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0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纳米管与氮化硼纳米管内铝纳米线的形成及其复合结构抗压特性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袁剑辉 雷钦文 刘其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08-215,共8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分别对管内充以铝原子碳纳米管(CNT)与氮化硼纳米管(BNNT)进行了结构性能研究.优化结果显示:(5,5)CNT和BNNT内均能形成一束一维铝纳米线(AlNW);(10,10)管内形成的是多束AlNW,其中(10,10)CNT内形成的是11束高度轴对称...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分别对管内充以铝原子碳纳米管(CNT)与氮化硼纳米管(BNNT)进行了结构性能研究.优化结果显示:(5,5)CNT和BNNT内均能形成一束一维铝纳米线(AlNW);(10,10)管内形成的是多束AlNW,其中(10,10)CNT内形成的是11束高度轴对称一维AlNW,而(10,10)BNNT内形成的是5束螺旋结构形状的AlNW.进一步分析表明:CNT内的AlNW具有比BNNT内的AlNW较大的原子分布线密度,但大管径(10,10)型BNNT内的螺旋状AlNW可以具有比相同管径CNT内纳米线更高的结晶性.通过对其轴向压缩模拟及其能量分析,可以发现AlNW@CNT复合结构的屈曲应变明显大于AlNW@BNNT,且同类型复合结构,屈曲应变随管径增大而减小,故较小管径的AlNW@CNT具有更强轴向抗压能力.能量分析结果表明vanderWaals能是维系复合纳米管结构稳定,增大抗压能力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线 碳纳米管与氮化硼纳米管 分子动力学 抗压特性
下载PDF
氮化硼对纳米洋葱碳/硅橡胶复合材料的介电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曾玉 唐鹿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0,共6页
为提升硅橡胶的介电与力学性能,将零维的纳米洋葱碳(OLCs)和二维的氮化硼纳米片(BN)同时添加到硅橡胶(SR)中来制备OLCs/BN/SR复合材料。通过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填料能均匀地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且OLCs/BN/SR复合材料... 为提升硅橡胶的介电与力学性能,将零维的纳米洋葱碳(OLCs)和二维的氮化硼纳米片(BN)同时添加到硅橡胶(SR)中来制备OLCs/BN/SR复合材料。通过对所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填料能均匀地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且OLCs/BN/SR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和力学性能明显增强。当1.2%的纳米洋葱碳和9%的氮化硼纳米片添加到硅橡胶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增加到7.31,而介电损耗则低至0.001 52。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填料之间的协同作用增强了填料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以及复合材料中增强的界面极化效应。复合材料也显示出良好的柔韧性,即断裂伸长率为748%,而弹性模量则为227 kPa。因此,不同维度的低维填料之间的协同作用,能使得复合材料表现出的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以及低弹性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纳米洋葱碳 氮化纳米 介电性能 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
下载PDF
扶手椅型氮化硼纳米管吸附气体小分子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3
作者 阿卜杜萨拉木·萨迪克 李庆扬 +2 位作者 魏婕 祝恒江 邹艳波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33-41,共9页
氮化硼纳米管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优异的吸附小分子气体的能力。文章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比研究了一类由四六八环构成的新型氮化硼纳米管以及六方氮化硼纳米管对CO、CO_(2)、NO、NO_(2)及N_(2)O的气敏性能。研究表明,四六八环氮化硼纳... 氮化硼纳米管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优异的吸附小分子气体的能力。文章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比研究了一类由四六八环构成的新型氮化硼纳米管以及六方氮化硼纳米管对CO、CO_(2)、NO、NO_(2)及N_(2)O的气敏性能。研究表明,四六八环氮化硼纳米管有效吸附位点更为丰富,并形成多种吸附稳定构型。研究指出,四六八环氮化硼纳米管对特定气体分子,如CO_(2)和NO,展现出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的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氮化纳米管 吸附能
下载PDF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硼纳米管研究进展
4
作者 黄潇阳 李亚格 +3 位作者 屈超 彭金琦 张少伟 张海军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2,共13页
氮化硼纳米管(BNNTs)具有与碳纳米管(CNTs)相似的管状纳米结构,因其优异的热稳定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异的电绝缘性、高的热导率以及疏水疏渣等性能,在化工、冶金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BNNTs的合成方法众多,其中,化... 氮化硼纳米管(BNNTs)具有与碳纳米管(CNTs)相似的管状纳米结构,因其优异的热稳定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异的电绝缘性、高的热导率以及疏水疏渣等性能,在化工、冶金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BNNTs的合成方法众多,其中,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具有设备简单、反应温度低和产物纯度高等特点,而成为合成BNNTs的最佳方法之一。综述了不同CVD技术、前驱体种类、实验装置、气体流量及衬底位置等工艺因素对制备BNNTs的影响。同时,也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 纳米管 化学气相沉积法
下载PDF
六方氮化硼纳米片与高导热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5
作者 邱泓崴 何玉定 《粘接》 2025年第2期64-67,共4页
本文首次采用高速剪切法对微米级的氮化硼粉末(h-BN)进行剥离,得到六方氮化硼纳米片(BNNSs)。以环氧树脂(EP)为基体,氮化硼纳米片为导热填料,制备了高导热率的导热复合材料。研究了氮化硼的含量、剥离时间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导热性能... 本文首次采用高速剪切法对微米级的氮化硼粉末(h-BN)进行剥离,得到六方氮化硼纳米片(BNNSs)。以环氧树脂(EP)为基体,氮化硼纳米片为导热填料,制备了高导热率的导热复合材料。研究了氮化硼的含量、剥离时间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导热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高速剪切法成功制备出均匀的、厚度为纳米级的氮化硼纳米片。剥离时间为15 min,填料质量分数为30%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为1.204 W/(m·K),比环氧树脂基体的导热系数增长了4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剪切 热管理 六方氮化纳米 导热 复合材料
下载PDF
基于超疏水氮化硼纳米管不锈钢滤网的滤芯设计与试验研究
6
作者 张列 冯永保 +3 位作者 李良 何祯鑫 李淑智 韩小霞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5-286,共12页
针对液压系统中油液被杂质、少量水污染腐蚀问题,采用Fe粉作为催化剂,以B∶B 2O 3=1∶4作为原料,利用“气液固”机制1250℃退火法在NH 3气氛下的管式炉中制备了超疏水氮化硼纳米管不锈钢滤网,经测试,水滴在其表面的接触角约为150°... 针对液压系统中油液被杂质、少量水污染腐蚀问题,采用Fe粉作为催化剂,以B∶B 2O 3=1∶4作为原料,利用“气液固”机制1250℃退火法在NH 3气氛下的管式炉中制备了超疏水氮化硼纳米管不锈钢滤网,经测试,水滴在其表面的接触角约为150°,滑动角约为3°。在超疏水氮化硼纳米管不锈钢滤网材料的基础上,采用胶粘搭接法进行打褶滤芯合缝,利用9片氮化硼纳米管不锈钢滤网基材设计出滤芯内骨架涂层,其内外骨架有效过滤面积约为52015 mm^(2),且新型具有超疏水性能的过滤滤芯符合设计要求,利用特氟龙滤芯材料作为对照组进行污染度检测和水分离检测,污染度检测数据表明,新型超疏水滤芯结构滤芯的过滤比约为2519.0,特氟龙滤芯过滤比约为256.4,新型超疏水滤芯结构滤芯过滤比是样品的90%;在水净化试验中,新型超疏水滤芯结构的平均水分离效率约为29.33%,特氟龙滤芯水分离效率约为26.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纳米管 过滤滤芯 除杂疏水性能 过滤比 平均含水量
下载PDF
阳离子化纸浆/改性氮化硼纳米片复合纸的制备和导热性能研究
7
作者 李明琴 田秀枝 +5 位作者 蒋兵 拜浩哲 高新宇 刘沛廷 刘流 蒋学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69,126,共8页
利用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针叶木纤维反应制备阳离子化纸浆(CMCF),壳寡糖辅助六方氮化硼球磨制备壳寡糖改性氮化硼纳米片(COSBNNSs)。结果表明,COSBNNSs通过静电吸附、氢键等作用留着在CMCF中,COSBNNSs的加入利于导热通路的形成... 利用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针叶木纤维反应制备阳离子化纸浆(CMCF),壳寡糖辅助六方氮化硼球磨制备壳寡糖改性氮化硼纳米片(COSBNNSs)。结果表明,COSBNNSs通过静电吸附、氢键等作用留着在CMCF中,COSBNNSs的加入利于导热通路的形成。当COSBNNSs含量达30%时,所获得导热复合纸CMCF/COSBNNSs的热导率最高可达2.07 W/(m·K),最大应力达33.66 MPa,机械强度和热导率均较高,具有作为热管理基材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化纸浆 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氮化纳米 复合纸
下载PDF
氮化硼包覆碳化硅纤维表面CVD法生长碳纳米管研究
8
作者 闫兵 岳建岭 +4 位作者 邹杨君 楼嘉伟 杜作娟 刘愚 黄小忠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8-229,239,共13页
目的通过调节化学气相沉积(CVD)的工艺参数,实现碳纳米管(CNTs)在氮化硼(BN)包覆的碳化硅纤维(SiCf)表面的可控生长。方法通过控制单一变量,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系统地研究了CVD工艺参数和BN表面... 目的通过调节化学气相沉积(CVD)的工艺参数,实现碳纳米管(CNTs)在氮化硼(BN)包覆的碳化硅纤维(SiCf)表面的可控生长。方法通过控制单一变量,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系统地研究了CVD工艺参数和BN表面改性对CNTs形貌、长度、含量的影响。结果通过改变CVD工艺参数,实现了对CNTs形貌、长度、含量的调节与控制,获得了CNTs和BN协同改性的SiC纤维(SiC@BN-CNTs)。其中,SiC@BN-OH在反应温度为700℃、反应时间为20 min等参数下具有最大的CNTs产率(质量分数为10.6%),且形貌良好、含量较高。结论浸渍催化剂和缩短碳源与载体的距离对生长CNTs有积极影响,增加了CNTs的长度和生长密度;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和时间能够实现对CNTs长度、含量的精确控制,从而获得高质量、高结晶度的CNTs;在反应器中,气体和催化剂的含量相互影响,在制备过程中需要考虑气体和催化剂的比例,按比例同时增加气体和催化剂的流入速率能够获得更好的结果。BN表面羟基化改性处理增强了BN对催化剂的吸附,促进了催化剂颗粒的分散,提高了CNTs的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方氮化 碳纳米管 化学气相沉积 工艺参数 氮化羟基化
下载PDF
改性纳米氮化硼对纤维金属层板的性能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崔旭 何云鹏 王朔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5-52,共8页
纤维金属层板是一种由金属薄板与纤维层依次交替铺叠而成,在一定的温度与压力下粘结固化形成的一种混合复合材料。因为其中有金属与纤维两种材料,因此它既有金属的富延展性、韧性强与导热性好等优点,又具有复合材料纤维的抗疲劳、耐高... 纤维金属层板是一种由金属薄板与纤维层依次交替铺叠而成,在一定的温度与压力下粘结固化形成的一种混合复合材料。因为其中有金属与纤维两种材料,因此它既有金属的富延展性、韧性强与导热性好等优点,又具有复合材料纤维的抗疲劳、耐高强度与低密度等特点。文章以提升环氧复合材料基体的拉伸与断裂韧性性能和改善FMLs的性能,尤其是冲击与弯曲性能为主要目的,采用向FMLs环氧树脂基体中添加纳米氮化硼(h-BN)的方法,来提升纤维金属层板的力学性能。先对氮化硼材料进行一系列的球磨改性处理,分成不同含量的组分依次加入环氧树脂基体中,确定用量最好的四组,再将这四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基体用湿法铺层的方法铺在铝薄板与碳纤维布之间,使用硫化机固化的方式制备FMLs试件,利用水切割技术切割成标准试样,并进行冲击与弯曲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向FMLs的环氧树脂基体中添加一定量的纳米氮化硼对FMLs的性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金属层板 环氧树脂基体 力学性能 纳米氮化 硫化机 球磨物理改性
下载PDF
铜纳米颗粒修饰多孔氮化硼高效还原对硝基苯酚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玉梅 高通 +2 位作者 王岳 刘新浩 段彦栋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6,共8页
为了寻找高催化活性、环境友好、价格低廉、稳定性好的催化剂,研究金属与载体之间的协同催化效应,采用煅烧前驱体法制备了表面富含羟基和氨基的高比表面积多孔h-BN载体,通过简单的液相还原法成功地制备出粒径分布均匀的Cu/h-BN纳米复合... 为了寻找高催化活性、环境友好、价格低廉、稳定性好的催化剂,研究金属与载体之间的协同催化效应,采用煅烧前驱体法制备了表面富含羟基和氨基的高比表面积多孔h-BN载体,通过简单的液相还原法成功地制备出粒径分布均匀的Cu/h-BN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组成、微观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显示,铜纳米粒子的引入并未破坏多孔h-BN的二维片状结构,但比表面积及孔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对硝基苯酚(4-NP)还原为对氨基苯酚(4-AP)为模型反应,考察Cu/h-BN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当Cu含量为6%(质量分数)时,复合纳米材料具有最高的催化性能(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4.62×10^(-2) s^(-1))和稳定性,催化活性在5个循环内基本保持不变。因此,具有高比表面积的h-BN载体负载可稳定Cu纳米颗粒,它们之间的协同催化作用使Cu/h-BN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此研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金属与h-BN协同催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Cu/h-BN复合材料 多孔氮化 纳米 催化还原 对硝基苯酚
下载PDF
氮化硼纳米片表面修饰及其在导热涂料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官燕燕 屈贞财 +2 位作者 包勇 陈海生 吴成英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64-170,共7页
目的研究氮化硼纳米片表面修饰对导热涂料性能的影响,以改善微电子产品的散热功能。方法从氮化硼纳米片的制备出发,介绍了共价修饰和非共价修饰氮化硼纳米片的表面处理技术,综述了氮化硼纳米片分别与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有机硅树脂... 目的研究氮化硼纳米片表面修饰对导热涂料性能的影响,以改善微电子产品的散热功能。方法从氮化硼纳米片的制备出发,介绍了共价修饰和非共价修饰氮化硼纳米片的表面处理技术,综述了氮化硼纳米片分别与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有机硅树脂等高分子材料制备复合导热涂料的研究进展及氮化硼纳米片用于导热涂料存在的现行问题。结果自上而下策略是氮化硼纳米片制备工艺中应用最广的策略方法,通过共价和非共价修饰氮化硼纳米片可以有效改善氮化硼纳米片与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进而提升氮化硼纳米片与高分子材料制备的复合涂料的导热性能。结论氮化硼纳米片表面修饰在导热涂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为微电子产品的散热问题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器件 氮化纳米 表面修饰 导热涂料 散热
下载PDF
造粒的氮掺杂碳纳米管基吸附剂对卤水中硼的吸附行为与机理
12
作者 崔香梅 李可昕 +4 位作者 董明哲 潘彤彤 李旭日 叶秀深 罗清龙 《盐湖研究》 CAS CSCD 2024年第4期52-58,共7页
盐湖卤水中硼资源丰富,存在形式复杂多样,分离和回收硼的意义重大。基于N掺杂强静电与多羟基协同作用能够有效提高硼阴离子的分离机制,设计以水合肼为N源,多羟基的一维纳米材料碳纳米管(CNTs)为多羟基络合基,采用简单的一锅水热法合成了... 盐湖卤水中硼资源丰富,存在形式复杂多样,分离和回收硼的意义重大。基于N掺杂强静电与多羟基协同作用能够有效提高硼阴离子的分离机制,设计以水合肼为N源,多羟基的一维纳米材料碳纳米管(CNTs)为多羟基络合基,采用简单的一锅水热法合成了N掺杂的碳纳米管硼吸附材料(N-CNTs)。此外,以改性的聚丙烯腈为造粒剂,经造粒后,最大硼吸附容量为20.45 mg/g,特别在低浓度硼的分离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这使N-CNTs成为硼的高效吸附材料。吸附机理为一维碳纳米管和改性聚丙烯腈的高比表面积上多羟基与N掺杂位置发生强静电协同增强络合吸附。硼吸附过程符合朗格缪尔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阶动力学模型,在高浓盐多离子溶液中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硼吸附性能。该吸附剂在东台吉乃尔盐湖卤水中硼的吸附容量达18.92±1 mg/g,该技术在盐湖卤水及水处理行业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卤水 吸附法 碳纳米管 聚丙烯腈
下载PDF
基于纳米氮化硼-聚氨酯/玻纤三维骨架的环氧导热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13
作者 许培俊 王乾 +3 位作者 郑欣 李寒煜 郭新良 刘荣海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13,共9页
纤维增强环氧树脂比重小,比强度高,固化收缩率低,耐腐蚀性能优异,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受到特殊加工工艺和电子电力行业散热需求的影响,产品对材料导热性能的要求日益严格。本研究以阻燃聚氨酯开孔泡沫(PUF)为模板,在其中引入... 纤维增强环氧树脂比重小,比强度高,固化收缩率低,耐腐蚀性能优异,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受到特殊加工工艺和电子电力行业散热需求的影响,产品对材料导热性能的要求日益严格。本研究以阻燃聚氨酯开孔泡沫(PUF)为模板,在其中引入纳米氮化硼(BNNS)进行改性,并采用浸渍-热压成型法制得低填充氮化硼-聚氨酯/玻纤/环氧导热复合材料,以研究不同BNNS用量对复合材料热性能和电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NNS原位生长在PUF的三维骨架表面,随着BNNS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性能显著提高。当氮化硼纳米片含量为1vol%时,复合材料热导率可达0.53 W/(m·K),提高了103%,同时其线膨胀系数降低了77.6%。当BNNS含量为0.5vol%时,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提升了13.5℃,并具有最佳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此外,得益于氮化硼自身优异的绝缘性,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提升至7.2×10^(15)Ω·cm,且耐电弧性能也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复合材料 聚氨酯泡沫 氮化纳米 耐电弧性能 绝缘性能
下载PDF
氮化硼纳米片改性硅橡胶的直流电气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远翔 闫晨宁 +1 位作者 张云霄 朱小倩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2-312,共11页
日益提升的高压直流输电电压等级对直流电缆附件用硅橡胶的电气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探究具有优良直流电气性能的复合硅橡胶材料,文中制备了填充不同质量分数的聚多巴胺修饰氮化硼纳米片改性硅橡胶,对比分析了不同填充量下复合硅... 日益提升的高压直流输电电压等级对直流电缆附件用硅橡胶的电气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探究具有优良直流电气性能的复合硅橡胶材料,文中制备了填充不同质量分数的聚多巴胺修饰氮化硼纳米片改性硅橡胶,对比分析了不同填充量下复合硅橡胶的直流电气性能。结果表明:填充氮化硼纳米片可以有效抑制硅橡胶的空间电荷积聚现象,试样的直流击穿场强随填充量的提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填充量(质量分数,下同)为15%时达到最大值,相比纯硅橡胶提升23.2%,直流电导率先减小后增大,在填充量为15%时取得最小值;除此之外,当填充量为15%时,试样的拉伸强度较纯硅橡胶提升了38.3%,试样的断裂伸长率仅下降2.7%,基本保持了原有的断裂伸长率;经聚多巴胺修饰的氮化硼纳米片复合硅橡胶相比于未经表面修饰的氮化硼纳米片复合材料,其直流电气和力学性能都有显著提高。综合分析,填充量为15%时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电缆附件 直流电气性能 氮化纳米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氮化硼纳米管表面结构设计及其对环氧复合电介质性能调控机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任俊文 姜国庆 +3 位作者 陈志杰 魏华超 赵莉华 贾申利 《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7,共12页
向环氧树脂基体中加入纳米填料是实现其多功能化的常用手段,其中拥有一维纳米结构的氮化硼纳米管(BNNTs),因具有超高导热系数、宽能级带隙、高长径比、高力学强度而备受关注.然而,表面惰性、易团聚、与环氧树脂之间界面作用弱等缺点极... 向环氧树脂基体中加入纳米填料是实现其多功能化的常用手段,其中拥有一维纳米结构的氮化硼纳米管(BNNTs),因具有超高导热系数、宽能级带隙、高长径比、高力学强度而备受关注.然而,表面惰性、易团聚、与环氧树脂之间界面作用弱等缺点极大地制约了BNNTs进一步应用.基于此,本文提出采用表面包覆介孔二氧化硅(mSiO_(2)),并接枝硅烷偶联剂功能分子的方法,优化BNNTs表面特性.结果表明,通过表面结构设计及功能化,可显著改善BNNTs的分散特性,提升其与环氧树脂的界面作用.以此所制备的环氧复合电介质可实现力学韧性和导热系数的同步提升,并兼具较低的介电常数与损耗.此外,mSiO_(2)独特的纳米介孔结构赋予复合电介质大量的深陷阱,有效阻碍了电子的迁移,进而提高复合电介质的电气强度.本文为环氧树脂的多功能化提供了新思路,亦对揭示纳米填料表面特性-复合电介质微观结构-宏观性能之间的关联关系提供了一定实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氮化纳米管 介电性能 界面调控
下载PDF
碳纳米管/氮化硼水性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丰文 张浩 +2 位作者 楼平 赵定义 甘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4-136,共3页
通过物理改性的方法提高碳纳米管的相容性,制备碳纳米管的水性分散液,将氮化硼粉体与碳纳米管分散液以及氟碳树脂乳液均匀混合,并通过砂磨机在高剪切力的作用下制得碳纳米管/氮化硼辐射散热涂料。通过对涂料的热导率、散热效果、附着力... 通过物理改性的方法提高碳纳米管的相容性,制备碳纳米管的水性分散液,将氮化硼粉体与碳纳米管分散液以及氟碳树脂乳液均匀混合,并通过砂磨机在高剪切力的作用下制得碳纳米管/氮化硼辐射散热涂料。通过对涂料的热导率、散热效果、附着力以及微观结构的检测。结果证明:涂料具有较好的散热、降温和附着力较优性能。在氮化硼用量为14%时,涂料热导率达到7.0W/(m·K),涂料的降温幅度为25.0%,涂料附着力等级为2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氮化 氟碳树脂 辐射散热涂料
原文传递
聚三唑树脂/氮化硼纳米片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17
作者 张雨 李瑜婧 +2 位作者 万里强 黄发荣 刘坐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2-269,共8页
采用六方氮化硼(h-BN)、蔗糖和尿素以干法球磨的方式高产率制备了氨基和羟基功能化的氮化硼纳米片(BNNS-AH),对BNNS-AH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制备的BNNS-AH的厚度为1.5 nm,层数为4~6,平均直径约为1.5μm,产率可达91.0%,在水中稳定的分散液... 采用六方氮化硼(h-BN)、蔗糖和尿素以干法球磨的方式高产率制备了氨基和羟基功能化的氮化硼纳米片(BNNS-AH),对BNNS-AH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制备的BNNS-AH的厚度为1.5 nm,层数为4~6,平均直径约为1.5μm,产率可达91.0%,在水中稳定的分散液浓度可达30 mg/mL。然后以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三唑树脂/氮化硼纳米片复合材料(PTA树脂/BNNS-AH复合材料),并研究了BNNS-AH的添加量对PTA树脂/BNNS-AH复合材料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PTA纯树脂相比,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质量失重5%时的温度(T_(d5))、导热系数均有明显提升,其中当BNNS-AH质量分数为3.0%时,复合材料的T_(g)达到243℃,提高了32℃;T_(d5)达到362℃,提高了19℃;导热系数为0.33 W·m^(-1)·K^(-1),提高了6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三唑树脂 复合材料 氮化纳米 耐热性 导热性
下载PDF
氨硼烷制备的高宽厚比氮化硼纳米片及其形成机理
18
作者 宋曲之 王兵 +2 位作者 杜贻昂 吴爽 王应德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6-182,共7页
受限于商业氮化硼(BN)晶体尺寸及BN独特的层间相互作用,传统的剥离法难以实现高宽厚比(>5000)氮化硼纳米片(BNNSs)的制备。以氨硼烷为前驱体,经烧结和分离得到了高宽厚比的BNNSs。通过FTIR,TG,TEM,XRD等手段对BNNSs的组成结构及形成... 受限于商业氮化硼(BN)晶体尺寸及BN独特的层间相互作用,传统的剥离法难以实现高宽厚比(>5000)氮化硼纳米片(BNNSs)的制备。以氨硼烷为前驱体,经烧结和分离得到了高宽厚比的BNNSs。通过FTIR,TG,TEM,XRD等手段对BNNSs的组成结构及形成机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温度超过80℃时,氨硼烷之间开始交联脱氢,氢气释放使得在交联过程中形成泡沫结构,并最终在1000℃完成无机化,得到含有BNNSs的BN泡沫,其中的膜结构即为BNNSs。所制备的BNNSs为六方晶型结构,厚度约为1.5 nm,宽度约30μm,宽厚比达到20000。将高宽厚比的BNNSs与聚乙烯醇(PVA)复合制备成复合膜,其导热及力学性能相较于小宽厚比BNNSs所制备的复合膜有显著提升,充分说明了高宽厚比BNNSs在BN基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纳米 高宽厚比 热导率
下载PDF
六方氮化硼纳米片的创新制备与应用展望
19
作者 孙洪鑫 李国华 王雅洁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47,共5页
对近年国内外常见的六方氮化硼纳米片(BNNSs)剥离技术进行了综述和分类,并对比分析了这些方法的技术特点、所制备纳米片的完整性以及实验的经济成本。同时,对BNNSs的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价... 对近年国内外常见的六方氮化硼纳米片(BNNSs)剥离技术进行了综述和分类,并对比分析了这些方法的技术特点、所制备纳米片的完整性以及实验的经济成本。同时,对BNNSs的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并促进BNNSs在实际应用中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方氮化 BNNSs 剥离法 二维材料 纳米材料
原文传递
六方氮化硼负载纳米氧化铝复合填料的制备及改性环氧涂层的防腐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颜蜀雋 谭雅莉 +2 位作者 庞忠荣 万鹏颖 齐福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97-302,共6页
将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改性的Al_(2)O_(3)纳米颗粒负载在覆盖有聚多巴胺(PDA)的六方氮化硼(h-BN)片层表面,合成了一种新型的PDA-BN@f-Al_(2)O_(3)复合材料,然后将其作为填料分散在环氧树脂中制备复合环氧涂层。结果表明,PDA-... 将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改性的Al_(2)O_(3)纳米颗粒负载在覆盖有聚多巴胺(PDA)的六方氮化硼(h-BN)片层表面,合成了一种新型的PDA-BN@f-Al_(2)O_(3)复合材料,然后将其作为填料分散在环氧树脂中制备复合环氧涂层。结果表明,PDA-BN@f-Al_(2)O_(3)复合材料在环氧树脂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并且表现出主动缓蚀的效果。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PDA-BN@f-Al_(2)O_(3)复合材料的环氧涂层表现出良好的阻隔性能以及长效防腐的效果,其低频区的阻抗模量(|Z|_(0.01 Hz))比纯环氧涂层高三个数量级,同时复合涂层的柔韧性也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方氮化 纳米氧化铝 复合材料 环氧树脂 耐腐蚀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