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光子学 被引量:3
1
作者 邱元武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6-41,共6页
硅光子学有六个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产生光、在硅中选择地引导和传输光、编码光、探测光、包装器件和智能地控制这一切光子功能。综述了以上各领域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光子 硅光子学 光子技术应用
原文传递
不同结构及新型材料在硅基光电探测器上的应用展望
2
作者 李浩杰 冯松 +3 位作者 胡祥建 后林军 欧阳杰 郭少凯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2,共10页
硅基光电探测器是硅光子集成电路中的核心器件,在导弹制导系统中起着高效探测目标并精确跟踪目标的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硅基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并探讨了不同结构和材料对探测器性能的影响。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并... 硅基光电探测器是硅光子集成电路中的核心器件,在导弹制导系统中起着高效探测目标并精确跟踪目标的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硅基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并探讨了不同结构和材料对探测器性能的影响。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并分析研究成果,重点关注了PIN结构、肖特基结构、GeSn材料和二维材料在硅基光电探测器中的应用情况。随着研究的深入,硅基光电探测器的响应速度和灵敏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并且实现了对从紫外波段到红外波段宽范围内的探测需求,旨在提高硅基光电探测器的响应度、缩短响应时间和降低暗电流的同时,探索新的结构和材料,以进一步拓展硅基光电探测器在红外成像和光通信系统等领域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光子学 光子器件 光电探测器 导弹制导 红外成像
下载PDF
中红外硅基光波导的发展现状
3
作者 冯露露 冯松 +3 位作者 胡祥建 陈梦林 刘勇 王迪 《电子科技》 2024年第2期36-45,共10页
作为硅光子集成芯片中基本无源器件的硅基光波导是进行光信号传输的通道,其具有良好的性能,且与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工艺相兼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用于电信和数据中心的硅光子集成电路已逐步走向商业化。近年... 作为硅光子集成芯片中基本无源器件的硅基光波导是进行光信号传输的通道,其具有良好的性能,且与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工艺相兼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用于电信和数据中心的硅光子集成电路已逐步走向商业化。近年来,中红外波段在自由空间通信、传感以及环境监测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文中分析了中红外硅基光波导的研究现状,归纳了SOI(Silicon on Insulator)、GOSI(Ge-on-SOI)、SOS(Si on Sapphire)、GOS(Ge-on-Si)、SGOS(SiGe-on-Si)、SON(Si-on Si_(3)N_(4))、GON(Ge-on Si_(3)N_(4))等波导材料平台和SOPS(Si on Porous Si)、Undercut、Pedestal、Freestanding、Suspended、LOCOS(Local Oxidation of Silicon)以及等离子体结构等制造工艺平台的研究成果。迄今为止,多数单晶硅在MIR(Mid-Infrared)平台的传播损耗大约在0.7~3.0 dB·cm^(-1)。文中讨论并对比了不同类型波导的应用前景,为中红外硅基光波导的研发、应用和商业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 硅光子学 无源器件 基光波导 绝缘体上 传播损耗 工作波长
下载PDF
硅光子学的新进展
4
《电脑时空》 2007年第3期51-51,共1页
还记得我们曾经介绍过的混和硅激光(Hybrid Silicon Laser)技术吗?用光信号代替电信号显然是个极有创意的想法。与电信号相比,光信号拥有高带宽和信号质量强的优势,普遍被认为是万亿级计算的最佳通信方式。
关键词 硅光子学 信号质量 通信方式 电信号 光信号 带宽和
原文传递
短波中红外硅基光子学进展(特邀)
5
作者 贺祺 王亚茹 +9 位作者 陈威成 万典 陈斯 高浩然 郭荣翔 高翊盛 王佳琦 程振洲 余宇 刘铁根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6-121,共16页
短波中红外光学(2~2.5μm)在通信测距、卫星遥感、疾病诊断、军事国防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作为短波中红外光学系统的关键核心部件,集成光电器件的开发一直都是重点的研究领域。得益于硅基材料超宽的光谱透明窗口,其在开发短波中红外... 短波中红外光学(2~2.5μm)在通信测距、卫星遥感、疾病诊断、军事国防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作为短波中红外光学系统的关键核心部件,集成光电器件的开发一直都是重点的研究领域。得益于硅基材料超宽的光谱透明窗口,其在开发短波中红外集成光电子器件方面极具发展前景,近年来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文中简要讨论了短波中红外硅基光子学的应用前景,从无源波导器件(包括波导、光栅耦合器、微型谐振腔、复用/解复用器等)、非线性光学波导器件和光电波导器件(包括调制器和探测器等)三方面综述了短波中红外硅基光子学的发展历史和前沿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 集成光器件 中红外光子 非线性光 光电子
原文传递
硅基集成光开关阵列的高速驱动控制电路设计
6
作者 张毅远 武雅婷 +2 位作者 米光灿 黄莹 储涛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5-333,共9页
通过分析光开关单元的物理结构,提出等效电学模型,用于模拟光开关单元的瞬态响应.基于该模型,针对光开关阵列设计高速驱动控制电路,结合仿真探究电压尖峰对光开关单元瞬态响应的影响.系统测试结果表明,驱动电路施加的电压信号的上升/下... 通过分析光开关单元的物理结构,提出等效电学模型,用于模拟光开关单元的瞬态响应.基于该模型,针对光开关阵列设计高速驱动控制电路,结合仿真探究电压尖峰对光开关单元瞬态响应的影响.系统测试结果表明,驱动电路施加的电压信号的上升/下降时间为1.7/1.6 ns,能够满足高速光开关纳秒级切换速度的需求.在该驱动电路的配合下,光开关阵列的切换时间为2.1~5.9 ns,实现了较先进的高速光交换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光互连 光子 基光开关 驱动控制电路
下载PDF
硅基亚波长光栅波导在微波光子学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俊嘉 房崇宝 Lawrence R Chen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233-2241,共9页
为了满足集成微波光子学的发展需要,随着硅基光子学的发展,硅基亚波长光栅波导被提出并受到关注.硅基亚波长光栅具备灵活度高、折射率可调等特性,主要用于实现光学滤波器、调制器、延迟线等集成微波光子学组件.本文对这类器件进行举例... 为了满足集成微波光子学的发展需要,随着硅基光子学的发展,硅基亚波长光栅波导被提出并受到关注.硅基亚波长光栅具备灵活度高、折射率可调等特性,主要用于实现光学滤波器、调制器、延迟线等集成微波光子学组件.本文对这类器件进行举例与讨论,并且在结尾提出对硅基亚波长光栅波导在集成微波光子学中应用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 亚波长光栅波导 集成微波光子 滤波器 调制器 延迟线
下载PDF
硅基谐振结构中非线性光学效应导致的光学传播参数非互易分析
8
作者 桂林 左健存 +3 位作者 吴中林 孙秋冬 张华 王胜利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209-216,共8页
研究全硅基光学二极管,即在硅基芯片上实现非互易光学传输,是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并极具技术挑战的研究课题。采用硅基谐振结构微纳器件中非线性光学效应,完成光学非互易传输,是当前实现硅基光学二极管的重要方法。结合硅基波导中的非... 研究全硅基光学二极管,即在硅基芯片上实现非互易光学传输,是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并极具技术挑战的研究课题。采用硅基谐振结构微纳器件中非线性光学效应,完成光学非互易传输,是当前实现硅基光学二极管的重要方法。结合硅基波导中的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基本原理,以及谐振结构微纳器件的基本模型,分析了硅基谐振结构微纳器件构成的光学二极管中的非互易传输问题。仿真结果表明,依靠谐振结构中的非线性光学效应产生的器件非互易特性仅存在于特定频率,这种非互易性在谐振波长附近的一段频率区域较为明显,考虑3 d B以上的非互易传输比率区间,区间宽度累计可以达到10.6 GHz以上。分析了微环耦合系数对硅基光学二极管的非互易传输比率的影响,得出结论:精确控制波导的耦合系数,使得微环工作在接近临界耦合的状态,有助于提升器件的非互易传输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光子学 基光二极管 非互易光传输 隔离器 非线性光
下载PDF
基于硅基光子器件的Fano共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鹿利单 祝连庆 +3 位作者 曾周末 崔一平 张东亮 袁配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32,共20页
硅基光子技术的发展为新型微纳光学功能器件和片上系统提供了高可靠、高精度的实现手段.采用硅基光子技术构建的具有连续(准连续)模式微腔与离散模式的微腔耦合产生的Fano共振现象得到了广泛关注.Fano共振光谱在共振波长附近具有不对称... 硅基光子技术的发展为新型微纳光学功能器件和片上系统提供了高可靠、高精度的实现手段.采用硅基光子技术构建的具有连续(准连续)模式微腔与离散模式的微腔耦合产生的Fano共振现象得到了广泛关注.Fano共振光谱在共振波长附近具有不对称且尖锐的谐振峰,传输光的强度在共振波长附近从0突变为1,该机制可显著提高硅基光开关、探测器、传感器,以及光非互易性全光信号处理的性能.本综述分析了Fano共振的一般数学表述,总结了当前硅基光子微腔耦合产生Fano共振的理论模型研究现状,讨论了不同类型硅光器件实现Fano共振的方法,比较各种方案优劣及适用场合,梳理了Fano共振在全光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研究情况.最后探讨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未来可能的相关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腔 硅光子学 光子集成 Fano共振
下载PDF
硅光子芯片工艺与设计的发展与挑战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进 冯俊波 曹国威 《中兴通讯技术》 2017年第5期7-10,共4页
针对硅光子器件的特殊性提出了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工艺兼容的硅光工艺开发的基本原则和关键问题。相比于工艺,硅光在芯片设计的方法和流程方面面临更多的挑战,例如硅光子技术与CMOS工艺兼容性,可重复IP制定及复杂芯片的快速... 针对硅光子器件的特殊性提出了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工艺兼容的硅光工艺开发的基本原则和关键问题。相比于工艺,硅光在芯片设计的方法和流程方面面临更多的挑战,例如硅光子技术与CMOS工艺兼容性,可重复IP制定及复杂芯片的快速设计等。故充分利用先进的半导体设备和工艺、个别工艺的特殊控制、多层次光电联合仿真是硅光子芯片从小规模设计走向大规模集成应用的关键。光子链路的仿真、器件行为级模型、版图的布局布线及验证等是硅光芯片走向成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 设计方法 设计流程 大规模集成
下载PDF
面向硅基光互连应用的无源光子集成器件研究进展
11
作者 陈少武 余金中 +4 位作者 徐学俊 黄庆忠 余和军 屠晓光 李运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3-156,149,共5页
光互连是突破传统微电子IC性能瓶颈的重要技术手段,对推进"后摩尔时代"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实现具有关键性意义。本文在归纳总结不同层次光互连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对片上光互连(on-chip or intra-chip optical ... 光互连是突破传统微电子IC性能瓶颈的重要技术手段,对推进"后摩尔时代"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实现具有关键性意义。本文在归纳总结不同层次光互连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对片上光互连(on-chip or intra-chip optical interconnects)所涉及的若干种无源光子集成器件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特点进行了分析介绍,这些器件包括SOI亚波长光子线波导、SOI光子晶体波导、MMI分束/合束器、微环/微盘谐振腔滤波器、光子晶体微腔耦合滤波器、光子晶体反射镜等,是硅基片上光互连的基本构成单元。本文对这些关键性光子集成器件的国内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 片上光互连 CMOS微纳加工工艺 无源光子集成器件 光子线波导 微腔滤波器
下载PDF
硅基量子点激光器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楠 谢启杰 +3 位作者 纳全鑫 骆登峰 贾思琪 王恺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11-2026,共16页
随着全球数据流量的不断增长,硅基光子集成电路已经成为高性能芯片内/芯片间光通信领域中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然而,由于本征硅的发光效率极低,硅基片上光源成为光子集成电路中最具挑战性的元器件。为了解决缺乏原生光源的问题... 随着全球数据流量的不断增长,硅基光子集成电路已经成为高性能芯片内/芯片间光通信领域中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然而,由于本征硅的发光效率极低,硅基片上光源成为光子集成电路中最具挑战性的元器件。为了解决缺乏原生光源的问题,硅基集成的Ⅲ-Ⅴ族半导体激光器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该激光器提供了优越的光学和电学性能。值得注意的是,在Ⅲ-Ⅴ族半导体激光器中使用量子点作为增益介质已经引起了诸多关注,因为它具有多种优点,如对晶体缺陷的容忍度高、温度敏感度低、阈值电流密度低和反射灵敏度低等。使用量子点的激光增益区在光子集成方面相比量子阱有许多改进。增益带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优化,并在整个近红外光范围内实现激射。量子态与周围材料的大能级分离使其获得了优异的高温性能和亚皮秒时间尺度的增益恢复。本文从量子点材料及量子点激光器、基于晶圆键合技术、基于倒装键合技术、基于直接外延生长技术等多个角度,综述了硅基Ⅲ-Ⅴ族半导体量子点激光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前景和挑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光子学 片上量子点激光器 光子集成
下载PDF
石墨烯-硅基混合光子集成电路
13
作者 肖廷辉 于洋 李志远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45-156,共12页
近年来硅基光子学已经慢慢走向成熟,它被认为是未来取代电子集成电路,实现下一代更高性能的光子集成电路的关键技术.这得益于硅基光子器件与现代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相兼容,能够实现廉价的大规模集成.然而,由于受硅材料本身的光... 近年来硅基光子学已经慢慢走向成熟,它被认为是未来取代电子集成电路,实现下一代更高性能的光子集成电路的关键技术.这得益于硅基光子器件与现代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相兼容,能够实现廉价的大规模集成.然而,由于受硅材料本身的光电特性所限,在硅基平台上实现高性能的有源器件仍然存在着巨大挑战.石墨烯-硅基混合光子集成电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方案.这得益于石墨烯作为一种兼具高载流子迁移率、高电光系数和宽带吸收等优点的二维光电材料,能够方便地与现有硅基器件相集成,并充分发挥自身的光电性能优势.本文结合我们课题组在该领域研究的一些最新成果,介绍了国际上在石墨烯-硅基混合光子集成电路上的一些重要研究进展,涵盖了光源、光波导、光调制器和光探测器四个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 石墨烯光子 集成光子
下载PDF
硅基片上光学器件实验设计
14
作者 廖莎莎 李强 +1 位作者 廖希 明艳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25期275-276,共2页
集成光学是光通信的重要发展方向,而硅是最有可能实现大规模集成的材料,所以硅基光学器件在集成光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通信、电子信息、光电信息等相关专业开设硅基集成光学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以光学器件设计领域广泛应用... 集成光学是光通信的重要发展方向,而硅是最有可能实现大规模集成的材料,所以硅基光学器件在集成光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通信、电子信息、光电信息等相关专业开设硅基集成光学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以光学器件设计领域广泛应用的Lumeical软件为例,详细介绍了利用该软件设计片上布拉格光栅的教学环节和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光 光子 布拉格光栅 模式
下载PDF
与硅基激光器单片集成的多层氮化硅端面耦合器的设计方法
15
作者 张惠媛 高楷翔 +2 位作者 卢新园 刘怀兵 杨一粟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 2023年第2期271-278,共8页
针对边发射Ⅲ-Ⅴ族激光器与硅波导之间光耦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以在多层硅上氮化硅(SiN-on-Si)波导平台制备的双层五尖端端面耦合器。该耦合器用于1550 nm激光器和SiN单模波导之间的单片集成。仿真得到结构的总耦合效率为74%,1 d... 针对边发射Ⅲ-Ⅴ族激光器与硅波导之间光耦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以在多层硅上氮化硅(SiN-on-Si)波导平台制备的双层五尖端端面耦合器。该耦合器用于1550 nm激光器和SiN单模波导之间的单片集成。仿真得到结构的总耦合效率为74%,1 dB效率恶化对应的垂直对准容差高达0.41μm,1 dB光学工作带宽>800 nm,器件耦合长度为26μm。设计了一个宽带宽SiN-Si层间绝热耦合器以连接到端面耦合器,激光功率耦合到单模Si波导中的总耦合效率达70.7%。此方法为单片集成激光器在硅基光子学平台上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与激光技术 微纳光子 光子 理论和设计 波导
原文传递
梯形截面硅基垂直多槽纳米线定向耦合器全矢量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金标 李文亮 +1 位作者 夏赛赛 孙小菡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7-440,448,共5页
采用一种基于三电场分量的全矢量有限元法,其中引入了完善匹配层(PML)吸收边界条件,分析由梯形截面硅基垂直多槽纳米线构成的平行定向耦合器.考虑了波导侧壁倾角、耦合波导间距、槽宽及槽折射率的变化对定向耦合器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准T... 采用一种基于三电场分量的全矢量有限元法,其中引入了完善匹配层(PML)吸收边界条件,分析由梯形截面硅基垂直多槽纳米线构成的平行定向耦合器.考虑了波导侧壁倾角、耦合波导间距、槽宽及槽折射率的变化对定向耦合器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准TE与准TM偶、奇模有效折射率、耦合长度及模场分布,揭示了其模式的混合特性及模场分布特点.分析结果表明,恰当选择结构参数及材料参数,可实现两偏振态下相同耦合长度,定向耦合器在偏振无关条件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耦合器 多槽纳米线 侧壁倾斜 有限元法 硅光子学
下载PDF
SiGe电光调制器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迪 冯松 +3 位作者 陈梦林 刘勇 胡祥建 冯露露 《电子科技》 2024年第2期46-54,共9页
光子调制器是光纤通信系统中的核心器件,主要对光信号进行调制,实现信号从电域到光域的转换。随着硅基半导体工艺的发展,硅基光子调制器逐渐成为了主流硅光子器件,基于硅工艺技术的GHz带宽调制器的实现也为硅光子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光子调制器是光纤通信系统中的核心器件,主要对光信号进行调制,实现信号从电域到光域的转换。随着硅基半导体工艺的发展,硅基光子调制器逐渐成为了主流硅光子器件,基于硅工艺技术的GHz带宽调制器的实现也为硅光子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一种用于短距离光互连的高性能光调制器,SiGe光吸收调制器受到了较多关注。文中讨论了高性能SiGe电光调制器的发展现状,对国内外硅基光子调制器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讨论了PIN、PN结等电学调制结构,为研发高速率、低损耗的光子调制器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光子学 光子器件 调制器 PIN PN 量子阱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硅基槽式微环谐振腔型偏振解复用器全矢量分析
18
作者 肖金标 罗辉 +1 位作者 徐银 孙小菡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56-164,共9页
提出一种紧凑型偏振解复用器,其中两条常规硅基波导作为输入/输出信号通道,居于其中的槽式微环谐振腔用于偏振态/波长选择组件.采用全矢量频域有限差分法详细分析了硅基常规及槽波导的模式特性,结果发现其横磁模的模场布及其有效折射率... 提出一种紧凑型偏振解复用器,其中两条常规硅基波导作为输入/输出信号通道,居于其中的槽式微环谐振腔用于偏振态/波长选择组件.采用全矢量频域有限差分法详细分析了硅基常规及槽波导的模式特性,结果发现其横磁模的模场布及其有效折射率相似,而其横电模相应的特性则差异明显,结果输入横磁模能够在谐振工作波长下从下路端口输出,而输入横电模与微环耦合可以忽略,直接从直通端口输出,从而实现两偏振态的高效分离.采用全矢量时域有限差分法详细分析了该偏振解复用器的光波传输特性,结果表明,当微环半径为3.489μm时,在1.55μm工作波长下,横磁模与横电模的消光比与插入损耗分别为~26.12(36.67)d B与~0.49(0.09)d B.另外,论文详细讨论了器件关键结构参数的制作容差,并给出了输入模场在器件中的传输演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解复用器 槽波导 微环谐振腔 硅光子学
下载PDF
硅基槽式纳米线多模干涉型模阶数转换器全矢量分析
19
作者 肖金标 王登峰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05-314,共10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硅基槽式纳米线结构的紧凑式1×2多模干涉器型模阶数转换器,其中输入/输出通道为槽式直波导,经线性锥形过渡器连接居于中心的二次锥形槽式多模波导.采用全矢量频域有限差分法详细分析了垂直槽波导的模式特性,选取电... 提出了一种基于硅基槽式纳米线结构的紧凑式1×2多模干涉器型模阶数转换器,其中输入/输出通道为槽式直波导,经线性锥形过渡器连接居于中心的二次锥形槽式多模波导.采用全矢量频域有限差分法详细分析了垂直槽波导的模式特性,选取电场主分量E_y得到增强的quasi-TM模作为转换器的光信号模式.对比分析了矩形结构与二次锥形结构中的周期自镜像效应,发现二次锥形结构尺寸更短、损耗更低的特点.根据自镜像效应中一阶模成像位置设计多模干涉区域长度,经线性锥形过渡器从较宽输出端口输出一阶模,从较窄输出端口输出基模,从而实现模阶数转换功能.采用三维有限时域差分法详细分析了该转换器的光波传输特性,详细讨论了器件关键结构参数的制作容差.参数优化结果表明,该转换器的多模干涉区域的尺寸为3×5μm^2时,在1.55μm工作波长下,quasi-TM基模在输出quasi-TM一阶模端口的插入损耗约为0.35 dB,输出波导间的串扰约为-16.9 dB.另外,给出了输入模场主分量在器件中的传输演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阶数转换器 多模干涉 槽波导 硅光子学
下载PDF
基于爬坡算法的片上低栅瓣二维光学相控阵 被引量:3
20
作者 杜书剑 章羚璇 +7 位作者 王国玺 李中宇 张其浩 谢鹏 李燕 米磊 孙笑晨 张文富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3-91,共9页
通过两级定向耦合器结构实现了光学相控阵天线阵列的二维排布,并设计了特殊C形弯曲波导进行热调作为阵元的相位控制器.提出一种针对阵元数量不高的稀布片上光学相控阵远场高阶干涉栅瓣的压缩方法.将均匀的阵元间距通过爬坡算法优化成非... 通过两级定向耦合器结构实现了光学相控阵天线阵列的二维排布,并设计了特殊C形弯曲波导进行热调作为阵元的相位控制器.提出一种针对阵元数量不高的稀布片上光学相控阵远场高阶干涉栅瓣的压缩方法.将均匀的阵元间距通过爬坡算法优化成非均匀间距,以破坏栅瓣产生所需的干涉相长条件,实现对栅瓣的压缩作用.在1 310nm波长,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法对基于微型光栅耦合器天线的稀布阵列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优化的阵元间距能实现-6^-7dB的栅瓣抑制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光子学 相控阵 爬坡算法 光栅 栅瓣 干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