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可变材料碎膜的光性定量研究
1
作者 艾天杰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6-98,共3页
针对光可变材料碎膜具较强的反射性且透射率近于零的特点 ,使用既简捷又准确的检测方法评价了碎膜样品的质量 ;利用显微分析方法研究了其色散光性 (即反射率光谱 ,40 0~70 0 nm) ,描述了其特有的单色性 ;再使用作者所设计的软件自动计... 针对光可变材料碎膜具较强的反射性且透射率近于零的特点 ,使用既简捷又准确的检测方法评价了碎膜样品的质量 ;利用显微分析方法研究了其色散光性 (即反射率光谱 ,40 0~70 0 nm) ,描述了其特有的单色性 ;再使用作者所设计的软件自动计算出颜色指数 ,从而可定量地评价其光性 .结果表明 :碎膜样品的色调主要集中在绿色 ,其中 3号样品的饱和度、亮度最高 ,但其色调偏黄 ;1 ,2号样品的色调一致 ,其中 1号样品颜色饱和度高、亮度稍低 ,最适合用作防伪标志的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可变材料碎膜 光可变材料 反射率光谱 单色性 颜色指数 显微分析
下载PDF
板式浅层碎膜回收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从权 吕小莲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2-27,共6页
为了解决耕地浅层残膜影响幼苗根生长的问题,设计了板式浅层碎膜回收机。该机主要由卸膜板、扎膜板、扎膜针等部件组成。卸膜板在弹簧作用下与扎膜板贴合,扎膜板上下往复运动,扎起碎膜。液压力推动卸膜板运动,实现脱膜。结果表明:扎膜... 为了解决耕地浅层残膜影响幼苗根生长的问题,设计了板式浅层碎膜回收机。该机主要由卸膜板、扎膜板、扎膜针等部件组成。卸膜板在弹簧作用下与扎膜板贴合,扎膜板上下往复运动,扎起碎膜。液压力推动卸膜板运动,实现脱膜。结果表明:扎膜针运动轨迹是移动螺旋,螺距大小取决于机具运动速度。扎膜针针肩挂住残膜,使碎膜不能从针肩上滑脱。增加针肩尺寸,拾取碎膜能力会增强。无肩扎膜针可拾取地表碎膜,拾取埋深超过2cm时出现碎膜滑脱现象;针肩高度为0.25mm,扎中后可100%拾取3cm深的碎膜。土壤表层均匀加水1kg/m2,针肩高度0.25mm的扎膜针不能完全拾取埋深3cm的碎膜,拾取率为70%。土壤含水量越高,扎中后拾取成功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膜 复位弹簧
下载PDF
棉花苗前松碎膜上覆土机具的研制
3
作者 全刚 《农机科技推广》 2004年第7期40-40,共1页
新疆是植棉大区,棉花生产已形成一整套机械化种植模式。但其中有一个薄弱环节:在棉花出苗前,如遇大雨,膜上种孔上的覆土将板硬,对棉种发芽出土造成影响,这时急需松碎膜上覆土,使棉苗顺利的出苗。
关键词 棉花苗前松碎膜上覆土机具 研制 结构 技术参数
下载PDF
棉花苗前松碎膜上覆土机
4
《湖北农机化》 2004年第5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棉花 苗前松碎膜上覆土机 技术参数 工作原理
下载PDF
碎麦秸垫膜覆盖对民勤绿洲食葵产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5
作者 独亮亮 张金霞 +4 位作者 任芳芳 吴庆安 刘兴荣 丁林 赵霞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6-224,共9页
为解决民勤绿洲灌区水资源短缺、土壤耕层状况恶化、食葵产量不佳等问题,在民勤灌区设置无覆盖(CK)、秸秆覆盖(S)(秸秆量为4500 kg/hm^(2))、地膜覆盖(F)、碎麦秸垫膜覆盖(SF_(1))(秸秆量为4000 kg/hm^(2))、碎麦秸垫膜覆盖(SF_(2))(秸... 为解决民勤绿洲灌区水资源短缺、土壤耕层状况恶化、食葵产量不佳等问题,在民勤灌区设置无覆盖(CK)、秸秆覆盖(S)(秸秆量为4500 kg/hm^(2))、地膜覆盖(F)、碎麦秸垫膜覆盖(SF_(1))(秸秆量为4000 kg/hm^(2))、碎麦秸垫膜覆盖(SF_(2))(秸秆量为4500 kg/hm^(2))5个处理,采用当地农户普遍的灌溉水平(750 m^(3)/hm^(2)),研究了食葵生长状况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碎麦秸垫膜覆盖(SF_(1))处理下土壤温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并且有着更高的保水效果,保证了食葵的正常生长发育;碎麦秸垫膜覆盖(SF_(1))条件下平均出苗率较CK处理提高了12.1%(P<0.05),较S处理的出苗率提高了9.7%(P<0.05);碎麦秸垫膜覆盖(SF_(1))条件下食葵产量达到4780.95 kg/hm^(2),较SF_(2)、F、S、CK处理分别提高了2.8%(P>0.05)、7.3%(P>0.05)、34.1%(P<0.05)、44.7%(P<0.05),且在碎麦秸垫膜覆盖(SF_(1))处理下食葵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均为最优,与CK、S、F处理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该覆盖方式更有利于食葵干物质的积累;碎麦秸垫膜覆盖(SF_(1))条件下的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显著高于CK、S、F、SF_(2)处理,且全生育期表现基本一致。可见,碎麦秸垫膜覆盖可解决民勤绿洲秸秆覆盖引起的土壤温度低、保水率差、出苗率低和产量低等问题,也可改善长期单一地膜覆盖而引起的地力下降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垫覆盖 食葵 生长动态 土壤酶活性 产量 民勤绿洲
下载PDF
西北旱区碎麦秸垫式膜上灌对玉米出苗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张金霞 贾生海 成自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7-121,共5页
针对西北旱区秸秆覆盖的生态适应性和地膜覆盖的残膜难回收问题,设置了覆盖方式和灌水定额两个主导因素,研究了碎麦秸垫式膜上灌对玉米出苗和产量的影响。覆盖方式设有四个水平:无覆盖(N),秸秆覆盖(S),地膜覆盖(F),碎麦秸垫膜覆盖(SF);... 针对西北旱区秸秆覆盖的生态适应性和地膜覆盖的残膜难回收问题,设置了覆盖方式和灌水定额两个主导因素,研究了碎麦秸垫式膜上灌对玉米出苗和产量的影响。覆盖方式设有四个水平:无覆盖(N),秸秆覆盖(S),地膜覆盖(F),碎麦秸垫膜覆盖(SF);灌水定额设有高(H,900 m3·hm^(-2)、中(M,750 m3·hm^(-2)、低(L,600m3·hm^(-2)三个水平;结果表明:SF明显提高了出苗率和产量,与S相比,出苗率提高了49.50%,子粒产量提高了4 415.79 kg·hm^(-2),所以SF使解决秸秆覆盖在西北旱区的出苗低和产量低等问题有了可能。从产量方面来看,最佳组合为FL、SFM,分别可将灌水定额降至L(600 m3·hm^(-2)和M(750 m3·hm^(-2)水平,这凸显了SF和F的节水增产效果。SF中的碎麦秸有利于土膜剥离回收,解决了地膜覆盖中残膜难回收的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垫覆盖 上灌 玉米 出苗率 产量
下载PDF
清田整地机械起膜和碎土装置的运动仿真--基于PRO/E软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旭峰 张学军 李永奎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6-38,共3页
清田整地机械是在作物播种和转移之前,为使表土保持符合农业要求状态而进行的一系列土壤耕作的机械,其目的是为了形成良好的土壤耕层构造和表面状态,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等因素,为播种、作物生长以及田间管理提供合适的基础条件。... 清田整地机械是在作物播种和转移之前,为使表土保持符合农业要求状态而进行的一系列土壤耕作的机械,其目的是为了形成良好的土壤耕层构造和表面状态,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等因素,为播种、作物生长以及田间管理提供合适的基础条件。由此可见,清田整地机械的设计尤为关键。为此,介绍了一种基于Pro/E的新型清田整地机械起膜和碎土装置的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并对起膜和碎土装置进行仿真分析、速度与位置分析,从而实现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清田整地机械 仿真分析 PRO/E 土装置
下载PDF
应用M'Fadyean's染色法观察炭疽荚膜碎屑的试验
8
作者 华道维 《天津畜牧兽医》 1995年第2期27-27,共1页
应用M'Fadyean's染色法观察炭疽荚膜碎屑的试验华道维(天津市动物检疫站)炭疽菌荚膜仅在动物体内形成,在普通培养基上不能形成,但在血琼脂或血清琼脂上培养于含10%~20%二氧化碳的空气中能产生荚膜。它有特殊的染... 应用M'Fadyean's染色法观察炭疽荚膜碎屑的试验华道维(天津市动物检疫站)炭疽菌荚膜仅在动物体内形成,在普通培养基上不能形成,但在血琼脂或血清琼脂上培养于含10%~20%二氧化碳的空气中能产生荚膜。它有特殊的染色性能,并且在机体腐败的情况下它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Fadyean’s 染色法 炭疽荚 炭疽病 诊断
下载PDF
干膜污染对膜碎开路缺口的影响及改善
9
作者 刘洋 曾红 +2 位作者 曾志军 黎钦源 戴杰 《印制电路信息》 2009年第11期23-27,共5页
文章结合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针对因干膜污染(Sludge)造成的膜碎开路缺口原因及改善措施进行了分析,最终将外层干膜工序的膜碎开路缺口报废率和不合格品代价降到目标以内。
关键词 外层干 开路缺口 黄色物质 不合格品的代价
下载PDF
山区烟地残膜机械捡拾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浦舟 吴雪梅 +3 位作者 樊国奇 况文炼 张富贵 杨帆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9-22,共4页
介绍了国内外残膜捡拾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根据贵州省毕节地区的薄膜分布和捡拾机检测结果,分析了残膜捡拾机在山区烟地使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残膜捡拾机的改进方向是改进起膜翻地装置、增加膜土分离装置及碎膜捡拾装置,以适应... 介绍了国内外残膜捡拾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根据贵州省毕节地区的薄膜分布和捡拾机检测结果,分析了残膜捡拾机在山区烟地使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残膜捡拾机的改进方向是改进起膜翻地装置、增加膜土分离装置及碎膜捡拾装置,以适应山区残膜分布情况复杂、土壤粘性大的烟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捡拾机 山区烟地 翻地装置 碎膜捡拾 土分离装置
下载PDF
残膜回收技术与机具的发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冯斌 王学农 陈发 《新疆农机化》 2003年第4期58-59,共2页
介绍了残膜回收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对国内各种残膜回收机机型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秸秆切碎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的现状,并指出残膜回收技术与机具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 回收技术 回收机具 发展 机型 秸秆切回收联合作业机
下载PDF
图电板线路缺口开路改善
12
作者 唐昌胜 廖辉 《印制电路信息》 2014年第10期57-58,66,共3页
缺口开路属图电板第一大报废项目,对图电板整体品质影响极大,是图电板品质改善的重点方向,通过对图电板在图形工序加工过程的全程跟进与研究,发现图电板的缺口开路主要因脏物和碎膜造成,经分析,这些脏物和碎膜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文章... 缺口开路属图电板第一大报废项目,对图电板整体品质影响极大,是图电板品质改善的重点方向,通过对图电板在图形工序加工过程的全程跟进与研究,发现图电板的缺口开路主要因脏物和碎膜造成,经分析,这些脏物和碎膜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文章将对此分别进行阐述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电板 缺口开路 脏物 碎膜 改善
下载PDF
光可变材料的研制
13
作者 孙晓茉 祖科军 应书范 《光学仪器》 1999年第4期166-168,共3页
光可变材料在当前防伪领域中越来越展现出其优越的性质,并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作者结合近几年的研究工作,介绍并探讨了光可变材料的研制方法,测试方法及应用。
关键词 光可变材料 光可变油墨 光学防伪 碎膜
下载PDF
不同覆盖方式和灌水定额对河西绿洲食葵农田土壤水热、养分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惠施佳 张金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2-223,共12页
为明确不同覆盖方式结合灌水定额在食葵种植中的增产机制,以无覆盖(N)种植为对照,设置地膜覆盖(S)、秸秆覆盖(F)和碎麦秸垫式膜覆盖(SF)共3种覆盖方式,结合900 m^(3)·hm^(-2)(H)和750 m^(3)·hm^(-2)(M)2个灌水定额,对食葵农... 为明确不同覆盖方式结合灌水定额在食葵种植中的增产机制,以无覆盖(N)种植为对照,设置地膜覆盖(S)、秸秆覆盖(F)和碎麦秸垫式膜覆盖(SF)共3种覆盖方式,结合900 m^(3)·hm^(-2)(H)和750 m^(3)·hm^(-2)(M)2个灌水定额,对食葵农田土壤水热、养分及产量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处理结合不同灌水定额均较无覆盖种植增加土壤贮水量,其中当灌水定额为900 m^(3)·hm^(-2)时,SF和F显著增加23.89%和12.37%、S增加了6.50%;当灌水定额为750 m^(3)·hm^(-2)时,SF、F、S分别显著增加20.64%、8.23%、6.96%。覆盖处理结合不同灌水定额对土壤温度的影响不同,其中当灌水定额为900 m^(3)·hm^(-2)时,SF和F较N提高2.82%~7.43%,S较N降低4.3%;当灌水定额为750 m^(3)·hm^(-2)时,SF和F均高于N,增幅为1.40%~6.87%。覆盖处理结合不同灌水定额可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其中SF处理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较N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6.7%、15.2%、12.8%和16.5%,F和S处理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较N处理分别提高6.3%~6.8%、4.7%~7.8%和8.6%~8.8%。覆盖处理结合不同灌水定额可提高食葵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其中SFH、SH、FH、SFM、FM处理分别较N处理增产25.9%、6.7%、10.4%、18.2%、15.2%,SM降低了3.1%,SFM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提高6.3%。综上所述,SFM处理在改善食葵土壤水热、增加土壤养分、提高食葵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故SFM种植模式是适宜于河西绿洲食葵种植的农业生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葵 灌水定额 贮水量 麦秸垫覆盖 产量
下载PDF
In vitro effects of chitosan nanoparticles on proliferation of human gastric carcinoma cell line MGC803 cells 被引量:7
15
作者 Li-Feng Qi Zi-Rong Xu +2 位作者 Yan Li Xia Jiang Xin-Yan H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3期5136-5141,共6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hitosan nanoparticles on proliferation of human gastric carcinoma cell line MGC803 in vitro and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involved. METHODS: Chitosan nano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hitosan nanoparticles on proliferation of human gastric carcinoma cell line MGC803 in vitro and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involved. METHODS: Chitosan nano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particle size, zeta potential, and morphology. After treatment with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chitosan nanoparticles (25, 50, 75, 100 μg/mL) at various time intervals, cell proliferation,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DNA fragmentation,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MMP), cell cycle phase distribution and apoptotic peaks of MGC803 cells were analyzed by MTT assay, electron microscopy, DNA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flow cytometry. RESULTS: Chitosan nanoparticles exhibited a small particle size as 65 nm and a high surface charge as 52 mV. Chitosan nanoparticles markedly inhibited cell proliferation of MGC803 cells with an ICso value of 5.3 μg/mL 48 h after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with chitosan nanoparticles, the typical necrotic cell morphology was observed by electron microscopy, a typical DNA degradation associated with necrosis was determined by DNA agarose electrophoresis. Flow cytometry showed the loss of MMP and occurrence of apoptosis in chitosan nanoparticles-treated cells. CONCLUSION: Chitosan nanoparticles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human gastric carcinoma cell line MGC803 in vitro through multiple mechanisms, and may be a beneficial agent against human carcin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tosan nanoparticles Gastric carcinoma NECROSIS APOPTOSIS
下载PDF
前房麻醉下囊膜上倾斜碎核法在高度近视硬核白内障术中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志 李马号 许建涛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年第8期903-905,共3页
目的探讨前房麻醉下囊膜上倾斜碎核法在高度近视硬核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4年3月在万州阳光眼科医院采用0.4%奥布卡因表麻后,再用l%的利多卡因前房麻醉下“囊膜上倾斜碎核法”,对82例(86只眼)眼轴... 目的探讨前房麻醉下囊膜上倾斜碎核法在高度近视硬核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4年3月在万州阳光眼科医院采用0.4%奥布卡因表麻后,再用l%的利多卡因前房麻醉下“囊膜上倾斜碎核法”,对82例(86只眼)眼轴≥28.5mm,核为Ⅳ级以上的高度近视硬核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用钛针对核中周部刻一浅槽,用高负压吸住一端的核的赤道部脱离至前囊上呈倾斜状,然后劈核钩插入核中周边的底部对撞分裂将核倾斜劈开一个小范围的核块,如此反复,将其乳化吸除。结果术中无一例发生悬韧带断离,超声乳化过程中有3例后囊膜破裂(3.65%),经过前部玻璃体切割后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52只眼(64.46%)裸眼视力≥0.3,72只眼(83.72%)矫正视力≥0.5,有3只眼因高度近视黄斑变性,术后视力未提高。术后角膜水肿,多在术后3~5d消失。无一例发生大泡性角膜病和视网膜脱离。结论前房麻醉下囊膜上倾斜碎核法对高度近视Ⅳ级以上硬核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防止术中瞳孔缩小,且有散大瞳孔的作用。囊膜上倾斜碎核技术减轻了劈核时对囊袋及悬韧带的压力,避免了悬韧带断离、后囊破裂和晶状体脱位的发生,对眼内组织损伤小,操作简单易掌握,是白内障硬核处理技术的一种实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高度近视 硬核 前房麻醉 上倾斜核法
原文传递
基于树蛙脚掌湿黏附的仿生手术夹钳表面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力文 陈华伟 +3 位作者 王炎 张鹏飞 张国凯 张德远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4-20,共7页
手术夹钳是外科手术中常用的夹持器具,传统的手术夹钳主要通过齿形结构使湿滑的软体器官变形产生机械互锁来提高夹持稳定性,这往往会带来严重的组织损伤。为了降低夹钳夹持损伤,需要发展以强湿黏附增摩来取代强夹持增摩的技术,实现湿环... 手术夹钳是外科手术中常用的夹持器具,传统的手术夹钳主要通过齿形结构使湿滑的软体器官变形产生机械互锁来提高夹持稳定性,这往往会带来严重的组织损伤。为了降低夹钳夹持损伤,需要发展以强湿黏附增摩来取代强夹持增摩的技术,实现湿环境下“松夹而不滑脱”功能。树蛙经过千万年的进化,其脚掌形成了优异的湿摩擦功能。通过表征发现树蛙脚掌表面结构多为密排六棱柱。且随着界面间液量减少,树蛙脚垫由湿变干过程中液膜会出现碎化分散,摩擦力出现近百倍增大的现象,即称为边界强摩擦状态。通过对仿生表面的测试发现,液膜的碎化现象由其特殊的密排棱柱结构所决定,液膜碎化会使液膜更为均匀铺展,产生极强表面张力,从而能够在无任何外界压力的情况下仍能产生极高的摩擦力,有助于达到手术夹钳“松夹而不滑脱”的效果。此外,棱柱结构的各向异性与沟槽的方向性分布使得摩擦力表现出各向异性,鲜猪肝夹持测试发现,与传统齿形夹钳相比仿生六棱柱表面具有更优异的摩擦性能,更适合于仿生手术夹钳表面。基于树蛙脚垫强摩擦机制,提出了仿生手术夹钳设计制造方法,并验证了其降低组织损伤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蛙 仿生表面 均匀 湿摩擦 手术夹钳
原文传递
Protective effects of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on intestinal mucosa barrier function in rabbits with crush injury of hind limb: an experimental study 被引量:6
18
作者 DING Jun-tao ZHANG Lian-yang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11年第2期92-95,共4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two types of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IP) on intestinal mucosa barrier in rabbits with crush injury of the hind limb. Method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between Au...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two types of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IP) on intestinal mucosa barrier in rabbits with crush injury of the hind limb. Method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between August and December 2008 in the Department of Trauma Surgery, Daping Hospital,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The model of crush injury to the hind limb of rabbits was firstly developed by a 25 kg object with the right hind limbs fixed by wooden splints, and then two types of IP were established, including occluding/opening the common iliac artery and vein alternatively (traditional IP, IP A) and binding/loosening the proximum of the injured hind limb altematively (modified IP, IP B). Thirty-six male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IP A group, IP B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12 rabbits in each group. The serum levels of diamine oxidase (DAO) and intestinal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I-FABP) were detected at 2, 6, 12 and 24 hours after injury. Pathologi- cal changes of ileum were examined at 24 hours after injury. Results: The serum levels of I-FABP at 2, 6, 12 and 24 hours after injury in both IPA and IP B groups ha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DAO levels also showed the same change trend at 2 and 6 hours after injury, but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IP groups. No difference in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ileum was found among the three groups. Conclusions: IP can protect intestinal mucosa barrier function on the model of hind limb crush injury in rabbits. Meanwhile the modified IP B shows the same protection as the traditional IP A, and is worth applying in clin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Crush syndrome Intestinal mucos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