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用含洛克沙胂鸡粪对蔬菜生长及砷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黄连喜 姚丽贤 +4 位作者 何兆桓 周昌敏 李国良 国彬 杨苞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37-1442,共6页
为了明确鸡粪中的洛克沙胂对蔬菜生长及砷累积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以施用不含洛克沙胂的鸡粪为对照,考察菜心、萝卜、生菜及茼蒿4种蔬菜施用含洛克沙胂鸡粪后不同收获时期的生物量及砷累积量。结果显示,4种蔬菜的生物量、地上部砷含量... 为了明确鸡粪中的洛克沙胂对蔬菜生长及砷累积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以施用不含洛克沙胂的鸡粪为对照,考察菜心、萝卜、生菜及茼蒿4种蔬菜施用含洛克沙胂鸡粪后不同收获时期的生物量及砷累积量。结果显示,4种蔬菜的生物量、地上部砷含量及全株砷的吸收总量均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而提高,但根系砷含量却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相同的采收时期,与对照相比,施用含洛克沙胂的鸡粪对菜心、生菜及茼蒿地上部及根系的生物量有降低作用,而对萝卜地上部及根系生物量则有一定提高作用,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相比,施用含洛克沙胂鸡粪对4种蔬菜地上部砷含量、根系砷含量及全株砷的总吸收量均有提高或者显著提高的作用;在最终收获期含洛克沙胂鸡粪处理4种蔬菜地上部砷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10.53%、5.56%、11.11%及11.11%,地下部砷含量分别提高52.94%、46.67%、39.22%及28.00%,全株砷的总吸收量分别提高7.07%、30.88%、15.25%及5.57%。结果表明,鸡粪中的洛克沙胂对蔬菜生长具有一定影响,但对不同品种蔬菜有不同的体现,且鸡粪中的洛克沙胂均能提高蔬菜各部位的砷吸收及累积,食用同等量最终收获期的4种蔬菜(可食用部位),含洛克沙胂鸡粪处理可比对照分别增加10.53%、46.67%、11.11%和11.11%砷摄入量。该结果为禽畜粪中洛克沙胂对蔬菜生长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持,对以含洛克沙胂的禽畜粪作为肥料的农作物食用安全性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克沙胂 鸡粪 蔬菜 生物量 吸收 砷累积
下载PDF
含砷水滴灌对小白菜砷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宁 姣哈尔·红卫 +2 位作者 窦永乐 陈婷婷 苏玉红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6-89,共4页
为探究含砷(As)水滴灌对小白菜中As累积及无机砷赋存形态的影响,通过改变灌溉方式(漫灌、滴灌)、灌溉液中总砷含量或滴灌液中As(Ⅲ)/As(V)的比例等条件,进行了盆栽土培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滴灌方式下小白菜地上部和根部中总As含量、As(... 为探究含砷(As)水滴灌对小白菜中As累积及无机砷赋存形态的影响,通过改变灌溉方式(漫灌、滴灌)、灌溉液中总砷含量或滴灌液中As(Ⅲ)/As(V)的比例等条件,进行了盆栽土培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滴灌方式下小白菜地上部和根部中总As含量、As(Ⅲ)与As(V)的比例(As(Ⅲ)/As(V)比例)均大于漫灌方式;随着滴灌液中As(Ⅲ)/As(V)比例的增加,小白菜体内总As含量及As(Ⅲ)/As(V)比例均不断增大。与灌灌相比,滴灌方式促进了小白菜中总As的累积,且增加了总As中As(Ⅲ)赋存形态的比例;滴灌液中As(Ⅲ)赋存形态比例的增加促进了小白菜对总As的累积,同样增加了总As中As(Ⅲ)赋存形态的比例。滴灌方式能够造成含砷水灌溉的生态和健康风险放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滴灌 小白菜 砷累积 As(Ⅲ)/As(V)比例 As(Ⅲ)赋存形态
下载PDF
高砷煤矿污染土壤的小麦砷累积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段明宇 吴攀 +2 位作者 张翅鹏 李学先 覃应机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85-991,共7页
为了解砷污染土壤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及食用砷污染土壤种植的小麦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以贵州省兴仁县交乐高砷煤矿区砷污染农田的土壤-小麦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土壤和小麦砷含量,并对砷污染土壤及小麦中砷分... 为了解砷污染土壤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及食用砷污染土壤种植的小麦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以贵州省兴仁县交乐高砷煤矿区砷污染农田的土壤-小麦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土壤和小麦砷含量,并对砷污染土壤及小麦中砷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受污染农田土壤(区域Ⅰ、区域Ⅱ)的砷含量显著高于周边未受污染农田(区域Ⅲ),区域Ⅰ土壤pH值最低(4.57),土壤砷含量分别是区域Ⅱ、区域Ⅲ的1.94和2.13倍,土壤砷含量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区域Ⅰ小麦样品不同器官的砷含量为1.37mg·kg^(-1)(根)、0.74mg·kg^(-1)(茎叶)、0.85mg·kg^(-1)(籽粒);受试样品中,67%的小麦籽粒砷含量高于GB2762-2012中规定的小麦砷含量限值(0.5mg·kg^(-1))。采用USEPA推荐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当地居民以小麦为砷摄入途径的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区域Ⅰ、区域Ⅱ小麦的HQ值分别为2.82和1.19,区域Ⅲ为0.97。受试土壤砷污染已对小麦品质产生影响,食用矿区附近砷污染农田种植的小麦可能对居民健康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小麦 砷累积
下载PDF
苯-砷共存对铜绿微囊藻的毒性和砷累积效应
4
作者 陈艳 王振红 +1 位作者 罗专溪 黄明强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1期68-76,共9页
为更好地认识微量有机污染物苯和砷联合暴露中蓝藻的生长及砷累积效应,探究了水环境中0.1 mg/L苯存在时铜绿微囊藻对砷酸盐(As(Ⅴ))的适应性以及藻体砷累积和对环境中有机物(TOC)及藻毒素(MC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g/L苯存在时铜... 为更好地认识微量有机污染物苯和砷联合暴露中蓝藻的生长及砷累积效应,探究了水环境中0.1 mg/L苯存在时铜绿微囊藻对砷酸盐(As(Ⅴ))的适应性以及藻体砷累积和对环境中有机物(TOC)及藻毒素(MC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g/L苯存在时铜绿微囊藻对As(Ⅴ)的适应性.显著降低,主要表现为高浓度As(Ⅴ)(1000.0 mg/L)显著降低藻体光密度(OD_(680))与叶绿素a(Chl-a)及实际光合产率(Yield).由OD_(680)、Chl-a、Yield得到0.1 mg/L苯环境下铜绿微囊藻对As(Ⅴ)的96 h半致死浓度(IC_(50))表现为Chl-a<OD_(680)<Yield,且由Chl-a得到的96 h IC_(50)为2.23×10^(3) mg/L,最大允许毒物浓度(MATC)为316.23 mg/L.Chl-a可做为敏感指标观测0.1 mg/L苯含砷水体中该藻的生长.微量苯(0.1 mg/L)存在时铜绿微囊藻通过增加TOC的释出来适应砷毒性,且显著降低该藻在1.0和1000.0 mg/LAs(Ⅴ)浓度下MCs的释出含量.微量苯的存在可促进铜绿微囊藻胞内As的累积,并使1.0 mg/LAs(Ⅴ)作用下MCs的释出以及0.1和1.0 mg/LAs(Ⅴ)作用下TOC的释出显著降低,而As(Ⅴ)的添加降低了0.1 mg/L苯环境下藻体TOC及MCs的含量.研究结果对深入了解实际水环境中微量有机苯与无机砷污染共存时的微藻砷去除及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酸盐 IC_(50) 藻毒素 砷累积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砷在典型壤质潮土及作物中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擎运 张佳宝 +3 位作者 信秀丽 赵炳梓 邓西海 钦绳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95-1302,共8页
本文研究了长期(1989—2009年)不同施肥方式对砷在黄淮海地区典型壤质潮土及作物中累积的影响。田间试验设置7个处理:有机肥(OM)、OM+无机化肥氮磷钾(NPK)、NPK、NP、PK、NK和不施肥(CK),OM+NPK处理为有机肥和无机化肥氮磷... 本文研究了长期(1989—2009年)不同施肥方式对砷在黄淮海地区典型壤质潮土及作物中累积的影响。田间试验设置7个处理:有机肥(OM)、OM+无机化肥氮磷钾(NPK)、NPK、NP、PK、NK和不施肥(CK),OM+NPK处理为有机肥和无机化肥氮磷钾各施一半。结果显示,长期不同施肥方式下砷在表层(0~20 cm)及亚表层(20~40 cm)土壤中的含量均有明显累积,但含量较低(〈25 mg.kg 1),对农田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较小。土壤中砷的累积主要与灌溉及沉降有关,受施肥方式的影响相对较小。磷肥中砷的含量明显高于氮肥、钾肥及有机肥,磷肥的长期施用促进了砷在PK处理土壤中的累积,但在作物产量较高的情况下,对其在土壤中累积趋势的影响较小,而有机肥的添加则会减缓这种累积趋势。砷在小麦和玉米两种典型作物组织中的含量分布表现为:根系〉茎叶〉籽粒,其中籽粒中砷的含量显著低于根系及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标准。经过长期不同方式的施肥处理,砷在小麦组织中的含量表现为:PK〉OM〉OM+NPK〉NPK〉NP〉NK〉CK,与土壤中有效磷含量的变化基本一致,并间接受到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在OM、OM+NPK、NPK和NP施肥处理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及作物产量均较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促进了砷在小麦体内的富集,但对其在玉米根系中含量的影响不明显;玉米生长期较短且产量较高,对砷的需求量较大,土壤中有效态砷含量的不足抑制了其在玉米根系中的分布,但玉米通过加强组织对砷的转移能力提高了其在茎叶中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长期施肥 砷累积 生物累积 玉米 小麦
下载PDF
北京市近郊区土壤砷累积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戚洁 王美娥 +1 位作者 汪自强 欧阳志云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849-2854,共6页
城市近郊区土地利用类型多元化,同时也承载着巨大环境压力,研究近郊区土壤污染特征对城市规划及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3 km×3 km网格布点,系统采样调查了北京市近郊区5~6环路之间167个样点的0~20 cm表层土壤样品中砷的含量,分析... 城市近郊区土地利用类型多元化,同时也承载着巨大环境压力,研究近郊区土壤污染特征对城市规划及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3 km×3 km网格布点,系统采样调查了北京市近郊区5~6环路之间167个样点的0~20 cm表层土壤样品中砷的含量,分析了城市近郊区土壤砷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市近郊区土壤砷含量为2.89~11.38 mg.kg-1,平均值为7.11mg.kg-1.平均值在90年代末的背景值调查数据的范围之内,但是各个分位数级别的值均小于80年代初的北京市土壤背景值调查数据.因子分析结果发现北京市近郊区土壤砷与来源于成土母质的Co、Mn和Ni元素一组.克里格插值得到的北京市近郊区土壤砷含量空间分布图表明,西北与东部及东南部分土壤砷含量较东北和西南部高,砷含量最高25%的土壤样点与点源污染有关,而砷含量最低25%的样点大多远离污染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砷的比较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中砷的累积,生活区与农田土壤砷含量相似且显著大于绿地和荒地.污染源对生活区和绿地与荒地土壤中砷的累积有显著影响,工厂区附近的土壤砷含量显著比远离工厂区和交通区的土壤高.因此,北京市近郊区土壤砷在整体空间分布上主要与成土母质有关,然而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显著增加了土壤砷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近郊区土壤 砷累积 污染源 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长期施肥对旱地红壤及作物中砷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张蓉 余光辉 李亚青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01-1909,共9页
以湖南祁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试验站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长期施肥措施对砷在土壤及作物籽粒和秸秆中累积的影响.供试土壤选择了4个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和化肥有机肥配施(NPKM).结果表明,与不... 以湖南祁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试验站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长期施肥措施对砷在土壤及作物籽粒和秸秆中累积的影响.供试土壤选择了4个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和化肥有机肥配施(NPKM).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长期(26 a)施肥措施(NPK、M和NPKM)均显著增加了红壤中总砷(As)和有效态砷含量,其中,NPK处理的红壤中砷含量超过国家标准值(40 mg·kg^(-1)).长期施肥处理对非专性吸附态As影响最大,其次为残渣态As,晶型氧化物结合态As,但对专性吸附态As和无定型铁铝氧化物结合态As的影响较小.与CK、NPK、M处理相比,NPKM处理能显著降低土壤中As(Ⅲ)和As(Ⅴ)含量.此外,施用有机肥(猪粪)会导致玉米籽粒和秸秆中As的累积,而不会导致小麦籽粒和秸秆中的As累积.同步辐射红外显微成像和微束X射线荧光谱图显示了红壤样品中As、黏土矿物和有机官能团在微空间尺度上的高度异质性特征,表明As的有效性主要受铁氧化物和羟基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累积 同步辐射 土壤 长期定位施肥试验 矿物 有机肥
原文传递
奎屯高砷地下水灌溉区居民头发和指甲中砷含量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袁雪花 苏玉红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19-1523,共5页
近十几年来,奎屯垦区高砷地下水被广泛用于农业灌溉,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改水措施对防治砷地方病的效果。为了解高砷地下水灌溉对居民体内砷累积的影响,选择头发和指甲作为评价指标,通过随机采集样品并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样品中... 近十几年来,奎屯垦区高砷地下水被广泛用于农业灌溉,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改水措施对防治砷地方病的效果。为了解高砷地下水灌溉对居民体内砷累积的影响,选择头发和指甲作为评价指标,通过随机采集样品并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样品中总As及As(Ⅲ)质量比的方式,对奎屯高砷地下水灌溉区居民砷污染健康影响现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头发样品中总砷质量比为0.20~1.47μg/g(n=37),其中As(Ⅲ)质量比为0.06~0.67μg/g(n=32);51.35%的样品中总砷质量比高于卫生部标准(0.60μg/g),18.92%高于中国居民头发总砷正常值上限建议值(1.00μg/g),头发总砷质量比随居民居住年限和年龄增大而增大。指甲样品中总砷质量比为0.08~0.35μg/g(n=13),且与头发中总砷质量比呈正相关,当地居民体内呈现缓慢的As蓄积特征。改水30年后,奎屯垦区居民体内仍存在较高的砷水平,高砷地下水灌溉造成的人体健康风险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地下水 头发 指甲 农业灌溉 砷累积
原文传递
洛克沙胂代谢物在土壤中的累积及其植物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黄连喜 魏岚 +2 位作者 姚丽贤 何兆桓 周昌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79-1088,共10页
为考察有机胂饲料添加剂降解转化后其含砷代谢物在土壤和蔬菜中累积及其植物有效性,利用鸡只喂饲含洛克沙胂饲料后排泄的粪便作为有机肥应用于茼蒿的种植,收获后测定土壤及茼蒿植株不同部位砷形态化合物的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洛克沙... 为考察有机胂饲料添加剂降解转化后其含砷代谢物在土壤和蔬菜中累积及其植物有效性,利用鸡只喂饲含洛克沙胂饲料后排泄的粪便作为有机肥应用于茼蒿的种植,收获后测定土壤及茼蒿植株不同部位砷形态化合物的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洛克沙胂的降解产物主要为亚砷酸盐[As(Ⅲ)]、砷酸盐[As(Ⅴ)]、二甲基砷(DMA)、一甲基砷(MMA)、4-羟基苯胂酸(4-HPA)及少量其他未知形态含砷代谢物。经检测,茼蒿地上部的砷化合物仅为As(Ⅲ),地下部为As(Ⅲ)及As(Ⅴ)。施用对照鸡粪及含洛克沙胂代谢物鸡粪的茼蒿可食用的地上部As(Ⅲ)及总砷含量均低于我国规定的限量标准,与对照鸡粪相比,施用含洛克沙胂代谢物鸡粪显著提高茼蒿地上部As(Ⅲ)、地下部As(Ⅲ)及地下部As(Ⅴ)含量,提升率分别为13.8%±0.4%~37.4%±6.5%、112.9%±4.5%~123.2%±6.5%及44.4%±2.6%~78.0%±5.1%。添加洛克沙胂代谢物鸡粪显著提高土壤中可提取的As(Ⅲ)及As(Ⅴ)含量,提升率分别为49.1%±4.4%及33.4%±2.3%。3个不同生长阶段茼蒿采收后,添加洛克沙胂代谢物鸡粪土壤中可提取的As(Ⅲ)及As(Ⅴ)仍然比对照处理提高4.9%±1.0%~20.0%±1.2%及11.7%±2.4%~18.0%±4.7%。添加含洛克沙胂代谢物鸡粪的土壤中As(Ⅲ)及As(Ⅴ)的茼蒿吸收率分别比对照鸡粪处理提升25.8%及14.3%。综上所述,砷可通过有机胂→饲料→畜禽→畜禽粪便→土壤途径传递并被蔬菜吸收累积,当季施用含有机胂代谢物鸡粪对蔬菜是安全的,但会增加土壤中含砷代谢物的含量,因此不可忽视连续施用时的累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克沙胂 鸡粪 茼蒿 植物有效性 砷累积
下载PDF
模拟砷污染湖滨湿地水位变化和水体扰动对狭叶香蒲积累转运砷的影响
10
作者 王玉莹 杨桂英 +2 位作者 呼唤 李丹蕾 刘云根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64-1272,共9页
水位涨落和风浪扰动是高原湖滨湿地的典型生境特征,其对湿地植物吸收底泥砷的影响尚不清楚.为此,以典型湿地植物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无水位、低水位和高水位以及无扰动、低程度扰动和高程度扰动共6种不... 水位涨落和风浪扰动是高原湖滨湿地的典型生境特征,其对湿地植物吸收底泥砷的影响尚不清楚.为此,以典型湿地植物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无水位、低水位和高水位以及无扰动、低程度扰动和高程度扰动共6种不同处理来模拟湖滨湿地水位变化和风浪扰动的生境,测定了不同处理下狭叶香蒲的生物量、地上和地下部分砷质量比、富集系数、转运系数以及磷/砷物质的量比(P/As=c(P):c(As))的变化.结果表明:①随着水位升高,狭叶香蒲的生物量逐步向地上部分转移分配;不同扰动处理下,地上部分生物量占比情况为低程度扰动<无扰动<高程度扰动.②地上部分砷质量比在无水位和高程度扰动处理下最高(分别为6.23 mg/kg和16.96 mg/kg),而地下部分砷质量比则在高水位处理下最高(336.29 mg/kg),扰动程度对地下部分砷质量比影响不显著.③狭叶香蒲对砷的积累和转运在不同水位和扰动程度条件下差异显著,富集系数在高水位条件下最大(1.84),而转运系数则是在高程度扰动时最高(0.05);单株植物砷的提取量在高水位和无扰动处理下最大,分别为40.69 mg/株和40.39 mg/株.研究结果可为高效利用狭叶香蒲开展砷污染底泥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水位涨落 风浪扰动 狭叶香蒲 砷累积
下载PDF
活性氧化铝去除饮水中共存砷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树猷 郑宇 +1 位作者 何淑敏 唐志刚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8-90,共3页
每个周期终点均由出水氟浓度决定,除砷容量变化不明显,而除氟容量则随着运转周期的增加而降低,其变化规律与指数曲线方程Log(q-K1)=a-bx非常吻合;再生脱砷氟均不彻底,累积吸附量的再生效率均随再生次数的增加而减少... 每个周期终点均由出水氟浓度决定,除砷容量变化不明显,而除氟容量则随着运转周期的增加而降低,其变化规律与指数曲线方程Log(q-K1)=a-bx非常吻合;再生脱砷氟均不彻底,累积吸附量的再生效率均随再生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其变化规律均与指数曲线方程Log(η-K2)=a-bx相当吻合;累积残留砷氟随再生次数增加而增加,与指数曲线方程Log(K3-y)=a-bx非常吻合。此三条规律证明:活性氧化铝最终能保持一个稳定的除砷除氟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共存 累积再生效率 累积残留
下载PDF
活性氧化铝吸附法除砷再生规律初探
12
作者 郑宇 李树猷 何淑敏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00-302,共3页
实验证明,用不同剂量的NaOH再生,再生均不彻底。活性氧化铝颗粒上再生残留砷与再生次数的关系可用指数方程表示。
关键词 饮水 再生规律 累积残留
下载PDF
不同生物质炭对酸雨及氧化性沉降下花生生长及累积砷镉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董淑玉 秦俊豪 +3 位作者 王迟 曾露苹 陈桂葵 黎华寿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296-4304,共9页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普通生物质炭和铁基生物质炭对酸雨及氧化性沉降下不同生育期花生生长及累积砷、镉(As、Cd)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及50μmol·L-1H2O2沉降处理对处于花期及成熟期中花生的生物量、根瘤数和瘤干重的影响不显著...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普通生物质炭和铁基生物质炭对酸雨及氧化性沉降下不同生育期花生生长及累积砷、镉(As、Cd)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及50μmol·L-1H2O2沉降处理对处于花期及成熟期中花生的生物量、根瘤数和瘤干重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却显著增加了花生籽粒中Cd的含量和花生壳中As的含量(p<0.05).其中,铁基生物质炭可显著降低酸雨及氧化性沉降下花生地上部、根部、籽粒、壳中累积As、Cd含量(p<0.05),且作用效果明显强于普通生物质炭.由此可知,酸雨及氧化性沉降增加了花生对土壤重金属As、Cd的富集,而施加铁基生物质炭可有效降低作物的As、Cd累积,为有效防控酸雨及氧化性沉降区域的花生砷、镉重金属污染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酸雨沉降 氧化性沉降 花生 累积
原文传递
An Investigation on Tolerance and Accumulation of a Facultative Marine Fungus Aspergillus flavus to Pentavalent Arsenic 被引量:1
14
作者 Anjana K.Vala Vipul Davariya R.V.Upadhyay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0年第1期65-67,共3页
Tolerance of a facultative marine fungus Aspergillus flavus towards As (V) was tested.Luxuriant growth of the test isolate was observed in culture media with As (V) concentrations of 25 mg L-1 and 50 mg L-1,indicating... Tolerance of a facultative marine fungus Aspergillus flavus towards As (V) was tested.Luxuriant growth of the test isolate was observed in culture media with As (V) concentrations of 25 mg L-1 and 50 mg L-1,indicating its tolerance to the metal.Accumulation rate of arsenic was always higher when exposed to As (V) at 50 mg L-1 than at 25 mg L-1.The study reveals Aspergillus flavus as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environmental bioremediation.Arsenic contents (mg g-1) in the fungus when exposed to 50 mg L-1 As (V) were measured as 11.1773,4.0983,and 8.0000 mg g-1 on day 3,6 and 9,respectively.The highest content was observed initially,i.e.on day 3,followed by a decline and a rise again.These results provide baseline information for further explorations regarding the exploitation of the fungus for arsenic remov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ultative marine fungi Aspergillusflavus arsenic tolerance BIOACCUMUL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