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硒化铜/硒化锌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1
1
作者 付晓雪 蒋瑞枫 刘忠民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74-977,共4页
硒化物半导体具有可控的形貌和相结构,在热电、激光、光学滤波器、太阳能电池和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1996年,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首次提出并验证了过渡金属元素表面掺杂Ⅱ-Ⅵ族半导体晶体作为中红外激光增益... 硒化物半导体具有可控的形貌和相结构,在热电、激光、光学滤波器、太阳能电池和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1996年,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首次提出并验证了过渡金属元素表面掺杂Ⅱ-Ⅵ族半导体晶体作为中红外激光增益介质的可能性。经过表面修饰的Ⅱ-Ⅵ族半导体材料具有优异的中红外光学性能,已经投入工业生产[1]。2000年,铜掺杂硒化锌(Cu:ZnSe)半导体纳米晶体被首次报道(量子产率2%~4%)[2]。2005年,彭笑刚团队[3]将掺杂方法分为生长掺杂和成核掺杂两种,并采用生长掺杂法制备了高质量的Cu:ZnSe量子点(量子产率10%~30%),该量子点会发出明亮的翠绿色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元素 化物 量子产率 化锌 光学滤波器 利弗莫尔 表面掺杂 硒化铜
下载PDF
牺牲模板法硒化铜纳米管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翠成 陈春年 +1 位作者 蒋利民 胡文斌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9-452,共4页
文章通过牺牲模板法,在80℃的乙二醇中通过一种简易的实验方案实现了内径为50-120nm、管壁厚为60-100nm的均匀CuSe纳米管的大量合成。该方案是在溶剂中利用铜纳米线作为牺牲模板与合适的硒源进行反应,适当的硒源、铜纳米线和溶剂在CuS... 文章通过牺牲模板法,在80℃的乙二醇中通过一种简易的实验方案实现了内径为50-120nm、管壁厚为60-100nm的均匀CuSe纳米管的大量合成。该方案是在溶剂中利用铜纳米线作为牺牲模板与合适的硒源进行反应,适当的硒源、铜纳米线和溶剂在CuSe纳米管的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UV吸收光谱和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管 硒化铜 模板法
下载PDF
相态可控硒化铜纳米粒子的超声合成
3
作者 赵淑贤 杜虹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4期24-27,95,共5页
在水体系中,在超声辐射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的硒化铜纳米粒子,包括Cu3Se2、Cu2-XSe和CuSe以及它们的掺杂态,通过改变反应物的配比以及在反应添加不同的配体可以有效控制合成的纳米粒子的相态和尺寸。合成样品的相态、形态尺寸通过XRD和TE... 在水体系中,在超声辐射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的硒化铜纳米粒子,包括Cu3Se2、Cu2-XSe和CuSe以及它们的掺杂态,通过改变反应物的配比以及在反应添加不同的配体可以有效控制合成的纳米粒子的相态和尺寸。合成样品的相态、形态尺寸通过XRD和TEM等技术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化铜 超声 相态可控 纳米粒子
下载PDF
硒化铜纳米晶体的高效抗菌活性研究
4
作者 吕文毅 李雪 +2 位作者 郭青娟 邹鸿雁 黄承志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83-789,共7页
制备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包被的硒化铜纳米晶体(Cu2-xSe NCs),并对其高效抗菌活性机制进行了研究。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和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ues)被用作... 制备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包被的硒化铜纳米晶体(Cu2-xSe NCs),并对其高效抗菌活性机制进行了研究。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和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ues)被用作模型菌株,通过探究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以及杀菌动力学评估了Cu2-xSe NCs的抗菌性能。实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Cu2-xSe NCs更为敏感,这是由于大肠杆菌具有双层膜而金黄色葡萄球菌仅拥有单层膜。此外,当Cu2-xSe NCs浓度为32μg/mL时,不管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革兰氏阴性菌,都会在1 h内全部死亡,证明Cu2-xSe NCs拥有较强的杀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化铜纳米晶体 抗菌剂 高效抗菌
下载PDF
硒化铜纳米晶的最近研究进展
5
作者 田贵敏 程永光 牛金钟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1期42-46,共5页
介绍了一种新兴的太阳能电池活性材料——硒化铜纳米晶及其最近的研究进展,对硒化铜纳米晶的合成方法、结构和性质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对硒化铜纳米晶以后的发展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关键词 硒化铜 纳米晶 合成 性质
下载PDF
硒化铜铟薄膜太阳能电池 被引量:2
6
作者 顾祖文 《新能源》 1997年第3期28-33,共6页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薄膜太阳能电池 硒化铜铟薄膜
下载PDF
我国科学家发现硒化铜纳米催化剂在二氧化碳电还原中的出色表现
7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甘肃科技纵横》 2019年第4期I0002-I0002,共1页
大量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升高,通过电还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是实现碳循环最有前景的途径之一,有可能减少我们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减轻大气污染。一些电催化剂,如贵金属和铜基催化剂,已经被证明能够通过电还... 大量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升高,通过电还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是实现碳循环最有前景的途径之一,有可能减少我们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减轻大气污染。一些电催化剂,如贵金属和铜基催化剂,已经被证明能够通过电还原二氧化碳生成甲醇,然而,同时在高电流密度和高法拉第效率(实际生成物与理论生成物的百分比)的条件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仍然是一个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二氧化碳 电还原 纳米催化剂 硒化铜 科学家 二氧化碳转化 色表 化石燃料
下载PDF
牺牲模板法中空硒化铜纳米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思男 冉瑞雪 王银松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89-94,共6页
目的制备中空硒化铜纳米粒子(Cu_(2-x)Se NPs),并考察其光热以及放射治疗(放疗)增敏性能。方法以氧化亚铜(Cu2O)为牺牲模板,以硒粉为硒源,通过牺牲模板法制备Cu_(2-x)Se NPs,再在其表面修饰甲氧基聚乙二醇巯基(mPEG-SH),得到最终的纳米... 目的制备中空硒化铜纳米粒子(Cu_(2-x)Se NPs),并考察其光热以及放射治疗(放疗)增敏性能。方法以氧化亚铜(Cu2O)为牺牲模板,以硒粉为硒源,通过牺牲模板法制备Cu_(2-x)Se NPs,再在其表面修饰甲氧基聚乙二醇巯基(mPEG-SH),得到最终的纳米粒子Cu_(2-x)Se-PEG NPs。分别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Cu_(2-x)Se NPs的形貌、粒径及紫外光谱等进行表征;通过红外热成像仪和生物学X射线辐照仪考察Cu_(2-x)Se-PEG NPs的光热及放疗增敏性能。结果所得Cu_(2-x)Se NPs具有中空结构,粒径为(136.9±7.0)nm,单分散性好,在近红外区有吸收。Cu_(2-x)Se-PEG NPs的质量浓度为200μg/ml时,在808 nm激光照射下可升温至55℃。Cu_(2-x)Se-PEG NPs在X射线照射下产生的活性氧水平具有浓度和辐射剂量依赖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制备方法能控制合成Cu_(2-x)Se NPs的尺寸,且材料具有良好的光热和放疗增敏性能,为运用Cu2-xSe-PEG NPs进行肿瘤的热放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硒化铜纳米粒子 牺牲模板法 光热性能 放疗增敏 肿瘤治疗
原文传递
柠檬酸钠辅助光化学合成Cu_2-_xSe纳米晶 被引量:3
9
作者 闫玉林 钱雪峰 +1 位作者 印杰 朱子康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133-1136,共4页
近年来,纳米颗粒由于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而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1].硒化铜纳米晶也因其组成多样性且能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超离子导体等领域而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关键词 柠檬酸钠 光化学合成 Cu2-xSe 纳米晶 硒化铜 配体 光化学辐射
下载PDF
铜离子选择性微电极用于银杏根尖离子流的时空监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方成 李建平 顾海宁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1-694,共4页
通过在超细铜丝尖端(直径约为16μm)电沉积硒化铜薄膜的方法制备了全固型铜离子选择性微电极,研究了它对铜离子的能斯特响应,包括选择性、检出限和响应时间等参数;使用该电极检测到银杏(Ging-ko)根尖表面的铜离子时空流,并首次发现Gingk... 通过在超细铜丝尖端(直径约为16μm)电沉积硒化铜薄膜的方法制备了全固型铜离子选择性微电极,研究了它对铜离子的能斯特响应,包括选择性、检出限和响应时间等参数;使用该电极检测到银杏(Ging-ko)根尖表面的铜离子时空流,并首次发现Gingko根细胞对Cu2+摄取具有振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极 硒化铜 离子流 银杏
下载PDF
环境污染物分析方法 十五、硒的测定 丁、逆向伏安法
11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1978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简介逆向伏安法测定硒有较高的灵敏度。用悬汞滴作电极时,硒可以硒汞齐形式富集,进一步还原为硒化氢。这种阴极解脱法测定的极限约为0.4ppb。硒在石墨和铂电极上能与载体铜离子形成硒化铜沉积层,再阳极解脱的测定极限为0.1ppb。用黄金... 简介逆向伏安法测定硒有较高的灵敏度。用悬汞滴作电极时,硒可以硒汞齐形式富集,进一步还原为硒化氢。这种阴极解脱法测定的极限约为0.4ppb。硒在石墨和铂电极上能与载体铜离子形成硒化铜沉积层,再阳极解脱的测定极限为0.1ppb。用黄金电极测定硒的灵敏度最高(0.02ppb)。硒(1V)直接被还原为金属在电极表面吸附,成单层分布的硒其解脱峰跟溶液中硒浓度成正比。在1M硫酸底液中,-0.3伏富集后更换底液,可以不用予分离直接测定多种复杂体系中痕量硒,比其它常用的测硒方法灵敏快速。测定ppb级硒含量的误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伏安法 硒化铜 污染物分析 电极测定 表面吸附 铂电极 化氢 汞齐 阳极室 示波极谱仪
下载PDF
钢铁复合化学转化膜工艺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自华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复合化学转化膜工艺 钢铁 铜盐 发黑剂 耐蚀性能 硒化铜 沉积物
下载PDF
基于Cu2-xSe纳米颗粒与罗丹明B的能量转移测定L-半胱氨酸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雪 杨焜诚 +2 位作者 毛智远 黄承志 王健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82-1486,共5页
以硒化铜纳米颗粒为能量受体,以罗丹明B为能量供体,二者之间通过光诱导电子转移而猝灭罗丹明B的荧光;而L-半胱氨酸能够诱导罗丹明B荧光的恢复,从而建立了测定L-半胱氨酸的新方法。在p H 4.6、温度为30℃条件下混合2 min后,罗丹明B在575... 以硒化铜纳米颗粒为能量受体,以罗丹明B为能量供体,二者之间通过光诱导电子转移而猝灭罗丹明B的荧光;而L-半胱氨酸能够诱导罗丹明B荧光的恢复,从而建立了测定L-半胱氨酸的新方法。在p H 4.6、温度为30℃条件下混合2 min后,罗丹明B在575 nm处的荧光强度与溶液中L-半胱氨酸的浓度在2.5×10^(-7)~1.1×10^(-6)mol/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σ/k)为5.5×10^(-8)mol/L。常见的氨基酸对半胱氨酸的测定干扰小,方法快速、选择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化铜纳米颗粒 半胱氨酸 光诱导电子转移
下载PDF
用低压金属有机化学汽相沉积生长Zn掺杂CuAlSe2外延层的2.51eV光致发光
14
作者 周哲 《发光快报》 CSCD 1993年第6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硒化铜 汽相生长 光致发光 掺锌
下载PDF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of Thermally Evaporated Copper Tin Selenide Thin Films at Different Annealing Temperature
15
作者 Mohd Amirul Syafiq Mohd Yunos Zainal Abidin Talib +3 位作者 Wan Mahmood Mat Yunus Meor Yusoff MeorSulaiman Josephine Liew Ying Chyi Wilfred Sylvester Paulus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英文版)》 2010年第12期28-33,共6页
关键词 X射线衍射法 退火温度 锡薄膜 硒化铜 热蒸发 化合物半导体 沉积薄膜 晶格应变
下载PDF
薄膜太阳电池片的新进展
16
作者 刘君珊 《中国航天》 1980年第10期33-,共1页
美国波音航空空间公司生产的薄膜太阳电池片取得了新的突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成功地研制出一种硒化铜铟/硫化镉(CuInSe2/CdS)薄膜电池,其能量转换效率从6.7%提高到9.4%。薄膜太阳电池片因其成本比硅电池片低而被选择为当前的研... 美国波音航空空间公司生产的薄膜太阳电池片取得了新的突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成功地研制出一种硒化铜铟/硫化镉(CuInSe2/CdS)薄膜电池,其能量转换效率从6.7%提高到9.4%。薄膜太阳电池片因其成本比硅电池片低而被选择为当前的研究项目。目前效率为15肠的硅电池片,其成本约每瓦10美元;而采用效率为10肠的薄膜太阳电池,预料在1990年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太阳电池 电池片 能量转换效率 薄膜电池 硒化铜 硫化镉 美国波音 研究项目 批生产 淀积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Single Crystal Structure of RbEr_2Cu_3Se_5
17
作者 曾卉一 董振超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7-500,共4页
Single crystals of a new quaternary rare-earth selenide RbEr2Cu3Se5 have been isolated through the RbCl flux reaction in the RE-Cu-Se system. The title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an orthorhombic system, space group Cmcm... Single crystals of a new quaternary rare-earth selenide RbEr2Cu3Se5 have been isolated through the RbCl flux reaction in the RE-Cu-Se system. The title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an orthorhombic system, space group Cmcm with a = 4.089(2), b = 14.498(6), c = 16.977(2) Angstrom, V = 1006.5(7) Angstrom(3), Z = 4, D-c = 6.63 g/cm(3), F(000) = 1720 and mu(MoKalpha) = 45.51 mm(-1). The final R = 0.0498 and wR = 0.0734 for 1401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 3 sigma(1). The structure of RbEr2Cu3Se5 is a three-dimensional tunnel structure composed of ErSe6 and CuSe4 polyhedra with the charge-balanced Rb+ cations stuffing into the one-dimensional channels along the a direction. In the Er2RbCu3Se5 structure, the (1)(infinity) [Er2Se(1)(4/2)SE(2)(2)Se(3)(4/2)] double-octahedral chains are linked into a (2)(infinity) [Er2Cu2Se6] layer in the a-b plane via sharing Se(1)-Se(3) edges with the (1)(infinity) [Cu(2)(2)Se(1)(2)Se(3)(4/2)] double tetrahedral chains, and (2)(infinity)[Er2CU2Se6] layers are further interconnected along the c direction by sharing Se(1)-Se(2) edges with the (1)(infinity) [Cu(1)Se(1)(2)Se(2)(2/2)] tetrahedral chains, forming a three-dimensional framework with the channels along the a axis accommodated by Rb+ 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earth chalcogenides FLUX crystal structure
下载PDF
China’s progress of perovskite solar cells in 2019 被引量:4
18
作者 Danyu Cui Yanbo Wang Liyuan Han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5期1306-1315,M0004,共11页
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have attracted worldwide attention due to their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manufacturing cost.As the largest supplier of photovoltaic modules,China has made huge endeavors in the research on P... 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have attracted worldwide attention due to their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manufacturing cost.As the largest supplier of photovoltaic modules,China has made huge endeavors in the research on PSCs.In 2019,Chinese research groups were still holding the top position for paper publications in the world.Both the efficiency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device have been steadily increasing,pushing forward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PSCs step by step.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highlights of China’s PSC research progress in 2019 and brief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PSC modules in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ovskite solar cells Stability LEAD-FREE MODULE
原文传递
Highly efficient Cu_(2)ZnSn(S,Se)_(4) bifacial solar cell via a composition gradient strategy through the molecular ink 被引量:2
19
作者 Saqib Nawaz Khan Sijie Ge +7 位作者 Yuxiang Huang Han Xu Wentao Yang Ruijiang Hong Yaohua Mai Ening Gu Xianzhong Lin Guowei Yang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3期612-619,共8页
The use of transparent conducting oxide(TCO)as a substrate in Cu_(2)ZnSn(S,Se)_(4)(CZTSSe)thin-film solar cells allows for advanced applications,such as bifacial,semitransparent,and tandem solar cells with the capabil... The use of transparent conducting oxide(TCO)as a substrate in Cu_(2)ZnSn(S,Se)_(4)(CZTSSe)thin-film solar cells allows for advanced applications,such as bifacial,semitransparent,and tandem solar cells with the capability to increase power density generation.However,the efficiency of this kind of solar cell is still below 6% based on the low-cost solution process.In this work,we develop a composition gradient strategy and demonstrate a 6.82% efficient CZTSSe solar cell on F:SnO_(2)(FTO)substrate under the ambient condition.The composition gradient is realized by simply depositing the precursor inks with different Zn/Sn ratios.To verify that the high performance of the solar cell is attributed to the composition gradient strategy rather than the sole change of the Zn/Sn ratio,devices based on absorbers with varied Zn/Sn ratios are fabricated.Furthermore,the structure and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CZTSSe films with/without composition gradients are examined.The presence of elemental gradient through the depth of the CZTSSe films before and after annealing is confirmed by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scopy analysis.It is found that the composition gradient enhances the crystallinity of the absorber,reduces the surface roughness as well as device parasitic losses,contributing to a higher fill factor,open-circuit voltage,and conversion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_(2)ZnSn(S Se)_(4) composition gradient bifacial solar cell molecular ink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