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7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煤灰矿化CO_(2)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楚杰 王玉高 +1 位作者 姚振朝 杨江峰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0-315,共16页
CO_(2)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等生态问题,已成为全人类生存面对的重大挑战,CO_(2)矿化是应对此挑战的关键技术之一。相对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格局导致中国主体能源仍以CO_(2)排放强度高的煤炭为主,其燃烧产... CO_(2)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等生态问题,已成为全人类生存面对的重大挑战,CO_(2)矿化是应对此挑战的关键技术之一。相对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格局导致中国主体能源仍以CO_(2)排放强度高的煤炭为主,其燃烧产生的工业固废粉煤灰也面临巨大的处理难题。相比传统矿化原料,粉煤灰因具有产量大、获取容易和运输成本低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粉煤灰自身可通过直接矿化和间接矿化实现CO_(2)矿化封存,在CO_(2)矿化封存的同时,可大幅降低与粉煤灰堆积或处理相关的环境风险。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利用粉煤灰矿化封存CO_(2)是一项应对全球变暖具有巨大潜力的高效策略。介绍了我国粉煤灰排放和利用现状,回顾了粉煤灰直接矿化和间接矿化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不同矿化工艺的优缺点,明晰了CO_(2)矿化过程中工艺参数对粉煤灰矿化效率的调控机理。针对粉煤灰矿化CO_(2)缺乏机制性的解释这一问题,通过介绍常用于描述CO_(2)矿化反应的缩核模型和表面覆盖模型,厘清矿化过程中气液扩散等控制矿化速率的机制。最后分析了粉煤灰矿化过程中现存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利用粉煤灰固废矿化CO_(2)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矿化 粉煤灰 直接矿化 间接矿化 矿化机理
下载PDF
水泥基材料中Ca^(2+)对矿化微生物的碳酸酐酶产量、活性和矿化的影响
2
作者 张俊杰 陈燕强 钱春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136,共6页
本工作针对一种适用于水泥基材料的耐碱矿化微生物,研究了水泥基材料中Ca^(2+)浓度变化(0~5 mmol/L)对矿化微生物的产酶量、碳酸酐酶活性以及诱导CaCO_(3)矿化能力的影响。对分离纯化不同Ca^(2+)浓度菌液中的碳酸酐酶进行酶产量测定,并... 本工作针对一种适用于水泥基材料的耐碱矿化微生物,研究了水泥基材料中Ca^(2+)浓度变化(0~5 mmol/L)对矿化微生物的产酶量、碳酸酐酶活性以及诱导CaCO_(3)矿化能力的影响。对分离纯化不同Ca^(2+)浓度菌液中的碳酸酐酶进行酶产量测定,并通过测定矿化微生物的细菌生长曲线和单菌产酶量分析Ca^(2+)浓度对其的影响机理;基于酯酶法测定不同Ca^(2+)浓度下碳酸酐酶的活性,并利用FTIR测定官能团,分析二级结构变化和氢键变化,进而得到Ca^(2+)浓度对碳酸酐酶活性的影响机理;最后基于热重分析不同Ca^(2+)浓度溶液中矿化微生物的诱导矿化能力,并测定矿化产物晶形。试验结果表明,当Ca^(2+)浓度为2.5 mmol/L时,矿化微生物生长增殖最快,单菌产酶量最高,因此整体酶产量最高;碳酸酐酶活性在Ca^(2+)浓度为5 mmol/L时达到最大值,但Ca^(2+)会破坏碳酸酐酶结构的有序性;当Ca^(2+)浓度为5 mmol/L时,矿化微生物的诱导矿化能力最强,矿化3 d后Ca(OH)_(2)向CaCO_(3)的转化率达到82.67%,且得到的CaCO_(3)晶体形貌主要为球状或椭圆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微生物 碳酸酐酶 酶产量 酶活性 诱导矿化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辅助仿生矿化原位合成羟基磷灰石
3
作者 张彪 石淇铭 +5 位作者 白梓恒 刘泓宇 马涛 王芬 朱建锋 施佩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3-369,共7页
羟基磷灰石(HAp)是一种与人体骨骼成分类似的无机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文以氧化石墨烯(GO)为模板,通过模拟体液(SBF)仿生矿化原位合成了HAp纳米粒子。通过SEM、XRD、EDS和拉曼光谱等测试分析研究了矿化时间、SBF/GO体积比对矿... 羟基磷灰石(HAp)是一种与人体骨骼成分类似的无机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文以氧化石墨烯(GO)为模板,通过模拟体液(SBF)仿生矿化原位合成了HAp纳米粒子。通过SEM、XRD、EDS和拉曼光谱等测试分析研究了矿化时间、SBF/GO体积比对矿化产物物相组成、形貌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矿化处理后的GO表面形成了大量均匀分布的类骨HAp。随着矿化时间延长和SBF体积占比增大,矿化产物的尺寸及数量增大,GO层间距逐渐扩大。本研究验证了GO辅助合成HAp的可行性,拓展了仿生矿化法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矿化 石墨烯 羟基磷灰石 模拟体液 原位合成 粒径变
下载PDF
病理性矿化促进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发生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谢潇 王珺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是重症颞下颌关节病患者的主要病理表现,关节组织病理性矿化是骨关节炎患者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但病理性矿化的产物,如磷酸钙微晶在骨关节炎发病机制和疾病进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仍存有争议。研究显示在大多数罹患...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是重症颞下颌关节病患者的主要病理表现,关节组织病理性矿化是骨关节炎患者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但病理性矿化的产物,如磷酸钙微晶在骨关节炎发病机制和疾病进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仍存有争议。研究显示在大多数罹患骨关节炎关节中均发现了磷酸钙微晶的存在,这些微晶的出现要早于关节炎临床症状的发生,且其含量往往与后期关节破坏程度密切相关。本文将近年来研究病理性矿化与骨关节炎进展相关性的文章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明确病理性矿化与骨关节炎进展相关性,实现干预病理性矿化而阻断骨关节炎进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矿化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下载PDF
陕北中部黄土区不同种植年限水稻田有机碳矿化对温度的响应
5
作者 赵满兴 张霞 +2 位作者 杨帆 马卓 马文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2,共12页
为了探讨陕北中部黄土区不同种植年限水稻田有机碳矿化对温度的响应,以陕北南泥湾水稻种植基地不同种植年限(3、30、78 a)的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35 d培养试验与矿化动态模型研究方法,解析温度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探讨陕北中部黄土区不同种植年限水稻田有机碳矿化对温度的响应,以陕北南泥湾水稻种植基地不同种植年限(3、30、78 a)的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35 d培养试验与矿化动态模型研究方法,解析温度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和矿化速率均表现为78 a水稻田>30 a水稻田>3 a水稻田>玉米田。土壤累积矿化量、矿化速率、潜在可矿化有机碳含量(C 0)和潜在可矿化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值(C 0/SOC)均表现为30℃处理>20℃处理>10℃处理。水稻田矿化累积量均表现为10℃处理(2015.14 mg·kg^(-1))显著低于20℃(2799.20 mg·kg^(-1))和30℃处理(3078.47 mg·kg^(-1))(P<0.05),但20℃与30℃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玉米田累积矿化量在不同培养温度间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水平。0~20 cm土层累积矿化量是20~40 cm土层的1.18倍。供试土壤在温度从10℃升高到20℃时的温度系数(Q 10)值(1.38)均高于从20℃升高到30℃时的Q 10值(1.14),土层间的Q 10值大小关系为0~20 cm>20~40 cm。潜在可矿化有机碳含量C 0与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及溶解性有机碳含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C 0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间呈正相关关系但未能达到显著水平。C 0/SOC随水稻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说明土壤有机碳的固存能力随水稻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田 种植年限 有机碳矿化 温度 陕北中部
下载PDF
粉煤灰矿化电厂烟气CO_(2)技术及关键科学问题
6
作者 秦波涛 冯乐乐 邵旭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1173,共13页
燃煤发电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但烟气中会排放大量CO_(2),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粉煤灰。利用粉煤灰矿化封存电厂烟气CO_(2),并将矿化产物进行综合利用,可达到大宗固废处置与CO_(2)长效封存的双重目的。目前,粉煤灰矿化电厂烟气CO_(2)... 燃煤发电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但烟气中会排放大量CO_(2),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粉煤灰。利用粉煤灰矿化封存电厂烟气CO_(2),并将矿化产物进行综合利用,可达到大宗固废处置与CO_(2)长效封存的双重目的。目前,粉煤灰矿化电厂烟气CO_(2)技术仍存在矿化效率低、反应时间长、CO_(2)处理量小等不足,其对应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亟待解决。简要介绍了粉煤灰矿化烟气CO_(2)的基本原理,分析了不同反应条件对粉煤灰碱土金属离子浸出和CO_(2)矿化反应效率的影响机制,对比了CO_(2)直接矿化反应工艺、碱土金属预浸出工艺、CO_(2)预吸收工艺等3种流程的优缺点,提出了包含粉煤灰碱土金属离子高效浸出、CO_(2)矿化反应过程强化、粉煤灰矿化CO_(2)智能装备、矿化效果综合评价等方面的粉煤灰高效矿化烟气CO_(2)技术体系,总结了粉煤灰矿化CO_(2)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提出了粉煤灰矿化CO_(2)产物高值化综合利用的构想。最后,凝练出了粉煤灰碱土金属离子快速浸出与CO_(2)高效矿化特性、粉煤灰矿化CO_(2)大型反应器中多相混合与反应规律、粉煤灰浆液矿化CO_(2)产物性质的调控机制等3个关键科学问题,指明了基础研究-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工程应用全链条的攻关方向,为粉煤灰高效矿化烟气CO_(2)及产物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对于双碳目标实现和固废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厂烟气 粉煤灰 二氧 矿化 固废利用
下载PDF
基于二氧化碳矿化固定的碳利用技术研究
7
作者 李东方 黄增阳 +2 位作者 陈旭杨 郑张 曾燕平 《河南科技》 2024年第5期87-90,共4页
【目的】碳利用技术难题是氟硅新材料产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通过对二氧化碳矿化固定的碳利用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为开发适合高耗能行业的规模化CO_(2)利用技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了CO_(2)矿化固定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研究了C... 【目的】碳利用技术难题是氟硅新材料产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通过对二氧化碳矿化固定的碳利用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为开发适合高耗能行业的规模化CO_(2)利用技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了CO_(2)矿化固定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研究了CO_(2)养护反应系统和烟气CO_(2)直接矿化反应系统,用来实现建材预制构件制备和工业固废中的碱性废料处理。【结果】采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进行CO_(2)矿化固定,能够实现大规模CO_(2)处理。在矿化固定技术的基础上,可建立碳利用技术开发测试平台,依托平台提供数据、方法、成套设备等方面的技术支撑。【结论】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在减缓气候变化和实现碳循环经济等方面具有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矿化固定 碳利用技术 碳循环
下载PDF
微生物矿化对黏土渗透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8
作者 王修铭 陈群 +3 位作者 陈秀吉 张利民 周成 万里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6,共8页
为探究矿化对黏土渗透性的影响,采用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属kp-22菌诱导矿化处理黏土,测定了碳酸盐生成率,研究了矿化处理后黏土的渗透性,系统分析了渗透系数随菌液OD600值、胶结液浓度和土中镉含量变化的规律,探讨了各因素对渗透系数的... 为探究矿化对黏土渗透性的影响,采用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属kp-22菌诱导矿化处理黏土,测定了碳酸盐生成率,研究了矿化处理后黏土的渗透性,系统分析了渗透系数随菌液OD600值、胶结液浓度和土中镉含量变化的规律,探讨了各因素对渗透系数的影响规律及机理,建立了考虑菌液OD600值和胶结液浓度影响的矿化后黏土渗透系数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矿化后的土样中生成了碳酸盐颗粒,填充了部分土体孔隙,渗透系数最多可降低约一个数量级;随着菌液OD600值的增大,矿化后黏土的碳酸盐生成率先升高后逐渐稳定,而土样的渗透系数先减小后趋于平稳,当菌液OD600值大于0.9时,碳酸盐生成率和渗透系数都变化很小;随着胶结液浓度增大,碳酸盐生成率先升高后下降,而渗透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当胶结液浓度为0.8 mol/L时,黏土的渗透系数最小;随着土中镉含量的增大,矿化反应受到抑制,渗透系数逐渐增大;矿化后黏土的渗透系数与碳酸盐生成率负相关,两者满足线性关系;所建立的矿化后黏土渗透系数经验公式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矿化 黏土 渗透性 菌液OD600值 胶结液浓度
下载PDF
CO_(2)间接矿化工业固废制备多晶型碳酸钙研究进展
9
作者 梅杰琼 陆诗建 +2 位作者 任雪峰 康国俊 刘玲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71,共13页
CO_(2)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逐年上升,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世界各国迫切寻求降碳减排的解决路径。研究人员基于钙、镁元素与CO_(2)反应生成稳定的碳酸盐反应,开发出一系列CO_(2)矿化工艺,实现CO_(2)的永久封存。为实现CO_(2)的大... CO_(2)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逐年上升,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世界各国迫切寻求降碳减排的解决路径。研究人员基于钙、镁元素与CO_(2)反应生成稳定的碳酸盐反应,开发出一系列CO_(2)矿化工艺,实现CO_(2)的永久封存。为实现CO_(2)的大规模封存和含钙固废的高值化利用,降低矿化成本,选取廉价易得的含钙工业固体废弃物为矿化原料,从多晶型微纳米碳酸钙的制备入手,总结了含钙工业固废浸取和CO_(2)间接矿化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含钙工业固废间接矿化常用的浸取剂,并着重分析了间接矿化制备微纳米碳酸钙时反应条件和晶型控制剂对碳酸钙晶型和形貌产生的影响,对其控制原理进行了解释说明,总结了CO_(2)间接矿化含钙固废当前存在的技术难点,展望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国内外结果表明,调变温度、pH、搅拌速率以及CO_(2)通气速率等矿化反应条件或添加晶型控制剂能有效控制碳酸钙的晶型、形貌和尺寸。利用含钙工业固体废弃物间接矿化CO_(2)制备微纳米碳酸钙能够满足不同领域对碳酸钙的使用要求,能带来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 工业固体废弃物 晶型调控 形貌调控 碳酸钙
下载PDF
不同种类聚合物对猪小肠黏膜下层支架仿生矿化的影响
10
作者 陈晓颖 张一 +2 位作者 李雨柯 唐琳 刘玉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种类的聚合物对脱细胞猪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支架体外仿生矿化的影响,并基于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指标评价各组SIS矿化支架。方法:将冷冻干燥法制备而成的SIS支架分别浸泡在模拟体液(simulated b... 目的:探究不同种类的聚合物对脱细胞猪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支架体外仿生矿化的影响,并基于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指标评价各组SIS矿化支架。方法:将冷冻干燥法制备而成的SIS支架分别浸泡在模拟体液(simulated body fluid,SBF)、含聚丙烯酸(polyacrylic acid,PAA)的矿化液和同时含PAA和聚天冬氨酸(polyaspartic acid,PASP)的矿化液中持续2周,隔天换液,依次得到SBF@SIS、PAA@SIS、PAA/PASP@SIS支架,以未矿化的SIS支架为对照组,评价上述支架的理化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结果: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nvironment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ESEM)下各组支架均呈适宜孔径的三维多孔结构,各组矿化支架均可见晶体附着,其中以PAA/PASP@SIS支架晶体沉积更为规则,同时可见胶原纤维增粗。能谱分析显示,3组矿化支架均可见钙、磷元素的特征峰,以PAA/PASP@SIS支架峰值最高;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证实,3组矿化支架均实现了羟基磷灰石与SIS结合;各组支架均具有良好的亲水性;3组矿化支架压缩强度均高于对照组,以PAA/PASP@SIS支架压缩强度最优;各组支架均能有效吸附蛋白,以PAA/PASP@SIS组吸附能力最佳。CCK-8细胞增殖实验(周期为1、3、5、7、9 d)中,PAA/PASP@SIS组展现出最佳的促细胞增殖能力。结论:经同时含PAA和PASP的矿化液制备的PAA/PASP@SIS支架与其他矿化支架相比具有更优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具有骨组织工程应用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聚合物 仿生矿化 组织工程 骨和骨组织 小肠黏膜下层
下载PDF
云南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成矿元素组合与空间矿化规律研究
11
作者 杨策婷 贾福聚 +6 位作者 郑国龙 蒙光志 杨光树 苏志宏 刀俊山 段伟 秦正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7,共10页
云南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夏地块、扬子地块和印支地块的结合处,受多期地质作用的影响,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本文在建立探矿工程数据库和矿体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地球化学和统计学结合的方法,对主成矿元素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成矿元... 云南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夏地块、扬子地块和印支地块的结合处,受多期地质作用的影响,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本文在建立探矿工程数据库和矿体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地球化学和统计学结合的方法,对主成矿元素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成矿元素三角图解结果显示,矿区Zn/Pb值集中分布在0.70~3.50之间,在该区间范围Ag、Sn和Cu元素品位也较高,Zn/Pb值对成矿流体示踪具有指示意义。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P_(1)和P_(2)两个主成分能够解释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其中P_(1)主成分元素组合为Ag-Pb-Zn,代表中温成矿元素组合;P_(2)主成分元素组合为Sn-Zn/Pb值,代表高温成矿元素组合。趋势面分析结果显示,P_(1)矿化强度南低北高,P_(2)矿化强度南高北低。因此,矿化热液的源头位于矿区南部,成矿流体由南向北运移并沉淀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分析 趋势面分析 矿化规律 滇东南成
下载PDF
二氧化碳矿化波特兰水泥浆体性能与机制
12
作者 马超 王涛 +1 位作者 吴冰 易臻伟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136,共7页
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作为应对全球气候与环境危机的重要技术手段受到重视。利用水泥基材料的矿化反应吸收CO_(2)不仅可实现CO_(2)永久封存,改善产品力学性能,还能减少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从而减少大量CO_(2)排放。以OPC浆体... 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作为应对全球气候与环境危机的重要技术手段受到重视。利用水泥基材料的矿化反应吸收CO_(2)不仅可实现CO_(2)永久封存,改善产品力学性能,还能减少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从而减少大量CO_(2)排放。以OPC浆体为原材料,系统性研究不同因素(温度、CO_(2)添加量和CaCO_(3)掺杂量)对水泥固碳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测试分析了矿化产物的组成、微观形貌及微观孔结构,总结了温度、CO_(2)与CaCO_(3)对OPC净浆矿化过程的相互影响机制,并归纳了外加碳酸钙下二氧化碳矿化OPC浆体的微观反应过程模型。结果表明,70℃下固碳率为77.99%,28 d强度提升6.7%,CO_(2)最佳添加量为0.5%,添加CaCO_(3)能提高OPC浆体的固碳率和强度,CaCO_(3)添加量为10%时,CO_(2)掺量可增至3%,同时保持强度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特兰水泥 CO_(2)矿化 浆体体系 微观反应过程
下载PDF
江西九岭南缘古阳寨地区铍矿化伟晶岩独居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13
作者 徐喆 张福神 +6 位作者 张芳荣 张勇 周渝 徐进 黄成伟 贺彬 龙立学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共9页
以江西九岭南缘古阳寨地区铍矿化伟晶岩为研究对象,选取规模较大的藏龙洞铍矿化伟晶岩脉,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LA-ICP-MS测定独居石U-Pb年龄测定,初步了解了九岭南缘古阳寨地区花岗伟晶岩地质特征。结果表明,九岭南缘古阳寨地区铍矿化伟... 以江西九岭南缘古阳寨地区铍矿化伟晶岩为研究对象,选取规模较大的藏龙洞铍矿化伟晶岩脉,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LA-ICP-MS测定独居石U-Pb年龄测定,初步了解了九岭南缘古阳寨地区花岗伟晶岩地质特征。结果表明,九岭南缘古阳寨地区铍矿化伟晶岩成岩成矿年龄为(138.57±0.78) Ma,归属于早白垩世。铍矿化伟晶岩侵入于九岭南缘古阳寨中细粒含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内部,形成时代略晚于燕山期古阳寨岩体,显示两者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推测古阳寨地区铍矿化伟晶岩为古阳寨岩体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结晶分异而成。建议针对古阳寨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内部和外接触带0~5 km范围内,加强调查力度,以期实现该区域内伟晶岩型铍矿找矿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居石U-Pb定年 矿化伟晶岩 古阳寨地区 九岭南缘
下载PDF
矿化微生物对赤泥基碱激发胶凝材料性能的增强研究
14
作者 张兴武 刘鹏 程钰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通过微生物矿化技术提升赤泥的碱激发反应,研究了矿化微生物用量、Ca(OH)_(2)用量和尿素浓度对赤泥基碱激发胶凝材料强度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等分析了矿化微生物作用下碱激发胶凝材料的物相变化与微观形貌,并对... 通过微生物矿化技术提升赤泥的碱激发反应,研究了矿化微生物用量、Ca(OH)_(2)用量和尿素浓度对赤泥基碱激发胶凝材料强度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等分析了矿化微生物作用下碱激发胶凝材料的物相变化与微观形貌,并对矿化微生物改性赤泥基碱激发胶凝材料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矿化作用可以促进赤泥的碱激发反应,生成更多的胶凝物质,增加体系密实度,从而提高赤泥基碱激发胶凝材料的强度;赤泥基碱激发胶凝材料的强度随矿化微生物用量、尿素浓度及养护龄期的增加而增大;当加入1.5 mol/L尿素和75 mL矿化微生物时,赤泥强度增加最为显著,相较仅加入等量Ca(OH)_(2)的工况,提升幅度可达85.7%;与此同时,微生物矿化作用还显著加快了胶凝材料强度的增长速率,有利于胶凝材料早期强度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碱激发 微生物矿化 道路工程 微观结构
下载PDF
脉冲降水和凋落物对温性草原土壤碳矿化激发效应的影响
15
作者 周祉蕴 王奕钧 +2 位作者 杨艳丽 杜岩功 陈克龙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888,共10页
脉冲式降水和凋落物输入均会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但温性草原有机碳矿化及其激发效应对其的响应尚不明确。以青海湖流域温性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脉冲式降水频次(0~2次)、凋落物添加和对照处理,通过14 d室内培养试验,开展脉冲式降... 脉冲式降水和凋落物输入均会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但温性草原有机碳矿化及其激发效应对其的响应尚不明确。以青海湖流域温性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脉冲式降水频次(0~2次)、凋落物添加和对照处理,通过14 d室内培养试验,开展脉冲式降水(P)、凋落物添加(L)及两者交互作用(L+P)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激发效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处理均显著促进矿化速率和累计碳矿化量,增幅为L+P>P>L>CK。L及L+P处理均产生极显著正激发效应,且L+P>L。3种处理均提高了MBC,降低了电导率。L和L+P处理下碳矿化速率与pH值、NO_(3)^(-)-N显著正相关,与MBC,MBN呈负相关关系,P处理与MBC,NO_(3)^(-)-N显著负相关,与pH值、NH+4-N呈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脉冲式降水和凋落物添加及其交互作用显著促进青海湖流域温性草原土壤碳矿化速率和激发效应,增强其碳源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效应 凋落物添加 土壤碳矿化 激发效应 青海湖
下载PDF
CaCO_(3)矿化装饰薄木的制备及其阻燃性能
16
作者 何叶 卢钰鑫 +3 位作者 刘琼瑶 屈熙 方露 唐启恒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4,共8页
装饰薄木的易燃性限制了其在家具饰面、室内装饰等领域的应用。为了提升装饰薄木的阻燃性能,采用仿生呼吸法将氯化钙(CaCl_(2))溶液与碳酸氢钠(NaHCO_(3))溶液分段浸渍于薄木中以制备矿化装饰薄木。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环... 装饰薄木的易燃性限制了其在家具饰面、室内装饰等领域的应用。为了提升装饰薄木的阻燃性能,采用仿生呼吸法将氯化钙(CaCl_(2))溶液与碳酸氢钠(NaHCO_(3))溶液分段浸渍于薄木中以制备矿化装饰薄木。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环境扫描电镜(ESEM)对矿化产物进行了分析,并且采用宏观燃烧试验、热重分析法(TG)与锥形量热仪(CONE),对改性处理后薄木的阻燃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矿化处理后薄木表面与内部均原位生成了方解石型CaCO_(3),且CaCO_(3)的生成量随着浸渍溶液浓度增大而增加。附着于薄木表面的CaCO3具有防火屏障功能,当浸渍溶液浓度由0.2 mol/L增加到1.0 mol/L及以上时,矿化薄木的着火时间得到明显延长。CaCO_(3)能催化纤维素热解,有利于产生稳定焦炭,TG结果显示,当浸渍溶液浓度为1.8 mol/L时,矿化薄木残炭率为28.05%,与未处理薄木相比提升了81.55%,阻燃效果最佳。CONE测试结果显示:与未处理薄木相比矿化薄木的热释放速率、有效燃烧热大幅降低,阻燃性能显著提升;但是矿化薄木的横向抗拉强度随浸渍溶液浓度增大而减小,对后续使用存在影响。综合考虑认为采用1.0 mol/L浓度的浸渍溶液对薄木进行矿化处理,可以使其获得良好的阻燃性能,同时保持一定的横向抗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饰薄木 阻燃改性 原位生成法 矿化木材
下载PDF
硫酸铵强化石膏溶解矿化制备高纯CaCO_(3)
17
作者 刘妍汝 钟山 +4 位作者 唐思扬 杨柯 宋磊 李红娇 梁斌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45,共9页
近年来,利用固废石膏矿化CO_(2)联产CaCO_(3)及硫酸铵工艺技术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固废石膏成分复杂,分离纯化困难,成本与矿化产品品质难以兼顾导致其无法大规模工业化利用。为此,以硫酸钙及磷石膏为原料,提出以石膏矿化液相产物硫酸... 近年来,利用固废石膏矿化CO_(2)联产CaCO_(3)及硫酸铵工艺技术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固废石膏成分复杂,分离纯化困难,成本与矿化产品品质难以兼顾导致其无法大规模工业化利用。为此,以硫酸钙及磷石膏为原料,提出以石膏矿化液相产物硫酸铵溶液强化硫酸钙溶解浸出,液固分离后再进行矿化的间接矿化工艺。试验研究了溶解强化过程中硫酸铵浓度及溶解浸出时间对硫酸钙溶解特性的影响,以及矿化过程中氨水浓度、温度、矿化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矿化过程和矿化产物的影响。确定了优化的溶解与矿化工艺条件,基于此,进一步研究磷石膏的间接矿化过程,结果表明,与直接矿化相比,间接矿化可使CaCO_(3)产品纯度由82.2%提高至98.6%,且产品粒度D_(50)由22.00μm降至10.98μm。间接矿化工艺可有效强化石膏溶解浸出过程,避免引入外加介质,并制备高纯度轻质CaCO_(3),相关研究可为固废石膏矿化CO_(2)技术的经济应用提供基础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矿化 溶解强 CaCO_(3) 石膏固废 资源利用
下载PDF
CO_(2)原位矿化选址关键参数及其封存潜力评估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敏 叶航 +6 位作者 包琦 刘琦 荆铁亚 袁浩伟 赵文韬 王晓龙 鲜成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92-1505,F0004,共15页
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报道,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是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约占累计碳减排量的15%。原位矿化封存技术基于快速CO_(2)矿化机制,以镁铁质岩... 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报道,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是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约占累计碳减排量的15%。原位矿化封存技术基于快速CO_(2)矿化机制,以镁铁质岩石和超镁铁质岩石(玄武岩、橄榄岩等)地层为碳封存位点,利用CO_(2)与富含Ca、Mg元素矿物的矿化反应,转变为稳定的碳酸盐,从而达到永久且高效封存CO_(2)的目的。冰岛和美国的中试项目已经证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但中国尚未进行相关示范项目。本文介绍了原位矿化封存技术的机理、CO_(2)封存潜力的评估手段及其面临的风险与挑战,讨论了已开展的案例项目及其技术细节,梳理了实施该技术所必需的选址关键参数(包括源-汇距离、矿物类型、注入性、封闭性等),并基于目前研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提高我国对原位矿化技术的认识和重视,为推动该领域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原位矿化 CO_(2)地质封存 玄武岩 选址参数 封存潜力
下载PDF
无机焦磷酸盐及其相关调控因子对牙周支持组织的矿化调控作用
19
作者 蔡雨镝 谢旭东 吴亚菲 《口腔生物医学》 2024年第1期49-52,共4页
牙周治疗的最终目标是重建功能性的牙骨质-牙周膜-牙槽骨复合体(即牙周复合体)。如何精准调控不同牙周组织的矿化是实现牙周组织再生的关键和难点。无机焦磷酸盐(PPi)及其相关调控因子对牙槽骨、牙骨质和牙周膜的矿化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牙周治疗的最终目标是重建功能性的牙骨质-牙周膜-牙槽骨复合体(即牙周复合体)。如何精准调控不同牙周组织的矿化是实现牙周组织再生的关键和难点。无机焦磷酸盐(PPi)及其相关调控因子对牙槽骨、牙骨质和牙周膜的矿化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本文就PPi及其相关调控因子对牙周支持组织的矿化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牙周组织再生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磷酸盐 矿化 牙槽骨 牙骨质 牙周膜
下载PDF
精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及牙骨质再矿化作用的体外研究
20
作者 王素苹 方立新 +3 位作者 陶地豪 张宜爽 郭安迪 刘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观察精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和牙骨质再矿化的作用,探讨精氨酸对根面龋预防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以不加精氨酸为对照组,采用4种不同质量浓度的精氨酸溶液处理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研究精氨酸在龋病预防中的效果。24 h后通过pH... 目的:观察精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和牙骨质再矿化的作用,探讨精氨酸对根面龋预防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以不加精氨酸为对照组,采用4种不同质量浓度的精氨酸溶液处理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研究精氨酸在龋病预防中的效果。24 h后通过pH值测定、结晶紫染色,观察不同质量浓度精氨酸溶液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影响。收集无龋坏的人前磨牙制备牙骨质块,构建人工根面龋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人工唾液处理)、实验组(7.5、15.0和30.0 g/L精氨酸处理)共4组,经梯度精氨酸溶液处理后,进行20 d再矿化实验,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观察精氨酸对脱矿牙骨质物理及化学构成的影响,分析精氨酸对根面龋早期的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精氨酸处理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P<0.001);根面牙骨质表面结构更为致密,Ca、P含量升高(P<0.001);与低质量浓度精氨酸相比,高质量浓度精氨酸组对生物膜的抑制和根面龋的再矿化作用更为显著。结论:精氨酸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能促进根面龋牙骨质再矿化,在根面龋的预防及早期治疗方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 变异链球菌 生物膜 牙骨质 矿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