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糖生物学研究思路与方法——丁侃团队中药多糖结构与功能及其创新药物研究
1
作者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丁侃研究员团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45-3468,共24页
丁侃研究员团队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糖化学与糖生物学实验室两部分组成。团队是国际上少数能同时独立开展糖生物学与糖化学研究的科研团队之一,主要研究方向:(1)人体蛋白聚糖及其糖链合成修饰酶的功能;... 丁侃研究员团队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糖化学与糖生物学实验室两部分组成。团队是国际上少数能同时独立开展糖生物学与糖化学研究的科研团队之一,主要研究方向:(1)人体蛋白聚糖及其糖链合成修饰酶的功能;(2)中药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解析;(3)中药多糖的活性机制,构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多糖 研究思路与方法 糖化学 糖生物学 蛋白聚糖 结构解析 科研团队 构效关系
下载PDF
基于“菌毒并治”理论运用热毒清口服液治疗流感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童佳兵 李泽庚 +2 位作者 彭波 杨程 张念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23-325,共3页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重大病毒感染性疾病,发病及传变迅速,有时卫气营血界限殊难分清。我们提出:流感病因为热毒,兼有瘀毒、风毒。毒邪袭肺,卫表不和,为其基本病机,治法上提倡著名中医学家姜春华“截断扭转”的学...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重大病毒感染性疾病,发病及传变迅速,有时卫气营血界限殊难分清。我们提出:流感病因为热毒,兼有瘀毒、风毒。毒邪袭肺,卫表不和,为其基本病机,治法上提倡著名中医学家姜春华“截断扭转”的学术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菌毒并治 热毒清口服液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下载PDF
中药复方新药研发中的制剂工艺研究思路与方法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庆生 李静平 +3 位作者 毛晓健 朱兆云 刘波 孙敏 《天津中医药》 CAS 2008年第4期265-268,共4页
制剂工艺是中药复方新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中药复方的特殊性,中药复方的制剂工艺研究显得尤为困难,其因甚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中药复方新药的研发和临床用药安全。以"肤敏膏"研发中相关制剂研究为启示,探析... 制剂工艺是中药复方新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中药复方的特殊性,中药复方的制剂工艺研究显得尤为困难,其因甚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中药复方新药的研发和临床用药安全。以"肤敏膏"研发中相关制剂研究为启示,探析中药复方新药研发中的制剂工艺研究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思路与方法 制剂工艺 中药复方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熊清平 张强华 石莹莹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1年第6期97-99,共3页
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中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指中药及其复方中发挥药效作用的化学成分,它是阐明中药作用奥秘的关键,是中药质量控制的基础与核心,是中药材及其产品安全、有效和质量... 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中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指中药及其复方中发挥药效作用的化学成分,它是阐明中药作用奥秘的关键,是中药质量控制的基础与核心,是中药材及其产品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可控的保障。然而,由于中药作用的整体性、中药成分和作用机制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中药 药效物质基础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中药新药研究思路与方法课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盛华刚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第9期36-37,共2页
在中药新药研究思路与方法课程中引入PBL教学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的自我思考空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学生自主设计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可以促进学生对中药新药系统设计方法的掌握,把学习真正变成... 在中药新药研究思路与方法课程中引入PBL教学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的自我思考空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学生自主设计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可以促进学生对中药新药系统设计方法的掌握,把学习真正变成创造性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中药新药研究思路与方法 教学效果
下载PDF
慢性筋骨病的防治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王拥军教授团队研究思路与方法概述 被引量:2
6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437-3446,共10页
王拥军教授、施杞教授领衔的"慢性筋骨病研究中心"隶属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依托于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中心主任为王拥军教授(图1)。中心整合了筋骨理论与治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脊柱退变肾骨相关重点... 王拥军教授、施杞教授领衔的"慢性筋骨病研究中心"隶属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依托于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中心主任为王拥军教授(图1)。中心整合了筋骨理论与治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脊柱退变肾骨相关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脊柱病理三级实验室、石筱山伤科学术研究中心、石仰山国医大师伤科学术工作室、施杞名中医工作室、石仰山国医大师名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王拥军劳模创新团队工作室、王拥军岐黄学者传承与创新工作室,并承担了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拥军 上海中医药大学 研究思路与方法 国家重点学科 伤科 国医大师 脊柱病 工作室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胰腺疾病研究——大连医科大学尚东团队研究思路与方法概述 被引量:1
7
作者 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尚东教授团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977-2985,共9页
大连医科大学于1958年创建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并率先开展了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研究,作为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发源地和开创单位之一,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1996年,中西医结合临床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成为东北地区中西... 大连医科大学于1958年创建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并率先开展了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研究,作为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发源地和开创单位之一,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1996年,中西医结合临床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成为东北地区中西医结合领域最早的博士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临床 胰腺疾病 研究思路与方法 急腹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 大连医科大学 博士点 东北地区
下载PDF
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思路与方法及其在兽医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范博文 邓磊 +5 位作者 刘俊 夏冬梅 陈培源 朱海燕 陈义杰 吴正荣 《养殖与饲料》 2015年第6期10-15,共6页
通过对中药药物动力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特点,对其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阐述,并对其在兽医领域上的发展趋势及应用作出展望。
关键词 中药 药物动力学 研究思路与方法 兽医研究 应用
下载PDF
“方-证-药-剂”相结合的中药复方制剂系统研究--概述北京中医药大学杜守颖、陆洋团队研究思路与方法
9
作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I0001-I0005,共5页
杜守颖教授团队秉承曹春林教授“理法方药,剂工质效”一线贯之的理念,形成了“方-证-药-剂”相结合的中药复方制剂研究特色,多年来致力于中药制剂关键技术和系统应用研究,建立了围绕传统中医药理论核心,充分优化整合现代中药制剂研究与... 杜守颖教授团队秉承曹春林教授“理法方药,剂工质效”一线贯之的理念,形成了“方-证-药-剂”相结合的中药复方制剂研究特色,多年来致力于中药制剂关键技术和系统应用研究,建立了围绕传统中医药理论核心,充分优化整合现代中药制剂研究与应用的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法方药 传统中医药 中药复方制剂 研究思路与方法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制剂 优化整合 系统应用研究
下载PDF
格物致知,与古为新:中医脏象理论及应用学术思想传承与创新——战丽彬教授团队“以脾为先,五脏协同”调控生命活动现代科学内涵研究思路与方法
10
作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1主要学术思想概述战丽彬教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教学与临床工作38年,主要进行中医脾脏象理论、阴虚证辨证标准及其在代谢性疾病、认知功能障碍应用的现代生物学机制研究(学术历程见图1)。以中医学整体观念、脏象学说理论为指导... 1主要学术思想概述战丽彬教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教学与临床工作38年,主要进行中医脾脏象理论、阴虚证辨证标准及其在代谢性疾病、认知功能障碍应用的现代生物学机制研究(学术历程见图1)。以中医学整体观念、脏象学说理论为指导,创造性地运用滋补脾阴法开展防治老年脑病、改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破性成果,为老年脑病提供了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方药,为揭示中医脾脏象本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象学说 老年脑病 研究思路与方法 阴虚证 辨证标准 格物致知 中西医结合 生物学机制
下载PDF
基于药物体内代谢过程的中药配伍禁忌研究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郭建明 段金廒 +3 位作者 郝海平 唐于平 钱大玮 刘培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373-2378,共6页
伴随着药物代谢研究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和代谢组学的出现,建立基于药物体内代谢过程的中药配伍禁忌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和评价配伍禁忌的反药组合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揭示其致毒增毒、减效降效的可能途径、内在... 伴随着药物代谢研究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和代谢组学的出现,建立基于药物体内代谢过程的中药配伍禁忌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和评价配伍禁忌的反药组合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揭示其致毒增毒、减效降效的可能途径、内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等科学实质,为中药科学配伍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为中药配伍禁忌研究提供借鉴和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配伍禁忌 药物代谢过程 药性 研究思路与方法
原文传递
以前胡为例,探讨中药活性成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1
12
作者 石赟蓉 孔令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5年第1期38-46,共9页
前胡为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中药,我们在对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深入系统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中药活性成分研究思路和方法的认识。本文主要结合我们长期的研究工作, 综述了1993年后中药前胡在化学成分、质量标准、资源开发、有效成... 前胡为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中药,我们在对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深入系统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中药活性成分研究思路和方法的认识。本文主要结合我们长期的研究工作, 综述了1993年后中药前胡在化学成分、质量标准、资源开发、有效成分的结构修饰与全合成以及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近况,其主要目的是介绍如何以前胡活性成分研究为基础,全面提高中药前胡的研究水平,并为新药开发奠定基础。对前胡的研究已初步建立起了活性成分的现代化研究模式,期望其研究思路与方法能为其它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胡 中药活性成分 研究思路与方法 常用中药 法能 活性成分研究 研究近况 资源开发 模式 新药开发
下载PDF
中药现代研究的回顾与研究思路、方法的创新 被引量:2
13
作者 方文贤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近百年来中药现代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可总结为 5种 :分离、提取有效成分 ,发展为化学药物 ;把中药当作植物药 ,套用西方发达国家传统医药 (西药 )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利用西医“病”的研究模型筛选研制有效中药及中药复方 ;套用现代最新科... 近百年来中药现代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可总结为 5种 :分离、提取有效成分 ,发展为化学药物 ;把中药当作植物药 ,套用西方发达国家传统医药 (西药 )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利用西医“病”的研究模型筛选研制有效中药及中药复方 ;套用现代最新科技方法 (包括基因研究方法 )按西医药对“病”的认识筛选中药及其提取物、有效部分、成分 ;利用西医药对疾病的认识 ,联系、分析中医药在治疗上应用的对该病有效的方、药 ,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中药现代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上应注意 3个方面的问题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中医药临床为依据 ;注意吸收、消化和引进生命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应用中医药理论指导有关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转化发展和预后的基础研究 ;注意研究中医“辨证论治”与个体化用药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研究思路与方法 回顾 创新
下载PDF
新规下化妆品功效评价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学
14
作者 鲁楠 向茯芝 +1 位作者 张文娟 宋姣 《中国化妆品》 2021年第12期50-53,共4页
2021年4月9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的公告,功效宣称评价规范正式落地。该规范针对化妆品的功效宣称评价提出了不同时间节点上的要求,自2022年1月1日起新产品备案时须同步提交功效报告,在2022年5月1日前补交缓... 2021年4月9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的公告,功效宣称评价规范正式落地。该规范针对化妆品的功效宣称评价提出了不同时间节点上的要求,自2022年1月1日起新产品备案时须同步提交功效报告,在2022年5月1日前补交缓冲期备案产品的功效报告,到2023年5月1日前,以往有效备案的产品必须补缴功效评价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效评价 缓冲期 研究思路与方法 评价规范 化妆品 备案
原文传递
抗菌中药实验研究方法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晓伟 徐铭 关洪全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70-1672,共3页
在分析前一阶段抗菌中药实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今后进行其研究在方法学方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加强中药在机体水平上抗菌感染作用的研究。(2)加强中药复方抗菌作用的研究。(3)研究中药在动物体内的抗菌作用时,要注意选择适合的感... 在分析前一阶段抗菌中药实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今后进行其研究在方法学方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加强中药在机体水平上抗菌感染作用的研究。(2)加强中药复方抗菌作用的研究。(3)研究中药在动物体内的抗菌作用时,要注意选择适合的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及敏感的检测指标,并应扩大应用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的种类进行研究。(4)研究中药在动物体外的抗菌作用时,应扩大供试菌的种类及株数,注意培养基的种类以及接种菌种的菌量、菌龄和接种菌后判定结果的时间,应用平板琼脂扩散法研究时要注意平板中培养基的含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中药 抗菌作用 方法
原文传递
抗真菌中药研究方法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9
16
作者 关洪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4-56,共3页
在认真分析前一阶段抗真菌中药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阐述了今后进行其研究应注意的方法学问题。在试管内 ( in vitro)中药抗真菌实验应注意选用不同的培养基及调整培养基的 p H;应用平板琼脂扩散法时应注意平板中培养基的含量 ;扩大供试... 在认真分析前一阶段抗真菌中药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阐述了今后进行其研究应注意的方法学问题。在试管内 ( in vitro)中药抗真菌实验应注意选用不同的培养基及调整培养基的 p H;应用平板琼脂扩散法时应注意平板中培养基的含量 ;扩大供试真菌的种类及株数 ;注意接种菌量及接种真菌后判断结果的时间等。在动物体内试验 ( in vivo)应选择适合的动物真菌病模型及敏感的检测指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思路与方法 真菌感染 抗真菌中药
下载PDF
中药及方剂量效关系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21
17
作者 段金廒 范欣生 +5 位作者 宿树兰 唐于平 尚尔鑫 李文林 郭建明 华永庆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1-245,共5页
方药量效关系的现代研究是当前中医药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分析了中药及方剂量效关系的研究现状,从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讨,以期为阐明基于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积累的方药量效关系的基本特征与内在规律... 方药量效关系的现代研究是当前中医药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分析了中药及方剂量效关系的研究现状,从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讨,以期为阐明基于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积累的方药量效关系的基本特征与内在规律提供参考,为中医临床规范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疗效,以及为创新中药研究与发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及方剂 量效关系 研究进展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下载PDF
高血压病中医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曲荣波 赵琰 王庆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61-662,共2页
对高血压病中医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病名归属上,高血压不应归为眩晕等其他疾病;病机研究中,可对病机分层探讨,并指出症状病机在病机体系中的重要性;临床用药中,传统的辨证论治和参考现代药理的方法体现了中医治本与治标的关... 对高血压病中医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病名归属上,高血压不应归为眩晕等其他疾病;病机研究中,可对病机分层探讨,并指出症状病机在病机体系中的重要性;临床用药中,传统的辨证论治和参考现代药理的方法体现了中医治本与治标的关系;实验研究中,使用尚不清楚证候归属的病的动物模型会造成中药评价的偏差;效果评价中,应充分考虑中医药的整体调节特点,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有助于寻找高血压病中医研究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中医研究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下载PDF
对“辨证”研究中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4
19
作者 烟建华 李翠娟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2004年第12期709-711,共3页
总结近 5 0年“证”本质研究的历程与困惑 ,科学评价“辨证”的学术内涵 ,端正“证”的研究思路 ;开展并整合多学科研究 ,探讨“证”的生物学基础 ;重视并深入探讨社会人文因素对“证”本质的影响等三个方面 ,提出 :①证对还原分析研究... 总结近 5 0年“证”本质研究的历程与困惑 ,科学评价“辨证”的学术内涵 ,端正“证”的研究思路 ;开展并整合多学科研究 ,探讨“证”的生物学基础 ;重视并深入探讨社会人文因素对“证”本质的影响等三个方面 ,提出 :①证对还原分析研究者来说有着全新的学术内涵 ,是从整体功能关系失调角度概括的综合性动态病理模型。②变革寻找特异指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主张从非特异性病理生理物质的不同时空分布状态 ,来探索证的本质。③由于社会人文因素的影响 ,使证概念具有模型特性 ,研究者必须超越生物医学的还原分析思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 索证 非特异性 研究思路与方法 病理生理 性病 学术内涵 研究 人文因素 科学评价
下载PDF
近10年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培训研究述评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浩然 王志强 《现代特殊教育》 2022年第2期39-44,共6页
近10年来,全国范围内针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各级各类培训持续开展,与培训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基于此,从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结果四个方面对近10年(2010—2020年)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培训研究进行系统总结,建... 近10年来,全国范围内针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各级各类培训持续开展,与培训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基于此,从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结果四个方面对近10年(2010—2020年)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培训研究进行系统总结,建议通过鼓励行政人员参与研究,促进多主体合作交流,以变革培训研究主体;通过开展培训理论研究和作用机制研究,丰富培训研究对象,以拓展培训研究内容;通过促进量化与质性研究方法的结合,开展行动研究,以更新培训研究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教育学校 教师培训 研究主体 研究内容 研究思路与方法 研究结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