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砚瓦川流域水沙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夏露 宋孝玉 +1 位作者 李怀有 李垚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5,共7页
为了探究降水变化和水土保持措施对黄土高原地区产流产沙的影响,选择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甘肃省庆阳市的砚瓦川流域为研究区,对该流域1981—2012年的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进行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分析黄土高原沟壑... 为了探究降水变化和水土保持措施对黄土高原地区产流产沙的影响,选择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甘肃省庆阳市的砚瓦川流域为研究区,对该流域1981—2012年的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进行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分析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背景下流域水沙的演变规律,定量评价降水和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水沙变化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在1981—2012年期间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而年输沙量呈现显著减少趋势,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突变时间分别在1996和1997年,具有很好的同步性。与基准期(1981—1996年)相比,变化期(1997—2012年)的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分别减少了17.0%和76.0%,分析径流和输沙历时曲线发现流域丰水期和平水期的径流量逐时段减少,而枯水期径流量却持续增加,输沙量在整个时段则大幅度减少。该流域降水和水土保持措施对年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37.9%和137.9%,而对年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为-35.0%和135.0%,因此,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是该流域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其中,植被措施(林地和草地)对径流影响显著,占径流减少总量的61.04%;工程措施(梯田和坝地)对产沙影响显著,占产沙减少总量的102.84%。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已在区域尺度上表现出一定程度上削洪补枯和减少侵蚀产沙的水文效应特征。同时在水土保持措施建设过程中,合理配置植被措施和工程措施比例,充分发挥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势,是开展适应性流域管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水土保持措施 水沙演变特征 贡献率 砚瓦川流域
下载PDF
黄土高塬沟壑区砚瓦川流域近60年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芸 刘文兆 +2 位作者 李志 李怀有 方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41,47,共9页
采用气候趋势倾向率、小波变换、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黄土高原砚瓦川流域1951—2009年近60年的降水进行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过程上看,该流域春、秋季降水量明显趋于减少,而夏、冬季则稍有增加,年降水量在波动中呈... 采用气候趋势倾向率、小波变换、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黄土高原砚瓦川流域1951—2009年近60年的降水进行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过程上看,该流域春、秋季降水量明显趋于减少,而夏、冬季则稍有增加,年降水量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年降水量最显著的振荡周期为32年,经历高-低-高3个循环交替,夏、秋季的周期变化对年降水量的影响较大;该流域50年一遇的年降水量和最大日降水量分别是815.3 mm和111.5 mm;降水年内分布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的68%。年降水量没有明显的突变现象,但在50年代有两次降水转折,80年代后期以来出现七次降水转折。从空间分布上看,流域年降水呈西高、东低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时空变化 砚瓦川流域 黄土高塬沟壑区
下载PDF
砚瓦川流域径流高效利用研究
3
作者 张绒君 赵安成 +1 位作者 高健翎 叶跃年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5-136,139,共3页
根据砚瓦川流域产汇流规律、地下水埋藏深度、雨洪径流资源利用目标、经济发展方向及开发目标,分上、中、下游3个区分别选取典型村进行了径流高效利用模式建设:上游雨洪径流高效利用模式,地表水利用率由2.95%提高到30.49%;中游庭院集水... 根据砚瓦川流域产汇流规律、地下水埋藏深度、雨洪径流资源利用目标、经济发展方向及开发目标,分上、中、下游3个区分别选取典型村进行了径流高效利用模式建设:上游雨洪径流高效利用模式,地表水利用率由2.95%提高到30.49%;中游庭院集水草畜转化模式,地表水利用率由1.07%提高到17.98%;下游河川径流利用模式,地表水利用率由1.27%提高到50.7%。上、中、下游径流高效利用的重点和方式各具特点,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利用 地表水利用率 砚瓦川流域
下载PDF
1978-2017年砚瓦川流域暴雨气候特征变化分析
4
作者 许小梅 常瑞丽 许向阳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0期163-164,共2页
本文通过黄土高塬沟壑区砚瓦川中尺度流域暴雨资料分析其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砚瓦川流域暴雨区域性分布是西南多,东北少,R≥100暴雨占暴雨总数的11.15%,特大暴雨很少发生。暴雨主要集中在7-8月,暴雨次数与汛期降雨量成正比,年际间存在... 本文通过黄土高塬沟壑区砚瓦川中尺度流域暴雨资料分析其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砚瓦川流域暴雨区域性分布是西南多,东北少,R≥100暴雨占暴雨总数的11.15%,特大暴雨很少发生。暴雨主要集中在7-8月,暴雨次数与汛期降雨量成正比,年际间存在明显的递增趋势,年降水日数从北向南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特征 空间分布 周期变化 砚瓦川流域 1978-2017年
下载PDF
基于遥感数据的砚瓦川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5
作者 焦念 闫璐瑶 许小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2期208-210,共3页
以砚瓦川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分别从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变化方向等3个方面研究砚瓦川流域2008—2018年土地利用情况。结果表明:2008—2018年砚瓦川流域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由耕地转化为林草地,土... 以砚瓦川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分别从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变化方向等3个方面研究砚瓦川流域2008—2018年土地利用情况。结果表明:2008—2018年砚瓦川流域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由耕地转化为林草地,土地利用总体特征表现为耕地面积减少,林草地、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增加,其他土地面积减少;2008—2018年耕地和其他土地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0,面积减少;林草地、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0,面积增加;砚瓦川流域土地利用程度越来越高,区域内的土地资源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土地利用处于发展阶段;2008—2018年耕地是变化最剧烈的土地利用类型,其减少面积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和林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砚瓦川流域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下载PDF
砚瓦川流域降雨径流泥沙变化研究
6
作者 许小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1期194-195,199,共3页
本文通过黄土高塬沟壑区砚瓦川中尺度流域降雨径流泥沙资料分析其特征,结果表明,砚瓦川流域处于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雨季,枯水期的降雨量非常少,因而年降雨量与汛期降雨量有非常相似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砚瓦川流域降雨量年内... 本文通过黄土高塬沟壑区砚瓦川中尺度流域降雨径流泥沙资料分析其特征,结果表明,砚瓦川流域处于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雨季,枯水期的降雨量非常少,因而年降雨量与汛期降雨量有非常相似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砚瓦川流域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降水主要在集中在7—8月,汛期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7.4%。年际变化较小,趋势不明显。砚瓦川流域径流量、泥沙量的变化与降雨量密切相关,具有基本相同的规律和特点。径流量和泥沙量呈逐年减小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砚瓦川流域 降雨 径流 泥沙 相关关系
下载PDF
1981—2017年砚瓦川流域蒸发量变化特征研究
7
作者 焦念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7期183-186,188,共5页
利用砚瓦川流域1981—2017年蒸发量实测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研究砚瓦川流域多年蒸发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砚瓦川流域37年蒸发量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其平均减少速率为4.75 mm/a,2006年是减少... 利用砚瓦川流域1981—2017年蒸发量实测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研究砚瓦川流域多年蒸发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砚瓦川流域37年蒸发量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其平均减少速率为4.75 mm/a,2006年是减少突变年;砚瓦川流域37年年平均蒸发量为1182.23 mm,20世纪80年代的年均蒸发量高于平均值;砚瓦川流域春季蒸发量波动幅度最大,秋季次之,冬季蒸发量波动幅度最小;夏季蒸发量最大,约占全年蒸发量的42.36%;砚瓦川流域月平均蒸发量最大的为6月,最小的为12月;砚瓦川37年降雨量和蒸发量均减小,但降雨量的减小速率略大于蒸发量的减小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量 降雨量 变化特征 砚瓦川流域 1981—2017年
下载PDF
黄土高塬沟壑区砚瓦川流域水沙关系及其对流域治理的响应 被引量:8
8
作者 王芸 刘文兆 +1 位作者 李怀有 张晓萍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03-1413,共11页
选取黄土高塬沟壑区砚瓦川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综合治理前后年水沙关系及次降雨水沙关系变化及其对流域治理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997年为砚瓦川流域减水减沙作用明显生效的转折年。治理期(1998—2009年)与基准期(1981—1997年)相比,... 选取黄土高塬沟壑区砚瓦川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综合治理前后年水沙关系及次降雨水沙关系变化及其对流域治理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997年为砚瓦川流域减水减沙作用明显生效的转折年。治理期(1998—2009年)与基准期(1981—1997年)相比,无论年尺度还是次降雨尺度上,径流深与输沙模数间的关系均发生显著变化,其单位径流输沙量显著降低。其中在次降雨尺度上水沙关系趋于稳定的临界径流深为3 mm;当降雨量<50 mm、雨强<4 mm/h或历时>3 h时,治理期较基准期水沙关系变化显著。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造成年尺度和次降雨尺度上水沙关系变化显著的原因,并且可以显著降低中低降雨量、中低雨强和中长历时降雨的单位径流输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塬沟壑区 砚瓦川流域 水沙关系
原文传递
基于HEC-HMS的黄土高塬沟壑区流域城市化对洪水情势的影响
9
作者 钟芳倩 霍艾迪 +3 位作者 赵志欣 陈建 杨璐莹 王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2,79,共7页
黄土高塬沟壑区城市化过程中下垫面硬化会影响暴雨水文情势,增大洪水模拟预报难度。为实现对流域城市洪水灾害的预警,基于HEC-HMS水文模型,分别率定砚瓦川流域城市化前后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条件下的产汇流参数,开展极端暴雨洪水情景设计,... 黄土高塬沟壑区城市化过程中下垫面硬化会影响暴雨水文情势,增大洪水模拟预报难度。为实现对流域城市洪水灾害的预警,基于HEC-HMS水文模型,分别率定砚瓦川流域城市化前后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条件下的产汇流参数,开展极端暴雨洪水情景设计,揭示流域城市化对不同重现期洪水的水文效应。结果表明:建立的HEC-HMS降雨-径流模型适用于黄土高塬沟壑区洪水预报,其模拟综合合格率为81.25%,平均Nash效率系数为0.82;流域城市化对重现期短的洪水要素变化影响较大,且洪量变化幅度大于洪峰变化幅度,100 a一遇洪水的洪峰和洪量的增幅分别为4.54%和6.40%,5 a一遇洪水的洪峰和洪量的增幅分别为7.06%和9.49%;各子流域设计洪水对流域城市化的响应分布具有空间差异性,以西北部地区响应为最强,其次为南部地区,东北部地区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C-HMS模型 流域城市化 洪水响应 砚瓦川流域 黄土高塬沟壑区
下载PDF
高塬沟壑区中尺度流域水土保持示范基地建设
10
作者 常文哲 赵安成 高健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2-134,150,共3页
砚瓦川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208.7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63.52%,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主要采用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小型拦蓄工程措施、节水灌溉措施对该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共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138.81 km2,建成谷坊928道、沟头防护62... 砚瓦川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208.7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63.52%,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主要采用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小型拦蓄工程措施、节水灌溉措施对该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共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138.81 km2,建成谷坊928道、沟头防护62处、水窖1496眼、涝池90座、骨干坝6座、小型淤地坝2座、径流高效利用示范点5个,使该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保水保土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综合治理 中尺度流域 砚瓦川流域
下载PDF
黄土高塬沟壑区土壤侵蚀特征分析
11
作者 穆兴民 杜敏 +3 位作者 邵祎婷 孙文义 赵广举 高鹏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6-102,共7页
黄土高塬沟壑区侵蚀十分严重,是黄河泥沙主要源区,厘清该区域土壤侵蚀特征与治理重点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黄土高塬沟壑区砚瓦川流域为研究区,收集整理1976—2019年实测径流及泥沙资料,采用产流模数及产沙模数等指标体系,系统分... 黄土高塬沟壑区侵蚀十分严重,是黄河泥沙主要源区,厘清该区域土壤侵蚀特征与治理重点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黄土高塬沟壑区砚瓦川流域为研究区,收集整理1976—2019年实测径流及泥沙资料,采用产流模数及产沙模数等指标体系,系统分析了黄土高塬沟壑区流域侵蚀产沙强度及能力变化。结果表明:砚瓦川流域1976—2019年产流模数与产沙模数均呈下降趋势,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多年平均产流模数与产沙模数分别为22991 m^(3)/km^(2)和1889 t/km^(2),产流及产沙变化规律一致,二者均于1997年发生突变。相较于突变年份之前,年均产流强度和产沙强度分别减少23.9%和75.8%,表征产流及产沙能力的产流系数和产沙系数则分别降低24.0%和73.0%。1976—2019年,流域的产流量及产沙量呈下降趋势。河流年均含沙量64.5 kg/m^(3),由突变前的98.3 kg/m^(3)减少至突变后的33.6 kg/m^(3),减少了67.0%。黄土高塬沟壑区侵蚀产沙多来自场次降雨,年内最大3 d侵蚀产沙占年总产沙量的50%。突变前,年产流模数与年降雨量的相关关系最优;突变后,年产流模数与日降雨量高于50 mm的年累计降雨量的关系最为密切。研究中进一步明晰了黄土高塬沟壑区水沙过程及其与降雨关系的变化,可为极端事件频发下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治理策略的转变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产流模数 产沙模数 砚瓦川流域 黄土高塬沟壑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