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5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排放权交易对试点地区绿色发展的影响及溢出效应——基于PSM-DID和SDID模型的实证分析
1
作者 余谦 吴婷 +1 位作者 覃一冬 贾鹏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114,共11页
在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本文选用2003~2021年全国27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CETP)为出发点,用生态效率测度绿色发展水平,通过PSM-DID和SDID模型实证检验了CETP对绿色发展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 在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本文选用2003~2021年全国27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CETP)为出发点,用生态效率测度绿色发展水平,通过PSM-DID和SDID模型实证检验了CETP对绿色发展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CETP能显著促进绿色发展,且通过了安慰剂检验和稳健性检验;(2)CETP产生的创新效应对绿色发展有推动作用,但产业结构效应不显著;(3)CETP对周边试点城市产生了显著负向的溢出效应,但对非试点城市的生态效率无明显影响。最后,结合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绿色发展水平 生态效率 间接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配额
下载PDF
近朱者赤: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客户能否影响企业ESG表现?
2
作者 李颖 牛浩洋 续慧泓 《研究与发展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52,共13页
绿色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最亮的底色。以“双碳”目标为背景,基于企业与客户的二元供应链关系,实证检验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客户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表明: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客户能够显著提升企业ESG表现。对企业ESG表现... 绿色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最亮的底色。以“双碳”目标为背景,基于企业与客户的二元供应链关系,实证检验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客户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表明: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客户能够显著提升企业ESG表现。对企业ESG表现的分维度研究表明,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客户对企业E和S维度的表现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对企业G维度表现的提升作用不显著。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客户通过倒逼效应提升企业ESG表现。短期内,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客户倒逼企业“末端治理”;长期内,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客户倒逼企业“前端预防”。当企业位于低碳试点城市、处于高碳排放行业时,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客户对企业ESG表现的提升作用更显著。企业ESG表现提升并不能直接增加企业价值,但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客户能够倒逼企业提高环保投资水平和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进而推动企业ESG表现显著增加企业价值,而且长期更有效。基于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客户这一新研究视角,揭示了低碳减排与ESG实践的激励相容机制,不仅为深入理解我国碳试点的微观作用效果提供了新思路,而且对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大客户 企业ESG表现 倒逼效应 发展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数字经济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3
作者 董雨 袁雪 查勇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2,共11页
“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契合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实现该目标的关键工具,2013—2014年,我国建立了首批七个试点碳交易市场,近十年以来,此项政策的减排效果已经受到广泛认可,但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依然值得探究。基于2... “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契合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实现该目标的关键工具,2013—2014年,我国建立了首批七个试点碳交易市场,近十年以来,此项政策的减排效果已经受到广泛认可,但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依然值得探究。基于2010—2019年重污染行业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以首批七个试点碳交易市场的正式启动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讨该项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从碳交易市场特征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角度对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碳交易政策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机制分析表明,在碳交易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过程中,企业数字化转型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此外,碳交易政策效果在非国有企业、风险承担水平高的企业中更强,并且碳市场的交易规模、流动性、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普及率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都对碳交易政策效果发挥着正向调节效应,碳配额价格水平也具有一定的负向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全要素生产率 双重差分模型 数字经济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转型、绿色创新与碳绩效——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与公众环境关注度的调节作用
4
作者 马苓 刘硕 郑敏娜 《研究与发展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3,共11页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利用数字化优势助力企业绿色转型已成为“双碳”背景下的必然趋势。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信号理论出发,以2014—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工业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提升碳绩效,并探讨了绿色创新...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利用数字化优势助力企业绿色转型已成为“双碳”背景下的必然趋势。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信号理论出发,以2014—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工业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提升碳绩效,并探讨了绿色创新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和公众环境关注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碳绩效,并通过绿色创新正向影响企业碳绩效水平。同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与公众环境关注度均能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碳绩效的促进作用在非高新技术企业和高市场竞争程度的情境下更为明显,但产权性质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论厘清了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促进绿色创新进而提升碳绩效的驱动机制,为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数字化转型 绩效 绿色创新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 公众环境关注度
下载PDF
论碳排放权交易合规中行政监管的制度优化
5
作者 王斌 张玲玲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6-164,I0004,I0005,共11页
在双碳目标下引导碳交易企业积极主动地开展自我合规,是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要路径,亦是国家行政监管模式发展成功的关键。规制理论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合规中的行政监管提供了规范性启示和有益性借鉴。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合规管理的... 在双碳目标下引导碳交易企业积极主动地开展自我合规,是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要路径,亦是国家行政监管模式发展成功的关键。规制理论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合规中的行政监管提供了规范性启示和有益性借鉴。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合规管理的行政监管不断优化的过程,是回应型规制、智慧型规制和后设规制从理论逻辑转化为实践逻辑的过程。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合规管理的行政监管存在立法规范相对滞后,风险管理明显不足以及配套机制付之阙如等问题,可从三个方面来推动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合规中行政监管的优化:完善协同性“碳合规”法律体系,提升碳排放权交易相关法律位阶,发布碳排放权交易合规管理指引;加强多元性“碳合规”风险管理,事前采取源头预防,事中贯穿风险沟通,事后加大处罚力度;结合我国“碳合规”管理的现状,建立行政执法和解、处罚裁量规则激励和社会声誉型激励等激励性“碳合规”监管机制,力图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思路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合规管理 行政监管 法律规制
下载PDF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与展望
6
作者 徐东 周新媛 张庆辰 《国际石油经济》 2024年第3期46-54,94,共10页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全球各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其良好的政策兼容性、金融衍生性,在全球发展势头强劲。从政策制度的完善、全国性及区域性碳市场交易现状、自愿减排市场现状三方面对中国碳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全球各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其良好的政策兼容性、金融衍生性,在全球发展势头强劲。从政策制度的完善、全国性及区域性碳市场交易现状、自愿减排市场现状三方面对中国碳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综合考虑国际成熟碳市场发展经验、国家政策动向等因素,对中国碳市场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中国碳市场扩容是必然趋势,电解铝、水泥和钢铁将依次纳入碳市场;配额总量将不断下降,拍卖比例预计将达到5%;预期碳价“十四五”升至80~100元/吨左右,“十五五”升至130~200元/吨;电力市场与碳市场协同统筹发展是必然选择;碳市场和碳税联合使用将是未来政府控排管理的主要方式。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适时稳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不断提高配额拍卖比例、系统构建企业内部碳核查与信息披露机制以强化碳管理效能与透明度等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配额 自愿减排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降低了高污染行业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吗——基于多时点DID的检验
7
作者 陈文府 黄琴芳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9-72,128,共15页
自2013年始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以来,高污染行业企业生产发展受到显著影响。采用多时点DID模型,以2009-2020年A股上市高污染行业企业数据为基础,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高污染行业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 自2013年始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以来,高污染行业企业生产发展受到显著影响。采用多时点DID模型,以2009-2020年A股上市高污染行业企业数据为基础,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高污染行业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对高污染行业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起到了节约作用;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降低高污染行业企业的融资成本;内部控制质量高和媒体关注度高的高污染行业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相对更低;中西部地区、中小规模高污染行业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对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反应更为灵敏。本研究从企业微观经济视角补充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试行成果,为完善碳排放权交易运行机制,实现高污染行业企业减排、降本增效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 债务融资成本 高污染行业 多时点DID 中介机制 调节效应
下载PDF
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研究
8
作者 王文举 钱新新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4,共19页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影响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并从七个试点省份出发,选取2006—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的环境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试点碳...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影响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并从七个试点省份出发,选取2006—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的环境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和提升工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中国工业的低碳转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通过成本约束和结构升级途径促进工业低碳转型,而技术进步途径的作用尚未实质性显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研发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和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而在外商投资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工业低转型 全国统一市场 排放强度 全要素生产率
下载PDF
我国用能权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衔接问题研究
9
作者 潘晓滨 刘韦廷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1-39,共9页
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在环境权益交易市场体系中分别建立起用能权交易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前者用于控制用能单位能源使用和消耗的上游环节,后者控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下游环节,两制度有效衔接将有利于节能减排目标完成的高效协同。... 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在环境权益交易市场体系中分别建立起用能权交易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前者用于控制用能单位能源使用和消耗的上游环节,后者控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下游环节,两制度有效衔接将有利于节能减排目标完成的高效协同。两类交易制度存在理论背景的一致性,但同时也面临着法律依据、配额分配方法等不一致的地方。因此,我国未来应从立法路径、制度安排及保障措施三个方面入手,为用能权交易制度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衔接所面临的相关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能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 “双”目标 立法协同 制度衔接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媒体负面关注与企业资本性环保支出
10
作者 赵振智 冯亿琦 王依凝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21,共11页
以碳排放权交易为准自然实验,以2010—2020年间沪深A股54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对比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实施前后试点地区相对于非试点地区企业资本性环保支出的变化情况,探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环保投资活动的影响,并检... 以碳排放权交易为准自然实验,以2010—2020年间沪深A股54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对比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实施前后试点地区相对于非试点地区企业资本性环保支出的变化情况,探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环保投资活动的影响,并检验媒体负面关注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能够促进企业增加资本性环保支出;媒体负面关注对碳排放权交易与企业资本性环保支出的关系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当媒体负面关注度较高时,试点地区控排企业资本性环保支出有显著增加;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对内陆地区、重污染行业、国有企业和大规模企业的资本性环保支出的促进作用更强;通过经济后果分析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最终会提升企业财务绩效和绿色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资本性环保支出 媒体关注 环保投资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与绿色高质量发展
11
作者 雷汉云 代冰鑫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8-87,共10页
基于2008—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构建出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推行视作准自然的实验,研究分析该政策对我国绿色高质量发展产生的政策效应。研究结论如下:该试点政策的推行对绿色高质量... 基于2008—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构建出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推行视作准自然的实验,研究分析该政策对我国绿色高质量发展产生的政策效应。研究结论如下:该试点政策的推行对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并通过助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而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研究表明在该项政策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化程度、碳排放水平越高的省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显著。这一研究结论既是对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证支撑,也是对推动我国全国碳市场建设的重要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 绿色高质量发展 双重差分法 熵值法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吴艾莉 严佳依 吴凤琼 《商业会计》 2024年第6期21-26,共6页
绿色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对2010—2020年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行业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绿色专利申请数据进行匹配分析,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方法研究发现,该政策显著促进了... 绿色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对2010—2020年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行业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绿色专利申请数据进行匹配分析,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方法研究发现,该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同时这一政策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那些面临着较大外部监管压力和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企业中。此外,文章还通过运用链式多重中介模型深入探讨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机制,为推动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与创新驱动发展的融合提供了实证依据,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 绿色技术创新 环境信息披露
下载PDF
中国煤炭价格与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传导路径研究
13
作者 熊萍萍 王亚琦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0,共10页
碳市场作为新兴市场易受能源价格因素干扰,在“双碳”目标下研究煤炭价格与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以下简称为碳价)的传导路径,有利于碳市场的健康运行并助力其发挥减排作用。在梳理煤炭价格与碳价传导机理的基础上,利用DCC-GARCH模型揭示煤... 碳市场作为新兴市场易受能源价格因素干扰,在“双碳”目标下研究煤炭价格与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以下简称为碳价)的传导路径,有利于碳市场的健康运行并助力其发挥减排作用。在梳理煤炭价格与碳价传导机理的基础上,利用DCC-GARCH模型揭示煤炭指数与碳价的动态关系,并运用VAR模型实证检验煤炭价格与碳价的传导路径及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效率与动态相关系数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煤炭价格与碳价存在显著动态相关性,并呈现复杂性和多变性;碳市场尚未充分发挥其创新激励效应,相较于能源利用效率,煤炭价格与碳价通过能源消费结构路径实现的传导更加显著;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是动态相关系数变化的格兰杰原因,而能源利用效率改变则不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价格 碳排放权交易价格 传导路径 能源消费结构 减排
原文传递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马兆良 钟金成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0-122,共13页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推动力,研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对于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空间双重差分法和2004—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量”和“质”两个维度研究碳排放权交...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推动力,研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对于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空间双重差分法和2004—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量”和“质”两个维度研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数量和质量均具有促进作用;空间双重差分结果表明,试点地区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将对其相邻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产生积极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东部地区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高于西部地区,对中部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 绿色技术创新 “量”和“质” 空间双重差分法
下载PDF
环境权益交易与企业绿色创新——基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上市电力企业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秦磊 凌志磊 《江苏商论》 2024年第3期137-141,共5页
工业生产释放的大量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环境问题不但影响着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关系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应对这一挑战,“双碳”目标上升为国家战略。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政府推动温室气... 工业生产释放的大量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环境问题不但影响着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关系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应对这一挑战,“双碳”目标上升为国家战略。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政府推动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试点为准自然实验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 企业绿色创新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是否改善了企业ESG表现?——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16
作者 王奇杰 张莉虹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17,共9页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一项市场化环境规制工具,能否改善企业ESG表现值得关注。选取2009—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够有效改善企业ES...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一项市场化环境规制工具,能否改善企业ESG表现值得关注。选取2009—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够有效改善企业ESG表现,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旧稳健;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大型企业ESG表现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对中小型企业ESG表现并无显著改善作用;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企业ESG表现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对西部地区企业ESG表现并无明显改善效果。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加快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视大型企业以及东部和中部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持续提升企业ESG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 ESG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提高了城市全要素碳排放效率吗?——基于内生方向距离函数模型的研究
17
作者 王建林 宋蒙 赵佳佳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81,共11页
减碳措施一般会带来总产出的降低,因此有必要从全要素效率的角度评估减碳政策。本文构建了一个方向距离函数模型,允许各决策单元有不等的减排因子,扩大了生产可行集的范围,同时采用了内生的方向向量,避免在选择方向向量时过于主观。基... 减碳措施一般会带来总产出的降低,因此有必要从全要素效率的角度评估减碳政策。本文构建了一个方向距离函数模型,允许各决策单元有不等的减排因子,扩大了生产可行集的范围,同时采用了内生的方向向量,避免在选择方向向量时过于主观。基于这一模型本文重新测算了城市层面全要素碳排放效率,并实证分析碳交易政策对其的影响,研究发现,试点政策能够提高城市全要素碳排放效率;中介效应表明,试点政策会通过产业结构和绿色创新等途径提高城市碳排放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试点政策对于高行政等级和人口规模较大城市的碳排放效率影响更明显。因此,应扩大政策试点范围、鼓励产业结构优化、推广绿色技术创新、制定因地制宜的试点政策等进一步提升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绿色发展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全要素排放效率 方向距离函数 非期望产出 中介效应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与中国“双碳”目标实现——基于碳中和进程的测度与分析
18
作者 王道平 刘琳琳 刘杨婧卓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30,共16页
“双碳”目标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科学量化我国碳中和进程,并考察相关政策效果,总结分析碳中和目标实现路径,本文首先从区域总体、人均和能源消耗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了能够反映我国各省份碳... “双碳”目标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科学量化我国碳中和进程,并考察相关政策效果,总结分析碳中和目标实现路径,本文首先从区域总体、人均和能源消耗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了能够反映我国各省份碳中和进程的指数体系,总结了其时空动态演化特征,并以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我国省级经验数据,深入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我国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够推进我国各地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并通过碳排放和碳吸收(即碳汇)两端产生积极的政策效果;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通过改善能源结构和提升能源效率两个渠道促进了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本文研究为实现“双碳”目标、建设健全中国碳市场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实证证据和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碳排放权交易 能源效率 排放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否促进碳减排——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研究
19
作者 张兴祥 孙赛杰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78,共19页
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也是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减排承诺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宏观视角,借助中国2013年以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准... 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也是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减排承诺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宏观视角,借助中国2013年以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2003—2017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实施会使碳排放量平均显著下降7.1%、碳排放强度平均显著下降6.7%,且该结论在PSM-DID模型下也稳健。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碳交易所(中心)交易数据、政府工作报告碳排放相关词频数据进行机制检验和讨论,发现减排效应通过市场机制、行政规制等渠道得以实现。进一步,基于城市绿色专利数据及电力短缺指数,本文发现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实施既能促使试点地区取得绿色低碳技术进步,也能帮助试点地区更少地依赖拉闸限电等“一刀切”做法,并讨论了两类机制在此过程中的实际效果。此外,本文又进行了一系列异质性分析,发现碳减排效应在非资源型城市和财政压力较大的城市以及惩罚力度更大、国企占比更高的碳市场更加显著。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试点政策 减排 市场机制 行政规制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
20
作者 孔晓旭 张新旭 唐晓萌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4-178,共5页
文章基于2011—2021年A股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以中国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等考察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对于控排名单中上市企业的... 文章基于2011—2021年A股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以中国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等考察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对于控排名单中上市企业的ESG表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异质性检验发现,对于非国有企业和非高污染企业,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通过强化高管可持续发展意识来提高企业履行ESG的积极性,尤其对ESG分项指标中的E和S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标 ESG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 多期双重差分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