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1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形势下石油类高校普通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
作者 姬悦 燕永利 +2 位作者 李金灵 杜春保 张黎 《化纤与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80-182,共3页
普通化学作为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人才所必需的素质教育课程,其课程教学惠及大多数理工科专业学生,具有跨学科、专业背景复杂、影响范围广等特点。为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需求,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简述了石油类高校普通化学课程教... 普通化学作为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人才所必需的素质教育课程,其课程教学惠及大多数理工科专业学生,具有跨学科、专业背景复杂、影响范围广等特点。为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需求,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简述了石油类高校普通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并探讨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新形势下石油类高校普通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统一;关注授课专业领域的国家政策、行业动态及学科前沿,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以满足行业和社会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化学 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 石油类高校
下载PDF
浅谈石油精神融入石油类高校思政教育
2
作者 索彧 王志华 王雷 《大庆社会科学》 2024年第1期153-157,共5页
石油类高校作为行业型特色院校,与中国的石油工业同发展、共进步,石油高校参与铸就并亲身见证石油精神的形成及发展。石油类高校应大力挖掘石油精神的新时代内涵并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助于石油类高校学子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树立为... 石油类高校作为行业型特色院校,与中国的石油工业同发展、共进步,石油高校参与铸就并亲身见证石油精神的形成及发展。石油类高校应大力挖掘石油精神的新时代内涵并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助于石油类高校学子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树立为油拼搏的信念,为新时代石油工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精神 石油类高校 思政教育 石油文化资源
下载PDF
由石油类应急监测现状探寻水中石油类监测的突破
3
作者 史绵红 胡雅琴 王鑫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0,共9页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对污染物质、污染物浓度、污染范围及其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监测是环境应急监测的基本工作要求。在不能利用管理手段有效获取污染来源等信息的情况下,开展溯源应急监测成为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处置的重要需求。然而通过资...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对污染物质、污染物浓度、污染范围及其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监测是环境应急监测的基本工作要求。在不能利用管理手段有效获取污染来源等信息的情况下,开展溯源应急监测成为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处置的重要需求。然而通过资料调研及应急监测案例分析发现,石油类水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大多存在采样代表性不够、溯源手段不健全、特征污染物监测不全面,以及现行石油类监测方法不能完整说清污染状况等问题或不足。因此,建议通过优化整合水中石油类指标监测标准,构建与石油类污染特征相适应的技术规范及配套监测分析方法,以达到精准、全面反映石油类水体污染状况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类 水体 突发环境事件 环境应急监测 标准体系
下载PDF
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注意事项
4
作者 赵萍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08-109,共2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也变得越来越严重,水中油类物质的测定对了解水体污染和环境治理具有重大意义。因水体中大部分油污染的来源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探讨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时在样品采集和实验...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也变得越来越严重,水中油类物质的测定对了解水体污染和环境治理具有重大意义。因水体中大部分油污染的来源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探讨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时在样品采集和实验室分析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确保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类 动植物油 样品采集 实验 注意事项
下载PDF
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石油类的操作与数据分析
5
作者 艾维嘉 《陕西水利》 2024年第1期104-106,共3页
为确保检测人员能够正确按照检测标准《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HJ637-2018)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石油类进行检测,确保分析数据质量和数据的准确真实性,通过试验曲线的建立,检出限检验,标准样品的测定以及回收... 为确保检测人员能够正确按照检测标准《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HJ637-2018)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石油类进行检测,确保分析数据质量和数据的准确真实性,通过试验曲线的建立,检出限检验,标准样品的测定以及回收率的测定等方面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各项指标的结果均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确认该方法可应用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类 红外分光光度法 回收率 监测资料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石油类验证报告
6
作者 吕伟 《山西水利科技》 2024年第1期40-41,48,共3页
依据HJ 970-2018方法要求,测定工作曲线、检出限、测定下限、精密度和准确度,验证在实验室条件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的适用性。经验证,实验检测结果中各项特性指标均合格。
关键词 水中石油类 方法验证 紫外分光光度法 适用性
下载PDF
水库围油桶与拦藻网对石油类污染的防控优化
7
作者 徐斌 张志 +4 位作者 侯伟昳 杨生巧 唐玉霖 任小孟 张天阳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89-1495,F0002,共8页
当水源地航运设施密集时,会使原水面临较高的突发石油类污染风险。分析了围油桶和拦藻网及组合工艺在不同流速和溢油量下的除油效能。实验探究了围油桶不同安装方式在不同流速下对持续溢油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淹没深度为0cm对溢油的... 当水源地航运设施密集时,会使原水面临较高的突发石油类污染风险。分析了围油桶和拦藻网及组合工艺在不同流速和溢油量下的除油效能。实验探究了围油桶不同安装方式在不同流速下对持续溢油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淹没深度为0cm对溢油的去除效果最差,淹没深度为1.5cm在各种流速下出口质量浓度均较低(0.14~0.61mg·L^(-1))。考察了拦藻网的不同布设方式(自由平铺,竖直放置,双层放置,垂直平铺)以及不同藻浓度下对溢油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垂直平铺的方式在各初始情况下均有较低的出口质量浓度且效果稳定(0.15~0.28mg·L^(-1));组合式工艺相较于围油桶有较好的性能提升,12min出口处质量浓度较单独围油桶分别降低了78.8%,84.6%和78.5%;高浓度藻液处理后的拦藻网除油效果下降,与活性位点的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石油类污染 围油桶 拦藻网 拦截除油 效能优化
下载PDF
挥发酚和石油类有毒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脱氮效能影响研究
8
作者 马兴冠 马云浩 +1 位作者 胡蝶 何雨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456-4463,共8页
为了解挥发酚和石油类有毒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工艺脱氮效能的影响情况,利用升流式污泥床反应器(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 reactor,UASB)梯度投加挥发酚和石油类有毒有机物,分析不同质量浓度条件下二者对厌氧氨氧化工艺脱氮效能的... 为了解挥发酚和石油类有毒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工艺脱氮效能的影响情况,利用升流式污泥床反应器(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 reactor,UASB)梯度投加挥发酚和石油类有毒有机物,分析不同质量浓度条件下二者对厌氧氨氧化工艺脱氮效能的联合影响,进而提升厌氧氨氧化工艺在含油、挥发酚废水领域的应用进程。结果表明:随着进水挥发酚和石油类有机物质量浓度的增高,系统对厌氧氨氧脱氮效能具有双重影响。进水中石油类有机物及挥发酚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90~3.60 mg/L和0.30~1.20 mg/L时,氨氮、亚硝态氮及总氮去除率分别高达80.00%、93.50%和71.00%以上,同时随着污染负荷的升高,总氮去除量提升,系统脱氮效果增强;当二者质量浓度分别升高至9.00 mg/L和3.00 mg/L时,氨氮、亚硝态氮去除率分别下降至72.00%和92.00%,总氮去除率低至67.77%,系统脱氨效能受到抑制。整个试验过程系统脱氮速率也随着进水污染物负荷的增高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最高为0.319 27 kg·N/(m^(3)·d),此时厌氧氨氧化贡献率也高达98.0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厌氧氨氧化 石油类 挥发酚 脱氮速率
原文传递
石油类污染的岩溶地下水环境特征:以淄博市大武水源地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郭永丽 肖琼 +1 位作者 章程 吴庆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9-547,共9页
岩溶裂隙水资源是北方重要的供水水源,文中选取山东省淄博市大武岩溶裂隙水源地为例,开展石油类污染的岩溶地下水环境特征研究,不仅为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指导,也为岩溶裂隙水环境演化研究奠定基础。文中选取地下水水位... 岩溶裂隙水资源是北方重要的供水水源,文中选取山东省淄博市大武岩溶裂隙水源地为例,开展石油类污染的岩溶地下水环境特征研究,不仅为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指导,也为岩溶裂隙水环境演化研究奠定基础。文中选取地下水水位、t、pH值、Eh、DO、NO_(3)^(-)、SO_(4)^(2-)、HCO_(3)^(-)、Cl^(-)、三氯甲烷、1,2-二氯丙烷、1,2,3-三氯丙烷、四氯乙烯、三氯乙烯和ΣVOCs作为石油类有机物污染的岩溶地下水环境指标,利用同位素技术、多元统计法和图解法等分析各指标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来揭示石油类污染地下水的过程及影响程度。区内地下水水动力场和环境条件有利于有机物生物降解作用的发生,有氧和厌氧呼吸同时存在,且无产甲烷过程的发生;ΣVOCs占DOC的比例较小,但仍是影响地下水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地下水体中DIC来源于有机物生物降解的平均百分率为33.93%;综合考虑石油类污染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可更有效地解译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类污染 岩溶地下水环境指标 相互作用机制
下载PDF
石油类高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新生学业导师指导方法探索
10
作者 张昆 黄旭日 +3 位作者 唐洪 杨辉廷 范起东 刘杨洁雅 《高教学刊》 2023年第16期118-121,共4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在新形势下,高等院校中学科建设日益丰富。其中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一个具有较高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应用性较强,并具有成熟化和系统化,以及相对完整体系等特点为一体的教...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在新形势下,高等院校中学科建设日益丰富。其中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一个具有较高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应用性较强,并具有成熟化和系统化,以及相对完整体系等特点为一体的教学型学校模式之一。该文从石油类院校资源勘探工程专业入手研究其发展历程及重要性;同时对新生的心理状态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学业导师 指导方法 高等教育 石油类院校
下载PDF
四氯乙烯中石油类溶液标准物质制备
11
作者 张鹏辉 司升玲 +3 位作者 向蕾 罗婷婷 张蒙 杨嘉伟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3年第10期1-6,共6页
介绍四氯乙烯中石油类溶液标准物质GBW(E)084795的制备过程。采用气相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卡尔费休滴定法定量测定原料正十六烷、异辛烷和苯中主成分、无机元素和水分含量,并根据质量平衡法对三种原料的纯度进行定值。以... 介绍四氯乙烯中石油类溶液标准物质GBW(E)084795的制备过程。采用气相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卡尔费休滴定法定量测定原料正十六烷、异辛烷和苯中主成分、无机元素和水分含量,并根据质量平衡法对三种原料的纯度进行定值。以正十六烷、异辛烷和苯为溶质,四氯乙烯为溶剂,采用重量-容量法制备标准物质,以制备值为标准值。使用红外分光光度法对研制的标准物质进行量值核验、均匀性检验和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标准物质量值准确,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有效期为12个月,评定了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分量,确认该标准物质的特性量值为1000μg/mL,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2.5%(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乙烯 石油类 稳定性 不确定度 有证标准物质
下载PDF
地表水中石油类测定工作中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效民 亓恒振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3年第2期114-116,共3页
为了确保检测人员能够正确按照检测标准《水质石油类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试行)》(HJ 970—2018)对地表水、地下水中石油类进行检测,紫外分光光度法作为国家标准用于对地表水中的石油类进行测定,是新实施的方法。利用正己烷做萃取、脱... 为了确保检测人员能够正确按照检测标准《水质石油类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试行)》(HJ 970—2018)对地表水、地下水中石油类进行检测,紫外分光光度法作为国家标准用于对地表水中的石油类进行测定,是新实施的方法。利用正己烷做萃取、脱水、吸附处理后,采用该测定方法。当测定范围在0 mg/L~16 mg/L时,线性较为理想,检出限和测定下线分别为1.000 mg/L和0.036 mg/L。这次试验的水样按照浓度的不同分为4种,进行6次测定,其结果偏差范围为0.8%~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类 地表水 紫外分光光度法 正己烷
下载PDF
振荡提取-荧光分光光度法分析土壤样品中石油类物质
13
作者 李媛 段小燕 +1 位作者 施玉格 李刚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40-1247,共8页
石油类物质是中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的污染物之一,开展土壤中石油类物质的检测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正己烷为萃取溶剂,土壤经振荡提取后,以荧光光度法为检测手段,建立了一种绿色环保、灵敏高效的土壤石油类... 石油类物质是中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的污染物之一,开展土壤中石油类物质的检测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正己烷为萃取溶剂,土壤经振荡提取后,以荧光光度法为检测手段,建立了一种绿色环保、灵敏高效的土壤石油类物质检测方法。通过对实验过程进行优化,该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9,检出限为3mg/kg。使用10种不同类型土壤进行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验证,精密度为2.5%~9.2%,基体加标回收率为80.0%~110%。为验证方法可比性,分别使用本方法和《土壤石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HJ 1051—2019)对5种不同类型土壤进行检测比对,测定结果相对偏差在5.0%~15%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石油类 振荡提取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 正己烷
下载PDF
基于荧光光度法的水中石油类污染物便携原位测定装置研制与应用
14
作者 巫培山 陈宇萍 +3 位作者 梁维新 郭鹏然 雷永乾 潘佳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58-1564,共7页
研制了一种基于荧光光度法的水中石油类污染物原位测定装置,该装置采用浸入式水下探头设计,通过测定石油类污染物中芳烃组分的荧光强度检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实验考察了最佳激发波长与发射波长以及不同激发光源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设计... 研制了一种基于荧光光度法的水中石油类污染物原位测定装置,该装置采用浸入式水下探头设计,通过测定石油类污染物中芳烃组分的荧光强度检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实验考察了最佳激发波长与发射波长以及不同激发光源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设计开发了适于水下检测的一体式光路。结果表明,研制的原位测油装置在水中油质量浓度在0~20 mg/L范围时具有良好线性结果;在1 mg/L和10 mg/L下仪器的示值误差小于3%;在10 mg/L时,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研制装置的原位检测结果与实验室萃取-荧光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良好(R=0.9998),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1.2%~114%。该装置无需使用有机溶剂萃取,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可应用于水中油的快速、原位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类污染物 原位检测 荧光光度法 水下检测探头
下载PDF
渗漏区地下水水位波动对石油类污染物迁移影响模拟研究
15
作者 张家兴 王楠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11期79-83,共5页
为探究石油类污染物迁移规律,模拟分析渗漏区地下水水位波动对石油类污染物迁移影响。利用GMS软件开展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构建石油类污染物迁移模型。联立求解地下水流方程与石油类污染物迁移方程,获取石油类污染物迁移分布特征。结果表... 为探究石油类污染物迁移规律,模拟分析渗漏区地下水水位波动对石油类污染物迁移影响。利用GMS软件开展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构建石油类污染物迁移模型。联立求解地下水流方程与石油类污染物迁移方程,获取石油类污染物迁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水位的不断下降,迁移距离先小幅度增长后大幅增长,从垂直方向看污染浓度逐渐呈现下降的情况,从水平方向看污染浓度先下降后保持在一定的浓度水平上;随着水位的不断上升,迁移距离先大幅度增长后平稳增长,从水平方向上看污染浓度呈现逐渐下降的情况,而从垂直方向上看污染物浓度先下降后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位波动 石油类污染物 迁移特征 影响模拟分析
下载PDF
杭州湾海域水质中石油类的分布特征
16
作者 俞梦男 叶林安 +1 位作者 金余娣 陈伟胜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3年第4期46-52,共7页
文章利用2017—2019年杭州湾海域12个航次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水质调查项目中石油类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17—2019年杭州湾海域水质石油类含量范围分别为0.008~0.042 mg/L、0.011~0.046 mg/L、0.007~0.094 mg/L,年度平均含量分别... 文章利用2017—2019年杭州湾海域12个航次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水质调查项目中石油类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17—2019年杭州湾海域水质石油类含量范围分别为0.008~0.042 mg/L、0.011~0.046 mg/L、0.007~0.094 mg/L,年度平均含量分别为0.023 mg/L、0.023 mg/L和0.016 mg/L,均满足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在季节变化上,水质中石油类指标由于受潮流、含沙量及风力等物理因素影响表现不明显,均属于低含量下的波动。在年际变化上,2017年和2018年石油类含量总体相当,2019年相比前2年有显著降低,具有一定的下降趋势。在平面分布上,主要呈现为多点源分布,高值区主要出现在嘉兴近岸和杭州湾南岸。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石油类含量与悬浮物呈显著负相关,海水中悬浮物对石油类污染物有吸附作用,海水中悬浮物的质量越大,石油类含量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石油类 分布特征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石油类污染土壤轻质非水相流体迁移机理与修复技术
17
作者 程家乐 赵贵章 +2 位作者 李垒成 王展 刘宇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3年第4期17-20,共4页
介绍了轻质非水相流体的危害、在地下水环境中迁移的复杂性以及修复技术等。通过对石油类污染赋存状态、迁移机理、修复技术进行概述,得出轻质非水相流体在地下水环境中的迁移受到包气带和含水层厚度,地层中土壤特性及有机物含量,地下... 介绍了轻质非水相流体的危害、在地下水环境中迁移的复杂性以及修复技术等。通过对石油类污染赋存状态、迁移机理、修复技术进行概述,得出轻质非水相流体在地下水环境中的迁移受到包气带和含水层厚度,地层中土壤特性及有机物含量,地下水位的埋深、流向、流速等主控因素的影响。根据不同的赋存状态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可使用不同的修复技术,水力截获技术、抽提技术可用于油相赋存状态污染修复,曝气技术、渗透性反应墙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可用于水相赋存状态污染修复,吹脱技术可用于气相赋存状态污染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类 污染土壤 轻质非水相流体 迁移机理 浮油萃取 固相污染治理 挥发性污染治理
下载PDF
红外分光光度法对废水中石油类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
18
作者 谢安乐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19期64-66,共3页
本文以红外分光光度法对废水中石油类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并对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包括曲线拟合过程、石油类标准溶液、萃取液定容、量取水样体积等引入的不确定度,对影响结果的各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研究分析。并计算出测定结果的扩... 本文以红外分光光度法对废水中石油类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并对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包括曲线拟合过程、石油类标准溶液、萃取液定容、量取水样体积等引入的不确定度,对影响结果的各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研究分析。并计算出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以此为参考,为今后能更准确检测废水中的石油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分光光度法 不确定度评定 石油类
下载PDF
太湖地区河网水体石油类浓度预测 被引量:2
19
作者 逄勇 姚琪 褚君达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74-376,共3页
利用完全混合系统水文动力学模型,对太湖地区河道改造后,由于船型及船流量发生变化而导致的水体石油类浓度的变化进行了预测,通过类比分析得出:预测结果基本符合实际.
关键词 石油类污染 太湖地区 石油类浓度 河网 水体污染
下载PDF
降水及重大节日活动对广州重点水质监控断面中石油类含量的影响分析
20
作者 王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7期0075-0078,共4页
石油类主要是由烃类化合物组成的一种复杂的混合物,烃类物质一般按结构可分为4类: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烯烃,除烃类之外,还有含少量的氧、氮、硫等元素的烃类衍生物。[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工业的高速发展,依赖化石燃料的机械工具如汽... 石油类主要是由烃类化合物组成的一种复杂的混合物,烃类物质一般按结构可分为4类: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烯烃,除烃类之外,还有含少量的氧、氮、硫等元素的烃类衍生物。[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工业的高速发展,依赖化石燃料的机械工具如汽车,大型建筑机械等的需求和使用量急剧增加,化石燃料的开采也在加速,这些人类活动使得石油类物质不可避免的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环境中。[2]石油类的毒性及分布特征使得对其在自然界,特别是人类活动区域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石油类的使用途径及残留分布特点,通过对其在河流中浓度变化的测定,分析河流中石油类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对2021年广州境内优化选取的不同河流断面每月石油类含量测定,并对比各月降水量统计及枯水期人类节日活动影响,分析了降水及大型节日活动对河流中石油类含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监控 石油类含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