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X”学科目录框架下公共管理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探赜
1
作者 方堃 柳奕彤 姜滢滢 《科教导刊》 2024年第8期17-19,共3页
“2+X”学科目录调整方案对公共管理研究生教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明晰了新时代公共管理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学科根基及其拓展方向,彰显了公共管理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当前,针对公共管理研究生教学模式、教学实践、教学保障、教学特色等... “2+X”学科目录调整方案对公共管理研究生教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明晰了新时代公共管理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学科根基及其拓展方向,彰显了公共管理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当前,针对公共管理研究生教学模式、教学实践、教学保障、教学特色等方面存在的困境,应基于新的学科目录框架,从优化学科整体布局、打通学硕专硕壁垒、坚持数字化赋能、全程追踪评价四个维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目录 公共管理 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下载PDF
“学术传承、文明互鉴与话语构建”——曹顺庆中文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理念创新与实践
2
作者 张帅东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0-185,197,共7页
2023年,曹顺庆教授团队完成的“学术传承、文明互鉴与话语构建——中文研究生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与实践”项目荣获了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直面如何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这一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议题,该成果对现有的人才培... 2023年,曹顺庆教授团队完成的“学术传承、文明互鉴与话语构建——中文研究生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与实践”项目荣获了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直面如何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这一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议题,该成果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了深入反思,创造性地提出了“学术传承、文明互鉴、话语构建”的育人理念。在40年的教学实践里,曹顺庆教授传承四川大学的严谨学风,推进中西融通的育人举措,提出变异学的原创理论,克服学术研究对西方话语的过度依赖,并开启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建设之路。他成功培养了三百多位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探索出高校中文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传承 文明互鉴 话语构建 比较文学 研究生人才培养
下载PDF
基于协同创新平台的海洋生物学研究生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
3
作者 许星鸿 赖晓芳 +2 位作者 朱龙 徐国成 林春梅 《科教导刊》 2023年第7期77-79,共3页
协同创新平台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该平台可以凝聚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多方力量,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的效果。目前,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运行中还存在着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和成员之间合作有限等问题。文章结合海洋生物学研究... 协同创新平台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该平台可以凝聚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多方力量,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的效果。目前,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运行中还存在着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和成员之间合作有限等问题。文章结合海洋生物学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建立由管理部门主导的协同创新平台、规划协同创新平台的发展方向、完善协同创新平台运行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措施建议,为基于协同创新平台的海洋生物科技领域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平台 海洋生物学 研究生人才培养
下载PDF
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教学—科研”一体化模式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黄建洪 张洋阳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0-34,共5页
当前我国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倾向,抑制了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此,提出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教学—科研"一体化模式。该模式通过强化科研作用机制、教学促进机制、"专业学习... 当前我国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倾向,抑制了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此,提出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教学—科研"一体化模式。该模式通过强化科研作用机制、教学促进机制、"专业学习—科学研究—社会实践"联动机制的叠加效应,有序带动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移,以教学方法的改革适应科研深度发展的需求。从而建立起教学、科研双维度的人才评价标准,并以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主体、资源和机制多要素的匹配性优化整合,实现教学与科研环节的互嵌与融合,以持续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突破"教学低质量"与"科研低创新度"的关联困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人才培养 科研 教学
下载PDF
从三类学位论文数量的变化趋势来看社会工作硕士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困境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渭 张会莹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97-101,共5页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反映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分为实务、项目和政策论文三类。本文以北京市B大学为例,发现实务论文逐渐变成最主要选题类型,项目和政策论文选题的数量呈萎缩态势...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反映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分为实务、项目和政策论文三类。本文以北京市B大学为例,发现实务论文逐渐变成最主要选题类型,项目和政策论文选题的数量呈萎缩态势,这一不合理现象背后是学生和导师的一种理性选择,同时也反映出了高校在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上的困境,本文就这一现象和困境展开论述的同时也从高校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学位论文 社会工作专业 研究生人才培养
下载PDF
“四位互动”的应用经济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6
作者 孙畅 张晴云 王纯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3期240-242,共3页
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探索高层次高质量人才培养路径,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提出了"四位互动"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探索高层次高质量人才培养路径,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提出了"四位互动"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地方财经类高校重庆工商大学的建设实践,以应用经济学研究生培养为例,对"四位互动"的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分析,为深化我国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供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位互动 协同培养 应用经济学 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实施“四大工程”,培根铸魂育人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奋力打造研究生人才培养高地
7
作者 张佳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21年第3期38-40,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等提出了新的期待和更高要求。培养造就一批信仰坚定、本领高强的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事关党和国家事业永续发展,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等提出了新的期待和更高要求。培养造就一批信仰坚定、本领高强的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事关党和国家事业永续发展,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这是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光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研究生培养 永续发展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 研究生人才培养
下载PDF
论中国舞蹈研究生人才培养与学科体系建构——兼及艺术学门类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设置
8
作者 刘青弋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23年第1期21-40,共20页
按照通识的概念及定义理解,“专业”是指社会的科学和生产分工方面形成的“行业”中的“业务”,“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因此,高校的“学科”建设即是“专业”人才培养所依赖的基础—既包括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对独立... 按照通识的概念及定义理解,“专业”是指社会的科学和生产分工方面形成的“行业”中的“业务”,“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因此,高校的“学科”建设即是“专业”人才培养所依赖的基础—既包括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及由这一体系形成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又包括创新和传授这一体系的科研和师资队伍以及保障这一体系得以贯彻、提升教育质量的相关制度和管理、服务机构。然而,在《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中,艺术学门类的学科专业设置却将理论人才培养归为“学科”,实践人才培养归为“专业”,显然是对于“学科”和“专业”概念上的误用,不仅导致学科专业设置理论与实践的割裂,逆中国艺术学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行,而且导致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不明。艺术的功能之一是为提升人民的想象力、创造力服务。艺术家的创新往往不按常理出牌,不受理性约束,以良好的感性思维、逆向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打破传统实现创新,而研究生教育往往以学院派规范和普适的知识以及评价标准对人进行规训,形成人的第二种天性;另外,将博士学位作为高级人才培养的标准,用于艺术,尤其是表演艺术这类不以年龄、学历学位论英雄,极其依赖舞台实践的人才培养领域,既有失公允,又背离人才培养规律,还会破坏艺术行业的生态。因此,中国艺术教育领域应以严谨的学术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设置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专业学位和人才培养方式,且行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建设 专业设置 舞蹈学科 艺术学门类 研究生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9
作者 刘敏 王耀南 +1 位作者 江未来 何赟泽 《高教学刊》 2024年第8期34-37,共4页
为顺应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进一步优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解决现阶段存在的校企合作不稳定、产学相对脱节、多主体协同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湖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 为顺应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进一步优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解决现阶段存在的校企合作不稳定、产学相对脱节、多主体协同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湖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提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两翼支撑-三维协同-四链贯通”深度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构建校内校外双实践平台为两翼支撑,完善学校、企业、政府三维协同机制,贯通产业链、教育链、实践链及人才链,将产教融合贯通产学研全过程,全面提升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在新时代高层次应用型工科人才的培养上取得显著的成效,实现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和产业迭代双统筹发展,可供国内外高校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专业 研究生人才培养 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产教融合 多元主体协同
下载PDF
“双分双合、四位一体”信通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4
10
作者 冯春燕 刘芳芳 +1 位作者 纪越峰 彭木根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96-103,共8页
为进一步深化信通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首先探讨了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要素,进而针对信通学科发展特征与趋势,分析了信通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为进一步深化信通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首先探讨了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要素,进而针对信通学科发展特征与趋势,分析了信通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分双合、四位一体”信通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详细阐述了该模式“双分”矩阵式培养体系、“双合”特色型育人环境和“四位一体”三全型育人机制的主要内容与实施方法。该模式以服务规模化需求为导向,以精细化培养的“育”与差异性发展的“学”为抓手,在人才培养和应用推广等方面实践成效显著,有力推动了本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 内涵与要素 三全育人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
下载PDF
全国日语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其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以基于全国日语研究生的调查问卷为例
11
作者 许慈惠 蔡妍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 2019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主要由研究生、导师、行政管理层三方的硬因素和软因素构成。生源质量、课程设置与师资力量、行政管理能力与办学资源等是硬因素;研究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导师的指导动机与态度、行政管理层的管理动机与态度等... 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主要由研究生、导师、行政管理层三方的硬因素和软因素构成。生源质量、课程设置与师资力量、行政管理能力与办学资源等是硬因素;研究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导师的指导动机与态度、行政管理层的管理动机与态度等是软因素。相对于硬因素,软因素更关乎个人品德、更具生命力,经过主观努力短期内可以有效改善,因而也更重要。而它的核心要数其三方各自的责任心。唯有各自树立起责任心,积极努力,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 软因素 硬因素 责任心
原文传递
功能论视域下的民族教育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机制
12
作者 周玲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6年第3期46-51,共6页
从我国十六所民族高校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民族教育学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基本是以"注重素质培养的专业教育"为主导的单向度培养模式在运行。这种培养模式的弊端似乎有与民族教育之功能相背离的嫌疑。从功能论角... 从我国十六所民族高校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民族教育学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基本是以"注重素质培养的专业教育"为主导的单向度培养模式在运行。这种培养模式的弊端似乎有与民族教育之功能相背离的嫌疑。从功能论角度来看,民族教育学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民族教育功能的具体体现,一般存在着四种状态:一是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适应,二是通过对外部的反映而达成目标,三是针对目标实施内部整合,四是进行有效调适来维持模式。鉴于此,提出运用AGIL功能模式来建立民族教育学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互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L功能模式 民族教育学学科 研究生人才培养 互动机制
下载PDF
研究生复合型人才培养:内涵与特征 被引量:13
13
作者 祝爱武 《高等理科教育》 2017年第6期41-49,共9页
研究生复合型人才培养是研究生层次人才分类培养的一种理念和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关注社会发展对研究生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以及研究生跨专业和实践性发展需求是其逻辑起点,相应的培养组织和培养制度是其必要条件,根据培养过程特点选择培养... 研究生复合型人才培养是研究生层次人才分类培养的一种理念和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关注社会发展对研究生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以及研究生跨专业和实践性发展需求是其逻辑起点,相应的培养组织和培养制度是其必要条件,根据培养过程特点选择培养方式、方法和加强质量保障是其基本要求,促进研究生发展成为研究生复合型人才是其最终目标。这种人才培养理念和制度反映了人们对研究生培养质量关注点的转移:由注重人才培养的研究生层次要求到研究生的分类培养;也反映了研究生层次人才培养导向的变化:由注重供给到注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 研究生复合型人才 研究生复合型人才培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视野下的研究生复合型人才培养 被引量:7
14
作者 祝爱武 《高等理科教育》 2019年第5期31-37,共7页
研究生复合型人才培养有助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双一流”建设的现实要求。培养研究生复合型人才需要深入理解研究生复合型人才的内涵与特点,遵循研究生培养规律,积极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研究生复合型人才的模式,创新我国研究生培... 研究生复合型人才培养有助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双一流”建设的现实要求。培养研究生复合型人才需要深入理解研究生复合型人才的内涵与特点,遵循研究生培养规律,积极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研究生复合型人才的模式,创新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真正推进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研究生复合型人才 研究生复合型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一流学科建设对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机遇
15
作者 李嫣 王明清 《包装世界》 2018年第9期112-112,共1页
自我国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方案之后,我国各高校积极响应.研究生教育位于高等教育的顶端,研究生人才的培养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各高校应紧紧抓住一流学科建设... 自我国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方案之后,我国各高校积极响应.研究生教育位于高等教育的顶端,研究生人才的培养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各高校应紧紧抓住一流学科建设所带来的机遇,首先要明确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内涵,把握学科的均衡发展,打造学校特色学科,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其次,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要紧紧抓住'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的机遇,使各学科平等发展,突出学科特色,为社会培育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建设 研究生人才培养 创新
下载PDF
基于产学研协同育人与创新的财会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院为例
16
作者 杨慧辉 《新会计》 2023年第1期17-21,共5页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改变商业环境,产业组织面临重塑,商业模式不断转型,管理理念不断创新。财会行业作为商业的核心元素也随之嬗变,要培育具有创新创业思维和价值、能力、素质三...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改变商业环境,产业组织面临重塑,商业模式不断转型,管理理念不断创新。财会行业作为商业的核心元素也随之嬗变,要培育具有创新创业思维和价值、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应用研究型高层次财会人才,亟需产学研深度合作。本文对当前财会类研究生培养中产学研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将产学研协同育人、协同创新落到实处的管理机制和具体措施,以期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高层次财会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会人才 能力框架 产学研协同 研究生人才培养
下载PDF
以群体智能引领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培养——来自佐治亚大学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永红 马万里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2-88,共7页
群体智能是有机体通过彼此间的交互而涌现出超越个体智能水平的智能类型,即个体的行为以非线性方式涌现形成群体的行为。生物学领域的群体智能为人工智能的突破提供了概念框架,为其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了适应性情境。佐治亚大学作为美国... 群体智能是有机体通过彼此间的交互而涌现出超越个体智能水平的智能类型,即个体的行为以非线性方式涌现形成群体的行为。生物学领域的群体智能为人工智能的突破提供了概念框架,为其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了适应性情境。佐治亚大学作为美国第一所将人工智能作为独立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的高校,是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典范。其人工智能硕士项目依托于人工智能研究院,秉持群智交互的理念,集聚多学科师资队伍,汇聚多方主体力量,设置了覆盖人工智能全产业链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与不同类型的真实研究项目,形成了完备的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基于此,研究提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要打破桎梏,组建多元异质性师资队伍,进行系统化改革;适应需求,设置“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全链条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群智交互,顺应知识生产模式演变,构建多元开放协同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人才培养 人工智能 新兴学科 群智交互
下载PDF
控制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萍 马乐 柴毅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81-85,共5页
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急待建立。必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课程设置的个性化,注重具有工程实践背景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建设;建立学习全过程参与实践的培养模式,包括基础实验、专业系列实验、研究... 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急待建立。必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课程设置的个性化,注重具有工程实践背景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建设;建立学习全过程参与实践的培养模式,包括基础实验、专业系列实验、研究实验和结合企业实际的实践系列四个层次;突出创新性和工程化培养的研究生实践实习的教学方法和校企合作平台,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并重的考核评价体系,实践探索学位论文选题及论文形式的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工程 全日制专业学位 实践创新能力 研究生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王承绪先生研究生培养理念及实践
19
作者 于小艳 吴世勇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5-120,共6页
王承绪先生培养功底扎实的专业人才、视野开阔的国际人才、学以致用的经世之才、勇于超越的创新人才的研究生理念来源于自身研究生求学经历、现代研究生教育思想及中国研究生教育实践。在浙江大学担任研究生导师期间,他将上述培养理念... 王承绪先生培养功底扎实的专业人才、视野开阔的国际人才、学以致用的经世之才、勇于超越的创新人才的研究生理念来源于自身研究生求学经历、现代研究生教育思想及中国研究生教育实践。在浙江大学担任研究生导师期间,他将上述培养理念付诸实践,成为优秀研究生导师的模范。他的研究生人才培养理念及实践对当今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承绪先生 研究生人才培养 多学科 经世致用
下载PDF
中欧IT研究生培养论文质量监管模式异同点分析与总结
20
作者 袁正午 张晓建 周鹏 《青年与社会》 2019年第10期79-80,共2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次、高质量、高教育的人才在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过程中,其发挥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撑点,只有与科技、人才、创新完美的结合才能进一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次、高质量、高教育的人才在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过程中,其发挥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凸显。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撑点,只有与科技、人才、创新完美的结合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大国的实力与形象。因此,IT研究生人才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充分利用在欧洲实地的调研优势,通过对比中欧IT研究生培养论文质量监管的主要环节,总结了中欧IT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异同点。我国可以立足本国国情,积极借鉴欧洲部分国家IT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拓展和创新我国IT研究生论文质量监管模式,实现“国际化、专业化、特色化”的IT研究生人才的高质量培养,以促进我国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良好发展和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 IT研究生人才培养 论文质量监管 培养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