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森林碳储量核算与碳汇潜力预测研究
1
作者 李思慧 朱天姝 +2 位作者 魏朝响 叶舒 宋有涛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1期22-27,共6页
文章利用全国森林资源普查数据,用三种方法核算了北京市三个时段的森林碳储量,并通过模型拟合分析动态变化特点及潜力。通过换算因子法计算得出北京市第7次森林资源清查碳储量为8.68 TgC,第8次碳储量为10.21 TgC,第9次碳储量为15.64 Tg... 文章利用全国森林资源普查数据,用三种方法核算了北京市三个时段的森林碳储量,并通过模型拟合分析动态变化特点及潜力。通过换算因子法计算得出北京市第7次森林资源清查碳储量为8.68 TgC,第8次碳储量为10.21 TgC,第9次碳储量为15.64 TgC。到2045年,北京森林碳储量将会达到25.13 TgC,为现有碳储量的1.6倍,碳储量年均增加0.3 TgC,碳密度达到44.29 Mg/hm2。森林生长与森林面积的变化是北京市各个龄组碳储量和碳汇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北京森林碳汇的核算经验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森林规划的方向可为其他快速发展的省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储量 碳汇潜力
下载PDF
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碳汇潜力评估方法与应用——基于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研究
2
作者 梁森 张建军 +1 位作者 王柯 刘时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17-3531,共15页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生态系统恢复的有效措施,借助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系统固碳潜力,无疑是土地利用碳减排的新路径。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整治视角,从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质量两个方面评估了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生态系统恢复的有效措施,借助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系统固碳潜力,无疑是土地利用碳减排的新路径。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整治视角,从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质量两个方面评估了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效果,并借助InVEST模型定量化地分析了工程实施前后的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结果如下:(1)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加速了各类生态系统间的相互转化,主要表现为城镇生态系统的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减少;工程区植被覆盖度整体提高,NDVI值平均水平不断上升、高值区逐步扩大,劣质、低质生态系统改造成果显著,陆地生态系统质量有效提升。(2)试点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潜力得到有效改善,工程累积增加碳汇面积22.68%,其中工程实施前期增加碳汇面积18.06%,中后期增加面积4.62%;工程实施后2018年碳汇总量增加32.74 Tg,2020年碳汇总量增加31.28 Tg,年均碳汇潜力的提升约1.24%;工程在增加生态系统质与量、碳汇潜力的巩固与提升上具有显著成效。分析结果表明,生态保护修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项,这也是生态保护修复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基本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 碳汇潜力 “双”目标 生态系统
下载PDF
基于林分生长模型的天山云杉碳汇潜力估测
3
作者 张景路 张绘芳 +2 位作者 高健 朱雅丽 地力夏提·包尔汉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32-1340,共9页
为掌握研究区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林分碳储量现状,估算其碳汇潜力,了解其碳汇动态变化过程,分别基于Gompertz、Logistic、Mitscherlich和Schumacher等4个常用生长曲线方程,采用林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林分密度等指标构建林... 为掌握研究区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林分碳储量现状,估算其碳汇潜力,了解其碳汇动态变化过程,分别基于Gompertz、Logistic、Mitscherlich和Schumacher等4个常用生长曲线方程,采用林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林分密度等指标构建林分蓄积量生长模型,选取最优模型,通过林分生物量-林分蓄积量回归模型和含碳系数建立林分碳储量生长模型,计算不同林分条件下天山云杉生长到180 a的碳密度年均增长量,预测研究区当前、30 a后和60 a后的林分碳储量及碳汇潜力。结果表明,对比不同生长曲线方程后选择Schumacher方程构建林分蓄积生长模型并转化为林分碳储量生长模型,模型精度89.082%,估计值的标准差13.006、总系统误差-0.293、平均系统误差-5.943、决定系数0.895。基于林分碳储量生长模型计算出天山云杉在相同林分密度条件下,随着林分立地条件的变化,林分碳密度0~180 a年平均增长量为0.020~0.641 t/(hm^(2)·a),研究区全域林分碳密度平均增长量为0.299 t/(hm^(2)·a),年平均增长量拐点位于30 a处。天山云杉林分碳汇潜力为1.245×10^(4) t碳;当前、未来30 a和未来60 a林分碳储量分别为3.439×10^(6) t碳、3.447×10^(6) t碳、3.450×10^(6) t碳,未来30 a、未来31~60 a的增长量分别为8×10^(3) t碳、3×10^(3) t碳,涨幅分别为0.233%和0.087%。本研究构建的林分碳储量生长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可用于研究区天山云杉林分碳汇潜力的估测;研究区天山云杉成熟林、过熟林占比较高,林分碳汇潜力低,需进行林龄结构优化,以促进天山云杉林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云杉 林分蓄积量生长模型 林分储量生长模型 储量 碳汇潜力
下载PDF
绍兴香榧林碳汇潜力及经济价值研究
4
作者 杨光 李建钦 +1 位作者 董川 宁少华 《绿色科技》 2023年第7期272-275,280,共5页
基于绍兴市2015~2021年的香榧林蓄积量数据,使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估算香榧林碳汇量,并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估算了绍兴香榧林2022~2026年的森林碳汇潜力;最后综合使用市场价值法和碳税法分别估算了对应年份的绍兴香榧林碳汇的经济价值... 基于绍兴市2015~2021年的香榧林蓄积量数据,使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估算香榧林碳汇量,并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估算了绍兴香榧林2022~2026年的森林碳汇潜力;最后综合使用市场价值法和碳税法分别估算了对应年份的绍兴香榧林碳汇的经济价值。结果表明:绍兴市香榧林碳汇量从2015年的52.72万t增长到2026年的63.23万t;市场价值法估算的香榧林碳汇价值从2015年的3057.76万元增长到2026年的3667.34万元,而碳税法估算的碳汇价值从2015年的1288.48万元增长到2026年的1545.34万元。绍兴香榧林的碳汇量和碳汇价值稳步增长,但增长速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碳汇潜力 价值
下载PDF
长白山原始林红松径向生长及林分碳汇潜力 被引量:17
5
作者 于健 罗春旺 +3 位作者 徐倩倩 孟盛旺 李俊清 刘琪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626-2636,共11页
长白山地处温带针阔混交林的中心地带,其植物生长对气候变化反映较为敏感。运用树木年代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以该区保存完好的地带性顶级群落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红松(Pinus koraiensis)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期揭示全球... 长白山地处温带针阔混交林的中心地带,其植物生长对气候变化反映较为敏感。运用树木年代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以该区保存完好的地带性顶级群落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红松(Pinus koraiensis)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期揭示全球气候变化对阔叶红松林及红松树木生长的影响。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为研究地点,建立红松树轮年表,计算年均生物量生长量,与逐月各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和响应函数分析,以期揭示红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同时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红松树轮指数、年均生物量生长量与主要气候因子的模拟回归方程。主要结论如下:(1)长白山红松年表特征分析表明其生长对气候变化敏感,适用于进行树轮气候学分析;(2)红松径向生长受当年生长季前期温度影响较大;(3)温度是限制红松径向生长的主要因子,气候变暖将促进红松的径向生长;(4)目前林分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为310.88t/hm^2,单位面积林分生物量生长量约为5.077t hm^(-2)a^(-1),即每公顷每年固碳约2.539t,表明该地区老龄阔叶红松林仍具有较强的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轮宽度 气候变暖 红松 年均生物量生长量 碳汇潜力
下载PDF
福建省森林生态系统碳汇潜力 被引量:31
6
作者 吕劲文 乐群 +1 位作者 王铮 张国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188-2196,共9页
利用CO2FIXV3.1模型对福建省原有森林生态系统和无林地造林两部分的碳汇潜力动态变化进行计算,为CDM造林碳汇项目的开展提供参考。假设采伐、非采伐两种情景,模拟显示福建省原有森林生态系统2004至2050年可净固定大气碳量为254.74—334.... 利用CO2FIXV3.1模型对福建省原有森林生态系统和无林地造林两部分的碳汇潜力动态变化进行计算,为CDM造林碳汇项目的开展提供参考。假设采伐、非采伐两种情景,模拟显示福建省原有森林生态系统2004至2050年可净固定大气碳量为254.74—334.79TgC,而无林地造林可净固定大气碳量49.23—58.42TgC。马尾松、杉木及硬阔类的面积在福建省森林中占较大比重,自2004至2050年,三者可分别固碳92.26—103.17TgC、71.09—107.39TgC和114.97—132.41TgC。在福建省9个地级市中,南平、福州和三明的无林地造林碳汇潜力最大,龙岩、漳州、宁德次之,沿海的莆田、泉州和厦门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潜力 CO2FIX模型 森林生态系统
下载PDF
云南退耕还林工程林木生物质碳汇潜力 被引量:33
7
作者 陈先刚 张一平 詹卉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4-30,共7页
收集云南省2000—2006年各类退耕还林面积和树种数据,设定2007—2010年间的6种年度造林与采伐情景,根据云南省森林资源清查中的人工林生长数据,拟合出各造林树种的经验生长曲线,并利用这些能够反映不同气候和立地条件下人工林的平均生... 收集云南省2000—2006年各类退耕还林面积和树种数据,设定2007—2010年间的6种年度造林与采伐情景,根据云南省森林资源清查中的人工林生长数据,拟合出各造林树种的经验生长曲线,并利用这些能够反映不同气候和立地条件下人工林的平均生长曲线,结合生物量扩展因子、木材密度和碳含量等参数,估算不同情景下的林木生物质碳贮量及其变化。结果表明: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林木生物质碳贮量在2010、2020、2030、2040和2050年将分别达到8.1~8.8、19.6~25.7、18.4~33.0、20.3~34.9和23.6~35.4TgC。退耕地造林林木生物质碳贮量占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林木生物质碳贮量的33%~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退耕还林 碳汇潜力
下载PDF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中国森林碳汇潜力分析研究 被引量:67
8
作者 张颖 李晓格 温亚利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47,共10页
【目的】核算我国森林资源碳储量和价值量,摸清我国森林资源家底,了解森林资源状况,合理制定林业发展规划。预测森林碳储量及碳汇潜力,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林业发展目标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73-2018年间... 【目的】核算我国森林资源碳储量和价值量,摸清我国森林资源家底,了解森林资源状况,合理制定林业发展规划。预测森林碳储量及碳汇潜力,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林业发展目标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73-2018年间9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森林蓄积量法核算我国森林资源总碳储量及其变化情况,并按照不同林种分类核算森林资源的碳储量和价值量。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和幂函数模型联合预测我国森林资源碳汇发展潜力,并通过构建林分单位面积生长量和碳储量的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经营管理水平下碳汇量的变化率。【结果】(1)40多年来中国森林资源单位面积蓄积量平均为73.56 m^(3)/hm^(2),林木碳储量由1976年的51.96×10^(8) t增加到2018年的87.90×10^(8) t,年均增汇0.8557×10^(8) t/a,森林资源总碳储量(包括林木、林地和林下植被)由125.06×10^(8) t增加到214.39×10^(8) t;其中,人工林碳储量增速明显,年均增加5.05%。(2)我国林木碳储量价值量由1976年的1482.09×10^(8)元增加到2018年的8823.85×10^(8)元,年均增加174.80×10^(8)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34%;其中,人工林碳储量价值年均增长8.24%。(3)GM(1,1)灰色模型预测2030年森林碳储量达到100.13×10^(8) t,2018-2030年年均增汇1.59×10^(8) t/a,预计2030年森林蓄积量可达到210.80×10^(8) m^(3);2060年中国森林碳储量将达到180.32×10^(8) t,2018-2060年年均增汇2.36×10^(8) t/a。幂函数模型预测,2030年中国森林碳储量达到10^(8).00×10^(8) t,2018~2030年平均年碳汇量为2.25×10^(8) t/a,预计2030年森林蓄积量可达到227.38×10^(8) m^(3);2060年中国森林碳储量达到212.27×10^(8) t,2018-2060年年增汇3.12×10^(8) t/a。(4)在近15年的森林碳储量平均基准上,森林经营管理水平提高5%,森林碳储量将增加4.30%~6.86%;提高10%,森林碳储量将增加9.89%~12.47%;提高15%,森林碳储量将增加15.48%~18.09%;提高20%,森林碳储量将增加20.96%~21.07%。【结论】在不考虑经济、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基于森林生物量和蓄积量的变化,中国森林碳储量和价值量都是增加的。按照这个发展趋势,可以实现2030、2060年碳达峰碳中和时中国林业的预期发展目标。如果目前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再提高,森林碳储量的变化率将逐步增加,碳汇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量 蓄积量 森林碳汇潜力 GM(1 1)灰色模型 达峰中和
下载PDF
黑龙江省森林碳汇潜力分析 被引量:86
9
作者 郗婷婷 李顺龙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9-522,526,共5页
森林所具有的碳汇功能决定了林业生产在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分析“后京都时代”森林碳汇问题及黑龙江省森林碳汇特殊性的基础之上,结合黑龙江省林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运用森林碳汇基本理论,提出了森... 森林所具有的碳汇功能决定了林业生产在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分析“后京都时代”森林碳汇问题及黑龙江省森林碳汇特殊性的基础之上,结合黑龙江省林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运用森林碳汇基本理论,提出了森林蓄积量扩展法,首次对黑龙江省森林碳汇容量和碳汇潜力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现有森林碳汇储量为17.38亿t,碳汇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京都时代 碳汇潜力
下载PDF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潜力计量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敏 廖为明 +1 位作者 邓荣根 王立国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3-116,共4页
森林具有的碳汇功能决定了林业具有特殊地位。在分析"后京都时代"森林碳汇问题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的基础之上,文章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林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运用森林碳汇计量方法——森林蓄积量扩展法,计算鄱阳... 森林具有的碳汇功能决定了林业具有特殊地位。在分析"后京都时代"森林碳汇问题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的基础之上,文章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林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运用森林碳汇计量方法——森林蓄积量扩展法,计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过去和现在的碳储量,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潜力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有森林碳储量为409.676×106吨,2020年碳储量为1218.525×106吨,碳汇潜力为808.849×106吨,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后京都时代 储量 碳汇潜力
下载PDF
基于碳汇交易视角的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潜力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印中华 陆晨霞 刘巧儿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94-198,共5页
中国最大的国有林区——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凭借其低成本、易操作、潜力大等独特优势,在固碳减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运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对2003—2011年东北内蒙古林区的森林碳汇潜力展开系统测算,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内森林碳汇交... 中国最大的国有林区——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凭借其低成本、易操作、潜力大等独特优势,在固碳减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运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对2003—2011年东北内蒙古林区的森林碳汇潜力展开系统测算,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内森林碳汇交易价格,评估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的潜在价值。根据测算,2011年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潜力高达25.52亿t,表明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潜力较大。如果通过森林碳汇交易,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潜在价值将非常可观。然而,单位蓄积量的下降成为制约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增长的主要因素。基于此,从内部潜力和外部市场两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发展的政策路径:一方面,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增加单位蓄积量;另一方面,推动森林碳汇交易市场化,实现森林碳汇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内蒙古林区 森林 碳汇潜力 交易
下载PDF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北京市森林碳汇潜力分析 被引量:26
12
作者 张颖 李晓格 《资源与产业》 2022年第1期15-25,共11页
核算北京市森林资源碳储量和价值量,预测北京市森林碳储量及碳汇潜力,为北京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和林业碳汇减排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参考。利用1973—2018年9次中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中北京部分数据,采用森林蓄积量法核算北京市森... 核算北京市森林资源碳储量和价值量,预测北京市森林碳储量及碳汇潜力,为北京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和林业碳汇减排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参考。利用1973—2018年9次中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中北京部分数据,采用森林蓄积量法核算北京市森林资源总的碳储量及其变化情况,并按照不同林种分类核算森林资源的碳储量和价值量。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和幂函数模型联合预测北京市森林资源碳汇发展潜力。研究表明:(1)40多年来,北京市森林资源单位面积蓄积量平均为29.98 m^(3)/hm^(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3.56 m^(3)/hm^(2),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森林资源总碳储量从571.80万t增加到3476.51万t,年均增加碳汇量69.16万t。其中,森林碳储量从101.88万t增加到1157.75万t,年均增加碳汇量25.14万t。森林平均碳密度从5.09 t/hm^(2)增长到16.12 t/hm^(2),但与全国森林平均碳密度41.50 t/hm^(2)相比,还有较大增长空间。(2)北京市林木碳储量价值从1976年的6706.66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143088.61万元,年均增加3247.19万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56%,其中,人工林碳储量价值量年均增长13.70%。(3)GM(1,1)灰色模型预测,2030年北京市森林碳储量可达到2255.69万t,2018—2030年年均碳汇量为91.50万t,预计2030年北京市森林蓄积量可达到4748.83万m^(3);幂函数模型预测,2030年北京市森林碳储量达到2931.82万t,2018—2030年年均碳汇量为147.84万t,预计2030年森林蓄积量可达到6172.26万m^(3),森林覆盖率达到61.77%,可以实现北京市森林城市规划目标,也可以实现北京市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在不考虑经济、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基于森林生物量和蓄积量的变化,北京市森林碳储量和价值量都是增加的,北京市森林碳汇潜力较大,能够为北京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发挥较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量 蓄积量 森林碳汇潜力 GM(1 1)灰色模型 森林城市 北京市
原文传递
黔东南低效林改造碳汇潜力情景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小全 马剑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4-209,共6页
对黔东南以杉木和马尾松为主的低效林改造规划的案例分析表明,相对于维持现状的基线情景,低效林改造的碳汇效益的有无或大小取决于现有基线林分状况、低改措施以及林分的经营目的。如果以培育长周期大径材为目标,即项目期内无主伐,则将... 对黔东南以杉木和马尾松为主的低效林改造规划的案例分析表明,相对于维持现状的基线情景,低效林改造的碳汇效益的有无或大小取决于现有基线林分状况、低改措施以及林分的经营目的。如果以培育长周期大径材为目标,即项目期内无主伐,则将有明显的碳汇效益;但是,如果以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或速生丰产林为经营目标,即项目期内发生一次或多次主伐,则碳汇效益十分有限,甚至相对基线情景,生物量中的长期碳储量将减少;择伐可大大提高低效林改造的碳汇效益。因此,要使低效林改造产生较大的净碳汇效益,甚至纳入碳交易,应尽可能避免短轮伐期;如果必须要主伐,也应尽可能采用择伐方式,以提高碳储量的长期平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效林改造 碳汇潜力 情景分析
下载PDF
黑龙江省森林碳汇价值评价及碳汇潜力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峰 刘桂英 王力刚 《防护林科技》 2011年第1期87-88,共2页
通过对森林固碳作用的分析,重点对黑龙江省现有森林碳汇价值进行评价,并对2010年和2020年黑龙江省森林碳汇潜力进行预测分析。
关键词 储量 价值 评价 碳汇潜力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亚热带花岗岩小流域碳汇潜力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5
作者 左双苗 杨金玲 +1 位作者 张甘霖 黄来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共8页
了解小流域尺度上植物生长与岩石风化对CO2吸收的相对贡献对评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有重要意义,但过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某一单一过程且多基于特定土地利用类型。本研究以亚热带丘陵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3个花岗岩小流域(F-100%森林、F... 了解小流域尺度上植物生长与岩石风化对CO2吸收的相对贡献对评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有重要意义,但过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某一单一过程且多基于特定土地利用类型。本研究以亚热带丘陵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3个花岗岩小流域(F-100%森林、FA1-82%森林/18%农田和FA2-76%森林/24%农田)为研究区,自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定期监测了流域内的雨水、径流水,并采集了植物样品,分析其化学组成,系统研究了小流域尺度下植物生长和岩石风化的碳汇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F流域中不同林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阔叶树混交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阔叶树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灌木林和竹Bambusoideae林)的碳密度和年均CO2吸收通量均不相同,碳汇潜力存在差异。不考虑施肥的影响,F、FA1和FA2流域植被的碳密度分别为44.5、37.3和35.0 t·hm-2,植被年均单位面积吸收CO2的量分别为10.5、11.8和12.4 t·hm-2·a-1,岩石风化消耗CO2的量分别为54.7×10-3、99.8×10-3和109.2×10-3 t·hm-2·a-1,均随农田比例的增加而增加。施肥对农田水稻(Oryza sativa)碳截留的直接贡献很小,但可通过多种途径间接影响农田的碳汇潜力。3个流域径流水中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随农田比例增加而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施肥的影响,扣除施肥对径流水中HCO3-的贡献外,FA1和FA2流域土壤风化吸收CO2的量分别为84.4×10-3和88.6×10-3 t·hm-2·a-1,仍高于F流域土壤风化吸收的大气CO2的量,说明农田土壤和森林土壤通过风化对CO2的固定存在差异。因此,农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流域碳汇,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流域的碳汇潜力存在差异。尽管短时间尺度上植物生长对流域碳汇的贡献远高于岩石风化,但植物的收获与利用也可能加剧生态系统的碳排放,而硅酸岩风化在任何尺度上都是净碳汇,因而在地质时间尺度上硅酸盐风化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植物固 岩石风化 风化固 碳汇潜力
下载PDF
青海周边地区土壤碳汇潜力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亚峰 马强 +3 位作者 姬丙艳 姚振 代璐 田兴元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71-273,295,共4页
本文以土壤有机碳为研究对象,以多目标调查数据和二普数据为基础,计算土壤碳储量变化,对青海周边主要农牧区土壤碳汇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青海周边主要农牧区20年来土壤碳储量变化特征各异,东部农耕区呈减少趋势,划定为碳源区;环青... 本文以土壤有机碳为研究对象,以多目标调查数据和二普数据为基础,计算土壤碳储量变化,对青海周边主要农牧区土壤碳汇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青海周边主要农牧区20年来土壤碳储量变化特征各异,东部农耕区呈减少趋势,划定为碳源区;环青海湖北部牧业区呈上升趋势,划定为碳汇区。土壤类型中栗钙土、灰钙土、高山草原土和潮土覆盖区划定为碳汇区;黑钙土、山地草甸土、沼泽土、高山草甸土、风沙土和灰褐土覆盖区划定为碳源区;整个农牧区属于碳源区。分析还得出土壤较高的Corg/N比、较低的pH和较低的Si/Al比有利于土壤进行碳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储量 碳汇潜力 青海周边
下载PDF
浙江省森林碳汇潜力及经济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周光 龙飞 祁慧博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126-133,共8页
基于浙江省2013-2019年的森林蓄积量数据,首先运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估算了森林碳汇量;其次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估算了浙江省2020-2024年的森林碳汇潜力;最后则是综合运用造林成本法和市场价值法分别估算了对应年份的森林碳汇的经济... 基于浙江省2013-2019年的森林蓄积量数据,首先运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估算了森林碳汇量;其次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估算了浙江省2020-2024年的森林碳汇潜力;最后则是综合运用造林成本法和市场价值法分别估算了对应年份的森林碳汇的经济价值。研究发现,浙江省的森林碳汇量从2013年的3.07亿吨增长到2024年的5.38亿吨;造林成本法估算的森林碳汇价值从790.7亿元增长到1 385.6亿元,而市场价值法的为43.69亿元增长到76.56亿元;当前浙江省的森林碳汇经济价值增速及占比有所降低。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文章认为应该积极引导森林抚育与间伐,加大中幼林抚育和改造力度;转变森林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加强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培育新型林业科技人员;加快发展数字林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汇潜力 森林蓄积量扩展法 造林成本法 市场价值法 森林价值
下载PDF
中国海水贝藻养殖碳汇潜力的评估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郭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9期226-228,共3页
通过浅海贝类和大型藻类的养殖,可以吸取水体中的碳,从而提高海水养殖的碳汇潜力。依据渔业部门的统计数据及前期研究成果,采用物质守恒定律,对我国海水养殖的贝类和藻类的碳汇作用进行了估算。以2007年我国贝藻养殖的C02吸收量为... 通过浅海贝类和大型藻类的养殖,可以吸取水体中的碳,从而提高海水养殖的碳汇潜力。依据渔业部门的统计数据及前期研究成果,采用物质守恒定律,对我国海水养殖的贝类和藻类的碳汇作用进行了估算。以2007年我国贝藻养殖的C02吸收量为基数,并根据我国2007--2013年的贝藻养殖产量的增长趋势,趋势外推得到2016--2025年的贝藻养殖产量。结果表明,2025年我国贝藻养殖可以吸收606.171万tC02,经济价值相当于9.1亿~36.4亿美元。因此,海水养殖具有非常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碳汇潜力 浅海贝类 大型藻类 评估 中国
下载PDF
黑龙江省碳储量及碳汇潜力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郭树平 《森林工程》 2011年第3期9-11,16,共4页
通过研究分析证明,黑龙江省碳储量约为9.994×109t,其中,森林植物和林地土壤碳储量占52.31%;黑龙江省有机碳净增长约为每年9.381×107t,其中,森林碳汇净增长占88.89%;黑龙江省有机碳净增长价值合人民币为每年2.523×1010元... 通过研究分析证明,黑龙江省碳储量约为9.994×109t,其中,森林植物和林地土壤碳储量占52.31%;黑龙江省有机碳净增长约为每年9.381×107t,其中,森林碳汇净增长占88.89%;黑龙江省有机碳净增长价值合人民币为每年2.523×1010元,其中,森林碳汇价值净增长为每年2.242×1010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量 碳汇潜力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