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97篇文章
< 1 2 1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刺芒柄花素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靶点及机制
1
作者 李珊 赵康 +2 位作者 杨提 王莹 邓生琼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24-30,共7页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联合GEO基因芯片数据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索刺芒柄花素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在PubChem等数据库获取刺芒柄花素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s、DisGeNET等数据库获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靶...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联合GEO基因芯片数据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索刺芒柄花素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在PubChem等数据库获取刺芒柄花素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s、DisGeNET等数据库获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靶点基因,与GEO芯片筛选的差异基因合并去重后得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靶点基因;通过构建韦恩图,得到药物与疾病共有靶点;利用R软件包对共有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利用String在线平台构建共有靶点蛋白互作网络,运用Cytoscape软件对网络进行拓扑学参数筛选得到核心靶点;再运用分子对接技术将筛选出来的核心靶点分别与刺芒柄花素的结合活性进行验证。结果 筛选出413个刺芒柄花素作用靶点及1 244个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达差异基因,两者取交集后得到55个刺芒柄花素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潜在靶点,KEGG富集分析显著富集于PPAR信号通路、MAPK信号等通路,并显示基因功能与炎症及细胞凋亡相关;运用Cytoscape筛选得到核心靶点CAP1、CXCL8、EGFR、FOS、CTSS、IGF1、MMP9、PPARG;分子对接模拟验证显示,CAP1、CXCL8、EGFR、FOS、IGF1、MMP9、PPARG等核心靶点与刺芒柄花素结合强,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刺芒柄花素作用于CAP1等多个核心靶点调节炎症相关信号通路,进而发挥抗动脉斑块形成的作用,可为后续临床用药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GEO数据库 刺芒柄花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孙亚楠 袁哲星 刘娜 《大医生》 2024年第3期111-113,共3页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70例ACI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南...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70例ACI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体检的4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hs-CRP、TNF-α水平;根据头颅CT显示脑梗死体积的不同,将研究组患者分为小梗死灶组(22例)、中梗死灶组(30例)和大梗死灶组(18例);根据颈动脉斑块性质的不同,将研究组患者分为无斑块组(16例)、稳定斑块组(21例)和不稳定斑块组(33例)。比较不同脑梗死体积患者、不同斑块性质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分析hs-CRP、TNF-α水平与ACI患者脑梗死体积、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血清hs-CRP、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大梗死灶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均高于中梗死灶组和小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均高于小梗死灶组(均P<0.05)。不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均高于无斑块组(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s-CRP、TNF-α水平与脑梗死体积、颈动脉斑块性质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异常升高,且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与脑梗死体积、颈动脉斑块性质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颈动脉硬化斑块
下载PDF
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卒中后短期mRS评分的相关性
3
作者 吴静静 张亚婷 +3 位作者 张林 尹喜 宋娟 王成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0,共5页
目的 使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检查分析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构成与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mRS评分的相关性,为此类患者的预后评价提... 目的 使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VWI)检查分析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构成与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mRS评分的相关性,为此类患者的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 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招募出现缺血性卒中症状并在症状侧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将其中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且完成了3个月卒中二级预防的患者连续入组本研究并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根据mRS评分将入组患者分为不良预后组(mRS≥2)和良好预后组(mRS<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首次HR-VWI检查的斑块成分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的斑块成分。分析斑块中不同成分与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共计入组66例(不良预后组39例,良好预后组27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检查中,不良预后组含有斑块内出血的比例高于良好预后组(P<0.05),良好预后组斑块内存在钙化的比例以及钙化体积均大于不良预后组(P<0.05);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不良预后组和良好预后组间含有斑块内出血的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良好预后组中斑块内存在钙化的比例更大、钙化体积更大(P<0.05)。结论 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钙化及钙化体积与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卒中二级预防3个月后mRS评分具有相关性;症状初期行HR-VWI检查可对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卒中 改良Rankin量表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影响因素及ESM-1、Lp-PLA2、miR-21鉴别价值分析
4
作者 陈杰 任国勇 +1 位作者 王炜 米英姿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影响因素及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p-PLA_(2))、微小核糖核酸-21(miR-21)对斑块性质、分级及预后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太原钢...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影响因素及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p-PLA_(2))、微小核糖核酸-21(miR-21)对斑块性质、分级及预后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AIS患者120例,收集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和分级,测定AIS患者血清ESM-1、Lp-PLA_(2)、miR-21水平,评定短期预后。比较不同斑块性质AIS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清ESM-1、Lp-PLA_(2)、miR-21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AIS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ESM-1、Lp-PLA_(2)、miR-21对AIS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鉴别价值,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ESM-1、Lp-PLA_(2)、miR-21与AIS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级的关系,比较联合血清ESM-1、Lp-PLA_(2)、miR-21鉴别易损斑块与稳定斑块患者短期预后情况。结果:120例AIS患者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可知,25例斑块未形成,95例斑块形成(其中稳定斑块38例,易损斑块57例);斑块分级:1级38例,2级32例,3级25例。易损斑块患者TG、LDL-C、ESM-1、Lp-PLA_(2)、miR-21均高于稳定斑块(P<0.05);TG、LDL-C、ESM-1、Lp-PLA_(2)、miR-21均为AIS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影响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联合血清ESM-1、Lp-PLA_(2)、miR-21鉴别诊断AIS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AUC最大,为0.899,具有较好诊断效能;血清ESM-1、Lp-PLA_(2)、miR-21与AIS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级别呈正相关关系(P<0.05);联合血清ESM-1、Lp-PLA_(2)、miR-21鉴别易损斑块患者短期预后良好率低于稳定斑块患者(P<0.05)。结论:TG、LDL-C、ESM-1、Lp-PLA_(2)、miR-21为AI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影响因素,尤其是ESM-1、Lp-PLA_(2)、miR-21可用于鉴别诊断斑块性质、分级,且在不同斑块性质患者短期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ESM-1 Lp-PLA_(2) MIR-21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FGF21水平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相关性
5
作者 田宸骏 曹洁 岳平 《微循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3-66,77,共5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变化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01-2023-09确诊的NAFLD患者131例,根据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无斑块组(n=59)和斑块组(n=72)...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变化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01-2023-09确诊的NAFLD患者131例,根据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无斑块组(n=59)和斑块组(n=72),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9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血清尿酸(U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FGF21水平并比较组间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FGF21与NAFL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斑块组和斑块组患者UA、TC、TG、LDL-C、sdLDL-C和FGF21水平均升高,HDL-C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无斑块组比较,斑块组LDL-C、sdLDL-C和FGF21升高(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充分调整协变量后,血清FGF21升高与NAFL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呈正相关。结论:血清FGF21是NAFL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非酒精性脂肪肝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PLT、CRP、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陈素雅 袁彬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不稳定斑块组(44例)和稳...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不稳定斑块组(44例)和稳定斑块组(63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入院时PLT、CRP、UA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采用ROC分析PLT、CRP、UA水平联合检测对不稳定斑块的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稳定斑块组入院时TC、TG、LDL-C、PLT、CRP、UA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HDL-C水平低于稳定斑块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TC(>5.98 mmol/L)、TG(>1.21 mmol/L)、LDL-C(>3.40 mmol/L)、PLT(≥218.61×109/L)、CRP(>10 mg/L)、UA(>323.46μmol/L)是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入院时HDL-C(≥0.90 mmol/L)是不稳定斑块的形成保护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入院时PLT、CRP、UA水平与TC、TG、LDL-C呈正相关,与斑块稳定性、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ROC分析显示,入院时PLT、CRP、UA联合诊断不稳定斑块的AUC为0.808,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18%、68.25%(P<0.001)。结论:PLT、CRP、UA水平是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且在诊断CAS稳定性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PLT CRP UA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B-FLOW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茹建平 杨庆华 +1 位作者 赵海慧 李彩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84-0187,共4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彩色多普勒超声、B-FLOW的联合价值。方法 以80例的患者和健康人员,分别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B-FLOW检查。结果 单一两种诊断方式的阳性检出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但是联合诊断的相关数...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彩色多普勒超声、B-FLOW的联合价值。方法 以80例的患者和健康人员,分别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B-FLOW检查。结果 单一两种诊断方式的阳性检出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但是联合诊断的相关数据明显优于单一检测。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B-FLOW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B-FLOW技术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原文传递
溶栓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疗效
8
作者 陈曦 徐珑嫣 +2 位作者 朱春磊 王永年 谢益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溶栓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用溶栓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和对照组(45例,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 目的探讨溶栓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用溶栓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和对照组(45例,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斑块情况、中医症状积分、血流变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6.36%)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患者的内-中膜的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和斑块面积分别为(0.95±0.16)mm、(19.34±1.47)mm^(2),均低于对照组[(1.24±0.18)mm、(20.33±1.87)mm^(2)];管腔直径[(6.47±0.48)mm]大于对照组[(5.53±0.43)mm],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头晕、头刺痛、肢体麻木、口唇紫暗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1.02±0.56)、(2.02±1.48)、(2.34±0.47)、(2.26±1.22)分,均低于对照组[(2.34±0.43)、(3.20±1.03)、(3.33±1.87)、(3.51±1.49)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及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斑块情况,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血流变指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栓胶囊 阿司匹林肠溶片 中医症候积分 颈动脉硬化斑块 血流变指标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2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潜在机制
9
作者 文姣姣 杨学远(综述) +1 位作者 赵永超 马懿(审校)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594-599,共6页
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理过程中,斑块内不成熟血管形成和(或)破裂出血、内皮功能障碍是冠脉疾病进展的重要原因,尽管治疗斑块进展的药物和非药物取得了一定成效、早期挽救了生命,但患者的预后并不乐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 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理过程中,斑块内不成熟血管形成和(或)破裂出血、内皮功能障碍是冠脉疾病进展的重要原因,尽管治疗斑块进展的药物和非药物取得了一定成效、早期挽救了生命,但患者的预后并不乐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干预斑块进展的治疗。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被证明是缺血、缺氧下调节内皮功能和血管生成(或)破裂出血的关键因子。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肿瘤、眼部血管疾病已有靶向药物,但冠脉粥样硬化疾病中尚未见Ang2相关的靶向药物。此外,非编码RNA和心血管疾病、血管生成关系密切,可能参与调控Ang2介导的斑块进展。本文就Ang2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中潜在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2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非编码RNA 血管生成 机制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张丽莉 李静 +2 位作者 丁林锋 孙静娴 蔡静波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36-239,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病人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303例NVAF病人,根据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分为房颤伴脑卒中组(n=134)和房颤不伴脑卒中组(n=169)。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NVA...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病人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303例NVAF病人,根据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分为房颤伴脑卒中组(n=134)和房颤不伴脑卒中组(n=169)。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NVAF病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因素,并进一步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房颤伴脑卒中组中75.4%的病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非脑卒中组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人比例为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CHA_(2)DS_(2)-VASc评分是NVAF病人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联合CHA_(2)DS_(2)-VASc评分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优于CHA_(2)DS_(2)-VASc评分。结论在老年NVAF病人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联合CHA_(2)DS_(2)-VASc评分预测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价值优于CHA_(2)DS_(2)-VASc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脑卒中 老年人
下载PDF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
11
作者 姚姝帆 翁孝刚 张莉莉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3-59,共7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相关性,以及PLR、NLR对T2DM患者CAS斑块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11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相关性,以及PLR、NLR对T2DM患者CAS斑块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11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369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电子医疗记录系统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T2DM病程、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个人史、既往史等临床资料。应用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检测中性粒细胞计数(NC)、淋巴细胞计数(LC)、血小板(PLT)计数,计算PLR、NLR;应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按照是否合并CAS斑块将T2DM患者分为T2DM未合并CAS斑块组(n=94)和T2DM合并CAS斑块组(n=275),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液指标及PLR、NLR。按照合并CAS斑块数量将T2DM患者分为无斑块组(A组,n=94)、1个斑块组(B组,n=79)、2个斑块组(C组,n=89)、3个及以上斑块组(D组,n=107),将T2DM未合并CAS斑块组与T2DM合并CAS斑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4组间比较。根据PLR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P1组(PLR≤94.87,n=93)、P2组(94.87<PLR≤117.30,n=91)、P3组(117.30<PLR≤148.53,n=93)、P4组(PLR>148.53,n=92),比较4组患者的CAS斑块检出率;根据NLR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N1组(NLR≤1.59,n=92)、N2组(1.59<NLR≤1.93,n=92)、N3组(1.93<NLR≤2.50,n=93)、N4组(NLR>2.50,n=92),比较4组患者的CAS斑块检出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CAS斑块的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PLR、NLR对T2DM合并CAS斑块的预测效能。结果T2DM合并CAS斑块组患者的年龄、T2DM病程、合并高血压患者占比、SBP、PLR、NLR均显著高于T2DM未合并CAS斑块组,LC、TG水平显著低于T2DM未合并CAS斑块组(P<0.05);T2DM未合并CAS斑块组与T2DM合并CAS斑块组患者的性别、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占比、有抽烟史占比、有饮酒史占比、DBP、BMI、NC、PLT计数、TC、HDL-C、LDL-C、FBG、Hb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和D组患者的年龄、合并高血压患者占比、T2DM病程、SBP、PLR、NLR显著高于A组,LC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D组患者的TG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A组、B组、C组患者的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患者的年龄、合并高血压患者占比、T2DM病程显著高于B组,D组患者的SBP显著高于B组(P<0.05);C组与B组患者的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的年龄、合并高血压患者占比、T2DM病程、SBP显著高于C组(P<0.05);B组、C组、D组患者的LC、TG水平及P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的NLR显著高于B组(P<0.05);C组与B组患者的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C组患者的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组、P2组、P3组、P4组患者的CAS斑块检出率呈显著增加趋势(χ^(2)=30.610,P=0.000);N1组、N2组、N3组、N4组患者并发CAS斑块检出率呈显著增加趋势(χ^(2)=35.170,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LR、NLR是T2DM患者并发CAS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107、1.017、1.940,P<0.05)。PLR预测T2DM患者并发CAS斑块的最佳截断值为119.95,曲线下面积为0.680,灵敏度为54.7%,特异度为76.3%;NLR预测T2DM患者并发CAS斑块的最佳截断值为1.97,曲线下面积为0.698,灵敏度为56.5%,特异度为79.6%。结论PLR、NLR与T2DM患者CAS斑块相关,是T2DM并发CAS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对T2DM患者CAS斑块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益气活血法在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效果
12
作者 翟向红 刘亚丽 李冬玉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对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症状体征及心电图缺血性改变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1月-2023年3月郑州市中医院收治的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对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症状体征及心电图缺血性改变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1月-2023年3月郑州市中医院收治的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法进行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8周后的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颈动脉彩超结果、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情况及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8周后心电图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77.50%,31/40)(P<0.05);观察组治疗8周后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75.00%,30/4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2组神疲、乏力、气短、脉络瘀血、疼痛评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阻力指数(RI)、博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SPV)、T波倒置导联数、T波低平导联数、ST段下移导联数、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可明显改善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症状体征、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心肌供血及血脂水平,有利于提高心电图及中医证候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益气活血法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声学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13
作者 康周城 李花 +5 位作者 李德帅 李扬 杨春梅 陶黎 魏东 师瑞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2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声学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以2017年度陕西汉中地区城固县沙河营镇和宁强县大安镇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共1069例受试者纳入本研究,随访2年后,根据有无缺血性脑卒中分为两组。采...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声学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以2017年度陕西汉中地区城固县沙河营镇和宁强县大安镇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共1069例受试者纳入本研究,随访2年后,根据有无缺血性脑卒中分为两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在1069例观察队列中,385例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34例(8.8%)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单因素分析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组中既往有缺血性脑卒中病史、瓣膜性心脏病或心房颤动病史、弱回声斑块和≥50%狭窄的比例高于无缺血性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801、5.484、13.003、33.78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既往有缺血性脑卒中病史、弱回声斑块和≥50%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OR(95%CI)=35.514(11.331~111.405)、5.987(1.923~18.647)、9.931(3.114~31.921),P<0.01]。结论弱回声斑块可能可以作为预测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标志物,为社区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脑卒中 社区人群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超声造影技术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价值分析
14
作者 张丽莎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 探析超声造影技术应用在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定于2020年07月至2021年07月开展,纳入本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42例配合研究,均进行病理诊断,行超声、CEUS方法诊断,比较两种技术的诊... 目的 探析超声造影技术应用在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定于2020年07月至2021年07月开展,纳入本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42例配合研究,均进行病理诊断,行超声、CEUS方法诊断,比较两种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 42例患者,结果显示增强斑块共有50个,其中易损斑块有32个、稳定斑块有18个,依据病理检验结果,CEUS技术诊断准确度92.00%(46/50)、灵敏度93.75%(30/32)均较超声准确度76.00%(38/50)、灵敏度71.88%(23/32)高(P<0.05),CEUS特异性为88.89%(16/18)与超声特异性为83.33%(15/18)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出50个增强斑块,肩部有32个、基底部有16个、尾部有2个,软斑块31个、混合斑块10个、硬斑块9个。CEUS在软斑块、混合斑块、硬斑块的增强强度分级比较中有明显差异(P<0.05);混合斑块、硬斑块的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高于软斑块,最大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低于软斑块(P<0.05)。结论 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CEUS方法评估,可有效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可对斑块稳定性予以客观、灵敏的反映,可定量分析斑块内新生血管,临床上可借鉴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稳定性 超声造影技术 诊断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武晓燕 朱雅兰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3期181-185,共5页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我院接收的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再随机选取同期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名作为对照组,对2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然后对2...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我院接收的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再随机选取同期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名作为对照组,对2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然后对2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情况及斑块类型、颈动脉狭窄情况、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流参数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斑块检出率为68.0%,高于对照组的34.0%(V=11.565,P=0.001);2组的斑块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斑块类型以软斑、混合斑为主,对照组以硬斑为主(X=27.506,P<0.05);观察组的狭窄率(轻度、中度、重度)高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的左颈动脉IMT高于观察组[(1.12±0.31)mm与(0.95±0.12)mm,t=3.616,P=0.001],PSV[(69±15)cm/s与(76±9)cm/s,t=2.516,P=0.012]、EDV[(23.6±2.1)cm/s与(20.1±6.5)cm/s,t=3.617,P=0.001]、RI(0.65±0.26与0.78±0.12,t=3.210,P=0.002),则低于观察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多普勒 彩色 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脑梗死 血流参数
下载PDF
高频彩色超声诊断糖尿病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分析
16
作者 苏玉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63-0066,共4页
高频彩色超声诊断是影像科中常用检查方式,本项研究的目标是评估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诊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性。研究涵盖了90位参与者,他们在2022年03月至2023年03月期间接受了超声检测。这些参与者被分为两组:一组... 高频彩色超声诊断是影像科中常用检查方式,本项研究的目标是评估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诊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性。研究涵盖了90位参与者,他们在2022年03月至2023年03月期间接受了超声检测。这些参与者被分为两组:一组是45位入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一组是45位同期入院进行常规健康检查的非糖尿病老年人,作为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的超声诊断结果,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下肢动脉内膜不平整、有无斑块的分布比例、动脉壁的平均内膜厚度(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斑块主要集中在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超声图像显示了IMT的增厚、血管内膜的不规则性、存在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流束边缘的不整齐和不完全充盈,以及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的血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流信号的减弱或消失。综上所述,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一种方便、无创、无痛的诊断手段,对于评估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观察到下肢动脉斑块分布、管腔内膜情况,并查看到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可为临床诊疗活动提供准确资料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彩色超声诊断 糖尿病 老年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联合护理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效果分析
17
作者 张海燕 张洁 +2 位作者 曹薇 戴林 董梅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68-0071,共4页
相关数据调查表明,急性脑梗死为神经科多发病症,在总体卒中病症当中,此类患者占比为70%,该疾病有极高的致残率,更会增加患者死亡风险,所以,对于急性脑梗死疾病应加强防治工作。此次主要对该类患者实施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联合护理方... 相关数据调查表明,急性脑梗死为神经科多发病症,在总体卒中病症当中,此类患者占比为70%,该疾病有极高的致残率,更会增加患者死亡风险,所以,对于急性脑梗死疾病应加强防治工作。此次主要对该类患者实施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联合护理方面进行了具体评估分析。方法 此次选入的调查目标都是确定病症患者,坚持完成调研者是80例,根据计算机软件对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主要给予瑞舒伐他汀干预,观察组相同病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并配合氯吡格雷联合护理,对患者干预后的血脂、hs-CRP、IMT 、Smax各指标进行评估,记录此次出现不良反应的病患。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临床干预,患者各指标情况有显示的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控制良好,恢复情况更为突出;对小组出现不良反应病例调研,两组都有部分此症状患者,发生率无显著区别(P>0.05)。结论 此次主要针对存在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了针对性治疗操作,结果为给患者运用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并加以针对性护理服务,可以迅速控制患者血脂水平,杜绝患者发生严重的炎症现象,同时在改善患者粥样斑块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氯吡格雷 护理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原文传递
电极和组织参数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射频消融影响的仿真研究
18
作者 舒爽 《建模与仿真》 2024年第2期1534-1545,共12页
本文通过建立的射频消融电–热–力耦合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电极和组织参数下的温度和热应力分布,并借助Arrhenius模型定量描述了热损伤效果。最后对仿真模型中关键组织参数进行主效应和方差分析,得出对消融温度和消融体积有显著影响的... 本文通过建立的射频消融电–热–力耦合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电极和组织参数下的温度和热应力分布,并借助Arrhenius模型定量描述了热损伤效果。最后对仿真模型中关键组织参数进行主效应和方差分析,得出对消融温度和消融体积有显著影响的敏感性参数。结果表明:1) 为实现有效消融并避免过热损伤,应增加电极间距并适度提高电压,使得高温不容易集中在纤维层。2) 调整电极位置至纤维层较厚区域可避免热应力过度集中,减小斑块硬化引起的破裂风险。3) 斑块电导率σ2和血管电导率σ1以及斑块热导率k2对消融区域内温度的影响显著,其中σ2和k2分别与消融体积呈负相关和正相关,在仿真建模中可将上述参数设置为温度依赖的函数降低仿真误差。这些结论将为未来建立针对个体化差异的,组织参数不确定的仿真平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射频消融 有限元 参数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19
作者 张一帆 李芳 +1 位作者 李启玉 邵醒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295-300,共6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内新生血管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建立AS实验兔模型,将模型实验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高脂饮食组、中药复方组、阿托伐他汀组。观察空白对照组、高脂饮食组第4周、8周、12周时血脂变化情况、用荧...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内新生血管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建立AS实验兔模型,将模型实验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高脂饮食组、中药复方组、阿托伐他汀组。观察空白对照组、高脂饮食组第4周、8周、12周时血脂变化情况、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组织标本中CD34的mRNA表达量、胸主动脉HE染色结果及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水平的变化差异。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高脂饮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脂蛋白升高明显,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CD34的mRNA定量表达结果,高脂饮食组CD34的表达量>1,且增长明显(P<0.05);HE染色显示,高脂饮食组内膜下可见大量泡沫细胞形成纤维斑块病变;免疫组化显示,高脂饮食组有内膜改变,CD34染色呈阳性表达,且随时间的推移,阳性表达逐渐增强,内膜下可见大量蓝紫色细胞核聚集,为CD34标记的新生血管,高脂饮食组的实验兔斑块内新生血管在不断生长。结论:脂质代谢紊乱,低密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斑块内新生血管相关,新生血管为AS进展过程中重要的伴随现象,AS斑块不稳定性与斑块内新生血管密切相关,且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斑块 新生血管 CD34
下载PDF
中年人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能消退
20
《中老年保健》 2024年第2期5-5,共1页
西班牙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中年人体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竟然可以完全消退一直以来,动脉粥样硬化都被认为是一种进展性、不可逆的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研究人员利用多区域三维血管超声成像技术,对3471名参与者展开了为期6年的研... 西班牙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中年人体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竟然可以完全消退一直以来,动脉粥样硬化都被认为是一种进展性、不可逆的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研究人员利用多区域三维血管超声成像技术,对3471名参与者展开了为期6年的研究,参与者年龄在40~55岁之间,其中36%为女性。研究的主要终点是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斑块总体积增加100%)和消退(斑块总体积减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超声成像技术 心血管疾病 消退 中年人 进展性 三维血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