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杭州湾沉积物中硫酸盐-甲烷转换带内的碳循环 |
贺行良
谭丽菊
段晓勇
印萍
谢永清
杨磊
董超
王江涛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2
|
南海北部陆坡沉积物中P-S-Fe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划分硫酸盐-甲烷转换带的指示意义 |
张劼
雷怀彦
杨鸣
陈勇
孔媛
卢毅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3
|
硫酸盐-甲烷界面与甲烷通量及下伏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关系 |
方银霞
初凤友
|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7 |
10
|
|
4
|
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硫酸盐-甲烷界面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曹超
姜德刚
潘翔
陈庆辉
吴剑
刘珉璐
宋志晓
刘贞文
|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5
|
南海北部陆坡沉积物硫酸盐-甲烷反应界面深度的空间变化及其对甲烷水合物赋存状态差异性的指示意义 |
孟宪伟
张俊
夏鹏
王湘芹
|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6
|
夏季东、黄海沉积物中甲烷的分布和沉积物-水界面通量 |
叶旺旺
谷雪霁
康绪明
刘素美
张桂玲
|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7
|
南海北部水合物区HD109站位沉积物及孔隙水特征对甲烷渗漏的响应:来自元素和钡同位素的记录 |
朱碧
艾鑫宇
葛璐
杨涛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8
|
南海北部琼东南海域HQ-48PC站位地球化学特征及对天然气水合物的指示意义 |
吴庐山
杨胜雄
梁金强
苏新
杨涛
张欣
程思海
陆红锋
|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9
|
|
9
|
南海东北部GMGS2-16站位自生矿物特征及对水合物藏演化的指示意义 |
赵洁
王家生
岑越
苏丕波
林杞
刘佳睿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10
|
墨西哥湾北部富甲烷岩心SMI上的甲烷氧化作用 |
Chen Y
Lorenson T D
龚建明
|
《海洋地质动态》
|
2005 |
0 |
|
11
|
南海北部白云凹陷08CF7岩心沉积物的磁化率特征及其意义 |
陈忠
陈翰
颜文
颜彬
向荣
刘建国
|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1
|
|
12
|
海洋沉积物SMTZ带黄铁矿莓球粒径增大现象的甲烷事件意义 |
王家生
宋强
林杞
许力源
陈粲
王舟
耿坤龙
|
《地球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3
|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沉积物中孔隙水硫酸盐梯度变化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水合物的指示意义 |
吴庐山
杨胜雄
梁金强
苏新
付少英
沙志彬
杨涛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20
|
|
14
|
南沙海槽潜在天然气水合物的地质环境及其指标特征 |
陈忠
颜文
黄奇瑜
杨华平
陆钧
陈木宏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15
|
冷泉环境自生矿物多硫同位素特征及应用 |
张覃谊
邬黛黛
刘丽华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6
|
南海北部沉积物中单质硫颗粒的发现及意义 |
林杞
王家生
付少英
陆红锋
卜庆涛
林荣骁
孙飞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9
|
|
17
|
莫克兰冷泉区沉积物原核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环境响应 |
李其然
宿蕾
杨天邦
张振
于淼
邓希光
马忠霖
姚会强
李江涛
|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