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省际碳排放空间分配研究 被引量:51
1
作者 宋德勇 刘习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3,共7页
以1978-2010年中国各地区碳排放数据为依据,基于人均历史累计碳排放的视角,重新定义了碳排放公平中的碳洛伦兹曲线和碳基尼系数,并测算出碳基尼系数为0.24,处于相对公平的水平上。从区域上看,东部地区CO2排放比重大于人口比重,挤占了中... 以1978-2010年中国各地区碳排放数据为依据,基于人均历史累计碳排放的视角,重新定义了碳排放公平中的碳洛伦兹曲线和碳基尼系数,并测算出碳基尼系数为0.24,处于相对公平的水平上。从区域上看,东部地区CO2排放比重大于人口比重,挤占了中西部地区的排放空间。从省际来看,我国CO2排放比重大于人口比重的省份主要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西部内陆落后省份以及资源、能源大省。最后,基于人均历史累计碳排放的视角,对我国各地区2020年的碳排放量进行了空间分配。本文的政策含义:针对不同地域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实施有差别化的减排政策;制定碳排放指标,并按照年度进行分解,建立区域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碳排放较少的省区可以在保持自身经济增长空间的前提下,向碳排放较大的省区出售碳排放权;实施可行的碳税政策,提高各区域的减排成本,降低碳排放基尼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 碳排放空间 分配
下载PDF
中国东、中、西地区碳排放空间差异测度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崔维军 李宗锴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58,共8页
碳排放空间差异测度研究对于科学合理地制定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总离差和平均差测度了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人均碳排放的空间差异,然后基于地区分解和kaya恒等式的总离差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差异的来... 碳排放空间差异测度研究对于科学合理地制定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总离差和平均差测度了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人均碳排放的空间差异,然后基于地区分解和kaya恒等式的总离差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差异的来源和成因。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三大地区人均碳排放量空间差异呈扩大态势,碳排放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内部,主要成因是人均GDP,其次是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其中西部人均GDP的贡献率初期较小但增长迅速。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在推进节能减排进程中,除了要优化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外,针对不同地区应制定不同的节能减排政策,体现节能减排政策的差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碳排放空间差异kaya恒等式 离差分解
下载PDF
全球碳排放空间约束条件下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对中欧日碳排放空间和减排成本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戴瀚程 张海滨 王文涛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8-438,共11页
应用全球多部门、多区域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采用情景分析方法,评估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由于其碳排放路径的变化对国际气候谈判中的3个重要谈判方中国、欧盟和日本实现国家自主贡献(NDC)和2℃目标情景下碳排放空间和减排... 应用全球多部门、多区域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采用情景分析方法,评估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由于其碳排放路径的变化对国际气候谈判中的3个重要谈判方中国、欧盟和日本实现国家自主贡献(NDC)和2℃目标情景下碳排放空间和减排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球碳排放固定且分配方式固定的条件下,美国不同程度的退约将为自身获得较大的碳排放空间,同时挤压其他地区,包括中国、欧盟和日本实现NDC和2℃目标的碳排放空间,将推高中国、欧盟和日本实现NDC和2℃目标的碳价。2030年,2℃目标下中国碳价的升幅将达4.4~14.6美元/t,欧盟为9.7~35.4美元/t,日本为16.0~53.5美元/t。同时将增加中国、欧盟和日本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GDP损失。2030年,2℃目标下中国GDP损失的升幅将达220.0亿~711.0亿美元(相当于16.4~53.1美元/人),欧盟为93.5亿~321.4亿美元(相当于20.7~71.1美元/人),日本为41.3亿~134.5亿美元(相当于34.3~111.7美元/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 碳排放空间 减排成本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县域空间的减碳潜力与策略路径——基于浙江省碳排放权的解析与分配 被引量:4
4
作者 周从越 王竹 +1 位作者 裘知 张钊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130,共10页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碳排放权愈发成为重要的地区发展权,在县域层面落实落位碳额分配是我国深入减碳的焦点,浙江省将在“十四五”时期进入局部率先达峰的二级减碳阶段。为分解落实我国自主减碳目标,采用熵权法构建以公平性、效率性、可...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碳排放权愈发成为重要的地区发展权,在县域层面落实落位碳额分配是我国深入减碳的焦点,浙江省将在“十四五”时期进入局部率先达峰的二级减碳阶段。为分解落实我国自主减碳目标,采用熵权法构建以公平性、效率性、可持续性为原则的碳排放权分配模型,基于碳排放空间与减碳潜力测算方法,得到2017—2030年浙江省89个县(市、区)的碳排放权分配、碳排放空间分类和减碳潜力分级。结果表明,碳排放权分配在县域层级存在空间差异性,在省域层级存在空间平衡性;碳排放空间分类呈“南余北赤”模式;减碳潜力分级表现为“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鉴于对县(市、区)不同碳排机理的归纳与解析,提出了逐级修正的减碳路径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 排放权分配 碳排放空间 潜力 策略路径
下载PDF
呼包鄂榆城市群耦合空间碳排放生态网络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耿瑜爽 李巍 乐荣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086-4097,共12页
构建生态网络是维持景观连通性、提升包括固碳在内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地响应固碳增汇目标及其政策要求,有必要将空间碳排放因素纳入区域生态网络分析框架。选择高能耗、高碳排且生态脆弱的呼包鄂榆城市群作为研究区... 构建生态网络是维持景观连通性、提升包括固碳在内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地响应固碳增汇目标及其政策要求,有必要将空间碳排放因素纳入区域生态网络分析框架。选择高能耗、高碳排且生态脆弱的呼包鄂榆城市群作为研究区,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和连通性分析识别生态源地,并结合电路理论和重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得到区域景观生态格局;通过获取夜间灯光数据模拟得到城市群栅格尺度碳排放空间格局,并与景观生态格局进行空间叠加,以此补充“生态-碳排”耦合节点和规划廊道,进而构建考虑区域碳排放空间格局的城市群生态网络。结果表明:1)仅考虑生态因素构建的区域生态网络东西两侧生态源地连通性不足,网络呈“中部阻断型”分布;2)区域碳排放存在明显空间特征,高值区出现在人为生态扰动显著的中部矿产资源开发区和主要城镇地区;3)通过耦合区域碳排放格局,补充了23个“生态-碳排”耦合节点和67条规划廊道,生态网络结构由树状转变为蜂巢状,网络闭合度、线点率和连接度分别提升了92%、30.48%和27.45%。因此,通过耦合空间碳排放因素改进的生态网络构建方法,对于提高生态网络的多功能性和稳定性,以及促进以增加碳汇能力为目标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空间排放 生态-排耦合节点 生态系统服务 增汇
下载PDF
中国各省区碳足迹与碳排放空间转移 被引量:100
6
作者 石敏俊 王妍 +1 位作者 张卓颖 周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27-1338,共12页
减排责任的区域分解需要科学评价各地区的排放责任。碳足迹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为满足消费而进行的生产的生命周期碳排放水平,除了生产过程的直接碳排放,也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中间产品的隐含碳排放。应用2007年各省区投入产出模型和2... 减排责任的区域分解需要科学评价各地区的排放责任。碳足迹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为满足消费而进行的生产的生命周期碳排放水平,除了生产过程的直接碳排放,也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中间产品的隐含碳排放。应用2007年各省区投入产出模型和2002年中国省区间投入产出模型,定量测算了各省区的碳足迹和省区间的碳排放转移。结果显示,各省区之间碳足迹和人均碳足迹存在显著的差异。碳足迹较大的省份为经济大省,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人均碳足迹较高的省份主要是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和能源富集区域及重化工基地;中国存在着从能源富集区域和重化工基地分布区域向经济发达区域和产业结构不完整的欠发达区域的碳排放空间转移。上述结果表明,人均碳足迹高的经济发达省份应承担较大的减排责任,能源富集区域和重化工基地分布区域有相当一部分的碳排放是为沿海发达省份和产业结构不完整的欠发达省份提供电力、原材料等高碳产品所致,减排责任的区域分解需要考虑碳排放空间转移的因素,适当减轻能源富集区域和重化工基地分布区域的减排责任,或使沿海发达省份向能源富集区域和重化工区域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扶持,帮助这些区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足迹 碳排放空间转移 减排责任区域分解 中国省区间投入产出模型
原文传递
碳排放空间分配及其对中国区域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4
7
作者 祁悦 谢高地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0-597,共8页
碳排放空间的分配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减排责任,不同的分配方案对中国的区域功能的实现将产生显著的影响。本文对目前碳排放空间分配的原则、标准以及模型方法等进行了综述;以我国发展为出发点,分析了不同类型的碳排放空间分配方案的优劣... 碳排放空间的分配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减排责任,不同的分配方案对中国的区域功能的实现将产生显著的影响。本文对目前碳排放空间分配的原则、标准以及模型方法等进行了综述;以我国发展为出发点,分析了不同类型的碳排放空间分配方案的优劣势,并且对不同分配方案下中国在获取可获得的碳排放空间进行了比较;中国的历史碳排放量相对较小,并且拥有众多的人口数量,因此基于历史公平和人均原则的分配方案最为有利;在未来要缓解来自国内外的巨大的减排压力,在获取碳排放空间方面,中国不仅需要在国际谈判中坚持按人均分配以及历史公平原则,还要进行更多的科学研究,进而提出"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空间 公平原则 分配标准 区域功能
原文传递
人文发展分析的概念构架与经验数据——以对碳排放空间的需求为例 被引量:90
8
作者 潘家华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5-25,共11页
本文从发展的概念、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理念和后福利主义的发展观等方面 ,探讨了人文发展分析的概念构架 ,并通过当前国际上有关人文发展的一些截面和时间系列数据 ,进行了一些经验分析。人文发展涉及社会个体的基本需求、生活质量、政... 本文从发展的概念、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理念和后福利主义的发展观等方面 ,探讨了人文发展分析的概念构架 ,并通过当前国际上有关人文发展的一些截面和时间系列数据 ,进行了一些经验分析。人文发展涉及社会个体的基本需求、生活质量、政治与民事权益等方面 ,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收入指标所能描述的。分析表明 ,人文发展具有发展潜力的权利与极限的内涵 ,而这种权限正是新古典经济学发展理念所忽略的内容。人文发展的权限 ,并不必然随着时间的延伸而呈线性无限递增 ,而是在一定的技术经济和制度条件下 ,趋近于一个常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发展 潜力 约束 碳排放空间 经验分析 社会个体
原文传递
《巴黎协定》温控目标下未来碳排放空间的准确估算问题辨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周天军 陈晓龙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6-229,共14页
为了应对工业化以来的全球增暖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通过《巴黎协定》设定了"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以内"的目标。当前,全球平均表面温度相... 为了应对工业化以来的全球增暖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通过《巴黎协定》设定了"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以内"的目标。当前,全球平均表面温度相对工业革命前的升温已超过1℃,累积二氧化碳(CO_(2))排放达到2390 Gt。因此,要实现《巴黎协定》的1.5℃和2℃温控目标,需要准确估算未来剩余的碳排放空间。文章在概述地球系统碳循环与升温关系的基础上,对未来碳排放空间的估算方法进行评述,分析讨论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和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发布以来在碳排放空间估算方面的国际研究进展,探究了造成估算结果差异的原因并指出影响未来碳排放空间估算准确性的关键因素。最后,围绕未来碳排放空间的准确估算问题,提出了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文章可为科学界在温控目标下准确估算未来碳排放空间核算数据及未来的研究重点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协定 温控目标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未来碳排放空间
原文传递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碳排放空间的公平分配——以德班会议《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政治立场为分析进路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明明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8-84,共7页
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气候合作的基本政治立场。碳排放空间的公平分配关乎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利益。以德班会议《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确立的基本政治立场为进路,碳排放空间的公平分配应当考虑发展中国家可... 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气候合作的基本政治立场。碳排放空间的公平分配关乎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利益。以德班会议《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确立的基本政治立场为进路,碳排放空间的公平分配应当考虑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性、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以及人际公平。在此基础上,人均累积消费排放应当作为未来国际社会碳排放空间公平分配的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 碳排放空间 分配 人均累积消费排放
原文传递
基于2030年碳减排目标的中国省际碳排放配额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邵桂兰 王金 李晨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13-23,共11页
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为落实我国2030年碳减排目标,利用人口存量、地区GDP、历史碳排放量等体现公平要素的指标,通过ZSG-DEA效率模型构建我国碳排放配额的省际分解方案,并结合碳汇来分析各省、直辖市和自... 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为落实我国2030年碳减排目标,利用人口存量、地区GDP、历史碳排放量等体现公平要素的指标,通过ZSG-DEA效率模型构建我国碳排放配额的省际分解方案,并结合碳汇来分析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今后的碳排放空间。结果表明:在省际碳排放配额方面,差距较为悬殊,山东、广东、江苏三省碳排放配额最多,而青海、海南、宁夏三省(自治区)最少;在此基础上对碳排放空间的研究显示,我国碳排放空间总体呈现出赤字局面,其中陕西、宁夏、新疆、内蒙古、山西五省(自治区)赤字情况较为严重。鉴于各省份面临不同的减排压力,实施差异化的减排政策是保证我国2030年碳减排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 省际配额 碳排放空间
下载PDF
中国省域间碳排放的转移测度与责任分担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文治 《环境经济研究》 2018年第1期19-36,共18页
核准我国各省份的年度碳排放量,是国家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的核心问题。基于中国省域间投入产出数据,本文采用FULL-MRIO模型测算了30个省域的生产侧碳排放、消费侧碳排放和碳排放空间转移净值,并提出以各省域商品流出中的省... 核准我国各省份的年度碳排放量,是国家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的核心问题。基于中国省域间投入产出数据,本文采用FULL-MRIO模型测算了30个省域的生产侧碳排放、消费侧碳排放和碳排放空间转移净值,并提出以各省域商品流出中的省内增加值占比作为分配因子,对各省域国内碳排放空间转移净值进行分配,实施碳排放责任共担。结果显示,研究期间省域间碳排放的空间转移非常显著。从地域上看,国内碳排放是从京津地区、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向其他地区转移;而从区域价值链看,国内碳排放是沿着区域价值链,从价值链的下游地区向上游地区转移。在共担责任原则下,分配后各省域的碳排放量介于生产责任原则与消费责任原则下的各省域碳排放量,并将各省域商品流动过程中的经济利益与应承担的环境成本挂钩,体现了"利益大、责任大"的分配思路。因此,本文提出将共担责任原则作为省域间碳配额分配的依据,同时要实施生态补偿政策,让碳排放净流出的省域对其引致碳排放净流入较大的省域进行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侧排放 消费侧排放 碳排放空间转移净值 FULL-MRIO模型
下载PDF
基于效率视角的浙江省2030年碳排放配额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泽坤 任丽燕 +2 位作者 马仁锋 刘永强 姚丹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3期201-211,共11页
测算浙江省1995—2015年的碳排放总量,构建STIRPAT模型,通过岭回归分析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结合情景分析法对浙江省2030年的碳排放总量进行预测,最后以情景预测值为总量限定在效率视角下进行碳配额并分析各市剩余碳排放空间... 测算浙江省1995—2015年的碳排放总量,构建STIRPAT模型,通过岭回归分析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结合情景分析法对浙江省2030年的碳排放总量进行预测,最后以情景预测值为总量限定在效率视角下进行碳配额并分析各市剩余碳排放空间。结果表明:(1)人口总量、人口城市化率、人均GDP和煤类能源占比对碳排放总量起促进作用,人口总量、人口城市化率、人均GDP和煤类能源占比每增加1%,浙江省的碳排放总量会分别增加3.578%、0.588%、0.295%和1.310%;(2)保持经济和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同时,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的情景3最符合现实发展要求,情景3下,浙江省碳排放总量在2030年将达到47902.57万吨;(3)ZSG-DEA模型的碳配额结果显示,2030年宁波市碳配额最多,其次为杭州市,丽水市碳配额最少。从绝对剩余碳排放空间看,宁波市剩余碳排放空间最大,其次为杭州市,舟山市剩余碳排放空间最小。从相对剩余碳排放空间看,丽水市相对剩余碳排放空间最大,其次为绍兴市,舟山市需在2015年碳排放总量的基础上减排9.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额 STIRPAT 情景预测 ZSG-DEA模型 剩余碳排放空间
下载PDF
强度减排目标下湖南省碳排放总量地区分解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程晓娟 孙思琴 +1 位作者 朱桂菊 全春光 《长沙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72-76,84,共6页
文章从减排能力、减排责任和减排潜力三个维度构建碳排放总量分配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构造碳排放总量地区分配综合指数,在测算湖南省2021—2030年碳排放总量的基础上,将未来10年湖南省碳排放总量在14个市州间进行分配。结... 文章从减排能力、减排责任和减排潜力三个维度构建碳排放总量分配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构造碳排放总量地区分配综合指数,在测算湖南省2021—2030年碳排放总量的基础上,将未来10年湖南省碳排放总量在14个市州间进行分配。结果表明:各市州碳排放总量和剩余碳排放空间结果分布大致相似。娄底、岳阳两市分配碳排放总量与剩余碳排放空间较少,未来减排压力较大;湘西州、张家界、怀化、永州、邵阳未来剩余碳排放充分盈余,减排压力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总量分配 熵权法 碳排放空间 湖南省
下载PDF
湖南省碳排放总量地区分解研究——基于2030年减排目标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晓娟 孙思琴 全春光 《生产力研究》 2022年第3期46-50,共5页
从减排能力、减排责任和减排潜力三个维度构建碳排放总量地区分解指标体系,依据决策偏好确定4种决策偏好组合下指标权重,构造碳排放总量地区分配综合指数,对湖南省2021—2030年碳排放总量进行地区分解。研究表明:在不同偏好决策情景下,... 从减排能力、减排责任和减排潜力三个维度构建碳排放总量地区分解指标体系,依据决策偏好确定4种决策偏好组合下指标权重,构造碳排放总量地区分配综合指数,对湖南省2021—2030年碳排放总量进行地区分解。研究表明:在不同偏好决策情景下,各地区分配的碳排放量和剩余碳排放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相似性;而在不同的决策偏好情景下,各地区的分配结果也都反映了自身的特点,决策者应结合各地区发展特点制定科学而适合的碳排放总量分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总量分解 决策偏好 碳排放空间 湖南省
下载PDF
基于Laspeyres分解法的中国碳生产率影响因素解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路正南 杨洋 王健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2-90,共9页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动的紧迫形势下,碳排放约束生产的现象开始凸显,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经济低碳化发展的核心在于提高碳生产率,本文运用Laspeyres分解法对中国碳生产率的变动情况进行解析,并以2000-2010年为样本期,定量研究了碳...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动的紧迫形势下,碳排放约束生产的现象开始凸显,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经济低碳化发展的核心在于提高碳生产率,本文运用Laspeyres分解法对中国碳生产率的变动情况进行解析,并以2000-2010年为样本期,定量研究了碳排放结构变动、低碳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中国碳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并从行业角度对碳生产率增长波动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低碳技术进步是驱动碳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而不合理的碳排放结构阻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先进低碳技术的行业部门碳排放空间不足是导致碳生产率增长缓慢根本原因。从行业角度看,各部门碳排放结构调整和低碳技术进步,对碳生产率变动贡献程度有所不同。基于此,本文提出一些简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率 结构 碳排放空间 技术进步 Laspeyres指数分解法
下载PDF
碳结构变动对产业系统碳生产率的影响——基于Laspeyres分解模型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路正南 杨洋 王健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34-238,共5页
运用Laspeyres分解技术对我国产业系统碳生产率变动进行解析,以2000—2012为样本期,定量研究了产业系统碳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因素,并从行业角度对碳生产率增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生产率增长主导因素是低碳技术进步,而碳排放空间流动的... 运用Laspeyres分解技术对我国产业系统碳生产率变动进行解析,以2000—2012为样本期,定量研究了产业系统碳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因素,并从行业角度对碳生产率增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生产率增长主导因素是低碳技术进步,而碳排放空间流动的结构红利还不明显;就变动趋势而言,技术进步的贡献值在逐步降低,而结构优化贡献值逐渐上升。考虑到这一趋势,假设在技术出现饱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产业系统的低碳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率 结构 碳排放空间 Laspeyres指数分解法 技术饱和
下载PDF
经济平稳增长下江西省2020年碳强度目标设计与分解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志建 朱永彬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5年第2期138-141,共4页
在保证经济平稳增长条件下,把碳减排目标分解到不同的地区将是制定碳减排政策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碳排放空间格局演变分析发现,江西省逐渐处于高碳锁定的趋势。在经济最优增长路径下,从碳减排的无偏好、经济能力、减排责任、减... 在保证经济平稳增长条件下,把碳减排目标分解到不同的地区将是制定碳减排政策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碳排放空间格局演变分析发现,江西省逐渐处于高碳锁定的趋势。在经济最优增长路径下,从碳减排的无偏好、经济能力、减排责任、减排效率原则方案对江西碳减排目标进行分解表明,萍乡、九江和新余通过碳强度目标的分解能较好地兼顾经济能力、减排责任与效率,但按照效率原则将导致这些地区承受较大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平稳增长 碳排放空间 减排目标 分解方案
下载PDF
基于Laspeyres模型的低碳城市试点生态效率评价研究——以江西赣江新区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惟昊 《巢湖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42-50,共9页
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越发紧迫,节能减排成为我国当下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赣江新区作为我国刚刚成立的国家级新区,其中的共青城市也被纳入全国低碳试点城市之列,如何借此契机发展低碳经济,将直接关系到赣江新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本... 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越发紧迫,节能减排成为我国当下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赣江新区作为我国刚刚成立的国家级新区,其中的共青城市也被纳入全国低碳试点城市之列,如何借此契机发展低碳经济,将直接关系到赣江新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采用了Laspeyres指数分解法,选取了特定的效应指标,对赣江新区成立前后碳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及各个指标对碳生产率的贡献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赣江新区的成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碳生产率的提高,但是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不同行业对碳生产率的贡献差距较大,情况不容乐观。要实现赣江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必须树立绿色金融的观念;调整产业机构,淘汰落后产能;合理分配有限的碳排放空间,提高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新区 生产率 结构 碳排放空间 Laspeyres指数分解法
下载PDF
中国省域差异化碳达峰评价方法与应用
20
作者 刘润璞 彭栓 +5 位作者 陈玉烁 陈民 张楠 Nihed Benani 吕连宏 阳平坚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3-1242,共10页
推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行动是“全国一盘棋”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项.考虑到中国各省的差异性,研究基于碳排放空间分配测算各省达峰压力,进而从达峰压力、减排现状、经济发展、政策支持和资源禀赋这5个维度构建省域碳达峰能力评价体系,... 推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行动是“全国一盘棋”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项.考虑到中国各省的差异性,研究基于碳排放空间分配测算各省达峰压力,进而从达峰压力、减排现状、经济发展、政策支持和资源禀赋这5个维度构建省域碳达峰能力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中国除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西藏以外的30个省级行政区进行碳达峰能力综合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将各省划分为5个梯队.结果表明:(1)海南和北京等18地的碳排放空间呈现盈余,河北和山东等8地碳排放空间呈现赤字,另有浙江、安徽、河南和湖北这4地分配所得的碳排放空间与各自实际排放量相当;(2)发达地区碳达峰能力普遍高于欠发达地区,其中北京和上海等地碳达峰能力尤为突出,江西和贵州等地碳达峰能力提升空间较大.最后,针对不同达峰梯队的省份,因地制宜地提出差异化达峰目标和行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峰 差异化 达峰压力 碳排放空间分配 达峰能力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