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机砷暴露对缺血性脑卒中影响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史志慧 贺雯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076-1080,共5页
砷是地壳的组成成分之一,是一种有毒类金属元素,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人类主要通过职业暴露或者长期接触砷污染的水体和食物引发砷中毒。而急慢性砷中毒会造成机体多系统损害,甚至癌变的发生。近期有研究表明,砷暴露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 砷是地壳的组成成分之一,是一种有毒类金属元素,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人类主要通过职业暴露或者长期接触砷污染的水体和食物引发砷中毒。而急慢性砷中毒会造成机体多系统损害,甚至癌变的发生。近期有研究表明,砷暴露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水平或代谢状况出现异常(如糖代谢异常、血压升高、血脂升高等)。而且,砷还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微循环系统以及颈动脉、脑动脉、冠状动脉等的动脉粥样硬化,促使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升高。所以,本文从砷暴露影响CIS的危险因素、亚临床期及临床期3个层面进行综述,探讨砷暴露与CIS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砷暴露 慢性中毒 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在急性砷暴露导致的肠道屏障损伤中的治疗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庚 《生物过程》 2024年第2期64-74,共11页
众所周知,砷是一种有毒的类金属。砷的污染尤其是砷水污染在今天依然存在,全球有2亿人暴露于含砷的饮用水中,进而导致一系列身体损害。砷暴露导致的砷吸收主要来自小肠,稳定的肠道屏障有一定的自我防御机制,可以抵抗砷暴露带来的损害。... 众所周知,砷是一种有毒的类金属。砷的污染尤其是砷水污染在今天依然存在,全球有2亿人暴露于含砷的饮用水中,进而导致一系列身体损害。砷暴露导致的砷吸收主要来自小肠,稳定的肠道屏障有一定的自我防御机制,可以抵抗砷暴露带来的损害。肠道微生物在维护肠道屏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补充某些益生菌,或含有特定砷代谢功能的肠道微生物可以加速砷的代谢和螯合。更重要的是,某些肠道微生物可以增加肠道屏障,保护肠道屏障,进而缓解砷对肠道屏障造成的损伤。因此本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综述了肠道微生物及肠道微生物在砷暴露中的作用研究,为今后深入探讨其他未发现的肠道微生物在砷暴露中的作用提供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急性砷暴露 肠道屏障 改善
下载PDF
氧化应激损伤在砷暴露与糖尿病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微 魏翠英 +2 位作者 王丽 张琪瑶 王雨洁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3-19,35,共8页
目的:探讨砷暴露、糖尿病患病和氧化应激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18名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生活20年以上且无明确砷暴露史者为调查对象,按照居民尿砷含量分为低砷组73例(<13.55μg/g Cr),中砷组73例(13.56~36.24μg/g Cr),高砷组7... 目的:探讨砷暴露、糖尿病患病和氧化应激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18名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生活20年以上且无明确砷暴露史者为调查对象,按照居民尿砷含量分为低砷组73例(<13.55μg/g Cr),中砷组73例(13.56~36.24μg/g Cr),高砷组72例(>36.25μg/g Cr)。采集研究对象血、尿液,测定尿砷、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含量。将研究对象中的25例糖尿病患者纳入病例组;对照组例数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SM)按照1∶5的比例进行匹配,选择125例居民纳入对照组。采用趋势性检验比较尿砷浓度与糖尿病患病率之间的变化趋势;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探讨氧化应激损伤在不同砷暴露水平与糖尿病患病之间的间接效应。结果:(1)高砷组糖尿病患病率(20.83%)高于中砷组糖尿病患病率(12.33%)和低砷组糖尿病患病率(1.37%),中砷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低砷组糖尿病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砷水平与糖尿病患病率呈正相关(P<0.05);(2)GSH-Px活力、SOD和MDA在尿砷水平与糖尿病患病中起中介作用(P<0.05)。结论:砷暴露可能通过影响居民机体氧化应激机制从而导致了糖尿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暴露 糖尿病 氧化应激损伤 中介作用
下载PDF
重庆市本底砷暴露与男性精子质量及性激素的关联研究
4
作者 李丽丽 杨桓 +8 位作者 陈卿 周妮娅 周文正 陈红燕 王艺蒙 郭瑛 任超 李雪 曹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02-910,共9页
目的研究青年男性人群尿总砷内暴露水平与精子质量及性激素水平的关联,评估重庆地区本底水平砷暴露对人类精子质量参数及性激素水平的潜在影响。方法采用广义相加模型、递归算法等方法,分析2013-2015年构建的重庆大学生男性生殖健康研... 目的研究青年男性人群尿总砷内暴露水平与精子质量及性激素水平的关联,评估重庆地区本底水平砷暴露对人类精子质量参数及性激素水平的潜在影响。方法采用广义相加模型、递归算法等方法,分析2013-2015年构建的重庆大学生男性生殖健康研究队列中703名男性大学生志愿者(18~22岁)基线尿砷浓度与精液参数、性激素水平间的关联,寻找非线性关系拐点,分析砷暴露阈值效应。横向比较本研究与国内外其他报道的尿砷中位数。结果尿砷水平与精子浓度、精子总数、精子DNA碎片化指数、泌乳素、卵泡刺激素、孕酮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阈值效应分析提示,尿砷浓度与以上指标的关系均存在拐点,分别为15.17、14.17、50.97、57.51、11.36、70.44μg/L(对数似然比检验P<0.05),阈值剂量以上内暴露水平与精液质量下降显著关联。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相比,本队列人群尿砷处于较低水平。结论与国内外一些地区相比,本研究人群本底尿砷水平较低,其与男性精子质量参数下降及性激素水平改变具有显著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液质量 性激素 低剂量砷暴露 青年男性 分段线性模型 阈值剂量
原文传递
环境低砷暴露地区2型糖尿病人群尿砷水平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相对端粒长度的关系研究
5
作者 李洪娅 廖清华 +10 位作者 付浩祥 肖柏香 苏珩 谢易容 刘洁仪 魏青 王凤 皮姝荣 陈福彬 赵志强 何云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3年第2期125-130,147,共7页
目的:探讨环境低砷暴露地区2型糖尿病人群尿砷浓度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相对端粒长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华南某地574名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基本情况调查与生化指标检测,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检测尿砷浓度,实... 目的:探讨环境低砷暴露地区2型糖尿病人群尿砷浓度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相对端粒长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华南某地574名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基本情况调查与生化指标检测,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检测尿砷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PCR)检测PBMC相对端粒长度。根据尿砷浓度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比较各组间生化指标与PBMC相对端粒长度的差异;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2型糖尿病人群PBMC相对端粒长度的影响因素;采用SPSS Process 2.0分析糖化血红蛋白在尿砷与相对端粒长度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尿砷中位数为29.80μg/L,四分位数间距为39.81μg/L。PBMC相对端粒长度为0.82±0.60,低砷组、中砷组与高砷组PBMC相对端粒长度分别为1.04±0.92,0.77±0.29与0.63±0.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尿砷是影响相对端粒长度的危险因素;中砷组与低砷组相比,OR(95%CI)为2.149(1.451,3.182);高砷组与低砷组相比,OR(95%CI)为4.077(2.687,6.18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尿砷对相对端粒长度的直接效应值为-0.287(-0.369,-0.204),糖化血红蛋白是尿砷与相对端粒长度之间的一个中介变量,中介效应值为-0.072(-0.106,-0.045),中介比例为19.99%。结论:环境低砷暴露条件下,尿砷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PBMC相对端粒长度的危险因素,尿砷浓度越高,相对端粒长度越短。2型糖尿病患者PBMC相对端粒长度可能是砷暴露的潜在生物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端粒长度 尿 2型糖尿病 低水平砷暴露
下载PDF
砷暴露与高血压的关系
6
作者 李怡雯 张苏杰 +3 位作者 龙一冉 王婧 康龙丽 马利锋 《西藏医药》 2023年第2期153-155,共3页
高血压(HT)以体循环高动脉压为特征,累及心脏、肾脏、大脑等器官,是全球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高血压发病机制由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交感神经系统、氧化应激、遗传、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其中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 高血压(HT)以体循环高动脉压为特征,累及心脏、肾脏、大脑等器官,是全球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高血压发病机制由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交感神经系统、氧化应激、遗传、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其中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障碍是这些过程的重要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功能障碍 交感神经系统 砷暴露 氧化应激 动脉压 高血压发病 过早死亡
下载PDF
长期高砷暴露人群砷甲基化与皮肤损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苏丽琴 程义斌 +3 位作者 林少斌 吴传业 顾珩 金银龙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6-340,共5页
目的探讨长期高砷暴露人群砷代谢差异与砷致皮肤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某砷污染村庄常住居民327名,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比色法检测发总砷含量,离子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尿中四种砷代谢形态... 目的探讨长期高砷暴露人群砷代谢差异与砷致皮肤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某砷污染村庄常住居民327名,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比色法检测发总砷含量,离子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尿中四种砷代谢形态。结果发砷含量总体较高,但不同程度皮肤损害的4组间发砷含量差异无显著性;尿中DMA和MMA浓度随着年龄增加有上升的趋势,且与皮肤损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而无机砷浓度与皮肤损害未见显著相关;重度组人群尿中MMA相对比例显著高于其它3组,而重度组DMA/MMA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轻度组;MMA比例与皮肤损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DMA/MMA比值与皮肤损害程度呈显著负相关;男性对砷的蓄积能力高于女性,但对砷的甲基化能力低于女性;40岁以上人群对砷的甲基化能力高于40岁以下成人;吸烟者和饮酒者对砷的甲基化代谢水平分别低于非吸烟者和非饮酒者。结论砷在人体内的甲基化代谢水平受性别、年龄、吸烟和饮酒等多因素影响;砷致皮肤损伤程度与砷在体内的甲基化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暴露 代谢 甲基化 皮肤损害
下载PDF
地方性砷中毒地区环境砷暴露健康风险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8
作者 高健伟 韦炳干 +2 位作者 薛源 虞江萍 杨林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8-147,共10页
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高砷暴露及其健康效应,尤其是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是砷污染健康风险评估的基础。总结地方性砷中毒在环境砷暴露的风险识别、暴露途径和暴露与健康效应关系研究中的作用基础上,指出了地方性砷中毒研究中仅强调了饮水污... 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高砷暴露及其健康效应,尤其是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是砷污染健康风险评估的基础。总结地方性砷中毒在环境砷暴露的风险识别、暴露途径和暴露与健康效应关系研究中的作用基础上,指出了地方性砷中毒研究中仅强调了饮水污染,关注的暴露途径比较单一,因此,人体多途径联合砷暴露的健康风险评估过程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我国是唯一存在饮水和燃煤2种自然环境高砷暴露的国家,是研究2种类型砷暴露异同的天然场地,然而目前环境高砷的暴露及其健康效应的研究均为独立研究,对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在呼吸链砷暴露风险评估中的作用重视不够。因此,通过开展两种环境砷暴露及其健康效应的综合比较研究,建立呼吸链暴露评估和暴露-健康效应模型,可以为人体多途径联合砷暴露的健康风险研究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暴露 健康风险 饮水型地方性中毒 燃煤型地方性中毒
下载PDF
饮水砷暴露小鼠肝和脑组织多形态砷检测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金亚平 李昕 +3 位作者 陆春伟 李革新 徐苑苑 孙贵范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观察饮用含不同质量浓度和不同形态的无机砷(iAsⅢ,iAsⅤ)水,砷化物在小鼠肝和脑组织中的分布及代谢情况。方法小鼠以自由饮水方式暴露iAsⅢ或iAsⅤ42d,采用氢化物发生-超低温捕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肝和脑组织中无机砷(i... 目的观察饮用含不同质量浓度和不同形态的无机砷(iAsⅢ,iAsⅤ)水,砷化物在小鼠肝和脑组织中的分布及代谢情况。方法小鼠以自由饮水方式暴露iAsⅢ或iAsⅤ42d,采用氢化物发生-超低温捕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肝和脑组织中无机砷(iAs)、一甲基胂(MA)、二甲基胂(DMA)和三甲基胂(TMA)水平。结果在小鼠肝组织中,iAs、MA及DMA均随染砷量的增加而升高;在脑组织中,iAs在各染砷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A在各染砷组中随染砷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但脑组织中未检测到MA。结论经饮水进入小鼠体内的iAsⅢ或iAsⅤ,主要在肝组织内进行甲基化代谢,低质量浓度的iAsⅢ较iAsⅤ更容易进入肝组织,并被甲基化代谢。砷化物可以透过成鼠的血脑屏障,脑组织分布的砷化物形态以DMA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组织 小鼠 鼠肝 肝组织 砷暴露 升高 饮水 代谢 形态
下载PDF
氧化应激致慢性水砷暴露小鼠肝损伤作用 被引量:18
10
作者 蒋玲 李玲 +5 位作者 吴君 欧兵 张韵 李诚秀 程明亮 杨勤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3-595,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价态的砷对小鼠脐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i)表达的影响,探讨氧化应激在慢性砷暴露致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6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体重(20±2)g,随机分为对照组、亚砷酸钠组和砷... 目的比较不同价态的砷对小鼠脐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i)表达的影响,探讨氧化应激在慢性砷暴露致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6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体重(20±2)g,随机分为对照组、亚砷酸钠组和砷酸钠组。染毒10个月后处死小鼠,检测血清肝功能;测定肝组织总砷含量;做病理检查;Trizol-酚-氯仿一步法提取小鼠肝组织总RNA,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RNA浓度及纯度。逆转录PCR(RT-PCR)技术测定小鼠肝组织中GSH-Px和GST-Pi mRNA的表达,以18S基因作为质控。结果亚砷酸钠组在肝组织中的砷蓄积量〔(3992±250)ng/g组织〕高于砷酸钠组〔(2603±357)ng/g组织〕(P<0.05);砷暴露组的肝组织病理检查显示有明显组织损伤;与对照组比较,亚砷酸钠组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61.46±13.85)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510.86±59.01)U/L〕、球蛋白(Glb)〔(26.94±3.73)g/C)〕L值均显著升高,肝组织中GST-Pi mRNA的表达(163.3±11.6)降低,P<0.05。结论砷致小鼠肝损伤与砷在肝组织中的蓄积有关。氧化应激可能是慢性饮水砷中毒致小鼠肝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水砷暴露 肝损伤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逆转录PCR
下载PDF
慢性砷暴露对小鼠脑和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代华 夏茵茵 +6 位作者 Ting-Li Han Philip N.Baker 唐旭 张瑞源 杜航 蔡同建 程淑群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92-1197,共6页
目的观察慢性砷暴露对小鼠皮层及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探讨其神经毒性机制。方法将12只C57BL/6J三周龄雄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2组,暴露组饮用含50 mg/L亚砷酸钠水12周,对照组饮用蒸馏水。暴露结束后,采用氢化物发生一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 目的观察慢性砷暴露对小鼠皮层及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探讨其神经毒性机制。方法将12只C57BL/6J三周龄雄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2组,暴露组饮用含50 mg/L亚砷酸钠水12周,对照组饮用蒸馏水。暴露结束后,采用氢化物发生一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脑砷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砷暴露组和对照组小鼠皮层和血清进行代谢组学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比较两组代谢产物的差异,两样本t检验筛选两组间差异性代谢产物,利用代谢途径在线分析工具查找其影响的相关代谢途径。结果砷暴露组脑砷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砷暴露组大脑皮层中苯丙氨酸、酪氨酸、组氨酸、赖氨酸和柠檬酸含量升高,血清中丝氨酸、甘氨酸、脯氨酸、天门冬氨酸及谷氨酸含量升高,而α-酮戊二酸含量下降。PCA分析显示暴露组与对照组小鼠皮层和血清代谢特征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砷暴露可通过干扰皮层和血清氨基酸类代谢和三羧酸循环,导致神经递质合成障碍以及干扰能量代谢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砷暴露 神经毒性 主成分分析法
下载PDF
石门雄黄矿地区居民砷暴露研究 被引量:35
12
作者 王振刚 何海燕 +3 位作者 严于伦 吴传业 杨云 高雪英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研究砷污染地区居民砷暴露水平的分布特征。方法:分析污染区和对照区环境样品和居民头发砷含量。结果:污染区三个村土壤砷含量84.17~296.19mg/kg。河水砷含量达0.5~14.5mg/L,井水、自来水、食物... 目的:研究砷污染地区居民砷暴露水平的分布特征。方法:分析污染区和对照区环境样品和居民头发砷含量。结果:污染区三个村土壤砷含量84.17~296.19mg/kg。河水砷含量达0.5~14.5mg/L,井水、自来水、食物含砷量一般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砷摄入量195~1129μg/d。居民头发砷含量中位数为0.972~2.459μg/g。发砷值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结论:石门雄黄矿附近地区河水砷污染严重,以河水为饮用水源的居民砷暴露水平达到甚至超过国内外重大慢性砷中毒案例的暴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砷暴露 中毒 土壤 雄黄矿区
下载PDF
促肝纤维化因子在水砷暴露小鼠肝组织中表达 被引量:4
13
作者 欧兵 吴君 +5 位作者 李玲 张韵 蒋玲 李诚秀 程明亮 杨勤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4-256,共3页
目的探讨促肝纤维化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和Ⅰ、Ⅲ型胶原(Col-Ⅰ、Col-Ⅲ)在水砷暴露小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50只雄性小鼠被随机分成对照组、亚砷酸钠组和砷酸钠组。亚砷酸钠组和... 目的探讨促肝纤维化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和Ⅰ、Ⅲ型胶原(Col-Ⅰ、Col-Ⅲ)在水砷暴露小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50只雄性小鼠被随机分成对照组、亚砷酸钠组和砷酸钠组。亚砷酸钠组和砷酸钠组给予普通饲料和砷溶液。10个月后处死小鼠,血清进行肝功能检测;苏木素-伊红(HE)染色部分肝组织;Trizol-酚-氯仿一步法提取小鼠肝组织总RNA,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RNA浓度及纯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肝组织中MMP-8、MMP-2、Col-Ⅰ、Col-ⅢmRNA的表达,以18S基因作为质控。结果亚砷酸钠组、砷酸钠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球蛋白(GLB)值均高于对照组;肝组织病理检查显示有明显的肝细胞坏死、再生和少许纤维化;与对照组比较,亚砷酸钠组肝组织Col-Ⅰ、Col-ⅢmRNA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Col-Ⅰ=5.49,tCol-Ⅲ=8.64,P<0.05);MMP-8 mRN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5,P<0.05);砷酸钠组TIMP-2、Col-Ⅰ、Col-ⅢmRN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TIMP-2=6.72,tCol-Ⅰ=13.59,tCol-Ⅲ=9.68,P<0.05);MMP-8 mRN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P<0.05)。结论长期饮水砷暴露,可导致慢性肝损伤、肝纤维化;TIMP-2、MMP-8基因在砷致小鼠纤维化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暴露 基质金属蛋白酶 胶原 肝纤维化
下载PDF
内蒙地砷病病区人群的形态砷暴露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卢光明 赵霖 +3 位作者 戚其平 郑星泉 于文学 郑勇 《中国地方病防治》 1997年第5期267-270,共4页
对内蒙地砷病病区人群通过饮水而暴露于不同形态砷化合物的种类和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区饮水中砷主要以无机砷形式存在,其中As(V)水平高于As(Ⅲ).有机砷普遍以低浓度水平存在于水中。在该病区开展饮水中不同形态砷暴露水平与地... 对内蒙地砷病病区人群通过饮水而暴露于不同形态砷化合物的种类和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区饮水中砷主要以无机砷形式存在,其中As(V)水平高于As(Ⅲ).有机砷普遍以低浓度水平存在于水中。在该病区开展饮水中不同形态砷暴露水平与地砷病发病关系的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所得数据资料,无论单因素分层分析还是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不同形态砷暴露对地砷病的发病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地砷病的患病率随饮水中无机砷水平的升高而上升,其中以As(Ⅲ)最为显著,而有机砷的影响不明显。研究揭示了病区人群形态砷暴露研究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 中毒 饮水 形态 砷暴露 内蒙
下载PDF
饮水砷暴露地区居民砷中毒病情调查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秉政 王正辉 +2 位作者 乔小艳 吴赵明 王永平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饮水型地方性中毒 病情调查 居民 砷暴露 调查资料 患病情况 山西省
下载PDF
内蒙地区砷暴露人群p16基因甲基化的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卢光明 蔡庆 +4 位作者 张文 张世英 李振龙 白介本 姚孝元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3-384,共2页
目的了解内蒙地区砷暴露人群p16基因甲基化发生情况,从分子水平揭示砷化物的致癌机制。方法分别在饮水型砷中毒流行区选取40例典型确诊地方性砷中毒患者、40名流行区非患者以及40名非流行区的正常人,作为本研究的病例组和2个对照组,采... 目的了解内蒙地区砷暴露人群p16基因甲基化发生情况,从分子水平揭示砷化物的致癌机制。方法分别在饮水型砷中毒流行区选取40例典型确诊地方性砷中毒患者、40名流行区非患者以及40名非流行区的正常人,作为本研究的病例组和2个对照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技术,测定各组人群血标本p16基因甲基化水平,并做χ2检验。结果病例组、流行区对照组与非流行区对照组的p16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65.0%、47.5%和20.0%,且随砷中毒流行区的饮水砷暴露强度增加而增加,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饮水型砷暴露与人群p16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暴露 基因 p16 甲基化
下载PDF
饮水型砷暴露地区人群皮肤损害的剂量-反应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红叶 叶晓蕾 +4 位作者 郭小娟 武克恭 尤林贵 伊力奇 罗金汉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30-332,336,共4页
目的:确认暴露人群的皮肤症状特征以及与暴露量的关系。方法:选择饮水型砷暴露病区村民125人及对照村村民48人,进行饮水砷含量测定及问诊和皮肤病诊查。结果:砷暴露地区水井中平均砷含量158.3μg/l,最高浓度为197.26μg/l;对照村水井中... 目的:确认暴露人群的皮肤症状特征以及与暴露量的关系。方法:选择饮水型砷暴露病区村民125人及对照村村民48人,进行饮水砷含量测定及问诊和皮肤病诊查。结果:砷暴露地区水井中平均砷含量158.3μg/l,最高浓度为197.26μg/l;对照村水井中未检出超标砷含量。砷暴露村民中皮肤病患病率45.6%,70%以上的病人年龄分布在40岁以上;对照村村民皮肤病患病率12.5%,年龄分布在30~50岁范围。调整性别和年龄后,皮肤病患病率随饮水砷浓度的增高而上升。水砷浓度在51~150μg/L组和150μg/L以上组的患病率分别为24.3%(OR=9.97,95%CI:1.54-64.47)及46.2%(OR=10.21,95%CI:2.71-38.51);另外,在调整性别、年龄和砷暴露水平后,与饮水时间低于5年组相比,饮水时间高于5年或更长的分组中,皮肤病患病率没有显著性差异(OR=1.00,95%CI:0.06-15.99,OR=1.00,95%CI:0.10-9.83)。结论:砷中毒皮肤损害与饮水中的砷暴露水平有相关性,与饮水时间的相关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暴露 皮肤病 剂量-反应关系
下载PDF
低水平砷暴露的2型糖尿病患者尿砷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6
18
作者 肖琛 翁帆 +6 位作者 刘洁仪 肖柏香 王晓会 柳怀湘 谢易容 赵志强 何云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0年第2期87-91,97,共6页
目的:探讨环境低水平砷暴露的2型糖尿病患者尿砷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关系。方法:采取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选择401名广州市某区低水平砷暴露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和体格检查获取患者基本资料;采集患者生物样本... 目的:探讨环境低水平砷暴露的2型糖尿病患者尿砷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关系。方法:采取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选择401名广州市某区低水平砷暴露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和体格检查获取患者基本资料;采集患者生物样本(血液和尿液)检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和尿砷等指标。根据尿砷的水平将患者划分为3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各组间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和尿砷等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因素。结果:401名低水平砷暴露的2型糖尿病患者尿砷的中位数为38.31μg/L,四分位距为48.25μg/L。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尿砷水平组间糖化血红蛋白随尿砷变化呈线性升高趋势,与低砷组相比,高砷组糖化血红蛋白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组间尿砷水平的增加,药物控制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正常(Hb A1C<7.0%)人数逐渐减少,异常(Hb A1C≥7.0%)人数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回归分析发现,尿砷是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因素,与低砷组相比,高砷组OR(95%CI)为2.077(1.049,4.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砷与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关,可能是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暴露 尿 糖化血红蛋白 2型糖尿病 回归分析
下载PDF
PPARγ、NF-κB的表达与砷暴露致大鼠肝纤维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洋 吴君 +1 位作者 闫超 刘芙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3848-3856,共9页
目的:初步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核转录因子B(NF-κB)的表达与水砷暴露致大鼠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11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自来水)、模型组(浓度100mg/L亚砷酸钠溶液)、自然恢复组(浓度100mg/L亚砷酸钠溶液... 目的:初步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核转录因子B(NF-κB)的表达与水砷暴露致大鼠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11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自来水)、模型组(浓度100mg/L亚砷酸钠溶液)、自然恢复组(浓度100mg/L亚砷酸钠溶液+自来水).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于第l、2、3、4月末各处死10只,自然恢复组先给予砷溶液,分别在第l、2、3月末取出10只改给予1mo自来水饮用后处死.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以观察肝纤维化的动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PARγ、NF-κB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病理结果:HE染和Masson染色可见,随砷暴露时间的延长,肝细胞变性、坏死增多,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加重,纤维组织增生增多,肝纤维化趋势明显.砷暴露1mo脱离自然恢复1mo后较同月模型组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胶原生成减少.砷暴露2、3mo脱离自然恢复1mo后较同月模型组病理结果差异不明显;(2)mRNA水平:模型组PPARγ mRNA含量逐渐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74.99±41.48,114.55±21.30,64.67±9.83,19.20±16.10 vs 218.40±47.85,P<0.05),砷暴露1、2、3mo后分别自然恢复1mo大鼠肝组织中PPARγ mRNA表达均低于同月造模组,仅砷暴露1mo自然恢复组1mo组PPARγ mRNA降低有统计学意义(174.99±41.48 vs 215.97±45.96,P<0.05);模型组NF-κB mRNA含量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5.58±13.17,90.23±15.68,117.95±18.19,172.86±32.92 vs 30.84±15.24,P<0.05),砷暴露1、2、3mo后分别自然恢复1mo大鼠肝组织中NF-κB mRNA表达均高于同月造模组,仅砷暴露1mo自然恢复组1mo组NF-κB mRNA升高有统计学意义(65.58±13.17 vs 40.45±19.56,P<0.05);(3)蛋白水平: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PPARγ的蛋白含量表达均低于对照组,造模3、4mo组与造模1m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3±0.06,0.55±0.11 vs 0.85±0.08,P<0.05);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NF-κB的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造模3、4mo组与造模1m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5±0.89,4.27±1.26 vs 1.6±0.57,P<0.05);(4)PPARγ和NF-κB的相关性:两者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847,P<0.01),两者蛋白表达也呈负相关(r=0.529,P<0.05).结论:肝纤维化程度随砷暴露时间延长而加重,越早脱离砷环境,肝损伤自然恢复越快;砷暴露时间越长,PPARγ mRNA及蛋白表达越低,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越高,二者存在一反馈抑制通路;PPARγ-NF-κB信号传导通路参与砷暴露致肝纤维化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暴露 肝纤维化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核转录因子ΚB
下载PDF
砷暴露与肝损伤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韩俊洋 李静 吴顺华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14年第2期104-106,116,共4页
目的探讨地方性砷中毒尤其是饮水型砷暴露与肝损伤是否有相关性。方法检索纳入了国内外有关地方性砷中毒中砷暴露与肝损伤的文献6篇,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应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综合的定量分析,计算合并OR值及95%可信区间,... 目的探讨地方性砷中毒尤其是饮水型砷暴露与肝损伤是否有相关性。方法检索纳入了国内外有关地方性砷中毒中砷暴露与肝损伤的文献6篇,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应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综合的定量分析,计算合并OR值及95%可信区间,利用漏斗图法定性评价发表偏倚。结果异质性检验x^2=8.01,P=O.16,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合并OR=3.72,95%CI为3.08~4.49,表明Meta分析砷暴露组的肝损害发病可能性高于对照组。结论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的砷暴露可能会引起暴露人群的肝脏疾病损伤高发,长期砷暴露会对当地居民的肝功能或器质性损伤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暴露 肝损伤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