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3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砖茶感官审评方法比较分析
1
作者 刘盼盼 冯琳 +11 位作者 郑琳 薛金金 王胜鹏 王雪萍 叶飞 滕靖 桂安辉 韩艳娜 陈军海 朱鹏 高士伟 郑鹏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153,共10页
为提出适合青砖茶的感官审评方法,本实验以湖北代表性青砖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煮泡(浸泡式煮茶和喷淋式煮茶),分析不同煮泡条件对青砖茶感官品质及主要品质成分浸出率的影响,并与现行国家标准中冲泡法所得茶汤的感官品质和化学成分进行... 为提出适合青砖茶的感官审评方法,本实验以湖北代表性青砖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煮泡(浸泡式煮茶和喷淋式煮茶),分析不同煮泡条件对青砖茶感官品质及主要品质成分浸出率的影响,并与现行国家标准中冲泡法所得茶汤的感官品质和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紧压型青砖茶,煮泡法茶汤的感官品质明显优于国标冲泡法,煮泡法茶汤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和茶色素等主要品质成分的浸出率远高于国标冲泡法。综合感官品质和品质成分浸出率分析,采用浸泡式煮茶法,在1∶80茶水比、煮沸2 min、静置2~4 min条件下制备的青砖茶茶汤浓度适中,内质品质呈现较为全面。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茶褐素及水浸出物浸出率与滋味品质的相关系数较高。该研究结果可为青砖茶及其他类型紧压茶感官品质的客观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茶 感官审评 紧压茶 水浸出物
下载PDF
茯砖茶感官特征分析及其产地判别模型构建研究
2
作者 邓岳朝 邹卓扬 +5 位作者 李月 陈益能 周跃斌 沈程文 陈历清 方逵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2-631,643,共11页
为客观准确地评价不同产地茯砖茶感官特征品质,结合感官审评、化学组分检测、化学计量学等研究茯砖茶感官品质特征及不同产地茯砖茶判别模型构建。结果表明:湖南、浙江、陕西等19个茯砖茶因原料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感官品质有非常明显的差... 为客观准确地评价不同产地茯砖茶感官特征品质,结合感官审评、化学组分检测、化学计量学等研究茯砖茶感官品质特征及不同产地茯砖茶判别模型构建。结果表明:湖南、浙江、陕西等19个茯砖茶因原料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感官品质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其中,茯砖茶滋味得分(taste score, TS)与咖啡碱(caffeine, CAF)、水浸出物(water leachate, WL)、儿茶素(catechin, CAT)和表儿茶素(epicatechin, EC)呈现出显著相关性,其相关系数(P<0.05)分别为0.81、0.62、0.55、0.50。同时,基于化学组分的主成分(PCA)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9.48%,并以前4个主成分的线性回归方程和贡献率构建了茯砖茶感官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与产地判别模型。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A-DA)显示,19个不同产地的茯砖茶样品被明显地划分为3组,评价模型对不同产地茯砖茶识别度较高。采用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验证,模型对自变量的拟合指数(R~2X)为0.879,对因变量的拟合指数(R~2Y)为0.992,预测指数(Q^(2))为0.53。经OPLS-DA共识别出6种预测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大于1的差异指标,其中茶多酚(tea polyphenols, TPP)、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 SS)、CAF、WL为茯砖茶感官特征标志性差异品质成分。结果表明,应用感官审评、化学组分检测、化学计量学等方法可以实现茯砖茶感官特征及其不同产地茯砖茶的快速、准确判别,同时也为茯砖茶感官特征及其不同产地判别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茶 感官特征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模型构建
下载PDF
不同产地茯砖茶的品质、抗氧化性比较及“金花”菌形态特征分析
3
作者 马荣蓉 冉莉莎 +4 位作者 屈丽池 谢念祠 丁梦梅 朱洺志 王坤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2-279,共8页
本研究以湖南省、湖北省、陕西省、浙江省和贵州省5个不同产地茯砖茶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化学成分、品质特征、抗氧化活性及“金花”菌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5个不同产地茯砖茶之间化学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 本研究以湖南省、湖北省、陕西省、浙江省和贵州省5个不同产地茯砖茶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化学成分、品质特征、抗氧化活性及“金花”菌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5个不同产地茯砖茶之间化学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贵州茯砖茶游离氨基酸、总儿茶素含量最高(9.03、63.12 mg/g)。浙江茯砖茶茶多酚和黄酮含量最高(132.93、8.63 mg/g)。滋味属性显示湖南茯砖苦味最强,陕西茯砖茶涩味最强,浙江茯砖茶苦味回味和咸味最强,贵州茯砖茶鲜味和丰富度最强。不同茯砖茶的抗氧化活性有差异,其中湖北和浙江茯砖茶抗氧化活性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茯砖茶的主要化学成分与滋味属性显著正相关(P<0.05),茶多酚对茯砖茶的抗氧化活性有贡献。5株“金花”菌在相同培养基上形态差异相对较小,湖南菌株生长速度快于其它菌株。本研究对解析不同产地茯砖茶的化学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茶 不同产地 品质特征 抗氧化活性 金花菌形态
下载PDF
茯砖茶上调秀丽隐杆线虫NHR-49和ACO基因促进脂质分解代谢
4
作者 潘联云 刘本英 《茶叶通讯》 2024年第1期78-84,共7页
茯砖茶通过抑制脂质合成的降脂作用已在多项研究中报道,而关于其调控脂质分解代谢的研究还较少。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生物,通过脂质染色、突变体、RNA干扰和qPCR检测分析茯砖茶水提物对秀丽隐杆线虫脂质分解代谢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茯砖茶通过抑制脂质合成的降脂作用已在多项研究中报道,而关于其调控脂质分解代谢的研究还较少。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生物,通过脂质染色、突变体、RNA干扰和qPCR检测分析茯砖茶水提物对秀丽隐杆线虫脂质分解代谢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发现,茯砖茶水提物能够通过上调核激素受体nhr-49和顺乌头酸酶aco-1的基因表达提高脂肪酸β氧化和三羧酸循环,促进脂质氧化分解,从而减少秀丽隐杆线虫脂肪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茶 脂肪酸β氧化 三羧酸循环 脂质分解 脂质代谢
下载PDF
兴衰有道:清代北商的砖茶贸易
5
作者 赖惠敏 王惠敏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9,共19页
茶叶是清代国内外贸易的大宗物资,也是销往边疆民族地区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砖茶对清廷维护边疆统治秩序极其重要。借助康雍乾三朝对准噶尔部的军事行动所带来的商业契机,北商贩售砖茶至蒙古地区的经济活动在清中前期边疆贸易领域... 茶叶是清代国内外贸易的大宗物资,也是销往边疆民族地区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砖茶对清廷维护边疆统治秩序极其重要。借助康雍乾三朝对准噶尔部的军事行动所带来的商业契机,北商贩售砖茶至蒙古地区的经济活动在清中前期边疆贸易领域写就了壮丽篇章,促进了商贸线路、物资交易网络和商业市镇的形成。砖茶自产茶区流向万里之外的蒙古地区,成为当地居民的日常必需品和广泛流通的“货币”,并且终清之世位列输入品首位。咸丰十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经恰克图与俄国贸易的北商群体严重受挫,遂将视野转向蒙古地区,并改变经营策略。清末,北商在蒙古地区的商业活动基本得以撑持,砖茶贸易仍保持一定的优势,但盈利情况一落千丈。由是观之,清代北商的砖茶贸易兴衰之道与清朝国力的盛衰走向高度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北商 蒙古地区 恰克图 砖茶
下载PDF
砖茶氟含量现状分析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
6
作者 张莉 尹春艳 +6 位作者 余婷婷 敖勇 江丰 刘杰 周陶鸿 尹佳 王征 《中国茶叶》 2024年第2期37-43,共7页
砖茶具有降脂、抗氧化、调节胃肠道等功效,长期以来深受边疆少数民族人民的喜爱,并成为其生活必需品。砖茶氟含量超标会严重影响其饮用安全,我国开展低氟砖茶研究至今已有20余年,但砖茶氟含量超标问题依然时有发生,这不仅危害到消费者... 砖茶具有降脂、抗氧化、调节胃肠道等功效,长期以来深受边疆少数民族人民的喜爱,并成为其生活必需品。砖茶氟含量超标会严重影响其饮用安全,我国开展低氟砖茶研究至今已有20余年,但砖茶氟含量超标问题依然时有发生,这不仅危害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制约了砖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文章通过总结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与砖茶氟含量的关系与现状,比较分析砖茶产量和氟含量历史数据的变化规律和相关性,以期找到砖茶氟含量超标问题产生和难以解决的根源,并对当前面临的低氟砖茶研究推广、生产与监管困境进行探讨,为科学有效地实施砖茶质量监管、推动砖茶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茶 氟含量 现状分析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茯砖茶与羊乳复合乳体系的抗氧化、物理及消化稳定性研究
7
作者 吕嘉枥 王维波 +1 位作者 康婕 伍金金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57,共10页
以陕西省特色的茯砖茶和羊乳为原料,以抗氧化稳定性、物理稳定性和消化稳定性为主要指标,研究茯砖茶与羊乳复合乳体系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25℃放置7 d的过程中,茯砖茶与羊乳复合乳体系抗氧化活性总体呈降低趋势,含活性金花菌的复合... 以陕西省特色的茯砖茶和羊乳为原料,以抗氧化稳定性、物理稳定性和消化稳定性为主要指标,研究茯砖茶与羊乳复合乳体系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25℃放置7 d的过程中,茯砖茶与羊乳复合乳体系抗氧化活性总体呈降低趋势,含活性金花菌的复合乳体系(样品1)的抗氧化稳定性最好,含无活性金花菌的复合乳体系(样品2)次之,不含金花菌的复合乳体系(样品3)最差.物理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茯砖茶与羊乳复合乳体系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物理稳定性也不断降低,样品3的物理稳定性强于样品1、样品2;扫描电镜显微表征显示,茶汤中的金花菌与羊乳酪蛋白可形成复合物,从而降低了复合体系的物理稳定性.消化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消化时间的延长,酪蛋白体外消化率均不断增大,但与对照组相比,茯砖茶与羊乳复合乳体系抑制了乳蛋白的消化,且胃消化阶段抑制效果强于肠消化阶段,样品2的抑制效果最强,样品1次之,样品3最差.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研制茯砖茶羊奶奶茶新产品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茶 羊乳 抗氧化稳定性 物理稳定性 消化稳定性
下载PDF
青砖茶原料采收方式与嫩度对茶叶氟含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朱珺语 春晓娅 +6 位作者 倪德江 甘多平 陈玉琼 金莉 余志 张德 李玉川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6-212,共7页
目的 探究青砖茶原料采收方式与嫩度对茶叶氟含量及品质的影响,探索有效降低青砖茶氟含量的青砖茶原料采收新技术。方法 选择3个不同地点的茶园对比分析青砖茶采收方式对氟含量的影响,通过感官评价和理化指标检测分析不同嫩度原料加工... 目的 探究青砖茶原料采收方式与嫩度对茶叶氟含量及品质的影响,探索有效降低青砖茶氟含量的青砖茶原料采收新技术。方法 选择3个不同地点的茶园对比分析青砖茶采收方式对氟含量的影响,通过感官评价和理化指标检测分析不同嫩度原料加工青砖茶的品质差异。结果 在传统采收方式下, 3个试验茶厂7月和11月每轮次茶叶氟含量平均都在600 mg/kg以上。新的采收方式将传统的采收两轮改为四轮。随着采收轮次的增加(即采收时期的推移),茶叶氟含量呈现下降趋势,新采收方式的茶叶氟含量显著低于传统方式22%~51%。不同枝梢部位含氟量有极显著差异。随着嫩度的下降,氟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红茎后段的含量最高,绿茎的含量最低。青砖茶感官品质分析表明,随着嫩度的下降,外形调匀度、汤色黄色度下降;带灰白色茎梗的原料加工的成品茶粗老气味较重,滋味较淡薄,提示青砖茶原料并非越老越好。理化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嫩度的下降,水浸出物、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呈降低趋势,说明利用太老的原料加工青砖茶时不仅品质低下,而且氟含量超标。结论 青砖茶原料宜控制在一定成熟度范围,以成熟绿茎枝叶为宜,生产上可以采取增加采割轮次、缩短生长期、提高采割嫩度等技术措施来有效降低茶叶中的氟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茶 采收方式 轮次 鲜叶嫩度 品质
原文传递
茯砖茶独特香气形成的物质基础及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杏民 陈宏宇 +3 位作者 王超 李娟 黄建安 刘仲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6-305,共10页
茯砖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紧压型黑茶,特有的“发花”工序造就了其独特的菌香风味和特殊的保健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本文整理了近年来茯砖茶香气形成的物质基础及评价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其挥发性组分进行系统分类,对检出频次较... 茯砖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紧压型黑茶,特有的“发花”工序造就了其独特的菌香风味和特殊的保健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本文整理了近年来茯砖茶香气形成的物质基础及评价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其挥发性组分进行系统分类,对检出频次较高的化合物进行详细的阐述;汇总了茯砖茶挥发性成分提取、定性、定量以及气味活性成分的筛选、评价方法,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茶 挥发性成分 化学品质
下载PDF
CCM理论视角下青砖茶制作技艺数字化传播研究——以长盛川青砖茶为例
10
作者 王玲 《老字号品牌营销》 2023年第14期12-14,共3页
在数字时代,非遗传承呈现出传播主体规模化、传播过程交互化、传播媒体多元化等特点,沉浸式体验成为非遗传播的关键词。为破解长盛川青砖茶数字化传播过程中文化属性不突出、传播受众有限、传播形态单一等问题,本文以CCM理论为切入点,... 在数字时代,非遗传承呈现出传播主体规模化、传播过程交互化、传播媒体多元化等特点,沉浸式体验成为非遗传播的关键词。为破解长盛川青砖茶数字化传播过程中文化属性不突出、传播受众有限、传播形态单一等问题,本文以CCM理论为切入点,提出青砖茶制作技艺数字化传播的策略:一是抓取消费偏好,塑造沟通元,实现体验+社交的场景构建;二是加强传播接触,触发沟通元,形成非遗品牌的场所依恋;三是挖掘文化价值,延伸传播链,构筑多场景信息生态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茶 制作技艺 数字化 CCM理论 传播研究
下载PDF
三种砖茶品质生化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赖幸菲 柏珍 +1 位作者 李智芳 黄亚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74-376,379,共4页
通过比较三种砖茶中各种生化成分含量的差异,分析了不同加工工艺对砖茶生化成分以及成茶品质风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黑砖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及三种色素的含量均为最高,茯砖茶次之,青砖茶最低,而可溶性糖的含... 通过比较三种砖茶中各种生化成分含量的差异,分析了不同加工工艺对砖茶生化成分以及成茶品质风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黑砖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及三种色素的含量均为最高,茯砖茶次之,青砖茶最低,而可溶性糖的含量是黑砖茶最低,青砖茶最高。三种砖茶生化成分的差异主要是由不同的加工工艺造成的,茯砖茶有独特的"发花"工序,其品质表现为有菌花香,滋味醇和;黑砖茶的原料较嫩,加工过程比较简单,内含成分高,滋味表现为纯厚微涩;青砖茶的原料最为粗老,自然发酵时间长,可溶性糖含量高,其品质表现为香气纯正,滋味甘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茶 砖茶 砖茶 加工 生化成分
原文传递
青砖茶的加工工艺、品质及生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逢阳 谭倩怡 +4 位作者 张娜 应苗苗 韦彦安 刘伟亚 陈小强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04-111,共8页
青砖茶属于黑茶类,产自于我国鄂南地区,是边疆少数民族不可或缺的生活饮品。通常以老青茶为原料,经毛茶初制、增湿渥堆、复制拼配、蒸压成型和烘房干燥这五道工序加工制成。其中最关键的步骤为增湿渥堆,这一过程中茶叶内含成分的转化情... 青砖茶属于黑茶类,产自于我国鄂南地区,是边疆少数民族不可或缺的生活饮品。通常以老青茶为原料,经毛茶初制、增湿渥堆、复制拼配、蒸压成型和烘房干燥这五道工序加工制成。其中最关键的步骤为增湿渥堆,这一过程中茶叶内含成分的转化情况直接影响青砖茶的品质。对其品质的分析,一般先从色泽、滋味、香气等方面进行感官审评,再通过检测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可溶性糖以及香气活性成分等物质含量来综合评定。优质的青砖茶外形平整、茶汤色泽透亮、滋味醇厚、陈香悠长,深受人们喜爱。此外,青砖茶还具有抗氧化、抗肥胖、降血脂以及调节肠道菌群等多种生理功效,极具开发价值。本文综述了青砖茶的加工工艺、品质特性和生理功效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青砖茶品质的提升及其保健功效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茶 加工工艺 感官品质 微生物发酵 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不同贮存年限茯砖茶多糖的抗氧化及免疫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佳欣 余有本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6-151,共6页
比较不同贮存年限茯砖茶多糖的抗氧化及免疫特性,为适饮时间提供更合理有效的依据。以五种不同贮存年限的茯砖茶为研究材料,用水提法提取茶多糖,对茯砖茶多糖的体外抗氧化、细胞抗氧化能力及对细胞的免疫刺激作用进行测定,进而比较不同... 比较不同贮存年限茯砖茶多糖的抗氧化及免疫特性,为适饮时间提供更合理有效的依据。以五种不同贮存年限的茯砖茶为研究材料,用水提法提取茶多糖,对茯砖茶多糖的体外抗氧化、细胞抗氧化能力及对细胞的免疫刺激作用进行测定,进而比较不同贮存年限茯砖茶多糖的生物活性差异。茯砖茶可溶性多糖含量为3.2%-3.9%,产率随储存年限延长逐渐升高;茯砖茶多糖在不同抗氧化体系下均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的细胞抗氧化能力并呈现剂量依赖性,五种多糖均对细胞具有免疫刺激作用。不同贮存年限的茯砖茶多糖的抗氧化能力及免疫特性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贮存三年的茯砖茶效果最好,可以作为适饮时间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茶 茶多糖 抗氧化活性 免疫活性
下载PDF
水洗处理对青砖茶原料氟及品质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珺语 春晓娅 +3 位作者 倪德江 甘多平 陈玉琼 余志 《福建茶叶》 2023年第3期23-25,共3页
本文研究了水洗处理对干茶以及青砖茶里茶氟含量及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青砖茶原料加工过程,揉捻对茶叶氟含量影响较大,能促进其在水中的浸出,不揉捻或轻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成品中的水溶性氟含量。干茶经过冷水洗2 min-4... 本文研究了水洗处理对干茶以及青砖茶里茶氟含量及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青砖茶原料加工过程,揉捻对茶叶氟含量影响较大,能促进其在水中的浸出,不揉捻或轻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成品中的水溶性氟含量。干茶经过冷水洗2 min-4 min处理能显著减低氟含量,而且品质成分减少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茶原料 清洗 品质成分
下载PDF
基于TLR_(4)/MyD88/NF-κB通路探讨茯砖茶改善ApoE^(-/-)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文将 段丽芳 +3 位作者 孟涛 李鑫 杨冬梨 刘圆月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429-3432,共4页
目的研究茯砖茶对载脂蛋白E敲除(ApoE^(-/-))小鼠肝组织TLR_(4)/MyD88/NF-κB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抑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形成的作用机理。方法将5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茯砖茶高、中、低剂量组(216、144、072 ... 目的研究茯砖茶对载脂蛋白E敲除(ApoE^(-/-))小鼠肝组织TLR_(4)/MyD88/NF-κB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抑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形成的作用机理。方法将5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茯砖茶高、中、低剂量组(216、144、072 g/kg),每组10只,高脂饲料连续喂养17周并同时予以相应药物灌胃干预;另取8周龄C57BL/6J野生小鼠作为空白组,普通饲料喂养17周并予以生理盐水灌胃干预。给药结束后,取肝脏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采用RT-qPCR法检测小鼠肝组织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Kappa B(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β)、脂肪酸合成酶(FAS)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肉眼可见肝脏体积增大,边缘变钝,呈黄色油腻感,镜下可见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形成,证实模型制备成功;茯砖茶高、中剂量组小鼠脂肪变性程度轻于模型组,茯砖茶各剂量组小鼠肝组织TLR4、MyD88、NF-κB、IL-β、FAS 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茯砖茶可能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通路来达到预防NAFLD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茶 非酒精性脂肪肝 ApoE^(-/-)小鼠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茯砖茶感官特征定量描述与风味轮构建
16
作者 朱艳 胡腾飞 +7 位作者 黄甜 郑雪雪 萧涵 晏玲玲 王超 刘仲华 黄建安 李勤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共9页
为探究茯砖茶的风味感官特征,采用感官特征定量描述分析(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QDA)法对茯砖茶进行了研究。构建了茯砖茶风味轮,其中香气和滋味分为20个类别,共37个描述词。对16个重要的描述词设置了不同强度的定量参比样... 为探究茯砖茶的风味感官特征,采用感官特征定量描述分析(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QDA)法对茯砖茶进行了研究。构建了茯砖茶风味轮,其中香气和滋味分为20个类别,共37个描述词。对16个重要的描述词设置了不同强度的定量参比样,建立了茯砖茶感官特征定量描述词汇表。运用几何平均值(M值)法及方差分析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筛选出主要的感官特征描述词,香气描述词包括陈香、木香、花香、甜香、烟香、酵气6个,滋味描述词包括醇正、苦、涩、甜、酸5个。使用这些描述词对茯砖茶进行感官特征定量描述分析,可以用于概括茯砖茶基本感官特征,能较好地区分茯砖茶样品间的风味感官特征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茶 感官特征 定量描述分析 风味轮 多元统计分析
下载PDF
社会科学视野中的砖茶 被引量:5
17
作者 段继业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3-151,共9页
归纳了砖茶的主要生产地和五条行销路线,第一次把茶马古道和茶叶之路整合到"砖茶之路"的概念之中;研究认为,砖茶在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地位,是由砖茶本身的生物特性、经济特性和文化特性等因素综合塑造的;论文重点指出:砖... 归纳了砖茶的主要生产地和五条行销路线,第一次把茶马古道和茶叶之路整合到"砖茶之路"的概念之中;研究认为,砖茶在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地位,是由砖茶本身的生物特性、经济特性和文化特性等因素综合塑造的;论文重点指出:砖茶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围绕砖茶的生产、长途运输和营销,形成了内地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之间长达上千年的民族交往历史,产生了著名的"茶马互市"经济和"以茶治边"政治,造就了享誉海外的"茶马古道"和"茶叶之路"文化,砖茶参与缔造了西北民族关系、城镇形成、政治治理和砖茶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茶 砖茶之路 砖茶文化 社会功能
下载PDF
普洱茶与茯砖茶风味轮的构建及应用
18
作者 陈国和 胡腾飞 +8 位作者 谢贺 符文杰 翟玉珂 鲍肃都 安勤 王超 王韺姿 刘仲华 黄建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1-644,共14页
风味轮是一种简单易懂的描述词系统,方便消费者交流普洱茶与茯砖茶的感官风味属性。通过建立感官审评小组,对普洱茶和茯砖茶的风味进行感官审评,从香气和滋味两个维度绘制了普洱茶和茯砖茶的风味轮。在此基础上,对23个典型感官描述词设... 风味轮是一种简单易懂的描述词系统,方便消费者交流普洱茶与茯砖茶的感官风味属性。通过建立感官审评小组,对普洱茶和茯砖茶的风味进行感官审评,从香气和滋味两个维度绘制了普洱茶和茯砖茶的风味轮。在此基础上,对23个典型感官描述词设置不同强度的参比样品,建立了普洱茶和茯砖茶感官定量描述词汇表。进一步运用M值法结合方差分析及多元统计学分析,筛选出能够较好描述普洱茶和茯砖茶的感官主要描述语,普洱茶中筛选出7个香气描述词(木香、甜香、药香、酵气、糯香、枣香和陈香)和5个滋味描述词(甜味、苦味、涩味、酸味和醇厚);茯砖茶筛选出5个香气描述词(木香、甜香、药香、陈香和菌花香)和5个滋味描述词(甜味、苦味、涩味、酸味和醇厚),这些描述词均可较好地评价普洱茶和茯砖茶样品的感官品质特征。研究结果对区分、评价普洱茶和茯砖茶感官风味特征及其产品的开发提供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茶 普洱茶 香气 滋味 风味轮 感官定量描述分析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6
19
作者 曾桥 唐文洁 +6 位作者 温谨瑞 孙敏 边文文 张亚锋 谷文军 吕生华 段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6-108,共13页
为了解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 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 为了解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 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杜仲叶茯砖茶中共鉴定出152种挥发性成分,酸类、酯类、酮类和醇类为相对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主成分分析、分层聚类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均可直观地对杜仲叶茯砖茶不同加工阶段进行有效的区分。此外,在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酸类、醇类、酮类和酯类等挥发性成分组成和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丙酸、乙酸、2-己烯醛等具有刺激性、青辛气等不良气味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芳樟醇、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乙酯、菊苣酮、乙醛等具有菌花香、木香、花果香、乳香特性的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呈上升趋势。基于VIP值筛选出64种标志差异性挥发性成分,其中,5-甲基吲哚、正三十二烷和十二醇等成分在原料中,3-氨基苯酚、环十五内酯、5-羟基-3-甲基-1-茚酮等成分在渥堆样本中,苯甲酸、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1-己烯-3-醇等成分在气蒸样本中,植酮、2-吡咯甲醛和2-羟基环十五酮等成分在发花8 d的样本中以及乙琥胺、对丙基茴香醚等成分在发花25 d的样本中相对含量远高于其在其它阶段样本中的含量,这些成分可以作为杜仲叶茯砖茶对应加工阶段的候选标记物。在最终产品S5茶样中,棕榈酸甲酯、二氢猕猴桃内酯、月桂酸、植酮、β-紫罗兰酮等为相对含量较高的呈香挥发性成分,可能是构成杜仲叶茯砖茶风味特征的主要物质,这为识别杜仲叶茯砖茶的香气特征以及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定向调控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砖茶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茶树花茯砖茶品质研究
20
作者 袁丹妮 左浩明 +1 位作者 李月 周跃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04-311,共8页
本文通过在传统手筑茯砖茶加工中添加不同比例茶树花,探究茶树花对茯砖茶品质的改善作用,拓展茶树花资源的利用方式。通过感官审评、理化成分分析、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茶树花试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茶树花比例在5%到14%时... 本文通过在传统手筑茯砖茶加工中添加不同比例茶树花,探究茶树花对茯砖茶品质的改善作用,拓展茶树花资源的利用方式。通过感官审评、理化成分分析、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茶树花试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茶树花比例在5%到14%时,茶树花茯砖茶外型金花更为茂盛,颗粒饱满硕大,颜色鲜亮,香气和滋味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随茶树花添加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含量大幅提高,可溶性糖最高达14.4%,水浸出物最高达31.5%。香气方面,酯类物质在纯茯砖茶占比最高。随茶树花增加,酯类含量下降但比重仍最高,醇类、酮类物质占比渐增。并在茶树花茯砖茶中筛选出马鞭草烯醇、a-紫罗酮等主要来源于茶树花的特征物质。总体来说,茶树花茯砖茶综合品质优于纯茯砖茶。茶树花的添加提高了茯砖茶香气的丰富度,使其品质有提高,在8%及11%添加量时茯砖茶品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花 砖茶 香气成分 OPLS-DA分析 GC-MS 感官审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