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3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γ辐照-腐蚀后硼硅酸盐玻璃的形貌及元素行为
1
作者 牛书通 王相龙 +4 位作者 凌永生 单卿 史潮 贾文宝 张建东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2-50,共9页
硼硅酸盐玻璃是现有综合性能最好的深地处置高放废物固化材料,其辐照稳定性是影响放射性核素向生物圈泄漏的重要因素。对此,在室温下分别以8 kGy和800 kGy的γ射线辐照三组分硼硅酸盐玻璃(NBS),并对辐照后的样品在不同时间下的浸出行为... 硼硅酸盐玻璃是现有综合性能最好的深地处置高放废物固化材料,其辐照稳定性是影响放射性核素向生物圈泄漏的重要因素。对此,在室温下分别以8 kGy和800 kGy的γ射线辐照三组分硼硅酸盐玻璃(NBS),并对辐照后的样品在不同时间下的浸出行为展开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实验样品的表面形貌进行分析,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谱仪(EDS)分析元素分布,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发射光谱仪(ICP-OES)对溶液元素进行表征。结果表明:γ射线在8~800 kGy的吸收剂量范围内会对硼硅酸盐玻璃的浸出行为产生影响。此外,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玻璃腐蚀效应逐渐覆盖了辐照效应。与8 kGy辐照相比,NBS玻璃样品在800 kGy辐照下的元素行为变化更为明显。在高剂量辐照后,腐蚀对表面形貌的影响更为显著,而腐蚀7 d后NBS玻璃的元素浸出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 辐照 硅酸盐玻璃 表面形貌 元素浸出
下载PDF
Al_(2)O_(3)和B_(2)O_(3)对铝硼硅酸盐玻璃结构和热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青礼平 韦奔 +3 位作者 肖子凡 平文亮 陈峰 钱奇 《玻璃》 2024年第2期29-33,42,共6页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SiO_(2)-Al_(2)O_(3)-B_(2)O_(3)体系玻璃。通过改变玻璃组成中Al_(2)O_(3)∶B_(2)O_(3)比,研究了玻璃结构对玻璃热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核磁共振谱对玻璃样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该铝硼硅玻璃体系中,随玻璃...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SiO_(2)-Al_(2)O_(3)-B_(2)O_(3)体系玻璃。通过改变玻璃组成中Al_(2)O_(3)∶B_(2)O_(3)比,研究了玻璃结构对玻璃热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核磁共振谱对玻璃样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该铝硼硅玻璃体系中,随玻璃中Al_(2)O_(3)∶B_(2)O_(3)比的增加,玻璃的热膨胀系数降低,玻璃转变温度和玻璃软化温度增高,此性能变化联系到玻璃微观结构。随玻璃中Al_(2)O_(3)∶B_(2)O_(3)比的增加,结构中的游离氧会优先与Al3+结合形成更多的[AlO_(4)]进入玻璃网络,同时形成少量[AlO_(5)]和[AlO_(6)]结构,剩余较少的游离氧才会与B^(3+)结合成[BO_(4)]和[BO_(3)]结构,这些结构变化影响了玻璃的热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硼硅酸盐玻璃 玻璃结构 热学性能
下载PDF
掺铥镧铝硅酸盐玻璃光子晶体光纤制备及光学特性
3
作者 夏长明 卢家澳 +3 位作者 黄卓元 刘建涛 侯峙云 周桂耀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333-338,共6页
镧铝硅酸盐玻璃具有稀土离子溶解度高、热稳定性好等优异的光学性能和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其部分物理化学性质与石英相近,易与石英玻璃结合进行特种光纤制备,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激光玻璃基质材料.本文采用传统高温熔融法成功研制出一系... 镧铝硅酸盐玻璃具有稀土离子溶解度高、热稳定性好等优异的光学性能和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其部分物理化学性质与石英相近,易与石英玻璃结合进行特种光纤制备,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激光玻璃基质材料.本文采用传统高温熔融法成功研制出一系列不同浓度Tm^(3+)掺杂镧铝硅酸盐玻璃,以掺铥镧铝硅酸盐玻璃为纤芯,采用管棒堆叠法制备出掺铥双包层光子晶体光纤.实验研究了掺铥镧铝硅酸盐玻璃及其光纤的吸收、荧光、激光等光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掺铥镧铝硅酸盐玻璃及其光子晶体光纤适于2μm波段激光输出,为2μm波段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铥玻璃光纤 镧铝硅酸盐玻璃 光子晶体光纤 2ΜM激光
下载PDF
新型低密度短寿命铈单掺硼硅酸盐玻璃闪烁材料
4
作者 张芳铭 李策 +5 位作者 李建苇 刘文星 付悦滢 季俊杰 郑涛 郭艳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36-2148,共13页
硼硅酸盐玻璃在探测领域作为闪烁基质材料具有天然的优势。本研究基于应用需求制备了Ce^(3+)离子掺杂硼硅玻璃闪烁材料60B_(2)O_(3)‐6SiO_(2)‐3Al_(2)O_(3)‐5BaO‐15Na_(2)O‐10La_(2)O_(3)‐1Sb_(2)O_(3)。基于密度和FT‐IR光谱对... 硼硅酸盐玻璃在探测领域作为闪烁基质材料具有天然的优势。本研究基于应用需求制备了Ce^(3+)离子掺杂硼硅玻璃闪烁材料60B_(2)O_(3)‐6SiO_(2)‐3Al_(2)O_(3)‐5BaO‐15Na_(2)O‐10La_(2)O_(3)‐1Sb_(2)O_(3)。基于密度和FT‐IR光谱对玻璃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入的Ce^(3+)离子作为网络修饰体存在。吸收光谱显示该材料紫外吸收边均低于400 nm、光学带隙缩短至2.93 eV,这些因素都有利于提升Ce^(3+)离子在基质材料中的发光特性。采用306 nm泵浦波长,该材料在372 nm处得到了最佳的发射光谱。光学碱度随着Ce^(3+)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0.5392~0.5417)的现象与发射光谱的红移结果相吻合。荧光寿命短至24.39 ns,与其他Ce^(3+)离子掺杂玻璃闪烁材料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些优势为检测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材料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玻璃 Ce^(3+)掺杂 光学性能
下载PDF
离子辐照导致硼硅酸盐玻璃浸出性能的变化
5
作者 姜宇哲 王左江 +4 位作者 孙钊 赵野君 邓文敏 王铁山 陈亮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8-56,共9页
在高放射性废物深地质处置过程中,放射性核素衰变引起的强辐射场会导致玻璃固化体浸出性能的变化。本工作利用15 MeV Si离子辐照模拟深地质处置强辐射场,采用MCC-1静态浸泡法在pH=9.0的KOH溶液中对硼硅酸盐玻璃分别浸泡1、3、7、14、28... 在高放射性废物深地质处置过程中,放射性核素衰变引起的强辐射场会导致玻璃固化体浸出性能的变化。本工作利用15 MeV Si离子辐照模拟深地质处置强辐射场,采用MCC-1静态浸泡法在pH=9.0的KOH溶液中对硼硅酸盐玻璃分别浸泡1、3、7、14、28 d,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拉曼光谱仪以及扫描电镜研究了辐照前后玻璃样品的浸出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浸出时间推移,玻璃表面会不断地腐蚀脱落;辐照后玻璃样品的浸出率明显高于未辐照玻璃样品的,蚀变层结构与元素组成无明显差异,但厚度明显增大;形成的蚀变层中Na元素和B元素基本耗尽;蚀变层中SiO_(2)网络体结构溶解,生成大量的Si—OH键及硼硅酸盐结构,并出现四配位B单元向三配位B单元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玻璃 离子辐照 浸出率 拉曼光谱 蚀变层
下载PDF
锂钠比对碱铝硅酸盐玻璃的化学强化性能影响
6
作者 何进 王明忠 +3 位作者 陈志鸿 崔秀珍 许银生 陆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6-181,共6页
采用熔融淬冷法制备了不同锂钠比的锂铝硅酸盐玻璃,用两步化学强化法对样品进行了化学强化处理,研究了Li_(2)O取代Na_(2)O对铝硅酸盐玻璃机械性能和化学强化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Li_(2)O逐渐取代Na_(2)O,玻璃化转变温度从537.... 采用熔融淬冷法制备了不同锂钠比的锂铝硅酸盐玻璃,用两步化学强化法对样品进行了化学强化处理,研究了Li_(2)O取代Na_(2)O对铝硅酸盐玻璃机械性能和化学强化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Li_(2)O逐渐取代Na_(2)O,玻璃化转变温度从537.3℃减小至514.8℃。随着Li_(2)O含量增加,有利于化学强化中的第一步交换———Li^(+)-Na^(+)交换,提高交换层深度,但会对第二步Na^(+)-K^(+)交换产生抑制作用,导致K^(+)的交换深度减小。维氏压痕测试表明化学强化可以明显地提高Na-Li-x玻璃的硬度和抗裂性。随着Li_(2)O取代Na_(2)O,化学强化后玻璃的抗裂性先增后减,在Li_(2)O摩尔分数为10%时达到极值,为72.3 N,相比Li_(2)O摩尔分数为5%时的值提升了69.3%,引入适量的Li_(2)O会提高玻璃的耐径向开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强化 盖板玻璃 离子交换 硅酸盐玻璃 应力层深度
下载PDF
超薄铝硅酸盐玻璃离子交换工艺与性能研究
7
作者 蒋兴星 林祥涛 +3 位作者 周子游 罗银易 卢安贤 肖卓豪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98-1207,共10页
选择纯KNO_(3)为熔盐,采用一步法和二步法对可用于手机显示屏的超薄玻璃进行离子交换强化。利用EDS对离子交换玻璃的离子浓度分布进行测试表征,研究了离子交换温度(380℃~440℃)、时间(1 h~12 h)对玻璃的离子交换深度、表面应力、显微... 选择纯KNO_(3)为熔盐,采用一步法和二步法对可用于手机显示屏的超薄玻璃进行离子交换强化。利用EDS对离子交换玻璃的离子浓度分布进行测试表征,研究了离子交换温度(380℃~440℃)、时间(1 h~12 h)对玻璃的离子交换深度、表面应力、显微硬度、透过率及化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有利于玻璃表面应力和显微硬度的提高,但当温度超过400℃,且时间超过2h后,玻璃出现应力松弛效应;二步法增大了离子浓度梯度,进一步提高了玻璃的表面应力和显微硬度;离子交换过程在不降低透过率的同时提高了玻璃致密度及化学稳定性。相关结论对手机显示屏领域超薄玻璃的强化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玻璃 离子交换工艺 表面应力 应力松弛 二步法
下载PDF
磷钼杂多酸盐含量对硼硅酸盐玻璃固化体结构和抗浸出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杨静泊 罗欣 +3 位作者 陈远扬 安红娜 徐立国 吴浪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48-1457,共10页
我国现存高放泥浆主要成分为磷钼杂多酸盐(PM),磷和钼在硼硅酸盐玻璃中溶解度较低,超过一定溶解度后会在玻璃表面产生分相从而影响玻璃化的效率和安全。本文主要研究了PM含量对硼硅酸盐玻璃固化体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抗浸出性能的影响... 我国现存高放泥浆主要成分为磷钼杂多酸盐(PM),磷和钼在硼硅酸盐玻璃中溶解度较低,超过一定溶解度后会在玻璃表面产生分相从而影响玻璃化的效率和安全。本文主要研究了PM含量对硼硅酸盐玻璃固化体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抗浸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M掺量为0%~4%(质量分数,下同)时,样品为透明玻璃,而PM掺量高于5%时,样品为含钼酸钙和钼酸钡晶相的玻璃陶瓷。随着PM掺量从0%增加至6%,玻璃网络结构中的[SiO_(4)]结构逐渐解聚,[MoO_(4)]^(2-)结构逐渐增加,且[BO_(4)]、Q^(3)和Q^(4)结构单元含量逐渐降低,玻璃网络结构的致密程度也逐渐降低。随着PM掺量增加,Si、B和Na元素28 d归一化浸出率先降低后升高,Mo元素28 d归一化浸出率先升高后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泥浆 磷钼杂多酸盐 硅酸盐玻璃 玻璃 固体核磁 抗浸出性能
下载PDF
Nd_(2)O_(3)取代CaO对硼硅酸盐玻璃物相、结构和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9
作者 何泽旭 廖其龙 +3 位作者 王辅 竹含真 胥有利 傅茂洋 《玻璃》 2023年第2期15-23,29,共10页
以典型Na_(2)O-CaO-ZrO_(2)-B_(2)O_(3)-SiO_(2)为基础玻璃组分,通过Nd_(2)O_(3)替换CaO,采用传统的高温熔融冷却法制备了固化体。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固化体进行了物相和结构的表征,... 以典型Na_(2)O-CaO-ZrO_(2)-B_(2)O_(3)-SiO_(2)为基础玻璃组分,通过Nd_(2)O_(3)替换CaO,采用传统的高温熔融冷却法制备了固化体。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固化体进行了物相和结构的表征,并通过产品一致性检测法(PCT)和溶解速率法(MCC-1)对化学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随着Nd_(2)O_(3)取代量的增加,ZrO_(2)的析晶逐渐减弱,当Nd_(2)O_(3)的含量为5%时,6%的ZrO_(2)能完全溶于玻璃相中。通过Nd_(2)O_(3)替换CaO促进ZrO_(2)在该硼硅酸盐玻璃结构中的溶解,可提高固化体的化学稳定性。浸泡28天后,固化体的LRSi、LRCa、LRZr和LRNd在10^(-4)g/(m^(2)·d)数量级及以下,失重速率在10^(-9)g/(cm^(2)·min)数量级,其主要浸出的元素是Na和Ca。因此,本研究为富含Zr和Nd的高放废液固化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玻璃固化 ZrO_(2) Nd_(2)O_(3) 化学稳定性
下载PDF
锆在硼硅酸盐玻璃的溶解度研究
10
作者 吴堑 霍冀川 赖川 《玻璃》 2023年第11期1-6,16,共7页
Zr是乏燃料后处理的典型元素,它作为燃料包壳组件存在,是一种裂变产物。以SiO_(2)-B_(2)O_(3)-Na_(2)O-Al_(2)O_(3)-CaO-BaOLi_(2)O-MgO基础玻璃珠为玻璃基体,将Zr按质量分数梯度0、3%、6%、9%、12%、15%、17%和18%掺入玻璃基体中进行... Zr是乏燃料后处理的典型元素,它作为燃料包壳组件存在,是一种裂变产物。以SiO_(2)-B_(2)O_(3)-Na_(2)O-Al_(2)O_(3)-CaO-BaOLi_(2)O-MgO基础玻璃珠为玻璃基体,将Zr按质量分数梯度0、3%、6%、9%、12%、15%、17%和18%掺入玻璃基体中进行烧制。通过XRD、SEM、FT-IR、DTA、ICP-OES等表征手段对Zr在硼硅酸盐玻璃的溶解度进行了探究。Zr在本研究硼硅酸盐玻璃中的溶解度为17%,超过溶解度将会以ZrSiO_(4)晶体析出;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Zr的掺入先提高后降低;玻璃的密度随Zr的掺入量的增加而增大,而摩尔体积随其掺入量的增大而减小;通过28天的产品一致性测试(PCT),得出该玻璃中的Si元素、Na元素和Zr元素浸出率的数量级分别为10^(-6)~10^(-5)g/(m^(2)·d)、10^(-5)g/(m^(2)·d)和10^(-8)g/(m^(2)·d),均低于硼硅酸盐玻璃的标准浸出率,说明富Zr硼硅酸盐玻璃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玻璃 ZR 溶解度 核废物
下载PDF
Al_(2)O_(3)/SiO_(2)对铝硼硅酸盐玻璃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青礼平 韦奔 +3 位作者 肖子凡 平文亮 陈峰 钱奇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23期54-56,共3页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铝硼硅酸盐玻璃。通过改变玻璃组成中Al_(2)O_(3)/SiO_(2)比,研究了玻璃组成对玻璃性能的影响。通过光电子能谱(XPS)和核磁共振波谱(NMR)分析了玻璃的结构。结果显示,在Al离子多的玻璃中,Al离子主要形成[AlO_(4)]...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铝硼硅酸盐玻璃。通过改变玻璃组成中Al_(2)O_(3)/SiO_(2)比,研究了玻璃组成对玻璃性能的影响。通过光电子能谱(XPS)和核磁共振波谱(NMR)分析了玻璃的结构。结果显示,在Al离子多的玻璃中,Al离子主要形成[AlO_(4)]结构和少量五配位[AlO_(5)]、六配位铝[AlO_(6)]结构,Si离子主要形成Q^(4)结构;在Si离子多的玻璃中,Al离子主要形成[AlO_(4)]结构,Si离子主要形成Q^(4)和Q^(3)结构。随着Al_(2)O_(3)/SiO_(2)比的增大,玻璃中桥氧(BO)数减少,形成[BO_(4)]和[BO_(3)]构成的硼氧环结构。这些玻璃结构的变化导致玻璃的热膨胀系数、玻璃转变温度和玻璃软化温度随着Al_(2)O_(3)/SiO_(2)比的改变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硼硅酸盐玻璃 玻璃结构 玻璃性能
下载PDF
白云石对碱铝硅酸盐玻璃熔化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孙雪峰 王长军 +2 位作者 李聚锋 韩正伟 蔡礼貌 《玻璃》 2023年第7期14-18,共5页
研究了不同产地白云石原料对碱铝硅酸盐玻璃熔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白云石中硅质含量越高,熔化越困难;当大颗粒白云石含量高时,熔化过程中产生的气泡较多,影响玻璃液的澄清。通过本研究,可以为玻璃生产中白云石原料的优选提供指导。
关键词 碱铝硅酸盐玻璃 白云石 熔化性能 气泡
下载PDF
Mo对含Nd硼硅酸盐玻璃的析晶动力学影响研究
13
作者 吴堑 霍冀川 赖川 《玻璃》 2023年第2期8-14,共7页
乏燃料处理产生的高放废物处置是国内外研究重点,其中Mo的研究是热点问题。以SiO_(2)-B_(2)O_(3)-Na_(2)O-Al_(2)O_(3)-CaO-Nd_(2)O_(3)为基础玻璃配方制备含Nd的硼硅酸盐玻璃,向玻璃中加入以摩尔分数0、2%、4%和6%为梯度的MoO_(3)进行... 乏燃料处理产生的高放废物处置是国内外研究重点,其中Mo的研究是热点问题。以SiO_(2)-B_(2)O_(3)-Na_(2)O-Al_(2)O_(3)-CaO-Nd_(2)O_(3)为基础玻璃配方制备含Nd的硼硅酸盐玻璃,向玻璃中加入以摩尔分数0、2%、4%和6%为梯度的MoO_(3)进行烧制。先通过XRD和Raman测试分析得出在MoO_(3)掺入量为4%开始析出CaMoO_(4)晶体;然后对Mo-0,Mo-2和Mo-4进行析晶动力学分析,探究出在MoO_(3)掺量在0~2%时,析晶活化能降低,在2%~4%掺量时析晶活化能升高;最后对不同MoO_(3)掺量样品在830℃下保温3h进行二次析晶处理,在仅含Nd_(2)O_(3)的样品中主要析出的是磷灰石[Ca_(2)Nd_(8)(SiO_(4))_(6)O_(2)]相,在掺有MoO_(3)的样品中含有磷灰石[Ca_(2)Nd_(8)(SiO_(4))_(6)O_(2)]和钼酸钙(CaMoO_(4))相,同时MoO_(3)添加对Nd_(2)O_(3)的析晶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玻璃 MoO_(3) Nd_(2)O_(3) 析晶动力学
下载PDF
低温共烧陶瓷用硼硅酸盐玻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4
作者 贾程棡 钟朝位 +2 位作者 周晓华 张树人 李波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11,15,共5页
概述了低温共烧玻璃陶瓷复合材料体系中所采用的硼硅酸盐玻璃的组成、工艺、应用技术参数。比较了锌、铅、钡硼硅酸盐玻璃组成、掺杂量对玻璃陶瓷的烧结特性的影响。指出了不同硼硅酸盐玻璃材料的优缺点和在低温共烧陶瓷技术中的适用范围。
关键词 电子技术 硅酸盐玻璃 综述 低温共烧陶瓷
下载PDF
Dy^(3+)和Tb^(3+)掺杂硅酸盐玻璃的发光性能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孙心瑗 黄世明 +4 位作者 顾牡 张君诚 刘小林 刘波 倪晨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6-530,共5页
用高温熔融法分别制备了Tb3+和Dy3+单掺和共掺的硅酸盐发光玻璃,并分析了其光谱性质。根据Dy3+和Tb3+掺杂硅酸盐玻璃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发光衰减时间谱等特性,研究了Dy3+与Tb3+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结果表明:在硅酸盐玻璃中,Dy3+能敏化T... 用高温熔融法分别制备了Tb3+和Dy3+单掺和共掺的硅酸盐发光玻璃,并分析了其光谱性质。根据Dy3+和Tb3+掺杂硅酸盐玻璃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发光衰减时间谱等特性,研究了Dy3+与Tb3+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结果表明:在硅酸盐玻璃中,Dy3+能敏化Tb3+的特征发光,其能量传递方式为非辐射共振传递。Dy3+和Tb3+共掺的硅酸盐玻璃的发光性能明显提高,1%(质量分数,下同)Dy3+的掺入可使7%Tb3+掺杂的硅酸盐玻璃中Tb3+的550nm特征发光强度增加55%~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 能量传递 硅酸盐玻璃 镝离子 铽离子
下载PDF
铒硼硅酸盐玻璃形成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其土 付振晓 +1 位作者 陆春华 许仲梓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用新的玻璃形成区研究方法探索了铒硼硅酸盐玻璃的形成区范围,研究了Al2O3含量和Er2O3含量对玻璃形成区的影响和相应的玻璃形成区图。结果表明:当Al2O3含量从15%增加到20%时玻璃形成区相应增大,Er2O3含量从20%增加到30%时玻璃形成区缩... 用新的玻璃形成区研究方法探索了铒硼硅酸盐玻璃的形成区范围,研究了Al2O3含量和Er2O3含量对玻璃形成区的影响和相应的玻璃形成区图。结果表明:当Al2O3含量从15%增加到20%时玻璃形成区相应增大,Er2O3含量从20%增加到30%时玻璃形成区缩小。同时利用热分析结果所得到的玻璃析晶倾向参数β值,讨论了铒硼硅酸盐玻璃的形成能力,发现含有Er2O3的铝硼硅酸盐玻璃的玻璃形成能力比较弱,但在一定的组成范围内随着Er2O3含量的增加,铒硼硅酸盐玻璃的形成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另外,在铒硼硅酸盐玻璃系统中加入Al2O3,可以加强玻璃的网络结构,从而能够提高玻璃的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氧化铒 稀土玻璃 玻璃形成区 硅酸盐玻璃 稀土
下载PDF
化学强化铝硅酸盐玻璃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7
作者 姜良宝 厉蕾 +1 位作者 张官理 颜悦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6-112,共7页
本文介绍了化学强化的基本原理,从化学强化温度、化学强化时间、熔盐配方和浓度、加热疲劳及表面划伤五个方面介绍了化学强化铝硅酸盐玻璃强度的影响因素。对铝硅酸盐玻璃化学强化相关的共性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对化学强化铝... 本文介绍了化学强化的基本原理,从化学强化温度、化学强化时间、熔盐配方和浓度、加热疲劳及表面划伤五个方面介绍了化学强化铝硅酸盐玻璃强度的影响因素。对铝硅酸盐玻璃化学强化相关的共性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对化学强化铝硅酸盐玻璃在飞机风挡中的应用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化学强化铝硅酸盐玻璃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玻璃 化学强化 飞机风挡
下载PDF
化学增强型超薄碱铝硅酸盐玻璃发展概况与展望 被引量:34
18
作者 田英良 李俊杰 +4 位作者 杨宝瑛 张璐 宫汝华 孙诗兵 吕锋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3-292,共10页
本文结合触控屏所需的高强型盖板保护玻璃产业发展历程,重点综述了可化学增强碱铝硅酸盐玻璃品种,以溢流和浮法超薄成形工艺为基础,论述了玻璃化学组成特点及变化趋势、离子交换工艺变化,提出了以Al_2O_3含量进行产品分类的标准,定义了... 本文结合触控屏所需的高强型盖板保护玻璃产业发展历程,重点综述了可化学增强碱铝硅酸盐玻璃品种,以溢流和浮法超薄成形工艺为基础,论述了玻璃化学组成特点及变化趋势、离子交换工艺变化,提出了以Al_2O_3含量进行产品分类的标准,定义了低铝玻璃、中铝玻璃、高铝玻璃、超高铝玻璃4个品种。分别讨论了国内外不同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在碱铝硅酸盐玻璃所做相关研发工作,对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和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强化 碱铝硅酸盐玻璃 盖板玻璃 化学组成
下载PDF
钐离子掺杂硼硅酸盐玻璃的耐酸性及发光性质 被引量:14
19
作者 魏新姣 杨中民 +1 位作者 刘粤惠 陈东丹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06-1409,共4页
用高温熔融方法熔制了Sm3+掺杂硼硅酸盐玻璃。对制得的玻璃进行耐酸性及发光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在硅酸盐玻璃中掺加少量B2O3可以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在402nm紫外氙灯激发下,Sm3+掺杂硼硅酸盐玻璃在可见光范围内主要出现3个荧光峰,... 用高温熔融方法熔制了Sm3+掺杂硼硅酸盐玻璃。对制得的玻璃进行耐酸性及发光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在硅酸盐玻璃中掺加少量B2O3可以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在402nm紫外氙灯激发下,Sm3+掺杂硼硅酸盐玻璃在可见光范围内主要出现3个荧光峰,峰值波长为:568,601,647nm,分别对应于4G5/2→6H5/2,4G5/2→6H7/2,4G5/2→6H9/2跃迁,其中以601nm处荧光峰最强,因此,Sm3+可以作为日光转换材料的有效激活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玻璃 日光转换 钐离子 发光性质
下载PDF
掺Er^(3+)重金属氧氟硅酸盐玻璃的光谱性质与Judd-Ofelt理论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徐时清 杨中民 +3 位作者 戴世勋 杨建虎 胡丽丽 姜中宏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7-142,共6页
制备了掺Er3+重金属氧氟硅酸盐玻璃,研究了玻璃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性质,应用Judd Ofelt理论计算了强度参数Ωt(t=2,4,6)、Er3+离子的振子强度、自发辐射跃迁几率、荧光分支比和辐射寿命等光谱参数。应用McCumber理论,计算了能级4I13 2... 制备了掺Er3+重金属氧氟硅酸盐玻璃,研究了玻璃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性质,应用Judd Ofelt理论计算了强度参数Ωt(t=2,4,6)、Er3+离子的振子强度、自发辐射跃迁几率、荧光分支比和辐射寿命等光谱参数。应用McCumber理论,计算了能级4I13 2→4I15 2跃迁的受激发射截面。结果表明:掺Er3+重金属氧氟硅酸盐玻璃具有较宽的荧光半高宽和较大的受激发射截面。对Er3+离子在不同玻璃基质中带宽特性的比较发现,掺Er3+重金属氧氟硅酸盐玻璃的带宽特性与碲酸盐和铋酸盐玻璃相当,大于磷酸盐、锗酸盐和硅酸盐玻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重金属氧氟硅酸盐玻璃 Er^3+离子 光谱性质 JUDD-OFELT理论 稀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