集中体现,更是社会文化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 隋唐 石椁 门宇 纹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