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2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应力路径下辉绿岩能量演化与破坏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苗胜军 段懿轩 +1 位作者 尹紫微 刘泽京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54-161,共8页
以灵宝矿区辉绿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单轴及三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和恒轴压卸围压试验,分析了应力-应变曲线及破坏形态,研究了辉绿岩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能量演化过程与破坏机制。研究表明:在三轴循环加卸载变形破坏过程中,随着循环次数的增... 以灵宝矿区辉绿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单轴及三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和恒轴压卸围压试验,分析了应力-应变曲线及破坏形态,研究了辉绿岩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能量演化过程与破坏机制。研究表明:在三轴循环加卸载变形破坏过程中,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滞回环的面积逐渐增大,岩样耗散能与弹性能均增大,耗散能的增长速率逐渐变大,弹性能的增长速率逐渐变小,且围压越大耗能比越大,岩样内部的裂隙扩展和汇合现象显著增加;在恒轴压卸围压变形破坏过程中,围压对辉绿岩的抗压强度和横向变形影响较大;在相同初始围压下,相比较循环加卸载应力路径,卸围压应力路径下试件破坏时弹性能密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加卸载试验 卸围压试验 破坏机制 围压效应
下载PDF
坡脚岩体劣化条件下库区软硬互层反倾岩质边坡的破坏机制和稳定性
2
作者 江巍 齐志宇 +2 位作者 邓华锋 徐建城 王彦海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81-193,共13页
大型水电工程库区内的软硬互层反倾岩质边坡,坡脚岩体位于消落带范围内时其物理力学性质在周期性水-岩作用下可能劣化,威胁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基于三峡库区典型岩石和结构面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物理力学性质劣化研究成果,选取砂岩和砂质... 大型水电工程库区内的软硬互层反倾岩质边坡,坡脚岩体位于消落带范围内时其物理力学性质在周期性水-岩作用下可能劣化,威胁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基于三峡库区典型岩石和结构面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物理力学性质劣化研究成果,选取砂岩和砂质泥岩为硬岩和软岩原型,建立软硬岩层等厚的互层反倾边坡数值模型,使用GDEM软件模拟坡脚岩体劣化条件下的边坡变形破坏过程,揭示其破坏机制并明确稳定性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坡脚岩体劣化条件下软硬互层反倾岩质边坡的破坏存在诱发型和触发型两种机制。诱发型机制下坡脚岩体劣化后的变形导致边坡破裂面出现,随着劣化程度增加破裂面不断向上延伸,最终边坡失稳或形成倾倒趋势。触发型机制下坡脚岩体劣化打破了边坡沿已存在的非贯通破裂面的力学平衡,导致边坡失稳破坏。诱发型机制下,边坡破裂面多为上陡下缓的折线,转折点位于劣化区与非劣化区的区域分界,岩层倾角α和坡角β是决定该折线形态的主要因素。坡脚岩体劣化条件下边坡安全系数初期下降幅度较大,后期下降幅度趋缓,安全系数的下降幅度与岩层倾角α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互层反倾岩质边坡 坡脚劣化 破坏机制 稳定性
原文传递
多期地震作用的台阶式顺层岩质边坡震裂破坏机制
3
作者 信春雷 杨飞 +2 位作者 冯文凯 李文惠 廖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481-3494,共14页
高烈度区斜坡震裂变形体广泛存在,为理清台阶式顺层岩质边坡在多期地震作用下的震裂破坏机制,以三清高速路堑斜坡为原型,开展大型振动台试验。引入加速度放大系数比(ratio of acceleration amplification factor,RAAF)研究不同台阶位置... 高烈度区斜坡震裂变形体广泛存在,为理清台阶式顺层岩质边坡在多期地震作用下的震裂破坏机制,以三清高速路堑斜坡为原型,开展大型振动台试验。引入加速度放大系数比(ratio of acceleration amplification factor,RAAF)研究不同台阶位置加速度动力响应差异性,利用希尔伯特−黄变换和边际谱识别边坡震裂累积损伤及失稳破坏过程,结合边坡失稳破坏现象阐明台阶式边坡震裂破坏机制。结果表明:边坡具有高程放大效应,加速度放大系数随输入地震波峰值增加呈现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RAAF在输入地震波峰值为0.6g前后出现正负突变,表明输入地震波峰值为0.6g是改变两种类型边坡动力响应差异性的“临界值”。多期地震作用下,希尔伯特谱低频部分减小,高频部分增加,岩体和夹层表现出滤波作用。水平地震作用下,台阶阴角极易产生动拉应力集中,造成阴角处被拉裂。不均匀台阶宽度边坡的渐进破坏过程为第2级台阶首先出现拉裂缝→上部岩层沿软弱夹层滑动→坡顶后缘拉裂→第1级台阶拉裂并脱离坡体。均匀台阶宽度边坡各级台阶阴角均出现拉裂缝,边坡未出现明显滑动面。模型试验揭示了台阶式岩质边坡的震裂破坏机制,针对勘察设计和施工应加强各级台阶阴角变形量的监测,阴角处可做圆弧处理降低应力集中现象。坡脚处可设置抗滑桩,提高边坡出现震裂破坏的阈值,增强边坡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期地震作用 台阶式顺层岩质边坡 震裂破坏机制 振动台试验
原文传递
聚酰亚胺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工艺性及其复合材料破坏机制研究
4
作者 焦亦彬 孟庆杰 +1 位作者 李洋 王一寒 《纤维复合材料》 CAS 2023年第3期35-39,共5页
聚酰亚胺纤维(PIF)复合材料凭借PIF分子主链中酰亚胺环及芳香环结构所带来的优良综合性能,逐渐为各制造领域所重视。随着PIF复合材料的原料与制备工艺的发展,其性能适应了飞行器结构功能一体化对于材料低介电、高强度、轻质及化学稳定... 聚酰亚胺纤维(PIF)复合材料凭借PIF分子主链中酰亚胺环及芳香环结构所带来的优良综合性能,逐渐为各制造领域所重视。随着PIF复合材料的原料与制备工艺的发展,其性能适应了飞行器结构功能一体化对于材料低介电、高强度、轻质及化学稳定性优良的需求,成为了航空航天先进复合材料选材的热门。本文简述了PIF的研究成果及特点,深入研究并分析了高强高模PIF增强环氧(EP)树脂预浸料的工艺性及聚酰亚胺纤维/环氧树脂(PIF/E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失效机制。同时对该类材料未来性能改善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该高强高模PIF/EP复合材料为航空航天先进复合材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材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纤维 工艺性能 力学性能 破坏机制
下载PDF
煤层底板采动破坏机制的岩性效应研究
5
作者 张风达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6-178,共13页
为获取不同岩性的煤层底板采动破坏特征,建立了不同内摩擦角对岩体强度影响的莫尔圆解,构建了采场端部最大底板破坏深度/采空区最大底板破坏深度的比值与内摩擦角的关联公式;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不同岩性条件下的煤层底板塑... 为获取不同岩性的煤层底板采动破坏特征,建立了不同内摩擦角对岩体强度影响的莫尔圆解,构建了采场端部最大底板破坏深度/采空区最大底板破坏深度的比值与内摩擦角的关联公式;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不同岩性条件下的煤层底板塑性区、最大剪应力、弹性应变能分布特征;从能量积聚与耗散的角度,建立了煤层底板采动破坏形态的概化模型;最后,结合平朔19110工作面底板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超前支承压力作用下底板岩性为软弱岩体易发生剪切破坏,而未发生剪切破坏的中硬岩或硬岩,在应力卸荷作用下仍存在进一步破坏的可能性;随着煤层底板岩体内摩擦角的不断增大,煤层底板采动破坏范围的最大值将逐渐由采场端部向采空区后方转移;与煤层底板岩性为中硬岩或硬岩相比,岩性为极软岩或软岩的煤层底板岩体在煤壁附近剪应力和弹性应变能存在明显的衰减,并向深部转移,导致采场端部塑性区范围较明显;将煤层底板采动破坏区域划分为能量释放区、能量承载区、能量平衡区,与煤层底板岩性为软弱或极软弱类型相比,中硬岩或硬岩类型下的煤层底板能量释放区分布范围较小甚至缺失,主要通过能量承载区和能量平衡区实现采动扰动能量的平衡。现场实测发现煤层底板岩性为细砂岩、灰岩等、未发生剪切破坏的坚硬岩体,采动卸荷作用下进一步发生破坏,并呈现出由剪切破坏转变为剪切-拉伸变形复合破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效应 煤层底板 破坏机制 塑性区 采应破坏
下载PDF
冲击载荷下砂岩的动态力学特性及破坏机制
6
作者 李乐 王成 +2 位作者 张红成 张翼飞 陈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0-145,共6页
为探究冲击载荷下砂岩的动态力学特性及破坏机制,采用SHPB装置,开展了砂岩的动态力学测试,研究了砂岩的应力-应变曲线、动态抗压强度、动态弹性模量和单位体积吸收能变化;分析了砂岩的破坏机制,阐明了砂岩的破坏模式及破坏块度变化规律... 为探究冲击载荷下砂岩的动态力学特性及破坏机制,采用SHPB装置,开展了砂岩的动态力学测试,研究了砂岩的应力-应变曲线、动态抗压强度、动态弹性模量和单位体积吸收能变化;分析了砂岩的破坏机制,阐明了砂岩的破坏模式及破坏块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冲击荷载作用下砂岩应力-应变曲线整体呈阶段式发展,依次为线弹性上升阶段、非线性振荡起伏阶段和峰后下降阶段;砂岩的动态抗压强度、单位体积吸收能和动态弹性模量与冲击速度分别呈幂函数、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关系,均具有明显的冲击速度效应;随着冲击载荷增大,砂岩的分形维数增大,破碎程度增加,砂岩的破坏模式由拉伸破坏转向拉-剪耦合型破坏。研究结果可为强动压巷道和采场围岩稳定性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载荷 砂岩 动态力学特性 破坏机制
下载PDF
地震与强降雨作用下堆积层滑坡变形破坏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邓昊 《低碳世界》 2023年第11期73-75,共3页
堆积层滑坡是滑坡灾害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滑坡坡体一般由松散的堆积物构成,由于这些堆积物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导致坡体内部变得多孔隙且松散,在地震与强降雨的作用下极为容易发生堆积层滑坡,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破坏,甚至是人员伤亡。因... 堆积层滑坡是滑坡灾害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滑坡坡体一般由松散的堆积物构成,由于这些堆积物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导致坡体内部变得多孔隙且松散,在地震与强降雨的作用下极为容易发生堆积层滑坡,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破坏,甚至是人员伤亡。因此,以我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为案例,对地震与强降雨作用下堆积层滑坡变形破坏机制以及防治进行分析,以降低堆积层滑坡对周围物体的破坏程度,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强降雨 堆积层滑坡 破坏机制
下载PDF
浙东南火山岩矿山边坡整体变形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研究
8
作者 郑东华 刘吉 胡斌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23年第6期26-30,共5页
为进一步探究浙东南火山岩矿山边坡整体变形破坏机制及稳定性,以浙江温州市某海岛矿山边坡为例,在全面调查边坡岩体结构特征和变形破坏特征基础上,结合变形监测结果,分析了此类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并运用3DEC离散元程序进行数值模拟验... 为进一步探究浙东南火山岩矿山边坡整体变形破坏机制及稳定性,以浙江温州市某海岛矿山边坡为例,在全面调查边坡岩体结构特征和变形破坏特征基础上,结合变形监测结果,分析了此类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并运用3DEC离散元程序进行数值模拟验证。结果表明:火山岩矿山边坡的变形破坏主要受自身结构及区域主要结构面产出状态控制;与坡面大角度相交的裂隙多演化为变形侧边界,与坡面小角度相交、倾向坡外的裂隙面或其组合则演化为变形底边界;边坡凸出部位是边坡稳定性的薄弱点,在矿山边坡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平面线形的变化,增强边坡整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变形破坏机制 边坡稳定性 3DEC数值模拟 结构面 变形监测
下载PDF
北疆供水一期工程膨胀性渠坡滑动破坏机制与稳定分析
9
作者 赵凌峰 张凌凯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9-140,188,共13页
北疆供水一期工程属于季节性供水工程,渠道运行多年,渗漏现象严重,渠坡滑动破坏现象频发。为深入探究渠坡的滑动破坏机制,首先对渠基土开展力学特性研究,然后利用其强度特性变化规律对渠坡的不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湿干... 北疆供水一期工程属于季节性供水工程,渠道运行多年,渗漏现象严重,渠坡滑动破坏现象频发。为深入探究渠坡的滑动破坏机制,首先对渠基土开展力学特性研究,然后利用其强度特性变化规律对渠坡的不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湿干-冻融循环条件下,膨胀土抗剪强度c、φ值与弹性模量E衰减严重,白砂岩c值随含水率的增加劣化明显而φ值基本不变,戈壁料c和φ值受含水率和循环条件影响不显著;通水期间,多次湿干-冻融循环后渠坡均未发生滑动破坏,原因在于渠坡结构面上静水压力的法向分量增加了渠基土沿滑动面的抗滑力,切向分量减少了渠基土沿滑动面的下滑力,提高了渠坡的安全稳定性;停水期间,湿干-冻融循环和膜后水位耦合作用导致渠坡发生滑动破坏,膨胀土性能衰减、白砂岩遇水软化及膜后水位引起孔隙水压力变化是其主要诱因,浅层土体置换、受力结构优化和降低膜后水位能够起到缓解作用;现有排水井对渠坡无抗滑作用,将排水井移至渠坡中部,局部稳定性提升最显著,且单桩保护范围最大,分别为44.3%和45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旱区 膨胀土 输水渠道 破坏机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三轴加载条件下层理煤体的力学特性和破坏机制研究
10
作者 薛珂 王江涛 +2 位作者 张毓颖 赵耀江 李雨成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1-78,共8页
为了探究围压和层理角度对煤体力学特性、变形破坏特征的影响,对不同层理角度煤样开展不同围压下的三轴加载破坏试验,并利用摩尔-库伦准则对煤体的破坏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样峰值偏应力随围压增大的平均增幅随α的增大呈“V... 为了探究围压和层理角度对煤体力学特性、变形破坏特征的影响,对不同层理角度煤样开展不同围压下的三轴加载破坏试验,并利用摩尔-库伦准则对煤体的破坏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样峰值偏应力随围压增大的平均增幅随α的增大呈“V”型分布,0°煤样平均增幅最大为14.51%,45°煤样最小为6.72%;随着围压增大,0°和90°煤样的峰值应变不断增大,45°煤样的峰值应变逐渐减小;围压增大使得煤样由局部破坏向整体性破坏转变,破碎程度显著增加;利用摩尔-库伦准则对煤体的破坏机制进行分析发现:煤样的内摩擦角和黏聚力随层理角度增大先减小后增大;煤体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沿结构面发生剪切破坏,超出这个范围产生复合破坏形式,逐渐趋向于完整岩石破坏。研究结果可为矿井围岩监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压 层理角度 力学特性 变形破坏特征 摩尔-库伦准则 破坏机制
下载PDF
孔隙水作用下深埋硐室稳定性分析及破坏机制
11
作者 张道兵 朱远嫘 +2 位作者 尹华东 胡阿平 汤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2-70,共9页
为获得孔隙水作用下深埋硐室的围岩压力及其潜在破坏面,将Hoek-Brown破坏准则和极限分析定理结合,改进传统的深埋硐室“楔形体”破坏机制,并将孔隙水作用考虑到优化的深埋硐室围岩稳定性计算模型中;然后根据虚功率原理推导出孔隙水作用... 为获得孔隙水作用下深埋硐室的围岩压力及其潜在破坏面,将Hoek-Brown破坏准则和极限分析定理结合,改进传统的深埋硐室“楔形体”破坏机制,并将孔隙水作用考虑到优化的深埋硐室围岩稳定性计算模型中;然后根据虚功率原理推导出孔隙水作用下深埋硐室围岩压力解析解,通过序列二次规划(SQP)算法优化得到围岩压力上限解以及拱顶、拱肩破坏范围。研究表明:Hoek-Brown准则参数中地质强度指数(GSI)、岩体常数、岩体单轴抗压强度增大时围岩压力减小,硐室的潜在塌落范围也减小,而扰动因子、岩体容重和硐室直径的增大会对硐室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孔隙水压力系数增大时围岩压力和塌落范围也不断增大,且随着水位线高度的增加,影响程度越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水 深埋硐室 围岩稳定性 围岩压力 破坏机制 Hoek-Brown破坏准则
原文传递
地下厂房开挖过程微震特征与损伤区围岩破坏机制研究
12
作者 周相 段斌 +1 位作者 孙悦鹏 覃事河 《水力发电》 CAS 2023年第1期41-47,共7页
为识别和确定开挖扰动过程围岩损伤区域,揭示围岩损伤区域微观破裂演化机制,构建三维空间体微震监测系统,开展开挖卸荷过程微震实时监测。金川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监测结果表明,厂房区域微震活动性与地质条件、施工工况密切相关,微震事... 为识别和确定开挖扰动过程围岩损伤区域,揭示围岩损伤区域微观破裂演化机制,构建三维空间体微震监测系统,开展开挖卸荷过程微震实时监测。金川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监测结果表明,厂房区域微震活动性与地质条件、施工工况密切相关,微震事件聚集主要受爆破开挖强度及缓倾断层控制。微震事件聚集演化与围岩变形损伤密切相关,微震事件空间上的聚集性增大,活动频率增加,累积释放能量缓慢增长,微震信号频率呈降低趋势是岩体发生宏观变形的前兆信号。损伤区域围岩在长期的施工停滞下拉伸型微破裂不断积累,具体表现为围岩微破裂以张拉型为主,伴有剪切混合型,岩体内部大尺度的微裂隙逐渐发育、聚集,损伤区岩体损伤劣化程度逐步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厂房 开挖过程 微震监测 围岩损伤 破坏机制 破裂尺度
下载PDF
湖北省巴东县信陵镇八公里不稳定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及治理研究
13
作者 张建峰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3年第1期33-35,共3页
湖北省巴东县信陵镇八公里不稳定边坡受地质、地形、降水、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多次发生边坡失稳状况。文章在分析变形特征的基础上,研究该边坡的破坏机制、发展趋势以及治理方案,认为其变形特征主要为边坡前缘鼓胀和滑移变形、格构护... 湖北省巴东县信陵镇八公里不稳定边坡受地质、地形、降水、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多次发生边坡失稳状况。文章在分析变形特征的基础上,研究该边坡的破坏机制、发展趋势以及治理方案,认为其变形特征主要为边坡前缘鼓胀和滑移变形、格构护坡区出现隆起拉裂、坡脚混凝土挡土墙出现推移、喷护区混凝土层滑移破坏,进而牵引上部坡体出现多条近平行的拉张裂缝以及陡坡部位坍滑变形。在此基础上提出“两排抗滑桩+坡面整形+格构锚+钢筋砼挡土墙+排水沟+植草复绿+监测”的边坡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东县 不稳定边坡 变形破坏机制 边坡治理
下载PDF
含交叉裂隙节理岩体单轴压缩破坏机制研究 被引量:50
14
作者 张波 李术才 +4 位作者 杨学英 王刚 张敦福 杨为民 李景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63-1870,共8页
对含交叉裂隙相似材料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用Abaqus对含交叉裂隙节理岩体进行应力分析,研究了含交叉裂隙节理岩体单轴压缩下的破坏机制。结果表明:交叉裂隙的主裂隙与加载方向呈30°、45°时,主裂隙是裂隙扩展及破坏的控制裂... 对含交叉裂隙相似材料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用Abaqus对含交叉裂隙节理岩体进行应力分析,研究了含交叉裂隙节理岩体单轴压缩下的破坏机制。结果表明:交叉裂隙的主裂隙与加载方向呈30°、45°时,主裂隙是裂隙扩展及破坏的控制裂隙,此时含交叉裂隙岩体强度高于含单向裂隙岩体,是由于主裂隙裂尖最大环向应力σθmax低于单向裂隙;主裂隙与加载方向呈0°或90°时,次裂隙是控制裂隙;主裂隙与加载方向呈0°时,大部分次裂隙裂尖σθmax及裂尖最大应力强度因子KⅡmax高于单向裂隙,因此,此时大部分含交叉裂隙岩体强度低于含单向裂隙岩体;在主裂隙与加载方向呈90°工况组中,主、次裂隙夹角为45°时,次裂隙裂尖KⅡmax最大,所以此工况组中此时强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岩体 交叉裂隙 破坏机制 起裂模式 相似材料
原文传递
深部顶板夹煤层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制及控制 被引量:59
15
作者 李为腾 王琦 +5 位作者 李术才 王德超 黄福昌 左金忠 张世国 王洪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56,共10页
深部矿山顶板夹煤层巷道顶板围岩变形破坏严重,控制难度大。现场探测发现此类巷道围岩具有独特的二分区破裂模式,存在相对独立的巷道周圈松动破裂区和夹煤层界面离层破裂区。建立计算模型,研究了夹煤层厚度、位置和分岔巷道岩柱宽度3个... 深部矿山顶板夹煤层巷道顶板围岩变形破坏严重,控制难度大。现场探测发现此类巷道围岩具有独特的二分区破裂模式,存在相对独立的巷道周圈松动破裂区和夹煤层界面离层破裂区。建立计算模型,研究了夹煤层厚度、位置和分岔巷道岩柱宽度3个因素对巷道关键点位移、塑性区、非对称变形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围岩变形破坏机制:夹煤层界面离层破裂区的发展,造成围岩自承结构的失效和自承能力的丧失,破裂区超过支护体系控制范围,最终导致围岩破坏失稳。提出了"内修+外控"的以注为主的非对称联合控制对策,现场试验显示取得了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巷道 顶板夹煤层巷道 变形破坏机制 控制对策 注浆
下载PDF
软岩回采巷道底臌破坏机制与支护技术 被引量:40
16
作者 文志杰 卢建宇 +7 位作者 肖庆华 陈广印 杨涛 蒋宇静 李利平 杨胜利 赵仁乐 程卫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91-1999,共9页
软岩巷道底臌治理一直是软岩支护中重点攻关的难题之一,作为受采动压力影响的软岩回采巷道来说,巷道的底臌问题尤为突出。针对山东能源临矿集团上海庙矿区软岩大变形技术难题,首先从巷道底臌变形的力学机制入手,根据巷道围岩本构关系及... 软岩巷道底臌治理一直是软岩支护中重点攻关的难题之一,作为受采动压力影响的软岩回采巷道来说,巷道的底臌问题尤为突出。针对山东能源临矿集团上海庙矿区软岩大变形技术难题,首先从巷道底臌变形的力学机制入手,根据巷道围岩本构关系及应力作用模式,在结合朗肯压力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剪切错动型巷道底臌力学模型,导出了巷道底臌力源P0的计算方程。计算分析知,当底臌压力P0大于底板岩体的强度极限时,巷道底板岩体将发生剪切和扩容变形挤入巷道空间,随时间效应的加大最终导致巷道底臌;其次,结合建立的底臌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与剪切错动型巷道底臌力学机理相适应的新型反底拱底臌控制技术,对反底拱伸出段、底板预应力锚杆和反底拱主体段3部分在底臌控制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理论分析,揭示了其“控底-助帮”的底臌控制机理,并综合数值计算和正交实验的方法对新型反底拱结构的3个主要参数进行试验优化,模拟显示影响巷道底臌量指标的主要因素为底板超挖深度和反底拱伸出段长度,影响巷道两帮移近量指标的主要因素为反底拱伸出段长度;最后,通过对榆树井矿13803工作面回风巷原始支护条件下底板压力的验算,确定了底板围岩压力与矿井水的耦合作用是造成该巷道底臌的主要原因,并根据优化后的底板治理方案在榆树井煤矿13803工作面回风巷返修段进行工业性试验。工程实践表明,该项新技术控制软岩回采巷道底臌及两帮变形效果较好,有效保证了工作面回采期间巷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巷道 底臌 反底拱 破坏机制 支护技术
下载PDF
不同倾角组合煤岩体的强度与破坏机制研究 被引量:72
17
作者 郭东明 左建平 +1 位作者 张毅 杨仁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33-1339,共7页
对4种不同倾角组合煤岩体进行了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单轴和三轴压缩条件下组合煤岩体的宏观破坏机制,并分析了煤岩组合体中煤、岩不同倾角交界面对煤岩组合体整体变形破坏的影响。研究表明,单轴荷载条件下煤岩组合体的破坏强度随... 对4种不同倾角组合煤岩体进行了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单轴和三轴压缩条件下组合煤岩体的宏观破坏机制,并分析了煤岩组合体中煤、岩不同倾角交界面对煤岩组合体整体变形破坏的影响。研究表明,单轴荷载条件下煤岩组合体的破坏强度随着组合倾角的增加而出现先微小减小,而后迅速减小;同种倾角条件下,煤岩组合体的破坏强度随着围压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并且煤岩组合体的倾角越小,破坏强度升高的速率越慢,而倾角越大,升高的速率越快,可见围压对于大倾角裂隙的抑制作用更明显。通过三轴试验获得了煤岩组合体整体结构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其中组合体黏聚力随着倾角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但内摩擦角变化规律不明显。通过扩展有限元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模拟验证,发现随着倾角由0°增加到60°,外力功、屈服应力和弹性应变能都在下降,当倾角超过45°~50°后,外力功和屈服应力将与弹性应变能出现背离,这是煤岩组合体的变形破坏机制由剪切变形机制逐渐转化为界面滑移破坏机制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组合体 不同倾角 不同围压 破坏强度 破坏机制转变
原文传递
地震边坡破坏机制及其破裂面的分析探讨 被引量:236
18
作者 郑颖人 叶海林 黄润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714-1723,共10页
地震作用下边坡破坏机制是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的前提,目前主要采用拟静力与动力有限元时程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认为地震边坡破坏机制为剪切破坏,并以极限平衡法计算得到的剪切滑移面作为地震动力作用下的破裂面,而不考虑地震荷载作用下... 地震作用下边坡破坏机制是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的前提,目前主要采用拟静力与动力有限元时程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认为地震边坡破坏机制为剪切破坏,并以极限平衡法计算得到的剪切滑移面作为地震动力作用下的破裂面,而不考虑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拉破坏,从而使地震边坡稳定性分析失真。汶川地震边坡调研发现,滑坡上部多数发生拉破坏,甚至有些岩土体被抛出,这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为此,采用FLAC动力强度折减法,结合具有拉和剪切破坏分析功能的FLAC3D软件对地震边坡破坏机制进行数值分析。计算表明,地震边坡的破坏由边坡潜在破裂区上部拉破坏与下部剪切破坏共同组成,而不是剪切滑移破坏,通过多种途径给出地震边坡破裂面位置的确定方法,为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提供更加准确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地震 破坏机制 破裂面 动力有限差分法
下载PDF
基于电镜扫描实验的柱状节理隧洞卸荷破坏机制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郝宪杰 冯夏庭 +4 位作者 江权 李邵军 肖亚勋 樊义林 胡连兴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47-1655,共9页
采用现场调查、室内力学实验、细观实验的方法,对导流洞内柱状节理玄武岩的卸荷破坏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柱状节理岩体内节理面主要包括:柱间节理面、柱内竖直隐节理面、柱内水平节理面,柱间节理面表面粗糙不平,为岩浆岩冷却... 采用现场调查、室内力学实验、细观实验的方法,对导流洞内柱状节理玄武岩的卸荷破坏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柱状节理岩体内节理面主要包括:柱间节理面、柱内竖直隐节理面、柱内水平节理面,柱间节理面表面粗糙不平,为岩浆岩冷却后形成;柱内竖直隐节理面存在羽毛状陡坎,开挖卸荷后易松弛成为显节理;柱内水平节理面表面平整,方向近乎水平。(2)将现场破坏面与标准破坏模式下的电镜扫描结果对比表明:柱内竖直隐节理面为原生节理面,破坏形式主要为拉破坏;柱间节理面为原生张拉节理,破坏形式包括拉伸与剪切及其混合破坏;水平节理面为构造运动中形成,无明显开挖卸荷破裂特征。(3)柱状节理塌方机制为:受多组节理切割,柱体易沿节理面从柱体内外共同破裂,呈小柱体垮落,即硐室开挖后,当法向力超过柱间节理面抗拉强度时,柱状节理沿着柱间节理面开裂,并滑移;在滑移过程中,柱间节理面相互摩擦,形成剪破坏特征;当法向力超过柱内竖直隐节理抗拉强度时,柱体内部沿着柱内竖直隐节理破裂;节理面相互切割形成小柱体,从柱体内外共同破裂,并向临空面滑落;由于水平节理面非常发育,小柱体最终会在重力及开挖扰动作用下垮塌脱离母岩,严重时形成塌方。该机制可以很好地解释现场边墙柱体破裂面中三弱面共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柱状节理 卸荷破坏机制 电镜扫描实验 隧洞
下载PDF
浅埋偏压隧道衬砌受力特征及破坏机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52
20
作者 雷明锋 彭立敏 +2 位作者 施成华 王立川 刘正初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316-3325,共10页
运用相似理论及弹性力学基本方程,推导得到模型试验的相似准则,并对其试验方法进行具体设计。通过开挖模拟15°,30°,45°这3种偏压角模型隧道,对浅埋偏压隧道围岩压力、衬砌结构应力的动态变化规律和分布形式以及衬砌和围... 运用相似理论及弹性力学基本方程,推导得到模型试验的相似准则,并对其试验方法进行具体设计。通过开挖模拟15°,30°,45°这3种偏压角模型隧道,对浅埋偏压隧道围岩压力、衬砌结构应力的动态变化规律和分布形式以及衬砌和围岩的破坏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围岩压力及衬砌内力均随开挖而持续变化,在开挖面附近,围岩应力释放明显,表现出显著的偏压特征和时空效应现象;随着偏压角增大,浅埋侧围岩压力逐步减小,而深埋侧围岩压力增大;"规范法"关于浅埋偏压隧道围岩压力的计算低估了荷载的偏压特征,欠安全;偏压荷载的存在改变了结构的受力状态,不同位置的破坏形态和破坏类型差异明显,且受偏压角度的影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对衬砌结构的表观形态发展特征进行密切观测,以采取针对性处治措施;全施工阶段围岩的破坏过程可描述为局部位移变形→深埋侧浅表受拉开裂→深层剪切滑移,其破坏形态为以隧道为顶,边仰坡线为底的倒锥形体,且破裂角受偏压角的影响,浅埋侧破裂角较规范值小,而深埋侧破裂角大于规范值,从破坏形态上亦说明"规范法"低估了偏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压隧道 浅埋 衬砌结构 受力特征 破坏机制 模型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