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8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钛双极板表面碳掺杂氮化钛耐腐蚀涂层制备
1
作者 单东方 申桂鑫 +5 位作者 彭善龙 王冬冬 刘月 张衡 刘丽丽 王新东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1,共6页
为改善钛双极板在质子交换膜(PEM)水电解槽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和导电性能,采用电泳沉积-热处理两步法在钛基底表面制备碳掺杂氮化钛(C-TiN)复合保护涂层,并在0.5 mol/L的H_(2)SO_(4)和5 mg/L的F-溶液中模拟PEM水电解槽阳极环境测试其电... 为改善钛双极板在质子交换膜(PEM)水电解槽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和导电性能,采用电泳沉积-热处理两步法在钛基底表面制备碳掺杂氮化钛(C-TiN)复合保护涂层,并在0.5 mol/L的H_(2)SO_(4)和5 mg/L的F-溶液中模拟PEM水电解槽阳极环境测试其电化学腐蚀性。结果表明,电泳沉积及热处理改善了氮化钛纳米颗粒的连通性,增强了涂层与衬底的粘附力,实现了电子在电活性材料中快速传递。400℃下制备的碳掺杂氮化钛涂层(C-TiN-400℃),其导电性与耐蚀性均得到明显提升;相比于未处理的样品,镀有C-TiN-400℃涂层的样品在146.3 N/cm^(2)压力下的接触电阻可达到2.25 mΩ·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 碳掺杂氧化钛 电泳沉积 热处理 钛双极板 界面接触电阻
原文传递
碳掺杂pg-C_(3)N_(4)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2
作者 王争争 刘怡维 +3 位作者 代德钊 安静 王若鹏 王赛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6-265,共10页
为了提高单一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活性,采用水热法制备高比表面积的多孔石墨相氮化碳(pg-C_(3)N_(4)),通过碳掺杂和金纳米粒子(AuNPs)负载对pg-C_(3)N_(4)进行改性得到Au/pg-C@C_(3)N_(4)复合纳米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组成、微观结构和性... 为了提高单一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活性,采用水热法制备高比表面积的多孔石墨相氮化碳(pg-C_(3)N_(4)),通过碳掺杂和金纳米粒子(AuNPs)负载对pg-C_(3)N_(4)进行改性得到Au/pg-C@C_(3)N_(4)复合纳米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组成、微观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碳元素的引入并未破坏pg-C_(3)N_(4)原有的片层结构,但明显提高了pg-C_(3)N_(4)的比表面积(高达158.2 m^(2)/g);AuNPs引入基体后,AuNPs的等离子共振效应可显著提高基体对可见光的吸收和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当AuNPs含量为0.5%(质量分数)时,复合纳米材料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性能(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0.0784 s^(-1))。因此,通过碳掺杂和纳米Au负载改性pg-C_(3)N_(4)可制备高活性复合光催化剂,为今后进一步提高氮化碳基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多孔石墨相氮化 碳掺杂 纳米Au 光催化性能 机理
下载PDF
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制备碳掺杂TiO_2薄膜及其可见光活性 被引量:24
3
作者 朱蕾 崔晓莉 +2 位作者 沈杰 杨锡良 章壮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62-1666,共5页
室温下通过直流反应磁控溅射的方法,利用碳钛镶嵌靶在Ar/O_2气氛中制备了碳掺杂纳米TiO_2薄膜,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UV-Vis透射光谱以及光电化学的方法对薄膜进行了表征.XRD测试结果表明,靶中碳和钛的面积比小于0.10时,碳掺杂的引入... 室温下通过直流反应磁控溅射的方法,利用碳钛镶嵌靶在Ar/O_2气氛中制备了碳掺杂纳米TiO_2薄膜,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UV-Vis透射光谱以及光电化学的方法对薄膜进行了表征.XRD测试结果表明,靶中碳和钛的面积比小于0.10时,碳掺杂的引入有利于TiO_2薄膜的晶格生长,并随靶中碳面积的增加,薄膜的结晶度也相应提高.由透射光谱计算得到的禁带宽度表明,靶中碳和钛的面积比为0.05时,薄膜的禁带宽度由纯TiO_2薄膜的3.4 eV减小到3.1 eV.光电测试结果表明,靶中碳和钛的面积比小于0.10时,碳的引入可以提高薄膜的光电响应,面积比为0.10时,可见光下0 V时薄膜的光电流密度为0.069μA·cm^(-2);但碳和钛的面积比增加到0.16时,测得的薄膜光电响应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 /钛镶嵌靶 碳掺杂的二氧化钛薄膜 光电化学
下载PDF
碳掺杂的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向清 康诗钊 +2 位作者 唐韵秋 李国栋 穆劲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8-184,共7页
以尿素作为碳元素前驱体对TiO2纳米管进行掺杂,采用比表面积测定、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固体漫反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尿素作为前驱体可制备C... 以尿素作为碳元素前驱体对TiO2纳米管进行掺杂,采用比表面积测定、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固体漫反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尿素作为前驱体可制备C掺杂的TiO2纳米管,C掺杂后,TiO2纳米管的可见光催化活性明显提高。此外,研究了C掺杂量、煅烧温度、催化剂用量和pH值对TiO2纳米管光催化降解活性的影响,发现当C的掺杂量为5.3%、催化剂用量为1.5 g/L、溶液的pH值为5时,在其催化作用下,可见光光照3 h后罗丹明B的降解率可达到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纳米管 碳掺杂 制备 可见光催化
下载PDF
纳米碳掺杂TiO_2的制备、表征及可见光光催化性能实验 被引量:10
5
作者 聂龙辉 胡立新 +4 位作者 黄征青 朱莉芳 徐洪涛 马丽 胡爱红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2-54,58,共4页
结合科研成果,开设了一种简便的纳米碳掺杂TiO2的制备、表征和可见光光催化性能的实验。实验内容涵盖材料化学、无机合成、仪器分析、催化等专业知识,涉及材料和环境等领域。可作为大学化学综合型实验,也可以此为基础升格为大学化学综... 结合科研成果,开设了一种简便的纳米碳掺杂TiO2的制备、表征和可见光光催化性能的实验。实验内容涵盖材料化学、无机合成、仪器分析、催化等专业知识,涉及材料和环境等领域。可作为大学化学综合型实验,也可以此为基础升格为大学化学综合创新型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型化学实验 碳掺杂TiO2 光催化
下载PDF
利用多孔树脂制备碳掺杂纳米TiO_2及其优异的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5
6
作者 和东亮 孟祥举 +2 位作者 陶艳春 张琳 肖丰收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3-85,共3页
采用多孔树脂和钛酸四丁酯为起始物制备出碳掺杂的纳米TiO2(RN700A550).该材料的SEM和比表面积测定表明,RN700A550具有与P25类似的高分散性,这归于多孔树脂的存在强烈限制了纳米粒子的团聚.另外,多孔树脂的使用还造成了样品的碳掺杂(大... 采用多孔树脂和钛酸四丁酯为起始物制备出碳掺杂的纳米TiO2(RN700A550).该材料的SEM和比表面积测定表明,RN700A550具有与P25类似的高分散性,这归于多孔树脂的存在强烈限制了纳米粒子的团聚.另外,多孔树脂的使用还造成了样品的碳掺杂(大约1.0%).罗丹明B的光降解实验表明,RN700A550不仅在可见光而且在紫外光激发条件下都显示了比P25更高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多孔树脂 碳掺杂 光降解 可见光 紫外光
下载PDF
氦热脱附谱研究碳掺杂对铝中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向鑫 陈长安 +2 位作者 刘柯钊 彭丽霞 饶咏初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0-514,共5页
通过离子注入技术在铝中引入C,He两元素,并采用氦热脱附谱(THDS)研究了C掺杂对铝中氦行为的影响。注He纯铝的THDS中存在四个氦释放区间,分别归于小间隙环的解离、位错环的合并、位错环的皱缩及氦泡向样品表面的迁移。C掺杂后,铝中形成... 通过离子注入技术在铝中引入C,He两元素,并采用氦热脱附谱(THDS)研究了C掺杂对铝中氦行为的影响。注He纯铝的THDS中存在四个氦释放区间,分别归于小间隙环的解离、位错环的合并、位错环的皱缩及氦泡向样品表面的迁移。C掺杂后,铝中形成了高热稳定性的HenVmCx型复合物,造成样品中气体释放延迟。然而,随着C掺杂剂量的增加,THDS谱发生显著改变,低温区出现明显的释放峰,且C掺杂量越高,低温区的释放峰个数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热脱附谱 碳掺杂 氦行为
下载PDF
碳掺杂TiO_2纳米管列阵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肖鹏 李露 +1 位作者 卢露 张云怀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21,36,共4页
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TiO2纳米管列阵,并在CO气氛中对TiO2纳米管样品进行焙烧。XPS研究表明,在CO中焙烧的样品产生了Ti-C峰,说明有C的掺杂。SEM及XRD衍射实验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C的掺杂加速了TiO2纳米管的晶型结构向金红石相... 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TiO2纳米管列阵,并在CO气氛中对TiO2纳米管样品进行焙烧。XPS研究表明,在CO中焙烧的样品产生了Ti-C峰,说明有C的掺杂。SEM及XRD衍射实验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C的掺杂加速了TiO2纳米管的晶型结构向金红石相的转变,管壁明显增厚。以亚甲基蓝为光催化实验降解对象,研究了C掺杂对TiO2纳米管的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发现在550℃下焙烧后的TiO2纳米管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C的掺杂能明显提高TiO2纳米管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管 碳掺杂 光催化 亚甲基蓝
下载PDF
碳掺杂β-FeSi_2薄膜的电子显微学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晓娜 聂冬 董闯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3-51,共9页
本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离子注入合成的β FeSi2 和 β Fe(C ,Si) 2 薄膜进行了对比研究。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选择C作为掺杂元素 ,能够得到界面平直、厚度均一的高质量 β相薄膜 ,晶粒得到细化 ,β FeSi2 层稳定性提高。尤其在 6 0kV... 本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离子注入合成的β FeSi2 和 β Fe(C ,Si) 2 薄膜进行了对比研究。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选择C作为掺杂元素 ,能够得到界面平直、厚度均一的高质量 β相薄膜 ,晶粒得到细化 ,β FeSi2 层稳定性提高。尤其在 6 0kV、4× 10 1 7ions cm2 条件下注入直接形成非晶 ,在退火后会晶化为界面平滑、厚度均匀的 β FeSi2 薄膜。因此从微结构角度考虑 ,引入C离子有益于提高 β FeSi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FESI2 半导体薄膜 金属硅化物 离子注入 透射电子显微镜 碳掺杂
下载PDF
碳掺杂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健梅 段萍 +3 位作者 肖斌 朱忠其 张瑾 柳清菊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1035-21039,共5页
以葡萄糖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TiO2光催化剂粉体。利用XRD、XPS、Raman、PL、UV-Vis等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对样品性能的影响,并以亚甲基蓝(MB)作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以葡萄糖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TiO2光催化剂粉体。利用XRD、XPS、Raman、PL、UV-Vis等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对样品性能的影响,并以亚甲基蓝(MB)作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碳掺入到TiO2晶格中,促进了样品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拓展了TiO2在可见光区的光谱响应范围,降低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几率。当n(C)∶n(Ti)=0.30,400℃条件下焙烧4h制备的样品催化性能最好,在普通日光灯下3h内对MB的降解率达90.17%,显著高于同等实验条件下的Degussa P25(49.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碳掺杂 光催化
下载PDF
片花状碳掺杂ZnO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环丙沙星的降解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艳 王香婷 +1 位作者 徐珊 曹宝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4-248,224,共6页
采用低温回流法,以葡萄糖为碳源,硝酸锌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制备碳掺杂ZnO光催化剂。通过比表面积分析仪、光电流等测试手段对光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碳掺杂量对ZnO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对环丙沙星的降解活性。... 采用低温回流法,以葡萄糖为碳源,硝酸锌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制备碳掺杂ZnO光催化剂。通过比表面积分析仪、光电流等测试手段对光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碳掺杂量对ZnO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对环丙沙星的降解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碳加入量为0.6 wt%时,碳掺杂ZnO光催化剂(CZ-0.6)光催化有效性能最佳,其形貌呈片花状,纤锌矿相晶型,禁带宽度为3.09 eV,比表面积为28.68 m^(2)/g,孔径分布在1~10 nm。在紫外光照射条件下,CZ-0.6对20 mg/L环丙沙星溶液的降解率可达92.51%,该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反应速率常数k为2.04×10^(-2)/min^(-1),半衰期为33.9 min。此外,进一步推测了片花状碳掺杂ZnO光催化剂的光降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碳掺杂 片花状 ZNO 环丙沙星
下载PDF
不同碳掺杂铅蓄电池负极板化成前后的表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璐 刘丽坤 +7 位作者 陈志雪 郑春宝 王建新 周忠杰 王梦阳 张彦杰 张玉峰 丁克强 《电池工业》 CAS 2013年第1期58-61,共4页
将不同种类的碳通过工业方法掺杂到铅蓄电池的负极板中,利用IR、XRD、SEM、EDS等分析手段对化成前后负极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碳掺杂对化成前后负极板材料的结构和形貌产生较大影响,一般结晶度高、良好的有序结构对放电... 将不同种类的碳通过工业方法掺杂到铅蓄电池的负极板中,利用IR、XRD、SEM、EDS等分析手段对化成前后负极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碳掺杂对化成前后负极板材料的结构和形貌产生较大影响,一般结晶度高、良好的有序结构对放电性能可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掺杂 铅蓄电池 负极板材料 化成 表征
下载PDF
MOCVD法生长(Al,Ga)As碳掺杂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柏标 刘士文 +2 位作者 徐现刚 任红文 蒋民华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92-195,共4页
分析了 MOCVD 生长(Al,Ga)As 非有意和有意碳掺杂的气相和表面过程,认为表面和表面附近由于甲基化合物异相分解生成的 CH_3^-自由基是碳掺杂的主要物种,表面原子氢和含氢自由基AsH_m(m≤3)的浓度是影响 CH_3自由基进入晶格的主要因素。... 分析了 MOCVD 生长(Al,Ga)As 非有意和有意碳掺杂的气相和表面过程,认为表面和表面附近由于甲基化合物异相分解生成的 CH_3^-自由基是碳掺杂的主要物种,表面原子氢和含氢自由基AsH_m(m≤3)的浓度是影响 CH_3自由基进入晶格的主要因素。在碳掺杂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温度、压力、Ⅴ/Ⅲ比、有机源种类对碳掺杂的影响。指出了在引入和不引入掺杂源的情况下,控制碳掺杂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CVD法 (Al Ga)As 碳掺杂 机理
下载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碳掺杂TiO_2纳米纤维及其光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春雨 吕帛凝 +5 位作者 侯晓锐 鄂星宇 邵天义 孟臻 李晓强 葛明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1-103,共3页
通过静电纺丝方法,以聚丙烯腈(PAN)为成纤材料、钛酸四丁酯为钛源,制备含钛纳米纤维前驱体,经高温煅烧得到碳掺杂的二氧化钛(TiO_2)纳米纤维。采用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X-射线衍射仪等对纳米纤维的表面形态、化学组成、... 通过静电纺丝方法,以聚丙烯腈(PAN)为成纤材料、钛酸四丁酯为钛源,制备含钛纳米纤维前驱体,经高温煅烧得到碳掺杂的二氧化钛(TiO_2)纳米纤维。采用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X-射线衍射仪等对纳米纤维的表面形态、化学组成、晶相结构等物理化学性能进行研究,并研究其光降解染料甲基橙的催化能力。结果表明在550℃下焙烧1h后,TiO_2主要以锐钛矿晶型结构存在,PAN经高温碳化对TiO_2形成碳掺杂。光降解研究结果表明,100mg碳掺杂TiO_2纳米纤维膜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效率为0.0336m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光降解催化 聚丙烯腈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碳掺杂
原文传递
重碳掺杂p型GaAsSb的GSMBE生长及其特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浩 齐鸣 +2 位作者 徐安怀 艾立鹍 朱福英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765-1768,共4页
以四溴化碳(CBr4)作为碳掺杂源,采用气态源分子束外延(GSMBE)技术生长了InP衬底上晶格匹配的重碳掺杂p型GaAsSb材料.通过改变CBr4压力,研究了掺杂浓度在(1~20)×1019cm-3范围内的掺杂特性,得到的最大掺杂浓度为2.025×1020cm-3... 以四溴化碳(CBr4)作为碳掺杂源,采用气态源分子束外延(GSMBE)技术生长了InP衬底上晶格匹配的重碳掺杂p型GaAsSb材料.通过改变CBr4压力,研究了掺杂浓度在(1~20)×1019cm-3范围内的掺杂特性,得到的最大掺杂浓度为2.025×1020cm-3,相应的空穴迁移率为20.4cm2/(V.s).研究了不同生长温度对掺碳GaAsSb外延层组分、晶格质量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480℃是生长优良晶格质量的最优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结双极晶体管 INP GAASSB 碳掺杂 气态源分子束外延
下载PDF
碳掺杂二氧化钛粉体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志 魏静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3-75,84,共4页
以硫酸钛和尿素为前驱,葡萄糖(C6H12O6)为碳源,采用均匀沉淀-水热法制备了碳掺杂的二氧化钛(TiO2)粉体,通过对甲基橙在汞灯(模拟紫外光)和氙灯(模拟太阳光)下的降解试验,研究了掺碳量对TiO2粉体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掺杂可提高... 以硫酸钛和尿素为前驱,葡萄糖(C6H12O6)为碳源,采用均匀沉淀-水热法制备了碳掺杂的二氧化钛(TiO2)粉体,通过对甲基橙在汞灯(模拟紫外光)和氙灯(模拟太阳光)下的降解试验,研究了掺碳量对TiO2粉体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掺杂可提高TiO2粉体在可见光范围内降解甲基橙的能力,当碳、钛摩尔比为0.225时,碳掺杂TiO2粉体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光催化活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掺杂二氧化钛粉体 光催化性能 均匀沉淀法 水热法
下载PDF
锐钛矿氧空位与氧空位和碳掺杂两种模型键型转化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侯清玉 张跃 张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89-792,796,共5页
阐明了电负性理论是经典理论,不能准确判断只有氧空位锐钛矿半导体超胞与取代氧掺碳原子和氧空位同时存在的锐钛矿半导体超胞的成键特征,而共价键和混合键是量子效应问题,用多原子系统的Schr dinger方程或电子密度函数理论能完满解释。... 阐明了电负性理论是经典理论,不能准确判断只有氧空位锐钛矿半导体超胞与取代氧掺碳原子和氧空位同时存在的锐钛矿半导体超胞的成键特征,而共价键和混合键是量子效应问题,用多原子系统的Schr dinger方程或电子密度函数理论能完满解释。因此,所有计算都是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研究只有氧空位锐钛矿Ti O2的键型与取代氧掺碳和氧空位共存的锐钛矿Ti O2的键型后发现,由共价键向离子键转化趋势的成键特征,纠正了由共价键向共价键转化的错误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掺杂 氧空位 锐钛矿TIO2 键型 理论
下载PDF
单宁酸在碳掺杂蒙脱土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 被引量:3
18
作者 熊健 李伟 +2 位作者 白玛卓嘎 周勇 李容 《广州化工》 CAS 2013年第17期114-116,130,共4页
捅要:制备了碳掺杂蒙脱土修饰电极(C—MMT/GCE),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单宁酸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电极过程受吸附一扩散混合控制,转移电子数等于质子数n=m=1,电极有效面积Aeff=0.092cm^2,扩散系数D=1.66&... 捅要:制备了碳掺杂蒙脱土修饰电极(C—MMT/GCE),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单宁酸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电极过程受吸附一扩散混合控制,转移电子数等于质子数n=m=1,电极有效面积Aeff=0.092cm^2,扩散系数D=1.66×10^-5cm^2/s。单宁酸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8.0×10^-6~4.0×10^-4mol/L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6mol/L,并测得单宁酸试样的回收率为97.6%~102.8%。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酸 碳掺杂蒙脱土 修饰电极 循环伏安法 电化学行为
下载PDF
碳掺杂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6
19
作者 聂龙辉 徐洪涛 张旺喜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1年第5期26-30,46,共6页
以钛酸丁酯为前驱物,葡萄糖为碳源,采用一种简单的湿法工艺制备碳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并考察碳掺入量及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利用XRD、FE-SEM、TEM、BET、XPS、UV-vis漫反射光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测试,通过可见光(>420nm... 以钛酸丁酯为前驱物,葡萄糖为碳源,采用一种简单的湿法工艺制备碳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并考察碳掺入量及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利用XRD、FE-SEM、TEM、BET、XPS、UV-vis漫反射光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测试,通过可见光(>420nm)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来评价样品活性.结果表明:二氧化钛掺碳后,锐钛矿特征峰显著减弱,但其吸收波长拓展到可见光区;高于275℃时,样品的结晶性随焙烧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强;光催化结果表明,以250℃、葡萄糖含量为17%的条件下制备的样品表现出更好的光催化性能,8h对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达到了86.3%,约为商用P25的5倍.表征结果表明此样品基本粒子粒径在5nm左右,比表面积高达380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掺杂二氧化钛 光催化 可见光活性
下载PDF
碳掺杂硼氮纳米管导电性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景祥 戴柏青 张桂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04-307,共4页
根据 DFT/ B3 LYP的计算结果 ,从能带、态密度和电子结构的变化 ,讨论了以 C_ C键替换 B_ N键的二碳和四碳掺杂的硼氮纳米管的导电性 .结果表明 ,替换后硼氮纳米管的导电性能增强 。
关键词 碳掺杂硼氮纳米管 能带 态密度 电子结构 DFT/B3LYP计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