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脲醛树脂前驱体碳微球形貌调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1
作者 任广元 胡绍纲 +1 位作者 吴云轩 艾军鹏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2,共7页
为了探究原料配比对脲醛树脂形貌及碳微球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尿素、甲醛与甲酸的物质的量比,制备了三种不同微纳结构的脲醛树脂微球,再在氮气保护下800℃裂解,获得了相应的碳微球。采用上述脲醛树脂前驱体制备的花状碳纳米微球(N... 为了探究原料配比对脲醛树脂形貌及碳微球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尿素、甲醛与甲酸的物质的量比,制备了三种不同微纳结构的脲醛树脂微球,再在氮气保护下800℃裂解,获得了相应的碳微球。采用上述脲醛树脂前驱体制备的花状碳纳米微球(NUFC-3)作为电极材料,在三电极体系中开展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C_(s))为189 F/g;在20 A/g的电流密度下,C_(s)为145 F/g,其保留率为76.7%。该脲醛树脂为前驱体的碳微球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及电化学性能优异等优点,有望在电化学储能领域获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醛树脂 碳微球 形貌调控 电化学性能 超级电容器
下载PDF
丙磺酸型碗状碳微球制备及在餐厨废油酯交换反应中的性能研究
2
作者 薛媛 何水清 +1 位作者 袁红 周惠良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6-171,176,共7页
以碗状碳微球(BHC)为载体,合成了以烷基为磺酸基键合位点的丙磺酸型碗状碳微球(PA-CBHC-Si)。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三步改性分别逐步丰富BHC表面羧基(—COOH)、巯基(—SH)、磺酸基(—SO_(3)H... 以碗状碳微球(BHC)为载体,合成了以烷基为磺酸基键合位点的丙磺酸型碗状碳微球(PA-CBHC-Si)。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三步改性分别逐步丰富BHC表面羧基(—COOH)、巯基(—SH)、磺酸基(—SO_(3)H)官能团含量,且改性过程保留了载体的原始形貌。PA-CBHC-Si的酸密度高达8.5mmol/g,活性中心—SO_(3)H于300℃开始分解,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PA-CBHC-Si可作为煎炸废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的催化剂,醇油摩尔比为16∶1,剂油比为0.02的催化体系于130℃反应4h,脂肪酸甲酯产率为84.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甲酯 碗状碳微球 丙磺酸 酸密度
原文传递
碳微球/硼酸镁晶须混杂增强碳泡沫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3
作者 王斌 王恒 +3 位作者 曹越 苏秉尧 侯林伟 赵建伟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18-124,共7页
碳泡沫存在力学性能较差等问题,为改善其综合性能,以航空领域的应用需求为导向,以改性酚醛树脂为碳源,空心碳质微球为分散相,硼酸镁晶须(Mg_(2)B_(2)O_(5)w)为增强相,通过压塑成型–碳化工艺制备了碳微球/Mg_(2)B_(2)O_(5)w混杂增强碳... 碳泡沫存在力学性能较差等问题,为改善其综合性能,以航空领域的应用需求为导向,以改性酚醛树脂为碳源,空心碳质微球为分散相,硼酸镁晶须(Mg_(2)B_(2)O_(5)w)为增强相,通过压塑成型–碳化工艺制备了碳微球/Mg_(2)B_(2)O_(5)w混杂增强碳泡沫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碳质微球与不同质量分数的Mg_(2)B_(2)O_(5)w混杂增强下碳泡沫的力学性能、热氧化性能和电磁屏蔽特性。结果表明,受压过程中,Mg_(2)B_(2)O_(5)w起到裂纹偏转作用和弯弓效应,增加了裂纹扩展路径,Mg_(2)B_(2)O_(5)w与空心碳微球协同作用,提高了碳泡沫复合材料的抗压缩性能;当Mg_(2)B_(2)O_(5)w质量分数为2%时,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达11.8 MPa,较纯碳泡沫提高了157%。碳泡沫复合材料在X波段的电磁屏蔽性能随Mg_(2)B_(2)O_(5)w含量的增加,亦提升明显。Mg_(2)B_(2)O_(5)w分散在基体及微球相表面,增加了复合材料内部的孔结构,延长了电磁波的传播路径,增大了复合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当其质量分数8%时,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效能高达53.8 dB,较改性前提高了68%。Mg_(2)B_(2)O_(5)w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其分散在基体及微球相表面上,阻止了热氧与基体和微球相的接触,使复合材料的耐氧化性能提高;当其质量分数5%时,质量损失率为24%,复合材料的耐高温氧化性能最优,较纯碳泡沫提高了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 晶须 碳微球 电磁屏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生物质碳微球/还原氧化石墨烯水凝胶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4
作者 王健恺 赵宝茹 +3 位作者 黄鑫 杜小雨 张永 马文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5-260,共6页
通过水热法从生物质废料玉米秸秆中制备表面光滑的碳微球(CMs),并首次将未经碳化或活化的生物质碳微球作为间隔物插入石墨烯片层中合成CMs/rGO复合水凝胶。碳微球在抑制石墨烯片层团聚的同时,可以提高材料的亲水性和表面相容性。基于此... 通过水热法从生物质废料玉米秸秆中制备表面光滑的碳微球(CMs),并首次将未经碳化或活化的生物质碳微球作为间隔物插入石墨烯片层中合成CMs/rGO复合水凝胶。碳微球在抑制石墨烯片层团聚的同时,可以提高材料的亲水性和表面相容性。基于此复合材料组装的无粘结剂对称型超级电容器表现出良好的双电层电容(0.3A/g时264.1F/g),出色的倍率性能(10A/g电流密度下电容保持率为81.5%),以及优秀的循环稳定性(10A/g下循环10000次,电容保持率为9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玉米秸秆 碳微球 超级电容器 水热法
原文传递
硼氢化钾改性碳微球活化过硫酸盐高效去除偶氮染料
5
作者 陶慧宇 邓琪 +4 位作者 赵永花 周香琴 吴代赦 李东阳 马志飞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6-63,共8页
为降解偶氮染料废水,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铁碳微球颗粒(FeOX@C),通过KBH4溶液改性获得了还原剂改性微球颗粒材料(Fe@C),考察了其活化过硫酸盐(PDS)对偶氮类染料活性黑5染料(RB5)废水的降解效能及其活化机制。结果表明,Fe@C活化PDS对RB5去... 为降解偶氮染料废水,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铁碳微球颗粒(FeOX@C),通过KBH4溶液改性获得了还原剂改性微球颗粒材料(Fe@C),考察了其活化过硫酸盐(PDS)对偶氮类染料活性黑5染料(RB5)废水的降解效能及其活化机制。结果表明,Fe@C活化PDS对RB5去除具备优异性能,脱色效率和萘环破坏效率分别为95.6%,48.4%;Fe@C、过硫酸盐投加量增加促进RB5脱色和萘环的破坏效率,随着RB5初始浓度的增加,去除效率逐渐降低;pH值为3和11降低了RB5脱色和萘环破坏速率,但两者的最终去除效率未出现明显差异;不同浓度SO_(4)^(2-)和Cl^(-)对体系中RB5去除效果的影响较小;不同影响因素对Fe@C/PDS体系RB5脱色速率和萘环破坏速率存在差异性,证明产生的活性物质优先攻击发色基团,再破坏萘环结构;在Fe@C/PDS体系中主要活性物质为单线态氧(^(1)O_(2)),且硫酸根自由基(SO_(4)·^(-))和羟基自由基(·OH)存在一定作用,表明降解主要遵循非自由基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BH_(4)还原 碳微球 过硫酸盐 偶氮染料 自由基机制
下载PDF
碳微球/勃姆石/PP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6
作者 李湘 胡彩玲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40,86,共5页
以碳微球(CMS)和勃姆石(BM)为阻燃剂,打包盒PP废塑料(H-PP)为原材料,通过熔融挤出制备CMS/BM/H-PP复合材料,利用极限氧指数(LOI)、UL 94、锥形量热仪和热失重分析(TG)等对复合材料的阻燃性、热分解温度、力学性能和热变形温度(HDT)进行... 以碳微球(CMS)和勃姆石(BM)为阻燃剂,打包盒PP废塑料(H-PP)为原材料,通过熔融挤出制备CMS/BM/H-PP复合材料,利用极限氧指数(LOI)、UL 94、锥形量热仪和热失重分析(TG)等对复合材料的阻燃性、热分解温度、力学性能和热变形温度(HDT)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M可以有效阻燃H-PP。在H-PP中加入30%的BM,30-BM/H-PP的LOI达到27.8%,阻燃等级为UL 94 V-1级,T_(5%)、HDT、拉伸和弯曲强度分别为321.2℃、95.8℃、19.4 MPa和22.8 MPa,与H-PP相比,其强度降低,热分解温度和HDT升高;以BM为主阻燃剂,适量的CMS和BM在H-PP中具有协同阻燃效果;在H-PP中加入4%的CMS和26%的BM,4-CMS/26-BM/H-PP的LOI为29.8%,阻燃等级为UL 94 V-0级,其T_(5%)、拉伸强度、弯曲强度、TTI和FPI分别为332.4℃、22.5 MPa、26.2 MPa、37 s和0.15(m^(2)·s)/kW,与30-BM/H-PP相比,有显著提高,PHRR、AHRR和THR分别为240.5 kW/m^(2)、121.5 kW/m^(2)和64.5 MJ/m^(2),与30-BM/H-PP相比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微球 勃姆石 PP废塑料 协同阻燃 热分解温度
原文传递
磺酸型中空多孔碳微球基固体酸催化煎炸废油的酯交换反应
7
作者 王金侠 杨翔 袁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7-107,共11页
以中空多孔碳微球(HPCMs)为载体,依次经过酰胺化、H_(2)O_(2)氧化和氯磺酸磺化后制得磺酸型中空多孔碳微球基固体酸(SHPCMs)催化剂,借助SEM、TEM、氮气物理吸脱附、XPS、TG和boehm滴定法等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催... 以中空多孔碳微球(HPCMs)为载体,依次经过酰胺化、H_(2)O_(2)氧化和氯磺酸磺化后制得磺酸型中空多孔碳微球基固体酸(SHPCMs)催化剂,借助SEM、TEM、氮气物理吸脱附、XPS、TG和boehm滴定法等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中空多孔结构,表面成功接枝磺酸基团,表面酸量为13.0 mmol/g,比表面积为11.5 m^(2)/g,平均孔径为4.39 nm,在酯交换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7 h、醇油物质的量之比16∶1),脂肪酸甲酯的产率为98.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甲酯 中空多孔碳微球 磺酸基 酸量
下载PDF
碳微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8
作者 朱秋荣 侯文生 +3 位作者 史晟 张永芳 牛梅 牛振怀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80-1785,共6页
从碳微球的制备方法着手,综述了各方法的制备原理、原料、影响因素以及所得碳微球的结构性能和形貌特征,并归纳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得出了溶剂热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模板法3种相对有效的制备方法,由于溶剂热法的突出优点,在碳微球的多种... 从碳微球的制备方法着手,综述了各方法的制备原理、原料、影响因素以及所得碳微球的结构性能和形貌特征,并归纳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得出了溶剂热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模板法3种相对有效的制备方法,由于溶剂热法的突出优点,在碳微球的多种制备方法中优势凸显,将成为未来制备碳微球的主要方法。详细评述了不同结构和性能的碳微球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深入开发碳微球的性能和拓展其应用领域将会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进一步讨论了碳微球的结构对其性质和应用的影响,通过设计碳微球的结构来改变其性质,是碳微球制备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微球 制备 生物质 水热 结构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对碳微球的表面化学修饰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莎 段菲菲 +2 位作者 杨永珍 刘旭光 许并社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29,共5页
首先采用混酸体系对碳微球(CMSs)表面进行氧化处理,使CMSs表面引入含氧官能团,进而以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与CMSs表面发生缩合反应,得到了表面有机修饰的CMSs。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 首先采用混酸体系对碳微球(CMSs)表面进行氧化处理,使CMSs表面引入含氧官能团,进而以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与CMSs表面发生缩合反应,得到了表面有机修饰的CMSs。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检测手段对各阶段的产物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并研究了其在乙醇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CMSs经混酸、硅烷化修饰后,在有机溶剂中的稳定性提高,为CMSs的进一步功能化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微球 氧化 硅烷化 修饰
下载PDF
闭孔碳微球泡沫材料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石振海 李克智 +2 位作者 李贺军 王闯 李照谦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944-1946,1950,共4页
依据微胶囊化原理,用热固性线型酚醛树脂制得微胶囊,加热去除囊芯后用作先驱体,在N2保护下进行900~1100℃的碳化处理得到具有无定型碳结构的闭孔碳微球,然后在Ar气保护下进行2100~2600℃的石墨化处理,得到具有石墨结构的闭孔微球碳泡... 依据微胶囊化原理,用热固性线型酚醛树脂制得微胶囊,加热去除囊芯后用作先驱体,在N2保护下进行900~1100℃的碳化处理得到具有无定型碳结构的闭孔碳微球,然后在Ar气保护下进行2100~2600℃的石墨化处理,得到具有石墨结构的闭孔微球碳泡沫材料.该材料的导热系数在5W/m·K左右,是一种理想的耐高温隔热泡沫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固性酚醛树脂 胶囊 碳微球 泡沫
下载PDF
水热碳化法制备碳微球 被引量:14
11
作者 魏静 褚云 +2 位作者 蒋国民 杨加志 孙东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B12期136-139,143,共5页
以糖类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碳微球,研究不同反应物以及反应条件对水热碳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碳微球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借助傅立叶红外(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探讨了糖类水热碳化的反应... 以糖类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碳微球,研究不同反应物以及反应条件对水热碳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碳微球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借助傅立叶红外(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探讨了糖类水热碳化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化法 糖类 碳微球 机理
下载PDF
银/碳微球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12
12
作者 许并社 罗秋苹 +3 位作者 杨永珍 郭明聪 金琳 刘旭光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09年第2期35-38,共4页
用强酸和二氯化锡对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碳微球(CMSs)进行活化之后,在含活化CMSs的悬浮液中顺序加入聚乙烯砒咯烷酮、硝酸银及水合肼,在加热条件下制备了银纳米颗粒/CMSs复合物。研究了反应过程中硝酸银溶液和水合肼溶液的用量对产物... 用强酸和二氯化锡对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碳微球(CMSs)进行活化之后,在含活化CMSs的悬浮液中顺序加入聚乙烯砒咯烷酮、硝酸银及水合肼,在加热条件下制备了银纳米颗粒/CMSs复合物。研究了反应过程中硝酸银溶液和水合肼溶液的用量对产物形貌的影响。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产物的形貌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经过混酸及二氯化锡处理的CMSs在乙醇溶液中与硝酸银、水合肼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以在其表面沉积尺寸较小、分布均匀的银纳米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微球 化学气相沉积法 还原法 银纳米颗粒
下载PDF
以预锂化中间相碳微球为负极的锂离子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5
13
作者 平丽娜 郑嘉明 +1 位作者 时志强 王成扬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33-1738,共6页
以商品活性炭(AC)为正极,预锂化中间相碳微球(LMCMBs)为负极,组装成锂离子电容器(LICs).用X射线衍射(XRD)对LMCMB电极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预锂化量(PIC)小于200mAh·g-1时,LMCMB电极材料基本保持了原始的石墨晶体结构.... 以商品活性炭(AC)为正极,预锂化中间相碳微球(LMCMBs)为负极,组装成锂离子电容器(LICs).用X射线衍射(XRD)对LMCMB电极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预锂化量(PIC)小于200mAh·g-1时,LMCMB电极材料基本保持了原始的石墨晶体结构.利用三电极装置,测试了充放电过程中LICs的正、负极及整电容器的电压变化曲线.以LMCMB为电极,锂离子电容器负极的工作电压变低,并且电压曲线更加平坦,同时正极也可以利用到更低的电压区间.对比锂离子电容器MCMB/AC,LMCMB/AC在比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和库仑效率电化学性能方面都得到了改善.在电压区间2.0-3.8V下,1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的保持率从74.8%增加到100%,库仑效率从95%增加到100%.LMCMB/AC电容器容量不衰退的直接原因是由于AC正极极化变小.在2.0-3.8V和1.5-3.8V电压区间内,LMCMB/AC锂离子电容器的比能量密度分别可达85.6和97.9Wh·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容器 非对称电容器 中间相碳微球 活性炭 预锂化
下载PDF
Pt纳米颗粒在氮掺杂空心碳微球上的高分散负载及其氧还原性能(英文)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小华 钟金娣 +3 位作者 于亚明 张云松 刘博 陈金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97-1304,共8页
通过热解自聚合多巴胺法制备了氮掺杂空心碳微球(N-HCMS),并采用微波辅助乙二醇还原方法把Pt纳米粒子负载于N-HCMS上制得了Pt/N-HCMS催化剂.催化剂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及其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等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 通过热解自聚合多巴胺法制备了氮掺杂空心碳微球(N-HCMS),并采用微波辅助乙二醇还原方法把Pt纳米粒子负载于N-HCMS上制得了Pt/N-HCMS催化剂.催化剂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及其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等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及比表面分析仪等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Pt/N-HCMS催化剂在酸性条件下的电催化氧还原性能.Pt/N-HCMS催化剂由于Pt纳米粒子的均匀分散、N-HCMS载体的快速电子传递及其独特的微孔和中空结构而具有很高的电催化氧还原活性,其质量比活性是E-TEKPt/C催化剂的近两倍.Pt/N-HCMS催化剂还具有优良的稳定性.本工作对于开发高性能的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 空心碳微球 PT纳米粒子 电催化 氧还原反应
下载PDF
聚苯胺包覆碳微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阻燃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15
作者 牛梅 薛宝霞 +3 位作者 李静亚 王欣 张莹 戴晋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8-162,共5页
通过化学氧化法合成聚苯胺,并利用原位聚合法将聚苯胺(PAN)包覆在碳微球(CMSs)上,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得阻燃聚苯胺包覆碳微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材料(CMSs-PAN/PET)。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热重和氧指数仪等,对其形貌结构、... 通过化学氧化法合成聚苯胺,并利用原位聚合法将聚苯胺(PAN)包覆在碳微球(CMSs)上,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得阻燃聚苯胺包覆碳微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材料(CMSs-PAN/PET)。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热重和氧指数仪等,对其形貌结构、分散性、热稳定性能、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聚苯胺包覆后的CMSsPAN与原始CMSs相比,在PET基体中的分散性得到提高,CMSs-PAN/PET的拉伸强度比CMSs/PET提高了28.1%;与纯PET相比,CMSs-PAN/PET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其极限氧指数达到32.1,提高了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碳微球 阻燃性 分散性
下载PDF
中间相碳微球模压高密高强碳/石墨材料的SEM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宋永忠 孙宝珍 +2 位作者 李贵生 翟更太 刘朗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9-53,共5页
用中间相碳微球 (MCMB)做原料 ,冷模压成型后再经过热处理后得到高密高强模压碳 /石墨材料 ,考察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制品的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微观结构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 ,与常规方法制备的碳 /石墨材料相比 ,经过热处理的MCMB模压... 用中间相碳微球 (MCMB)做原料 ,冷模压成型后再经过热处理后得到高密高强模压碳 /石墨材料 ,考察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制品的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微观结构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 ,与常规方法制备的碳 /石墨材料相比 ,经过热处理的MCMB模压制品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 130 0℃热处理后MCMB模压制品的压缩强度可以达到 2 4 0 .8MPa ,弯曲强度达到 86 .1MPa。微观结构分析表明 ,经过 90 0℃热处理后的制品具有极为密实的结构 ,虽然在更高的温度热处理后 ,制品表面存在着一些小孔和微裂纹 ,但相对于常规碳 /石墨材料而言 ,它们是非常微小的。另外 ,从高倍数SEM分析表明 ,MCMB是比较容易石墨化的碳材料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相碳微球 模压 压缩强度 /石墨材料 SEM
下载PDF
葡萄糖水热碳化制备表面分子印迹基质材料多孔碳微球 被引量:14
17
作者 赵慧君 杨永珍 +1 位作者 刘旭光 许并社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98-903,共6页
以葡萄糖晶体为原料,采用低温水热法和退火处理制得多孔碳微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和孔径分析仪对所制备的碳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调节低温水热反应中反应物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 以葡萄糖晶体为原料,采用低温水热法和退火处理制得多孔碳微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和孔径分析仪对所制备的碳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调节低温水热反应中反应物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参数,在葡萄糖溶液浓度0.3mol/L、温度180℃、时间14h时,得到粒径尺寸均一、表面光滑、形貌规整并且具有一定溶剂分散性的碳微球;退火后碳微球的尺寸均匀介于100-700nm之间,孔径集中分布在1.2-1.8nm之间,比表面积为502.6m^2/g,表面具有羟基、羰基、羧基等含氧官能团。此多孔碳微球有望在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过程中省去表面氧化的步骤,提高进一步接枝的反应活性,解决在表面分子印迹过程中修饰过程复杂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物理与化学 水热 葡萄糖 多孔碳微球 分子印迹
下载PDF
中间相碳微球摩擦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崔小浩 李生华 +1 位作者 宋怀河 金元生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8-262,共5页
利用 Optimal SRV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 ,考察了中间相碳微球 (MCMB)粉末添加剂在季戊四醇酯中的摩擦学性能 .结果表明 :在 30 0℃、2 5 0 N的试验条件下 ,季戊四醇酯中添加质量分数为 3%的 MCMB粉末可使摩擦系数从0 .2 0降到 0 .12左右 ... 利用 Optimal SRV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 ,考察了中间相碳微球 (MCMB)粉末添加剂在季戊四醇酯中的摩擦学性能 .结果表明 :在 30 0℃、2 5 0 N的试验条件下 ,季戊四醇酯中添加质量分数为 3%的 MCMB粉末可使摩擦系数从0 .2 0降到 0 .12左右 ,显示了良好的润滑效应 ;加入 1%的 MCMB比加入 3% MCMB有更好的润滑效果 .拉曼光谱分析显示 ,低摩擦系数的获得是由于部分中间相碳微球向更为有序结构转化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性能 中间相碳微球 高温润滑 摩擦学
下载PDF
功能化碳微球构建自组装膜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永珍 刘伟峰 +2 位作者 韩艳星 刘旭光 许并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20-1026,共7页
采用浓HNO3和H2O2对原始CMSs进行表面修饰,使其团聚现象得到改善;以氧化后CMSs作为结构基团,采用垂直沉积法实现CMSs的自组装,得到CMSs薄膜。考察了溶剂、悬浮液pH值、悬浮液浓度和反应温度对自组装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 采用浓HNO3和H2O2对原始CMSs进行表面修饰,使其团聚现象得到改善;以氧化后CMSs作为结构基团,采用垂直沉积法实现CMSs的自组装,得到CMSs薄膜。考察了溶剂、悬浮液pH值、悬浮液浓度和反应温度对自组装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产物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以NaOH溶液为溶剂配制悬浮液、悬浮液浓度为2%(质量)、pH=13、温度为50℃时得到了排列较为致密的薄膜。所得样品在自然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一定强度的反射光且颜色较为均匀,说明所得自组装膜有较好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微球 修饰 自组装
下载PDF
SiC掺杂对中间相碳微球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倪红军 李飞 +2 位作者 汤东 陈上伟 黄明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47-2051,共5页
以Tween 80为分散剂,分别以丙烯酰胺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单体和交联剂,采用凝胶注模工艺,经过1000℃的埋碳烧结工艺,分别制备了掺杂SiC的中间相碳微球凝胶注模素坯和烧结体.研究SiC加入量对素坯和烧结体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加入w(... 以Tween 80为分散剂,分别以丙烯酰胺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单体和交联剂,采用凝胶注模工艺,经过1000℃的埋碳烧结工艺,分别制备了掺杂SiC的中间相碳微球凝胶注模素坯和烧结体.研究SiC加入量对素坯和烧结体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加入w(SiC)达到15%时,SiC具有明显的催化石墨化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相碳微球 凝胶注模 催化石墨化 掺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