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处理温度对碳纤维增强碳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肖志超 陈青华 +3 位作者 金志浩 郝志彪 苏君明 彭志刚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53-1158,共6页
釆用MM-1000型摩擦试验机,对化学气相渗透(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CVI)并经不同热处理温度制备的碳纤维增强碳(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arbon,C/C)复合材料进行模拟飞机正常降落制动试验。通过扫描电镜对摩擦后的表面及磨屑进... 釆用MM-1000型摩擦试验机,对化学气相渗透(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CVI)并经不同热处理温度制备的碳纤维增强碳(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arbon,C/C)复合材料进行模拟飞机正常降落制动试验。通过扫描电镜对摩擦后的表面及磨屑进行形貌观察;测试了不同热处理温度下样品的硬度和石墨化度,并对摩擦机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升高(1600~2600℃),材料的石墨化度升高,硬度降低,磨损减小;摩擦系数先增加后减小,在2200℃左右出现峰值(0.42);刹车时间随摩擦系数增大而缩短,在2200℃处理时,刹车时间最短。C/C复合材料的磨损属磨粒磨损类型,硬质磨粒主要为CVI无定形碳颗粒,摩擦面微观形貌呈现典型犁沟条纹。适当石墨相在磨损过程中由于它的柔软性,增加了摩擦有效接触面积,提高了摩擦系数;过多石墨相的自润滑性,降低了摩擦系数,同时,石墨相改善了材料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碳复合材料 热处理 摩擦性能 硬度 石墨化度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碳复合材料表面多层复合涂层中SiC和TiC内层的比较(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焦更生 李贺军 卢国锋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14-2020,共7页
采用包埋法制备了碳纤维增强碳(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arb on composites,C/C)复合材料表面多层涂层,包括SiC,TiC内层,SiC,TiC中间层以及SiC+TiC复合外层。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其表面和断面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和... 采用包埋法制备了碳纤维增强碳(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arb on composites,C/C)复合材料表面多层涂层,包括SiC,TiC内层,SiC,TiC中间层以及SiC+TiC复合外层。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其表面和断面的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和TiC内层相比较,SiC内层较厚而且致密,具多孔结构且和C/C复合材料结合紧密;TiC内层较薄且和C/C复合材料结合松散。制备的SiC+TiC复合外层由SiC,TiC和Ti3SiC2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碳复合材料 涂层 化硅 化钛
原文传递
硅溶胶水热处理及添加B2O3微粉改性碳/碳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妮娜 黄剑锋 +1 位作者 曹丽云 曾燮榕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77-1581,共5页
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一种新颖的硅溶胶及添加B2O3微粉-水热处理,并经800℃煅烧30min,对碳纤维增强碳(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arbon,C/C)复合材料基体进行改性。研究了水热处理温度、时间、B2O3微粉的添加等工艺因素对改性C/C复... 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一种新颖的硅溶胶及添加B2O3微粉-水热处理,并经800℃煅烧30min,对碳纤维增强碳(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arbon,C/C)复合材料基体进行改性。研究了水热处理温度、时间、B2O3微粉的添加等工艺因素对改性C/C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谱仪对改性C/C复合材料的表面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微区化学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硅溶胶-热处理法提供了一条较好的C/C复合材料基体抗氧化改性的途径;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随着水热温度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提高的趋势;适当延长反应时间,能提高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添加B2O3微粉的硅溶胶改性后的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明显提高,改性后的样品在500℃经5h氧化后,没有产生质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碳复合材料 水热处理 硅溶胶-凝胶 氧化硼 基体改性
下载PDF
CFRC/HAP 生物活性复合材料及其生体适应性 被引量:4
4
作者 郑岳华 高苏文 +3 位作者 米乃元 曲炳仪 陈小华 滕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30-134,共5页
对比了羟基磷灰石(HAP)不同粉体、不同方式渗入的涂层。采用SEM、IR和EDS法分析了碳纤维增强碳(CFRC)-羟基磷灰石(HAP)复合材料的复合结构,以及在真空热处理条件下HAP的结构稳定性。提出了真空包渗-后真... 对比了羟基磷灰石(HAP)不同粉体、不同方式渗入的涂层。采用SEM、IR和EDS法分析了碳纤维增强碳(CFRC)-羟基磷灰石(HAP)复合材料的复合结构,以及在真空热处理条件下HAP的结构稳定性。提出了真空包渗-后真空烧结技术及超重力场填充-后真空烧结技术,获得CFRC基体表面层复合HAP生物活性成分的新型生物材料(简称为CCH生物材料)。经生物学测试与埋植验证,该材料具有良好软组织和硬组织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 生体适应性 真空包渗 真空烧结 超重力场
下载PDF
碳/碳复合材料SiC–HfSi_2–TaSi_2抗烧蚀复合涂层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淑萍 李克智 郭领军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04-807,共4页
采用包埋技术在碳纤维增强碳(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arbon,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碳化硅-硅化铪-硅化钽(SiC-HfSi2-TaSi2)抗烧蚀复合涂层。采用氧乙炔火焰烧蚀试验评价了C/C复合材料样品的抗烧蚀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 采用包埋技术在碳纤维增强碳(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arbon,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碳化硅-硅化铪-硅化钽(SiC-HfSi2-TaSi2)抗烧蚀复合涂层。采用氧乙炔火焰烧蚀试验评价了C/C复合材料样品的抗烧蚀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研究了SiC-HfSi2-TaSi2作为C/C复合材料抗烧蚀涂层的表面和断面相组成、元素分布及形貌。结果表明:由于烧蚀过程中生成的HfO2,Ta2O5具有高温稳定性,使得该涂层表现出良好的抗烧蚀性能,在3000℃下烧蚀20s后,线烧蚀率为0.009mm/s,质量烧蚀率为0.00385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碳复合材料 抗烧蚀 涂层 化硅-硅化铪-硅化钽
原文传递
电热解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2.5D C/SiCN复合材料的蠕变性能(英文)
6
作者 夏熠 乔生儒 王强强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30-935,共6页
研究了2.5D碳纤维增强SiCN陶瓷基复合材料(C/SiCN)的真空高温拉伸蠕变性能。分别以未热处理及1 900℃真空热处理C/SiCN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高精度光电天平及电阻仪研究了蠕变过程中C/SiCN的组织结构、质量及电阻的... 研究了2.5D碳纤维增强SiCN陶瓷基复合材料(C/SiCN)的真空高温拉伸蠕变性能。分别以未热处理及1 900℃真空热处理C/SiCN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高精度光电天平及电阻仪研究了蠕变过程中C/SiCN的组织结构、质量及电阻的变化。结果表明:真空拉伸蠕变造成C/SiCN内的裂纹扩展,界面脱粘,纤维滑动、拉直及断裂等蠕变损伤;非晶SiCN基体的晶化造成C/SiCN的质量损失,蠕变过程进一步促进了SiCN晶化,加剧质量损失;C/SiCN的电阻在最初阶段下降,随时间增加逐渐升高,其变化受显微组织结构变化影响。真空预热处理的C/SiCN在蠕变过程中的显微结构、质量、电阻变化更小,体现了良好的稳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氮硅复合材料 蠕变 显微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