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成因、诊断及干预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欧阳雨亭 费一洋 +1 位作者 杨与凡 杨波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1-167,共7页
作为《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MS-5)中的新增类别,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是一种以持续性易激惹和间歇性情绪爆发为特征的儿童和青少年情绪障碍。本文通过梳理国际研究进展,阐述了与此有关的生理学成因、心理学成因与环境致病因... 作为《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MS-5)中的新增类别,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是一种以持续性易激惹和间歇性情绪爆发为特征的儿童和青少年情绪障碍。本文通过梳理国际研究进展,阐述了与此有关的生理学成因、心理学成因与环境致病因素,所采用的易激惹情绪、行为障碍、功能性评定的测量工具,以及药物和心理干预措施。当前研究还较为初步,疾病成因不够明确、诊断标准存在争议、干预措施有限。今后需进一步探明病理机制,关注跨文化环境因素差异,改进诊断标准,构建病征识别的量化标准体系,探索多模态干预措施,为疾病的筛查、诊断、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 成因 诊断标准 干预 综述
原文传递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的病因和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魏彦照 何凡 +2 位作者 王帅 崔永华 郑毅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是DSM-5新增加的一个病种,以持续的易激惹和频繁发作的极端的脾气爆发、行为失控为特征,发病率高,导致患儿的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目前本病病因尚不明朗,可能与遗传因素、个人气质特征等因素相关,临床治疗多为对症治疗...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是DSM-5新增加的一个病种,以持续的易激惹和频繁发作的极端的脾气爆发、行为失控为特征,发病率高,导致患儿的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目前本病病因尚不明朗,可能与遗传因素、个人气质特征等因素相关,临床治疗多为对症治疗,本文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此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 病因 治疗
下载PDF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的诊断与治疗的思考(英文) 被引量:6
3
作者 陈俊 汪作为 方贻儒 《上海精神医学》 CSCD 2016年第5期289-292,共4页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分册第5版新增一个诊断类别为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但是临床实践中对此认识仍然较为有限。因此,本文就该诊断类别的由来、诊断要点、治疗以及对临床实践的启示作一介绍,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 统计分册第5版
下载PDF
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英杰 刘茂航 王敏建 《中国药业》 CAS 2019年第18期44-46,共3页
目的观察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BT)治疗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DMD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DMDD患儿60例,剔除脱落病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CBT治疗,29例)和研究组(CBT联合盐酸氟西汀分散片治疗,27例),均治... 目的观察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BT)治疗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DMD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DMDD患儿60例,剔除脱落病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CBT治疗,29例)和研究组(CBT联合盐酸氟西汀分散片治疗,27例),均治疗12周。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评价量表(CGI)中的病情严重程度分量表(SI)和Kovacs儿童抑郁量表(CD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 05),研究组SI、Spence儿童焦虑量表(SCAS)和C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 05),且研究组上述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副反应量表(TESS)平均值为(1. 83±1. 05)分,不良反应多在服药后前2周明显,且程度轻微,改为饭后、夜间服药及暂缓加量后逐渐缓解、消失,实验室检查无异常。结论氟西汀联合CBT治疗DMDD较单用CBT更有助于改善患儿病情及焦虑、抑郁情绪,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 氟西汀 认知行为疗法 儿童精神疾病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程雪君 戚敏恒 +1 位作者 陈泳康 宋秀金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2期143-144,共2页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DMDD)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DMD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采取认知行为疗法,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入氟西汀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DMDD)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DMD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采取认知行为疗法,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入氟西汀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参照组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HAMD评分和HAMA评分分别为(12.36±4.11)、(11.25±3.88)分,参照组HAMD评分和HAMA评分分别为(17.95±5.36)、(15.27±1.95)分,两组HAMD评分和HAMA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氟西汀和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用于DMDD治疗,可有效减少发作次数,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西汀 认知行为疗法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
下载PDF
抑郁障碍的核心特征与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郝凤仪 张道龙 《四川精神卫生》 2017年第4期370-372,共3页
抑郁障碍主要包括重性抑郁障碍、持续性抑郁障碍、经前期烦躁障碍、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该组障碍的共同特征是悲伤、空虚或易激惹的心境。重性抑郁障碍以心境低落、兴趣丧失为主要表现,患病率为7%。持续性抑郁障碍指慢性的抑郁心境,要求... 抑郁障碍主要包括重性抑郁障碍、持续性抑郁障碍、经前期烦躁障碍、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该组障碍的共同特征是悲伤、空虚或易激惹的心境。重性抑郁障碍以心境低落、兴趣丧失为主要表现,患病率为7%。持续性抑郁障碍指慢性的抑郁心境,要求2年内半数以上时间存在悲伤、沮丧的心境。经前期烦躁障碍的患者在月经前1周开始严重抑郁、易激惹、紧张,症状随月经来潮而逐渐减轻、消失。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的核心特征是慢性的、严重而持续的易激惹,诊断对象为6~18岁儿童或青少年。抑郁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咨询和电休克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重性抑郁障碍 持续性抑郁障碍 经前期烦躁障碍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