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提升碳排放绩效?——基于TOE框架的组态分析
1
作者 盛明泉 何木子 盛安琪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4,共8页
为进一步促进碳排放绩效提升,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文章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运用NCA、fs/QCA方法选取30个省份碳排放绩效案例进行组态分析。结果表明:一是单一要素并不构成高碳排放绩效的必要条件。高碳排放绩效驱动路径有3... 为进一步促进碳排放绩效提升,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文章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运用NCA、fs/QCA方法选取30个省份碳排放绩效案例进行组态分析。结果表明:一是单一要素并不构成高碳排放绩效的必要条件。高碳排放绩效驱动路径有3类,分别为“组织—环境—平衡型”“组织—环境型”“技术—组织—环境型”,其中“组织—环境—平衡型”在提升碳排放绩效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非高碳排放绩效驱动路径有3条。二是高碳排放绩效驱动路径中,组织条件尤其是政府干预发挥主要作用。三是非高碳排放绩效驱动路径中,非高绿色金融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高碳排放绩效驱动路径存在明显差异。文章拓宽了碳排放绩效研究视角,积极响应了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号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 碳排放绩效 fs/QCA TOE框架 ESG
下载PDF
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环境规制与碳排放绩效
2
作者 张慧智 孙茹峰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5,共13页
努力实现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与低碳经济发展双目标是中国面临的关键问题。基于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考察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可发现: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有助于碳排放绩效改善,其赋能效应在不同... 努力实现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与低碳经济发展双目标是中国面临的关键问题。基于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考察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可发现: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有助于碳排放绩效改善,其赋能效应在不同类型、技术水平以及污染密集度的行业中存在差异性;能源利用效率与能源消费结构是全球价值链地位作用于碳排放绩效的主要路径,同时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可以进一步增强其对碳排放绩效改善的正向作用。我国制造业应全方位、多层次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深化链条间行业的上下游合作,推动制造业内部的能源技术溢出效应转换,对不同行业进行差异化政策支持,同时地方政府也应加强适时监督,规制行业的短视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地位 碳排放绩效 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消费结构 环境规制
下载PDF
用能权交易制度对城市碳排放绩效改善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胡剑波 周宗康 张宽元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6,共11页
用能权交易制度作为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对改善城市碳排放绩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6~2022年我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用能权交易制度对城市碳排放绩效的作用机制及其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 用能权交易制度作为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对改善城市碳排放绩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6~2022年我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用能权交易制度对城市碳排放绩效的作用机制及其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用能权交易制度显著降低城市碳强度和提升碳全要素生产率;(2)用能权交易制度有利于非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碳强度的降低,同时也有利于非老工业基地和非资源型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3)用能权交易制度主要通过结构效应、创新效应和监管效应等途径改善城市碳排放绩效;(4)用能权交易制度的碳排放改善作用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能够实现环境红利和社会福利相容发展。因此,稳步扩大试点政策范围,积极探索实现路径和推进区域协同是实现绿色低碳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能权交易制度 强度 全要素生产率 双重差分法 碳排放绩效 溢出效应
下载PDF
数字金融如何影响城市碳排放绩效?
4
作者 肖远飞 杨雪妮 韩先锋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3,共10页
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2个城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金融对城市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改善了城市碳排放绩效。异质性检验显示,较中部和东北地区而言,数字金融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碳排放绩效的改善作用更明... 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2个城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金融对城市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改善了城市碳排放绩效。异质性检验显示,较中部和东北地区而言,数字金融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碳排放绩效的改善作用更明显,且数字金融对传统金融发展和集聚水平高、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碳排放绩效的改善作用更强。从作用渠道来看,数字金融通过加速产业集聚和提升绿色创新水平有效改善了城市碳排放绩效,同时,提升政府环保工作力度有助于发挥数字金融对碳排放绩效的改善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存在边际递增特征,在中部地区的边际递增最为显著。因此,建议因地制宜加快数字金融发展,强化政府环保工作,支持工业集聚和绿色技术创新,推动碳减排目标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碳排放绩效 中介机制 调节效应 门槛模型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效应研究
5
作者 王丽霞 王艺 +1 位作者 兰雅新 张佳瑛 《科学决策》 2024年第2期93-104,共12页
基于全国30省2011—2020年面板数据测度碳排放绩效,并构建门槛效应模型探究人口老龄化与碳排放绩效的关系,并通过PSM-DID稳健性检验以增强门槛效应结果可信度。实证结果表明:(1)人口老龄化对碳排放绩效有正向影响,且存在门槛效应;(2)城... 基于全国30省2011—2020年面板数据测度碳排放绩效,并构建门槛效应模型探究人口老龄化与碳排放绩效的关系,并通过PSM-DID稳健性检验以增强门槛效应结果可信度。实证结果表明:(1)人口老龄化对碳排放绩效有正向影响,且存在门槛效应;(2)城镇化率作为门槛变量,发现其存在单门槛效应,并跨越门槛值后促进效应显著增加;(3)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对碳排放绩效产生正向作用,而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对碳排放绩效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碳排放绩效 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 门槛效应模型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李浩 杨紫涵 张敏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9-65,共7页
提升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碳排放绩效对于实现“数字中国”与“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测算2010-2020年中国285个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碳排放绩效水平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与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 提升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碳排放绩效对于实现“数字中国”与“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测算2010-2020年中国285个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碳排放绩效水平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与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城市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效应与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有效提升了城市碳排放绩效,经替换变量、引入外生政策冲击与运用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东部与中部城市、非资源型发展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与大气质量重点监测城市碳排放绩效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路径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与基础设施建设等路径提升城市碳排放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碳排放绩效 路径机制
下载PDF
物流业碳排放绩效及低碳策略
7
作者 张兰怡 徐艺诺 +3 位作者 王硕 翁大维 张思怡 戈秋虞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40-249,共10页
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物流业务量在全国地区中占比超过78%,物流业作为高碳能源依赖性产业,其发展必将伴随大量的碳排放.选择物流业能源投入、物流业资本投入和物流业劳动投入作为投入指标,以物流业产值以及物流业碳排放量... 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物流业务量在全国地区中占比超过78%,物流业作为高碳能源依赖性产业,其发展必将伴随大量的碳排放.选择物流业能源投入、物流业资本投入和物流业劳动投入作为投入指标,以物流业产值以及物流业碳排放量作为产出指标,采用DEA-BCC模型对我国东部沿海10个地区的物流业静态碳排放绩效、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进行评价.以具有持续发展潜力和国家生态战略地位的福建省为例,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福建省物流业动态碳排放绩效;此外,基于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均GDP和清洁能源占比等4个因素构建拓展的STIRPAT模型,设定了基准情景、低碳情景与强化低碳情景,模拟不同情景下福建省物流业2011~2035年的碳排放量趋势.结果显示,在基准情景和低碳情景下,福建省物流业碳排放仍处于持续上升趋势,年均碳排放增长率分别达1.68%和1.50%,无法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但在强化低碳情景下,福建省物流业的碳排放可在2030年达到峰值.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福建省物流业绿色低碳的发展建议,为福建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物流业的低碳绿色发展路线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绩效 DEA模型 物流业 STIRPAT模型 情景分析法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碳排放绩效:以中国276个城市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凯 关锐 +2 位作者 胡鸣镝 李娴 甘畅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24-1834,共11页
数字经济是推动城市低碳转型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路径.该研究以中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进的熵值法测算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将碳排放绩效分解为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效率,在此基础上综合... 数字经济是推动城市低碳转型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路径.该研究以中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进的熵值法测算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将碳排放绩效分解为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效率,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剖析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每提高1%,碳排放强度将显著下降0.180%,碳排放效率将显著提高0.276%,即数字经济能显著提高碳排放绩效.②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存在城市区位和城市规模的异质性,东部城市和大城市数字经济的作用强度更大.③数字经济可通过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以及加速技术创新显著提高碳排放绩效.研究显示,数字经济不仅能直接显著提升碳排放绩效,而且可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间接影响碳排放绩效.因此,未来仍需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尤其增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对碳排放绩效的传导作用;同时根据城市规模和资源禀赋,建立健全的差异化碳减排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碳排放绩效 排放强度 排放效率 中介机制
下载PDF
绿色发展下的乡村碳排放绩效评价及随机性收敛研究——基于SE-SBM与面板单位根检验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泽炯 张葆俊 +1 位作者 江珂鑫 朱家明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20-29,共10页
随着工农业发展和乡村经济进程的不断加快,在碳中和以及绿色发展政策的推动下,城镇工业化碳排放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与关注,而大众对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碳减排发展的关注明显不足.基于2014~2020年中国30个省市农业碳排放总量的基础... 随着工农业发展和乡村经济进程的不断加快,在碳中和以及绿色发展政策的推动下,城镇工业化碳排放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与关注,而大众对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碳减排发展的关注明显不足.基于2014~2020年中国30个省市农业碳排放总量的基础上,将投入变量进行更加精细化处理,将其分为产业碳源、生活碳源、生态碳源三类,通过构建SBM-Undesirable模型,计算出更为精确的碳排放绩效,并采用了面板单元根检验的方法,对各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2011~2020年,全国农业碳排放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区域内差异则有减小趋势.从5大区域的碳排放绩效结果可知,5大区域之间的农业碳排放绩效存在着差异,且差异波动较大.对总量和绩效分别进行收敛性检验,发现全国和五大区域均呈现随机性收敛.最后提出针对绿色发展下对农村碳排放绩效的政策建议,以期实现乡村振兴和绿色乡村高质量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环境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排放 SBM-Undesirable模型 随机性收敛 碳排放绩效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绩效的分布动态与地区差异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文洁 许宁 洪名勇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5-113,共9页
碳排放绩效是衔接“双碳”目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选用EBM模型对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碳排放绩效进行测度,采用Kernel密度估计、Markov链、Dagum基尼系数考察了碳排放绩效的分布动态、地区差异。结果显示:(1)长... 碳排放绩效是衔接“双碳”目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选用EBM模型对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碳排放绩效进行测度,采用Kernel密度估计、Markov链、Dagum基尼系数考察了碳排放绩效的分布动态、地区差异。结果显示:(1)长江经济带总体及其上游、中游、下游三大地区碳排放绩效呈现出波动上升的态势,高水平的碳排放绩效由上游地区逐步转变为中下游地区。(2)中游、上游地区碳排放绩效的内部绝对差异逐年缩小,与下游地区和总体地区状况相反;各等级的碳排放绩效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呈现“俱乐部趋同”特征。(3)碳排放绩效上游地区内部差异最大,上游—中游地区间差异最大,地区间交叉重叠问题是导致碳排放绩效总体差距出现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绩效 长江经济带 EBM模型 绝对差异 交叉重叠
下载PDF
中国省域碳排放绩效时空演变与技术创新驱动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程钰 张悦 王晶晶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3-323,共11页
技术创新在促进碳排放绩效提升、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以中国30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运用Super-SBM和STIRPAT模型等,探究中国碳排放绩效的时空演变特征和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 技术创新在促进碳排放绩效提升、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以中国30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运用Super-SBM和STIRPAT模型等,探究中国碳排放绩效的时空演变特征和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碳排放绩效在时间上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增长速度较慢,平均值从2002年的0.3215上升到2018年的0.4150,年均增长率为1.61%,绩效值不断变化为中值集中、对称分布的形态;(2)中国碳排放绩效空间分异特征明显、类型多样,大致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递减,Moran’s I由2002年0.2265波动上升至2018年0.3687,空间集聚程度不断加大;(3)技术创新要素中专利授权量、R&D经费占GDP比重、R&D人员全时当量与碳排放绩效呈显著正相关,控制变量中市场化程度与碳排放绩效呈显著正相关,而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城镇化率为负相关。研究从加大创新投入、加强人才引育、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对国家和地区加大技术创新驱动与提高碳排放绩效等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绩效 技术创新 Super-SBM模型 STIRPAT模型
原文传递
城镇化、技术创新与区域碳排放绩效
12
作者 田丽 吴旭晓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7-72,共6页
在厘清城镇化、技术创新影响区域碳排放绩效机制的基础上,选取2011一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NCSE一EBM模型测度碳排放效率,利用面板数据Tobit模型检验全国和三大地区城镇化、技术创新对区域碳排放绩效的独立效应及协同效应。... 在厘清城镇化、技术创新影响区域碳排放绩效机制的基础上,选取2011一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NCSE一EBM模型测度碳排放效率,利用面板数据Tobit模型检验全国和三大地区城镇化、技术创新对区域碳排放绩效的独立效应及协同效应。研究发现:城镇化对全国和中西部地区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显著,技术创新对全国及东部地区碳排放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城镇化与技术创新对全国及东部地区碳排放效率的协同效应小于独立效应,对中西部地区不显著;对全国及中部地区碳排放强度的协同效应小于独立效应,而东部地区协同效应大于独立效应,西部地区则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技术创新 碳排放绩效 独立效应 协同效应
下载PDF
绿色信贷发展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13
作者 王笑音 孙少岩 《经济发展研究》 2023年第1期45-59,共15页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而绿色信贷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本文基于2004~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非径向的方向距离函数测度碳排放绩效,以检验绿色信贷发展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及...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而绿色信贷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本文基于2004~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非径向的方向距离函数测度碳排放绩效,以检验绿色信贷发展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信贷发展有助于提高碳排放绩效,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绿色信贷发展对碳排放绩效的正向影响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和资源禀赋较低的地区更加明显。机制分析发现,技术效应是绿色信贷发展提升碳排放绩效的重要渠道,绿色信贷发展对绿色创新产生了显著的激励作用,但对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更好地发挥绿色信贷的降碳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 碳排放绩效 技术效应 结构效应
下载PDF
工业智能化能促进碳排放绩效的提升吗?——基于中国城市层面的经验证据
14
作者 谭玉松 董直庆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28,共9页
碳排放绩效提升是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协调发展的关键。本文从新一轮智能技术革命出发,利用中国城市层面样本数据,实证检验工业智能化发展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及可能的传导路径。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有助于碳排放绩效的提升;产业结构升级... 碳排放绩效提升是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协调发展的关键。本文从新一轮智能技术革命出发,利用中国城市层面样本数据,实证检验工业智能化发展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及可能的传导路径。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有助于碳排放绩效的提升;产业结构升级与要素优化配置是工业智能化提升碳排放绩效的有效路径;城市规模与资源依赖属性成为工业智能化作用存在差异的重要成因,适度的城市规模与非资源依赖型城市工业智能化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外部环境是影响工业智能化作用效果的关键,其中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增强了中国工业智能化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而市场化环境却表现出显著负向作用,暗示了环境规制在降低污染排放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智能化 碳排放绩效 产业结构升级 要素优化配置
下载PDF
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彭华荣 凌可 徐佳 《环境经济研究》 2023年第4期95-120,共26页
数字化正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是推动我国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关键力量,但政策实践效果有待检验。本文基于2008—2018年中国21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多期DID方法研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政策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研究... 数字化正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是推动我国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关键力量,但政策实践效果有待检验。本文基于2008—2018年中国21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多期DID方法研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政策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政策有效提升了试点地区的碳排放绩效,此结论在进行了PSM-DID、随机抽取示范城市和政策实施时间、排除混淆政策因素、滞后试点政策实施时间、删减部分政策试点样本等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政策通过促进绿色技术进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渠道以实现碳排放绩效的提升;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政策对碳排放绩效的正向影响呈现出地区异质性,提升碳排放绩效效应主要体现在东部地区、高网络建设水平地区、非资源诅咒地区、非资本密集型地区、数字金融发展高水平地区、政策高执行力度地区以及偏向技术研发、数字产业、公共服务建设的地区;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政策对于提升碳排放绩效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有效提升了邻近地区的碳排放绩效。以上研究结果为智慧城市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双赢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绩效 智慧城市建设 数字化 准自然实验
下载PDF
政府创新支持对城市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何志强 于晨阳 臧传香 《岭南学刊》 2023年第6期34-46,共13页
提升城市碳排放绩效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我国238个城市2008—2019年的碳排放数据,运用扩展的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城市碳排放绩效进行测度,并利用创新型城市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政府创新支持对... 提升城市碳排放绩效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我国238个城市2008—2019年的碳排放数据,运用扩展的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城市碳排放绩效进行测度,并利用创新型城市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政府创新支持对城市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1)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使城市碳排放绩效提高1.3%,并且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2)政府创新支持通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绿色创新和产业升级影响城市碳排放绩效;(3)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东部地区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最大,且对大城市和资源依赖型城市的影响更大。因此,应进一步加大政府创新支持力度,并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差异化的创新支持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创新支持 碳排放绩效 创新型城市试点 空间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资本成本约束下企业碳排放绩效研究
17
作者 魏刚 李月月 《工程经济》 2023年第8期48-65,共18页
资本成本会影响企业碳排放积极性,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本文以2018-2021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资本成本对企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资本成本对企业碳排放绩效产生负面影响;良好的公司治... 资本成本会影响企业碳排放积极性,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本文以2018-2021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资本成本对企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资本成本对企业碳排放绩效产生负面影响;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促进资本成本作用的发挥;强化环境监管提升了资本成本对企业碳排放绩效的负面影响,环保补助的作用正好相反;资本成本对企业碳排放绩效的负面影响在国有和非国有企业中不存在差异。在环境规制政策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规制政策对企业资本成本的影响,以增强规制政策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成本 碳排放绩效 公司治理 环保互助 环境监管
下载PDF
智慧城市建设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
18
作者 苏杰 刘明杰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3年第3期181-184,共4页
本文在DEA框架下,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6-2019年中国189个地级市的碳排放绩效,将智慧城市建设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并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智慧城市建设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旨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智慧城市 碳排放绩效 双重差分
下载PDF
我国省级碳排放绩效评价及边际减排成本估计:基于非参数距离函数方法 被引量:83
19
作者 刘明磊 朱磊 范英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6-114,共9页
本文利用非参数距离函数方法研究了能源消费结构约束下的我国省级地区碳排放绩效水平和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计算结果表明:各地区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差异较大,一般碳强度越低的地区,所要付出的宏观经济成本越高,减排难度也更大。与... 本文利用非参数距离函数方法研究了能源消费结构约束下的我国省级地区碳排放绩效水平和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计算结果表明:各地区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差异较大,一般碳强度越低的地区,所要付出的宏观经济成本越高,减排难度也更大。与传统不考虑能源消费结构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忽略能源消费结构的制约会低估碳排放绩效水平,并且导致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计算结果出现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参数距离函数方法 DEA 距离函数值 影子价格 碳排放绩效
下载PDF
什么因素多大程度上影响到工业碳排放绩效——来自中国(2003—2010)省级工业面板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25
20
作者 查建平 唐方方 郑浩生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9-95,共17页
本文通过利用序列DEA(Sequential DEA)与方向性距离函数构造了碳排放绩效动态指数TCPt,规避了以往碳排放绩效测度的缺陷,较为精确地测算了2003—2010年中国30个省市地区的工业碳排放绩效,并从规模、工业结构、能源结构、要素禀赋、技术... 本文通过利用序列DEA(Sequential DEA)与方向性距离函数构造了碳排放绩效动态指数TCPt,规避了以往碳排放绩效测度的缺陷,较为精确地测算了2003—2010年中国30个省市地区的工业碳排放绩效,并从规模、工业结构、能源结构、要素禀赋、技术、环境规制及外资等七个维度出发,对中国工业碳排放绩效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对重要程度进行了评估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体层面上,工业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及外资因素对工业碳排放绩效起到显著正向影响,而重工业比重、国有产权制度结构、资本深化及煤炭消费比重对工业碳排放绩效起到显著负面影响,环境规制对工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微乎其微,以上各因素的作用方向与相对重要程度因区域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最后,本文基于以上各因素对工业碳排放绩效的不同作用方向与相对重要程度,给出了差异化的政策内涵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碳排放绩效 影响因素 面板数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