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喀斯特生态系统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群落凋落物及碳氮归还动态
1
作者 熊红福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05-110,共6页
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对贵州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5种不同恢复阶段(稀灌草丛、藤刺灌丛、灌木林、乔灌过渡林、次生乔木林)植物群落的凋落物总量、凋落物组成(叶、枝、花果等)特征、凋落物量月动态及碳氮归还量... 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对贵州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5种不同恢复阶段(稀灌草丛、藤刺灌丛、灌木林、乔灌过渡林、次生乔木林)植物群落的凋落物总量、凋落物组成(叶、枝、花果等)特征、凋落物量月动态及碳氮归还量进行了一年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稀灌草丛、藤刺灌丛、灌木林、乔灌过渡林、次生乔木林的年总凋落物量分别为726.0、3811.6、5161.0、4378.8、4604.8 kg/hm^(2),随着群落的恢复发展,凋落物总量呈现出先升高后缓降的变化趋势;各恢复阶段植物群落叶凋落物量占总凋落物量的64.2%~74.9%,枝凋落物量占总凋落物量的11.4%~18.1%,花果等凋落物量占总凋落物量的9.8%~19.5%;群落恢复初期(稀灌草丛、藤刺灌丛、灌木林)凋落物量月动态呈单峰型,而群落恢复中后期(乔灌过渡林、次生乔木林)凋落物量月动态呈双峰型,各恢复阶段植物群落的叶凋落物量与总凋落物量的月动态基本一致;C、N含量总体上表现为花果等凋落物>叶凋落物>枝凋落物,5种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群落凋落物中C、N的年归还总量与其年总凋落物量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恢复阶段 植物群落 碳氮归还动态 贵州喀斯特生态系统
下载PDF
红壤区3种典型植被恢复模式凋落物动态及碳氮归还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易志强 朱丽琴 +5 位作者 贾龙 黄诗华 朱平宗 王赫 刘勇 黄荣珍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16-23,34,共9页
对红壤区侵蚀地3种典型植被恢复模式——阔叶林、封育林和木荷×马尾松混交林的凋落物量及其组分进行了为期24个月的研究,分析了凋落物各组分月动态特征,以及凋落物各组分碳、氮元素归还量和季度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林、封... 对红壤区侵蚀地3种典型植被恢复模式——阔叶林、封育林和木荷×马尾松混交林的凋落物量及其组分进行了为期24个月的研究,分析了凋落物各组分月动态特征,以及凋落物各组分碳、氮元素归还量和季度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林、封育林和木荷×马尾松混交林的年均凋落物量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总体上表现为叶>枝>杂>果>花,叶凋落量占总凋落物量的比率均较高,分别为83.10%、70.91%和73.66%。凋落物的月动态变化都表现出受凋落叶主导的规律。阔叶林、封育林和混交林凋落物碳元素归还量出现在第4季度,混交林在第2季度,阔叶林最大氮元素归还量出现在第4季度,封育林和混交林在第2季度。木荷×马尾松混交林年凋落量最大,碳、氮元素归还量也最大,更有利于养分归还和土壤质量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植被恢复模式 凋落物 月动态 元素归还
下载PDF
侵蚀红壤区马尾松人工林恢复过程中凋落物碳氮归还量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张世良 吕茂奎 +5 位作者 邓翠 黄俊 黄桥明 熊小玲 姜永孟 谢锦升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1年第1期16-22,共7页
以福建省长汀县侵蚀红壤区恢复0、16和34年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代换”法,研究侵蚀退化地植被恢复过程中马尾松和林下植被芒萁凋落物年输入量以及碳、氮归还量的变化。通过对不同恢复年限样地为期4年的凋落物观测,结果表明... 以福建省长汀县侵蚀红壤区恢复0、16和34年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代换”法,研究侵蚀退化地植被恢复过程中马尾松和林下植被芒萁凋落物年输入量以及碳、氮归还量的变化。通过对不同恢复年限样地为期4年的凋落物观测,结果表明:植被恢复过程中凋落物输入量逐渐增加,不同恢复年限样地马尾松凋落物年输入量平均分别为0.60、2.34、3.33 t·hm-2·a-1,芒萁年输入量则分别为0.32、1.29、1.39 t·hm-2·a-1。植被恢复过程中马尾松凋落叶碳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其氮含量显著升高,C/N显著降低,而芒萁碳、氮含量和C/N相对稳定;此外,马尾松凋落物中碳的归还量显著高于芒萁,而芒萁凋落物中氮归还量高于马尾松,且马尾松凋落物C/N高于芒萁,说明芒萁在维持侵蚀退化地氮素供应的作用大于马尾松,且植被恢复能够提高马尾松氮的利用和归还,并且提高马尾松凋落物的质量。因此,增加具有高质量(低C/N)凋落物的林下植被芒萁覆盖,对提升侵蚀退化地土壤有机质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今后在侵蚀退化地生态恢复工作中应着重关注高质量林下植被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林下植被芒萁 凋落物量 归还 退化地 亚热带
下载PDF
滨海沙地不同树种人工林生物量及凋落物碳氮养分归还 被引量:11
4
作者 葛露露 何宗明 +2 位作者 林宇 苏利堡 黄秀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9-46,共8页
基于福州市滨海后沿沙地上营造的人工林的调查,以9年生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纹荚相思(Acacia aulacocarpa)3种主要人工林为对象,采用Monsi分层切割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 基于福州市滨海后沿沙地上营造的人工林的调查,以9年生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纹荚相思(Acacia aulacocarpa)3种主要人工林为对象,采用Monsi分层切割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草本层、凋落物层)获取这3种人工林的生物量,研究其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凋落物碳氮养分归还。结果表明,尾巨桉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为49.950t·hm^(-2),地下部分生物量为15.270t·hm^(-2),分别占生态系统总生物量的62.08%和18.98%;草本层生物量为0.698t·hm^(-2)(0.87%);凋落物层生物量为14.539t·hm^(-2)(18.07%)。木麻黄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为51.630t·hm^(-2),地下部分为20.270t·hm^(-2),分别占生态系统总生物量的62.65%和24.60%;草本层生物量为0.017t·hm^(-2)(0.02%);凋落物层生物量为10.488t·hm^(-2)(12.73%)。纹荚相思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为51.130t·hm^(-2),地下部分为13.760t·hm^(-2),分别占生态系统总生物量的64.43%和17.34%;草本层生物量为0.093t·hm^(-2)(0.12%);凋落物层生物量为14.369t·hm^(-2)(18.11%)。3种人工林地上各器官生物量均表现为:树干>树枝>树皮>树叶。这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生物量与乔木层生物量排序相同,表现为木麻黄(82.40t·hm^(-2))>尾巨桉(80.46t·hm^(-2))>纹荚相思(79.35t·hm^(-2)),且生物量分配格局均为乔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3种人工林的净生产力表现为木麻黄(16.21t·hm^(-2)·a^(-1))>尾巨桉(14.00t·hm^(-2)·a^(-1))>纹荚相思(12.51t·hm^(-2)·a^(-1))。凋落物碳氮养分年总归还量表现为木麻黄(3.953t·hm^(-2)·a^(-1))>尾巨桉(3.329t·hm^(-2)·a^(-1))>纹荚相思(2.751t·h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净生产力 养分归还 滨海沙地 人工林
下载PDF
冬小麦生境中土壤养分对凋落物碳氮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申艳 杨慧玲 何维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8-504,共7页
土壤养分影响植物生长,进而影响凋落物质量和产量;凋落物质量和产量影响凋落物分解过程。基于一个生长实验和一个相同环境分解实验,研究了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生境中养分可利用性对凋落物碳(C)和氮(N)释放的影响。结果显示:(1)冬... 土壤养分影响植物生长,进而影响凋落物质量和产量;凋落物质量和产量影响凋落物分解过程。基于一个生长实验和一个相同环境分解实验,研究了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生境中养分可利用性对凋落物碳(C)和氮(N)释放的影响。结果显示:(1)冬小麦凋落物产量、叶/根C:N比、C释放量和N释放量随土壤养分梯度呈单调变化;(2)土壤养分影响叶凋落物丢失率而不影响根凋落物丢失率;(3)初始叶/根C:N比与其C、N释放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4)分解过程降低叶C:N比和根C:N比。结果表明:生境中土壤养分的提高可加速凋落物C、N归还,这反过来可能促进冬小麦生长,因此这种效应是正反馈;初始C:N比可预测凋落物C、N释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比 碳氮归还 凋落物分解 土壤养分可利用性 冬小麦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缘峨眉含笑-喜树混交林凋落物量及碳氮磷动态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蒲悦 毛绘友 +3 位作者 刘群 庄丽燕 杨开军 徐振锋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2-267,共6页
为认识四川盆地西缘亚热带典型阔叶混交林的凋落物产量模式与养分动态特征,通过直接收集法收集凋落物,对四川盆地西缘乡土珍贵树种峨眉含笑-喜树混交林凋落物产量、碳氮磷含量及归还量月动态进行了为期1年(2016)的观测和分析.结果显示:... 为认识四川盆地西缘亚热带典型阔叶混交林的凋落物产量模式与养分动态特征,通过直接收集法收集凋落物,对四川盆地西缘乡土珍贵树种峨眉含笑-喜树混交林凋落物产量、碳氮磷含量及归还量月动态进行了为期1年(2016)的观测和分析.结果显示:混交林中叶的年凋落物总量为2 853.36 kg/hm^2,其中含笑1 644.82 kg/hm^2,喜树1208.54 kg/hm^2.两种林木凋落叶产量季节动态明显,含笑凋落叶量最大值在出现4月(476.03 kg/hm^2),最小值出现在9月(43.73 kg/hm^2);而喜树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1月(534.41 kg/hm^2)和6月(21.58 kg/hm^2).含笑和喜树凋落叶中碳氮磷含量在夏季相对较高.含笑凋落叶碳氮磷归还量高峰均在4月和11月;喜树凋落叶碳氮磷归还高峰均在11月.混交林凋落叶的碳氮磷年总归还量分别为1 186.11、38.78、1.76 kg/hm^2.总之,该区域混交林凋落物产量月动态模式主要受控于林木生物学特性,且凋落物碳氮磷含量和归还量存在明显季节性变化;结果可为区域生态系统相似混交林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图5表1参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含笑 喜树 叶凋落物量 磷含量 归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