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H4169短电弧铣削加工碎屑颗粒特性研究
1
作者 马昕旸 陈小康 +1 位作者 王恪典 周建平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2,共7页
作为放电加工的产物,碎屑颗粒不仅可以反映放电间隙的状态,而且有助于了解材料的蚀除机理;因此,碎屑颗粒一直是电火花加工(放电加工)领域的研究热点。作为一种新颖、高效的电火花加工方法,短电弧铣削加工存在着排屑不畅和频繁短路等问... 作为放电加工的产物,碎屑颗粒不仅可以反映放电间隙的状态,而且有助于了解材料的蚀除机理;因此,碎屑颗粒一直是电火花加工(放电加工)领域的研究热点。作为一种新颖、高效的电火花加工方法,短电弧铣削加工存在着排屑不畅和频繁短路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以碎屑颗粒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加工后碎屑颗粒的微观形态特征,从放电能量角度出发,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的工件极性、电极材料、电压、占空比和频率对碎屑颗粒粒径分布的影响,并进一步总结了碎屑颗粒粒径分布对加工质量的影响规律,为揭示材料侵蚀机制、改善间隙排屑性能和提高加工过程的稳定性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颗粒 短电弧铣削加工 材料蚀除机理 粒径分布
下载PDF
沙湾凹陷砂砾岩沸石胶结物与碎屑颗粒粘结差异成因分析
2
作者 况昊 周元东 +4 位作者 刘豪 潘浪 周润驰 王钧民 谭先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1,共9页
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微观实验,对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二叠系砂砾岩储集层中沸石胶结物类型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沸石胶结物与碎屑颗粒粘结差异的机理。结果表明:上二叠统上乌尔禾组储集层中,塑性岩屑变形及偏碱性地层... 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微观实验,对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二叠系砂砾岩储集层中沸石胶结物类型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沸石胶结物与碎屑颗粒粘结差异的机理。结果表明:上二叠统上乌尔禾组储集层中,塑性岩屑变形及偏碱性地层水使得浊沸石与碎屑颗粒的粘结性较强;下二叠统风城组储集层浊沸石在异常高压、酸性流体等条件下,与碎屑颗粒粘结程度低,而片沸石由于其晶体特征,与碎屑颗粒的粘结程度较高;上乌尔禾组和风城组储集层中沸石胶结物与碎屑颗粒粘结差异主要与岩石成分、异常压力、矿物类型、晶体结构及后期成岩流体改造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湾凹陷 二叠系 上乌尔禾组 风城组 沸石胶结物 碎屑颗粒 粘结差异 成因分析
下载PDF
碎屑颗粒裂变径迹热年代学 被引量:2
3
作者 郑德文 万景林 +2 位作者 张培震 袁道阳 李大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9期267-267,共1页
碎屑颗粒热年代学是以同位素封闭温度理论(Dondson,1973)为依据,以沉积地层中年龄未发生重置的碎屑颗粒为研究对象,从而研究其沉积源区剥露特征及热演化历史的一种年代学方法。最近20年来,随着测试技术的发展,碎屑颗粒热年代学... 碎屑颗粒热年代学是以同位素封闭温度理论(Dondson,1973)为依据,以沉积地层中年龄未发生重置的碎屑颗粒为研究对象,从而研究其沉积源区剥露特征及热演化历史的一种年代学方法。最近20年来,随着测试技术的发展,碎屑颗粒热年代学方法被广泛应用到地质学研究中。在国内,碎屑颗粒热年代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碎屑颗粒热年代学是否可以成功地应用于地质学研究呢?通过对临夏盆地详细地研究,获得了碎屑颗粒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数据、传统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数据和生长地层的数据。碎屑颗粒热年代学数据表明,构造活动发生在约8MaBP,这次构造活动使积石山开始隆升,使临夏盆地和循化盆地解体(郑德文等,2003)。来自积石山的传统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究结果和临夏盆地、循化盆地的生长地层研究结果都表明临夏盆地西部的积石山于约8MaBP开始隆升。这表明碎屑颗粒热年代学可以成功地揭示构造活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颗粒热年代学 临夏盆地 8 MaBP 裂变径迹 热年代学 碎屑颗粒 地质学研究 构造活动 沉积地层
下载PDF
碎屑颗粒热年代学——一种揭示盆山耦合过程的年代学方法 被引量:30
4
作者 郑德文 张培震 +1 位作者 万景林 李大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B12期25-36,共12页
碎屑颗粒热年代学以沉积物中未重置的低封闭温度的矿物颗粒为研究对象 ,是一种在时间上把山体抬升、剥露与盆地沉积联系起来的年代学方法。该方法既可用于研究山体基岩区冷却、剥露的历史 ,也可用于研究沉积源区、制约古生物缺乏地层的... 碎屑颗粒热年代学以沉积物中未重置的低封闭温度的矿物颗粒为研究对象 ,是一种在时间上把山体抬升、剥露与盆地沉积联系起来的年代学方法。该方法既可用于研究山体基岩区冷却、剥露的历史 ,也可用于研究沉积源区、制约古生物缺乏地层的沉积年龄和进行地层对比。简要回顾了该方法的发展历史 ,并介绍了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数据处理方法和应用实例 ,评述了碎屑颗粒热年代学方法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介绍了在我国新构造活动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颗粒 年代学 盆山耦合 新构造活动 源区 地层对比 抬升 古生物 缺乏 数据处理方法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西秦岭新生代抬升——天水盆地碎屑颗粒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修喜 李吉均 +4 位作者 宋春晖 张军 赵志军 高军平 潘美慧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83-789,共7页
天水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与西秦岭二重要构造带交汇处,该盆地充填较完整晚新生代沉积序列记录着该区构造变形历史,因此对该盆地沉积记录的研究对探讨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构造活动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天水盆地晚新生... 天水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与西秦岭二重要构造带交汇处,该盆地充填较完整晚新生代沉积序列记录着该区构造变形历史,因此对该盆地沉积记录的研究对探讨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构造活动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天水盆地晚新生代砂岩和含砾砂岩地层中碎屑颗粒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究,推断23.7Ma左右天水盆地北部沉积物源区西秦岭发生了一次与青藏高原隆升有关的构造—热事件,该事件可能导致天水盆地的形成,并开始接受新近系冲积相沉积。约14.1Ma左右天水盆地物源区再次发生构造活动,使西秦岭剥露速率加快和盆地进一步拗陷广泛接受河湖相沉积。通过对剥蚀速率的估算,得出天水盆地沉积记录的23.7Ma和14.1Ma西秦岭北部快速抬升事件的平均剥蚀速率分别达0.34mm/a和1.05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天水盆地 碎屑颗粒磷灰石裂变径迹 构造-热事件
下载PDF
碎屑颗粒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在沉积物源区剥露历史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振华 陈刚 +5 位作者 丁超 杨甫 毛小妮 薛中天 吴奋超 苏海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6,共8页
沉积盆地中未遭受热重置的碎屑颗粒裂变径迹(FT)热年代学正成为山前冲断带蚀源区抬升-剥露过程及其与相邻盆地沉积作用关系研究的重要方法。对于未热重置碎屑岩样品的磷灰石(或锆石)单矿物颗粒裂变径迹年龄(FTGA)数据,采用高斯或二项式... 沉积盆地中未遭受热重置的碎屑颗粒裂变径迹(FT)热年代学正成为山前冲断带蚀源区抬升-剥露过程及其与相邻盆地沉积作用关系研究的重要方法。对于未热重置碎屑岩样品的磷灰石(或锆石)单矿物颗粒裂变径迹年龄(FTGA)数据,采用高斯或二项式拟合方法可以获得样品中不同组分碎屑颗粒矿物的FT峰值年龄或称蚀源区抬升-剥露事件的FT封闭(冷却)年龄。已有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抬升冷却矿物的FT封闭年龄(tc)与其剥露搬运至相邻盆地的沉积年龄(td)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tc=A+Btd),二者的滞后时间(Δt=tc-td≈tc-te,te为抬升冷却的碎屑颗粒矿物剥露到近地表的剥露年龄)构筑了蚀源区抬升冷却矿物FT封闭深度(Zc)与抬升剥露速率(E)之间的定量关系(E=Zc/Δt)和不同碎屑颗粒的滞后时间与其沉积年龄之间相关变化的统计预测模型Δt=A+(B-1)td。显然,滞后时间越短,造山带蚀源区的抬升剥露速率越大、物源供应越充分,山前带沉积-沉降作用趋于增强,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颗粒 裂变径迹(FT) 滞后时间 剥露速率 盆-山耦合关系
下载PDF
碎屑颗粒磷灰石裂变径迹法在制约地层年龄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郑德文 张培震 万景林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65-467,共3页
碎屑颗粒热年代学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热年代学方法 ,在地质研究中应用广泛。本文以西秦岭地区三岔—四店一带的白垩纪地层为例 ,说明该方法在制约地层年龄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这一带的白垩系地层沉积于晚白垩纪 ,或至... 碎屑颗粒热年代学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热年代学方法 ,在地质研究中应用广泛。本文以西秦岭地区三岔—四店一带的白垩纪地层为例 ,说明该方法在制约地层年龄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这一带的白垩系地层沉积于晚白垩纪 ,或至少含有晚白垩纪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颗粒 裂变径迹 地层年龄
下载PDF
碎屑颗粒圆度的分形描述 被引量:20
8
作者 陈江峰 王振芬 闫纯忠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6-17,共2页
碎屑颗粒圆度是指碎屑颗粒的原始棱角被磨圆的程度 ,用来表征碎屑沉积物的结构成熟度。目前普遍的做法是采用Powers 195 3年作的一组图 ,表示从尖棱角状至滚圆状各级圆度的特征 ,这一做法属于定性描述。本文借助分形几何学理论 ,利用盒... 碎屑颗粒圆度是指碎屑颗粒的原始棱角被磨圆的程度 ,用来表征碎屑沉积物的结构成熟度。目前普遍的做法是采用Powers 195 3年作的一组图 ,表示从尖棱角状至滚圆状各级圆度的特征 ,这一做法属于定性描述。本文借助分形几何学理论 ,利用盒维数法实现了计算机对颗粒维数的自动统计计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颗粒 圆度 分形 分维 结构成熟度 沉积物 盒维数法
下载PDF
基于核密度估计的碎屑颗粒年龄分析及应用:松辽盆地构造事件定年 被引量:4
9
作者 宋鹰 张俊霞 +2 位作者 Andrei Stepashko 袁万明 丛旭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5-276,共12页
碎屑矿物热年代学是了解板块碰撞、造山带抬升剥露以及盆地沉积等地质事件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一沉积区内碎屑颗粒通常是多来源的,含有不同的年龄组分,如何获得真实的年龄组分分布样式,进而准确地提取出地质年龄信息是碎屑颗粒年龄分析... 碎屑矿物热年代学是了解板块碰撞、造山带抬升剥露以及盆地沉积等地质事件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一沉积区内碎屑颗粒通常是多来源的,含有不同的年龄组分,如何获得真实的年龄组分分布样式,进而准确地提取出地质年龄信息是碎屑颗粒年龄分析的关键。由于受到数学原理、组距选择和样品分析测试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常用的地质年龄频率分布图和概率密度曲线难以得到真实的年龄分布样式。本文引入一种新的同位素年龄数据统计方法——核密度估计法。该方法以同位素年龄数据为基础,根据数据密度和测试误差自适应变换带宽函数,减少了测试误差和样本数量的干扰,有效地提高了年龄分解精度。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同位素年龄样本数量少的研究新区以及测试误差大的碎屑颗粒年代学数据分析。本文应用核密度估计法,对大兴安岭地区显生宙花岗岩锆石U-Pb年龄数据库和松辽盆地碎屑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数据进行了分析,所得到的年龄分布样式不但与区域地质背景、盆地构造-沉积记录等地质事实相吻合,还进一步准确约束了区域构造事件的年代界限。因此核密度估计法是一种能合理有效地进行地质年龄分布样式分析的先进统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颗粒 热年代学 核密度估计 松辽盆地 构造热演化史
下载PDF
冀西南古元古界赵家庄组石英碎屑颗粒中首次发现微生物化石
10
作者 王青春 贺萍 +3 位作者 申方乐 惠婧 杨克基 马宝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89-1196,共8页
冀西南古元古界赵家庄组发育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沉积地层,近年来在其碎屑岩中识别出“叠层”砂质MISS这种新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之后,寻找微生物化石的方向更加清晰。本文通过普通岩石薄片的详细观察,在赵家庄组砂岩的石英颗粒中首次发... 冀西南古元古界赵家庄组发育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沉积地层,近年来在其碎屑岩中识别出“叠层”砂质MISS这种新的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之后,寻找微生物化石的方向更加清晰。本文通过普通岩石薄片的详细观察,在赵家庄组砂岩的石英颗粒中首次发现了微生物化石,尽管部分样品并不太典型,但化石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特征及个体大小与元古宇汝阳群的Plicatidium比较一致,其个体的直径大小也在元古代微生物化石范围之内。通过保存状态和特点分析,认为本文在石英碎屑颗粒中发现的微生物化石可能形成于古元古代中期,也有可能来自太古代末期的风化产物,地质时间约为2 530~2 000 Ma或更加古老。石英碎屑颗粒中微生物化石的发现,证明冀西南古元古界赵家庄组地层中保存了较为丰富的微生物信息,碎屑岩的碎屑颗粒也可作为微生物研究的理想对象,这为前寒武纪微生物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代 赵家庄组 石英碎屑颗粒 微生物化石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的时序——临夏盆地碎屑颗粒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 被引量:43
11
作者 郑德文 张培震 +2 位作者 万景林 李传友 曹继秀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4期190-198,共9页
临夏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记录了青藏高原隆生过程中的大量构造事件和气候事件。碎屑颗粒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揭示出临夏盆地记录的2次青藏高原隆升的时间,分别为约14MaBP和约5.4~8.0MaBP。其中,约14MaBP的快速剥露事件可... 临夏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记录了青藏高原隆生过程中的大量构造事件和气候事件。碎屑颗粒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揭示出临夏盆地记录的2次青藏高原隆升的时间,分别为约14MaBP和约5.4~8.0MaBP。其中,约14MaBP的快速剥露事件可能反映青藏高原北部由于岩石圈对流减薄而发生的地壳增厚、高原隆升事件;约8.0~5.4MaBP的构造活动可能与高原隆升到相当高度后,由于维持其巨大高度和继续调节南北会聚的需要,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界向东向北扩展有关,而控制中国大陆强震活动的活动地块构造格架可能于约8.0~5.4MaBP开始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 晚新生代 构造变形 强震活动 临夏盆地 碎屑颗粒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
原文传递
武汉东湖颗粒有机碎屑碳、氮、磷的沉降速率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婉莲 刘鑫洲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63-170,共8页
1983—1984年,测定了东湖水柱总沉降颗粒有机物中的碳、氮、磷、叶绿素a含量和浮游动物数量,以及该湖浮游动、植物优势种的干重/湿重、C/N及C/P比值。利用所得数值计算出其颗粒有机碎屑的沉降速率。东湖这两年的颗粒有机碎屑的沉降速率[... 1983—1984年,测定了东湖水柱总沉降颗粒有机物中的碳、氮、磷、叶绿素a含量和浮游动物数量,以及该湖浮游动、植物优势种的干重/湿重、C/N及C/P比值。利用所得数值计算出其颗粒有机碎屑的沉降速率。东湖这两年的颗粒有机碎屑的沉降速率[g/m^2·a),Ⅰ站分别为10.67与10.97(碳),2.15与2.68(氮)及0.29与0.30(磷);Ⅱ站分别为10.35与7.26(碳),2.17与1.12(氮)及0.22与0.16(磷)。与水柱浮游植物净生产量相比,这两年有机碎屑碳的沉降量,Ⅰ站仅占1.96%与2.39%,Ⅱ站占1.36%与0.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有机 沉降速率 东湖
下载PDF
单颗粒碎屑矿物在海洋沉积物物源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来志庆 刘海青 +2 位作者 林霖 韩宗珠 国坤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5-95,共11页
单颗粒碎屑矿物可减小源区岩石类型、蚀变过程和程度及搬运与沉积过程对物源信息释读的干扰,已逐渐成为海洋沉积物物源分析的有力工具,并取得一定的应用成果。目前,锆石、石榴石、长石、辉石、角闪石、独居石及磁铁矿等均已被成功用于... 单颗粒碎屑矿物可减小源区岩石类型、蚀变过程和程度及搬运与沉积过程对物源信息释读的干扰,已逐渐成为海洋沉积物物源分析的有力工具,并取得一定的应用成果。目前,锆石、石榴石、长石、辉石、角闪石、独居石及磁铁矿等均已被成功用于海洋沉积物物源研究,并主要利用单矿物主量元素、年代学等方法精确识别物源区地质特征和位置,但单矿物微量元素、同位素及微区结构及多矿物对比研究的应用尚有不足;因此,目前对物源信息的释读难免片面,物源识别方法和技术也仍未成熟。随着方法的发展和完善,将可开展诸多深入研究,如通过锆石、独居石、云母和磷灰石等不同矿物的年代学研究,示踪研究物源区的时空变化;通过建立多矿物定量研究模型,进而定量研究源区蚀变速率和源汇过程中的物质输运通量和过程等。文章总结单颗粒碎屑矿物在物源识别中的应用现状,并展望其应用前景,以期引起同行对此研究方法的关注,进一步促进该方法在海洋沉积物物源分析中的应用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 颗粒矿物 物质来源 研究现状
下载PDF
潮间带滩涂颗粒有机碎屑生物组成及其游离氨基酸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其永 洪万树 +2 位作者 陈仕玺 吴仁协 王琼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1-76,共6页
福建省福宁湾潮间带滩涂表层粉砂质粘土海泥中含有丰富的颗粒有机碎屑和粉砂颗粒。有机碎屑颗粒大小悬殊,其长径5.3~95.0μm,平均46.08±27.52μm。粉砂颗粒粒径4.0~37.0μm,平均17.18±9.63μm。具有生物群落的颗粒有机碎屑... 福建省福宁湾潮间带滩涂表层粉砂质粘土海泥中含有丰富的颗粒有机碎屑和粉砂颗粒。有机碎屑颗粒大小悬殊,其长径5.3~95.0μm,平均46.08±27.52μm。粉砂颗粒粒径4.0~37.0μm,平均17.18±9.63μm。具有生物群落的颗粒有机碎屑包含拟铃虫(细弱拟铃虫、圆钝拟铃虫、肿状拟铃虫、百乐拟铃虫和妥肯丁拟铃虫)、底栖硅藻(圆筛藻、斜纹藻、布纹藻、舟形藻、斑条藻、卵形藻、菱形藻和筒柱藻)和细菌(微球菌密度7.728×109个细胞/g~13.136×109个细胞/g),偶见许水蚤卵粒和海洋线虫。应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颗粒有机碎屑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其总量为385.3~569.7μmol/kg,平均473.24±62.40μmol/kg。15种游离氨基酸中以甘氨酸、脯氨酸、丝氨酸、赖氨酸、谷氨酸和丙氨酸含量较高,其百分组成分别为16.41%、15.95%、13.32%、7.29%、6.96%和6.91%。研究结果表明,在潮间带滩涂形成了颗粒有机碎屑、细菌(微球菌)、微型硅藻、原生动物(拟铃虫)和大弹涂鱼的食物链营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滩涂 颗粒有机 生物组成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碎屑石英颗粒继承性裂纹和空隙胶结物中同生流体包裹体—获取古环境温度和盐度又一新途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红汉 JohnParnell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3,共5页
运用稳定氧同位素(δ^18O)、Mg/Ca比值、碳酸盐胶结物和岩盐流体包裹体等方法,能够获得古环境温度或盐度参数,但这些方法本身存在各自缺陷,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文章首次检测到不同地区、不同层位和不同沉积环境中石英碎... 运用稳定氧同位素(δ^18O)、Mg/Ca比值、碳酸盐胶结物和岩盐流体包裹体等方法,能够获得古环境温度或盐度参数,但这些方法本身存在各自缺陷,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文章首次检测到不同地区、不同层位和不同沉积环境中石英碎屑颗粒继承性裂纹和空隙胶结物捕获近地表同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在成因上,它属于同沉积期或近地表捕获与古环境相关的次生(裂纹中)和原生(硅质胶结物中)盐水包裹体。因此,鉴别和测定这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为建立沉积环境古温度和古盐度的连续记录来了解古气候变迁而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新途径。根据北海West Lewis和Shetland盆地、渤海渤中地区和南海莺歌海盆地钻井取心样品测定,证实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 石英颗粒 空隙胶结构 同生流体包裹体 冷冻成核 古温度 古盐度
下载PDF
武汉东湖颗粒有机碎屑现存量的测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林婉莲 刘鑫洲 《水生生物学集刊》 1984年第3期323-330,共8页
对武汉东湖三个采样点的颗粒有机碎屑现存量进行了测定,三个站的平均量(以dmm^3/l表示)分别为72,505、18,125和52,398,其现存量与湖水的pH值无关;与水温有一定的正相关,但这种关系是间接的。
关键词 武汉东湖 颗粒有机 现存量 测定 水温 富营养化
下载PDF
池塘颗粒有机碎屑与浮游动植物量及透明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国才 《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3年第6期22-24,共3页
池塘颗粒有机碎屑现存量为20.0~290.1mg/l。夏、秋季为高峰,春季次之,冬季最少。颗粒有机碎屑量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及透明度分别呈现极显著的正、负相关性,与浮游动物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传统的以有机粪肥为主的混养池颗粒有机碎屑量为... 池塘颗粒有机碎屑现存量为20.0~290.1mg/l。夏、秋季为高峰,春季次之,冬季最少。颗粒有机碎屑量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及透明度分别呈现极显著的正、负相关性,与浮游动物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传统的以有机粪肥为主的混养池颗粒有机碎屑量为颗粒饲料养鲤池的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 颗粒有机 浮游动植物
下载PDF
“碎屑颗粒在流水作用下的状态”试题设计
18
作者 熊梅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70-70,共1页
一、试题设计碎屑颗粒在水中的侵蚀、搬运、沉积状态受颗粒大小和水流速度的影响。图1显示了1米深的水流中碎屑颗粒粒径与流速的关系。据此回答1~3题。
关键词 试题设计 碎屑颗粒 流水作用 颗粒大小 颗粒粒径 水流
下载PDF
砂岩中主要碎屑成分的物源区意义 被引量:28
19
作者 刘立 胡春燕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1年第6期48-53,共6页
一、引言英文的物源区(provenance)意为起源和产生的地方。在沉积岩石学中,物源区特指来源区中母岩的性质、成分、特征和大小、气候和地形,并在某种程度上包括搬运作用因素(Suttner,1974)。因此可以表达为:物源区=∫(母岩、地形、气候,... 一、引言英文的物源区(provenance)意为起源和产生的地方。在沉积岩石学中,物源区特指来源区中母岩的性质、成分、特征和大小、气候和地形,并在某种程度上包括搬运作用因素(Suttner,1974)。因此可以表达为:物源区=∫(母岩、地形、气候,搬运作用) (Basu,1985)。物源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沉积岩分布区的定量古地质学问题。我们不仅要力求推断提供沉积物碎屑的山脉的岩性和位置,而且还要找出现已侵蚀到基准面的高地的岩石组成和相对比例。显而易见,这些成果不是轻而易举能够获得的。归根到底,物源区问题是要求沉积岩石学家来解决的最复杂和最困难的问题之一(Pettijohn,19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区 成分 沉积岩石学 搬运作用 成岩作用 成分成熟度 相对比例 岩相古地理 碎屑颗粒 沉积盆地
下载PDF
混凝土静爆碎屑抛掷驱动特性研究
20
作者 安晓红 顾强 +1 位作者 张亚 郭拉风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73,共5页
为了提高混凝土中爆炸毁伤效果,在现有的爆炸抛掷特性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起爆条件下介质碎屑抛掷驱动的数学模型,进而计算了混凝土中近地表及远地表两种工况下的碎屑抛掷驱动特性。结果表明:同近地表起爆相比,远地表起爆时目标碎... 为了提高混凝土中爆炸毁伤效果,在现有的爆炸抛掷特性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起爆条件下介质碎屑抛掷驱动的数学模型,进而计算了混凝土中近地表及远地表两种工况下的碎屑抛掷驱动特性。结果表明:同近地表起爆相比,远地表起爆时目标碎屑受到坑道壁面的约束,增加了碎屑颗粒的运动阻尼特性,限制了爆炸对混凝土碎屑的抛掷效果,因此介质碎屑的直接抛掷驱动能力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数学模型 碎屑颗粒 抛掷特性 近地表 远地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