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展望 被引量:18
1
作者 阳平坚 彭栓 +3 位作者 王静 王强 任妮 宋维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416,共13页
梳理了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各关键环节的发展概况,阐述了全球和我国现阶段CCUS技术应用进展和挑战.结果表明,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水平下,CCUS项目难以实现成本效益的平衡,因此必须转变思路,将CO_(2)视为一种基础工业原料,加快CO_... 梳理了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各关键环节的发展概况,阐述了全球和我国现阶段CCUS技术应用进展和挑战.结果表明,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水平下,CCUS项目难以实现成本效益的平衡,因此必须转变思路,将CO_(2)视为一种基础工业原料,加快CO_(2)资源化利用布局.基于此,提出CO_(2)转化利用金字塔模型,通过优化组合高附加值碳基材料、化工利用、生物合成等CO_(2)转化利用路径,形成兼具减排和商业价值的新型碳经济.最后,根据我国未来在能源领域的领先性和电网的灵活度的实际需要,提出了加快我国CCUS技术布局和应用的政策建议,以期助力CCUS技术产业化落地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利用和封存 经济 CO_(2)利用路径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直接空气捕碳(DAC)的技术发展和经济性评估
2
作者 张柠涛 王茹洁 汪黎东 《南方能源建设》 2024年第5期15-25,共11页
[目的]旨在探讨面向碳中和背景下直接空气捕碳(Direct Air Capture,DAC)技术的发展现状、应用案例及其经济性评估,以期为我国实现碳减排目标提供参考。[方法]文章综述了DAC技术的工作原理、类型、运用案例,并分析了其在国内外的发展情... [目的]旨在探讨面向碳中和背景下直接空气捕碳(Direct Air Capture,DAC)技术的发展现状、应用案例及其经济性评估,以期为我国实现碳减排目标提供参考。[方法]文章综述了DAC技术的工作原理、类型、运用案例,并分析了其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通过比较不同研究中的成本数据,评估了DAC技术的经济性,并讨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可能的解决措施。[结果]研究发现,DAC技术能有效从空气中捕集CO_(2),具有布置灵活、可与可再生能源结合等优点。但其商业化应用仍受到高成本、高能耗和大规模部署的技术挑战的限制。国内外的案例分析揭示DAC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率和成本问题亟待解决,同时也显示了通过技术改进和政策支持可能实现的优化潜力。[结论]尽管存在挑战,DAC技术仍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潜在储备技术,尤其对中国等面临严峻碳减排压力的国家具有重要意义。需要集中研究力量开发更高效、低成本的吸收/吸附剂,改进系统设计,降低能源消耗,并积极探索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使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也是实现DAC技术商业化的关键因素。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推动DAC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助力实现碳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气 中和 碳捕集和封存 可再生能源 二氧化 排放技术
下载PDF
西方碳捕集和封存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3
作者 覃莹 《中财法律评论》 2012年第1期193-207,共15页
出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推进温室气体减排的目的,作为减排技术之一的碳捕集和封存(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Storage,CCS)引起了各国的重视。本文通过比较西方国家在CCS项目中采用的公众参与制度,重点分析了西方国家在开展CCS项目时... 出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推进温室气体减排的目的,作为减排技术之一的碳捕集和封存(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Storage,CCS)引起了各国的重视。本文通过比较西方国家在CCS项目中采用的公众参与制度,重点分析了西方国家在开展CCS项目时信息公开、参与模式、征求公众意见的方式等方面的做法,并结合我国CCS项目公众参与制度在信息交流、参与方式、宣传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现阶段CCS公众参与制度发展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碳捕集和封存技术(CCS) 公众参与
原文传递
碳捕集和封存技术发展现状研究
4
作者 郑小锦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年第8期106-107,共2页
近年来,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温室效应的加剧,碳捕集和封存技术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它主要分为二氧化碳的捕集、运输和储存三个环节,将工业生产中的二氧化碳永久地封存在地下,对于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具有巨大的潜力... 近年来,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温室效应的加剧,碳捕集和封存技术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它主要分为二氧化碳的捕集、运输和储存三个环节,将工业生产中的二氧化碳永久地封存在地下,对于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具有巨大的潜力。不过由于目前各项政策的不稳定以及社会的接受程度不足,碳捕集和封存技术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就当前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的背景和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和封存 二氧化 温室效应 发展现状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潜力与前景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孙丽丽 崔惠娟 葛全胜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9-616,共8页
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是世界公认的最有前景的碳减排技术之一,它在不改变能源结构的前提下,实现碳的有效封存,是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可持续的双赢策略。为了探讨"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CCUS技术的发展前景,文中基于CO_... 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是世界公认的最有前景的碳减排技术之一,它在不改变能源结构的前提下,实现碳的有效封存,是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可持续的双赢策略。为了探讨"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CCUS技术的发展前景,文中基于CO_2封存机理和CO_2在油藏和气藏中理论封存量的评估方法,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CO_2的封存潜力。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有较高的CO_2封存潜力,在油藏和气藏中的理论封存量达到6200亿t。虽然目前沿线大部分国家CCUS技术都处于起步阶段,但在政府投资和政策的支持下,CCUS技术将为"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做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和封存(CCUS) 一带一路 CO_2封存潜力 评估方法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基于专利分析的我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发展态势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高苏凡 高振轩 《科技传播》 2022年第21期1-4,9,共5页
以碳捕集、封存和利用技术为研究对象,从专利视角出发,通过对该技术的专利申请趋势、技术生命周期、地域分布、专利申请人、技术构成等进行全面分析,并利用SPSS软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从而认识该技术整体发展趋势,为企业进行专利布... 以碳捕集、封存和利用技术为研究对象,从专利视角出发,通过对该技术的专利申请趋势、技术生命周期、地域分布、专利申请人、技术构成等进行全面分析,并利用SPSS软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从而认识该技术整体发展趋势,为企业进行专利布局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和封存技术 专利分析
下载PDF
碳封存中超临界CO_(2)注入泵的选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勇 魏涛 +2 位作者 高瀚 董姝妙 刘晓杰 《油气与新能源》 2022年第4期81-86,共6页
作为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手段,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在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应用已具有多年历史。泵设备的解决方案在碳捕集和封存工业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碳封存环节需要的CO_(2)高压注入泵作为一种特殊定制的工程泵... 作为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手段,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在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应用已具有多年历史。泵设备的解决方案在碳捕集和封存工业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碳封存环节需要的CO_(2)高压注入泵作为一种特殊定制的工程泵,其在转子设计、材料选择、机械密封选用等方面不同于其他工况的。根据CO_(2)在超临界状态下的性质和高压离心泵的结构特点,分别从转子动力学设计、材料选用、机械密封及辅助系统、CO_(2)压缩及注入系统配置等方面,详细分析了离心式超临界CO_(2)注入泵选用的原则和要点,在注入泵的设计、制造和辅助系统配置等环节上,为碳封存项目中的超临界CO_(2)注入泵的选用提供有益参考。超临界CO_(2)注入泵作为碳封存中的核心设备,其合理选用亦有助于碳封存项目的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和封存 超临界CO_(2)(sCO_(2)) 高压注入泵 转子动力学 干气密封
下载PDF
美国二氧化碳强化采油应用情况及对中国CCUS应用的启示 被引量:4
8
作者 牛皓 杜琼 +3 位作者 许川东 陈绍云 蒋兰兰 吴健超 《环境影响评价》 2023年第3期50-55,62,共7页
在对美国应用二氧化碳强化采油(CO_(2)-EOR)消纳工业捕集的二氧化碳(CO_(2))、降低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成本、提升CCUS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美国利用CCUS实现碳减排情况,包括碳源来源、成本效益以及政策支持开展了全面梳... 在对美国应用二氧化碳强化采油(CO_(2)-EOR)消纳工业捕集的二氧化碳(CO_(2))、降低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成本、提升CCUS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美国利用CCUS实现碳减排情况,包括碳源来源、成本效益以及政策支持开展了全面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美国在二氧化碳减排领域建立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突出体现为通过财税等经济刺激手段激励二氧化碳强化采油应用,促进减排与效益双赢,并规范二氧化碳注入地下全过程管理,减少或避免对地下水影响。借鉴上述美国经验,结合对我国CCUS应用现状及技术领域的制约因素的分析,从减排政策、源汇匹配、管道网络建设、捕集技术评估体系建立、地下回注监管及二氧化碳利用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合理利用CCUS实施碳减排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强化采油(CO_(2)-EOR) 、利用和封存(CCUS) 美国激励政策 中国减排
下载PDF
面向双碳的低碳水泥原料/燃料替代技术综述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鹏鹏 任强强 +1 位作者 吕清刚 陈锐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5-42,共8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水泥等建材行业能耗高、排放高、产能过剩,面临巨大挑战。从水泥行业现有CO_(2)减排技术出发,分析了水泥低碳生产方式的原理和现状,归纳总结了原料替代、燃料替代和熟料替代技术现状。最后结合国内现状和发展规...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水泥等建材行业能耗高、排放高、产能过剩,面临巨大挑战。从水泥行业现有CO_(2)减排技术出发,分析了水泥低碳生产方式的原理和现状,归纳总结了原料替代、燃料替代和熟料替代技术现状。最后结合国内现状和发展规划,对水泥行业低碳技术进行展望。水泥行业现有CO_(2)减排技术包括将低碳原料或工业废弃物代替生料中某些成分的原料替代技术;将低碳排放的清洁燃料应用于水泥生产的燃料替代技术;将有凝胶活性的材料添加到混凝土中以节省熟料使用量的熟料替代技术;应用电能和使用燃料时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方法和技术以及颇具前景但尚未大规模应用的碳捕集、封存技术(CCS)。原料替代方式是最有效的低碳生产方式,硅酸盐水泥原料中包含大量石灰石,会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分解产生烧制熟料必需的CaO和大量CO_(2),利用富钙废弃物替代石灰石等高载碳原料,可显著减少CO_(2)排放,同时提供等量的CaO,用以替代的原料包括电石渣、硅钙渣、钢渣、石英污泥及造纸污泥等,其中不同工业废料对于水泥生产不仅可代替石灰石原料,还可能提供额外效益,如硅钙渣能提供硅质原料,钢渣的应用可能改善生料易烧性。应用农林业废弃物提供生产水泥的热量可降低碳排放,将生活垃圾或城市污泥部分代替生产用燃煤还可协同处置废弃物和垃圾,燃料预热技术是将燃料经一次预热后投入生产窑炉中,代替直接投入的燃料,是实现低排放和提升能源效率的有效方法。熟料替代可有效降低碳排放,将矿渣、粉煤灰、火山灰、石灰石、烧黏土等混合型材加入混凝土,利用其本身具有的胶凝活性可发挥部分替代熟料的作用,有利于CO_(2)减排,但我国水泥熟料系数较低,建议国内适当提高水泥的熟料系数。当前技术水平决定了熟料替代应用依然广泛,燃料和生料替代率预期将逐步提高。中期目标是实现替代燃料和替代原料技术的应用能力最大化,CCS技术更成熟,且可全面淘汰落后产能。长期目标是水泥企业可根据政策和生产要求制定有效且经济的减排方案,助力水泥行业实现碳中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碳捕集和封存 水泥生产 原料替代 燃料替代 CO_(2)减排 生物质
下载PDF
发展低碳经济用新能源引领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沈军 《水泥工程》 CAS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习近平主席提出新的碳减排目标,不仅体现出中国主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多做贡献的大国担当,也充分展示了我们作为全球能源革命前沿国家的底气和实力。作为全球新能源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目前,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位居全球第一,站在全球... 习近平主席提出新的碳减排目标,不仅体现出中国主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多做贡献的大国担当,也充分展示了我们作为全球能源革命前沿国家的底气和实力。作为全球新能源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目前,我国新能源装机规模位居全球第一,站在全球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制高点,新能源可能是中国继5G之后又一个领先全球的行业。未来十年,太阳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一次能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新能源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将全面推动绿色低碳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风电和光伏将是未来新能源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峰 中和 减排 经济 碳捕集和封存 新能源 光伏发电 产业革命 技术创新
下载PDF
CCUS工程中CO_(2)泄漏危害及防治措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方园 刘明杰 陈鹏豪 《化工安全与环境》 2023年第10期78-81,共4页
全国各地陆续开始了利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但是该技术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如CO_(2)的泄漏。通过开展大量现场调研和分析,明确了CCUS工程中CO_(2)泄漏带来的生态危害、健康危害和社会危害,并且考虑相关... 全国各地陆续开始了利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但是该技术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如CO_(2)的泄漏。通过开展大量现场调研和分析,明确了CCUS工程中CO_(2)泄漏带来的生态危害、健康危害和社会危害,并且考虑相关环境规范中的评估方法,提出了可应用于工程实践环节、环境治理环节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研究结果可为CCUS工程的实践与推广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和封存(CCUS) CO_(2)泄漏 危害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实现我国承诺的2020年减排指标的设想 被引量:3
12
作者 薛祖源 《化工设计》 CAS 2010年第3期3-10,40,共9页
介绍气候变化的危害原因和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出推进碳减排工作及发展低碳经济,以实现我国承诺的2020年减排指标的设想。
关键词 温室气体 减排 经济 排放与交易 可再生能源 碳捕集和封存
下载PDF
我国CCS技术潜在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雷雷 周培 王楼楼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12年第3期13-16,共4页
减少大气中CO2的总量,减缓气候变暖被列为全球环境问题之首。目前,国际上提出了不少新的观点和技术方法,其中碳捕获和存储(CCS技术)就是一项关注于研发CO2的分离、捕获、运输和存储的技术方法。概括了CCS技术在我国进展进程,分析了CCS... 减少大气中CO2的总量,减缓气候变暖被列为全球环境问题之首。目前,国际上提出了不少新的观点和技术方法,其中碳捕获和存储(CCS技术)就是一项关注于研发CO2的分离、捕获、运输和存储的技术方法。概括了CCS技术在我国进展进程,分析了CCS技术在我国发展进程中潜在的环境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和封存技术 存在问题 管理制度 动态监测
下载PDF
洁净燃煤减排技术的发展前景 被引量:1
14
作者 钱伯章 《中国环保产业》 2008年第10期60-62,共3页
文章评述了目前世界燃煤发电的CO2减排技术前景以及洁净燃煤技术的发展情况,并对我国燃煤技术减排的情况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洁净燃煤 减排技术 碳捕集和封存 CO2减排
下载PDF
全球CCS/CCUS项目实践“有得有失”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亮 范智慧 +1 位作者 陈海雄 杨思湘 《中国石化》 2022年第11期69-72,共4页
·部分CCS(碳捕集和封存)/CCUS(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项目饱受争议,但是从全世界范围看,CCS/CCUS仍是众多大型油公司稳步绿色发展的发力点,并取得了积极进展·CCS/CCUS面临着技术不成熟、技术扩展难度大、应用成本高等诸多瓶颈,... ·部分CCS(碳捕集和封存)/CCUS(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项目饱受争议,但是从全世界范围看,CCS/CCUS仍是众多大型油公司稳步绿色发展的发力点,并取得了积极进展·CCS/CCUS面临着技术不成熟、技术扩展难度大、应用成本高等诸多瓶颈,但不失为油气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一种过渡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方式 碳捕集和封存 CCS 转型升级 油气行业 应用成本 发力点 油公司
下载PDF
中东地区能源转型进展浅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尚艳丽 张传进 +2 位作者 高超 王莹 孙黎 《国际石油经济》 2022年第5期83-89,共7页
2021年中东地区部分国家局势动荡,整体局势可控;地区经济整体复苏,各国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地区国家顺应世界能源转型趋势,调整对外合作政策。中东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仍需依靠化石能源行业,新能源开发还未列入各国的投资重点。中东地区14... 2021年中东地区部分国家局势动荡,整体局势可控;地区经济整体复苏,各国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地区国家顺应世界能源转型趋势,调整对外合作政策。中东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仍需依靠化石能源行业,新能源开发还未列入各国的投资重点。中东地区14个国家均已于2016年签署《巴黎协定》,截至2021年底,除伊朗和也门外,这一协定在其他国家均获得批准。但仅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巴林计划分别于2050年和206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目标。目前,和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中东地区的能源转型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油气资源国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卡塔尔等,在发展油气业务的同时,加快推进能源转型,在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氢能等方面都获得一些进展。同时,国际大石油公司积极开展与地区资源国的绿色低碳合作。该地区的激励措施不足、缺乏碳税制度、化石能源补贴较高等影响能源转型的因素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地区 能源转型 减排目标 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 氢能 利用和封存
下载PDF
CCS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Deployment in a Clean Energy Future: Lessons from Australia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被引量:3
17
作者 Peter J. Cook 《Engineering》 SCIE EI 2017年第4期477-484,共8页
There is widespread, though by no means universal, recogni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 as a carbon mitigation technology. However, the rate of deployment does not match what is required... There is widespread, though by no means universal, recogni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 as a carbon mitigation technology. However, the rate of deployment does not match what is required for global temperatures to stay well below 2℃. Although some consider the hurdles to achieving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CCS to he almost insurmountable, a more optimistic view is that a great deal is now known about CCS through research, demonstration, and deployment. We know how to do it; we are confident it can be done safely and effectively; we know what it costs; and we know that costs are decreasing and will continue to do so. We also know that the world will need CCS as long as countries, companies, and communities continue to use fossil fuels for energy and industrial processes. What is lacking are the necessary policy drivers, along with a technology-neutral approach to decrease carbon emissions in a cost-effective and timely manner while retaining the undoubted benefits of ready access to reliable and secure electricity and energy-intensive industrial products. In this paper, Australia is used as an example of what has been undertaken in CCS over the past 20 years, particularly in research and demonstration, hut also in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Progress in the large-scale deployment of CCS in Australia has been too slow. However, the world's largest storage project will soon be operational in Australia as part of the Gorgon 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 project, and investigations are underway into several large-scale CCS Flagship program opportunities. The organization and progress of the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re for Greenhouse Gas Technologies (CO2CRC) Otway Project, which is currently Australia's only operational storage project, is discussed in some detail because of its relevance to the commercial deployment of CCS. The point is made that there is scope for building on this Otway activity to investigate more broadly (through the proposed Otway Stage 3 and Deep Earth Energy and Environment Programme (AusDEEP)) the role of the subsurface in carbon reduction. There are challenges ahead if CCS is to he deployed as widely as bodies such as 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and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consider to be necessary. Closer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in CCS will be essential to meeting that challe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dioxide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Otway Australia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中国CCUS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39
18
作者 赵震宇 姚舜 +1 位作者 杨朔鹏 王小龙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8-1138,共11页
在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日趋严重的背景下,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逐渐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一种碳减排技术.在详细阐述CCUS技术的起源、概念、定位和演变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国内外CCUS技术的政策法规、示范工程和碳排放... 在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日趋严重的背景下,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逐渐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一种碳减排技术.在详细阐述CCUS技术的起源、概念、定位和演变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国内外CCUS技术的政策法规、示范工程和碳排放交易系统发展现状,系统总结了中国自2016年加入《巴黎协定》后,推动CCUS技术发展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并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分析中国CCUS技术现存问题,为进一步推动该技术发展提出相关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利用和封存(CCUS) 减排 政策体系 绿色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