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58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盐废水中硫酸铵和硫酸钠的分质结晶工艺研究
1
作者 魏天顺 纪利俊 +3 位作者 盛勇 陈葵 吴艳阳 武斌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6,共5页
处理高盐废水并回收其中的盐资源是许多生产企业废水综合治理的难题。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10、15、60、80℃下Na_(2)SO_(4)-(NH_(4))_(2)SO_(4)-H_(2)O的液固相平衡数据,基于相平衡数据划分了结晶区域。根据高盐废水的组成和液固... 处理高盐废水并回收其中的盐资源是许多生产企业废水综合治理的难题。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10、15、60、80℃下Na_(2)SO_(4)-(NH_(4))_(2)SO_(4)-H_(2)O的液固相平衡数据,基于相平衡数据划分了结晶区域。根据高盐废水的组成和液固相平衡数据,提出了分质结晶分离(NH_(4))_(2)SO4和Na_(2)SO_(4)的工艺路线,设计了结晶过程工艺参数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废水经3步结晶回收得到的(NH4)2SO4纯度达到了99.2%、Na_(2)SO_(4)纯度达到了98.9%,满足GB/T 535—2020《肥料级硫酸铵》和GB/T 6009—2014《工业无水硫酸钠》的纯度指标要求。该研究可为高盐废水中(NH_(4))_(2)SO_(4)和Na_(2)SO_(4)的回收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废水 硫酸 硫酸 分质结晶
下载PDF
硫酸亚铁铵活化过硫酸钠降解土壤吡虫啉的研究
2
作者 赵志燊 余磊 +1 位作者 赵杰 武思齐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9-524,共6页
为探究硫酸亚铁铵与过硫酸钠对土壤中吡虫啉降解率的影响,实验设定两种降解试剂添加量均为0.2、0.5、1.0 mmol,土壤中吡虫啉质量浓度为33.0、49.5、66.0μg/g,农作物土壤为水稻、玉米与茶叶土壤,温度为-4、25℃。结果表明:1.0 mmol过硫... 为探究硫酸亚铁铵与过硫酸钠对土壤中吡虫啉降解率的影响,实验设定两种降解试剂添加量均为0.2、0.5、1.0 mmol,土壤中吡虫啉质量浓度为33.0、49.5、66.0μg/g,农作物土壤为水稻、玉米与茶叶土壤,温度为-4、25℃。结果表明:1.0 mmol过硫酸钠与0.2 mmol硫酸亚铁铵对水稻土壤中吡虫啉的降解率最佳,最高可达98.8%,且前120 min内降解速率较快。3种吡虫啉浓度的降解效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温度对降解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土壤中有机碳与pH越低,越有利于过硫酸钠与硫酸亚铁铵降解土壤中吡虫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 硫酸亚铁铵 吡虫啉 农作物土壤 降解
下载PDF
溶解性Mn(Ⅱ)配合物活化亚硫酸盐降解有机物的效能和机理研究
3
作者 钟正 丁魏 +3 位作者 李琳 刘霜 刘朝 郑怀礼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5,共6页
亚硫酸盐(S(Ⅳ))对有机废污水几乎没有净化作用,利用可溶性二价锰配合物(Mn(Ⅱ)-NTA(次氮基三乙酸盐))活化S(Ⅳ),并用于氧化降解近中性污染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探讨了pH、Mn(Ⅱ)和NTA的投加量和比例、S(Ⅳ)浓度和常见阴离子对Mn(Ⅱ)/NTA/S... 亚硫酸盐(S(Ⅳ))对有机废污水几乎没有净化作用,利用可溶性二价锰配合物(Mn(Ⅱ)-NTA(次氮基三乙酸盐))活化S(Ⅳ),并用于氧化降解近中性污染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探讨了pH、Mn(Ⅱ)和NTA的投加量和比例、S(Ⅳ)浓度和常见阴离子对Mn(Ⅱ)/NTA/S(Ⅳ)体系氧化降解目标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RhB))效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近中性条件下(pH=6~7.5),氧化降解2μmol/L RhB最适宜的Mn(Ⅱ)、NTA和S(Ⅳ)投加量分别为50、150、500μmol/L,此时RhB在15 min内的总降解率均>85%。紫外可见光谱实验证明中间价态锰(Mn(Ⅲ))的产生及其对S(Ⅳ)活化的关键作用;自由基淬灭实验和电子自旋共振实验证明SO_(4)^(·-)是Mn(Ⅱ)/NTA/S(Ⅳ)体系实现有机污染物快速降解的主要活性氧化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配合物 次氮基三乙酸盐 硫酸 硫酸根自由基 高级氧化技术
原文传递
硫酸盐还原菌利用玉米发酵液为碳源还原地下水中的硫酸盐
4
作者 张子妍 李泽兵 +4 位作者 郑雨 陈箭光 方靖楠 唐颖异 孙占学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0-168,共9页
将玉米发酵液作为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体系的碳源,可大幅降低还原成本,对实现硫酸盐废水经济、高效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探究了复合碳源比例、碳硫比(C S)和pH等对硫酸盐还原菌(SRB)还原硫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SO_(4)^(2-)浓度为(1000... 将玉米发酵液作为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体系的碳源,可大幅降低还原成本,对实现硫酸盐废水经济、高效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探究了复合碳源比例、碳硫比(C S)和pH等对硫酸盐还原菌(SRB)还原硫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SO_(4)^(2-)浓度为(1000±50)mg L时,5种复合碳源比例均能获得较好的硫酸盐还原效果,剩余SO_(4)^(2-)浓度均小于地下水质量标准Ⅳ类水质350 mg L要求;当初始C S=0~3.5时,随C S比升高,SRB的硫酸盐还原速率增加,但碳源的硫酸盐还原利用效率下降;在初始pH接近7.0时SRB硫酸盐还原活性最佳。反应体系pH和ORP值的变化可准确指示细菌活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 玉米发酵液 影响因素 硫酸盐废水
下载PDF
基于过硫酸盐活化的高级氧化技术处理水中磺胺类药物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诗月 彭向天 +3 位作者 马瑞瑞 曾萍 李娟 朱幸运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2-650,共9页
磺胺类药物(SAs)是水中最常被检出的抗生素之一,传统的生物处理无法对其有效降解,研发高效降解SAs的技术具有现实意义。近年来,通过活化过硫酸盐(persulfate,PS)产生硫酸根自由基(SO_(4)^(-)·)的高级氧化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聚焦... 磺胺类药物(SAs)是水中最常被检出的抗生素之一,传统的生物处理无法对其有效降解,研发高效降解SAs的技术具有现实意义。近年来,通过活化过硫酸盐(persulfate,PS)产生硫酸根自由基(SO_(4)^(-)·)的高级氧化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聚焦于PS的各种活化方法,包括热活化、紫外活化、金属离子及金属氧化物活化、碳材料活化、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活化等,分析了不同活化方法可能的活化机理和优缺点,综述了基于过硫酸盐活化的高级氧化技术(PS-AOPs)在SAs降解中的应用,阐述了PS-AOPs降解SAs的机制。结果表明:活化PS的机制是通过活化方法使其分子结构中的O—O键断裂,从而使PS分解形成SO_(4)^(-)·或其他活性物质,活化方法决定了PS-AOPs降解SAs的效率。SAs的降解途径分为自由基途径与非自由基途径,其中自由基途径主要包括苯胺部分氧化、磺酰胺基团及相邻位点(C—NH—SO_(2)—C)的裂解等,非自由基途径包括电子传递、表面活化、单线态氧(^(1)O_(2))作用等。最后,提出未来研究重点应在开发稳定高效活化PS的催化剂以及使用多种处理技术协同作用基础上,加强对SAs降解机制以及含SAs实际废水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类药物(SAs) 硫酸盐(PS) 活化 硫酸根自由基 羟基自由基
下载PDF
硫酸亚铁对铝酸盐水泥浆体性能及水化产物的影响
6
作者 张梦真 娄广辉 +4 位作者 刘子娴 蔡基伟 许鸽龙 乔一佳 张祥飞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4-850,共7页
铁相对水泥混凝土耐久性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为拓宽铁相来源,本文研究了铁盐对铝酸盐水泥性能及水化产物的影响。通过将铝酸盐水泥和硫酸盐(二水石膏和硫酸亚铁)复合,使铝酸盐水泥水化生成以钙矾石为主的产物,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硫酸盐... 铁相对水泥混凝土耐久性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为拓宽铁相来源,本文研究了铁盐对铝酸盐水泥性能及水化产物的影响。通过将铝酸盐水泥和硫酸盐(二水石膏和硫酸亚铁)复合,使铝酸盐水泥水化生成以钙矾石为主的产物,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硫酸盐中硫酸亚铁比例对铝酸盐水泥浆体凝结时间、抗压强度以及体积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采用XRD和SEM分析水化产物类型以及微观形貌,阐明硫酸亚铁对水泥浆体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适量的硫酸盐可提升铝酸盐水泥浆体的抗压强度;硫酸亚铁对铝酸盐水泥表现出轻微的促凝作用,对膨胀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硫酸亚铁对钙矾石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适量的硫酸亚铁使得所生成的钙矾石尺寸较小,且分布均匀,有利于提升硬化浆体的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盐水泥 硫酸 硫酸亚铁 钙矾石 抗压强度 膨胀性
下载PDF
在干湿循环下CaFe-LDHs掺合料对混凝土试块的抗硫酸盐侵蚀研究
7
作者 马元洁 乔聪 谭维佳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88,94,共6页
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Ca Fe-LDHs,并用于硫酸盐的吸附及混凝土试块的抗硫酸盐侵蚀研究。吸附试验表明,CaFe-LDHs对硫酸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这说明CaFe-LDHs对硫酸盐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在抗硫酸盐侵蚀试... 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Ca Fe-LDHs,并用于硫酸盐的吸附及混凝土试块的抗硫酸盐侵蚀研究。吸附试验表明,CaFe-LDHs对硫酸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这说明CaFe-LDHs对硫酸盐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在抗硫酸盐侵蚀试验表明,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随Ca Fe-LDHs掺量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着干湿循环的次数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硫酸盐深度分布曲线表明,随着掺合料的增加能够有效地延缓硫酸盐对混凝土试块的侵蚀,并说明CaFe-LDHs作为掺合料能够有效地降低硫酸盐对混凝土试块的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Fe-LDHs 硫酸 吸附 砂浆试块 硫酸盐侵蚀
下载PDF
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的合成及性能
8
作者 刘建益 钱飞 +3 位作者 方银军 张永金 胡学一 夏咏梅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6,221,共7页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具有水生毒性而亟需开发其替代物。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由于安全性较高,且理化性能与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接近,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潜在的替代物。以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为原料、氯磺酸为硫酸酯化试剂,合成了壬基...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具有水生毒性而亟需开发其替代物。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由于安全性较高,且理化性能与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接近,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潜在的替代物。以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为原料、氯磺酸为硫酸酯化试剂,合成了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其中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5)硫酸钠和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9)硫酸钠(5和9分别为其环氧乙烷加成数)的酯化率分别可达90.91%和91.06%。结果表明,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5)硫酸钠水溶液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硫酸钠(AES)具有相近的表界面活性。合成产物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具有和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相当的润湿及泡沫性能,比AES具有更好的润湿、泡沫及乳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环己醇聚氧乙烯醚硫酸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 聚氧乙烯醚 表面活性剂 表界面活性
原文传递
抗硫化返原剂二水合六亚甲基-1,6-二硫代硫酸二钠的制备
9
作者 李天余 侯文杰 +1 位作者 施云海 余涛 《合成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1期63-67,共5页
使用1,6-二氯己烷与五水合硫代硫酸钠合成出抗硫化返原剂二水合六亚甲基-1,6-二硫代硫酸二钠,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考察其粗产品的合成工艺条件;对获得的产品进行重结晶纯化,结合硫代硫酸钠在乙醇-水溶液体系中不同温度的溶解度获... 使用1,6-二氯己烷与五水合硫代硫酸钠合成出抗硫化返原剂二水合六亚甲基-1,6-二硫代硫酸二钠,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考察其粗产品的合成工艺条件;对获得的产品进行重结晶纯化,结合硫代硫酸钠在乙醇-水溶液体系中不同温度的溶解度获得重结晶过程中溶剂的最优乙醇浓度、重结晶温度和结晶次数;最后对所合成产品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及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的分析。结果表明,合成二水合六亚甲基-1,6-二硫代硫酸二钠的最佳反应条件为1,6-二氯己烷质量分数14%、乙醇与水的质量比3/4、反应体系pH值9、反应温度83℃,此时所合成粗产品的纯度和收率最高;使用质量分数为80%的乙醇溶液在20℃下重结晶精制2次,可制得纯度达97%以上、单程收率在80%以上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水合六亚甲基-1 6-二硫代硫酸二钠 抗硫化返原剂 1 6-二氯己烷 硫代硫酸
下载PDF
生物炭基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处理不同污染物的研究现状
10
作者 尹寄全 温璐菁 +3 位作者 纪欣雨 王家祥 赵学宇 朱兆亮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4年第1期11-15,共5页
生物炭活化过硫酸盐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活化效率低、分离困难等问题。综述了生物炭基催化剂的制备材料、制备方法,探讨了不同种类的生物炭基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的机理,总结了该体系在不同有机污染物降解方面的应用成效,结合当前研究状... 生物炭活化过硫酸盐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活化效率低、分离困难等问题。综述了生物炭基催化剂的制备材料、制备方法,探讨了不同种类的生物炭基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的机理,总结了该体系在不同有机污染物降解方面的应用成效,结合当前研究状况,展望了生物炭基催化剂未来的研究方向及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基催化剂 活化 硫酸根自由基 硫酸 降解机理
下载PDF
基于磁性纳米材料Fe_(3)O_(4)@PPy和聚集诱导发光材料(TTAPE)检测肝素药品中的多硫酸软骨素残留
11
作者 王玥婷 焦哲 曾燕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6-251,共6页
合成了一种聚吡咯修饰的磁性纳米颗粒(Fe_(3)O_(4)@PPy),通过结合AIE荧光探针四苯基乙烯衍生物(TTAPE)建立了一种检测肝素药品中多硫酸软骨素的检测方法。肝素和多硫酸软骨素与TTAPE结合导致运动受限,进而释放荧光,而Fe_(3)O_(4)@PPy加... 合成了一种聚吡咯修饰的磁性纳米颗粒(Fe_(3)O_(4)@PPy),通过结合AIE荧光探针四苯基乙烯衍生物(TTAPE)建立了一种检测肝素药品中多硫酸软骨素的检测方法。肝素和多硫酸软骨素与TTAPE结合导致运动受限,进而释放荧光,而Fe_(3)O_(4)@PPy加入后可以猝灭其荧光。研究了肝素和多硫酸软骨素与TTAPE结合后荧光增强规律和Fe_(3)O_(4)@PPy对它们的荧光猝灭规律,建立了不同的猝灭曲线,进而同时检测肝素和多硫酸软骨素。实验确定了肝素和多硫酸软骨素的最佳荧光检测波长为482 nm,Fe_(3)O_(4)@PPy的使用量为5 mg,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3.5 mg/L,肝素浓度的相对偏差在0.5%以下。肝素实际样品中多硫酸软骨素的回收率为90%和96.67%,相对标准偏差为4.4%和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硫酸软骨素 聚集诱导发光 磁性纳米材料 淬灭 荧光探针
原文传递
钢渣/氮掺杂改性活性炭催化过硫酸盐降解罗丹明B
12
作者 黄艳 邢波 +4 位作者 晏伟 杨郭 范凤艳 张华芳 汤鲲彪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以提高钢渣资源化利用和深度降解有机污染物为研究目标,通过改变氨气煅烧温度制备了系列钢渣/氮掺杂改性活性炭复合材料,并用于催化过硫酸钠处理罗丹明B(RhB)废水。同时采用N2吸附/脱附、XRD、XPS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孔结构和表面性质进... 以提高钢渣资源化利用和深度降解有机污染物为研究目标,通过改变氨气煅烧温度制备了系列钢渣/氮掺杂改性活性炭复合材料,并用于催化过硫酸钠处理罗丹明B(RhB)废水。同时采用N2吸附/脱附、XRD、XPS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孔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氮元素的引入可改善复合材料中活性金属与活性炭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催化活性。以最优复合材料60%GZ/AC-N800为研究对象,在反应温度为35℃、PS加量为2 g/L和宽pH(3~11)操作条件下,反应30 min后罗丹明B(100 mg/L)的去除率可达88.7%~92.2%。动力学分析发现,60%GZ/AC-N800复合材料催化PS降解RhB符合准二级动力学。自由基掩蔽实验发现,该降解过程是自由基途径(SO_(4)^(·-)和·OH)和非自由基途径(^(1)O_(2))共同参与反应的氧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活性炭 氮掺杂 罗丹明B 硫酸
下载PDF
氧化亚硫酸化菜籽油加脂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3
作者 王璐瑶 陈向 +4 位作者 王雨璐 张佳星 贾欣宇 蒋弟勇 陈慧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2,共8页
利用亚硫酸氢钠对氧化菜籽油进行亚硫酸化改性,经过三乙醇胺中和获得植物油基加脂剂(OSF-T),最后通过添加过氧乙酸去除残余的亚硫酸盐获得低碘值加脂剂(OSF-PT)。将上述加脂剂应用于蓝湿牛皮染色加脂实验,同时与市售加脂剂AMK对比。结... 利用亚硫酸氢钠对氧化菜籽油进行亚硫酸化改性,经过三乙醇胺中和获得植物油基加脂剂(OSF-T),最后通过添加过氧乙酸去除残余的亚硫酸盐获得低碘值加脂剂(OSF-PT)。将上述加脂剂应用于蓝湿牛皮染色加脂实验,同时与市售加脂剂AMK对比。结果表明,自制加脂剂乳液粒径在10~180 nm之间,并具有优异的乳液稳定性和分散性;加脂性能良好,其中OSF-T加脂革柔软度可达6.5 mm;OSF-T加脂革的挥发性有机物(VOC)含量为123.7 g/m^(2),OSF-PT加脂革的VOC含量为121.3 g/m^(2),均低于AMK加脂革(164.3 g/m^(2));OSF-PT加脂革比AMK加脂革的颜色更浅淡,色差(ΔE)为4.12,更适用于浅色革加脂;经过热老化和紫外老化处理,OSF-T加脂革的抗张强度仍维持在15 MPa以上,六价铬含量低于5 mg/kg。加脂剂OSF-T在皮革柔软度、力学性能、耐老化性能和六价铬含量方面均略优于市售加脂剂A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菜籽油 氧化亚硫酸 植物油基加脂剂 耐老化性能
原文传递
硫酸羟氯喹联合甲硝唑凝胶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曲靖 何大伟 +2 位作者 吴哲 杨欣 谢小丽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硫酸羟氯喹联合甲硝唑凝胶治疗玫瑰痤疮的美学效果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玫瑰痤疮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硫酸羟氯喹联合甲硝唑凝胶治疗,n=42)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硫酸羟氯喹联合甲硝唑凝胶治疗玫瑰痤疮的美学效果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玫瑰痤疮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硫酸羟氯喹联合甲硝唑凝胶治疗,n=42)和对照组(甲硝唑凝胶治疗,n=42)。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Acn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Acne-QOL)评分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 r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cne-QOL各项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6、CRP、TNF-α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9.52%、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羟氯喹联合甲硝唑凝胶治疗玫瑰痤疮安全有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面部美学效果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羟氯喹 甲硝唑凝胶 玫瑰痤疮 美学效果 疗效
下载PDF
考虑采动效应的闭坑矿井水硫酸盐污染规律
15
作者 齐跃明 周沛 +3 位作者 周来 蒋丹 杨雨晴 刘延卓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100,共12页
高硫煤矿闭坑后成为埋藏在地表以下深部的产酸污染场,对相邻含水层和周边环境造成了潜在危害,且因采动效应影响和矿井空间分布复杂导致相邻含水层的污染过程与污染程度评价困难。以某闭坑矿区为研究对象,选取SO_(4)^(2-)作为特征污染物... 高硫煤矿闭坑后成为埋藏在地表以下深部的产酸污染场,对相邻含水层和周边环境造成了潜在危害,且因采动效应影响和矿井空间分布复杂导致相邻含水层的污染过程与污染程度评价困难。以某闭坑矿区为研究对象,选取SO_(4)^(2-)作为特征污染物,考虑多煤层采动裂隙对含水层结构的破坏影响,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对闭坑矿区酸性矿井水中SO_(4)^(2-)污染迁移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流体扩散系数对含水层污染物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SO_(4)^(2-)在二叠系童子岩组砂岩含水层中水平迁移面积随时间增大而增大,增大速率逐渐减小,垂向渗透系数扩大10倍,空间变异性增强;闭坑5、10、15a后,最大水平迁移距离分别为215、414、612m,最大垂向迁移距离分别达到50、65、70m;而扩散系数越大,产酸时间越长,SO_(4)^(2-)迁移距离和污染范围将随之增大,相较于水平方向,垂向上SO_(4)^(2-)浓度变化对扩散系数的敏感度更高。基于模拟结果,结合闭坑矿区实际条件,针对性提出了“源头减量-过程阻断-末端治理”的综合防控与治理方案。研究结果将为该闭坑煤矿酸性矿井水污染治理与防控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其他同类矿井提供科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坑煤矿 酸性矿井水 硫酸 导水裂隙带 采动效应 综合防控
下载PDF
高铁酸钾-过硫酸钠降解萘的效能及机理研究
16
作者 马会强 闫首龙 +1 位作者 韩佳琪 李爽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3-1181,共9页
为了绿色且高效地治理多环芳烃萘污染地下水,采用高铁酸钾-过硫酸钠体系降解萘,考察高铁酸钾和过硫酸钠的摩尔比、pH值和温度对萘降解效果的影响,并探究反应动力学和降解机理。研究显示,当温度为25℃,pH值为5.0,高铁酸钾和过硫酸钠的摩... 为了绿色且高效地治理多环芳烃萘污染地下水,采用高铁酸钾-过硫酸钠体系降解萘,考察高铁酸钾和过硫酸钠的摩尔比、pH值和温度对萘降解效果的影响,并探究反应动力学和降解机理。研究显示,当温度为25℃,pH值为5.0,高铁酸钾和过硫酸钠的摩尔比为1∶2时,在50 min时萘最佳降解率为82.3%。采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对萘的降解曲线进行拟合,发现其反应速率k为0.0302 min^(-1),远高于高铁酸钾体系的0.0074 min^(-1)和过硫酸钠体系的0.0034 min^(-1)的总和,表明高铁酸钾-过硫酸钠体系存在协同作用。通过对高铁酸钾-过硫酸钠体系中Fe(Ⅱ)和Fe(Ⅲ)质量浓度变化测定,显示该体系可以活化过硫酸钠且Fe(Ⅱ)和Fe(Ⅲ)质量浓度变化与萘的降解试验结果吻合。采用自由基猝灭试验和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技术探究高铁酸钾-过硫酸钠体系中的活性氧化物种,发现羟基自由基(·OH)和硫酸根自由基(·SO_(4)^(-))都参与了萘的降解过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确定了3种萘的中间产物,并提出了一种可能的降解途径。研究发现,萘在降解过程中可被转化为低毒或无毒物质,表明高铁酸钾-过硫酸钠体系对萘的降解是一个渐进降低毒性的过程,可以有效降低环境风险。总之,高铁酸钾-过硫酸钠联合体系作为一种高效的清洁技术,可为治理多环芳烃萘污染地下水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高铁酸钾 硫酸 反应动力学 降解机理
原文传递
氧化钙活化过硫酸盐修复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
17
作者 程爱华 程岩 李晓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2-326,共5页
采用氧化钙活化过硫酸盐氧化法修复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考察了过硫酸钠投加量、过硫酸钠与氧化钙投加比、水土比等对修复效果的影响,探讨了机理。结果表明,在过硫酸钠投加量2.5 mmol/g,氧化钙与过硫酸钠投加比2∶5,水土比3∶1的... 采用氧化钙活化过硫酸盐氧化法修复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考察了过硫酸钠投加量、过硫酸钠与氧化钙投加比、水土比等对修复效果的影响,探讨了机理。结果表明,在过硫酸钠投加量2.5 mmol/g,氧化钙与过硫酸钠投加比2∶5,水土比3∶1的条件下,汞、砷的钝化率分别为81%和83%,存在形态由弱酸提取态转化为更为稳定的残渣态,氯仿、苯、总石油烃和1,2,3-三氯丙烷的去除率分别为99%,98%,82%,80%。氧化钙一方面,催化过硫酸盐,产生硫酸根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氧化重金属、降解有机污染物。另一方面,通过物理固封和吸附、络合、沉淀作用钝化汞、砷。研究为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修复 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 氧化钙 硫酸
下载PDF
零价铝还原联合过硫酸盐氧化高效处理DDNP工业废水
18
作者 杨震 李阳 杨世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4,共7页
二硝基重氮酚(DDNP)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高效引发炸药,生产单位质量的DDNP便会产生200~300倍的含DDNP及其衍生物的工业废水。DDNP毒性大且十分稳定,难以生物降解,而且由于其结构中存在强吸电子的硝基结构,具有抗氧化性,单一高级氧化技术也... 二硝基重氮酚(DDNP)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高效引发炸药,生产单位质量的DDNP便会产生200~300倍的含DDNP及其衍生物的工业废水。DDNP毒性大且十分稳定,难以生物降解,而且由于其结构中存在强吸电子的硝基结构,具有抗氧化性,单一高级氧化技术也难以将其彻底降解。利用改性微米零价铝(C@mZVAl)联合过硫酸钠(Na_(2)S_(2)O_(8))构建先还原后氧化体系,考察耦合体系对DDNP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无需进行额外稀释或调pH等预处理,C@mZVAl联合Na_(2)S_(2)O_(8)便可实现对实际DDNP工业废水〔DDNP(1 050±15) mg/L〕的高效处理,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的氧化或还原处理体系。增加C@mZVAl的投加量可以加快还原阶段的反应速率,增加Na_(2)S_(2)O_(8)的投加量可进一步提高DDNP和COD的去除率,当DDNP初始质量浓度为(1 050±15) mg/L时,还原阶段投加8 g/L C@mZVAl联合氧化阶段投加10 mmol/L Na_(2)S_(2)O_(8)进行反应,废水中DDNP降解率达96.81%,COD去除率达81.20%,出水清澈。相较于目前其他的DDNP处理工艺,改性微米零价铝(C@mZVAl)联合过硫酸钠(Na_(2)S_(2)O_(8))工艺具有效率高、操作简单、药剂消耗少等特点,为DDNP及其他类型抗氧化有机工业废水的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硝基重氮酚工业废水 抗氧化有机污染物 零价铝 硫酸
下载PDF
Co掺杂Mn_(2)O_(3)复合材料的构筑及活化过氧单硫酸盐降解医药废水
19
作者 张涛 张贺 +1 位作者 杜雅欣 展思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8-278,共11页
废水中的抗生素对人类健康与生态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通过活化过氧单硫酸盐(PMS)产生活性氧物种是处理抗生素废水的有效手段。然而,由于电子迁移效率不足,实现高效的PMS活化仍然具有挑战性。在此,Co掺杂的Mn_(2)O_(3)催化剂(Co5-Mn_(2)O... 废水中的抗生素对人类健康与生态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通过活化过氧单硫酸盐(PMS)产生活性氧物种是处理抗生素废水的有效手段。然而,由于电子迁移效率不足,实现高效的PMS活化仍然具有挑战性。在此,Co掺杂的Mn_(2)O_(3)催化剂(Co5-Mn_(2)O_(3))通过简单的一步煅烧法得到,以氧氟沙星(OFX)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Co5-Mn_(2)O_(3)/PMS体系的降解性能,在15 min内OFX去除率达到了95%,相比于原始Mn_(2)O_(3)提升了12.3倍,同时Co5-Mn_(2)O_(3)/PMS体系对多种污染物(环丙沙星、磺胺甲恶唑、四环素、罗丹明B和甲基橙)均表现出良好的降解性能,体现了实际应用的潜力。X射线光电子能谱证实,Co掺杂引起了催化剂表面重构与电子迁移实现了Mn^(4+)-O-Co^(2+)活性位点的形成。猝灭实验分析,富电子Co位点与缺电子的Mn位点可以有效地活化PMS生成硫酸根自由基与单线态氧从而实现OFX的高效去除。这项工作为控制催化功能提供了一种活性位点的结构调控方法,为自由基与非自由基耦合降解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_(2)O_(3) 过氧单硫酸盐活化 医药废水 活性位点 电子转移 氧氟沙星
下载PDF
针刺联合硫酸羟氯喹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比率的影响
20
作者 李新华 周晓莉 +1 位作者 王超 宋美卿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硫酸羟氯喹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比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山西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52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硫酸羟氯喹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比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山西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52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6例)与对照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硫酸羟氯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泪液流率、唾液流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及Th17/Treg比率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泪液流率、唾液流率高于对照组;ESR、CRP、IgG水平低于对照组;Th17/Treg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能明显改善口干、眼干症状,降低免疫反应,可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升高泪液流率、唾液流率,降低Th17/Treg比率,调节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针刺 硫酸羟氯喹 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