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陆交互作用与海岸带碳中和农业驱动
1
作者 周启星 王辉 欧阳少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海岸带既是生态脆弱区也是低碳农业发展“前哨”。推动和发展碳中和农业符合时代所需,也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在海岸带区域发展碳中和农业的相关问题和重要性。首先,本文阐释了海陆交互作用以及海岸带碳中和农... 海岸带既是生态脆弱区也是低碳农业发展“前哨”。推动和发展碳中和农业符合时代所需,也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在海岸带区域发展碳中和农业的相关问题和重要性。首先,本文阐释了海陆交互作用以及海岸带碳中和农业发展理念;然后,分析了海岸带碳中和农业驱动中的碳中和农业生物、人工光合作用与农业驱动以及该理念的工程化应用问题;最后,深入剖析了如何识别海岸带农业核心碳汇,包括原位监测、同位素标记与统计学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碳汇增强技术,为后续海岸带碳中和农业的构建、发展和实践提供参考,同时对促进脆弱的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绿色低碳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农业 海岸带 海陆交互作用 可持续发展 人工光合作用
下载PDF
碳中和技术研究进展及对农业碳减排的展望 被引量:5
2
作者 年琳玉 王梦军 +1 位作者 孙笑阳 曹崇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3,共13页
为了控制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巴黎协定》提出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限制在1.5℃。要实现这一目标亟须解决CO_(2)排放量攀升的问题,并部署CO_(2)净零排放的技术。其中农业碳排放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3,因此推进农业领域减... 为了控制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巴黎协定》提出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限制在1.5℃。要实现这一目标亟须解决CO_(2)排放量攀升的问题,并部署CO_(2)净零排放的技术。其中农业碳排放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3,因此推进农业领域减排固碳技术是发展农业碳中和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介绍了CO_(2)捕集、封存及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具体包括:利用化学、材料领域的物理化学等方法对CO_(2)进行捕集,并通过光电催化技术对CO_(2)进行高效转化;地质、海洋封存CO_(2)并通过矿物合成方法实现碳的循环再利用;微生物细胞工厂基于合成生物学技术将CO_(2)转化为燃料及化学物质,并对其在农业碳中和上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碳中和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封存与转化技术 研究进展 农业中和 展望 减排
下载PDF
发展富碳农业 促进农业碳中和 被引量:7
3
作者 赵永华 《北方经济》 2021年第3期15-18,共4页
农业碳中和是一种创新的农业理念和模式,即"将工业生产的二氧化碳用于农业生产,通过作物生长把二氧化碳吸收利用。"富碳农业就是人工增施的办法满足作物对二氧化碳的需求。通过研究和探索,将收集的二氧化碳作为气肥或制作成干... 农业碳中和是一种创新的农业理念和模式,即"将工业生产的二氧化碳用于农业生产,通过作物生长把二氧化碳吸收利用。"富碳农业就是人工增施的办法满足作物对二氧化碳的需求。通过研究和探索,将收集的二氧化碳作为气肥或制作成干冰,在温室大棚、大田和果园等使用,能够增强作物抗病能力,降低农药使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提升农业经济效益。这对解决二氧化碳排放问题,落实我国政府对世界的承诺,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碳中和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中和 农业 二氧化 达峰中和 温室大棚 效益
下载PDF
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时空分布特征与趋势预测
4
作者 邱子健 李天玲 申卫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6-236,共11页
为探讨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时空分布特征及未来固碳趋势,利用固碳速率法对江苏省2005—2020年农田固碳进行估算,重点分析2005、2010、2015年和2020年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2021—2060年全省农田生态系统固碳进行预测... 为探讨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时空分布特征及未来固碳趋势,利用固碳速率法对江苏省2005—2020年农田固碳进行估算,重点分析2005、2010、2015年和2020年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2021—2060年全省农田生态系统固碳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江苏省近年农田生态系统固碳量整体呈现升高的趋势,2020年估算量为282.55万t·a^(-1)(以C计,下同),在全省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总量中占比达20.17%;在空间分布上,固碳贡献最大的是苏北地区,无论是施用肥料还是秸秆还田贡献的固碳量,苏北地区均呈现高于苏中、苏南地区的态势;根据机器学习的重要性分析,秸秆还田量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两种模型中,BP神经网络相较于随机森林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该模型预测2021—2060年农田生态系统固碳量仍会在短期内持续升高,但随后将进入较稳定的平台期,其中2021—2026年间固碳量将持续升高并达峰值,为365.26万t·a^(-1),而到2060年固碳量则为348.12万t·a^(-1)。研究表明,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固碳量已逐步提升,但未来增长速率将趋于减缓,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固碳措施,重点是提升秸秆还田率及其固碳效率,同时现有研究方法也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未来应将有机肥施用、绿肥还田、轮作等因素考虑在内,从而实现对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更为精准、全面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农业中和 土壤固 农田生态 机器学习预测
下载PDF
基于共同前沿理论的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追赶”效应解析
5
作者 罗玉波 朱晨曦 王春云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0,共11页
基于2004—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共同前沿超效率SBM-Malmquist模型,将农业碳汇引入期望产出,测算省级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解析各群组“追赶”效应。结果表明:1)考虑农业碳汇能力后,规模效率变动均值由1.002跃升至1.034... 基于2004—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共同前沿超效率SBM-Malmquist模型,将农业碳汇引入期望产出,测算省级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解析各群组“追赶”效应。结果表明:1)考虑农业碳汇能力后,规模效率变动均值由1.002跃升至1.034,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仅靠技术进步“单轮”驱动,规模效率也是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动力。2)通过共同前沿方法将各省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来源分解为农业管理水平与农业生产条件,东北群组管理水平与生产条件均处于领先地位,华北群组生产条件处于优势而管理水平相对较弱,其余群组生产条件处于劣势而管理水平相对较好。3)从异质性角度来看,不同群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差异来自区域内与区域间,而区域间差异核心来源是技术前沿“追赶”幅度的差距,同时规模效率“追赶”幅度也对区域间差异有着较大影响。基于此,建议增强各地农业碳汇能力,通过继续优化农村土地流转与土地确权政策,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区域不平衡 共同前沿分析 农业中和 追赶效应
下载PDF
我国农业碳中和目标实现的策略优化及法制保障
6
作者 常远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98-103,共6页
在国家整体推进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将碳中和纳入“三农”背景下加以考察,揭示出农业领域低碳技术瓶颈突出、有效激励机制缺失和农业劳动力素质较低的发展现状。此外,我国农业碳中和法律制度付之阙如,具体表现在相关标准未明确和监督机制... 在国家整体推进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将碳中和纳入“三农”背景下加以考察,揭示出农业领域低碳技术瓶颈突出、有效激励机制缺失和农业劳动力素质较低的发展现状。此外,我国农业碳中和法律制度付之阙如,具体表现在相关标准未明确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等方面,集中映射出法制框架的结构性缺失。为有效实现农业碳中和,在策略优化方面,应当升级农业产业技术、改善农村环境结构、增强农民环保意识;在法制保障方面,应当强化碳中和顶层法律设计,建立符合我国农业现实需要的碳信用激励机制,完善全过程监督机制,实现农业低碳可持续发展,使农业、农村、农民享受到“碳红利”,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中和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基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视角下我国农业碳达峰、碳中和应对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杨世琦 颜鑫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5-443,共9页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物质(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之间流动的根本理论,对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重要指导作用。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对大气温室效应的时空尺度较大,农业碳达峰、碳中和值得关注和重视,以服务于国家碳达...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物质(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之间流动的根本理论,对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重要指导作用。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对大气温室效应的时空尺度较大,农业碳达峰、碳中和值得关注和重视,以服务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总体战略。文章基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视角和农业碳达峰、碳中和释义,分析了农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从农业碳达峰面临挑战、农业碳中和面临挑战、农业碳中和潜力分析、农业碳中和误区及生物圈减排的重要性等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从农业碳达峰、农业碳中和与科技创新3个方面提出我国农业碳达峰、碳中和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农业达峰 农业中和 应对策略
原文传递
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农业能源互联网碳循环建模与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牛浩森 付学谦 《电力建设》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5,共15页
“双碳”目标对能源领域和农业领域的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要求。农业能源互联网作为能源与农业深度耦合的产物,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提出一种面向农业能源互联网碳循环的核算方法以及计及农业柔性负荷及碳交易的农业能源互联网优化... “双碳”目标对能源领域和农业领域的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要求。农业能源互联网作为能源与农业深度耦合的产物,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提出一种面向农业能源互联网碳循环的核算方法以及计及农业柔性负荷及碳交易的农业能源互联网优化运行策略。首先,构建了农业园区内光伏、热电联产等碳排放核算模型。其次,以园区日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考虑等式及不等式约束,构建优化调度模型。最后,以某园区农业能源互联网为研究对象对优化模型进行仿真,详细核算园区内碳排放情况,并通过与其他农业园区对比验证碳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该优化调度策略可有效降低农业园区碳排放,实现碳中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能源互联网 排放 运行优化调度 农业中和
原文传递
四株植物根际促生菌对农田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申卫收 杨思琪 +5 位作者 张欢欢 李庆 王铭科 潘钰璟 徐德红 高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39,共8页
农田土壤是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_(2)O)最重要的人为排放源之一.本文以四株植物根际促生菌:白色芽孢杆菌Bacillus albus Lv5A、枯草芽孢杆菌枯草亚种Bacillus subtilis sp.subtilis NRCB002、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 NRCB010和... 农田土壤是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_(2)O)最重要的人为排放源之一.本文以四株植物根际促生菌:白色芽孢杆菌Bacillus albus Lv5A、枯草芽孢杆菌枯草亚种Bacillus subtilis sp.subtilis NRCB002、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 NRCB010和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 NRCB026为研究对象,采用温室盆栽试验、土壤微宇宙试验及田间原位试验等方法,探究接种植物根际促生菌对农田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室盆栽条件下,接种四株植物根际促生菌的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从高到低依次为NRCB002>Lv5A>NRCB026>NRCB010,与未接种的对照相比分别减少了2.3%、33.1%、34.2%和40.0%.选择NRCB010和NRCB026菌株进一步开展土壤微宇宙试验和田间原位试验.与未接种的对照相比,在土壤微宇宙条件下接种NRCB010和NRCB026的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少了21%和48%;在田间原位条件下,接种NRCB010和NRCB026的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少了44%和73%.总之,接种植物根际促生菌NRCB010和NRCB026能有效减少农田土壤N_(2)O的排放.研究结果将为减少农田土壤N_(2)O排放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也将为发展具有促生和减排效应的生物肥料提供实际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中和 氧化亚氮(N_(2)O) 植物根际促生菌 温室气体减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