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2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nVEST模型的矿业城市景观格局与生境质量分析——以淮南市为例
1
作者 晋康 李唯佳 +1 位作者 王瑞 张世文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研究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方式对生境质量的影响,对于矿业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安徽省淮南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20年的三期土地利用数据作为基础数据,采用InVEST模型,分析了2000-2020年研究区生境质量的分布规律与变化... 研究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方式对生境质量的影响,对于矿业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安徽省淮南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20年的三期土地利用数据作为基础数据,采用InVEST模型,分析了2000-2020年研究区生境质量的分布规律与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20年来,研究区主要以水田和旱地2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在研究期间占研究区总面积均超过70%。2000-2020年的用地类型变化剧烈,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4.63%,研究区内的水田和旱地面积逐年递减,占比减少了4.3%,坑塘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呈逐年增长趋势,坑塘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占比分别增加0.4%、4.21%;(2)2000-2020年的生境质量平均值分别为:0.37、0.36、0.35,表明研究区生境质量呈持续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域生境土地综合整治及生态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城市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景观格局
下载PDF
我国矿业城市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万会 孙玉建 +1 位作者 王珏 成彦惠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共4页
由于我国建国时间短,矿业城市的研究起步也较晚。然而,随着资源枯竭对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威胁,近年来,矿业城市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学者、专家从概念、理论等方面,对矿业城市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总结了矿业城市的... 由于我国建国时间短,矿业城市的研究起步也较晚。然而,随着资源枯竭对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威胁,近年来,矿业城市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学者、专家从概念、理论等方面,对矿业城市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总结了矿业城市的各种研究成果,如矿业城市的概念、矿业城市的界定标准、矿业城市的分类情况和矿业城市的统计情况等,详细阐述了目前我国矿业城市的研究现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新的矿业城市界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城市研究 矿业城市概念 矿业城市界定标准 矿业城市分类 矿业城市统计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矿业城市水生态环境质量影响机制研究
3
作者 王然 唐亚萌 姜久华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3年第6期62-73,共12页
水生态环境安全对长江经济带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长江经济带涵盖中国40%的矿业城市,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区域,研究其水生态环境质量影响机制是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9个典型矿业城市2012... 水生态环境安全对长江经济带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长江经济带涵盖中国40%的矿业城市,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区域,研究其水生态环境质量影响机制是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9个典型矿业城市2012—2021年面板数据,运用STIRPAT模型对其水生态环境质量影响机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总体而言,长江经济带矿业城市水生态环境质量受到前期水生态环境指数、常住人口数量、地方人均GDP、年矿石产量、R&D投入量和产业结构的影响。(2)从区域来看,年矿石产量、产业结构对中上游城市影响显著,R&D投入量对下游城市影响显著。(3)从发展阶段来看,年矿石产量对成熟型城市影响显著,产业结构对衰退型城市影响显著,R&D投入量对再生型城市影响显著。在此基础上,为改善长江经济带矿业城市水生态环境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矿业城市 水生态环境质量 STIRPAT模型
下载PDF
矿业城市相对资源承载力时空分异及阻力分析
4
作者 何刚 赵疏航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28,共7页
为测度矿业城市资源的相对承载能力,将突变级数法运用到承载力评价中。基于“三生”融合理念(生产—生活—生态)构建相对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突变级数法改进相对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测度2012—2021年相对资源承载力,探... 为测度矿业城市资源的相对承载能力,将突变级数法运用到承载力评价中。基于“三生”融合理念(生产—生活—生态)构建相对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突变级数法改进相对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测度2012—2021年相对资源承载力,探究安徽省矿业城市时空分异特征,结合阻力模型诊断矿业城市的关键阻力因子。结果表明:安徽省矿业城市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总体趋势发展良好,等级水平由弱上升到强,整体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滁州的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水平最高,水平最低的是淮北。生产资源和生态资源维度阻力占据主导,第1阻力因子集中在土地资源或水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城市 相对资源承载力 突变级数法 阻力诊断 时空分异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矿业城市生态环境时空变异分析
5
作者 滕永佳 阎跃观 +2 位作者 郭伟 李凯 赵传武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3-222,共10页
随着东部煤炭资源枯竭与开采重心战略西移,东部矿业城市的绿色转型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出了新要求。当前相关研究多集中于西部集约化高强度采区,相关方法和经验对东部矿业城市的适用性研究较少。其次,目前基于统计结果的矿区生态... 随着东部煤炭资源枯竭与开采重心战略西移,东部矿业城市的绿色转型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出了新要求。当前相关研究多集中于西部集约化高强度采区,相关方法和经验对东部矿业城市的适用性研究较少。其次,目前基于统计结果的矿区生态环境研究尚无法提供空间异质性的定量分析。再者,在较小开采强度下,煤矿开采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存在争议,而煤炭储存、运输的生态效应并没有得到较多关注。本研究利用2013—2020年Landsat遥感影像,以工矿城市峰峰矿区为研究区,构建遥感生态指数模型(Remote Sensing Ecology Index,RSEI),耦合景观生态指数,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和空间异质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当地煤炭采—储—运过程的生态效应,并分析了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13—2020年峰峰矿区生境质量呈现小幅度波动变化,但结构配置明显优化;景观指数分析表明,RSEI各等级空间异质性加强,非均衡分布现象更为明显;煤炭采—储—运过程对生态环境及其稳定性具有一定的扰动作用,煤炭开采的环境效应不强,储存与运输过程的生态影响呈现梯度特征;峰峰矿区RSEI与高程、坡度、植被覆盖有较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与灯光指数有较稳定的负相关关系。研究成果可为我国东部矿业城市生态环境分析和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矿业城市 生态环境 景观生态指数
下载PDF
生态功能异质性视角下矿业城市生态网络识别及其鲁棒性研究——以大冶市为例
6
作者 杨金凤 陈勇 +2 位作者 杨梅 黄锦 梁雅琪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3年第7期55-63,共9页
良好的生态网络能够缓解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和保障生态安全。以典型矿业城市大冶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功能的异质性,分别探讨了蓝色生态网络和绿色生态网络的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对生态网络的拓扑... 良好的生态网络能够缓解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和保障生态安全。以典型矿业城市大冶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功能的异质性,分别探讨了蓝色生态网络和绿色生态网络的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对生态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及其鲁棒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冶市生态网络由45处生态源地和60条生态廊道组成,其中蓝色生态源地主要集中在北部平畈地区,绿色生态源地主要集中在南部丘陵山区,生态功能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生态网络初始连接鲁棒性、网络效率和最大连通子图相对大小分别为0.9111、0.3616和0.9111,表明生态网络的连接性较高,但有效性较低;生态源地4、7、9为生态网络的关键节点,生态源地8和26、12和26、12和29、29和33等4条生态廊道是生态网络的关键边,对这些节点或边进行攻击时,网络鲁棒性显著下降,且蓄意攻击模式比随机攻击模式对鲁棒性的影响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 矿业城市 生态网络 复杂网络理论 鲁棒性 大冶市 生态源地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矿业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因子研究——以大冶市为例
7
作者 孙乃博 曾向阳 陈勇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3年第10期72-79,共8页
大冶市是典型的矿业城市,生态环境压力尤为突出,识别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因子,能够及时发现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生态环境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以研究区格网数据为样本,根据生态胁迫、生态助力、自然条件3类影响因子计算生态环境... 大冶市是典型的矿业城市,生态环境压力尤为突出,识别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因子,能够及时发现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生态环境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以研究区格网数据为样本,根据生态胁迫、生态助力、自然条件3类影响因子计算生态环境质量,并构建贝叶斯生态环境质量网络分析模型,探讨了3类影响因子对生态环境质量的作用大小和敏感程度,结果表明:大冶市生态环境质量由西向东逐渐降低,南北较高而中心较低,生态环境质量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生态胁迫是影响大冶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驱动因素,生态助力次之,二者熵减百分比分别为24.6%和2.31%,而自然条件仅为0.473%;贝叶斯网络较传统评价模型能够更加直观地量化各个变量,使评价结果更具说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贝叶斯网络 生态胁迫 生态助力 自然条件 评价模型 矿业城市
下载PDF
基于模糊认知图的矿业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与仿真研究——以大冶市为例
8
作者 杨梅 陈勇 +2 位作者 黄锦 杨金凤 梁雅琪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3年第7期74-79,共6页
矿产资源开发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区域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对矿业城市生态开展安全评价有助于生态环境的科学治理。以典型矿业城市大冶市为例,依据“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框架确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生态安全因... 矿产资源开发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区域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对矿业城市生态开展安全评价有助于生态环境的科学治理。以典型矿业城市大冶市为例,依据“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框架确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生态安全因果关系认知图,结合高斯隶属函数和节点中心度概念,对大冶市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冶市生态安全目前处于Ⅱ级(较低)水平,生态安全的主要压力来自矿冶在GDP中所占比重较高,以及矿山开采遗留下来的大量固废和采空区,同时大冶市的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不容乐观,生态环境治理任务依然艰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认知图 矿业城市 生态安全评价 大冶市 指标体系 仿真模型 压力-状态-响应
下载PDF
助力矿业城市转型发展 更好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山西省首家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揭牌
9
作者 张建刚 《华北自然资源》 2023年第2期F0002-F0002,1,共2页
4月2日,自然资源部矿业城市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有限公司举行。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丁永平、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副司长何凯涛出席揭牌仪式并共同揭牌。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 4月2日,自然资源部矿业城市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有限公司举行。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丁永平、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副司长何凯涛出席揭牌仪式并共同揭牌。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省自然资源总督察姚青林,晋中市委书记常书铭出席揭牌仪式并致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 科技发展司 调查监测 测绘院 山西省政府 矿业城市 总督察
下载PDF
鲁尔模式对河南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3
10
作者 原振雷 薛良伟 +2 位作者 宋锋 常秋玲 王永哲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06年第2期11-15,共5页
矿业城市是依托资源发展起来的城市。随着资源的逐步枯竭,城市转型是其发展过程中必然面对的问题。河南省有较多的矿业城市,如何应对其城市转型及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河南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德国鲁尔区是世界上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 矿业城市是依托资源发展起来的城市。随着资源的逐步枯竭,城市转型是其发展过程中必然面对的问题。河南省有较多的矿业城市,如何应对其城市转型及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河南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德国鲁尔区是世界上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典范,借鉴其成功经验对河南省矿业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城市 矿业城市 德国鲁尔区 河南省 城市转型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矿业城市商品住宅价格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华平 张所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6-53,共8页
研究目的:分析矿业资源特征对矿业城市住宅价格的影响,研究矿业城市商品住宅价格影响因素体系,提出矿业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基于空间计量的商品住宅价格空间滞后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结果:(1)居民收入、高校数、用水普及率对矿... 研究目的:分析矿业资源特征对矿业城市住宅价格的影响,研究矿业城市商品住宅价格影响因素体系,提出矿业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基于空间计量的商品住宅价格空间滞后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结果:(1)居民收入、高校数、用水普及率对矿业与非矿业城市的住宅价格都有显著的正影响,但矿业从业率、交通区位、医疗卫生设施对矿业与非矿业城市的住宅价格影响方向不同;(2)政治区位、自然区位、环境质量和治理、公交建设、学校师生比、互联网普及率对矿业城市的住宅价格影响显著,对非矿业城市的住宅价格影响不显著;(3)人口数量、文化区位、公共图书建设对非矿业城市的住宅价格影响显著,对矿业城市的住宅价格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矿业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需要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降低矿业从业风险、加强公交和网络建设、完善教育设施方面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影响因素 矿业城市 矿业城市 空间滞后面板数据模型
下载PDF
国内非矿业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矿业城市转型的启示 被引量:4
12
作者 汪安佑 韩小红 《资源.产业》 2005年第6期75-78,共4页
本文总结了5个城市经济发展模式:苏州模式(外向型经济模式);温州模式(民营经济模式);大连模式(环境经济模式);青岛模式(品牌经济模式);深圳模式(要素聚集模式)。通过对苏州、青岛、温州、大连、深圳等非矿业城市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的实... 本文总结了5个城市经济发展模式:苏州模式(外向型经济模式);温州模式(民营经济模式);大连模式(环境经济模式);青岛模式(品牌经济模式);深圳模式(要素聚集模式)。通过对苏州、青岛、温州、大连、深圳等非矿业城市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的实际案例分析,结合矿业城市的特点,提出了可供矿业城市经济转型参考的几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城市 矿业城市 经济模式
下载PDF
我国矿业城市环境问题经济学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剑 梁凯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2003年第6期17-18,共2页
文章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 ,分析了矿业城市环境问题的本质 ,提出环境质量是矿业开发的生产要素之一 ,并着重探讨了矿业城市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原因 ,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矿业城市环境问题的认识水平 ,并为解决矿业城市的环境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矿业城市 环境经济学 矿业城市环境 中国 环境质量
下载PDF
典型矿业城市的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与复合污染评价——以“镍都”金昌市为例 被引量:76
14
作者 廖晓勇 陈同斌 +5 位作者 武斌 阎秀兰 聂灿军 谢华 翟丽梅 肖细元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43-852,共10页
通过对甘肃省金昌市(镍矿城市)建成区的土壤重金属调查研究,揭示了其重金属来源、污染现状及其环境风险。结果表明:当地主要矿产品Ni和Cu两种重金属的土壤污染最严重,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III级标准比较,样品Ni和Cu... 通过对甘肃省金昌市(镍矿城市)建成区的土壤重金属调查研究,揭示了其重金属来源、污染现状及其环境风险。结果表明:当地主要矿产品Ni和Cu两种重金属的土壤污染最严重,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III级标准比较,样品Ni和Cu的超标率分别为70%和57%,污染面积分别为26 km2和24 km2;土壤As和Cd污染主要集中在矿冶区和尾砂库附近,居民区土壤污染程度低;土壤Cr污染出现在尾砂库和采矿区附近,污染面积为3 km2。在城区土壤中,Co、Cu、Cd、Pb与Zn的污染来源及空间分布具有相似特征,而土壤As污染与Ni污染特征相近。Nemero综合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矿冶区、北部尾砂库和西南角采矿区,城市居民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城市 土壤 重金属 污染 评价
下载PDF
基于相干目标短基线InSAR的矿业城市地面沉降监测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张学东 葛大庆 +5 位作者 吴立新 张玲 王艳 郭小方 李曼 余小红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06-1611,共6页
针对煤矿区非线性地表沉降特征,探讨了相干目标短基线InSAR用于矿业城市地面沉降监测研究的方法与效果。该方法以相干目标短基线差分相位时序分析为技术核心,综合相干系数阈值法和振幅离散指数最大化提取有效相干目标,以此构建相干目标D... 针对煤矿区非线性地表沉降特征,探讨了相干目标短基线InSAR用于矿业城市地面沉降监测研究的方法与效果。该方法以相干目标短基线差分相位时序分析为技术核心,综合相干系数阈值法和振幅离散指数最大化提取有效相干目标,以此构建相干目标Delaunay三角网,进而分析相邻目标的时序相位差,根据差分相位构成中各分量的时空特性,对短基线条件下干涉相位序列进行逐个分离,最终获取地表下沉速率和下沉累积量。以唐山市为例,选用2004—2010年27景ENVISAT ASAR影像进行分析,查明了唐山市城区地面沉降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最大年沉降速率达到-46.8 mm/a,主城区沉降速率普遍低于-11 mm/a。连续动态监测也显示了矿区开采沉陷不同阶段的地面沉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目标 短基线 INSAR 矿业城市 地面沉降监测
下载PDF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顾康康 刘景双 +2 位作者 王洋 彭小黎 王明全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9-764,共6页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是中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和重工业基地,研究其生态系统脆弱性有助于改善该区域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失调的状况,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基于矿业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内涵,建立了辽中地区矿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生态...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是中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和重工业基地,研究其生态系统脆弱性有助于改善该区域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失调的状况,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基于矿业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内涵,建立了辽中地区矿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生态系统协调度,并设定了其脆弱性和协调性分级标准。结果表明:2005年,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系统脆弱性处于亚稳定状态,主要限制因子为资源匹配指数、环境质量指数和经济发展指数;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系统间处于亚协调状态,其中本溪略低于亚协调,处于低度失调状态。鞍山的资源匹配指数处于较失调状态,抚顺、本溪的资源匹配指数处于失调状态,抚顺、本溪的经济发展指数处于较失调状态,是限制整个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该评价模型较真实的反映了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系统脆弱性、协调性状况,并且提出了制约其发展主要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性 协调度 指标体系 复合生态系统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
下载PDF
基于CLUE-S模型的矿业城市土地利用格局情景模拟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博 雷国平 +3 位作者 周浩 王蕊 董博文 张旭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61-266,共6页
运用CLUE-S模型对典型矿业城市——双鸭山市辖区进行未来土地利用模拟,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设定趋势发展、耕地保护、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4种情景,模拟了2025年当地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各土地利用类型均通... 运用CLUE-S模型对典型矿业城市——双鸭山市辖区进行未来土地利用模拟,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设定趋势发展、耕地保护、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4种情景,模拟了2025年当地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各土地利用类型均通过ROC检验,回归方程拟合程度高。1995年和2005年模拟正确比例分别为88.15%和92.10%,Kappa系数均超过0.75,准确率达到可信的效果。各情景土地利用模拟结果差异明显,在趋势发展下,耕地和其他用地面积持续较少,建设用地增长幅度最大;耕地保护情景下,耕地仍保持下降态势,但速度明显下降,建设用地和工矿用地的扩张趋势有所抑制;经济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面积增长速度显著上升,将大量侵占其周边的耕地和园林地,工矿用地面积增长幅度最大;生态保护情景下,耕地、其他用地和工矿用地面积以不同程度趋势下降,园林地和水域用地面积显著增加。研究结果为当地相关规划的合理编制及土地资源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UE-S 矿业城市 土地利用 情景模拟 双鸭山市
下载PDF
矿业城市土地损毁生态风险评价与空间防范策略 被引量:22
18
作者 常青 刘丹 刘晓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45-254,共10页
为量化矿业城市土地损毁生态风险、提高土地复垦和综合整治有效性,以吉林省辽源市为研究区,提出基于GIS的矿业城市土地损毁生态风险定量评价与空间防范的思路和方法。首先将土地损毁作为直接生态风险源,将土地生态系统作为生态风险受体... 为量化矿业城市土地损毁生态风险、提高土地复垦和综合整治有效性,以吉林省辽源市为研究区,提出基于GIS的矿业城市土地损毁生态风险定量评价与空间防范的思路和方法。首先将土地损毁作为直接生态风险源,将土地生态系统作为生态风险受体,借助遥感信息模型与GIS空间分析模型,依次评价土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敏感性、土地损毁累积作用以及二者间的暴露关系;然后确定综合生态风险值及其等级空间分布,并据此将矿业城市土地利用划分为环境敏感特别保护区、一般生态保护区、生态保育区、生态协调区、生态复垦区、限制发展区、工矿发展区与城镇发展区等八大功能区,各区内生态风险防范措施各有侧重;最后利用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图对评价与分区结果进行有效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辽源市90%以上的规划建设用地属于发展主导区域、70%以上的非规划用地属于生态保护主导区,研究结果与2010年城市规划用地布局范围基本吻合。基于GIS定量方法进行矿业城市土地损毁生态风险分析可空间化土地利用的风险等级与主导风险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提供了空间信息;也为矿业城市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价 土地复垦 生态 土地利用 矿业城市 土地损毁
下载PDF
我国矿业城市持续发展的问题、成因与策略 被引量:74
19
作者 樊杰 孙威 傅小锋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77,共10页
着眼于矿业城市的持续发展,论文对我国矿业城市问题产生的内外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矿业城市发展的经济效益,结合对矿业城市持续发展规律的理论思考和国内不同类型矿业城市的实证研究,提出了战略与对策。研究认为:①长期以来,没有处理好... 着眼于矿业城市的持续发展,论文对我国矿业城市问题产生的内外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矿业城市发展的经济效益,结合对矿业城市持续发展规律的理论思考和国内不同类型矿业城市的实证研究,提出了战略与对策。研究认为:①长期以来,没有处理好“矿”与“城”的关系是造成矿业城市问题的主要原因,而来自国内外的竞争更加剧了其与非矿业城市的发展差距;②矿业城市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矿业城市经济效益存在规模收益递增,油气、钢铁城市发展状况相对较好;③矿业城市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实现资本优势的转换,推动非矿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城市 持续发展 城市竞争力
下载PDF
中国矿业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及其空间分异 被引量:17
20
作者 宋飏 王士君 +1 位作者 叶强 王雪微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5-49,共5页
矿业城市是以矿产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的资源型城市,伴随矿业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城市空间会呈现相应的演变过程和格局,城市经济的转型也必将带来城市空间结构的响应。矿业城市空间结构受自然资源和产业发展的影响明显,是基于自然资源... 矿业城市是以矿产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的资源型城市,伴随矿业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城市空间会呈现相应的演变过程和格局,城市经济的转型也必将带来城市空间结构的响应。矿业城市空间结构受自然资源和产业发展的影响明显,是基于自然资源与产业转型的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典型研究对象之一。选取中国33个公认的典型地级矿业城市作为研究样本,提取空间结构数据进行紧凑度和分形维数的计算与统计分析,力图总结我国矿业城市对比其他类型城市在空间形态上的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矿业城市空间形态的紧凑度较低,发展呈分散态;矿业城市空间的边界比较复杂,呈不规则状态;矿业城市紧凑度与边界维数呈负相关;矿业城市空间形态受城市发展阶段、有无依托、其他组织的人为规划等因素影响,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异规律;矿业城市空间形态与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形态 紧凑度 分形维数 空间分异 矿业城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