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本溪组砂体成因类型及发育模式
1
作者 王集 王峰 +6 位作者 戚林河 王斌 赵剑 吴静仪 肖云宵 徐明慧 黎乾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80-1395,共16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本溪组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具有较好勘探开发潜力,但沉积环境复杂,砂体横向变化快、气藏连续性差,成因不明确,探讨这一时期内的砂体成因类型及发育模式对于该地区油气勘探及古地理重建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在...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本溪组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具有较好勘探开发潜力,但沉积环境复杂,砂体横向变化快、气藏连续性差,成因不明确,探讨这一时期内的砂体成因类型及发育模式对于该地区油气勘探及古地理重建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在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岩石薄片、粒度分析以及测井资料分析,系统开展了本溪组岩相及岩相组合特征研究,讨论本溪组砂体成因类型,揭示砂体展布规律与沉积演化过程,建立了本溪组的沉积模式。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本溪组沉积期发育12种岩相类型。砂体成因类型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潮道、潮坪(砂坪—混合坪)、潮汐砂坝、障壁砂坝、潮汐风暴—陆棚6种。其中,湖田段沉积期,华北板块南北两端处于小陆块初始碰撞拼接阶段,物源供给弱,不发育砂体;畔沟段沉积期,海平面快速上升,研究区东部地区被海水覆盖,南北物源体系进入盆地后,受到以大潮差背景为主的潮汐作用改造,砂体类型主要为潮汐砂坝砂体,同时发育小规模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潮道砂体和潮坪(砂坪—混合坪)砂体;晋祠段沉积期,南、北两个方向的造山作用增强,其中研究区北部物源供给充足,发育三角洲体系,三角洲砂体往盆内不断进积,发育规模较大,但受到以中小潮差背景为主的潮汐作用改造,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中南部受到以大潮差背景为主的潮汐作用改造,主要发育潮汐砂坝砂体,西部临近中央古隆起水体相对较浅,受到了以中小潮差背景为主的潮汐作用改造,发育障壁砂坝砂体、潮道砂体和潮坪(砂坪—混合坪)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成因 发育模式 岩相类型 本溪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川南界市场—黄家场地区须家河组储集砂体成因类型及模式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文之 田景春 +3 位作者 张翔 罗洋 林小兵 李中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9-476,共8页
四川盆地南部界市场—黄家场地区须家河组总体为一套三角洲→湖泊沉积,研究区内砂体十分发育,但砂体非均质性强、成因复杂。本文以3条野外剖面、12口钻井岩心观察、83张薄片鉴定以及扫描电镜和岩心物性等资料分析为基础,结合最新资料和... 四川盆地南部界市场—黄家场地区须家河组总体为一套三角洲→湖泊沉积,研究区内砂体十分发育,但砂体非均质性强、成因复杂。本文以3条野外剖面、12口钻井岩心观察、83张薄片鉴定以及扫描电镜和岩心物性等资料分析为基础,结合最新资料和认识,通过精细的沉积微相分析和储集砂体的剖面结构解剖,探讨川南须家河组储集矿体的成因及模式。砂体成因类型主要包括:单一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单一河口坝砂体、滨湖砂坝砂体、浅湖砂坝砂体、叠置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叠置型河口坝砂体、河口坝与水下分流河道组合类型(包括"坝上河"和"河上坝")。系统研究了形成于不同的水动力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岩性结构特征的不同成因类型砂体的储集性能。基于以上研究认识,建立了研究区砂体进积式和砂体退积式2种砂体成因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最有利储层发育的位置为河道的中下部,河口坝砂体的中上部;最为有利的储集砂体为砂体进积式下形成的叠置型水下分流河道和"坝上河",也是研究区今后主要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家河组 储集 砂体成因类型 孔隙度 砂体成因模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直罗组底部砂体成因分析——砂岩型铀矿床预测的空间定位基础 被引量:105
3
作者 焦养泉 陈安平 +5 位作者 王敏芳 吴立群 原海涛 杨琴 张承泽 徐志诚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1-379,共9页
砂体的结构和规模因沉积体系的不同而异,它们对铀成矿贡献的差别很大。作者通过露头调查、钻孔岩心分析和砂分散体系制图,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直罗组下段进行了成因分析。研究发现,直罗组底部砂体并非传统认识上的辫状河成因。实际上,... 砂体的结构和规模因沉积体系的不同而异,它们对铀成矿贡献的差别很大。作者通过露头调查、钻孔岩心分析和砂分散体系制图,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直罗组下段进行了成因分析。研究发现,直罗组底部砂体并非传统认识上的辫状河成因。实际上,它可以分为上、下两个亚段。虽然两个亚段的物源和砂分散方向具有很好的继承性(北西—南东向),但成因完全不同。下亚段主要由辫状河体系和辫状河三角洲体系构成,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构成了研究区的主体。上亚段主要由曲流河体系和(曲流河)三角洲体系构成,虽然(曲流河)三角洲平原也是研究区的主体构成部分,但是(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却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这是湖泊向西北方向扩展的结果。正是由于上、下亚段成因的不同,导致了下亚段砂体具有较大的规模和较好的连通性,而上亚段砂体规模变小、非均质性增强。砂岩型铀矿勘探的实践证明,矿体主要聚集于下亚段砂体中。因此看来,上述认识可以用于砂岩型铀矿成矿规律的总结和铀成矿空间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 砂体成因 岩型铀矿床 直罗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上三叠统延长组层序地层学与砂体成因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刘自亮 朱筱敏 +1 位作者 廖纪佳 陈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共9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长组为例,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对延河等露头沉积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认为不整合面、冲刷侵蚀面、岩性岩相转换面和湖泛面为重要的层序界面,并划分出1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及17个中期...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长组为例,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对延河等露头沉积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认为不整合面、冲刷侵蚀面、岩性岩相转换面和湖泛面为重要的层序界面,并划分出1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及1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延长期东、西两岸发育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东北部主要为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体系;西南主要发育辫状河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有利储集砂体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成因、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复合成因、河口坝成因和滑塌浊积扇成因等4种类型。研究认为,随湖平面变化,在基准面升降过程中,可容纳空间(A)与沉积物补给量(S)的比值(A/S)影响不同物源方向沉积体系的分布,并建立了沉积演化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三叠统 层序地层 砂体成因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盒8段浅水三角洲砂体成因及分布模式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洁 陈洪德 +4 位作者 林良彪 苏中堂 张成弓 程立雪 彭传利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2-139,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石盒子组盒8段(简称:盒8段),整体具有构造稳定、沉降缓慢、盆大、坡缓、水浅、源多的特点,广泛发育缓坡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运用地层过程-响应沉积动力学原理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及方法,对该类三角洲...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石盒子组盒8段(简称:盒8段),整体具有构造稳定、沉降缓慢、盆大、坡缓、水浅、源多的特点,广泛发育缓坡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运用地层过程-响应沉积动力学原理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及方法,对该类三角洲砂体的成因与组合类型进行了探讨。该时期砂体明显受基准面升降旋回过程中可容纳空间和沉积物补给通量比值变化的控制,可划分为进积型、加积型。进积型主要由高能削截式河道砂体、低能削截式河道砂体、残缺式坝上河砂体构成;加积型则主要由低能削截式河道砂体、完整式河道砂体、下残式坝上河砂体构成。结合砂体的时空展布规律,建立了缓坡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成因分布模式。层序界面上的高能河道砂体富集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砂体成因 分布模式 下石盒子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四段厚层砂体成因及油气运移通道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谢武仁 李熙喆 +2 位作者 张满郎 李晓革 盛日正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4-508,共5页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四段砂体厚度大,沉积稳定,具有近物源区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沉积特征。沉积物在形成时期,供应速率与可容纳空间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须四段砂体自下而上由水退式、河道式和水进式3种不同成因类型...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四段砂体厚度大,沉积稳定,具有近物源区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沉积特征。沉积物在形成时期,供应速率与可容纳空间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须四段砂体自下而上由水退式、河道式和水进式3种不同成因类型的砂组纵向叠合而成,层序界面之上的河道式砂组为物性最好的砂体。河道式砂组与水退式砂组为沉积不整合接触,呈现镶嵌关系,对天然气的运移起到通道作用。同时,河道式砂组在平面上分布范围大,物性好,为油气的富集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向上的水进式砂组储层发生致密化变化,形成有利的盖层,使河道式砂组发育区成为川中天然气富集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地区 上三叠统 须四段 砂体成因 河道 油气运移通道
下载PDF
阿克库勒地区三叠系层序地层学及储集砂体成因类型 被引量:26
7
作者 郭建华 刘辰生 朱锐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9-176,共8页
通过钻测井资料、地震资料的地质综合研究,以及地面露头观察与实验分析,研究区内三叠纪反映湖平面变化的地层旋回性非常清楚。按层序划分的基本原则,在三叠纪地层中可识别出7个Ⅰ型层序边界,相应地划分出6个Ⅰ型层序。总体来说,在层序内... 通过钻测井资料、地震资料的地质综合研究,以及地面露头观察与实验分析,研究区内三叠纪反映湖平面变化的地层旋回性非常清楚。按层序划分的基本原则,在三叠纪地层中可识别出7个Ⅰ型层序边界,相应地划分出6个Ⅰ型层序。总体来说,在层序内部,低位体系域发育,它们构成了区内储集砂体的主体;而高位及湖侵体系域往往被上覆层序侵蚀,甚至剥缺。储集砂体的分布受层序格架的严格控制,主要储集砂体的成因类型包括低位早期的湖底扇沉积、低位晚期侵蚀沟谷的河流充填与滨湖沉积,以及高位期三角洲及滨湖滩、坝沉积。区域盆地格架研究表明,研究区三叠纪时期是位于库车前陆盆地系统的前隆及前隆后缘盆地的边缘,因此,湖平面相对升降变化导致了区内十分明显的地层旋回,这种旋回性直接控制了砂体的成因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砂体成因类型 湖底扇 三叠系 阿克库勒地区
下载PDF
坳陷湖盆三角洲前缘储层砂体成因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凤杰 王多云 +1 位作者 王峰 赵俊兴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68,94,共7页
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东缓西陡的不对称坳陷盆地,延长组主要油气资源分布在东部缓坡带。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原理,对发育于姬塬—安边地区长6油层组三角洲前缘的储集砂体进行细致分析,按成因将储层砂体详细划... 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东缓西陡的不对称坳陷盆地,延长组主要油气资源分布在东部缓坡带。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原理,对发育于姬塬—安边地区长6油层组三角洲前缘的储集砂体进行细致分析,按成因将储层砂体详细划分为3大类7种类型;该砂体受控于基准面升降、可容纳空间和沉积物补给量之间的变化关系2个方面。基准面升降过程中,短期基准面旋回的规律性变化影响着不同成因砂体的分布,据此建立了坳陷湖盆三角洲前缘不同砂体类型的成因分布模式。以坡折带为界,将研究区三角洲前缘划分为“台型前缘”、“坡型前缘”和“盆型前缘”3个区带,各区带发育不同储层砂体成因类型:“台型前缘”区主要发育截削式河道砂体和完整式河道砂体,“坡型前缘”区主要发育“下残式坝上河”,“盆型前缘”区主要发育完整式、上残式坝上河砂体和完整式河口坝砂体。这种对三角洲前缘的详细划分以及对储层砂体的精细描述有助于优质储层的鉴别和分布预测,对油藏开发中流动单元的细分也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基准面旋回 储层砂体成因分析 三角洲前缘分带性 坡折带 坳陷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三角洲前缘储层砂体成因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树同 王多云 +1 位作者 秦红 王志坤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9-22,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三角洲前缘是主要的油气储集带,为了探讨该地区储层砂体成因,文章将储层砂体类型分为六种:截削式河道、完整式河道、叠加河口坝、下残坝上河、完整坝上河和上残坝上河砂体。利用短期基准面旋回原理将这六种...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三角洲前缘是主要的油气储集带,为了探讨该地区储层砂体成因,文章将储层砂体类型分为六种:截削式河道、完整式河道、叠加河口坝、下残坝上河、完整坝上河和上残坝上河砂体。利用短期基准面旋回原理将这六种砂体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划分三大类六亚类,并对每一亚类砂体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砂体成因明显受基准面升降、可容纳空间和沉积物补给量比值的共同控制。最后,讨论了储层砂体分布规律并建立了该地区砂体成因分布模式。对砂体成因的细致刻画不仅可以提高该地区储层预测的精度,而且对今后的勘探和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前缘 短期基准面旋回 砂体成因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坡折带砂体成因及分布规律——以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为例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啸 刘海磊 +3 位作者 王学勇 卞保力 杨帆 陈刚强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42,共8页
富烃凹陷坡折带是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清水河组富烃凹陷共发育4级坡折带和6期坡折带控制下的地层超覆带,为了研究清水河组坡折带砂体的成因与分布,利用钻井、岩心、地震属性等资料刻画出目的层沉积... 富烃凹陷坡折带是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清水河组富烃凹陷共发育4级坡折带和6期坡折带控制下的地层超覆带,为了研究清水河组坡折带砂体的成因与分布,利用钻井、岩心、地震属性等资料刻画出目的层沉积相,并结合层序地层学、古地貌恢复等技术,探讨车排子地区清水河组规模砂体发育成因与主控因素,落实砂体富集区带及勘探有利区。结果表明,清水河组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和滨浅湖2种沉积相,总体表现出"贫砂富泥"的沉积特征;有利储集砂体分布局限,主要受4个因素控制,即幕式挤压形成的"二元"(冲断挤压—应力释放)体系域、沉积相带、沟谷地貌、坡折带。坡折带之下沟谷地貌中低位体系域发育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是有利砂体富集带,也是规模油气发现的主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折带 砂体成因 沟谷地貌 下白垩统 清水河组 车排子地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湖盆中部长6厚层砂体成因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惠潇 张海峰 +1 位作者 张东阳 路霖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3期482-488,共7页
笔者对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部地区延长组长6物源分析、沉积相类型、坡折带控砂、砂体分布规律等进行了研究。东北、西南两大物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发育三角洲牵引流作用的沉积砂岩和重力搬运的浊积砂岩,主要为叠置水下分流河道、河... 笔者对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部地区延长组长6物源分析、沉积相类型、坡折带控砂、砂体分布规律等进行了研究。东北、西南两大物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发育三角洲牵引流作用的沉积砂岩和重力搬运的浊积砂岩,主要为叠置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水下分流河道和滑塌浊积岩等不同类型的砂体组合,形成了垂直湖岸线和平行湖岸线展布的巨型厚砂岩分布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湖盆中部 砂体成因 浊积岩
下载PDF
高孔隙度砂岩储层中砂体成因类型、孔隙结构与渗透率的关系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永兴 刘玉洁 +1 位作者 卢宏 杨景荣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16,共5页
在高孔隙度砂岩储层中,由于孔隙类型多样化、结构复杂、孔隙度与渗透率的相关性较差,给渗透率的预测带来较大的困难。从沉积学入手,利用砂体成因分析和储层各种微观测试手段(铸体薄片、压汞分析和显微图象分析等),结合数理统计方... 在高孔隙度砂岩储层中,由于孔隙类型多样化、结构复杂、孔隙度与渗透率的相关性较差,给渗透率的预测带来较大的困难。从沉积学入手,利用砂体成因分析和储层各种微观测试手段(铸体薄片、压汞分析和显微图象分析等),结合数理统计方法,找出砂体成因类型、孔隙结构和渗透率之间的对应关系。砂体沉积时,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控制了砂岩中孔喉等效半径分布规律。其中,粗喉(10~60μm)体积分数是决定高孔隙度砂岩储层渗透率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孔隙度 岩储层 砂体成因类型 孔隙度 油层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层序格架下的砂体成因类型、构型及分布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玥 郭彦如 +2 位作者 张延玲 刘俊榜 田鸣威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0-91,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沉积时期陆生植物繁盛,为天然气的生成提供了充足的气源,油气的富集受控于岩性和岩相,因此深入探讨山西组砂体构型和砂体展布规律十分必要。为加快天然气的勘探步伐,以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基本原理为指导,通过野外露... 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沉积时期陆生植物繁盛,为天然气的生成提供了充足的气源,油气的富集受控于岩性和岩相,因此深入探讨山西组砂体构型和砂体展布规律十分必要。为加快天然气的勘探步伐,以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基本原理为指导,通过野外露头剖面、钻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了山西组四级层序格架下不同成因类型砂体的特征、构型及展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山西组可划分为5个四级层序;砂体类型以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不同类型的河道砂体具有南北成带、东西分割的特征;砂体构型有垂向叠置型、垂向切叠型和独立型3种类型;四级层序PSQ3~1(相当于山2~3段和山2~2段下部)、PSQ3~2(相当于山2~2段上部)和PSQ4~1(相当于山1~2段)均是天然气勘探的主力层系;大保当、余兴庄、龙镇地区均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地区。该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及其类似地区层序地层划分、砂体展布规律研究及有利区带优选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级层序 砂体成因类型 构型 分布规律 山西组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
下载PDF
三角洲改造背景的浪控滨岸砂体成因类型及展布特征——以塔里木盆地东河塘地区“东河砂岩”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维禄 徐怀民 +5 位作者 高思宇 江同文 韩如冰 黄素 郭文飞 余义常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6-95,共10页
塔里木盆地的东河砂岩体并不是简单的滨岸沉积产物,在不同地区具备独特的沉积背景,发育不同模式控制的砂体。根据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通过塔里木盆地东河1油田实例研究,揭示了该地区浪控滨岸砂体的沉积机制和分布样式。结果表明,东... 塔里木盆地的东河砂岩体并不是简单的滨岸沉积产物,在不同地区具备独特的沉积背景,发育不同模式控制的砂体。根据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通过塔里木盆地东河1油田实例研究,揭示了该地区浪控滨岸砂体的沉积机制和分布样式。结果表明,东河塘地区东河砂岩沉积发育具有三角洲改造背景的浪控滨岸沉积体系,其形成源于区域上的浪控三角洲背景,海侵期遭受波浪及沿岸流的强烈改造,形成现今的滨岸沉积体系。在此基础上,将改造作用最明显的临滨带砂体按成因类型进一步分级,提出了临滨坝的三类砂体组成单元:正常滨岸沉积型、水下分流河道改造型以及河口坝改造型。同时,对其分布及演化进行了探讨,认为正常滨岸沉积的滩坝砂体整体呈相对席状平行于古海岸线分布,在局部构造较低部位形成不规则窄条带状的临滨槽沉积;三角洲前缘改造型滨岸砂体兼具原始三角洲和现代滨岸沉积的形态特征,原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自北东方向呈树枝状向海延伸;河口砂坝在原始水下河道河口处呈舌状分布;席状砂发生明显侧向迁移、以片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东河 三角洲改造背景 浪控滨岸沉积 砂体成因类型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准中地区三工河组三角洲砂体成因地质模型 被引量:12
15
作者 隋风贵 许涛 乔玉雷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综合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中部地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辫状河三角洲与曲流河三角洲砂体的成因机理及差异性,认为辫状河三角洲较曲流河三角洲水动力条件、搬运能力及侵蚀能力均较强,砂体连通性及颗粒分选性较好,从而建立曲流河三角洲"孤... 综合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中部地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辫状河三角洲与曲流河三角洲砂体的成因机理及差异性,认为辫状河三角洲较曲流河三角洲水动力条件、搬运能力及侵蚀能力均较强,砂体连通性及颗粒分选性较好,从而建立曲流河三角洲"孤立砂体"、辫状河三角洲"砂夹泥"和"泛连通块砂"等3种砂体成因地质模型,并分别对应岩性圈闭、构造-岩性圈闭或低幅构造圈闭等3种圈闭(组合)类型采取不同的勘探方式。最终明确在研究区早期油气充注、后期构造掀斜调整的背景下,三工河组二段上亚段的"孤立砂体"模型所对应的岩性圈闭是目前准中1区块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曲流河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 砂体成因 地质模型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莫北凸起三工河组砂体成因及组合类型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建章 李双文 +1 位作者 刘洛夫 张有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2-575,共4页
依据准噶尔盆地莫北凸起所有探井和开发井的岩心、录井及测井曲线,系统分析了侏罗系三工河组砂体的成因及组合类型。砂体成因类型包括: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远砂坝砂体、席状砂砂体及滨浅湖滩坝砂体,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可... 依据准噶尔盆地莫北凸起所有探井和开发井的岩心、录井及测井曲线,系统分析了侏罗系三工河组砂体的成因及组合类型。砂体成因类型包括: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远砂坝砂体、席状砂砂体及滨浅湖滩坝砂体,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可进一步分为削截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完整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组合类型为叠置水下分流河道组合砂体、叠置河口砂坝组合砂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组合砂体、远砂坝-席状砂组合砂体、叠置滩坝组合砂体5种。分析认为,沉积物的供给方式及供给量以及可容纳空间动态变化是控制不同成因砂体组合时空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这就为该区进行储集层预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莫北凸起 侏罗系 砂体成因 组合
下载PDF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四段砂体成因及对油气运移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武仁 杨威 +4 位作者 李熙喆 谢增业 金蕙 朱秋影 沈珏红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7-396,共10页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四段砂体沉积过程中,由于构造活动强弱的变化,导致物源供应速率与可容纳空间增长之间关系的变化,须四段厚层砂体自下而上由水退式、加积式和水进式3种不同成因类型的砂组纵向叠合而成。水退式砂组主要由高能削截式河...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四段砂体沉积过程中,由于构造活动强弱的变化,导致物源供应速率与可容纳空间增长之间关系的变化,须四段厚层砂体自下而上由水退式、加积式和水进式3种不同成因类型的砂组纵向叠合而成。水退式砂组主要由高能削截式河道、削截式河口坝和远砂坝组成,加积式砂组主要包括冲蚀下切式河道和高能削截式河道,水进式砂组主要包括低能河道、低能削截式河道、完整式河口坝和下缺式河口坝。不同砂组中砂体类型不同,颗粒大小分异不同,水动力强弱的差异,不同成因砂体间形成了不同的成岩相和储集相,加积式砂组以绿泥石衬边和溶蚀成岩相为主,物性好,为好的储集体;水进式砂组由压实和胶结相为主,物性较差;水退式砂组中溶蚀相和胶结相发育,物性较好,为中等的储集体。须四段三种成因砂组中,加积式砂组中发育高能削截式河道,形成了在平面上广泛分布的高能水道,砂体厚度大,延伸长,发育有利的成岩相,物性较好,为油气的富集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同时加积式砂组与水退式砂组呈沉积不整合相接触,呈现相嵌关系,对天然气的运移起到通道作用,加积砂组向上的水进式砂组容易发生储层致密化,形成有利的盖层,使加积式砂组发育区成为川中天然气富集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地区 上三叠统 须四段 砂体成因 河道 组合
下载PDF
碎屑颗粒粒度分析在东营凹陷辛176块沙四上亚段砂体成因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周磊 操应长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3-573,共11页
利用粒度资料进行沉积物的粒度结构分析,能有效地判定沉积物搬运方式、判别水动力条件、区分沉积环境类型,研究沉积物的成因机制。本文通过大量粒度频率曲线、概率累计曲线和粒级-标准偏差曲线等图件的分析,详细研究了沉积物所包含的粒... 利用粒度资料进行沉积物的粒度结构分析,能有效地判定沉积物搬运方式、判别水动力条件、区分沉积环境类型,研究沉积物的成因机制。本文通过大量粒度频率曲线、概率累计曲线和粒级-标准偏差曲线等图件的分析,详细研究了沉积物所包含的粒度组分及各自特征,并提取出对沉积环境变化敏感的粒度组分,确定了各自组分所对应的沉积水动力类型,结合沉积相和构造背景研究,探讨了东营凹陷辛176块沙四上亚段纯上5砂组砂体的成因,认为辛176块王斜583、辛176斜1井砂体是广饶凸起的碎屑物质在南斜坡形成三角洲后被入湖河流继续搬运、沉积并被波浪改造形成的滩坝砂体;牛114斜1、王587井砂体为青坨子凸起的碎屑物质以重力流方式搬运并与广饶凸起的物质混合、沉积,后又被波浪改造而形成;王58井砂体为来自青坨子凸起的重力流入湖后发生卸载形成的沟道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分析 水动力分析 砂体成因 东营凹陷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陆东地区侏罗系层序地层及储集砂体成因类型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桠颖 徐怀民 李林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17,共6页
通过钻井、测井、地震、岩心观察与实验分析等综合研究分析,按层序划分的基本原则,在侏罗系识别出7个层序界面,相应划分出7个层序18个体系域,其中JSQ7在研究区被剥蚀,识别出层序界面SB7。储集砂体受层序格架控制,有利储集砂体多... 通过钻井、测井、地震、岩心观察与实验分析等综合研究分析,按层序划分的基本原则,在侏罗系识别出7个层序界面,相应划分出7个层序18个体系域,其中JSQ7在研究区被剥蚀,识别出层序界面SB7。储集砂体受层序格架控制,有利储集砂体多形成于湖平面相对下降的低位期。主要储集砂体成因类型包括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辫状河河道砂体、冲积扇辫状水道砂体和滨浅湖滩坝砂体,其储集性能主要表现为中-低孔隙度、中-特低渗透率。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成因砂体较其他类型砂体储集物性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 层序地层 砂体成因类型 储集物性
下载PDF
我国东部几个含油气盆地浅水湖泊砂体成因的认识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金亮 俞惠隆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0-44,共5页
本文通过大量岩心观察,认为我国东部中-新生代几个含油气盆地浅水湖泊砂体是浅水洪水流的产物,系洪水岩。在对洪水岩的岩性、构造特征及层序描述、分析的基础上,区分出三种沉积微相:1.水道沉积微相,2.漫溢沉积微相,3.远端沉积微相。将... 本文通过大量岩心观察,认为我国东部中-新生代几个含油气盆地浅水湖泊砂体是浅水洪水流的产物,系洪水岩。在对洪水岩的岩性、构造特征及层序描述、分析的基础上,区分出三种沉积微相:1.水道沉积微相,2.漫溢沉积微相,3.远端沉积微相。将以东濮盆地和松辽盆地为代表所提出的浅水充氧陆源碎屑湖泊砂体成因模式归纳为四个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油气藏 砂体成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