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周稳海 武晓敏 赵桂玲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8,共12页
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研究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利用2008—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总维度还... 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研究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利用2008—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总维度还是分维度,绿色金融均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其中绿色投资的碳减排效应最大,绿色证券次之,绿色信贷最小;绿色技术创新对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具有中介作用,环境规制与金融市场化均增强了绿色金融碳减排效果;东部组、科技发达组和高耗能组相对中西部组、科技欠发达组和低耗能组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更为明显。因此,进一步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实现绿色金融资源高效配置,制定差异化绿色金融政策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碳减排效应 绿色发展 目标 金融市场化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基于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转型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10
2
作者 成琼文 杨玉婷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1-210,共10页
分析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的碳减排状况,为现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改进提供经验依据。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是否存在碳减排效应,并采用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PS... 分析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的碳减排状况,为现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改进提供经验依据。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是否存在碳减排效应,并采用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PSM-DID等方法检验回归结果的稳健性,通过中介效应分析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转型的传导路径,最后分析试点政策的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1)试点政策显著降低试点地区的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碳减排效应;(2)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转型都是试点政策实现碳减排效应的作用路径,绿色技术创新在降低试点地区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中分别发挥了12.38%和5.51%的作用,能源结构转型则分别发挥了3.74%和0.47%的中介效应作用;(3)北京的碳减排效应在6个试点地区中最强,其次是上海和天津,湖北和重庆的整体碳减排效应较弱。研究结论为更好实现“双碳”目标、同时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技术创新提供的主要启示包括,要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减碳政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权交易试点政策 碳减排效应 绿色技术创新 能源结构转型
下载PDF
绿色信贷能发挥碳减排效应吗?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少岩 王笑音 高翠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7-47,共11页
绿色信贷是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市场型环境规制工具,然而其碳减排效应及影响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检验。该研究在厘清绿色信贷影响碳减排理论机制的基础上,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固定效应随机前沿模型测算2000—2019年中国156个城市的全要素... 绿色信贷是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市场型环境规制工具,然而其碳减排效应及影响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检验。该研究在厘清绿色信贷影响碳减排理论机制的基础上,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固定效应随机前沿模型测算2000—2019年中国156个城市的全要素碳生产率,从生产率、强度和总量三个维度实证检验绿色信贷的碳减排效应及作用渠道和调节机制。研究发现:①绿色信贷具有碳减排效应,主要表现为显著提高全要素碳生产率和降低碳排放强度,但对碳排放总量的平均影响并不显著。以上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仍然成立。②绿色信贷的碳减排效应因区域位置、资源禀赋和金融效率差异而具有异质性。在中部地区、非资源型城市和金融效率较高的城市,绿色信贷在碳生产率和碳强度维度上均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但东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和金融效率较低的城市,绿色信贷仅能降低碳强度。③激励绿色创新和降低能源强度是绿色信贷发挥碳减排效应的有效渠道,而结构转化渠道的中介效应尚不显著。在绿色创新渠道中,绿色信贷对绿色创新质量的影响程度更高,且产生了正外溢性;在能源强度渠道中,绿色信贷提高了碳排放效率,但对低碳技术的支持作用有待提升。④环境规制对绿色信贷的碳减排效应具有“正向补偿”和“负向抵消”两种调节机制,金融资源的需求和供给水平较低时,政府加强环境规制会削弱绿色信贷对低碳经济转型的激励作用。以上结论不仅为理解绿色信贷环境效应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补充经验证据,而且为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政策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 碳减排效应 全要素生产率 强度
下载PDF
流通数字化的碳减排效应--兼论政府环境治理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郝爱民 任禛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118,共9页
流通数字化发展作为传统流通业与数字技术融合而生的新型流通模式,是打造绿色流通体系的重要引擎,对实现碳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综合测度流通数字化发展水平,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了流通数字化的碳减排效应... 流通数字化发展作为传统流通业与数字技术融合而生的新型流通模式,是打造绿色流通体系的重要引擎,对实现碳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综合测度流通数字化发展水平,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了流通数字化的碳减排效应。研究发现,流通数字化发展对本地和邻近地区碳减排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政府环境治理能够强化流通数字化的碳减排效应;行业分析显示,流通数字化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减排效果最佳,制造业次之;地区分析显示,在中部地区和人口密度中等分布区流通数字化的碳减排效应更强,政府环境治理的调节效应更明显,但在西部地区和人口密度中等分布区政府环境治理存在形成“以邻为壑”减排模式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数字化 碳减排效应 政府环境治理 空间杜宾模型 “双”目标
下载PDF
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碳减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5
作者 郭四代 雷高文 +1 位作者 苏伟洲 袁子寒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1-59,共9页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宏观愿景下,提升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有助于促进企业开展碳减排工作,发挥企业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综合主成分分析法和熵权法评价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采用固定效应...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宏观愿景下,提升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有助于促进企业开展碳减排工作,发挥企业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综合主成分分析法和熵权法评价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碳减排效应及其异质性,并进一步分析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企业碳信息披露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采用更换核心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测度方式、消除股市周期性波动、排除其他政策干扰以及工具变量等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②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碳减排效应会因企业融资约束程度、区域位置的不同而出现差异性。其中,碳信息披露的碳减排效应在低融资约束水平下不显著,而在高融资约束水平下显著为负;在东部区域之外企业中不显著,而在东部区域企业中显著为负。③机制分析发现,企业碳信息披露主要通过企业间资本流动和生产调整机制推动企业碳减排。提升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不仅有助于投资者甄别企业碳排放水平,进而减少对高碳企业的投资,还可以向企业管理者反馈有效的生产信息,帮助企业及时调整生产活动,最终推动企业实现碳减排。基于实证结果,提出强化企业碳信息披露的主动性、分阶段推行企业碳信息强制披露机制和推动企业碳信息异质性披露等对策建议。同时厘清了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碳减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为健全碳市场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信息披露 碳减排效应 资本流动 企业生产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碳减排效应的提升路径——基于fsQCA方法的组态效应研究
6
作者 张建刚 马原野 《金融经济》 2023年第12期40-50,共11页
“双碳”目标是我国对全球气候治理作出的郑重承诺,而如何甄别碳减排效应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而提升减排有效性则是实现该目标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选取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 “双碳”目标是我国对全球气候治理作出的郑重承诺,而如何甄别碳减排效应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而提升减排有效性则是实现该目标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选取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对碳减排效应省际数据进行多因素组态分析,探究我国碳减排效应的提升路径,并进一步对地区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任意因素不能单独作为碳减排效应的必要条件,单一因素也不能独立作用于碳减排效应,而是多因素协同作用于碳减排效应。技术进步能够有效破除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等客观条件对地方提升碳减排效应的制约。以加快技术进步、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密度为重点,同时关注经济发展水平和碳交易试点来制定相关的政策,是最为有效的碳减排路径。各地区在碳减排效应提升路径上有着明显的异质性,东、中部地区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西部地区要着力提升技术水平,东北地区则以提升能源效率为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效应 “双”目标 fsQCA 组态分析 协同驱动 区域异质性
下载PDF
基于碳回收期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碳减排效应测算
7
作者 杨洋 王雪纯 +2 位作者 袁振洲 陈进杰 那艳玲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23,共12页
合理量化城市轨道交通的碳减排效应,对于测算城市轨道交通外部成本、丰富交通运输领域碳交易理论体系乃至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补贴政策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考虑了城市轨道交通建成后乘客出行行为的差异性,建立生命周期视角下... 合理量化城市轨道交通的碳减排效应,对于测算城市轨道交通外部成本、丰富交通运输领域碳交易理论体系乃至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补贴政策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考虑了城市轨道交通建成后乘客出行行为的差异性,建立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基准线碳排放模型与项目活动碳排放模型;进而,构建碳回收期理论模型,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碳减排效应量化指标,碳回收期指通过运营期碳减排回收建设期碳排放的周期,即累计碳足迹首次由正值转向负值的时间;而后,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在基准线、项目建设及活动期的数据收集,同时,标定模型;最后,以石家庄3号线为例进行情景分析,测算其基准线碳排放量、项目建设期及项目活动期的碳排放量,并在未来发展的两大模式下测算碳回收期。结果显示,在客流量常态化增长情景、快速增长情景以及缓慢增长情景下,其碳回收期分别为27,22,29年;在能源结构和能效水平常态发展、迅速发展以及缓步发展的情景下,其碳回收期分别为25,24,29年。结论表明,大规模客运量和高效的客运强度是城市轨道交通碳减排正效应的重要支撑;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效水平提升带来的系统性变革,可以对城市轨道交通碳减排带来显著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碳减排效应 回收期理论 城市轨道交通 生命周期 情景分析
下载PDF
矿渣-硫铝酸盐水泥的环境影响及碳减排效应分析
8
作者 潘志强 李晨 蒋正武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955-3963,共9页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研究了矿渣-硫铝酸盐水泥生产过程的环境影响,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探明了全球变暖潜值(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及初级能源消耗(primary energy demand,PED)两种环境影响的主要来源,并分析了矿渣-硫铝酸盐水...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研究了矿渣-硫铝酸盐水泥生产过程的环境影响,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探明了全球变暖潜值(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及初级能源消耗(primary energy demand,PED)两种环境影响的主要来源,并分析了矿渣-硫铝酸盐水泥相比硅酸盐水泥的碳减排效应。结果表明:在矿渣-硫铝酸盐水泥的生产中,熟料煅烧对GWP贡献最高,原料开采对PED贡献最高;敏感性分析显示石灰石用量与煅烧煤炭用量对GWP影响最大,而煤炭与生产过程电力使用对PED影响最大;与硅酸盐水泥相比,矿渣-硫铝酸盐水泥的GWP显著降低,PED略微减少;高矿渣掺量下矿渣-硫铝酸盐水泥力学性能的不足可能影响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铝酸盐水泥 生命周期评价 环境影响 碳减排效应 水泥 矿渣
下载PDF
中国废纸回收的碳减排效应 被引量:1
9
作者 黄远香 《科技和产业》 2023年第13期169-174,共6页
基于生命周期分析(LCA)法对比考察中国造纸行业在林木生产、工厂生产、运输、废弃物处理各阶段的CO_(2)排放量。研究发现,2009—2021年中国使用废纸造纸造成的碳排将小于采用原木纤维进行生产造成的碳排量,即增大国内废纸回收将有助于... 基于生命周期分析(LCA)法对比考察中国造纸行业在林木生产、工厂生产、运输、废弃物处理各阶段的CO_(2)排放量。研究发现,2009—2021年中国使用废纸造纸造成的碳排将小于采用原木纤维进行生产造成的碳排量,即增大国内废纸回收将有助于中国降低CO_(2)排放量。其中,约69%的碳减排效应均来自运输阶段,20%源于工厂生产阶段。通过分品类对比发现,箱纸板、瓦楞原纸和未涂布印刷书写纸的碳减排效应最为明显,2021年分别减少54758、51006、30720万t CO_(2)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分析(LCA) CO_(2)放量 回收废纸 碳减排效应
下载PDF
碳交易政策下高耗能企业碳减排效应影响研究
10
作者 赵玉珍 冀玉慧 郭宇珊 《内蒙古统计》 2023年第6期10-14,共5页
文章旨在从微观层面探究碳交易政策的实施对高碳排放企业碳减排效果影响机理,以2010-2021年建筑业行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碳交易政策对微观企业碳减排效应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碳交易政策与企业碳排放量呈显著负相关,碳交易政... 文章旨在从微观层面探究碳交易政策的实施对高碳排放企业碳减排效果影响机理,以2010-2021年建筑业行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碳交易政策对微观企业碳减排效应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碳交易政策与企业碳排放量呈显著负相关,碳交易政策可以直接促进企业碳减排;企业碳减排随着企业绿色创新投入的增多而减少,绿色创新在碳交易政策影响企业碳排放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业行业 绿色创新 交易政策 微观企业 放量 上市公司 碳减排效应 高耗能企业
下载PDF
碳交易市场运行与煤电行业碳减排效应研究
11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乌海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吕永祥 《北方金融》 2023年第1期55-61,共7页
碳排放权交易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落实“30·60”目标的重要着力点,而煤电行业由于下游产业庞杂且依赖度较高,其高碳排放特征所带来的经济负外部性逐渐扩大,引入市场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式。本文采用双倍差分法评估了碳交... 碳排放权交易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落实“30·60”目标的重要着力点,而煤电行业由于下游产业庞杂且依赖度较高,其高碳排放特征所带来的经济负外部性逐渐扩大,引入市场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式。本文采用双倍差分法评估了碳交易市场运行对煤电行业产生的碳减排效应,并引入中介变量建立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碳排放交易市场运行对煤电行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路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2014年以来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显著降低了煤电行业的碳排放强度,且碳交易市场运行可以通过提升科技创新水平、降低能源消费水平、提高清洁能源发电量比例来降低煤电行业碳排放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市场 煤电行业 碳减排效应 双重差分法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改革政策的碳减排效应探讨
12
作者 杨明媛 《大众文摘》 2023年第41期0128-0130,共3页
绿色金融改革政策是国家推动金融资源向绿色产业和项目倾斜所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未来环境和命运息息相关,是具有引领性和深刻实际意义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将重点探讨绿色金融改革政策的内容和实际意义,... 绿色金融改革政策是国家推动金融资源向绿色产业和项目倾斜所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未来环境和命运息息相关,是具有引领性和深刻实际意义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将重点探讨绿色金融改革政策的内容和实际意义,思考其碳减排效应,同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供广大相关人员参考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改革政策 中和 碳减排效应 探讨
原文传递
“双碳”背景下绿色技术创新的碳减排效应
13
《中国外资》 2023年第21期90-93,共4页
研究发现:我国绿色技术创新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之间存在空间负相关性,二者之间的局部集聚模式主要为“低—高集聚”“高—低集聚”模式。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全球气候的变动为世界人民带来了新的挑战,给人类经济社会的... 研究发现:我国绿色技术创新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之间存在空间负相关性,二者之间的局部集聚模式主要为“低—高集聚”“高—低集聚”模式。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全球气候的变动为世界人民带来了新的挑战,给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影响。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是世界上重要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国,当前,中国的能源消费方式仍以煤炭为主,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方式并不利于环境保护,而城市发展以及经济建设仍然需要能源的消费,这意味着中国在取得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同样承担着巨大的减排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成就 绿色技术创新 能源消费 二氧化 全球气候 环境保护 碳减排效应 局部集聚
下载PDF
云南省玉龙县碳减排效应估算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飞 香宝 +1 位作者 马广文 李双权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17-1322,共6页
玉龙县碳减排效应估算主要包括退耕还林、造林、小水电、替代能源(包括沼气池和太阳能)使用等方面.其中,造林具有较长期的碳汇功能,会持续提供碳增汇服务功能;替代能源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薪柴燃烧,在以农村人口为主的玉龙县,薪柴是主要... 玉龙县碳减排效应估算主要包括退耕还林、造林、小水电、替代能源(包括沼气池和太阳能)使用等方面.其中,造林具有较长期的碳汇功能,会持续提供碳增汇服务功能;替代能源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薪柴燃烧,在以农村人口为主的玉龙县,薪柴是主要的取暖和生活能源,故替代能源的使用颇具意义.以2005年为基准年,小水电和替代能源总的碳减排效应为22.24×103t,其中小水电碳减排效应为14.43×103t,太阳能碳减排效应为66.24 t,沼气池碳减排效应为7.74×103t;设定了基准年后林木生长过程以及替代能源使用状况的情景,并进行情景模拟,估算了玉龙县造林在5年内会产生碳汇21.07×103t,10年内会产生碳汇24.92×103t.在研究区总的碳减排效应中,小水电、沼气池以及生态林地都有较大贡献,而经济林和草地的贡献相对较小;与5年情景相比,20年情景中小水电和沼气池的贡献有所上升,而生态林地等的贡献相对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效应 玉龙县 退耕还林 造林 替代能源
下载PDF
中国碳交易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如何?——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5
15
作者 杨秀汪 李江龙 郭小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3-104,122,共13页
如何保障经济增长和气候治理目标同时实现,是中国目前面临的迫切难题,亟需进行气候变化政策方面的顶层设计。碳定价是气候变化政策的核心议题,其关键在于通过碳排放造成的负外部性进行显性定价,激励排放主体将碳减排纳入到生产与消费决... 如何保障经济增长和气候治理目标同时实现,是中国目前面临的迫切难题,亟需进行气候变化政策方面的顶层设计。碳定价是气候变化政策的核心议题,其关键在于通过碳排放造成的负外部性进行显性定价,激励排放主体将碳减排纳入到生产与消费决策中。中国正在筹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作为气候变化政策中碳定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政策试点,“五省两市”的碳交易市场已经运行多年,碳减排效应也备受关注。本文基于“五省两市”试点地区和其他非试点地区1997—2017年的面板数据,使用合成控制法(SCM)实证分析了中国碳交易试点市场对试点地区碳减排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碳交易试点政策起到了较为显著的碳减排效果,尤其是湖北、广东和重庆;排序检验和基于SCM的双重差分估计也都表明政策评估结果非常稳健。基于此,中国应积极推动碳交易市场发展,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应对碳排放问题中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 定价 碳减排效应 环境政策 政策评估 合成控制法
下载PDF
正式和非正式环境规制碳减排效应的时空异质性与协同性——对2007—2017年新疆14个地州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高志刚 李明蕊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4-100,共17页
环境规制是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而对经济主体的污染物排放行为进行约束,其中正式环境规制体现了政府保护环境的主动性,非正式环境规制则反映了居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正式和非正式环境规制具有目标一致性,但规制主体和规制手段不同,因而其... 环境规制是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而对经济主体的污染物排放行为进行约束,其中正式环境规制体现了政府保护环境的主动性,非正式环境规制则反映了居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正式和非正式环境规制具有目标一致性,但规制主体和规制手段不同,因而其污染物减排效应既具有协同性,也具有异质性;同时,由于经济发展阶段、地区产业结构、居民收入水平等规制环境的不同以及规制实施时间的不同,正式和非正式环境规制的污染物减排效应表现出显著的时空异质性。采用2007—2017年新疆14个地州市相关数据的分析表明:从整体上看,正式环境规制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非正式环境规制虽然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显著,但可以强化正式环境规制的碳减排效应;从时间异质性来看,正式环境规制的碳减排效应及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的协同效应在2012—2017年强于2007—2011年;从空间异质性来看,正式环境规制在北疆地区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而在南疆地区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新疆地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正式和非正式环境规制均从与碳排放强度正相关转变为负相关,且正式环境规制的这种转变先于非正式环境规制。总体来看,在碳减排过程中,正式环境规制的作用强于非正式环境规制并先于非正式环境规制发生作用,在污染物排放较多的地区环境规制的碳减排效应更强。因此,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提高保护环境的主动性,增强正式环境规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后发地区还应提高对转入产业的环境规制强度;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和素质,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增强居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以有效发挥非正式环境规制的碳减排效应及其与正式环境规制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式环境规制 非正式环境规制 碳减排效应 放强度 绿色发展 经济
下载PDF
企业技术进步的碳减排效应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志亮 魏洁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67,85,共5页
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就技术进步对碳减排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验证了技术进步具有促进碳减排的作用。进而利用2005~2012年北京市八大行业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得出北京市企业技术进步的碳减排效应值为19.07%,表明企业技术进步对碳减... 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就技术进步对碳减排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验证了技术进步具有促进碳减排的作用。进而利用2005~2012年北京市八大行业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得出北京市企业技术进步的碳减排效应值为19.07%,表明企业技术进步对碳减排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由此,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充分挖掘技术进步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内在潜力,是北京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放强度 碳减排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技术创新的二氧化碳减排效应——基于宏观计量经济模型模拟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建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7-116,共10页
构建了区域-宏观计量经济模型,将区域技术创新活动与国家宏观经济活动相联系,评估区域技术创新活动的宏观效应。研究发现: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研发投入同等幅度的增加都会抑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二氧化碳强度的增加,都能促进经济增长、... 构建了区域-宏观计量经济模型,将区域技术创新活动与国家宏观经济活动相联系,评估区域技术创新活动的宏观效应。研究发现: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研发投入同等幅度的增加都会抑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二氧化碳强度的增加,都能促进经济增长、降低单位GDP能源消耗、抑制工业废水排放,但对工业固体废物和工业二氧化硫的抑制作用在后期才得以体现;八大区域中,除东北地区以外,研发投入的增加对碳排放的影响趋势与三大区域基本相似。要实现2015年巴黎世界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承诺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情景分析表明:资源税相对于基准情景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其中2028—2030年期间年均增加1.22%~1.61%;排污费则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技术创新 碳减排效应 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下载PDF
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碳减排效应研究
19
作者 王志亮 姜治芳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第6期12-14,共3页
随着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愈发严重,节能减排成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目标。... 随着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愈发严重,节能减排成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目标。高新技术企业以其"低能耗、低排放、高产值"的特征成为近几年产业发展的重点,2006-2012年数据分析显示,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与碳排放之间基本呈现相对脱钩的状态,扭转了以往工业总产值的增长与碳排放长期依存的局面,显示了高新技术企业突出的碳减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 碳减排效应 脱钩指数
下载PDF
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的碳减排效应研究--基于新型城镇化调节效应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赵哲 谭建立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1-50,共10页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如何优化财政支出的顶层设计以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利用2007-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以新型城镇化为切入点,系统考察了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财...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如何优化财政支出的顶层设计以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利用2007-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以新型城镇化为切入点,系统考察了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财政支出规模通过直接效应和环境规制效应对碳排放保持抑制作用,而通过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促进了碳排放,非经济性公共支出占比的碳减排效应显著;新型城镇化建设对财政支出结构的碳减排效应存在调节作用,以经济和人口衡量的城镇化进程强化了财政支出结构对碳排放的抑制效果,以社会和生态衡量的城镇化削弱了财政支出结构的碳减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支出规模 财政支出结构 碳减排效应 新型城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