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94篇文章
< 1 2 2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绿地碳汇测算方法研究进展
1
作者 江佩宜 戴菲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1期87-93,共7页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双碳”目标的提出、城市碳排的增加,使得固碳增汇的任务刻不容缓。城市绿地作为重要的碳汇来源,能有效改善城市环境、缓解碳汇压力、提升生态效益,维持碳氧平衡。由此评估碳汇效益,估算碳汇能力,对实现碳的可视化...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双碳”目标的提出、城市碳排的增加,使得固碳增汇的任务刻不容缓。城市绿地作为重要的碳汇来源,能有效改善城市环境、缓解碳汇压力、提升生态效益,维持碳氧平衡。由此评估碳汇效益,估算碳汇能力,对实现碳的可视化管理和碳中和目标具有推动作用。文章在梳理样地清查法、软件模拟法、遥感反演法、涡度相关法4种城市绿地碳汇测算方法原理的基础上,归纳并比较了4种方法的应用规模与优缺点,最后,从完善测算体系与指导规划实践两方面对城市绿地碳汇测算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 城市绿地碳汇 测算方法 碳汇效益 遥感
下载PDF
海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的困境与对策
2
作者 杨林 沈春蕾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2,共11页
海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是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海洋碳汇产品具备正外部性、稀缺性、差异性、竞争性与排他性特征,其价值实现是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理论,利用政策工具与市场机制实现海洋碳汇产品经济、生态和社... 海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是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海洋碳汇产品具备正外部性、稀缺性、差异性、竞争性与排他性特征,其价值实现是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理论,利用政策工具与市场机制实现海洋碳汇产品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的过程。当前,我国海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面临制度不明、标准缺失、效率低下、支撑乏力、补偿缺位等困境。鉴于此,促进海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应推进顶层设计,抢占海洋碳汇标准制定的国际话语权,健全海洋碳汇产品交易机制,探索蓝色金融创新产品,构建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碳汇 海洋碳汇产品 价值实现 交易
下载PDF
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植被碳汇计量方法初探
3
作者 崔立志 郭敬丽 +2 位作者 巩建新 李大勇 李孝辉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80-86,共7页
2022年7—8月,在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以下简称木兰林场)筛选出以白桦Betula platyphylla、落叶松Larix gmelinii、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为优势树种的样地开展森林碳汇计量活动,在该场二类连清数据的基... 2022年7—8月,在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以下简称木兰林场)筛选出以白桦Betula platyphylla、落叶松Larix gmelinii、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为优势树种的样地开展森林碳汇计量活动,在该场二类连清数据的基础上建立30个微样地,通过对这些微样地进行调查和统计,初步探讨森林碳汇量的计算方法、调查方法、监测因素等。结果表明,2022年,木兰林场的森林蓄积量为833.93×10^(4) m^(3),生物量为733.21×10^(4)t,碳储量为377.10×10^(4)t,碳汇量为60.33×10^(4)t,年均碳汇量为12.07×10^(4) t·a^(-1);白桦、落叶松、油松和蒙古栎4个优势树种在不同龄组的蓄积量存在较大差异,其单位面积的生物量在不同龄组和树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单位面积年均碳汇量,油松是其他树种的数倍之多,其次是蒙古栎,落叶松居第三位,表明落叶松、蒙古栎和油松在固碳和碳汇方面具有较高的潜力。本文提出的县域陆表植被碳汇计测方法初步解决了传统植被调查中耗时耗力的问题,实现了“国家—省域—县域—乡镇—村街—地块”逐级区划的低成本高效率计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汇 碳汇计量 碳汇技术 木兰林场
下载PDF
云南省经济林碳汇测算及其产品开发探析
4
作者 傅乐乐 苏建兰 张凯迪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2期34-39,共6页
本文运用生物量法,以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报告和云南省森林资源报告数据为基础,测算分析云南省经济林固碳状况。结果表明:九次统计期间,云南省经济林固碳量从280.56万吨增长到2928.37万吨,绝对增量为2647.81万吨,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 本文运用生物量法,以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报告和云南省森林资源报告数据为基础,测算分析云南省经济林固碳状况。结果表明:九次统计期间,云南省经济林固碳量从280.56万吨增长到2928.37万吨,绝对增量为2647.81万吨,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按不同经济林用途,果树林、工业原料林、食用油料林三种经济林类型的固碳作用最为显著;从不同区域看,西双版纳、临沧、普洱、大理以及红河五个区域的经济林固碳量居于前列。综合考虑云南省经济林资源的发展现状、碳汇项目方法学、农民增收愿望以及政策支持,提出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发具有云南特色的经济林碳汇产品,即经济林碳汇项目和碳汇金融,将云南特色的碳汇项目与金融市场相结合,为该地区的经济林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为云南省多方向、多渠道实现经济林更大的效益提供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林碳汇 碳汇测算 碳汇产品 云南省
下载PDF
水土保持碳汇内涵与测算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曹文洪 张晓明 +5 位作者 张永娥 刘冰 王友胜 赵阳 殷小琳 韩晓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水土保持深刻改变着地表覆被和结构、土地利用方式和陆地生态系统结构等,是增强陆地碳汇能力的重要途径。以水土保持林草、工程和耕作措施为切入点,按照“机理阐述—模型构建—分类测算”的总体思路,阐明水土保持碳汇内涵,明确了水土保... 水土保持深刻改变着地表覆被和结构、土地利用方式和陆地生态系统结构等,是增强陆地碳汇能力的重要途径。以水土保持林草、工程和耕作措施为切入点,按照“机理阐述—模型构建—分类测算”的总体思路,阐明水土保持碳汇内涵,明确了水土保持碳汇途径,构建水土保持碳汇测算方法,估算全国水土保持碳汇量。结果表明:水土保持具有垂向碳增汇、横向保土固碳(减少侵蚀土壤横向输移导致的碳流失)与减蚀减碳(避免碳排放)的多重功能。2021年,全国现存水土保持措施垂向碳增汇总量为1.54亿t,对陆域碳汇的贡献约43.5%~56.5%,其中林草措施植被和土壤碳汇量超过95%。水土保持保土固碳作用显著,2021年全国水土保持措施保土固碳总量为3 040.86万t,且具有明显的累积效应和长效作用。总体来说,2021年水土保持碳增汇(不包括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植被碳汇量和土壤碳汇量)和减碳量为5 115万~6 230万t CO_(2),约占到全国现有陆地生态系统碳中和总量的4%~6%,这一部分尚未纳入国家碳汇核算体系,其应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土固 碳汇 中和 水土保持措施 有机
下载PDF
浅谈阿坝州的林业碳汇现状与前景
6
作者 李功豪 《绿色天府》 2024年第1期56-59,共4页
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主要包括森林碳汇、草地碳汇、耕地碳汇、土壤碳汇、海洋碳汇,其中其中80%来自于森林,研究表明森林蓄积量每增加1立方米... 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主要包括森林碳汇、草地碳汇、耕地碳汇、土壤碳汇、海洋碳汇,其中其中80%来自于森林,研究表明森林蓄积量每增加1立方米,约可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故本文主要论述阿坝州的森林碳汇。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汇 森林蓄积量 二氧化 林业碳汇 温室气体 阿坝州 植树造林 土壤碳汇
下载PDF
全国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成功交易主要做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智广 吴娟 +2 位作者 钟小剑 王海燕 卢顺发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3期4-7,共4页
2023年12月7日,全国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在福建长汀签约成交。此创新之举对推进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标志和示范意义,为推动将水土保持碳汇纳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提供了实践案例。主要做法是:①积极开展碳汇研究和顶... 2023年12月7日,全国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在福建长汀签约成交。此创新之举对推进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标志和示范意义,为推动将水土保持碳汇纳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提供了实践案例。主要做法是:①积极开展碳汇研究和顶层设计,为项目碳汇监测核算提供支撑;②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选定碳汇监测核算试点项目;③建构上下协同工作团队,科学开展试点项目监测核算;④选定碳普惠交易平台,开展碳汇初始登记;⑤开展协调工作,撮合项目碳汇交易出让方和受让方;⑥大力组织宣传推广,发挥首单交易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单 交易 碳汇 水土保持 长汀县
下载PDF
北京市森林碳储量核算与碳汇潜力预测研究
8
作者 李思慧 朱天姝 +2 位作者 魏朝响 叶舒 宋有涛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1期22-27,共6页
文章利用全国森林资源普查数据,用三种方法核算了北京市三个时段的森林碳储量,并通过模型拟合分析动态变化特点及潜力。通过换算因子法计算得出北京市第7次森林资源清查碳储量为8.68 TgC,第8次碳储量为10.21 TgC,第9次碳储量为15.64 Tg... 文章利用全国森林资源普查数据,用三种方法核算了北京市三个时段的森林碳储量,并通过模型拟合分析动态变化特点及潜力。通过换算因子法计算得出北京市第7次森林资源清查碳储量为8.68 TgC,第8次碳储量为10.21 TgC,第9次碳储量为15.64 TgC。到2045年,北京森林碳储量将会达到25.13 TgC,为现有碳储量的1.6倍,碳储量年均增加0.3 TgC,碳密度达到44.29 Mg/hm2。森林生长与森林面积的变化是北京市各个龄组碳储量和碳汇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北京森林碳汇的核算经验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森林规划的方向可为其他快速发展的省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储量 碳汇 碳汇潜力
下载PDF
河南省森林固碳量与碳汇价值评估
9
作者 于鲁冀 张亚慧 +2 位作者 樊雷 王莉 刘莹莹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3,共7页
为了解当前黄河中下游森林固碳量及碳汇价值现状,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于全国森林清查和国土调查数据,以河南省为例,结合蓄积量转换法原理运用改进后的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来测算森林固碳量动态变化和碳汇价值。结... 为了解当前黄河中下游森林固碳量及碳汇价值现状,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于全国森林清查和国土调查数据,以河南省为例,结合蓄积量转换法原理运用改进后的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来测算森林固碳量动态变化和碳汇价值。结果表明:河南省森林固碳量由2008年的1.76×10^(8)t上升至2018年的2.78×10^(8)t,年固碳量较高的森林类型为阔叶混和栎类,固碳量按龄级分布状况为幼龄林最大、过熟林最小,森林固碳量的空间格局表现为“西、南高,东、北低”,主要分布在南阳、洛阳和三门峡;森林碳汇价值由2008年的492.47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778.68亿元,年均增长28.62亿元,2018年阔叶混、栎类和杨树的碳汇价值占碳汇总价值的79.93%。针对当前河南省森林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森林固碳能力和推动森林碳汇价值实现的建议,可为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密度 碳汇价值 蓄积量 空间分布 价值评估
下载PDF
土壤有机碳汇内涵与核算方法辨析
10
作者 蔡亚楠 鞠正山 +2 位作者 黄勤 冯金超 沈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2-611,共10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需求下,土壤有机碳汇作为生态系统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碳库容量以及如何开展土壤有机碳汇核算日益成为生态碳汇的研究热点。梳理了国内外土壤有机碳汇及核算相关研究成果,解析了土壤有机碳汇的概念内涵,提...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需求下,土壤有机碳汇作为生态系统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碳库容量以及如何开展土壤有机碳汇核算日益成为生态碳汇的研究热点。梳理了国内外土壤有机碳汇及核算相关研究成果,解析了土壤有机碳汇的概念内涵,提出了以稳定性有机碳作为土壤有机碳汇的表征指标及获取方法。从土壤发生学角度提出了土壤碳汇阈值的概念,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随着分解转化最终会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稳定有机碳含量值约是常数,这个常数就是稳定碳库的库容,在特定的成土因素下,碳库的核算值不会超过平衡时的常态值。在客观上,体现在非人类干扰状态下不同土壤类型自然状态下的稳定性有机碳含量。参照土壤有机质平衡理论,提出了土壤碳汇核算的定量化方法,为土壤碳汇的度量和核算提供了一套技术思路。下一步土壤有机碳汇的核算应在科学研究基础上多角度凝聚共识,制定碳汇核算标准,确定不同尺度下可操作、可重复以及可复制的土壤有机碳汇核算技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汇 碳汇内涵 核算方法
下载PDF
蓝碳:海洋碳汇的巨大价值
11
作者 邢子怡 温艳萍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共4页
海洋拥有巨大的碳汇能力,是调节全球气候的重要“缓冲带”。海洋的捕碳、储碳机制主要有海洋物理碳汇、海洋生物碳汇和海洋湿地碳汇。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包括红树林、海草床和海盐沼湿地,是目前我们较为熟悉的海洋蓝碳资源,它们不仅拥有... 海洋拥有巨大的碳汇能力,是调节全球气候的重要“缓冲带”。海洋的捕碳、储碳机制主要有海洋物理碳汇、海洋生物碳汇和海洋湿地碳汇。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包括红树林、海草床和海盐沼湿地,是目前我们较为熟悉的海洋蓝碳资源,它们不仅拥有极高的捕碳储碳能力,在防风消浪、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全球沿海国家都高度重视海洋碳汇,正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和开发蓝碳资源。但相较于陆地绿色碳汇,当前蓝碳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包括蓝碳范围界定、定量评估、蓝碳开发资金技术短缺等。未来全球应主动破解这些难题,推动全球蓝碳发展,加速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碳汇 滨海生态系统 碳汇计量
原文传递
天山北坡中段雪岭云杉人工林碳汇随林龄的动态变化
12
作者 马媛 常顺利 +3 位作者 王冠正 张毓涛 孙雪娇 李吉玫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期110-120,共11页
人工林是森林固碳增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汇动态随林龄的增长存在较大差异.以天山林区广泛分布的单一人工林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为研究对象,选取未抚育的各龄级人工林样地并以无林地为对照,通过样地调查与取样,计算植被地上、... 人工林是森林固碳增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汇动态随林龄的增长存在较大差异.以天山林区广泛分布的单一人工林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为研究对象,选取未抚育的各龄级人工林样地并以无林地为对照,通过样地调查与取样,计算植被地上、植被地下、枯落物和土壤碳密度,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量化了人工林碳汇量和造林后固碳量特征随林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龄组雪岭云杉人工林植被地上碳密度为1.82~119.34 t·hm^(-2),植被地下碳密度为1.26~27.77 t·hm^(-2),树干累积了植被46.4%~62.0%的碳,随林龄增加,碳密度(造林固碳量)呈现明显的异速增长,碳汇量则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凋落物碳密度介于0.42~1.74 t·hm^(-2)之间,碳汇量在各龄组间差异不大,发挥了0.23~0.42 t·hm^(-2)·10 a的碳汇功能,造林后固碳量随林龄成线性增长趋势.3)造林前期,土壤深层碳密度显著增大;造林后期,表层土壤碳在凋落物分解输入作用下逐渐累积,显著大于10~60 cm;造林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碳汇,平均碳汇量达51.66 t·hm^(-2)·10 a;造林后土壤固碳量与无林地相比提升较明显,21~30 a林龄时达最大值101.83t·hm^(-2),固碳量随林龄表现为先增后降的二项式分布.4)雪岭云杉人工林总碳汇呈非匀速增长趋势,其中60 a人工林碳汇潜力较高,总碳汇累积量可达488.60 t·hm^(-2);雪岭云杉人工林植被地上部和地下部碳汇在生态系统总碳汇的占比不断增加,由10~20 a林龄的4.6%增加至51~60 a林龄的67.7%,同时土壤碳汇在生态系统总碳汇的占比不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林龄 密度 碳汇 云杉森林
下载PDF
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十四五”期间碳汇交易潜力分析
13
作者 王涵 任亚楠 +4 位作者 郝吉明 田金平 李星 荆国华 陈吕军 《海峡科学》 2024年第1期68-76,共9页
为建立健全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简称“环带”)碳汇交易机制,采用生物量方程法和遥感卫星法分别评估了环带基于额外性和基于森林净碳吸收量的碳汇交易潜力,并运用SWOT分析法评估了环带碳汇交易态势。结果表明,环带碳汇项目开发... 为建立健全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简称“环带”)碳汇交易机制,采用生物量方程法和遥感卫星法分别评估了环带基于额外性和基于森林净碳吸收量的碳汇交易潜力,并运用SWOT分析法评估了环带碳汇交易态势。结果表明,环带碳汇项目开发潜力不足,应致力突破当前林业碳汇产品的诸多限制,开发供给基于净碳吸收量的碳汇产品,探索形成环带林业碳汇“社会化生态补偿”模式,助推环带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 林业碳汇 碳汇交易 SWOT分析
下载PDF
城市绿地碳汇核算和监测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陶晓 杨军 +2 位作者 骆翔宇 章语之 李新宇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3,共6页
城市绿地在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准确评估城市绿地碳汇能力是推进城市“碳达峰、碳中和”的一项关键工作。在阐述城市绿地碳汇概念的基础上,从城市绿地碳储量变化和碳排放2个方面梳理了城市绿地碳汇计量的核算方法... 城市绿地在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准确评估城市绿地碳汇能力是推进城市“碳达峰、碳中和”的一项关键工作。在阐述城市绿地碳汇概念的基础上,从城市绿地碳储量变化和碳排放2个方面梳理了城市绿地碳汇计量的核算方法及应用现状,提出了针对不同尺度、不同管理模式的城市绿地碳汇监测体系构建思路。在此基础上,从城市绿地基线碳汇量、泄漏量等方面阐明了城市绿地碳汇项目减排量的计量方法。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城市绿地碳汇评估的准确性,推动面向“碳中和”的城市绿地建设提供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 碳汇 储量 排放 交易
下载PDF
广西甘蔗碳汇测算方法研究及时空格局分析
15
作者 韦增欣 余家佳 +2 位作者 穆琳 佘乾仲 袁功林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9-438,共10页
为了实现广西全区植被减源增汇目标,对广西主要经济作物甘蔗的碳吸收和碳排放量进行科学的测算,并开展甘蔗碳汇时空格局的研究分析;利用广西全区14个地级市2010—2020年甘蔗产量、农资投入等相关统计数据测算广西全区甘蔗净碳汇量,并运... 为了实现广西全区植被减源增汇目标,对广西主要经济作物甘蔗的碳吸收和碳排放量进行科学的测算,并开展甘蔗碳汇时空格局的研究分析;利用广西全区14个地级市2010—2020年甘蔗产量、农资投入等相关统计数据测算广西全区甘蔗净碳汇量,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2005—2020年间广西各市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010—2020年,广西全区甘蔗净碳汇量逐步上升;2005—2020年,广西全区甘蔗碳汇量在地级市尺度下不存在明显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广西全区甘蔗碳汇量逐步形成以南宁市为核心的局部溢出格局,充分利用南宁市的技术、产业优势扩大甘蔗碳汇的空间溢出效应,对提高广西全区的甘蔗碳汇水平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吸收 排放 碳汇
下载PDF
碳汇视角下海洋生态效率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以环渤海地级市为例
16
作者 狄乾斌 邵春雪 +2 位作者 陈小龙 张洁 梁晨露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9-418,共10页
为了推进海洋高质量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基于2011~2020年环渤海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Tobit模型测度环渤海地级市的海洋生态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并实证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时序演化看,2011~2020... 为了推进海洋高质量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基于2011~2020年环渤海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Tobit模型测度环渤海地级市的海洋生态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并实证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时序演化看,2011~2020年环渤海地级市海洋生态效率均值呈波动上升趋势,仍有较大进步空间。(2)从空间差异看,环渤海地级市海洋生态效率空间分布格局由2011年高低生态效率水平相间分布的无序状态向2020年两个较高生态效率区空间上集聚的有序化发展倾向转变,但并未出现区域协同化发展趋势。(3)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解表明,研究前期纯技术效率作为效率增长的单一推动力存在动力不足问题;研究后期2016~2020年,技术进步、规模效率双驱动,保证了海洋生态效率的提升。(4)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碳减排水平对环渤海地级市海洋生态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规制、海洋产业结构呈显著负相关;海洋科技水平正向影响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未来要注重海洋科技发展、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以及加强地区间合作,提升海洋发展基础以促进环渤海地区海洋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效率 非期望产出 环渤海地级市 TOBIT回归模型 海洋碳汇
下载PDF
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TPB—NAM整合模型
17
作者 陈丽荣 万深玮 +2 位作者 王一冰 李丹 刘雨声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1期42-51,共10页
有效的碳普惠机制与森林碳汇产品的价值实现对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至关重要,理清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对森林碳汇政策的制定具有现实意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规范激活理论并融合生态文明思想内核,选用结构方程模型,利用515份社... 有效的碳普惠机制与森林碳汇产品的价值实现对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至关重要,理清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对森林碳汇政策的制定具有现实意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规范激活理论并融合生态文明思想内核,选用结构方程模型,利用515份社会公众问卷数据,实证检验了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愿意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是理性和道德交互作用的结果,而非纯理性或纯道德驱动行为;(2)行为态度、感知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都对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其中感知规范对购买意愿影响最大,因此公众环境道德素养是影响其森林碳汇购买行为的最重要因素;(3)社会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因素表征变量的具体作用表现不同:感知规范中,公众个体道德规范对其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最大;行为态度中,公众森林碳汇生态、政治效益认知对购买意愿影响最大;知觉行为控制中,森林碳汇信息量、森林碳汇价格等都是影响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的因素,但影响程度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汇 购买意愿 计划行为理论 规范激活理论
下载PDF
水土保持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的机制与途径构建
18
作者 李智广 钟小剑 王海燕 《中国水利》 2024年第4期7-11,共5页
水土保持碳汇具备负碳技术的特性,受到政府和交易主体广泛关注和青睐,未来将在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得到广泛应用。从建立碳汇项目开发团队、实施碳汇监测与核算、协调撮合交易和宣传示范等4个方面,总结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碳汇项目开发... 水土保持碳汇具备负碳技术的特性,受到政府和交易主体广泛关注和青睐,未来将在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得到广泛应用。从建立碳汇项目开发团队、实施碳汇监测与核算、协调撮合交易和宣传示范等4个方面,总结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的实践探索,提出水土保持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的机制与途径,包括加强水土保持碳汇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完善水土保持碳汇监测和核算体系、开展碳汇项目开发和探索碳汇交易途径与机制、建立水土保持碳汇纳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建设碳汇项目开发队伍与机构、提升项目开发信息管理水平等6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达峰中和 碳汇项目 开发 途径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下企业森林碳汇资本化问题研究
19
作者 周雨芸 沈阅 刘梅娟 《财务管理研究》 2024年第3期36-45,共10页
为正确核算和反映碳排放权交易下出现的森林碳汇及其交易价值,合理地判断区分森林碳汇项目试点过程中发生的资本化支出标准显得尤为关键。但“森林碳汇及其交易”这一新型会计实务,目前尚不存在相应的会计规范。为此,以开展CCER森林碳... 为正确核算和反映碳排放权交易下出现的森林碳汇及其交易价值,合理地判断区分森林碳汇项目试点过程中发生的资本化支出标准显得尤为关键。但“森林碳汇及其交易”这一新型会计实务,目前尚不存在相应的会计规范。为此,以开展CCER森林碳汇项目的营林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森林碳汇支出构成及其资本化标准问题进行探究。研究发现,森林碳汇资本化标准应视其所依附的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林木资产的特征而定。基于碳汇在开发生产经营过程中其支出呈现两阶段特征,相应地其资本化的处理也应分项目开发和营林生产两部分进行处理。此外,并非所有的森林碳汇项目支出都应资本化,只有为满足额外性要求而发生的森林碳汇支出才适合进行资本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项目试点企业 森林碳汇支出 资本化标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