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4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行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其血糖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刘芹凤 刘兆勇 《糖尿病新世界》 2024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 在糖尿病患者围术期麻醉过程中,探讨采取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于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8月临朐县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的5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 目的 在糖尿病患者围术期麻醉过程中,探讨采取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于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8月临朐县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的5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手术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手术采取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不同阶段血糖水平变化、生命体征变化及麻醉效果。结果 麻醉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结束时和术后3 h,观察组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中使用的胰岛素剂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血压和心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麻醉有效率为96.00%,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手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对患者血糖的影响明显优于全身麻醉,能够明显减小手术引起的血糖波动。同时有助于维持患者良好的生命体征情况,减少胰岛素用量,提高临床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围术期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血糖水平
下载PDF
无阿片类药物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
2
作者 姚朋 张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485-488,共4页
目的 探讨无阿片类药物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78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无阿片类药物全麻... 目的 探讨无阿片类药物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78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无阿片类药物全麻,研究组在硬膜外麻醉的基础上进行无阿片类药物全麻,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插管后5 min、气腹后5 min、拔管后5 min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手术前、气腹后两组患者血糖和皮质醇水平。采用Ramsay镇静评分量表评价患者术后第4、8、12 h镇静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插管后5 min,研究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糖、皮质醇水平均降低(P<0.05);术后4、8、12 h,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Ramsay评分增加,VAS评分降低(P<0.05)。结论 无阿片类药物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抑制手术过程中患者机体应激反应,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提升镇静镇痛效果,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阿片类药物全麻 硬膜外麻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效果
下载PDF
全麻及硬膜外麻醉对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杨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54-0157,共4页
分析全麻及硬膜外麻醉对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两组比对,对照组给予全麻,观察组给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认知功能评分、麻醉药物用量、睁... 分析全麻及硬膜外麻醉对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两组比对,对照组给予全麻,观察组给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认知功能评分、麻醉药物用量、睁眼的时间、恢复语言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术前6 h、术后72 h的认知功能评分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麻醉药物用量、睁眼的时间、恢复语言的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麻及硬膜外麻醉对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硬膜外麻醉对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而全麻对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及硬膜外麻醉 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 术后早期认知功能 影响
下载PDF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结肠癌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许磊 范滢萍 +1 位作者 赵锦芳 李永辉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结肠癌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观察组予以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予...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结肠癌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观察组予以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予以全麻,两组患者均予以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应激反应水平、炎症反应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诱导时间及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比,麻醉后0.5 h以及麻醉后2 h两组患者应激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比,麻醉后0.5 h以及麻醉后2 h两组患者炎症反应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降低结肠癌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且患者术后可更快清醒,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应激反应 炎症反应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肺癌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术后肺部功能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马野 杨洁昀 汪露露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肺癌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术后肺部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收治的20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肺癌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术后肺部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收治的20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情况和住院时间,术前以及术后24 h的免疫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肺功能,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的CD3+、CD4+、CD4+/CD8+均降低,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的白介素-1、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的残气量/总肺容量升高,每分钟最大自主通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每分钟最大自主通气量-每分钟通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的残气量/总肺容量低于对照组,每分钟最大自主通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每分钟最大自主通气量-每分钟通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有效缩短肺癌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减轻免疫功能抑制和炎症反应,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肺功能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苏醒质量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6
作者 叶正燕 甘伟耀 +2 位作者 黄尹宣 黄兆斌 韦艳霞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妇科腔镜手术中使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对患者苏醒质量、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2例妇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全身麻醉,4... 目的探讨妇科腔镜手术中使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对患者苏醒质量、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2例妇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全身麻醉,46例)与观察组(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46例)。比较两组患者苏醒质量,气腹前(T0)、气腹后10 min(T1)、气腹后30 min(T2)、排气后10 min(T3)呼吸及循环功能,术前和术后1 d血清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气管导管撤管时间均缩短(均P<0.05);与T0时比,T1~T3时两组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气道压(Paw)、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先升高后降低,且观察组T1~T3时PETCO_(2)、Paw、HR及T1、T2时MAP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1 d两组患者血清皮质醇(Cor)、生长激素(GH)、C肽(C-P)、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可提升患者苏醒质量,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保持术中呼吸及循环功能相对稳定,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妇科 腹腔镜 苏醒质量 呼吸功能 循环功能
下载PDF
七氟醚吸入辅助硬膜外麻醉在子痫前期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刘继东 李国振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7期30-32,共3页
目的:分析七氟醚吸入辅助硬膜外麻醉在子痫前期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6月菏泽市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拟实施剖宫产终止妊娠的子痫前期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 目的:分析七氟醚吸入辅助硬膜外麻醉在子痫前期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6月菏泽市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拟实施剖宫产终止妊娠的子痫前期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标准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吸入辅助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围术期风险事件发生率、胎儿娩出时间、阿普加评分、临床指标、满意度。结果:两组围术期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娩出时间短于对照组,阿普加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住院天数、运动神经阻滞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初次母乳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七氟醚吸入辅助硬膜外麻醉在子痫前期剖宫产术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缩短胎儿娩出时间,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减少术中出血量,保证母婴健康,减轻医疗负担,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硬膜外麻醉 子痫前期 剖宫产
下载PDF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的影响
8
作者 张亚杰 韩学昌 葛军甫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3期93-96,共4页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内膜癌(EC)手术患者疼痛因子、凝血功能、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EC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复合组(40例)、全麻组...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内膜癌(EC)手术患者疼痛因子、凝血功能、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EC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复合组(40例)、全麻组(40例)。全麻组行全身麻醉,复合组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t_(1))、术后12、24 h(t_(2)、t_(3))时血清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神经肽Y(NPY)等疼痛因子水平。术前(t_(0))、t_(1)、t_(2)、t_(3)时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功能指标;外周血簇状分化抗原(CD3^(+))、CD4^(+)、CD8^(+)等细胞免疫因子水平。结果:复合组患者麻醉效果优于全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472,P=0.013)。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患者t_(2)、t_(3)时血清5-HT、PGE2、NPY水平均低于全麻组;t_(1)、t_(2)、t_(3)时TT、PT、APTT、FIB及外周血CD8^(+)水平均低于全麻组,外周血CD3^(+)、CD4^(+)水平均高于全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较,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提高对腹腔镜EC患者的麻醉效果,抑制分泌疼痛因子,减轻对患者凝血功能、细胞免疫的影响,并减少围手术期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腹腔镜手术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下载PDF
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后短期内认知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对比
9
作者 翁洪亮 李玉见 +2 位作者 陈本法 马玉峰 李兴达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对比腰麻(SA)和硬膜外麻醉(EA)对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后短期内认知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于临沂市中心医院行骨科手术的100例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A组50例和EA组50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简易... 目的:对比腰麻(SA)和硬膜外麻醉(EA)对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后短期内认知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于临沂市中心医院行骨科手术的100例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A组50例和EA组50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情况;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3、12、24 h的MMSE评分均降低,EA组术后3、12、24 h的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A组POCD发生率(20.00%)比较,SA组(6.00%)显著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AngⅡ、Cor、ACTH水平均显著升高,SA组均显著低于EA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SBP、DBP、HR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EA,SA不仅对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后短期内认知功能影响更小,而且还可减轻手术应激反应,两者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相当,值得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麻 硬膜外麻醉 老年患者 骨科手术 认知功能 应激反应
下载PDF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者应激状态、血压影响
10
作者 邢文灵 乔硕 李俊青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2期322-325,共4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中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者应激状态及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2月-2023年9月收治的计划剖宫产者9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46例,两组均行硬膜外麻醉,高剂量组给予0.75%罗...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中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者应激状态及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2月-2023年9月收治的计划剖宫产者9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46例,两组均行硬膜外麻醉,高剂量组给予0.75%罗哌卡因10ml联合20μg舒芬太尼麻醉,低剂量组给予0.75%罗哌卡因10ml联合10μg舒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麻醉前后应激状态、血压水平,产妇疼痛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镇痛持续时间无差异,高剂量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8.24±1.58min)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9.09±1.47min)均低于低剂量组(11.69±2.24min、12.03±2.11min),麻醉后内皮素-1(79.66±6.05pg/ml)、去甲肾上腺素(279.68±29.78pg/ml)、血清皮质醇(375.44±37.14ng/ml)水平均低于低剂量组(86.13±6.24pg/ml、314.49±30.25pg/ml、402.16±37.86ng/ml),麻醉后收缩压(112.13±5.37mmHg)、舒张压(79.42±3.77mmHg)水平高于低剂量组(106.85±6.52mmHg、65.16±3.69mmHg),并发症发生率(8.70%)低于低剂量组(28.26%)(均P<0.05);两组产妇视觉模拟评分和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20μg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最佳,且对产妇应激状态及血压水平的影响较小,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硬膜外麻醉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 应激状态 血压 麻醉效果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混合痔PPH的临床效果分析
11
作者 刘洁 李西羊 +1 位作者 高琴琴 李玉婷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8期1141-1144,共4页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混合痔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进行PPH治疗的100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混合痔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进行PPH治疗的100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感觉阻滞情况、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最高感觉阻滞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麻醉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后MAP、HR、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PPH的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最高感觉阻滞时间更短,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临床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阻滞 混合痔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 血流动力学 硬膜外麻醉 蛛网膜下腔麻醉
下载PDF
无痛分娩产妇使用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实施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研讨
12
作者 罗小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4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产妇选择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完成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0例无痛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投掷硬币法作为麻醉研究分组依据,分为参照组(n=150)和研究组(n=150)。参照组施以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完成硬...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产妇选择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完成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0例无痛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投掷硬币法作为麻醉研究分组依据,分为参照组(n=150)和研究组(n=150)。参照组施以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完成硬膜外麻醉,研究组施以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完成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出血量,分娩结局(剖宫产、器械助产以及自然分娩)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自然分娩产妇不同时间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为(4.31±1.03)min,出血量为(194.26±11.25)ml;参照组麻醉起效时间为(13.59±1.05)min,出血量为(194.29±11.24)ml;研究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出血量同参照组展开比较,结果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宫内窘迫发生率0.67%以及胎儿窒息率0.67%较参照组的6.00%、5.33%显著降低(P<0.05);两组剖宫产、器械助产以及自然分娩比例比较,结果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麻醉前,两组自然分娩产妇VAS评分比较,结果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自然分娩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VAS评分分别为(4.29±0.15)、(3.05±0.16)、(0.99±0.12)分,均较参照组的(7.35±0.13)、(5.16±0.15)、(2.15±0.13)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临床无痛分娩产妇实施硬膜外麻醉期间选择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可将麻醉起效时间有效缩短,将分娩时疼痛感有效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分娩 盐酸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硬膜外麻醉
下载PDF
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
13
作者 陶广才 李万木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2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90例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全麻,观察组患者进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记录患者诱导前(T0)...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90例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全麻,观察组患者进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记录患者诱导前(T0)、诱导中(T1)、诱导后(T2)、手术结束时(T3)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麻醉结束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T1、T2、T3时刻的HR、SBP、DBP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0、T1、T2、T3时刻的HR、SBP、DBP值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T0、T1、T2、T3时刻的HR、SBP、DBP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其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相较于全麻,更能稳定患者生命体征,能够提高手术安全,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硬膜外麻醉 妇科腹腔镜手术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效果及对预后影响
14
作者 焦俊萍 谢瑞 +1 位作者 张春荣 赵金英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1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患者纤溶功能指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D-二聚体(D-D)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23年3月收治拟行腹腔镜手术的的子宫肌瘤... 目的:探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患者纤溶功能指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D-二聚体(D-D)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23年3月收治拟行腹腔镜手术的的子宫肌瘤患者96例,分为联合组和单纯组各48例,分别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或静吸复合全麻干预;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干预前后纤溶功能、血流动力学、性激素及不良反应和预后指标.结果:麻醉后联合组PAI-1(26.52±3.54μg/L)、t-PA(15.67±2.89μg/L)、D-D(155.62±21.47μg/L)水平均低于单纯组(41.32±4.82μg/L、22.39±3.16μg/L、189.41±22.59μg/L),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低于单纯组,麻醉效果优于单纯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水平低于单纯组,雌二醇水平高于单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4%)低于单纯组(29.2%),月经转归率(95.8%)高于单纯组(81.3%),复发率(4.2%)低于单纯组(16.7%)(均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使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改善患者纤溶功能、血流动力学和性激素指标,麻醉效果更优,不良反应降低且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D-二聚体 麻醉效果 性激素
下载PDF
自控镇痛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介质、认知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徐振宇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介质、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贵州省福泉市中医医院的50例需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术中行硬膜外麻醉... 目的:探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介质、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贵州省福泉市中医医院的50例需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术中行硬膜外麻醉+术后静脉注射镇痛)25例与研究组(术中行硬膜外麻醉+术后PCEA)25例。对比两组术后疼痛情况、疼痛介质水平、氧化应激指标、认知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术后72 h血清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β-内啡肽(β-EP)水平比对照组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术后72 h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EA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骨科手术中,能有效减少术后疼痛介质水平,减轻痛感,缓解氧化应激反应,利于认知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老年人 自控镇痛 硬膜外麻醉 疼痛介质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丙泊酚硬膜外麻醉和复合全身麻醉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应用效果的比较
16
作者 杨聪岩 梅雷 +1 位作者 司翠 涂立刚 《癌症进展》 2024年第5期563-565,570,共4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硬膜外麻醉和复合全身麻醉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132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65,丙泊酚硬膜外麻醉)和观察组(n=67,丙泊酚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心率(HR)、平均... 目的比较丙泊酚硬膜外麻醉和复合全身麻醉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132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65,丙泊酚硬膜外麻醉)和观察组(n=67,丙泊酚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氧代谢率(CMRO2)、脑血流量(CBF)、颅内压(ICP)]、围手术期麻醉指标、认知障碍[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躁动情况[躁动行为量表(AB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后30 min,观察组患者HR明显低于对照组,MAP、CMRO2、CBF、IC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3、24 h,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B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4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丙泊酚硬膜外麻醉相比,丙泊酚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中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对患者中枢神经功能的影响较小,能减少患者术后认知障碍和躁动情况,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硬膜外麻醉 复合全身麻醉 胃癌 手术指标 麻醉指标
下载PDF
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龚明珍 郭茹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各33例。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生命体征、应激反应指标...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各33例。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生命体征、应激反应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认知功能、术后2 d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术中及术后,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心率、舒张压均高于全身麻醉组(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β-内啡肽(β-EP)、血糖(Glu)、皮质醇(Cor)水平均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T1、T2、T3时,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内皮素(ET-1)、D-二聚体(D-D)水平均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术后6 h、1 d、2 d,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均高于全身麻醉组(P<0.05);硬膜外麻醉组术后2 d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06%,低于全身麻醉组的24.24%(P<0.05);硬膜外麻醉组患者满意度为93.94%,高于全身麻醉组的72.73%(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应用硬膜外麻醉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与凝血功能指标,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科手术 老年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实施时长对中转剖宫产时硬膜外麻醉效果影响的研究
18
作者 玛荷芭·玉素甫江 林丽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1122-1125,1129,共5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实施时长对中转剖宫产时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产房内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后中转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分娩镇痛...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实施时长对中转剖宫产时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产房内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后中转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分娩镇痛的实施时长8 h为分界值,<8 h为短时组,>8 h为长时组,中转剖宫产时均通过分娩镇痛时置入的硬膜外导管给药,常规首先给予1.5%的利多卡因3 mL为试验剂量,起效后,给予1%利多卡因+0.75%罗哌卡因混合液10~15 mL进行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硬膜外麻醉效果和失败率。结果共纳入56例产妇,其中短时组26例,长时组30例,长时组5例硬膜外麻醉失败,失败率明显高于短时组(16.7%vs.0,P<0.05),短时组麻醉成功产妇分娩镇痛药液剂量明显少于长时组[(45.22±5.35)mL vs.(80.15±10.5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剖宫产中的局部麻醉药用药总量[(15.18±2.52)mL vs.(14.38±1.05)mL]、给予用药剂量至切皮时间[(22.05±8.42)min vs.(23.45±6.87)min]、手术时间[(88.75±21.72)min vs.(85.10±13.22)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产妇和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长时组麻醉后感觉阻滞平面[T_(9)(T_(4),T_(10))vs.T_(6)(T_(4),T_(7))]和运动阻滞分级[1(0,1)级vs.2(1,3)级]均低于短时组(P<0.05);长时组在切皮后分离肌肉时的不适主诉(24.0%vs.11.5%)和子宫缝合完毕探查腹腔时的不适主诉(84.0%vs.61.5%)均高于短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在产房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而言,分娩镇痛实施时间越长,在后续的中转剖宫产过程中不仅会降低术中硬膜外的麻醉效果,还增加了麻醉失败的风险,增加再次穿刺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分娩镇痛 实施时长 剖宫产 硬膜外麻醉
下载PDF
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9
作者 高志娟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4期25-27,共3页
目的:分析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于如皋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研究组采取罗哌卡因... 目的:分析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于如皋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研究组采取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前(T_0),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时(T_1)、气腹后即刻(T_2)、结束气腹5 min(T_3),研究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收缩压及舒张压低于T_0及同期对照组,对照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低于T_0;对照组T_1、T_2心率、平均动脉压高于T_0,T_3低于T_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15 min Aldrete苏醒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稳定患者术中生命体征,促进苏醒及尽快拔管,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腹部手术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下载PDF
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20
作者 代景秋 左宪丽 李光亮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3期91-93,共3页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于该院行无痛分娩的84例产妇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麻醉,观...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于该院行无痛分娩的84例产妇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舒芬太尼行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不同产程时间和新生儿结局,不同产程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完全阻滞时间和镇痛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二、三产程时,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应用于无痛分娩产妇可延长麻醉持续时间,缩短完全阻滞时间、镇痛起效时间和第一、二、三产程时间,以及降低VAS评分的效果优于单纯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罗哌卡因 硬膜外麻醉 无痛分娩 新生儿结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