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BL区块长2油藏深部调驱矿场试验
1
作者 黄飞飞 段旭涛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5-28,共4页
针对BL区块长2低渗透油藏含水升高的问题,选取区块内3口注水井开展深部调驱试验。采用自主研发的自适应凝胶体系通过多段塞交替注入措施进行矿场深部调驱,措施历时95 d,共注入调驱液3 616 m~3。措施后,3口注水井平均注水压力提高1.34 M... 针对BL区块长2低渗透油藏含水升高的问题,选取区块内3口注水井开展深部调驱试验。采用自主研发的自适应凝胶体系通过多段塞交替注入措施进行矿场深部调驱,措施历时95 d,共注入调驱液3 616 m~3。措施后,3口注水井平均注水压力提高1.34 MPa,视吸水指数下降7.5 m~3/(d·MPa),PI值增加1.23 MPa;对应18口采油井平均含水率降低了4.2%,合计日增油3.4 t/d,累计增油754.8 t,相对于高液高含水油井,低液低效油井受效更佳。试验效果为提升该区块开发效益提供了技术支撑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低渗透油藏 深部调驱 矿场试验
下载PDF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动态特征 被引量:187
2
作者 程杰成 王德民 +1 位作者 李群 杨振宇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7-40,共4页
相对于其他提高采收率方法 ,三元复合驱对原油性质和油藏性质更为敏感。为此 ,大庆油田在室内研究成功的基础上 ,先后进行了 5个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 ,研究了不同油藏特性、不同井距和不同配方的三元复合驱特征。试验结果表明 ,与聚合物... 相对于其他提高采收率方法 ,三元复合驱对原油性质和油藏性质更为敏感。为此 ,大庆油田在室内研究成功的基础上 ,先后进行了 5个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 ,研究了不同油藏特性、不同井距和不同配方的三元复合驱特征。试验结果表明 ,与聚合物驱相比 ,三元复合驱过程中注入能力下降幅度低 ,采出能力和综合含水的下降幅度大 ,在低含水期出现了乳化和结垢现象 ,三元复合驱比水驱提高采收率 2 0 %以上。尽管注采能力下降 ,但由于含水率大幅度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速度 注入能力 采液能力 乳化 结垢 大庆油田 三元复合驱 矿场试验 动态特征
下载PDF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综述 被引量:266
3
作者 程杰成 廖广志 +3 位作者 杨振宇 李群 姚玉明 徐典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2期46-49,共4页
经过多年的室内研究及矿场试验攻关 ,大庆油田已先后成功地进行了 5个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三元复合驱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 2 0 %以上 ,乳化对提高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果有利 ;三元复合驱在注采液能力下降的同时 ,由于含水... 经过多年的室内研究及矿场试验攻关 ,大庆油田已先后成功地进行了 5个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三元复合驱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 2 0 %以上 ,乳化对提高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果有利 ;三元复合驱在注采液能力下降的同时 ,由于含水也大幅度下降 ,仍可保持较高的采油速度 ;采取压裂等增产措施可使下降的采液能力大幅回升 ,螺杆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矿场试验 注入能力 采液能力 乳化 结垢 驱油效率
下载PDF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效果评价方法分析 被引量:30
4
作者 廖广志 牛金刚 +2 位作者 王刚 李浩 李立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4-46,共3页
大庆油田中区西部、杏五区三元复合驱先导性矿场试验和正在开展的北一断西、杏二区扩大矿场试验均见到较为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效果,根据正方形面积、流线面积和饱和度变化情况对其采收率进行... 大庆油田中区西部、杏五区三元复合驱先导性矿场试验和正在开展的北一断西、杏二区扩大矿场试验均见到较为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效果,根据正方形面积、流线面积和饱和度变化情况对其采收率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注采比对三元体系波及范围有重要影响;流线法和含油饱和度法所得的采收率值能较好地反映模拟三元复合驱效果的实际。三次采油的采收率评价需要建立一套技术指标、经济指标评价方法,三元复合驱采收率计算方法尚需深入分析。图2表1参3(郭海莉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矿场试验 油田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孤岛油田西区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 被引量:40
5
作者 曹绪龙 孙焕泉 +2 位作者 姜颜波 张贤松 郭兰磊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0-353,共4页
孤岛油田西区三元复合驱矿场扩大试验区包括 6口注水井和 13口采油井。介绍了试验区油藏地质特征。所设计的超低界面张力三元复合驱油溶液 (主段塞 )配方为 :1.2 %Na2 CO3+0 .3%复配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BES +木质素磺酸盐PS) +... 孤岛油田西区三元复合驱矿场扩大试验区包括 6口注水井和 13口采油井。介绍了试验区油藏地质特征。所设计的超低界面张力三元复合驱油溶液 (主段塞 )配方为 :1.2 %Na2 CO3+0 .3%复配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BES +木质素磺酸盐PS) +0 .15 %聚合物 35 30S。从 1997年 5月开始实施化学剂注入 ,实际注入情况如下 :前置段塞(0 .2 0 %聚合物溶液 ) 0 .0 97PV ;主段塞 0 .30 9PV ;后置段塞 (0 .15 %聚合物溶液 ) 0 .0 5PV ,2 0 0 1年 11月转后续水驱。本文介绍注完化学剂时的试验效果 ,包括 :全区油井综合含水由 94 .7%降至 84 .5 % ,日产油量由 82t升至 194t,累计增油 10 .4 2× 10 4 t,提高采收率 5 .2 7% ,预计最终提高采收率 12 .0 4 % ;注水井纵向各层吸水均匀化 ,注水井流动系数和流度下降 ;注水利用率提高 ,每采出 1t原油的耗水量由 17.9t降至 10 .4t。从受效方向、油层构造、沉积微相、窜流等 4个方面分析了各油井增油减水效果不同的原因。图 3表 3参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油田西区 三元复合驱 矿场试验 驱替效果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稠油油藏火烧油层吞吐技术与矿场试验 被引量:23
6
作者 梁金中 王伯军 +3 位作者 关文龙 侯平舒 彭妥 苗利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4-332,共9页
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稠油油藏火烧油层吞吐开发的机理和相关油藏工程问题。研究表明:火烧油层吞吐具有热力降黏、原油裂解改质和烟道气溶解降黏等多重作用机理,火烧油层吞吐开发理念在理论上是成立的。结... 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稠油油藏火烧油层吞吐开发的机理和相关油藏工程问题。研究表明:火烧油层吞吐具有热力降黏、原油裂解改质和烟道气溶解降黏等多重作用机理,火烧油层吞吐开发理念在理论上是成立的。结合火烧油层吞吐面临的油藏特征和转火驱的要求,给出了火烧油层吞吐开发模式的井网设计原则、周期注气量和注气速度的优化方法,并指出了火烧吞吐实施过程中对点火工艺和防腐工艺等关键环节的技术要求。研究结果应用于内蒙M8井区火烧油层吞吐矿场试验中,取得了技术上的成功。该技术适合于深层、超深层以及水敏性等难以注蒸汽开发的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油层吞吐 水敏油藏 物理模拟 数值模拟 矿场试验
下载PDF
孤岛油田东区1-14井组聚合物微球技术调驱矿场试验 被引量:32
7
作者 王涛 孙焕泉 +3 位作者 肖建洪 陈辉 王文明 宋岱锋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9-781,共3页
研究了孤岛油田东区聚合物微球技术调驱矿场试验区的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概况,试验区包括1口注水井和11口对应采油井.注入时设计了4段段塞的注入方法,自2004年12月2日开始注入微球乳液,2005年4月5日后转水驱,11口对应井中8口在注入微球后... 研究了孤岛油田东区聚合物微球技术调驱矿场试验区的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概况,试验区包括1口注水井和11口对应采油井.注入时设计了4段段塞的注入方法,自2004年12月2日开始注入微球乳液,2005年4月5日后转水驱,11口对应井中8口在注入微球后3~4个月见效,水井的剖面有很大的改善,且累计增油千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微球技术 调剖 矿场试验 孤岛油田
下载PDF
河南油田薄层稠油出砂冷采可行性分析及矿场试验 被引量:11
8
作者 胡常忠 杨晓蓓 +3 位作者 杨志斌 刘新福 宋鹏瑞 陈堃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87-89,共3页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是国外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稠油开采新方法。该技术对各类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 ,它通过大量砂子的产出和泡沫油的形成 ,获得较高的原油产量 ,是降低稠油开采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开采方法。河南油田...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是国外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稠油开采新方法。该技术对各类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 ,它通过大量砂子的产出和泡沫油的形成 ,获得较高的原油产量 ,是降低稠油开采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开采方法。河南油田稠油油藏油层厚度薄 ,原油黏度高 ,储集层胶结疏松 ,约有 4 0 %的稠油资源无法通过常规开采或注蒸汽开采方式投入开发 ,而这部分稠油资源基本上适合出砂冷采技术的应用。该油田在开展广泛的技术调研和室内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稠油出砂冷采矿场先导试验 ,并取得了预期效果。第一口稠油出砂冷采先导试验井G4 90 6井油层厚度 9.4m ,脱气原油黏度为680 0mPa·s ,密度 0 .94 98g/cm3,实验过程中产出液含砂率高达 2 %~ 2 0 % ,呈泡沫状产出 ,泡沫油密度为0 .58g/cm3,日产油量一般为 2 0~ 30t,是同一油藏常规试油产量的 10倍以上 ,是蒸汽吞吐产量的 4倍以上。河南油田计划在将该技术投入工业性应用的同时 ,进一步拓宽开采试验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油田 薄层 稠油 出砂冷采 可行性 矿场试验
下载PDF
强化泡沫的封堵调剖性能及矿场试验 被引量:19
9
作者 付继彤 张莉 +1 位作者 尹德江 隋志起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49,共3页
针对强非均质油藏和大孔道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需要,开展了强化泡沫驱油技术研究。通过室内实验和矿场单井试验,初步评价了强化泡沫体系的封堵调剖能力和驱油效果,探索了强化泡沫驱的注入方式。孤岛油田28-8井区强化泡沫驱矿场试验取得了... 针对强非均质油藏和大孔道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需要,开展了强化泡沫驱油技术研究。通过室内实验和矿场单井试验,初步评价了强化泡沫体系的封堵调剖能力和驱油效果,探索了强化泡沫驱的注入方式。孤岛油田28-8井区强化泡沫驱矿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试验期间注入井注入压力上升,吸水剖面明显改善,6口生产井见到了降水增油效果,累积增产原油1.1×104t,表明强化泡沫驱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三次采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驱 封堵调剖 提高采收率 矿场试验 孤岛油田
下载PDF
化学防砂新工艺的矿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薛锋 刘承美 +1 位作者 张小平 佘跃惠 《断块油气田》 CAS 2001年第2期61-64,共4页
针对我国中浅层细粉砂岩油藏开采过程中严重出砂的问题 ,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改性呋喃树脂固剂及 3种配套防砂工艺 :直接固砂工艺、压裂固砂工艺、多级闭合酸酸化固砂工艺。该新工艺方法成功地应用于青海柴达木盆地东部多层系薄层疏松细粉... 针对我国中浅层细粉砂岩油藏开采过程中严重出砂的问题 ,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改性呋喃树脂固剂及 3种配套防砂工艺 :直接固砂工艺、压裂固砂工艺、多级闭合酸酸化固砂工艺。该新工艺方法成功地应用于青海柴达木盆地东部多层系薄层疏松细粉砂岩气田气井防砂和尕斯油田中浅层细粉砂岩油藏水井防砂。该化学体系费用低 ,与地下流体配伍性好 ,固结后渗透率损害低 ( 1 6%~ 2 8% ) ,固结强度高 ,有效期长 ,使用安全 ,易于注入和施工。 3口气井和 3口水井固砂效果表明 ,该固砂剂及配套防砂工艺 ,非常适合青海油田中浅层细粉砂防砂 ,解决了该油田长期以来未攻克的难题 ,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粉砂岩 气井 水井 固砂剂 化学防砂 矿场试验 油藏开采
下载PDF
微生物清防蜡技术在江汉油田高温高盐油井的矿场试验 被引量:7
11
作者 易绍金 胡凯 +2 位作者 李斌 杨君霞 张炜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6-148,共3页
通过室内研究,得到嗜蜡菌的生长与盐度、接种量、作用时间的关系,及其室内清防蜡效果。将经耐温耐盐驯化的嗜蜡菌扩培后,在江汉油田3口高温高盐油井进行微生物清防蜡矿场试验,表明驯化后的嗜蜡菌具有良好的清防蜡效果,可取代化学清防蜡... 通过室内研究,得到嗜蜡菌的生长与盐度、接种量、作用时间的关系,及其室内清防蜡效果。将经耐温耐盐驯化的嗜蜡菌扩培后,在江汉油田3口高温高盐油井进行微生物清防蜡矿场试验,表明驯化后的嗜蜡菌具有良好的清防蜡效果,可取代化学清防蜡剂,明显减少热洗次数,降低生产载荷,减少经济成本,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蜡菌 清防蜡 高温 高盐 矿场试验 江汉油田
下载PDF
大庆头台油田微生物驱油先导性矿场试验室内评价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蔚 石梅 +4 位作者 侯兆伟 杨振宇 韩培惠 刘如林 梁凤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0-182,191,共4页
选定进行微生物先导性矿场试验的大庆头台油田,有效孔隙度11.5%,平均渗透率0.125μm2,油层温度60~65℃,原油含蜡25%,凝固点31.5℃,地下粘度4.0mPap·s,地面密度0.8624t/m3,地层水矿化度627mg/L,pH值7~8。对筛选出的多株采油菌进... 选定进行微生物先导性矿场试验的大庆头台油田,有效孔隙度11.5%,平均渗透率0.125μm2,油层温度60~65℃,原油含蜡25%,凝固点31.5℃,地下粘度4.0mPap·s,地面密度0.8624t/m3,地层水矿化度627mg/L,pH值7~8。对筛选出的多株采油菌进行了室内评价,结果表明:6个菌种(P24,SHB,X2,RB,A白,AQ)在65℃下与头台原油共同发酵后,原油中轻组分增加,按参数∑C21/∑C22计算的增加率为41.0%~97.0%,以X2(97.0%)和SHB(94.0%)为最高;原油粘度(48.9mPa·s)下降17.7%~44.2%,以A白(44.2%)和SHB(41.5%)下降最多;发酵液pH值由7.0降至5.0~6.0,发酵液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35.6mN/m)下降56.8%~66.3%;5个菌种(SHB,X2,P24,U1 6,A白)在45~65℃下都能生长,菌数达108~1010个/mL以上;7种菌(以上5种及AU1,5号)尺寸最大为1.2~2.4μm,与头台油藏的渗透率相适应;在渗透率0.559,0.581,0.590μm2的2个均质、1个非均质人造岩心上,水驱之后(水驱采收率33.1%,36.5%,53.6%)注入菌数为107~108个/mL的菌液0.3PV,继续水驱,流出液菌数为108~109个/mL,采收率提高6.08%,5.81%,4.60%,平均为5.81%。图2表6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头台油田 微生物驱油 先导性 矿场试验 室内评价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油液各组分在矿场试验中的滞留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道山 廖广志 +1 位作者 贾庆 陈星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2-366,共5页
介绍了大庆油田已完成的 4个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情况 ,包括试验区油藏目的油层地质概况 (给出了粘土矿物组成 ) ,井位图和井网结构 ,地层水和配液水基本矿化组成 ,三元复合驱替液组分组成、段塞结构及大小 ,注入概况 ,全区 (以及个别典... 介绍了大庆油田已完成的 4个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情况 ,包括试验区油藏目的油层地质概况 (给出了粘土矿物组成 ) ,井位图和井网结构 ,地层水和配液水基本矿化组成 ,三元复合驱替液组分组成、段塞结构及大小 ,注入概况 ,全区 (以及个别典型井 )采收率提高值以及驱油液及组分在油层内的滞留。这 4个矿场试验是 :中区西部先导性试验 ;杏五中块先导性试验 ;小井距试验区加牺牲剂RH的先导性试验 ;杏二区扩大性试验。在 4个试验区各选1口典型井 ,中部西区加选中心井 ,共 5口井 ,连续测定矿场试验期间这 5口井采出液中碱NaOH、聚合物HPAM、表面活性剂ORS41或B(以及生物表面活性剂RH)的浓度 ,给出相对浓度 (实测浓度与注入浓度之比 )随注入PV数的变化曲线 ,主要关联粘土矿物含量以及驱油液组成、段塞大小 ,讨论了各组分的滞留、曲线峰值及峰位等。结论如下 :①在 3个组分中表面活性剂ORS41(和B)在油层中滞留量最大 ,油层粘土含量越高 ,滞留量越大 ;②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牺牲剂与磺酸盐ORS41复配 ,可以减少ORS41在油层的滞留量 ,减少三元复合驱配方中ORS41的用量 ;③ 3种组分在采出液中出现的顺序 ,先是碱或聚合物 ,二者相对浓度峰位接近 ,表面活性剂的产出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 牺牲剂 滞留 油层 ASP三元复合驱 粘土 矿场试验 大庆油田
下载PDF
从泡沫复合驱先导性矿场试验中取得的认识 被引量:16
14
作者 于会宇 万新德 +1 位作者 刘琴 陈卫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08-110,共3页
通过对泡沫复合驱油试验的效果及动态反映特征的描述和分析 ,对复合体系的发泡能力、发泡效果做了初步评价 ,并探索泡沫复合驱油的注入及采出工艺 ,同时对泡沫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做了深入的分析 。
关键词 泡沫复合体系 驱油效果 注入工艺 发泡效果 采出工艺 矿场试验 发泡能力
下载PDF
化学凝胶隔板阻断底水锥进矿场试验 被引量:16
15
作者 范凤英 韩炜 +2 位作者 郭东华 黄茗 王新东 《钻采工艺》 CAS 2003年第4期86-88,共3页
临盘采油厂大芦家馆3段属次生底水的油藏,根据数值模拟油藏工程结果和现场的生产资料,在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在大芦家馆三段的L2-6单元的L2-48井开展化学凝胶隔板阻断底水先导性试验获得成功。该井目前已生产1年,增油1299t,含水... 临盘采油厂大芦家馆3段属次生底水的油藏,根据数值模拟油藏工程结果和现场的生产资料,在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在大芦家馆三段的L2-6单元的L2-48井开展化学凝胶隔板阻断底水先导性试验获得成功。该井目前已生产1年,增油1299t,含水为36%。目前该工艺已在5口井上实施,其成功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凝胶隔板 底水锥进 矿场试验 封堵 储层 剩余油 分布规律 次生底水油藏
下载PDF
新疆油田微生物开采稠油技术研究及矿场试验 被引量:7
16
作者 代学成 李东文 +2 位作者 王东 赵文强 陈丽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B09期114-115,119,共3页
通过室内筛选复壮,选育出对克拉玛依稠油具有显著降粘作用的微生物菌种。室内降粘实验结果表明,菌种对稠油的降粘率可达70%,同时菌种可以改善稠油的流体性质。原油族组分分析结果表明,菌种能够降解稠油中的非烃和长链饱和烃。首次在克... 通过室内筛选复壮,选育出对克拉玛依稠油具有显著降粘作用的微生物菌种。室内降粘实验结果表明,菌种对稠油的降粘率可达70%,同时菌种可以改善稠油的流体性质。原油族组分分析结果表明,菌种能够降解稠油中的非烃和长链饱和烃。首次在克拉玛依油田进行了6口井的微生物吞吐开采稠油矿场试验,累计增油865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稠油开采 技术研究 矿场试验 采收率 采油技术 克拉玛依油田
下载PDF
萨北油田北二区泡沫复合驱矿场试验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赵长久 杨振宇 +1 位作者 么世椿 赵国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8-59,共2页
阐述了世界首次泡沫复合驱先导性矿场试验 ,介绍了该试验取得的效果及其与三元复合驱动态特点的区别。分析认为 ,泡沫复合驱剂在油层中形成了泡沫 ,该泡沫复合驱可比水驱的采收率高 30 %左右。
关键词 萨北油田北二区 泡沫复合驱 矿场试验 超低界面张力 采收率 注入压力
下载PDF
罗家油田罗801块微生物驱矿场试验 被引量:13
18
作者 赵凤敏 王春光 +2 位作者 李基昌 陈声 杨晶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6期64-66,共3页
针对胜利油区罗家油田罗 80 1块产量递减快的开发状况 ,进行了微生物强化水驱提高采收率试验研究。结合油藏特点及地层流体物性 ,从菌种选择、适应性评价、注入时机、模拟驱油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室内研究 ,确定了现场试验方案。现场实施... 针对胜利油区罗家油田罗 80 1块产量递减快的开发状况 ,进行了微生物强化水驱提高采收率试验研究。结合油藏特点及地层流体物性 ,从菌种选择、适应性评价、注入时机、模拟驱油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室内研究 ,确定了现场试验方案。现场实施后取得了明显降水增油效果 ,试验区累积增产原油 2 .36× 10 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家油田 罗801块 微生物驱 矿场试验 微生物强化水驱 室内试验 提高采收率 驱油
下载PDF
非均相复合驱封堵调剖性能及矿场试验 被引量:19
19
作者 张莉 刘慧卿 陈晓彦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3-68,4-5,共6页
针对聚合物驱后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需要,在孤岛中一区Ng3开展非均相复合驱实验和矿场试验,描述非均相复合体系的注入产出特征,评价非均相复合驱的封堵调剖性能和驱油效果.实验和矿场试验表明:黏弹性颗粒驱油剂PPG的阻力因数、封堵效率、... 针对聚合物驱后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需要,在孤岛中一区Ng3开展非均相复合驱实验和矿场试验,描述非均相复合体系的注入产出特征,评价非均相复合驱的封堵调剖性能和驱油效果.实验和矿场试验表明:黏弹性颗粒驱油剂PPG的阻力因数、封堵效率、非均质剖面调整能力强于聚合物的,适合长期驱替应用;非均相复合驱实验提高聚合物驱后采收率13.6%,高于聚驱后二元驱和聚合物加PPG驱二者之和;矿场动态特征不同于聚合物驱和二元驱,纵向吸水剖面发生交替变化,见效井综合含水率呈台阶式直线下降,具有交替封堵、转向式驱替各小层剩余油的特点;增油倍数和综合含水率下降幅度高于同期聚合物驱和二元驱的,可成为聚合物驱后油藏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相复合驱 聚合物驱后 封堵调剖 提高采收率 矿场试验
下载PDF
振动-空气泡沫驱封堵性能评价与矿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星红 徐加祥 +2 位作者 刘玺 郑黎明 蒲春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3-88,共6页
为了解决鄂尔多斯盆地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开发后期含水上升快、采收率低的问题,基于低频振动作用下空气泡沫驱的增效机理,利用自制波场模拟实验装置,探讨了低频振动对空气泡沫驱封堵性能以及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静态泡... 为了解决鄂尔多斯盆地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开发后期含水上升快、采收率低的问题,基于低频振动作用下空气泡沫驱的增效机理,利用自制波场模拟实验装置,探讨了低频振动对空气泡沫驱封堵性能以及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静态泡沫封堵,振动作用下的动态泡沫封堵性能有明显提升,且在振动频率为10 Hz、振动加速度为0.04g(g为重力加速度)时效果最优;随着水驱渗透率的增大,振动-空气泡沫驱对填砂管的封堵效果变好,采收率平均提高19.63%,渗透率级差由3.08增加到37.08时,采收率增幅由18.52%增加到38.69%。同时,在延长油田进行的振动-空气泡沫驱矿场试验显示调驱后注入流量降低约46.8%,泵注压力提高约135.1%,油井日产液相对降低9.5%,日产油相对增加12.2%,综合含水率降低了8.8%,生产状况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振动 空气泡沫驱 提高采收率 矿场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