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6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肌超声造影心动图联合斑点追踪成像评价2-氨基乙氧基二苯基硼酸酯对砷中毒大鼠心脏保护作用
1
作者 冯佳 田芮萌 +1 位作者 芦桂林 秦文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观察心肌超声造影心动图(MCE)联合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2-氨基乙氧基二苯基硼酸酯(2-APB)对砷中毒大鼠心脏保护作用的价值。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三氧化二砷(ATO)中毒后低剂量2-APB干预组(2-APB_(L)组)、ATO中毒后高剂量2-APB干... 目的观察心肌超声造影心动图(MCE)联合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2-氨基乙氧基二苯基硼酸酯(2-APB)对砷中毒大鼠心脏保护作用的价值。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三氧化二砷(ATO)中毒后低剂量2-APB干预组(2-APB_(L)组)、ATO中毒后高剂量2-APB干预组(2-APB H组)、单纯ATO中毒组(ATO组)、单纯2-APB干预组(2-APB组)及对照组,每组8只。对2-APB_(L)组、2-APB H组及ATO组均经腹腔注射ATO 5 mg/kg体质量,对2-APB组和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之后分别以2、4、4 mg/kg体质量对2-APB_(L)组、2-APB H组和2-APB组注射2-APB,对ATO组和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行MCE及STI检查,检测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心肌肌浆网Ca^(2+)-ATP酶(SERCA);最后行心肌病理学检查。观察组间各参数差异,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曲线上升斜率(WIS)、峰值信号强度(PI)、WIS×PI、曲线下面积(AUC)、各层心肌整体圆周应变(GCS)及谷草转氨酶(GO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SERC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基本依ATO组、2-APB_(L)组、2-APB H组、2-APB组/对照组次序递增或递减(P均<0.05)。WIS、PI、WIS×PI、心内膜下心肌GCS、中层心肌GCS、心外膜下心肌GCS均与SERCA呈正相关(r=0.874、0.893、0.920、0.916、0.848、0.783,P均<0.05)。结论MCE联合STI、尤其WIS×PI和心内膜下心肌GCS可用于评估2-APB对砷中毒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心脏 砷中毒 2-氨基乙氧基二苯基硼酸酯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1例口服雄黄制剂致白血病患儿急性砷中毒死亡原因分析
2
作者 彭军 张丽荣 +1 位作者 杨光 凌云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期122-124,共3页
目的 探讨雄黄制剂致急性砷中毒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口服雄黄制剂致白血病患儿急性砷中毒的诊治过程,总结雄黄制剂治疗儿童白血病的砷中毒特点及治疗注意事项。结果 患儿雄黄日用量为1 g,远高于单味日用量50~100 mg;临床症状为... 目的 探讨雄黄制剂致急性砷中毒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口服雄黄制剂致白血病患儿急性砷中毒的诊治过程,总结雄黄制剂治疗儿童白血病的砷中毒特点及治疗注意事项。结果 患儿雄黄日用量为1 g,远高于单味日用量50~100 mg;临床症状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尿砷含量为33.56μmol/L,远超过人体尿砷正常值1.8μmol/L,诊断为急性砷中毒。结论 该患儿雄黄日用量属超剂量用药。雄黄制剂的剂量和疗程应符合药品说明书要求,不可长期和超量服用,一旦出现心律失常和心电图QT间期延长等砷中毒症状时应立即停药,保证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黄 儿童白血病 急性砷中毒 致死原因
下载PDF
中国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总报告) 被引量:122
3
作者 金银龙 梁超轲 +6 位作者 何公理 曹静祥 马凤 王汉章 应波 吉荣娣 中国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协作组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19-540,共22页
为查清我国地方性砷中毒的基本分布 ,指导和推进我国的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 ,采用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包括回顾性环境流行病学调查 ,重点病区调查和面上抽样调查 ,搜集掌握病情资料。采用环境化学标准方法与质量控制分析环境砷水... 为查清我国地方性砷中毒的基本分布 ,指导和推进我国的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 ,采用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包括回顾性环境流行病学调查 ,重点病区调查和面上抽样调查 ,搜集掌握病情资料。采用环境化学标准方法与质量控制分析环境砷水平 ,回顾性调查中利用己有的环境砷资料 ,重点调查与面上抽样现况调查中检测环境砷含量。最后对二者结果进行计算机统计分析。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分布于 8省市区 ,40个县旗市 ,受影响人口 2 3 4 3 2 3 8人 ,其中饮水砷 >0 .0 5mg L高砷暴露人口 52 2 566人 ,查出砷中毒 782 1人。内蒙、山西仍为我国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重病区 ,新疆乌苏市的生产建设兵团与乌苏中的大部分高砷地区集中改水 ,病情减轻。内蒙、山西的一些乡村集中改水降砷效果较好。新确认吉林、宁夏各 1县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 ,其中以吉林省病区为典型。新发现山西 11县市、内蒙 1旗、吉林 1市、宁夏 1县、青海 1县和安徽 2县市的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新发现北京顺义区仍有饮水高砷暴露乡镇。未发现其它省、市、自治区有饮水高砷暴露地区。确认辽宁省曾报道的饮水高砷点现已消除 ;浙江桐乡市已有的饮水高砷地区现已降至饮水砷卫生标准以下 ;并发现北京市顺义区天竺乡天竺村连续 2 0余年的饮水高砷井自然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 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 地方性砷中毒分布 饮水砷水平 燃煤砷水平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呼和浩特市2022年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4
作者 李粉霞 包慧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23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 针对呼和浩特市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饮水砷含量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该地病情变化情况,进而改善、保障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居民用水。方法 根据《2022年呼和浩特市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全覆盖实施方案》,采用地方性... 目的 针对呼和浩特市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饮水砷含量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该地病情变化情况,进而改善、保障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居民用水。方法 根据《2022年呼和浩特市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全覆盖实施方案》,采用地方性砷中毒诊断(WS/T 211-2015)标准对砷中毒诊断结果加以判定。结果 呼和浩特市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涉及2个旗县177个村,共有3个改水工程的水砷含量处于超标状态,超标率为1.69%。结论 监测显示呼和浩特市砷中毒病情总体呈下降趋势,呼和浩特市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及高砷旗县有效控制了饮水型砷中毒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水型 砷中毒 监测
下载PDF
肝功能联合血常规检测对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患者肝损伤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田宇 王祺 +7 位作者 黎国秀 马璐 潘兰兰 罗道朋 程丽 尹明刚 阮璇 张爱华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368-1373,共6页
目的探讨肝功能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对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肝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226例燃煤型砷中毒病区砷中毒患者参考GBZ 59-2010《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分为无肝损伤组(n=114)和肝损伤组(n=112),另选无... 目的探讨肝功能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对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肝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226例燃煤型砷中毒病区砷中毒患者参考GBZ 59-2010《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分为无肝损伤组(n=114)和肝损伤组(n=112),另选无燃用高砷煤史且其他条件与病区相近的邻村健康居民为对照组(n=95),收集所有观察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情况及饮酒情况);取所有观察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谷氨酰转肽酶(GGT)],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数百分比、中间细胞数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数百分比、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及血小板压积);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肝功能与血常规指标联合应用对砷中毒肝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肝损伤组砷中毒患者TBIL、ALT、AST、GGT含量较对照组和无肝损伤组均升高(P<0.05);无肝损伤组和肝损伤组砷中毒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较对照组升高,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较对照组降低,砷中毒肝损伤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百分比、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和平均红细胞体积较对照组均升高,淋巴细胞数百分比较对照组降低(P<0.05);肝损伤组砷中毒患者中性粒细胞数百分比、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和平均血小板体积较无肝损伤砷中毒患者均升高(P<0.05);肝功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诊断砷中毒患者肝损伤的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40、85.7%、90.40%,识别价值优于肝功能或血常规单独检测。结论肝功能和血常规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对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肝损伤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肝损伤 肝功能 血常规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慢性砷中毒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研究进展
6
作者 腾格尔 武永刚 段力军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57-61,共5页
砷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归为第一类致癌物,它具有水溶性的特点。地方性砷中毒是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居住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摄入过量的无机砷而引起的以皮肤色素脱失和(或)过度沉着掌跖角化为主... 砷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归为第一类致癌物,它具有水溶性的特点。地方性砷中毒是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居住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摄入过量的无机砷而引起的以皮肤色素脱失和(或)过度沉着掌跖角化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全身性慢性中毒。有严格地区性。近年,胃肠道微生物组的变化与人类和动物的疾病相关性研究较多,肠道菌群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稳态的稳定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病 慢性砷中毒 肠道菌群 动物实验 体外模拟消化系统模型
下载PDF
基于血清IL-1β和IL-6水平的砷中毒与骨关节炎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冯晨光 段力军 马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0109-0114,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砷中毒与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以及砷中毒对于IL-1β和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共招募了10名砷中毒患者(B组)和10名对照者(A组)。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了两组之间的IL-1β和IL-6水平以及血砷水平... 本研究旨在探讨砷中毒与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以及砷中毒对于IL-1β和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共招募了10名砷中毒患者(B组)和10名对照者(A组)。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了两组之间的IL-1β和IL-6水平以及血砷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之间的IL-1β水平差异在统计学上不具有显著性、两组之间的IL-6水平差异在统计学上也不具有显著性。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血砷水平与血IL-1β、IL-6水平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是,通过对比A组和B组的箱线图,发现B组的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最大值均较A组略高,提示了砷中毒对于IL-1β、IL-6的水平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砷中毒与骨性关节炎存在相关性,可能涉及多种不同的机制。长期暴露于高砷环境中的人群更容易患上骨性关节炎,但具体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根据本研究的结果以及之前的相关研究,我们认为砷暴露可能会通过促进炎症反应来加剧OA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骨性关节炎 炎症反应 IL-1Β IL-6
下载PDF
地方性砷中毒病人皮肤改变与相关皮肤病的鉴别
8
作者 孙晶 孙雪峰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34-435,共2页
关键词 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 相关皮肤病 皮肤改变 中毒病人 鉴别分析 地方性砷中毒分布 砷中毒患者 地方病防治
下载PDF
分层应变技术评价青蒿素对砷中毒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9
作者 周诣斐 秦文娟 +4 位作者 冯佳 田芮萌 董珊珊 史文荣 芦桂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97-501,共5页
目的观察分层应变技术用于评估青蒿素保护砷中毒大鼠心功能的价值。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砷中毒组、青蒿素低剂量干预组(低干预组)及高剂量干预组(高干预组)及对照组各8只。以NaAsO2对砷中毒组、低及高干预组大鼠灌胃建模;12周后对低... 目的观察分层应变技术用于评估青蒿素保护砷中毒大鼠心功能的价值。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砷中毒组、青蒿素低剂量干预组(低干预组)及高剂量干预组(高干预组)及对照组各8只。以NaAsO2对砷中毒组、低及高干预组大鼠灌胃建模;12周后对低、高干预组分别给予青蒿素30、60 mg/kg体质量,其余2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均连续灌胃2周。比较末次干预后各组心脏常规超声参数、分层应变参数、心肌损伤标识、炎症因子水平及心脏病理改变的差异;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分层应变参数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相比对照组,另外3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乳头肌水平,心内膜下、中层、心外膜下心肌整体圆周应变(GCS-Endo、GCS-Mid、GCS-Epi),以及心肌各节段圆周应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均降低(P均<0.05);肌肉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均升高(P均<0.05)。相比砷中毒组,低、高干预组LVEF、GCS-Endo,后壁、下壁、前间隔圆周应变及SOD、GSH均升高,CK-MB、LDH、TNF-α及IL-6均降低(P均<0.05);高干预组LVFS、前壁圆周应变均升高(P均<0.05)。相比低干预组,高干预组LVEF、GCS-Endo,前壁、后壁、下壁圆周应变,及SOD、GSH均升高(P均<0.05);CK-MB、LDH、TNF-α及IL-6均降低(P均<0.05)。GCS-Endo、GCS-Mid、GCS-Epi与CK-MB及LDH均呈负相关(r为-0.651~-0.865,P均<0.05),与SOD及GSH均呈正相关(r为0.642~0.880,P均<0.05)。砷中毒组大鼠心肌细胞变形,排列紊乱,细胞核不同程度萎缩、溶解;低、高干预组大鼠心肌细胞改变则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分层应变技术可用于评估青蒿素对砷中毒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青蒿素类 大鼠 超声检查
下载PDF
肌注二巯基丙磺酸钠和口服二巯丁二酸胶囊治疗慢性砷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
10
作者 杨翊梅 黄蕾 +3 位作者 吴智敏 赖燕 洪伦 袁娟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12期1829-1831,共3页
【目的】探讨肌注二巯基丙磺酸钠和口服二巯丁二酸胶囊治疗慢性砷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6例慢性砷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二巯丁二酸治疗)和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肌注二巯基丙磺酸钠和口服二巯丁二酸胶囊治疗慢性砷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6例慢性砷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二巯丁二酸治疗)和观察组(采用肌注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每组103例,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头发中砷浓度、尿液中砷浓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头发中砷浓度、尿液中砷浓度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头发中砷浓度、尿液中砷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8.93%(71/1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75%(4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砷中毒治疗中,早诊断、早排除体内砷是重要措施;与二巯丁二酸相比,二巯基丙磺酸钠可显著提高慢性砷中毒患者的总体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药物疗法 二巯琥珀酸/治疗应用 二巯丙磺钠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地方性砷中毒地区环境砷暴露健康风险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1
作者 高健伟 韦炳干 +2 位作者 薛源 虞江萍 杨林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8-147,共10页
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高砷暴露及其健康效应,尤其是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是砷污染健康风险评估的基础。总结地方性砷中毒在环境砷暴露的风险识别、暴露途径和暴露与健康效应关系研究中的作用基础上,指出了地方性砷中毒研究中仅强调了饮水污... 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高砷暴露及其健康效应,尤其是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是砷污染健康风险评估的基础。总结地方性砷中毒在环境砷暴露的风险识别、暴露途径和暴露与健康效应关系研究中的作用基础上,指出了地方性砷中毒研究中仅强调了饮水污染,关注的暴露途径比较单一,因此,人体多途径联合砷暴露的健康风险评估过程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我国是唯一存在饮水和燃煤2种自然环境高砷暴露的国家,是研究2种类型砷暴露异同的天然场地,然而目前环境高砷的暴露及其健康效应的研究均为独立研究,对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在呼吸链砷暴露风险评估中的作用重视不够。因此,通过开展两种环境砷暴露及其健康效应的综合比较研究,建立呼吸链暴露评估和暴露-健康效应模型,可以为人体多途径联合砷暴露的健康风险研究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暴露 健康风险 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 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
下载PDF
新疆地方性砷中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及染色体畸变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康玲 姚华 +1 位作者 肖碧玉 王国荃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 探讨地方性砷中毒对患者远期致突变、致癌效应。方法 采用常规微量全血培养法对 112名地方性砷中毒患者及对照区 88名居民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及染色体畸变检测。结果 病例组染色体畸变率 (1.0 770‰±0 .195 3% )高于... 目的 探讨地方性砷中毒对患者远期致突变、致癌效应。方法 采用常规微量全血培养法对 112名地方性砷中毒患者及对照区 88名居民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及染色体畸变检测。结果 病例组染色体畸变率 (1.0 770‰±0 .195 3% )高于对照组 (0 .42 86‰± 0 .12 41% ) ,P<0 .0 1。病例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 (0 .85 47‰± 0 .0 5 6 7‰ )高于对照组 (0 .392 8‰± 0 .0 36 8‰ ) ,P<0 .0 1) ;病例组轻度及中度患者的微核率 (0 .6 6 6 7‰± 0 .0 44 2‰ ,1.5 333‰± 0 .0 2 5 5‰ )均高于对照组 (0 .392 8‰± 0 .0 36 8‰ ,P<0 .0 5 ;P<0 .0 0 1;轻度组的微核率低于中度组 (P<0 .0 1)。结论 地方性砷中毒可引起人类染色体的损伤 ,存在远期致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中毒 微核 染色体畸变 新疆 地方性砷中毒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 地方病
下载PDF
陕西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 被引量:8
13
作者 郑来义 李跃 +1 位作者 白广禄 白爱梅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8-339,共2页
目的 调查陕西省高砷污染环境的分布范围及特点 ,发现地砷病患者 ,为防治研究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在产煤量大 ,燃煤污染较重的区县内 ,调查以石煤为主燃料的当地常住居民家中室内空气、石煤、辣椒、玉米及饮用水的砷含量。结果  5... 目的 调查陕西省高砷污染环境的分布范围及特点 ,发现地砷病患者 ,为防治研究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在产煤量大 ,燃煤污染较重的区县内 ,调查以石煤为主燃料的当地常住居民家中室内空气、石煤、辣椒、玉米及饮用水的砷含量。结果  5县调查结果显示 ,煤砷超标约 5 0 %以上 ,最高值达 4 88 1mg/kg;室内空气砷约有 31 0 3%超标 ,最高值达 6 3 83% μg/m3 ,超标 2 1倍 ;辣椒及玉米砷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 ;水砷未出现超标。结论 调查区域内环境砷污染严重 ,已具备地方性砷中毒发病的条件 ,且有各型地砷病患者检出 ,秦巴山区已经成为我国又一个新发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 地方性砷中毒分布 煤砷含量
下载PDF
北京市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 被引量:4
14
作者 庞星火 时颖 +2 位作者 郝兰英 杜红 刘丽平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976-977,共2页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是否存在地方性砷中毒 ,以及历史曾有高砷报道的顺义区地方性砷中毒现状。方法 在全市 10个远郊区县进行饮用水井水砷含量的调查 ,并在历史高砷地区进行砷中毒情况调查。结果 北京市 10个远郊区县除顺义外 ,水砷含...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是否存在地方性砷中毒 ,以及历史曾有高砷报道的顺义区地方性砷中毒现状。方法 在全市 10个远郊区县进行饮用水井水砷含量的调查 ,并在历史高砷地区进行砷中毒情况调查。结果 北京市 10个远郊区县除顺义外 ,水砷含量均小于 0 0 5mg/L。全市的超标率为 1 6 2 %。顺义地区的水砷含量超标率为 8 0 6 % ,最高浓度为 0 14 3mg/L。未发现砷中毒患者。结论 北京市未发现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和砷中毒患者 ,但仍有潜在型病区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 水砷含量 潜在型病区 砷中毒患者
下载PDF
我国地方性砷中毒的防制和研究概况 被引量:7
15
作者 束长亮 汪旸 +1 位作者 王彩生 陈晓东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2-354,共3页
关键词 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 防制 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 化学性疾病 含砷量 自然界 内蒙古 高砷区
下载PDF
石门雄黄矿附近地区慢性砷中毒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振刚 何海燕 +3 位作者 严于伦 杨云 高雪英 吴传业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6,共3页
为研究石门雄黄矿附近地区人群慢性砷中毒的患病率及其分布特点,采用现况调查研究方法,以雄黄矿排放洗矿水河流下游的三个村庄为污染区,另选一个远离矿区无污染的村庄为对照,每个村子各选取在当地居住五年以上,无职业性砷接触史的... 为研究石门雄黄矿附近地区人群慢性砷中毒的患病率及其分布特点,采用现况调查研究方法,以雄黄矿排放洗矿水河流下游的三个村庄为污染区,另选一个远离矿区无污染的村庄为对照,每个村子各选取在当地居住五年以上,无职业性砷接触史的居民约200人,进行体检并填写健康调查问卷。污染区三个村慢性砷中毒患病率分别为36.5%、24.7%和18.2,对照村为0%。患病率分布特点是距离雄黄矿越近患病率越高;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污染 慢性砷中毒 砷中毒 环境流行病学
下载PDF
慢性砷中毒对甲皱微循环的远期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严卫丽 姚华 +1 位作者 陈艳 姜平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14-115,共2页
为探讨慢性砷中毒对甲皱微循环的远期影响,于改水10年后,对新疆奎屯地区原慢性砷中毒地区曾经饮用高砷水至少5年的居民及其改水后出生的子女的甲皱微循环情况作了观察,结果显示:改水10年后人群尿砷、尿氟均在正常值范围,成人... 为探讨慢性砷中毒对甲皱微循环的远期影响,于改水10年后,对新疆奎屯地区原慢性砷中毒地区曾经饮用高砷水至少5年的居民及其改水后出生的子女的甲皱微循环情况作了观察,结果显示:改水10年后人群尿砷、尿氟均在正常值范围,成人及其子女的尿砷、甲皱微循环与对照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没有发现慢性砷中毒患者子女的甲皱微循环受影响。提示去除高砷饮水这一环境因素经历一定的时间后,人体的甲皱微循环能够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砷中毒 甲皱微循环 砷中毒 饮用水 水体污染
下载PDF
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改水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德 额尔登 +5 位作者 张长增 王晓林 林亮 王肇军 李玉民 付文彬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01年第5期292-295,共4页
关键词 饮水型砷中毒 地方性砷中毒 流行病学 防治
下载PDF
SCR脱硝催化剂抗砷中毒改性优化与再生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陆强 裴鑫琦 +3 位作者 徐明新 王涵啸 吴亚昌 欧阳昊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65-2374,共10页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烟气脱硝技术,催化剂是整个SCR脱硝系统的核心。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催化剂存在各种失活问题,其中砷中毒是催化剂失活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详细阐述了SCR脱硝催化剂砷中毒的物理和化学失活机理,...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烟气脱硝技术,催化剂是整个SCR脱硝系统的核心。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催化剂存在各种失活问题,其中砷中毒是催化剂失活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详细阐述了SCR脱硝催化剂砷中毒的物理和化学失活机理,其中物理失活是由于As2O3在催化剂表面沉积、氧化造成催化剂孔道堵塞所致,而化学失活是由于砷氧化物破坏催化剂酸位点、改变活性基团形态、降低催化剂氨吸附及氧化还原能力所致。然后,系统介绍了抗砷中毒SCR脱硝催化剂的研发路线以及现有抗砷中毒催化剂优化改进的主要技术手段,主要包括调整催化剂孔隙结构、优化催化剂化学配方和烟气侧砷氧化物吸附固化等,其中MoO_(3)是优选的催化剂活性助剂,金属元素(如Bi、In、Sn、Mg)是主要的抗砷助剂,钙基物质是典型的烟气侧砷氧化物吸附添加剂。最后,对砷中毒废弃催化剂的再生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湿法清洗、热还原法、复合再生等,在实际工业应用中,主要以物理清扫、湿法清洗配合活性组分添加的复合再生方式实现中毒催化剂再生。本文可对未来抗砷中毒SCR脱硝催化剂的研发与优化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催化剂 砷中毒 砷中毒 再生
下载PDF
地方性砷中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敬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79-83,共5页
地方性砷中毒既有慢性中毒的地方病规律,又有在特殊条件下爆发成严重病害的特点。从砷的来源、中毒浓度及其危害等方面对目前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地方性砷中毒 高砷水 防治措施 地方病 砷中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